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辅导实施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心理辅导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心理辅导实施方案

小学心理辅导实施方案范文1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市场经济大潮中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学生成长的需要,是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区中小学学校教育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个别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培养目标

1.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人心理品质。

3.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四、主要内容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1.低年级:

(1)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

(2)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2.中高年级:

(1)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

(2)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学生交往,建立开朗、合群、乐学、自主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主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五、具体实施的方法和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工作取向是:工作目标上的发展性辅导为主,治疗性为辅;方式以团体辅导为主,个别辅导为辅,心理结构上知行结合,行动为主。

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列入教学计划中。

其特点在于:形式上的学生活动为主,内容上选取充分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活动组织上以教学班为单位,活动课的目的、内容、方法、程序均是有计划、有系统地安排设计的。在专门组织的课程中,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的施加积极的影响,学生活动,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也使这项工作的开展,在人员、时间上有了保证,有利于整体提高。

2.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辅导教师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专业助人的活动,比较常用的方式有心理咨询、家访、班主任电话、个案研究等。针对个别学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学生,包括资质优异学生、情绪困扰学生,行为偏差学生,家庭处境不利的学生等)实施的一种比较深入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个别辅导。它要求广泛地收集资料,客观的分析成因与问题的性质,依据诊断结果,拟定辅导方案,以协助学生解决问题。由于心理辅导的精髓在于个别对待,因此可以说个别辅导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辅导方式。

2.

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辅导

在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和各科教师的协同努力中,通过班级活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使团体成长为学习型组织,使团体的每个人在团体中成长的过程中健康成长。结合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团体活动来进行,是这一途径的特色。新生入学时的“始业辅导”,毕业时的应试心理、志愿选择辅导也属于这一类。能把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活动,以及学校的其它例行活动结合在一起,便于发挥这几项工作在统一育人活动中的整体功能。

4.举办有关的知识讲座。

通过有关的知识讲座,结合校本课、地方课,向学生传授、普及心理辅导有关知识,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心理和行为无疑是有必要的。

5.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履行好班级团体领导者的角色,通过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和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因素,促进学生成长。

小学心理辅导实施方案范文2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认识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问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立健全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搭建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基本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网络,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平安、健康建设。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创建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健康细胞工程(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家庭)和基层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让因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等导致的极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

三、工作任务

(一)设置心理服务站(室):全县各镇(园区)均建立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站,各镇(园区)所辖村(社区)心理咨询室建成率达80%。

(二)设立心理辅导室:全县中小学均设立心理辅导室,建成率达100%。

(三)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等通过设立心理辅导室或购买服务等形式,为员工提供方便、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四)加强心理服务培训:专兼职工作人员培训一年内不少于2次;心理服务专业人员培训不少于4次。

(五)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广泛深入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教育,城市、农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50%。

(六)强化服务目标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患病率5‰、规范管理率80%、规律服药率分别达到60%,精神分裂症服药率达到80%;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不超过10%;特殊人群个性化心理疏导达到70%。

四、工作内容

(一)加强心理服务体系平台搭建

2020年,全县第一批试点成员单位已完成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平台建设,并有序开展心理服务工作,未开展或正在开展体系平台建设的成员单位,要严格按照平台建设规范化要求,以第一批试点单位心理服务体系平台建设为样本,依托工会、综治中心、党群服务中心、老年之家、妇女儿童之家、人力资源等场所,选择相对安静且方便出入的房间,加快心理服务体系平台建设。同时环境布置要体现人性化设计和人文关怀,配备好咨询桌椅等基本设备设施。有条件的单位可以结合实际,拓宽心理咨询服务场地功能和相关配置,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开通心理服务热线,建立心理测评系统工具,配备沙盘、绘画类、放松类、自助类辅助器材。

