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疏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生心理疏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生心理疏导

中学生心理疏导范文1

一、尊重、理解、信任中学生

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都不允许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他人的践踏。中学生自然也有自己不容侵犯的自信心,甚至比成年人更为强烈。虽然教育学生是教师的义务和职责,但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特别是对待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他们的可塑性极强,自立自主的欲望又特别强烈,所以教师一定要尊重和理解他们,对待他们要像对待朋友一样,绝不可采取高高在上的姿态,使学生感到在人格上与教师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教师要注意,学生有与教师同等的发言权、同等的发言机会、同等的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的机会。不能一切都由教师说了算,否则学生的逆反心理可能更严重,更容易对着干。

另外,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充分地信任他们,不要盲目责怪他们,要心平气和地、态度诚恳地先跟学生沟通,了解缘由,聆听他们的心声,尽可能地多鼓励、表扬,不轻视、嘲笑他们的观点和看法,从而达到在相互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和稳定的心理系统,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奠定克服逆反心理的基础。

二、辨证看待,因势利导

首先,要大胆运用逆向思维,通过逆向论证,提高中学生对错误思想、错误看法的鉴别能力。具有逆反心理的中学生,一般都喜欢采用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有时能达到正向思维难以达到的效果。其次,教师要改变教育方式,运用辩证思维,增强教育效果。当前不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社会舆论都比较注重正面的宣传和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帮助中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但是不可否认,我们未提供给中学生的阴暗面会不时的侵扰他们,让他们感到困惑、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如果教师能够把辩证思维贯彻于教育过程中,改变目前只讲光明面、不讲阴暗面的做法,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实施恰如其分的教育,往往更容易被他们接受。

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大胆地利用中学生的逆向思维,有意识地选取一些错误观点让学生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课堂思维。通过逆向思维,引导中学生去思考,去反辨,进而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

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就是教师对中学生的思想问题进行正面的疏导,力求通过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驱力,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越是禁止的内容,越容易引起中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究行为。在许多情况下不禁止某种事物时,他们并不一定知道这种事物,一宣布禁止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的注意力转向在这种事物上,非要关注,一定要弄清楚这种事物不可。教师要针对有逆反心理的中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耐心地对其进行疏导教育,一定要说明禁止的理由,帮助他们认清是非,提高认识,然后再具体指出前进的目标。做中学生思想工作时,要坚持说服而不能压服,即便学生一时转不过弯儿,固执己见,坚持错误看法,也不要急躁,耐心地教育和等待,甚至可以给他一段时间去消化老师讲的道理,当学生想通之后,自然会看到转变。

有时教师地摸一下头,或者真诚地看一眼,中学生都会认为这是对自己的鼓励与期望。并且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针对具体情况向学生讲明道理与道德规范,使他们逐步分清是非善恶、美丑荣辱,提高认识并自觉运用到行动中去。当学生真正懂得,老师的“责之严”是因为对自己的“爱之深”时,他们就会自动打消逆反情绪与心理。

四、把握恰当的场合时机

由于教育过程中的客观情景对被教育者的心理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善于把握和捕捉恰当的教育场合和教育时机。如果教育场合选择得当,教育时机选择得体,因人、因时、因地对中学生进行疏导,那么对于防止和消除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有很大的帮助。一般而言,由于教育活动性质的差别,情境对教育活动的效果也有不同。对于奖励性质的教育活动而言,如果在公开的情景中进行,那么奖励的效果将会大大增强,受到奖励的个人会感到更大的自豪和兴奋;对于惩罚性质的教育活动而言,如果在公开的情境中进行,那么惩罚的效果也会大大增强,受到惩罚的个人会感到更大的羞愧和耻辱,对个人自尊心的打击也就更大。例如,对自尊心比较强的中学生,教师就不宜在同学面前对其进行批评,而应实施个别教育;对于那些不顾情面、屡教不改的学生,就得在班级内当众多说一些。

五、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长处,逆反的中学生也不例外。教师要注意挖掘逆反学生的优点,使之产生上进心,进而获得成功的情感力量。这要比单纯用批评、处分的办法使其消除逆反心理有效得多,因为该教育对策能强化逆反中学生的优点,增强其自信心,融洽师生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而批评和指责很容易挫伤中学生的自尊心,形成对教育者的逆反心理。

例如,如果某个逆反学生比较喜欢篮球,教师可以让他担任体育委员和篮球队长,并且指导其组建班级篮球队;如果某个逆反学生书法和作文比较好,可以任命其为语文课代表,让他/她负责板报工作,还可以鼓励其积极参加各种作文比赛和书法比赛等。

