社区信用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信用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信用管理办法

社区信用管理办法范文1

关键词:消费信贷立法 启示

美国是世界上消费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个人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二,而作为现代社会中支撑和推动个人消费的重要杠杆,消费信贷在美国消费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据美联储公布的报告显示,今年4月份美国的消费者信贷即个人非抵押贷款增加至2.17万亿美元,增幅折合年率为5.9%。

消费信贷在美国的良好表现一方面在于其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另一方面与其良好的制度环境也是分不开的,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消费信贷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用消费信贷法律对消费信贷进行规范和调整,是现代法治国家的通行作法。美国政府就是通过法律的制定和监管的执行,为其消费信贷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作为消费信贷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有关消费信贷的立法也是最先进、最完善的。

一、美国消费信贷立法的发展历程

伴随着普适型消费信贷的发展,特别是信用卡的大众化以及全国性消费信贷市场的形成,从1968年开始,美国联邦政府在大约10年间制定了一系列专门针对消费信贷的法律,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系统,从联邦政府的高度来统一规范全国的消费信贷市场。

《公信信贷法》(TILA)是消费信贷法案中最早出台的法案,也是最根本的大法,它对贷方向消费者提供的信息披露(包括广告)的内容、格式、语言都做出了严格明确的规定,其目的在于使信贷产品的成本和条款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仅真实可靠,而且具有统一可比性,从而使消费者能够方便地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在TILA的基础上,1971年开始实施的《公平信用报告法》(FCRA)对信用报告机构征集信用信息和使用者使用信用信息的行为进行规范,防止信用报告机构和使用者超出使用范围滥用信用报告,同时赋予报告对象有核实征信内容等权利。其后为了解决信用卡结账纠纷的问题,美国国会在1974年专门出台了《公平信贷结账法》(FCBA),确立了借贷双方在信用卡信贷市场上的互动关系,而后又出台了《电子资金转账法》(EFTA)以解决代币卡、ATM卡、储值卡等其它电子付账工具在结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伴随着信用卡的日益普及,获得及使用信用卡逐渐成为一种基本权利,为了保障这一权力的公平实施,美国国会于1975年通过了《平等信贷机会法案》,禁止在审批信贷过程中由于种族、性别、国别、婚姻状况等等因素产生的歧视。此外1977年颁布的《社区再投资法案》(CRA)也使银行业务不能避开那些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而1978实施的《公平催收行为法》(FDCPA)则是用于规范贷方或催收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至此,美国的消费信贷法律体系基本完成。

此后的近30年间,为了应对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变迁给消费信贷市场造成的影响,美国国会多次修订、补充、整合各项消费信贷法律,比如1996年出台的《情报授权法》(IAA)和《债务催收改进法》(DCIA)就是对FCRA的修改和补充。特别是2003年12月4日通过的《公平准确信用交易法》(FACT Act)作为FCRA的修正案,成为确立贷方、信用报告公司和消费者三方关系的新的基本法则,被看作是美国消费信贷法律进程中的里程碑。

二、美国消费信贷立法的特点

(一)禁止歧视

美国通过法律禁止的歧视不仅包括基于种族、性别等对消费者个体的歧视,而且包括地区的歧视。这一点在《平等信贷机会法案》和《社区再投资法案》中得到了集中体现。按照其规定,只要是符合风险标准的借款人,不论他是男是女,是黑是白,也不管他住在美国的什么地方,都有权享受美国的消费信贷,作为贷款人不能出现任何的歧视行为。

(二)充分维护消费者利益与公平的兼顾

从借贷双方的关系来看,消费者个人几乎总是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作为政府的法律规范通常都会保护弱势群体以保证交易的正常进行,这一点在美国消费信贷的相关法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贯彻。比如要求贷方对于消费者对账目提出的质疑必须在30天内答复,并且在纠纷未解决期间,引起纠纷的账目要挂置起来。然而单纯的保护弱势群体是不够的,要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还必须注重公平,因此,美国有关消费信贷的法律不仅保护消费者,也保护贷方。仍以账目纠纷为例,在对贷方行为进行规范的同时要求消费者对于账目的质疑必须在60天内完成,通过限制借款人的权利维护了贷款人的正当权利。

(三)对于公信体系的全面规范

公信是消费信贷市场的基础,交易的顺利进行乃至整个市场的正常运转都有赖于借贷双方的公信。美国的消费信贷立法实践对诚实交易做出了全面详尽的规范。一方面借款人要如实报告自己的收支、严格履行合同;另一方面贷款人必须把全部交易条件向借款人公开,双方均不得欺诈对方。此外还建立了严密的个人信用管理的法律体系(以FCRA为核心,以ECOA、FDCPA、FCBA、TILA等多项法律中的有关部分相呼应),目标集中在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与使用以及保护个人隐私等方面,为美国信用管理体系的健康运转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从而有效

地促进了消费信贷的发展。

二、对中国的启示

(一)必须加快立法进程

从美国消费信贷立法发展的经验来看,用于规范消费信贷行为的法律是消费信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消费信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但是立法是否及时、出台的法律是否完善,仍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

自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消费信贷政策以来,我国的消费信贷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尽管近年来增速呈现逐渐放缓的趋势,但从1999年到2005年年均增长率仍然达到了67.3%,特别是近两年各大银行纷纷推出种类繁多的信用卡业务,信用卡的普及程度大大增加,与信用卡相联系的很多问题出现了增加的趋势。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的相关法律建设几乎一片空白,仅有的几部用于规范消费信贷的管理办法如《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等也都是以行业规范的面目出现,没有上升到法律层次,缺乏法律约束力,难以有效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不利于消费信贷的长远发展。