(二)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一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各中小学要依托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同时,积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各学前教育机构要开展以儿童家长为主的育儿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特殊教育机构要结合听力障碍、智力障碍等特殊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心理品质;二是加强患者心理健康服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依托心理科门诊,对躯体疾病就诊患者提供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进行识别和转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有心理行为问题提供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服务。同时,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有需求的签约家庭开展心理疏导;精神病医院要通过心理治疗门诊,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服务,还要加强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指导其每年2次在镇、村(社区)开展抑郁、焦虑、老年痴呆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科普宣传,对辖区老年人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和随访管理。三是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公安、司法、等部门要在公安监管场所、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中心(工作站)、司法所、接待场所等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和演练,对系统内人员和工作对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服务。同时完善流浪乞讨人员、公安监所被监管人员、服刑人员、刑释人员、社区服刑人员、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等特殊人群心理沟通机制,做好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人群及性格偏执人员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制订个性化疏导方案,特殊人群个性化心理疏导的覆盖率达到70%以上。四是加强各部门、单位职员工心理健康服务。县总工会要将职工心理健康纳入年度工会工作要点中。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通过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或购买服务等形式,广泛开展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科普宣传,举办职场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等讲座,提升职工心理健康意识,掌握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和抑郁、焦虑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方法。通过员工心理测评、访谈等方式,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疏导。

(三)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各单位要始终坚持以服务为第一要务的发展理念,分级分批组织开展人员心理服务工作能力培训。一是加强心理专业人员知识能力培训。对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开展培训不低于4次;二是加强医务人员临床心理知识培训。依托市级以上精神卫生机构,全年举办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培训班不少于4期,开展部门培训2次,定期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护理教育等相关知识培训;三是加强普通群众心理健康培训。各部门、单位要积极对本单位职员工及服务对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或讲座每年不少于2次。

(四)加强大众心理健康科普宣传

各创建成员单位要加强合力协作,在电视台、报刊、杂志、互联网(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媒体开通心理健康节目或专栏,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科普知识。每年组织至少2次心理健康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等活动,认真开展心理健康公益讲座。全县各镇(园区)要依托社会心理工作站或村(社区)心理辅导室,主动向居民提供心理健康科普宣传资料,在公共场所设立心理健康公益广告和宣传栏。要鼓励引导社会志愿者积极参加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热线咨询等志愿服务。

(五)强化服务目标管理

各单位要通过多渠道开展心理行为问题人员的日常发现、登记报告、随访管理、危险性评估、服药指导、心理支持和疏导等服务,切实加强特殊人群心理疏导和严重精神障碍综合服务管理:一是开展医疗救治服务。各医疗机构要做好心理问题人员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制度的衔接,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不超过10%;二是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县公安、、卫健、民政、残联等部门服务联动机制。联合开展重点特殊人群心理干预和治疗服务,依法依规对肇事肇祸者予以规范处置。确保年度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率5‰、规范管理率80%、规律服药率60%,精神分裂症服药率达80%的目标。

五、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

一是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制定年度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重点工作内容时限;二是制定心理服务人员培训计划及培训课程;三是完善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方案等前期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2021年5月至2021年11月)

一是完成县、镇、村三级服务平台全面建成。全县25个镇均设置社会心理工作站,村(社区)心理咨询室建成率达到80%;二是持续加强职员工、学生、患者和特殊人群等4类人群心理健康服务;三是举办心理专业服务人员心理知识培训不低于4次。医务人员临床心理知识培训不少于4期,部门培训2次以上。各单位职工及服务对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不少于2次;四是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组织至少2次心理健康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等活动。

(三)总结阶段(2021年10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

全面完成培训方案目标内容,认真总结工作先进经验做法,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办法措施,确保预期完成培训目标任务。

(四)迎检阶段(2021年11月至2021年12月)

一是对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行科学、全面、客观评价,总结经验;二是各创建成员单位完善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归卷工作(资料规范填写收集详见附件2);三是开展创建工作评估,完成自查报告、档案材料等准备工作,迎接省级评审验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平安、健康和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目标管理内容,制订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成员单位工作内容和职责;二是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县委政法委、县卫生健康局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推进工作。各部门要加强对所属单位(机构)心理健康服务的领导,搭建好平台,组织好培训,开展好服务。三是加强目标任务分解。各部门、各行业要根据总体目标任务,细化指标,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按时保质完成目标任务。

(二)加大经费投入。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补助资金。加大县乡两级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保证心理健康体系建设宣传、培训、设施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等工作顺利推进;二是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积极开拓公益筹资渠道,探索社会资本投入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政策措施,完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政策和激励措施,保障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有效落实。

小学心理辅导实施方案范文3

为了进一步做好全区教师校本研修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榆林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教育强区建设的意见》和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遵循教育发展以教师为本的方针,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目标,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二、基本原则

(一)全员性、主体性原则

校本研修要面向全体教师,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人人参与;同时还要树立起“每一所学校都是校本研修的主阵地、每一个教师都是校本研修的主力军”的思想。