中学生心理疏导范文2

一、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

⒈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原因

中学生正是青春期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和心理矛盾急剧变化的时期,被心理学家称为“断奶期”,这一阶段的孩子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二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三是独立意识和自主的需要;四是好奇心引起的认知需求。当外界的刺激与其内心的“自我”意识形成强烈的反差时,就会引起学生心理强烈的不满和反逆,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⒉学校教育方法不当的原因

首先是教师要求脱离了中学生原有的个人需要,在学生还没有产生自觉的学习需要之前,我们应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需要,做到教师要求和学生需求的完美统一,否则学生就会产生对立。其次是教师提出要求时采取了强制的或触犯学生个性的方式。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却常常适得其反,不尊重学生是造成师生关系不融洽和对立的常见原因,由于教师处理问题不当,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逆反心理产生。最后是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生硬、呆板,缺乏情感交流,方法简单粗暴,批评学生不分场合,不留情面,对犯错误的学生采取揭短、讽刺、挖苦等方式,致使学生无法接受,逆反心理由此形成。

⒊家庭教育形成的原因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往往是由“爱之初”转换为“恨之切”。很多家庭子女因实现不了家长的愿望,而经常挨打、受骂,致使学生执拗、暴躁、冲动、刻薄、自私等不良心态的产生,导致孩子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⒋社会的压力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极大差距的原因

学生进入初中以后,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很多方面差距极大。在我国相当多的地方仍然没有摆脱“升学”这一现实问题,没有走出或者没有完全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子,只抓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而且无论是社会还是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更主要的还是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致使学校及教师重视尖子生,冷落中等生,放弃“差等生”。部分学生失去信心,得不到肯定,人为的不平等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

二、逆反心理的疏导

⒈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育人环境

学校在管理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制定确实可行的学生管理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尤其要善于发现所谓的“后进生”“低差生”的优点,在管理中对其正确引导,鼓励他们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消除自卑心理。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做到有自知之明。

⒉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方式

中学生在心理上开始有一种“独立”意识,同时,对外界事物开始有一些自己独立的见解。在这种时候,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听取他们的意见,拉近与他们的心理距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教师自然或不自然的存在着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心态,对部分尖子生产生偏爱。这种偏爱容易使另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影响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导致抵触情绪的产生。若教师能够公平、公正的评价每一个学生,学生就会自然尊重老师,师生之间就能建立真诚和谐的关系,从而减少逆反心理的产生。

⒊创造严格、有效的家庭教育氛围

家长对孩子应该严格要求,但对孩子的期望值不宜过高。因为孩子自身的智商水平、素质、能力毕竟存在差异。作为家长,有责任和孩子共同协商,制定适合孩子发展的切实可行的目标,督使子女逐步实现,并给予鼓励。不要从主观愿望出发,挫伤子女的自尊心和积极性,须知“欲速则不达”。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不可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而应耐心说服,加强沟通,帮助子女找出缺点、错误的根源,提出改进的措施。

⒋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职能

中学生心理疏导范文3

【关键词】中学生 青春期 健康 心理

一、青春期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

1.厌学问题。厌学症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中学生患病率最高。其内在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消极的情绪体验,自我认识有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着消极的作用。探讨中学生厌学症的形成原因,消除中学生的厌学情绪是现今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心理准备,再加上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角色地位的误认,使他们认为自己被“筛”下来了。因此为求心理平衡,他们有意识、无意识地厌恶或逃避学习。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应该把这种现象适宜的守在自己的日记本里,或是流传在知己的口中。当心理有了无形的寄托后再努力的完美自己,使自己会更自信,更光彩耀人,当然会自然而然的形成最健康的心理。

3.自卑心理。大多数学生在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比较时,常常觉得自己的成绩不理想,往往把责任归咎于自己“笨”,智力水平低,基础差,因此对学习缺乏足够的勇气和信心。

4.早恋。中学时代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早恋虽会给一些人留下美丽的回忆,可也会逝去不少美好的青春时光,到最后得不偿失,痛苦不堪,也不是不会发生。

二、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诊疗对策

1.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应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教会他们如何去正确处理问题。教师还要经常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增强情绪调控与自律、自理能力,从而使学生摆脱厌恶学习和逃避学习的心理。首先要唤醒学生自我向上意识;其次教师要树立新型的教学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再次要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还要为学生创设表现、发挥特长的舞台。

