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心理疏导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心理疏导方法范文1
1.引言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小学生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面临来自自身、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可以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日常学习,还会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小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找出其中的原因,并探寻相应的疏导策略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现实话题。
2.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特别需要关爱和辅导,加强对他们的心理辅导。但由于家庭辅导不重视,学校的教育工作不到位,再加上小学生自身方面的影响,使得小学生在心理上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逆反心理强,不听从教育。一些小学生对周围的人不信任,待人不礼貌、不谦虚,性格比较倔强,他们不听从老师、监护人等的批评、管理,逆反心理强。不仅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还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2.2嫉妒心理,厌学情绪。小学生在学习中也处在一个竞争的环境当中,而小学生又具有好深心强的特点,存在着一种排斥他人的心理,在与其它同学的竞争中存在着嫉妒心理。另外,一些小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存在着厌学心理。
2.3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父母都有依恋倾向,对父母的依恋程度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情感世界、社会行为和性格特征。但在一些家庭,由于父母工作较忙,经常不在家里,小学生缺乏与父母正常交往的机会,使得它们内心的烦恼与苦闷无法倾诉,又难以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排解,这样容易导致他们对外部世界不信任,不仅性格变得孤僻,还会影响他们与人的交往。另,外一些小学生还存在着害羞,自卑心理,与人交流时表现得比较害羞,说话的时候声音很小。或者担心自己的家境条件不如别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如别人,表现出自卑心理。
2.4自制力差,自暴自弃。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缺乏自制力,具有贪玩的特点,对学习没有兴趣,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自暴自弃。这些心理状况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也对他们与人交往,生活上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
2.5我行我素,以我为中心。这种情况在隔代看护中表现比较突出,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眼中,孩子是整个家庭的中心,祖辈对他们也是百依百顺。而小学生认为自己的祖辈思想观念落后,在很多方面不如自己,不仅不听从他们的教导,还对他们指手画脚,我行我素,以我为中心。
3.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某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具体来说,导致小学生存在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今后需要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辅导对策。
3.1自身方面的成因。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缺乏相应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生理、心理上都不成熟,遇事不能独立处理,缺乏自我调节意识,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不知道采取何种措施处理。另外,从一个人的成长历程来看,小学阶段是人生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这一特殊时期,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没有形成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面临着种种心理危机。
3.2家庭方面的成因。家庭方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父母亲教育角色淡出以及监护人监管不到位。第一、父母亲教育角色淡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然而在一些家庭,父母亲教育角色淡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缺乏相应的指引和辅导,小学生的心理烦恼无法向人倾诉,得不到及时排解,这是导致小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第二、监护人工作不到位。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不成熟,缺乏自制力,在学习上需要监管,在心里上需要辅导。但一些小学生的监护人工作不到位,对他们的学习缺乏关注,更别说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3.3学校方面的成因。一些学校将教学工作重点放在教学工作上,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不重视,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一些教师缺乏专业技能,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当,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另外,有关小学生心理辅导的课程设置不完善,缺乏系统的课程辅导,影响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成为导致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中重要原因。
4.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策略