(二)针对性、实效性原则

校本研修要着力解决本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和目前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要突出实效,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三)合作性、共享性原则

校本研修要搭建“大校本”平台,构建“大校本”研修体系,促进教师间同伴互助、校际间合作交流、片区间联动协作,实现资源共享。

(四)理论性、实践性原则

校本研修必须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确保微观研修的正确方向,把宏观理论的统一性与微观研究的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把上级的总体要求与各校的自主探索有机结合起来。

三、研修目标

1.建设一支校本研修指导教师骨干队伍。 “十二五”期间,充分发挥我区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以及学校教科主任的作用,开展校本研修指导专项培训。

2.打造区级校本研修示范基地。 推进校本研修示范基地建设,创建3-5个区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力争创建一所市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为大面积推进校本研修积累经验。

3.提升校本研修水平。在各类培训中增设校本研修指导课程,积极创新校本研修模式,探索并完善“短期集中—送培下乡—远程跟进—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教师全员培训体系,全面提升我区教师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水平。

4.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将校本研修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整体规划,每位教师每年参加校本研修不得少于40学时,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四、研修内容

1.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学科学段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组织策略;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等。

2.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心理调适与情绪调控;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

3.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本研修规划与方案等。

4.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务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思想工作及心理辅导;团队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五、研修方式

1.侧重课堂教学的研修: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构、案例分析等。

2.依靠专家指导的研修:专家讲座、案例点评、咨询诊断、交流研讨、名师引领等。

3.凭借同伴互助的研修: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教研活动、专题沙龙、兴趣小组等。

4.通过校际合作的研修:对口支教、项目合作、校际结对等。

5.着眼专业发展的研修: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6.利用网络平台的研修:校园网站、专题论坛、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流等。

7.确立专项课题的研修:实践积累、排查问题、聚焦重点、诊断剖析、发现规律等。

8.突出“一功五化”的研修:锤炼教学底功;转化教学理念;内化课标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校本教研。

六、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2012年1月-2012年7月)

(1)宣传学习

认真组织学习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使全区教师充分认识到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参与校本研修的主动性、积极性。

(2)制定方案

制定校本研修实施方案以及相关制度,以保障校本研修的有效开展。

2.实施阶段(2012年8月-2014年12月)

全面展开校本研修的各项工作,确保校本研修步入规范化、常态化轨道,不断总结研究校本研修中的实际问题,调整优化研修方案,确保研修工作稳步健康推进,取得丰硕成果。

3.评估阶段(2015年1月—2015年12月)

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汇总研修成果,上报总结材料。区教育局对各校和教师研修情况的逐年考核进行汇总,评选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并给予表彰奖励。

七、保障措施

(一) 加强领导

1.成立榆阳区校本研修领导小组

组 长:刘巨广

副组长:申章昌

成 员:常艳珍 高建强 高凤成 刘 杰

2.成立榆阳区校本研修指导小组

组 长:常艳珍

副组长:吴志清

成 员:赵英炳 谢海雄 杜治礼 罗 慧 方尚林 王仪荣

3.榆阳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研室,办公室主任由常艳珍同志兼任。

(二)明确职责

1.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校本研修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协调,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

2.区校本研修指导小组负责制定校本研修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具体方案,组织学校全面开展校本研修工作;负责全区校本研修业务指导与管理,抓好校本研修创新试点工作,对各学校校本研修年度计划进行督导检查。对基础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的学校要重点加强业务指导,及时总结、推广校本研修工作中的先进经验、优秀成果。

3. 各组长学校的校长负责主持联片研修工作,计划安排联片教研活动,督促学科研修指导组有效开展研修工作。各学校校长具体负责抓好校本研修的组织实施工作。

4. 教师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和实际,选择自己的研修内容和学习方式,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和年度研修计划,寻找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对象,从自己最为困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进行自主研修,积极参加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完成校本研修的规定学时,并做好研修笔记。

(三)落实措施

1.狠抓校本研修规划落实

各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明确校本研修具体目标和任务,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年度实施方案,每年重点确定一个主题进行自主研修,每年的年度研修实施方案及时报区教师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备案。

2.保证校本研修经费投入

各学校要认真落实“教师培训费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的5%安排”的政策规定,确保校本研修的经费投入,为全面推进校本研修提供经费保障。

3.完善校本研修激励机制

区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将校本研修纳入教育督导、考核范畴,考核评估结果作为学校、小组和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校本研修工作突出的学校和个人进行年度表彰奖励。