(二)制定统一的消费信贷法

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涉及消费信贷的有关规定的调整范围要么过窄要么过宽。比如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仅仅针对个人住房、汽车等消费品贷款做出了有关规定,范围过窄,而《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的目的是对所有银行卡业务进行规范管理,并非专门针对信用卡消费贷款,调整的范围又过宽。

为了适应并且促进消费信贷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制定一部综合性的、协调统一的《消费信贷法》,这也是世界各国消费信贷立法的基本趋势。我国《消费信贷法》的调整范围应涵盖以下内容:分期付款销售(或信贷)、非分期付款销售(或信贷)、限制性贷款、透支信贷、信用卡、用于个人或家庭目的的房地产交易和辅助信用业务等。

(三)尽快制定个人信用征信制度的相关法律规范

个人信用征信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金融机构等商业部门直接判断、了解个人信用状况,防范和规避信贷风险,对于其积极拓展消费信贷业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并为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运行秩序提供制度保障。然而伴随着个人征信业务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与消费者隐私权保护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在我国,隐私保护意识淡漠,必须通过法律予以规范,才能有效遏制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引发的犯罪。可喜的是,继一些地方性法规出台之后,如2002年1月1日起实施的《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及信用评级管理办法》、2004年2月1日正式施行的《上海市个人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 2005年8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了《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为我国制定征信法规提供了立法实践,也积累了经验,将征信立法提上了日程。

(四)立法中注意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

美国的消费信贷法律大多以保护消费者为号召,从银行、财务公司、信用报告公司和消费者的力量对比中消费者所处的弱势地位来看,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在我们国家,由于监管不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况尤为严重,在消费信贷中也有很多表现,比如银行不向消费者详细说明贷款条件、对由于信用卡丢失引起的账务纠纷的处理等。因此我国在消费贷款立法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这样才能促进消费信贷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显亭,邢莹莹. 我国消费信贷运行的回顾与建议. 宏观经济管理.2006(5).

[2]杨兆廷,王丽.美国消费信贷的基石. 农村金融研究. 2004(11).

[3]骆宁,孙晓云.从TILA到FACT Act:美国消费信贷法律与时俱进.数字财富.2004(5).

[4]孙晓云,骆宁.FACT Act:美国消费信贷法最新里程碑. 数字财富.2004(5).

[5]邱爱军.美国消费信贷制度环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消费经济.2004(4)

社区信用管理办法范文2

基层供电企业在营销服务中面临的问题

(一)电力客户的服务需求不断增强

1、社会关注度加强。垄断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备受社会关注。

2、客户服务需求更高。客户的服务需求从单一满足其用电需求提高到要求提供高效、快捷、方便、规范的服务,追求舒心愉悦的消费环境。

3、当前客户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一是在同一故障点有重复发生故障情况;二是农村电压合格率低;三是业扩报装存在超时限;四是高峰时段事故多发;五是产权责任客户不明确(如表后线故障问题)。

(二)营销服务工作有不足

1、配电网络硬件不足。

2、内部沟通协调欠通畅。

3、员工素质亟待提高。

创新实施营销服务文化的措施

(一)宣传优质服务“七进”措施,提升“国网”品牌形象

1、安全服务进电网

根据工作安排,向客户宣传供电企业在落实电网运行管理规定,完善安全稳定控制措施,加强电网运行方式管理,提高配网应对各种异常情况和灾害故障防范能力,保障向客户提供可靠合格电能等方面的工作。

2、规范服务进窗口

宣传营销服务工作在打造业扩报装“一站式服务”,实现服务便捷化;建立配网和营销业扩定期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息透明化;实施“并联审批”,简化供电方案可研咨询等环节,实现业扩工程菜单式服务;定期监控信息和催办、预警通知;杜绝“三指定”情况发生等方面的工作。

3、标准服务进工厂

宣传在用好直购电等政策扶持工业用电;引导和帮助客户安全用电,定期通报情况、预警,促使政府将重要客户用电安全纳入安全管理的范畴;服务产业园区发展,畅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缩短接电时间,提高报装服务效率;根据不同行业特点,推出个性化替代方案设计、技术指导等服务措施,积极培育新的用电增长点等方面的工作。

4、亲情服务进社区

宣传供电企业在用亲情实感着力解决居民客户用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让广大居民充分享受电力方便快捷等方面的工作。

5、保电服务进现场

宣传供电企业在切实保障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环节、重要区域的可靠供电,努力赢取政府、群众、媒体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工作。

6、“三新”服务进农村

宣传供电企业在积极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服务“川电留守学生之家”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7、宣传客户服务中心优质服务进军营工作。

(二)拓展营销服务理念

1、客户服务需求分析。一是要建立客户需求导向模型,对需求进行实施成本及可行性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服务,从而提高服务的效能;二是要对于客户的投诉、举报,尽快找出问题所在,进行改进,并定时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客户满意度信息。

2、客户质量评价体系。借助客户电量电费情况和变化趋势、客户缴费记录情况、供用电合同遵守情况以及各行业发展和社会评价等信息,建立客户质量评价模型,一方面可以建立VIP客户名单,提供特别服务;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客户信用评估,进行企业风险防范。

3、客户个性化增值服务。一是向大客户提供其日负荷曲线;二是帮助客户分析合理的用电模式和选择合适的电价类别,为其提供节省电费的建议;三是要根据客户电量突变情况提醒客户是否存在设备缺陷等。

4、电量需求预测分析。通过对各分类客户日用电量、最大负荷、负荷率、业扩新增容量等数据的挖掘,结合气候条件变化和经济周期变化规律来进行趋势分析,预测月度、年度的电量及负荷的需求情况,产生电量平衡计划和错峰用电计划。

5、电价电费波动分析。包括影响平均电价的因素分析、分类电价变化分析、电价调整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分析等。