2.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能适度控制纯粹的私人欲望和非理性冲动,有集体观念;能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冲突,保持开朗的性格、乐观的心境,忧不自毙,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爱;有自我成长、发展的意识,在自身特长的领域内实现较高水平的目标。要正确认识真诚与友谊,不要走入“派对”“帮伙”的误区,在学校群体生活中形成制度化的活动规律,相互学习、相互参照、相互促进,建立良好的班风校风。

3.优化自我意识水平。虽然个别学生确实基础差,对学习也失去了信心,但是我们应从心理教育入手,尽量调整这些学生的心态,让其看到自己的优点,对自己充满信心。教师正确的引导,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可以让他们有勇气去面对各种困难。同时可在班内设立各种学习活动互动小组,让学生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样不仅能增强同学间的友谊、班级的团结,而且也使这类学生看到了希望。通过教师的心理辅导,学生们就会认识到:大家应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共同进步。这样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就会增强,从而也能让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建立起“其实我也不比别人差”的自信,这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正确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青春期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对异性好奇、朦胧的情感,这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德育智慧、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首先,班主任对学生要有爱,对工作要有责任心。对学生友爱,才能发现学生存在的“早恋”苗头;对工作有责任心,就不会采取粗暴的方法。其次,班主任处理方法要机智。通过与学生平等、真诚、朋友般的心灵沟通,化解学生心中的迷惑,给学生明确的生活导向。再次,班主任以此为契机,以班会的形式,引导全班学生正确看待异往问题,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从而指导学生自然、理性地处理青春旅程中的困惑。

总之,我们要随时消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面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时,不可压抑学生自我的创造性和个性,否则会使之产生焦虑、失望、抑郁、苦闷等不健康心理状态。要充分运用观察法、自述法、会谈法、问卷法和心理测验等方法,从多方面搜集学生的心理行为方面的资料,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及时予以解决和疏导。

参考文献:

中学生心理疏导范文4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教师应转变角色、情感和思维,与学生加强心灵沟通,做到教学与心灵感应,注重数学思维与心理疏导。【关键词】中学数学

心理疏导

学习效率

教学理念

教学实践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避免“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让学生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掌握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对此的探讨是每个中学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下面笔者根据自己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较为成功的做法。一、数学教师应与学生加强心理沟通,要与学生之间进行感情交流、思想交流,做到真正的师生沟通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1. 教师角色的转变。以传统的教师角色来与学生交流,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学生心理有一定的压力,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学生的心理辅导。因此,教师应转化角色,变成与学生完全平等的知己朋友,尊重、关心和接纳学生的优缺点,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结成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轻松、愉快、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转化角色应以教师为主动,以爱为基础。2. 数学教师情感、兴趣的转变。数学教师应力争做到接受学生的感情、兴趣,一些学生觉得有趣的事情,有时教师觉得难以理解,而在学生看来却是非常自然的。要做到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怀着学生般的情感去理解学生的心理世界,正是教学活动取得实质效果的前提。否则,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活动都会无济于事。3. 教师思维的转变。对数学教学来说,思维方式的转变尤为重要,我们知道,有时数学思路不对就很难求解,教师认为很简单的问题,以学生的思维来看,就很困难,难以理解,如果教师不作认真的分析和思维上切实转化到学生的状态,就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简单地说,就是你在教学中的思维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否则,师生之间就可能出现师尊生卑的现象,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不能达到师生间的真正沟通。二、数学教学与心灵感应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情况也取决于课堂45分钟,这不完全是教师的、学生学的问题,而要注意师生间心理共鸣――心理感应。要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效果,笔者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 数学教学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幽默风趣的语言让人兴奋。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谈吐让人听了激情振奋,启发性的语言让人顿开茅塞,环环紧扣的讲解让人心服口服。教学语言并不比其他文字学科的语言贫乏,相反,我们能与现实中学生常见、常听的一些学生语言和政治语言联系起来使用,使课堂气氛活跃,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师生间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易产生心理共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2. 教学方法与内容。由于事先教材的特点的符号化、形式化和抽象化的,其内在的、智力的心理价值具有内隐性、潜在性,学生学习已感到枯燥乏味,处理不好或学习受阻时,在心理上会产生惧怕数学,造成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智慧价值和精神价值。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富有新鲜感。所以,有时巧妙地引用相关数学史典故、数学趣味题、生活中的数学等,创设悬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3. 教学重在引导,妙在开窍,贵在主动,巧在会学。教师应注意思维情境的创设。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意向是在一定恰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教师应多提问,只有教师善问,才能使学生“善学”。“问之以理”事倍功半,教师的问要融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启发性于一体,设计问题应具有“起点低,坡度缓”的特征。坡度太难,学生会望而却步,失去探索的勇气和体验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的机会;坡度太缓,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要让学生感到“三分生,七分熟,挑一挑,摘得到”。应注意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要有适当的难度且富有启发性,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应用赞赏的口吻丰富的体态,如:点头、微笑、拍手等成功激励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旦发现学生在学习上有进步,有提高,或者某一个题的解法有独特见解,应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学生会感到高兴、愉快,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有差错时,不要求全责备,要激励学生,积极引导。三、数学思维与心理疏导数学思维成功与否,与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极大关系。前面笔者已经谈到,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就会影响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产生心理障碍,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要想学生的数学思维流畅、简洁,就应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笔者近年体会,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收集学生思维的心理活动。要了解和洞悉学生思维,才能根据情况进行引导和训练。因此,了解学生思维的心理活动是很重要的,只要我们平时多加留心是很容易收集到很多有用的信息。笔者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收集和了解学生的:一是课堂教学中,由学生课堂上的即兴思维了解学生心理活动;二是根据学生作业中解题步骤,可以反映学生思维过程;三是根据学生对事物态度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可以体现学生思维的心理活动;四是与学生课下交谈。只有充分了解你的教学群体的思维特点和心理活动,才谈得上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提高。2. 注重个别学生的心理疏导。总而言之,心理辅导在学生的成长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又会给学生的学习形成障碍,影响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要求数学教师应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提高,更应注重学生的心理疏导,为数学教学扫清障碍。