4.重视校本研修基地建设

各学校要在区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区校本研修业务指导小组的指导下,负责抓好校本研修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要通过组织开展自主学习、自修反思、课题研究、教学技能训练、专题讲座、集中辅导、观摩教学、同课异构、研讨交流、师徒结对、案例分析、网络学习、校本课程开展等活动,把校本研修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校本研修考勤、考核、奖励等制度,加强对校本研修过程管理,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档案和教师个人研修档案,及时填写校本研修记录。

小学心理辅导实施方案范文4

关键词: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培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快速变化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心理教育能力作为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反映和指标,不仅能有效地影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还有利于教师自身健康和专业成长。我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历经十多年的建设,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如何培养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的可供我们直接参考的培养模式,诸如培养途径、阶段任务等问题都亟待我们去探索和研究。因此,本文将对这一问题作一蠡测。

一、培养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的意义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经历了80年代初中期的自发探索阶段、80年代中后期的积累成果阶段、90年代以来的推广普及阶段,一路迤逦至今已有了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教育能力相对薄弱成为问题关键所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匮乏;二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性不强。导致在心理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心理教育能力普遍不强、参差不齐等等,已成为制约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以山西省晋中市师资力量相对较好的榆次区为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要明显优于小学,60%以上小学出现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岗位空缺的现象[1],“学校每800~1000名学生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承诺更是难以实现[2]。即便随着社会发展达到这一要求,也只能满足部分个体咨询的需要,我们现在提倡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以开发潜能、培养乐观、向上、阳光的心理品质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单靠一名专职教师根本不能实现。在这种现状下,作为小学教师主要来源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如果能在校学习期间接受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走入工作岗位后,就有能力主动配合专职教师开展工作,从而改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二、小教本科生“四位一体”心理教育能力培养模式

1. 构建知识体系

晋中学院自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积极致力于开发建设校本课程,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现有课程开设情况,开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教材,加大了小学心理辅导技能技巧课程的比例,适当增设小学生心理教育课程教材教法、小学团体心理辅导、小学生心理技能训练、小学生心理教育课程设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践等课程。同时,将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作为教材编写的价值取向,根据小学生的实际问题确定教学内容,编写出一套适合于全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如《小学社会心理教育》以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为出发点,内容选择贴切小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且专栏新颖,有利于学生准确捕捉信息,勾勒出形成小学生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初步框架;《小学科技心理教育》则从科普教育与科技活动中寻找心理规律,从心理教育的角度去提升科学教育的实效,加强小教本科生对小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科学品质的重视。目前,该系列教材已经出版并投入使用。通过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学生首先打下了良好扎实的理论功底。

2. 搭建成长平台

(1)设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晋中学院积极与晋中市教育局沟通协商,于2011年7月成立了晋中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中心挂靠在晋中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该中心利用学院的人才和资源优势,通过心理技能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等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吸纳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者,并为其搭建培养、提升心理教育能力的平台。除定期开办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外,中心还开通了专家咨询热线,月刊《晋中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增置了《心育能力培养》栏目,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发现、解决小教本科生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力提升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2011年中心面向小教本科生开展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赛讲6场,校外服务活动53次,指导小教本科生心育论文44篇,有小教本科生参与并取得科研成果5项;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80场,个体心理辅导18例,小教本科生在老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团体心理辅导124个班次(均有备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果和社会效益。

(2)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晋中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打破了传统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方式,但是还存在学生参与机会较少、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等问题,随后成立了晋中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研究会是以晋中学院教科院教师为主,小学教育专业全部本科生及致力于晋中市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各阶层成员广泛参与,集学术性、群众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社会组织。目前已拥有编辑部、宣传部、咨询部、策划部、调研部、信息部六个部门,拥有室内250㎡活动场地、室外900多㎡的拓展基地。在研究会里,学生们有了更大的舞台,他们组织论坛、参与学术交流、中外前沿研究成果,进社区、进学校进行心理健康小知识宣传,客观上讲,研究会的成立为小教本科生搭建了更多的实践平台,激发了学生参与心理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动力。

3. 组建科研团队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晋中学院2009年出台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率先组建了小教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科研团队,形成以大二大三为主,大一积极参与的稳定梯队,并设立了院级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形成了“省—校—院”三级评选模式,使三级科技创新项目互相促进和推动。通过组织科研讲座,引导学生申报课题,两年来学生团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向有“山西省初中班主任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公交司机心理压力源调查”、“山西省中学心理辅导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晋中市大学生村官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四个省级项目,“榆次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现状调查”、“晋中市社区公共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的调查”等10个校、院级项目。学生依托项目、科学调研、得出结论、提出建议,这样实践育人有了重要载体,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4. 打造品牌基地