小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由多方面因素所致。然而,小学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整个社会的重要职责。同时,完善小学生心理疏导机制,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疏导值得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结合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现状,考虑到小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4.1小学生需要加强自我调节,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小学生自身,加强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通过加强自我调节,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学会疏导自己的心理问题,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创造有利调节。在生活和学习中,小学生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将学习看成是提高自身素质,实现理想和抱负,实现自己人身价值的途径。小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不断用学习来充实和提高自己。同时,小学生也要为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创造条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并磨练意志,勇敢面对和客服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只有加强自身的调节,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心理上中存在的问题,为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4.2加强小学生家庭教育,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家庭教育是对小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疏导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策略,它能够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所以,要想疏导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应该强化家庭教育责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亲应该提高家庭教育意识,充分认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职责,不能
过分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要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与前程问题。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并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帮他们解决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要明确父母的教育职责,提高父母的责任感。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是父母的责任,父母应该高度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为责任和使命。如果父母远在它乡,要注意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多关心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多倾听子女的心声,并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引导。当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困难的时候,要加强对他们的辅导,注意倾听他们的心声,为孩子解答疑惑,排除孩子的心理问题,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4.3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应有的作用,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学校仍然是小学生学习知识、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场所,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应有的作用,构建和谐校园,为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一、教师应该了解小学生的具体情况,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倩况,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小学生的家庭,进行家访和实地调查,掌握小学生更多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在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并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对他们的教育和辅导,对于心理健康存在缺陷的小学生,教师则要特别关注这类学习,更加注重对他们的心理辅导。第二、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小学生的管理。小学教师不仅要具备科学文化知识,还应该具备心理辅导能力,能够针对小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疏导措施,帮助小学生面临的疑惑。此外,学校教师还要通过多种途经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心理辅导理论知识学习,重视心理疏导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以提高工作效率,妥善解决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第三、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缓解小学生心理压力。教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平等友好的对待每位学习,尊重小学生的人格,不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在学习和活动当中,要关注每位学习,尽量给每位学生以参与的机会。同时,对小学生要注重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进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为他们的学习和进步创造有利条件。第四、探索和完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根据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实际,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并在教材编写上进行探索,同时引进具备心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专门开展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5.结束语
小学生心理疏导方法范文2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 兴趣
1研究方法
1.1文献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文献、INTERNET检索,收集并整理了有关小学体育教学等方面的论文,检索并重点阅读了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幼儿体育教学等方面的专著和文献,作为本文的研究基础。对相关文献资料做了重点阅读和分析,并注意不用文献之间的相互补充,所获取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2逻辑分析法