中学生心理疏导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初中教育阶段正是学生形成个性特点的重要时期,已初步拥有独立意识,但是思想情绪不够稳定,再加上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叛逆心理。语文学科是初中教育体系中的基础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教师应借助语文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有效、及时的疏导,灵活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

一、合理利用教材资源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材作为展开教学的根本依据和主要参考,教师要想现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有效性,应合理利用教材资源深度挖掘心理教育因素,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渗透心理教育,逐步消除他们的叛逆心理。初中语文教师应深刻认识到:编者在编排教材时以初中生的学习需求、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等为着手点,与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符。所以,教师可利用语文教材资源的优势,对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疏导。

例如,在《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升入初中第一次站在中学的大门前,面对这所陌生的校园时你会有哪些感觉?你最渴望的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现在,同样有一扇门向大家敞开着,大家想不想踏进这扇大门?顺利引出课文题目。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设计问题:作者打开的是一扇什么样的门?回答:文学之门。追问:为什么要打开文学之门?让他们初步懂得文学能够将人们引进辽阔美好的世界,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且懂得人生真谛。以此,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美好,对自己的内心产生震撼,对生活充满向往。

二、善于借助阅读教学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关键构成部分,教师与家长对学生进行一味的说教往往无法有效疏导叛逆心理,甚至会产生反作用,引发他们的反感。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时,应给予他们充足的个人空间,使其通过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深度探究,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仔细品味文章中蕴涵的各种道理,在无形中触动自己的内心,与个人的内心世界发生共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良好的疏导效果。

在这里,以《秋词》这首古诗教学为例,虽然是一首古诗篇幅短小,但是语句精湛,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体会古诗背后的深刻含义。教师应引领学生这样思考:对于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着萧瑟凄凉的角色,花落树枯、天气寒冷,在古时许多文人墨客的诗中也是扮演着一个悲叹凄凉的角色;但是在本诗中,作者却写到“我言秋日胜春朝”,体现在他与众不同的看法;特别是下文中“晴空”写出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鹤”是独特的,它通过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秋天的肃杀氛围。学生在阅读和探究之后可深刻体会到作者不怕困难,高昂进取的精神,让自己的叛逆心理消失。

三、运用语文课外活动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课外活动也是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课程的特点和优势,在课后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教育范围。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与任务要求,将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合理延伸至课外活动中,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阅读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观看心理方面的影视作品;或者开展和心理疏导相关的演讲活动、辩论赛、讨论会等;也可私下对他们进行单独心理辅导。

比如,教师可通过举办演讲比赛的方式来疏导学生叛逆心理,在每周或每月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先设置好演讲主题,以小组为单位且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上台,通过比赛评比出表现较为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在选择演讲主题环节,教师应选择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主题,诸如和平、奉献、关心、励志、感恩、智慧、奋斗等,能够挑选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情绪。另外,演讲难度应逐步递增,由念稿至脱稿,在过渡至即兴演讲,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举办这样的语文课外活动,不仅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调整情绪,还能够为其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进而消除与疏导他们的叛逆心理。