通过对部分城区和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教师状况的调查发现,目前制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在数量、人员整体素质上存在问题。晋中学院主动与当地政府协商沟通,在全市城区、农村教育实习基地中各选取了10所小学,由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副教授带队,以小教本科生为主力,配合该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率先在这20所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于小学生以体验参与活动为主,一般需要1.5~2小时,他们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并在心理辅导室建设上提出心理辅导机构设置标准化、设施科学化、师资专业化、管理制度化、监督工作具体化,以及高度重视解决心理辅导老师的职称待遇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方面进行了八个专题的积极有益的探索,成效不断显现出来,已逐渐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基地,这不仅对当地其他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示范作用,而且对小教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有了质的提升,实现了双赢。

三、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的分阶段培养

1. 注重意识培养,制定学习计划

一年级重点围绕心理教育意识的形成。其教育的侧重点在于:

加强心理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心理学”、“教育学”等课堂教学的途径, 加强心育内容,激发学生自觉培养心理教育能力的动力。

吸纳学生成为晋中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成员。利用研究会的资源优势和便利条件,组织学生观摩、分析小学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分享小学教师教学活动的乐趣与经验,使学生充分认识心理教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教育观,提高自身的心理教育能力,制定学生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方案。

2. 加强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

二年级重点围绕心理教育技能的培养。独立地确立心育目标、准确地理解教材,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组织心理教育教学活动,初步掌握心育效果的评价方法。其教育的侧重点在于:

开设小学心理教育课程教材教法、小学生心理技能训练、小学生心理教育课程设计等,

以适应小学普遍开设心理教育课的需要。增设艺术类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满足小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的作用。针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学习阶段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开展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譬如户外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开设小学生心理教育专题(系列)讲座、举办心理教育座谈会、出版心理健康教育刊物、建立心理教育网站等,使学生在高度认同、积极参与、感受心理教育氛围的同时提升心理教育的实践能力。

开展心理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小学心理教育课程教学竞赛,并制定奖励机制和鼓励措施,在活动中提高心理教育技能。同时,学院还注意提升实践的层次,比如在专职心理教师的指导带领下, 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课题的立项和研究。

3. 调试心理状态 做好心理准备

三年级重点围绕心理状态的调试。加大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指导学生做好见习实习的准备工作,在学科教学和见习实习中加强心理教育能力的形成。其教育的侧重点在于:

开设小学各科教材教法选修课。以专题活动形式进行,每周1次;周一公布活动主题,周四下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主题活动。选修课教材为校本研发,通俗易懂,有案例、有作业、有思考题,针对性强,有利于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程指导。

加大心理实践课程比例。教育实习期间要求每个学生试教一定比例的心理教育课,使学生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创造力、组织管理能力、操作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参与学科心育和活动课心育的实验,探索心育规律。

4. 实现角色转换,强化职业能力

四年级重点在于角色转换。强化技能训练,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职业岗位适应和竞争能力, 促进学生步入社会、走向教师岗位的角色转换。其教育的侧重点在于:

开展仿真性的社会实践教育。在低年级心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深入实践岗位完成毕业实习工作。毕业顶岗实习是一个重点环节, 它是检验小教本科生心理教育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

开展心理教育专题活动。举办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邀请专职心理教师、优秀小学教育工作者对心理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讲解与分析。积极参与心理教育实验,定期撰写心理教育论文,注重自我教育能力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月红. 小学教育专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R]. 晋中学院,2011.