(三)实施电力营销业扩流程再造

实施营销流程重组的方法:

1、并行作业。将数项工作或业务进行组合,合并为一来执行。

2、实行业务主办制。制定《供电方式答复原则规定》,将决策权力交给负责业务的主办人员,业扩报装人员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自主决定采取何种供电方案。

3、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快速服务。对投运时限要求非常紧,或客户有特殊要求的业务,开通营销流程“绿色通道”。

4、将事中检查、控制改为事后检查、控制。根据实际情况,归纳出明确的处理规定,由业务主办人员负责进行具体处理,业务结束后实行单项业务工作质量评估制。

(四)推行营销环节精细化再造

1、细化电费催收环节

在电费催收环节引入客户信用管理,根据不同信用等级客户采取不同对策。依照客户品质、能力、资本、担保或抵押、市场前景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将客户交费信誉分为三级,并实行动态管理。

(1)评定为三级的客户实行先买后用,将客户每次交款情况及日期填入管理档案,由专人按月进行审核,确保先买后用执行到位。

(2)评定为二级的客户实行分期划拨,将客户每次划拨数额及日期等情况填入管理档案,并随时掌握客户电费划拨情况,防止客户电费到期无法划拨。

(3)评定的一级客户因其信誉优良。这类客户必须继续加强沟通,定期上门服务,促进长期合作共赢。

2、细化营销指标管理环节

(1)建立专业管理小组与经济活动分析相结合的营销指标管理模式,制定相应的《售电量专业管理办法》、《售电均价专业管理办法》、《线损专业管理办法》、《电费回收专业管理办法》等制度。

(2)打破部门限制,根据指标明确营销分项指标的牵头管理部门,在具体操作中实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闭环管理。

(3)牵头管理部门汇总各部门指标单项分析,并结合经济发展、上级的阶段性要求、全局工作的总体部署等,做出单项指标的综合分析报告。

(4)计划管理部门统一汇总单项指标的分析报告,做出本期全局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提交局领导作为决策依据。

3、细化客户供电方案确定环节

制定《客户供电方案制订指导性细则》,对客户的用电需求进行了归纳分类,根据供电方案确定的原则,以及配合成熟的地区电网规划,对各类客户的需求明确其应采用何种供电方案,提高业务处理的工作效率。

4、细化居民客户收费环节

社区信用管理办法范文3

一、推行网格化管理

各县(市、区)政府要建立乡镇(街道)、建制村(社区)、村组(居民楼院)消防安全管理网格,实行区域消防安全责任制,确定每个管理网格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或者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开展入户消防宣传,定期开展防火检查、巡查,强化动态监管,确保安全防范到位。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设立专门机构或组织,具体负责消防工作。全国重点镇、经济发达镇、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在2013年前要建立消防安全组织,明确或聘请相应工作人员;其他乡镇(街道)也要抓紧建立消防安全组织,在消防安全组织未建立前,要确定某一部门专人负责消防工作。

二、加大火患排查和清剿力度

各级政府要持续开展“清剿火患”战役,组织排查影响消防安全的突出问题,限期搬迁或停用不符合消防安全布局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场所等重大火灾危险源,整改、停用严重威胁公共消防安全的隐患单位和场所,加强建筑工地、建筑材料消防安全管理。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火灾的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高层、地下公共建筑等火灾高危单位要聘用具有职业资格的专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参加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对消防设施进行日常维护保养,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2012年,火灾高危单位和30%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实行“户籍化”管理;2014年,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全部实行“户籍化”管理。

三、建立信用管理机制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要建立消防信用数据库,实行信用信息公开制度。各行业主管部门、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要记录消防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守法情况、建设工程业务质量、消防产品质量情况、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检查评估结果等信息,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建立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将企业消防信用记录作为审查和发放贷款的重要参考因素。保险公司对有不良消防信用记录的企业,要上调保费费率。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执业人员擅自降低消防安全标准的,要依法处罚并列入黑名单。旅游部门对消防安全评估不合格的宾馆、景区,在消除隐患之前,不得评定为星级宾馆、A级景区。

四、发展和规范消防技术服务市场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支持消防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为社会提供消防设施检测、维护保养、消防安全咨询评估、消防安全监测、火灾损失评估鉴定、消防安保等服务。严格实行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等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加强社会消防专业技术人员、消防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推动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工作人员由社会消防安全培训机构实施专业培训。

五、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消防站及其训练设施建设。发改、财政、住房和建设、规划、土地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在政策、资金、用地等方面予以支持。2012年启动战勤保障大队、特勤消防中队、消防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加快推进小城镇消防供水设施建设,2012年完成应建任务的60%,“十二五”末全部达标。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各级政府要制定专职消防队伍管理办法,明确并落实建队范围、建设标准、用工性质、工伤抚恤、车辆管理、经费保障和优惠政策。建立消防文职人员“征、管、训、用”工作制度。“十二五”期间,新增政府专职消防队员45人,消防文员30人。稳步推进建制村志愿消防队的组建工作,2012年上半年开展试点工作,下半年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力争2012年完成总任务的30%、2013年达65%、2014年全面完成建制村级志愿消防队的组建任务,配齐消防基本器材。

六、强化经费和装备保障

各级政府要落实财政部《地方消防经费管理办法》,保障消防安全工作经费,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工资待遇要与职业高危程度、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按规定纳入当地社会保险体系。加强与省政府、厦门市政府的沟通协商,加快落实厦门援建消防车辆装备建设事宜。2013年底全市所有消防站配齐灭火救援常规装备和特种装备。2015年底前培训基地要完成特勤、举高等训练专用器材配备。加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信息中心、基础通信设施和各级指挥中心建设,建立智能化、扁平化、可视化的指挥体系,实现与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之间电子地图资源共享。推动设立消防事业发展基金会,接受社会捐赠,促进消防公益事业发展。