本文研究过程获取的资料以文字材料为主,也包括部分数据和图标资料,根据所获资料的来源、性质和数量及讨论问题的要点和特点,灵活采用了分析法或综合法等逻辑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小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
3.1.1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小学生多为7-12岁之间,正处于儿童期。这一时期的儿童骨骼出去快速增长阶段,且骨骼中有机物的含量比无机物多;肌肉含水分较多,蛋白质和无机物较少,肌肉娇嫩柔软;神经系统兴奋性较高,兴奋易扩散,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神经系统灵活性不高,仍以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7-12岁是体能发展中像平衡、协调、灵敏、反应速度等身体素质发展的黄金期。
3.1.2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丰富且容易变化,表现欲强烈而鲜明。思维能力有明显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和判断能力有所发展,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提出各种问题;意志力较差依赖性较强;有资料显示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开始扩大,并开始分化,在这一阶段学生会对很多事务感兴趣,作为体育教师要抓住学生兴趣发展的黄金期,在教学过程中将小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培养与疏导,使学生能够正确建立自己的兴趣观,不至于误入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等歧途,为其今后更好的进行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打下基础。
3.2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与疏导的方法
3.2.1语言诱导法。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于自己的体育兴趣处于一种很茫然,很肤浅并不十分稳定的认识状态。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适当的语言加以诱导,来加深小学生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体育项目的认识;教师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的需要列举一些体育方面优秀的人物故事,以激励小学生建立相应的人生观和良好的品德。
在现实工作中,有很多小学生是非常喜爱体育活动的,对体育的兴趣也很浓厚,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力特点,采用鼓励和帮扶等方法来更好的激励小学生的进行体育活动。教师在采用语言法时要注意,应以鼓励为主,且不可说一些有辱学生自尊心的话语。
3.2.2教师榜样法。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榜样起到巨大作用,它可以促使学生向其学习,激发你不断努力,榜样则起到目标和标尺的作用。在小学生眼里也会有一些自己欣赏的人物,或是英雄亦或是明星。教师要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务感兴趣这一特点,多讲解一些有关于体育明星的故事,让学生从小便建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和志愿。体育教师本身也可能成为学生的榜样,一般来说体育教师高大魁梧的身材,高亢浑后的声音,以及运动服所带来的动感气息,都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会有部分学生把体育教师作为榜样或者是崇拜的偶像。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以及在运动过程中的动作示范,这些都可能被学生模仿。
3.2.3革新教学方法。2001年课改之前,我国一直沿用前苏联凯洛夫的教育主张,凯洛夫的核心教学理念中比较重要的一条就是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张教学过程中以间接经验(知识)为主,则最普遍的教学方法就是以“教”为主,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且没能很好的顾及学生的感受,2001年课改后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主张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强调学生“学”的重要性,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学生的体育习惯进而实现终身体育,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革新教学方法,摒弃原有相对落后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研究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新的教学方法,以利于学生更好的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来。
3.2.4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为了更好的培养与疏导学生的体育兴趣,在体育教学中,要改变原来的师生关系,建立合作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融能提高教学效果。一般来说,不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教师,多为教学能力相对较差、好批评、好打骂学生的教师。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体育教师,不但教学水平高,而且性格和蔼,易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常常会因为喜欢这个老师而努力学习体育方面的知识与技术。学生对某位老有好感,往往会由此而发展为对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相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并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尊重学生,少用一些侮辱性的语言来训斥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让更多的学生尊重和爱戴自己,使教师所进行的教学更加和谐、民主,教学气氛更加融洽。
4结论
小学阶段是学生体育兴趣形成与确立的关键阶段,体育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正确培养与疏导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进而实现终身体育。具体的培养方法可以采用,语言诱导法;教师榜样法;革新教学方法;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等。
参考文献:
[1]陈雁飞,主编.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引领与提升[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2]郑海斌,主编.小学教育心理学[M].山东大学出版社,2015