小学心理辅导实施方案范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arson”为你整理了这篇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扶贫必扶智,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也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兴宁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的控辍保学工作,始终把控辍保学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工作目标,多措并举,突出扶贫领域控辍工作重点,扎实工作,依法保证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兴宁区牢固树立收官交账意识,认真落实控辍保学工作责任,保持控辍保学工作力度不减,为进一步巩固控辍保学工作成效,现对兴宁区近年的控辍保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兴宁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67所,2020年秋季学期,兴宁区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58380人,小学46396人、初中11984人(截止10月23日),全城区义务教育辍学率为0%,首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儿童少年及非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动态“双清零”。

二、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压实责任。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的兴宁区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城区政府主管领导亲自主持召开相关部门控辍保学工作联席会议,部署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控辍保学主要工作。城区政府和各部门、镇政府(街道办),教育局和学校、学校和教师(班主任)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工作内容和职责,合力控辍,深入落实控辍保学“双线四包”责任机制。

2.走村进户,开展劝返。每年寒暑假是失学、辍学的高发期,为,为防止学生流失,每年这个时期由教育局牵头、人社局、司法局、公安分局等政府部门配合,通过组织开展“暑期大劝返”、“寒假大走访”、“劝返攻坚行动”等活动,深入贫困学生家庭、留守儿童家庭、辍学学生等家庭,开展家访活动,向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两免一补政策、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思想动态、听取家长建议等。进三年来,按照城区、镇(街道办)、村委(社区)“三级联动”机制,累计组织了近100名涵盖教育、镇政府(街道办)、村委(社区)、第一书记等劝返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分别对154名疑似辍学、辍学学生及父母开展劝返工作达550次数,每名辍学生平均达到3次以上,部分达到5次以上。对于部分外市户籍辍学生,城区教育局主动联系学生户籍地政府、教育部门,共同开展劝返活动,累计发协助劝返函15份。

3.建立账册,及时预警。按照“一校一册,一生一案”的要求建立控辍保学工作台账,有序、规范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并实施月报、周报、日报制度并落实预警制度,当监测到有学生出现疑似辍学时,由主管教育局向学生户籍属地政府发送预警通知,启动“双线四包”责任机制,介入开展劝返;做好学生流向的跟踪,及时采取必要的劝返措施;规范学生变动手续,利用学籍系统进行动态监控,特别是排点排查当年小学毕业未有初中学校调档的学生。

4.加强管理,学困帮扶。对于劝返回校的学生,做到关爱有加。一是落实一位教师帮扶一个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二是根据学校实际结合辍学学生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留得住。三是成立学生间的互助小组,喜欢学校生活。四是进一步提高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着力解决影响学生辍学的根本,以期达到标本兼治。

5.抓实特教,严防辍学。一是政策保障。2018年兴宁区人民政府印发《兴宁区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南兴府办函〔2018〕51号),对我城区的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给与政策支持;印发《南宁市兴宁区第二期特殊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南兴府办函〔2018〕153号),明确了近几年我城区特殊教育发展的目标。二是底数清楚。城区残联每年开展3至16岁残疾儿童少年摸底排查工作,摸清残疾儿童少年底数、受教育情况,当年5月初向教育局提供当年适量残疾儿童少年花名册。教育局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情况单独建档造册,落实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一人一案”,按照“全覆盖,零拒绝”的要求,采取按照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机构)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原则,逐一安置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保障适龄残疾受教育的权利;对于部分无自理能力,无认知能力的重度、极重度残疾儿童由监护人提出向属地人民政府或主管教育教育局提出申请好,经城区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评评估认定并同意后办理无法接受教育的手续,近三年城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安置率均达到95%以上。三是保障经费。一是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辅读班和送教上门残疾学生预算内公用经费6000元∕生·年,保障校内残疾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送教上门工作所需的教学设备、教学资料和送教教师的补助、人身意外保险等的支出。近三年残疾儿童少年学生预算内公用经费投入约200万元,特殊资源教室建设投入80万元。

6.及时反馈,定期研究。教育局建立控辍保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对当月的控辍保学工作进行总结,分析问题、研究对策、落实整改措施,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在每季度的城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教育保障专责小组的例会上研究解决。

三、取得的成效

近三年兴宁区辍学学生从2018年初的98人降至2019年初14人,2020年初7人,2020年10月实现首次实现动态“清零”。义务教育辍学率从2018年初的0.99%,降至2019年的0.03%,2020年的0%,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安置率均在95%以上。

四、存在问题

1.城区所有适龄儿童数据掌握尚够不精准,单靠教育部门统计是很难做到精准,需要公安、统计、卫计、各镇政府(街道办)、村委(社区)等部门协同进行。

2.进城务工子女辍学情况逐年增加上升,劝返难度大。

3.离异家庭的辍学学生,父母双方都忙于生计或外出务工无法顾及孩子的教育,劝返难度大,同时离异家庭的辍学生心理上都存在一定偏激或自闭。

4.出现心理问题学生逐年增多,在辍学学生的比例逐年提高。五、下一步计划

1.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契机,联合相关部门彻底摸清适龄儿童底数。

2.始终压实各相关部门责任,落实好“双线四包”责任、强化“三级联动”劝返机制,对因厌学暂时办理休学的学生继续开展联合劝返。

3.督促和指导学校做好劝返学生返校后的生活和学习相关的关爱措施,确保学生能安心在校学习和生活,避免出现二次辍学现象。

4.加强普职通融教育,引导部分极度厌学的学生暂时到中职学校学习技术,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小学心理辅导实施方案范文6