七、完善消防工作检查考评

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健全和完善政府及其部门的消防工作考核考评体系,定期对政府及其部门进行考核评价,推动消防工作责任的落实。要将贯彻国务院《意见》与落实省、市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确立的工作制度、工作任务和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有效统筹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具体措施,整体推进工作,并开展专项检查和评估。每年,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向市政府专题报告本地区、本部门的消防工作情况和消防工作任务、目标的完成情况。市政府将每年对各地落实消防工作责任情况进行检查考评。

社区信用管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消费金融公司;风险管理;消费信贷

中图分类号:F830.3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1-0112-02

一、我国消费金融公司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消费金融公司是指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及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等。由于消费金融公司发放的贷款是无担保、无抵押贷款,风险相对较高,银监会因而设立了严格的监管标准。这样一类金融公司的设立,使我国的经济由投资主导转变为消费主导,有助于拉动内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效地支持了经济的增长。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

(一)我国信用机制还不够完善

快捷和无担保是消费金融公司最有利的竞争优势。然而,要想保持住这个竞争优势,就必须对客户的资信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以确保最后顺利地收回资金。这在我国现行的征信体系中是很难做到的。对于现在的体系安排,消费金融公司只能借助央行的征信系统对客户的资信进行识别,但由于我国刚开始建立个人资信管理体系,而且大多数客户也从未涉足过商业银行信贷,对于其信用记录根本无从查询。因此,消费金融公司对于客户的资信调查过程困难,成本也较高,面临的风险也比较大。

(二)消费金融公司产品需求存在风险

目前,我国居民的理财方式仍以储蓄型为主,家庭储蓄率也比较高。这种“量入为出”的传统观念和消费习惯使得我国除了住房贷款以外的消费品贷款市场一直都不景气。即使是消费数量较大的信用卡业务,也有超过85%的用户每个月都保持着账户平衡,信用卡最本质的信贷消费功能却未能得以完美发挥。比如,已经成为国外汽车公司主要利润来源的汽车金融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却十分缓慢。

(三)缺乏风险管理技术和人才

风险管理是根据不同类型的消费融资需求,不同程度的风险,而采用不同的风险管理办法,将风险进行化解或减少,使每一个融资活动的风险都降到最低,进而达到消费金融公司效益的最大化。这一点对于国外的消费金融公司来说,由于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一些基础学科像数学、物理等在技术领域里的广泛应用,都推动了消费金融向更深层次的发展。而在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才刚刚起步,对于这个领域的人才培养也刚刚开始。因此,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消费信贷业务的管理人员和数理应用能力强的技术人才仍然十分匮乏,这使得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在风险管理技术上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四)缺乏健全的消费贷款法律制度

若要建立一个稳定的个人信用制度,必然要有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做保障。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有关消费贷款方面还存在很多欠缺和漏洞,而无法为消费贷款的发展保驾护航。

在西方发达国家,消费贷款的每一环节,借款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发生纠纷的解决办法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有力地保证了消费贷款业务联系的顺利进行,既使得消费者的利益得到了维护,同时也能有效地控制自身的风险。相比之下,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法》、《担保法》、《贷款通则》等金融法律法规都是针对于传统的企业生产性信贷,而针对于个人消费信贷的法律依据几乎没有。

二、国外消费金融公司风险管理的经验

消费金融公司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信贷模式、风险管理方面都积累了有许多有价值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一)美国消费金融公司风险管理经验

放眼世界上发达国家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现状,美国无疑是在这个方面的佼佼者。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它的市场机制和个人信用是最健全也是最稳健的。美国的消费金融公司出现的比较早,但也一直处于摸索阶段,真正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时间大概有五十年左右的时间。而在美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

1.美国的个人征信系统发达。纵观美国个人征信行业演进的历程可以发现,信息网络技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互联网的普及使信用交易记录同步转化为信用记录,并存在美国的征信系统的数据库里。在这里,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立的编号,记载着个人的自然信息、信用记录、是否有犯罪情况等。并且这些信息,在客户进行贷款申请时,业务人员可以直接通过联网实现在线查询,大大节约了数据征集、传递和整理的时间,降低了数据处理成本。

2.美国风险管理有法可依。在法律方面,美国有专门针对消费信贷的法律可以依靠。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国会通过的《公平信用报告法》基本上实现了保护个人隐私和满足信用交易对数据储存和使用的需要之间的平衡,成为规范美国个人征信活动的核心法规。另外,美国还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法律,比如《社区再投资法》、《公平催收法》、《平等信用机会法》、《诚实租借法》等都为消费信贷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3.美国有强大的科技力量作后盾。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若要使消费信贷得到充分的发展,就一定要有先进的科技作为后盾。在美国,计算机和网络被广泛运用于信贷业务中。当客户进行融资金申请时,消费金融公司业务人员就会通过网络查询其信用情况,并对客户进行评分,然后运用网络提交给下个环节的工作人员。这样一步步传下去,直到完成整个程序。从而使得处理资料方便快捷准确,大大提高了效率。

(二)欧盟消费金融公司风险管理经验

欧盟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有比较完善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为消费金融业务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基础。这些国家的消费金融公司在贷款的审批过程中,贷款所进行的是实行实时审批,因此也就离不开高度自动化的决策和定价流程,在贷款申请提交给系统后,由贷款处理系统对违约几率和贷款欺诈进行判定,从而确定风险加权价格和最高贷款额度。贷款发放后,公司的业务人员对客户贷款账户进行贷后监管,及时更新客户的还款信息和客户数据库,并对逾期账户进行提醒以备催收。催收是贷后管理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升级的催收方式是发达国家的消费金融公司经常采用的,而在催收的过程中,公司也密切关注催收人员的催收行为,以保证催收工作的合法合规。