[3]刘继宏.美国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技术主题方法研究[J].体育与科学. 2013(05)
小学生心理疏导方法范文3
关键词:小学生嫉妒心理危害成因疏导
【中图分类号】G441
嫉妒心理在小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嫉妒是一种心理病态。嫉妒也被人们称为妒忌,据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中对嫉妒的定义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它伴随着自卑、不满、怨恨的情绪发生。反映在小学生身上,则集中表现为对于同等水平同伴所取得的成绩、进步的嫉恨,也有的是对别人具有的良好的条件等产生的嫉妒。嫉妒一般分为几个层次:1、潜意识中的嫉妒心理;2、对抗性的嫉妒心理;3、攻击性的嫉妒心理。
一、小学生嫉妒心理的危害
嫉妒心理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百害而无一益。当学生在嫉妒他人时,最受伤害的是自己,因为在嫉妒他人时,自己往往处于紧张和不安中。同时,强烈的嫉妒会让自己陷入自伤或伤人的危险境地。会让人放弃自我完善,用仇视的目光贬低他人的成功从而成为一个庸人。嫉妒还会使小学生心胸狭窄,目光短浅。
倘若一名学生长期处在嫉妒的心境之中,那么他就会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压抑感,给自己造成莫大的痛苦。如果那位同学一直不能正视别人的优点,不能在别人所获得幸福快乐时自己为之快乐,那他的人生就太痛苦了,正如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所说的那样,嫉妒者所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都大,因为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会使他痛苦万分。
二、小学生产生嫉妒心理的原因
1、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的错误的自我认识;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各方面人的呵护,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意识,要别人让着,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得到更多的关爱与注意,一般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还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一般对自我评价过高,而对他人评价过低。所以,在别人的成绩与进步面前,又由于很强烈的对比性,不满、怨恨的情绪比较容易产生。当在别人取得的成绩与进步面前感到不安与自卑时,这时它还不属于嫉妒,当这种成绩与进步能足够地引起主体的痛苦的反应时,嫉妒便真正显示出来。而且,独生子女一般占有欲比较强,这也是嫉妒心理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小学阶段中对“三好学习”的评选获得等。
2、小学生中的较为普遍的攀比心理
攀比是一种缺乏长期目的性的缺乏意义的比较。它折射的是小学生强烈的占有欲,虽然也许它并不需要。盲目的攀比容易使学生产生“我不如人”的挫折体验,而当这种挫折体验具有了明确指向性的时候,这种挫折情绪就转化为“为什么我没有”的嫉妒心理。
3、小学班集体中过于浓重的竞争氛围
在小学班集体的管理中,为了减省管理的难度,提高管理的效率,教师常采用评比、评奖的方式。而且,对于分数过分追求也把学生拉入了一个浓重的竞争氛围。竞争产生强烈的比较,比较产生同伴中的差异,差异容易使学生产生浓重的嫉妒心理体验。
4、过于单一的结果性学业评价
处于一线,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生中最容易滋生嫉妒心理的是学业上较后产生的差异。家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基于学生的学业评价,不是从学生的整体表现来评价学生的表现,而是经常采用了单一的学业结果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孰优孰劣。这就把学生引入了一个十分狭小的比较天地――学业成绩。往往还直接引入了更小的比较天地――分数比较。学生被归整在一个线性的队伍中,比较中的明显的差异也是嫉妒心理产生的重大原因。
三、小学生嫉妒心理的疏导
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孩子战胜嫉妒心理,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尝试了从以下几点入手,比较成功。
1、故事举例,明确嫉妒心理的危害。
既然嫉妒心理在小学生中普通存在,又具有一定的顽固性,所对避开它不如让学生正面了解它、认识它。小学生十分适合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了解。如《百雪公主》中的皇后,就提供了一部十分鲜明的嫉妒心理发展史。首先是错误的自我认识(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后来不能容忍别人的长处(知道白雪公主是最美丽的女人,后来要求猎人杀死它);紧接着嫉妒心理一再激化,(多次迫害,多次得知失败);最后被嫉妒所吞噬,(妒火中烧,化为灰烬)。在对孩子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引导孩子们思考:这位皇后外貌美吗?(美),是什么最后毁了它呢?(是嫉妒心),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这种浅显的故事,同学一听就懂,也很容易就可以认识到嫉妒的危害性,这样可引导学生要正视自己的嫉妒心理,对它要有一定的约束与控制,不能放任自流。
2、营造关爱氛围,化解嫉妒心理。
小学生的起点基本相同,在学习和各种竞赛活动中形成的差距相对而言并不悬殊,他们嫉妒的主要对象是老师对某些同学的偏爱,和老师对取得优异成绩同学的溢于言表的过分欣赏之情。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做到公正和公平,师恩普施,师爱遍洒,切不可厚此薄彼。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对那些暂时落后、有待进步的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意,并采取具体的措施,帮助指导落后的同学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赶上来,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嫉妒心理。
3、淡化班级过于浓重的竞争氛围,强调合作基础上的竞争。
在一个浓厚竞争氛围的班集体中,学生的心理体验是紧张的,时刻担心自己落在后面,所以营造绿色的班级心理场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通过各种活动来营造和谐的氛围,为学生多提供合作的机会,更好交流的机会,如各种主题班队会“今天我是小主人”“快乐大转盘”……这些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得到表现的满足;另一方面,在各种班级活动中,教师应该树立“人人都是主人翁”的意识,让学生都有均等的表现与接受个别辅导的机会。让每一名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小学生心理疏导方法范文4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生早恋问题已经切切实实地摆在我们教育者的面前。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也是教育者应该重视的研究课题。处理好小学生早恋问题,需要教育的智慧与艺术。需要依据小学生早恋的心理特征,以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疏导。
【关键词】小学生;早恋;心理特征;情感疏导