为了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渭城区教研室决定以第二课堂讲座形式在我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特此拟订实施方案。

一、教育、教学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在起步阶段,我区拟采用专题讲座式,具体操作时,在时间、内容、形式上可灵活多变。

1.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调控自己情绪的一般方法,学会与人交往,发展自己的技能,并能够识别心理问题与思想政治问题的界限。

2.普及培训工作。培训专兼职教师,向班主任、代课教师反馈信息,通过学生作业联系家长等。

3.建立心理保健网络。以学校心理辅导牛心为主,与各班级联系,作心理普查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在学生中物色心理保健员。

4.学校给予一定的人力、财力及组织机构保障。

二、教育、教学原则

1.正面教育为主

通过正面、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内容及健康的标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课上与课下相结合

课上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课下促进学生在日常交往和各项活动中完善心理素质。

3.面向全体,兼顾个别

教育既面向全体学生,也兼顾学生的个体特性,坚持因材施教。尤其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心理咨询或矫正训练。

4.理论联系实际

根据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准确及时地渗透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说明人生成长规律,启发学生学习做人、生存、适应和创造的本领,激发其内在潜能。

5.协同性

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全校教职工以及家长的作用,共同对学生施以积极影响。

三、训练目标及指导要求

小学三年级目标:针对学生常见的不良学习倾向进行重点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并在智力发展、性格塑造和人际交往方面能有较大进步。

指导要求:赋予已有活动方式新的乐趣,适当加深活动的内涵,指导学生掌握人物模拟、角色体验、现场操作等新的活动方式。

小学四年级目标:以提高学习技能、优化智力结构为重点,促使学生的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并在情绪保健、性格培养和道德品质发展方面有新的提高。

指导要求: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精心组织好智力游戏、兴趣展示、故事接力等新的活动,努力防止或克服疲塌现象。

供选专题:

1.学习的苦与乐

2.好奇心是创造的动力

3.从小学会交朋友

4.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5.别人进步我高兴

6.找回自信

小学五年级目标:围绕抽象思维发展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生活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情绪自控、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指导要求:进一步深化活动内涵,增加实验演示、游戏比赛、专题讨论等活动,注意发挥学生的理性思考和自我组织潜能。

供选专题:

1.良好的兴趣是成功的起点和加油站

2.给智慧插上理想的翅膀

3.学会科学支配时间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人才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

6.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

小学六年级目标: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和道德评价水准,努力纠正学生的不良个性倾向和行为习惯,为顺利转入中学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指导要求:加强活动针对性,引入命题构图、选词作图、选词作话、软化头脑训练等抽象程度较高的活动方式,鼓励学生善始善终地搞好训练。

供选专题:

1.塑造良好的个性

2.要自尊也要尊重别人

3.增强记忆力的秘诀

4.学会思考

5.克服厌学情绪

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7.如何提高注意力

8.生活快乐的源泉:健康

初中总目标与总要求:

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学习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调控不适心理,提高学习绩效。

环境适应教育。使学生认识适应性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使心理适应性与才智发展同步。

人际交往教育。人际交往与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个人事业发展的需要。任何一个有志于成为卓越人才的学生,不仅要悦纳自己,更重要的是要悦纳他人,学会与人合作共事,并能处理好各种关系。

性心理与性健康教育。性健康已成为当今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处理两性关系,对人才发展有重要意义。

优化人格教育。优秀人格是成功的基础。心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优化人格。

供选专题:

1.结识新朋友

2.思维能力、创造精神的培养

3.学会科学用脑

4.培养乐观积极的性格

5.重视给人的第一印象

6.考试紧张心理的调试

7.坚强意志是成就事业的基础

8.孩子与家长总较劲儿怎么办

9.塑造成功自我

10.愉快地接纳自己和他人

11.展开想像的翅膀

12.正确对待青春期烦恼

13.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优良品格

14.理智感与情绪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