【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应针对初中生的身心特点,结合语文教材资源挖掘心理教育因素,通过阅读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方式,从多个渠道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罗彩灵.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2)

中学生心理疏导范文6

【关键词】高三 班级管理 心理疏导 做法

高三学生已经毕业了,高考成绩也出来了,我的学生没有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给了我们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卷,我的心就象一块巨石终于落了地。回想一年来的高三工作,我真是感慨万千。若问我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教训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虽然取得成绩的原因很多,如领导的支持,任课老师的配合等等,但作为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和学生工作时,每当我正确分析了学生的个性心理,并进行了针对性的有成效的工作时,班级工作就会取得可喜进展;每当我不能正确认识学生个性心理,或不能进行有效的工作甚至束手无策时,班级工作就会受到影响。以下是我在高三班级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1.不与学生发生对抗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逆反心理最强烈的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高中生,似乎什么都知道一点,又都知之不深,容易自以为是,蔑视权威。特别是出在非常时期的高三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情绪波动大,矛盾是无处不在的,而对抗是矛盾激化的表现,师生双方发生对抗时,怒目相向,箭拔弩张,容易说过头话,做过头事,弄得双方都下不了台,对班级工作影响很坏。因此,要当好班主任,一定要避免与学生发生对抗。

一次班会上,我正不点名批评某个同学择校进入我校,但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经常迟到,成绩下滑厉害。全班鸦鹊无声,突然,“啪”地一声打铅笔盒的声音,从被批评学生处传来,全班为之一震,几十双眼睛刷地一下指向我,看我怎么处理这一突发事件。我当时气得满脸通红,真恨不得走过去给那学生两记耳光,但转念一想,打了他是可以出气,痛快,但打伤了怎么办,他还手怎么办,家长,学校介入怎么办,多数学生会支持老师打人吗?打人能提高我的威信吗?学生逆反,我能跟他一般见识吗?我的脸色逐渐恢复正常,攥紧的拳头也松开了,我嘿嘿一笑,说:“你还挺厉害的,我没拍你的桌子,你倒拍起我的桌子来了。”话锋一转,“不过,我想你不会是有意的,我并没有伤害你,甚至连你的名字都没点,你怎么会拍我的桌子呢?你一定是不小心无意弄响了笔盒子,今后注意点就行了。”我就这样给了他一个台阶下,让双方都下了台效果挺好的,学生情绪很快恢复,班会在继续。后来,这位同学进步很大。

有的学生咀很臭,稍有不满就冒出粗话来了,不仅是对老师,同学,对其父母也是如此。如果在我们面前,他不小心嘟囔出脏话来,你最好装没有听见,切不可暴跳如雷,与他对骂,甚至动手打人,请他永远离开教室。我认为这很不划算,这是在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已,应该说不是在极端对抗的情况下,学生是不会公然骂老师的。

不与学生发生对抗,就是当我们的尊严受到威胁时,不去激化矛盾。学生是受教育对象,在这一点上我们切不可跟学生一般见识,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下不了台,自已给自己架梯子下台,还要让学生也能下台,事后再作冷处理,使学生心服口服,自己也不用生气。不与学生对抗,我们的尊严是否会遭到破坏呢?答案是否定的。老师的威严不是靠吼叫,脏话和拳头建立的,老师要在学生中有威信,首先要站稳讲台,把课讲好,再用你正直的人品去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用你的渊博学识去征服每一个学生。

2.“堵不如导”,作好正面诱导工作

当前电脑,文曲星,随身听,MP3等对学生是很大的诱惑,特别是电脑,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经常出入营业性网吧,甚至通宵上网,尽管学校三令五申,严加惩处,班主任只要抽空查网吧,仍可经常遇到我们的学生,电脑游戏已对校园学习氛围造成严重影响。我班个别同学在高一,高二迷恋网络游戏,造成学习成绩下滑,甚至到了高三还在继续。自习期间,我们走进教室,经常可看到有学生在使用文曲星,或者塞着耳塞子,你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说在查英语单词,在进行听力训练,其实,对那些不认真学习的学生来说,他们多半是在玩游戏,听流行歌曲,在教室里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在家里,在一个属于他自已的房间里,不准家长干预的情况下,他们能做什么。怎么办?一种做法是“禁”:禁止上网,禁止玩电脑游戏,禁止携带文曲星,随身听,MP3等进教室,发现就予以没收。效果怎么样?不太好。 为什么?因为电脑,文曲星等实为双刃剑,制造者的目的本是为了促进学习,特别是电脑,一个高中生,对电脑一窍不通,不符合时代要求,仅靠微机课学习没有适量的操作练习,是不行的。它们的负作用,是使用者不恰当地放大了其娱乐功能产生的。