【中图分类号】G51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95-01
小雅白白净净的,剪着齐耳短发,是个可爱又漂亮的女孩。
这个女孩早恋了。周末和男孩子一起出去玩,她会牵着男孩子的手,男孩子也会拥着她那稚嫩的双肩逛街。学习成绩飞速下滑,课堂上总愿意发呆,时不时的一个人坐在那里傻笑。班主任老师很是着急,找她谈了几次,她说她控制不了自己,她无时无刻都会想那个男孩子,想见到他。一个13岁的女孩,提前进入青春懵懂、骚动着的情感世界。辅导员老师和她谈了好久,她只是笑,或者是哭,一句话也不说。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对徐小雅现象的分析,我认为小学生早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异性好奇。小雅是个精力旺盛的女孩,但她未能把充沛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对学习缺乏兴趣,而对异性感到好奇,开始早恋。
第二,缺乏家庭的温暖。小雅的父母离异,母亲与一个男人同居。在生活上徐小雅享受不到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爱,感情上缺乏温暖和尊重,行为上缺乏良好的示范引导。她的妈妈疲于生活,忽视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问题。徐小雅渴望有人分担她的心事,有人给予她理解和抚慰,此时,情窦初开的异性同学就成了她最好的倾诉对象。
第三,爱慕虚荣。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上流行的爱情歌曲和表现的影视和书籍的诱导,少男少女的潜意识里也产生一种希望被认可、被赞美甚至被追求的需要。小雅平时在学校里成绩一般、表现平常,这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再加上有男同学向她表示好感,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发育提前以及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早恋现象在小学的高年段已较为普遍。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早恋,却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重视情感疏导,不简单地批评和粗暴地扼杀
“单纯地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孩子正常的生理反应”。很多老师都这样看。这样的交往不像成人般复杂,但在小学生的头脑中那种朦胧的两性概念,却能导致他们做出“出格”的行为。
一旦发现孩子有早恋苗头,不要如临大敌,一味斥责,而应分析孩子早恋的原因,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但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就是:要冷处理,不要张扬,不能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以免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导致破罐子破摔。一般说来,对精神空虚的孩子要加强远大理想和学习意义的教育,注意控制孩子用钱的数量和在外活动的时间,督促孩子将精力放到学习上来;对爱慕虚荣的孩子要让他充分认识早恋的危害,鼓励他们根据自身特长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孩子转弯是需要时间的,有时还会有反复。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家长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
二、重视家校沟通,在生活和感情上给予尊重和关爱
教师发现学生早恋的问题,一定要第一时间告知家长。但是,家长切忌简单粗暴的处理。应该多与孩子交流,消除他的寂寞感,让他感觉家长是关心自己的。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孩子的表现,推测陷入的程度。可以委婉地表示自己对这类事情的态度。许多的时候,教师的矫正已经初见成效,如果家长一知道,就大发雷霆,问题会迅速激化,把孩子推向了早恋的漩涡。
三、进行友爱互助,积极倡导异性间的健康友谊
小学生的早恋是从纯洁的友谊开始的,当友谊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对这个人产生崇拜和迷恋,眼里只有他,心里只装着他,就像徐小雅那样。这就不是友谊,而是早恋的萌芽。
小学生早恋的萌芽本来就是不稳定的,如果我们能够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其它的活动中去,自然而然就会淡化这种感情。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班级活动,这些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心理调试小游戏等。当学生感受到了学校活动的丰富多彩,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当学生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了班级活动和学习上去后,早恋的萌芽就渐渐枯萎了。学生在活动中也会逐渐懂得,真正的友谊是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不论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当学生解开了异性间交往的迷惑,就会剥去浮华的外衣,把友谊界定在健康纯洁的标准上。
四、创建和谐空间,营造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氛围
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学生的心理会放松,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心情平和不走极端,这些对早恋的抑制有极大的作用。特别注意,班级中的小团体是早恋产生的最好温床。而同学之间的嫉妒、讥讽是早恋的最好催化剂。如果,班级中出现了小团体的现象,需要教师往健康的方向引导。
总之,小学生早恋问题已经切实地摆在我们教育者的面前。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也是教育者应该重视的研究课题。处理好小学生早恋问题,需要依据小学生早恋的心理特征,以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情感疏导,需要教育的智慧与艺术。
参考文献
[1]胡明根、丁明标:《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7年5月,第一版。
小学生心理疏导方法范文5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畏难情绪;消除
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中,常常发现小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之时,存在着形形式式的运动心理阴影。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心理阴影,势必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机能的发展。因此很有必要对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运动心理阴影这问题作一些探索。
一、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运动心理阴影的主要表现
课堂练习时由于学生受周围环境、场地器材、本身性格、身体素质与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和影响,而表现出各种不同消极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消极型:练习中缺乏信心,总觉得不如他人,故往往造成精神不集中,对批评或表扬漠不关心,练习时总想蒙混过关。