三、我国消费金融公司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加快个人征信系统建设

个人征信系统又称消费者信用信息系统,用来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通过这个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提高消费信贷业务办理的效率。因此,建立个人征信系统,对我国的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但对于这个系统的建立有两点是一定要注意的。首先,系统中的数据要注意质量,要做到真实可靠。其次,要建立奖惩机制,对于制造虚假信息者要进行处罚。在系统建立好后,要对广大消费者进行宣传,让消费者知道它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系统的效用。

(二)加强配套的法律建设

一个稳健运行的信用制度离不开法律的支撑,没有良好的法律制度相配合,设计再好的信用体系也无法在现实中实现。个人信用法律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够有效地保护借款人的隐私权,限制相关数据的使用范围,而且有利于政府和各种相关的提供信用的机构更快速、真实地征集到个人的信用数据。因此,在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同时,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国有关个人信用方面的法律还相当薄弱,基本属于空白。因此,建立个人征信法律体系对于我国消费信贷业务极为重要。一是加快出台征信管理的相关办法,使得对于个人信用信息的使用有法可依。二是规范对个人信用信息的使用,使公民在个人信用符合信贷要求的条件下得到平等的权利。

(三)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加强人才培养

消费金融公司包括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的起步都是比较晚的,信用风险管理的水平还十分有限,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更是缺乏。在风险管理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建立个人资产业务的定量化分析研究团队,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和运用,做到能够准确、迅速地发现消费信贷可能存在的风险,较好地预测风险的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要加强消费信贷业务管理人员、数理能力应用技术人才和专门从事风险评估的管理人员的培养。并将其所学专业能够有效的运用到实际中,从而提高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水平。

(四)加强消费金融业务宣传、加强引导

许多人都将消费金融等同于超前消费,但两者存在着本质的不同。超前消费是一种超出自己消费能力的需求,是对未来自身经济造成极大压力的需求。而消费金融不同,这是在未来收入稳定的基础上,提前购买适用的生产生活用品。因此,要通过不断的宣传和引导,使人们了解消费金融的本质,并普遍接受这种信贷的消费模式。这样在消费基金融公司在为人们提供消费信贷的同时,公司业务也将会渐渐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 何明明.欧盟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西南金融,2010,(5):25-26

[2] 郭田勇.消费金融公司如何从试点走向成功[N].中国证券报,2009-08-24.

[3] 李瑞红.关于我国发展消费金融公司的几点思考[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0,(5):49-54.

[4] 鲁彦散.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社区信用管理办法范文5

【关键词】《征信业管理条例》 基层央行 征信监管 商业银行

《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征信业发展走上法制轨道。《条例》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及其派出机构对征信业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的监管职责,同时也对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湖南省贯彻落实《条例》的实践出发,总结成效,分析问题,并提出了《条例》实施后加强商业银行征信监管的建议。

一、贯彻落实《条例》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深入开展《条例》专项宣传,增强社会公众信用意识

2013年3月15日至6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立足湖南实际,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形成了地方政府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全面参与、新闻媒体跟踪报道的多方联动的宣传态势,营造了“学《条例》、讲诚信、守信用”的良好氛围。辖内各级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宣传队深入社区、村镇、企业、学校上门宣传,在广场、商圈、车站等人流密集区设置宣传展板和咨询台,并联合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全面普及征信法规宣传;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仅在营业网点悬挂横幅、张贴海报、播放电子标语、发放折页,还通过在单位网站信息、发送短信等方式,向客户宣传征信知识。据不完全统计,活动期间,全省累计举办宣传活动1000余次,张贴标语、海报12万余份,发放折页30万余份,媒体报道300余次,宣传受众近200万人次,有效提升了社会公众对《条例》的理解和认同。

(二)层层组织《条例》学习培训,提升征信从业人员业务水平

一是邀请征信管理局专家为全省征信从业人员及高校师生讲授《条例》培训第一课,7000余人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参加学习,为后续培训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抽调人民银行征信业务骨干组成再培训队伍,在连续两个月时间内,对全省48家接入机构以及有关政府部门、部分小贷和担保公司、高校师生、企业人员进行培训,并部署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系统内再培训,累计举办培训362场次,参训人员达2万余人次,覆盖全省所有征信从业人员;三是在“6.14”信用记录关爱日,举办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条例》知识竞赛,以自问自答、限时计分的形式,全面检验29家机构征信从业人员对《条例》的掌握程度,并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在全省同步展示,观众近2万人,取得了以赛代训,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全面开展《条例》贯彻自查,指导金融机构逐项落实到位

根据人民银行总行统一部署,2013年7月至10月,长沙中支组织指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对本单位征信业务及相关活动进行了全面自查。自查内容包括个人信息采集、信息提供、信息查询、信息使用、取得同意方式、异议处理和内控制度7个方面,主要发现个人信息采集书面同意、提供个人不良信息事先告知、格式合同条款的提示和说明、内部征信管理制度等4方面存在不符合《条例》规定的问题。同时,督促各单位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完善内控制度、梳理业务流程和改造系统,逐项落实《条例》及相关征信制度要求,目前除不良信息告知外,各项问题均已整改到位。

二、《条例》落实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析

2013年4季度,在各接入机构对《条例》进行全面自查的基础上,长沙中支组织在全省范围开展了以商业银行为主要对象的专项执法检查,促进了征信相关业务的规范运行,与此同时,检查也反映出基层央行履行征信监管职责时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

(一)商业银行征信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条例》实施后,商业银行对征信管理的认识普遍有所增强,但仍存在“重应用,轻管理”的现象。一是征信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尚未建立贷后管理查询内部授权制度和查询管理程序,也未在系统用户变动后及时向征信管理部门报备。二是系统用户管理不规范。一些基层网点业务量大、人员调动频繁,存在管理员用户、查询用户兼任和多人使用同一查询用户的现象;有的查询用户虽已调离征信岗位,但未及时停用。三是查询流程不严密。主要表现授权日期在查询日期之后,贷后管理查询无内部审批授权,查询原因与实际业务不符等。四是违规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例如,无授权查询借款人配偶或企业法人、出资人的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授权书要素填写不全,一次授权多次查询等。五是存在向持无效贷款卡企业放款和自然人做担保未办理贷款卡等问题。

(二)基层央行征信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

1.征信法规体系不完善。《条例》对于征信监管的相关规定比较原则,现实工作中的操作性还有待加强。同时,《条例》相关配套制度还不完备,而现有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管理办法(试行)》的部分内容已难以适应当前征信监管需求,如对规范查询授权的理解、查询原因错误的违规认定均界限模糊,操作难度较大,企业征信系统数据质量监管制度内容没有细化,难以进行有效管理。

2.征信监管手段有待改进。此次检查历时2个多月,全省共计组织71个检查组,对1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14家分支机构进行了现场检查,但受检查人员、时间、工作安排等条件影响,检查覆盖面仍较为有限,难以实现对征信相关业务的动态化管理。特别是因缺乏非现场监管和数据分析的手段,基层央行无法直接提取商业银行数据统计、查询明细等情况,只能依赖日常办理征信业务的统计数据和运用Excel等软件进行简单批量对比,难以针对性地开展数据核查和校对,影响了监管效率。

3.征信监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方面,基层央行征信人员配置不足,当前市州中支尚无对应的征信部门编制,平均征信人员不超过3人,同时还需兼任信用体系建设、评级管理、征信宣传、金融稳定等工作,县支行业务股更是对口金融稳定、调查统计等多个部门,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缺乏时间和精力开展针对性征信监管。另一方面,实施高效、严谨的征信监管对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需要熟练掌握征信、法律、会计、计算机等业务知识,而目前基层央行征信队伍的人员结构和教育背景较为复杂,普遍缺乏针对性的专业技能教育培训,执法水平有待提升。

三、《条例》实施后加强商业银行征信监管的建议

(一)加快完善征信监管法律法规

一是对照《条例》的相关要求,完善现有征信规章制度,研究制定《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使其适应企业征信系统规范运行的需要,修订和完善现有《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对信用信息采集、查询使用、异议处理、安全管理及违规处罚做出明确规定,提高基层央行征信监管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二是尽快出台《条例》的相关配套制度,如数据核查与监测、异议处理、侵权责任追究等制度和措施,加强基层人民银行对数据质量和信息保护的检查监管力度。

(二)创新、优化征信监管手段和方法

一是建立征信业务情况定期报告制度,要求商业银行对影响征信工作的重大事项,如业务系统升级、制度变化、安全管理等进行报备,及时掌握其征信相关业务运行情况,加强业务指导和管理。二是优化非现场监管手段,研发征信监管信息子系统,向基层人民银行适当下放辖内异常查询监测、数据实时批量比对等权限,提升其非现场监管能力。三是实施有效重点监管,将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督相结合,根据非现场监测中发现的征信制度执行不严、业务不规范情况,确定重点检查的对象和业务范围,提升征信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征信监管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征信人员综合业务培训,培育一批既熟练掌握征信业务操作流程,又熟悉行政执法流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复合型征信专业人才,切实提升征信执法水平。二是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搭建人才交流平台,通过交叉检查、联合调研、人员交流等方式,促进征信队伍中各类人才的合理、有效利用,为征信人才成长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加强征信人员的廉政教育和法制教育,打造一支“团结进取、素质过硬、风清气正”的征信监管队伍,树立人民银行征信人员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王煜.全面提高征信管理与服务水平[J].中国金融,2013,(6):42-44.

[2]魏大鹏.《征信业管理条例》视角下基层央行有效监管问题探讨[J].征信,2013,(11):50-52.

社区信用管理办法范文6

为了贯彻落实全省流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摸清我市商贸经济发展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理清工作思路,编制好“十一五”商贸流通业规划,推动流通工作再上新台阶。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要求,我们组成调研组,利用一个月时间,深入到五区四县及有关企业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综述如下。一、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近年来,我市商贸流通业坚持从市情和行业的实际出发,在确保市场供应的前提下,不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努力繁荣城乡市场,加快流通领域对外开放,市场体系建设初具规模,新兴流通业态得到较快发展。1、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快速增长。近几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2,增幅连续三年列全省第一。到20__年底,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亿元,同比增长20.4,商贸业实现增加值41.2亿元,同比增长17.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0.1,20__—20__年商贸业增加值增长了2.5倍,年均增长速度为26。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4亿元,增长19.1,增幅高于全省6.3个百分点。全市商贸网点数量已达5.9万,其中百货大楼、大商新玛特、油田商厦等9家零售商场年销售额超过亿元;商业建筑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左右,全市已有各类城乡市场121个,其中消费品市场100个,生产资料市场16个,要素市场5个。基本形成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并存,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相结合,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市场体系,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市场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场格局和遍布城乡的流通网络和商业网点设施,满足了全市各类层次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商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大。近年来,商贸业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平均在3.6左右,虽然比重较小,但扣除中省大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商贸业占地方生产总值比重的13.1左右,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的27左右;全行业从业人数达18.5万人,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40,占全市从业人员的13.4,已经成为吸纳社会新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载体,仅林甸县20__年以来,解决了3700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20__年全市商贸业税收5.2亿元,占全市地方企业纳税额的40左右,已经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支柱。