(2)糊涂型:练习中缺乏清醒认识,易受他人影响,只是机械地模仿动作,心不在焉,有意无意地随众练习。
(3)保守型:练习中缺乏激情,能遵守练习的要求,服从老师的指挥,以完成任务为目的,保守中求稳为荣,竞争心理不强,不愿过多显示自己,即使有能力也不愿炫耀,同样阻碍了正常体育训练。
(4)小心型:练习中紧张、拘谨,怕当众出丑因而练习时特别小心,生怕受伤。但他们追求练习成功的心理又无法控制,生怕“落后”,只能勉强练习,心理状态不平衡。
(5)懒惰型:练习中怕苦怕累,夏天怕晒,冬天怕冷,总是缩在一旁,能逃避的就逃避。他们在家中多是娇生惯养,养成四肢不勤,懒于活动的习惯。
以上五种存在于小学生体育课当中的心理阴影是十分常见的。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要使所有小学生能达到包括体育在内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作为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者,就一定要帮助他们克服运动心理阴影。而要克服这些心理阴影,就必须从了解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入手。
二、把握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小学生年龄一般在6~12岁。在这段时期,他们的身体组织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期。骨骼在急速生长,手、脚,特别脚骨长得最快,胸骨横径在加宽,女孩子的胯骨也在增大。肌肉随着骨骼的变化而发达起来。心肺迅速增大,特别是心肺容积和血管容积、以及肺活量,都较出生时增长了近一倍。由于心肺容积增大,使他们有更大的可能性从事较为激烈的体育活动,但是,与成年人相比,他们的骨骼、肌肉成长尚未健全,心肌收缩力量较弱,心脏的神经调节机能还不够完善。总的来说,从生理机质上看,他们与成年人相比仍有明显的差异,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注意的。
然而,只是面上的工作还不足以消除部分学生的运动心理阴影,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入具体到每个具有心理阴影的学生身边,了解造成他们运动心理阴影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加以心理疏导。例如,对于保守型的学生,要根据具体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他在体育方面的上进心,指出他在能力上的优势,并时时根据他的实际承受能力,给他提出新要求、新任务,也不妨在需要学生演示动作时找他出来,客观上给他显示自己的机会,并多给他赞扬,刺激他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小学生心理疏导方法范文6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疏导;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051-01
现在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正在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想: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如何在“以德育人”的同时“以心育人”?既然班主任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那么能否将二者有机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作了如下一些探索:
一、树立榜样,陶冶性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例如,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我先让学生观看电影《》,让学生通过影片初步感知的伟大人格。在交流小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总理的机智幽默、无私奉献等精神,并启发学生理解人民为什么如此尊敬和爱戴。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一心为公,为祖国、为人民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等崇高品格。让学生把这一形象作为榜样牢固树立于心中。
二、和谐气氛,灵活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成为平等、和谐、围炉夜话般的温馨境地,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来看,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还不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于对物体进行综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明显;在注意上,小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此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也在发展,但还达不到完善的程度。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精心设置,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交替出现,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脑等,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我们还可以推出课本剧,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创造、加工并演出,合适的篇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从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语文实践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了知识。
三、尽情渲泄,保持心境。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这些人不一定就会那么及时地,时地随时随地地倾听你的诉说。从而,作文本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
我班曾有一位学习成绩优异,性格开朗的女生。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学习成绩下降,并有了一些不好的状态。后来,我在她的作文中发现,她知道父母离婚后所隐藏的心理状态,其措辞令我吃惊,引起了我的重视。课后我立刻找到这位同学,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此后,我又赶紧与她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向他们通报孩子此时的状态及心理负担,并同他们探讨了教育孩子的方式问题。交谈中,孩子的家长主动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有些疏忽,以至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表示要和老师一道教育好孩子。第二天,孩子主动找到了我,告诉我,妈妈昨天晚上和她谈了很久。并表示今后要多理解家长。在此后一段时间的观察中,我发现孩子又逐渐开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