3、商品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服务业逐步开放,__已经成为国际、国内商家抢滩的重点,每年商贸业新投资额达20多亿元。在全市招商引资中,率先引进了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等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国外知名企业,大商集团、中央商城、黑天鹅、国美电器等国内知名商家也相继进驻,沃尔玛、家乐福、苏宁电器等也都先后到我市考察选址,联系进驻事宜。国内外商业集团的纷纷进入,带来了先进的业态形式和管理技术,促进了市场的竞争,也正改变我市商贸流通的格局。

4、商贸企业的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在近10年时间里,商品市场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发达国家探索了几十年的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业态方式几乎全部导入我市商品市场,经营业态不断创新,连锁经营发展迅速。现代物流配送方式和相关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广,社会化物流配送服务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批现代化、信息化的商业设施正在建设和应用,商场店铺设施、条形码的普及、自动销售管理系统(POS)的应用、仓储设施和现代物流配送设施建设都取得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庆客隆成功加盟国际食品杂货联盟(IGA),接受到国际运营上的专业咨询服务,分享到IGA80年的零售经验。大中型零售企业不同程度的采用了计算机管理,部分连锁企业建立了网络管理系统。中央商城全方位上线ERP系统,在商品购销、人员管理等方面全过程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5、商贸业多层面改革向纵深发展。商贸企业根据市场竞争的要求,积极探索股份制、租赁、兼并、破产、出售及跨地区并购等多种形式的改革,对传统经营模式和运作体制进行改组、改制、改造。市属177户国有商业企业,全部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组建了大商、昆仑、中央商城三大商业集团,完成了商贸企业并轨改革。目前,我市只有中直大企业所属的商业企业为国有企业,其余的市属商业企业全部变为民有民营,彻底转变了经营机制。到20__年末,在全市商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商业企业有29家,占全市商业法人企业(3002家)的1,在限额以下2863家商业法人企业中,没有国有及国有控股商业企业。通过改革,__商业企业体制不断创新,经营机制逐步搞活,在我省各大知名商企纷纷倒闭、经营不景气的情况下,不但没有下滑、亏损,而且实现全行业盈利。

6、新的流通形式和经营业态不断涌现。庆客隆连锁超市、昆仑家电、福瑞邦医药、中央红月亮便利店、燕都餐饮等连锁店、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兴业态不断壮大,为市民提供了货真价廉的商品。目前全市连锁超市已达102家,便民店308家,专业店、专卖店413家,新兴业态店铺总数已达到1000多家。配送、、租赁、拍卖、典当等经营方式逐步普及,现代物流业已开始起步,全市已有##家运输、邮政、仓储等物流企业。__石油物资物流园已完成规划论证,年内将开工建设,肇源港桥物流园也将完成规划论证。电子商务开始试点,目前中央商城正在积极筹建中央红太阳网,努力探索电子订货、远程交易、网上服务等营销方式。20__年,全市新兴业态实现零售额12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是全市商贸流通战线的干部职工,在机构改革和体制创新的特殊时期,思想稳定、队伍稳定,忘我工作取得的。总结起来,__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得益于“三改一开放”,即改革、改组、改造和招商引资。深化改革激发了企业的活力,推进改组做大企业规模,加快改造做强企业实力,扩大开放引进了资金、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也起到了“鲶鱼效应”。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在商品市场发育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1、对商贸流通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扶持力度亟待增强。一是发展环境不宽松。自建市以来,还没有出台过专门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没有像支持 农业、工业那样支持商贸发展。就是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__商业已经饱和,不用支持。“三乱”现象在个别部门仍然存在,服务意识还不强。受土地、采暖、用电、物业、市内运输等费用较高的影响,造成运营成本高,消费品价格相对也较高。如我市商业网点采暖费、物业管理费每平方米平均达80多元,电费每度平均1元左右,都高于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同类城市。二是扶持资金不到位。在国内许多城市都设有商贸业发展专项资金,如中山市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商贸发展,深圳每年扶持物流业和连锁业资金达1000万元,而在我市还没有商贸业专项资金。三是组织机构不健全。目前,只有林甸县成立了商务局,内贸机构也只有__*区和__区设有专门机构,其他县区都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商贸管理人员极少,大部分县区只有一人,且人员变换频繁,商贸发展无法抓深,管理无法抓实,工作缺少连续性。

2、缺乏系统、全面的长期规划,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不强。多年以来,由于缺乏商业规划的有效引导,我市商业网点建设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造成网点建设随意性大,重复建设、过度竞争,城市建设与商贸项目开发常常不能协调一致。据统计,东风新村地区商业面积达60多万平方米,而消费人口达30多万,平均每人拥有商业建筑面积2平方米以上,商业设施已超过市场容量和购买力水平,而乡村商业网点明显不足。

3、市场功能单一,辐射能力较弱。__是典型的生活用品消费型城市,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特别是生活消费品加工制造业薄弱,可向外输出的产品少。通过城乡消费结构抽样调查测算,95以上的__生活消费品是外地产品,基本上是只流入、不流出;__是生产资料购入型城市,每年有200多亿元的生产资料从市外购进;__是市场功能缺位型城市,市场功能单一,还没有形成辐射功能较强,大进大出的市场流通体系。

4、市场主体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单体分散经营的流通主体所占比重较高。在全市5.9万个流通主体中,限额以上的商业法人企业只有139户、只占0.3,独立经营的个体商户高达91%,基本属于传统经营方式与业态,只满足于初级商品交易。流通现代化总体水平较低。目前新型业态发展虽快但规模过小,流通领域从设施到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流通现代化总体水平还不够高。

三、发展思路及总体目标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确定今后一个时期商贸流通业发展总的想法是:按照构建__全面发展战略新高地的总体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扩大内需和拉动城乡消费,积极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业态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一主两次”市级商贸中心区建设;以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现代批发为重点,逐步建立起与__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相适应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先进、配套完善、竞争有序、便民利民的现代商业网点体系,努力把__建设成为黑龙江中西部区域性商贸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

总体目标:通过招商引资、结构调整,引进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商业设施现代化、运营规模化、经营连锁化、服务功能多样化的发展步伐,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态,推进商业流通产业升级,努力构筑大流通、大市场、大贸易现代流通格局。要逐步建成以3个市级商业中心为核心,以8个区域商业中心、36个社区商业中心、10个大型批发市场、20条特色商业街为骨干的商业网络,把商贸流通业变为__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使__商贸业成为总量合理、结构优化、规模适度、分布均衡,具有较强的聚集和辐射功能的现代商业网络体系。

到20__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达到320亿元,年平均增长15左右;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年平均增长18左右;商贸业占GDP的比重提高到6以上。建成2个年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对周边市场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商贸企业集团;培育10个功能齐全,聚集和辐射能力强,在全省乃至东北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年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大型批发市场;2个年销售额在20亿元、门店在50个以上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连锁经营的销售额要占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左右。

四、下步对策措施

为构建__全面发展战略新高地,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创建宽松发展环境。聘请国内行业知名专家,对《__市商业发展规划纲要》及《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连锁经营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进行修改论证,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纳入城市开发建设总体规划。根据即将的国务院《商业网点管理条例》,今后,对新建3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网点,由商务部门组织召开听证会,进行科学论证,促进商业网点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进一步完善、修订《__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的若干意见》,落实专项资金,对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新兴业态等进行支持。逐步降低物业、采暖、用电、用水等收费价格,努力创造促进商贸经济快速发展的优良环境。协调县区设立商务管理机构,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流通领域的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发挥它们在参与政策制订、信息交流、专业培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流通业行业自律和经营规范。

(二)深化流通企业改革,提高商贸企业竞争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要求,支持昆仑商贸公司等29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大型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特许经营、托管等方式,快速实现规模扩张。引导企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优化业务流程,不断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力争到20__年,培育出2家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流通企业,使其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要引导中小流通企业体制创新,挂大靠强,逐步发展成为大中型商业企业,加大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流通手段、营销方式及管理经验,全面提高中小流通企业现代化水平。

(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按照“内外统一、档次升级、多元发展”的推进思路,支持各类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大力开拓外埠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提高市场开拓水平和竞争能力。一是积极推进“引进来”发展战略。加大商贸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大型连锁企业、现代物流企业、现代批发企业。加大招商引资资金投入力度,搞好商贸项目前期论证工作,设立项目开发论证资金,建立健全__商贸流 通项目库,有针对性地组织招商活动,争取最大效果。二是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鼓励和引导商贸企业大力开展对俄及独联体国家、中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争取把更多的__本土产品销往国际市场,扩大对外流通规模。着重做好开拓俄罗斯市场工作,充分发挥在俄罗斯克市__商品展销中心作用,组织我市服装、汽配、餐饮、建材等民营商贸企业赴俄罗斯考察项目,对接洽谈,寻求多方面合作。积极为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项目合作信息、政策信息等服务,为企业进军俄罗斯市场创造条件。

(四)大力推进新兴业态发展,加快实现流通现代化。一是进一步提高连锁经营的规模化和规范化水平。在继续巩固超市、专卖店、专业店等新型业态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向石化、烟草、电信等行业及旅游、租赁等多种行业拓展,提高连锁经营的总体规模和水平。以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服务为核心,提高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庆客隆、中央商城等大型连锁企业向社区延伸,发展社区连锁,逐步以食品超市、便民超市替代大部分粮店、食杂店。拓展城市连锁领域,以标准生鲜食品超市和大型综合超市替代农贸市场。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力争用五到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二是塑造多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整合物流资源,培育物流市场,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重点建成__石油物资物流园区、__港桥物流园区、__万宝石化物流园区等3个大型物流园区。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做好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加快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的试点和示范工程,探索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有形市场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连锁经营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营造有利于商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健全网上交易规则,规范网上交易秩序。

(五)加快住宿餐饮等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把加快发展餐饮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整体效益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积极创造有利于餐饮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使餐饮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加快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步伐,放开市场准入,促进竞争合作,鼓励企业优化重组,鼓励、支持和引导服务业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促进居民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对住宿餐饮业的行业管理,以推动经济实惠型连锁酒店为重点,促进住宿业的结构调整。强化对餐饮、美容美发和会展市场的规范,建立健全服务业市场信用体系。积极引导和促进洗染、修理、照相、洗印彩扩、印章刻字及家庭服务等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

(六)引导居民消费,努力扩大城乡消费需求。积极引导居民消费观念更新,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一是重点培育和发展汽车流通市场。以北方汽配城、高新区汽车园等为依托,多引进集汽车展示、整车销售、配件经销和售后服务与维修为一体的4s店。二是加快发展家电、电子信息和通讯产品消费市场。重点引进国美、苏宁电器等国内外知名家电、通讯产品专卖店、专业店,扶持黑天鹅、昆仑家电等继续扩大连锁规模。三是促进现代建材装饰和家居用品消费市场的发展。积极引导新潮建材城、正大方盛、友谊装饰材料市场等传统装饰材料市场向主题购物中心和专业连锁超市转变。四是要充分发挥先导带动作用,实行多领域合作。商贸流通企业要加强与工业、农业、旅游、交通等行业的企业合作,工商联手、农商联手、商旅联手、商商联手,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