效果不理想的另一个原因来自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越是禁书越要想方设法看到,何况电脑,文曲星这类电子产品。

我认为禁止学生进入营业性网吧,禁止通宵上网是完全必要的,但必须通过“导”,才能使“禁”达到理想的效果。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前已经迷上了电脑游戏,就曾有这样的报到,某中学生泡在网吧里,整个星期连学都不上,家长严厉管教,他竟以跳楼相要挟。电脑的设计者是十分懂得青少年心理的,何况适当的娱乐对青少年也不是什么坏事。所谓“导”就是承认这一事实,允许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过一把瘾”。有的家长对我说,为了防止子女上网,把家里的电脑锁起来了,我说这是错误的,学生在家里也不可能除了吃饭睡觉,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跟他们定一个“君子协定”,允许他们周六或周日,在家里上一、两个小时的网,玩玩游戏也行,让他们发泄一下,既可减弱网吧的诱惑,又可防止他们浏览黄色网站。

对于文曲星,随身听等,我在一次班会上提出有的班已宣布将这类东西带入教室就给予没收,我们该怎么办?多数学生反对没收,理由是它们是学习的辅助用品,正确使用对学习有帮助,我说不正确使用怎么办?我让带了这些用品的同学举手,有十几个人举手。我说,你们能做到在课堂上和自习时间不玩游戏,不听流行歌曲吗?他们都说能做到,我说不一定。有的人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个别同学听流行歌曲成瘾,看书做作业时总要戴着耳塞,还说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这显然是错误的,一心不能二用嘛,不没收可以,希望这些同学能够改掉坏习惯。如果做不到,就将这些东西放在家里或交给我代为保管,我们订一个君子协定,你们保证正确使用,我负责监督,同学们之间也互相提个醒,发现违反诺言的,我就要予以没收,希望不要有抵触情绪。

这次班会后,带了文曲星,随身听的十几个同学,多数能约束自己,不在学习时间玩游戏,听流行歌曲,个别恶习难改的同学,也收敛一些,偶有违反,提起那个君子协定,他们就心虚得很。

打球,也是一个令班主任头疼的事情,一些男生球瘾很大,中午打一中午球,下午听课没精神,晚饭后打球,然后汗流浃背地来上晚自习,既影响自习的质量,又易伤风感冒,引发其他疾病。打球是正当的体育运动,对于正处发育期的青少年,利用空余时间打打球,对身心健康是十分有益的,但不能过度。我跟学生约定两条:一是严禁将球带入教室,可以放在宿舍里;二是中午不能打球,晚饭后可以打,但上晚自习前必须结束,然后擦洗身体,换衣服,做好上自习的准备。学生们十分赞同。我从不到操场上去干涉学生打球,后来听其他班同学说,不知为什么,一到规定的时间,我班的学生就离开球场了,显然效果很好。

“堵不如导”,就是要相信我们学生绝大多数是通情达理的,都是愿意把学习搞上去的,凡事都要摆事实,讲道理,晓以利害,所有的禁令,约定都要合乎情理,都要使绝大多数学生心服口服,愿意自觉遵守,使少数学生的违纪行为没有市场,班主任实行监管时更加理直气壮。

3.做好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工作

报载,近日一份对某高校2600名大学生的心理测查报告显示 0.41%的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障碍并导致心理疾病,25%的学生存在一定心理困惑或轻度心理障碍。某地区高校每年都有4百多名大学生因心理疾病而无法完成学业。精神障碍已超过传染病,成为大学生因病休学退学的首要原因。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不排除有的学生的心理疾病到高校才暴露出来 ,但绝大多数学生的疾病在高中时期已初现端倪或已明显表现,高校学生中日益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也是高中学生中日益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的反映。近十几年的班主任生涯,我对此深有感触。

在高二文理科分班后进入我班的一名成绩不错的女生因心理障碍无法继续学习而休学。之后,随着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和教学节奏的不断加快,有心理障碍的同学陆续浮出水面。其中一位男生的症状是目空一切,怀疑一切,把别人对他的好都理解为别人有什么企图,他认为老师让他好好学习的目的是老师为了获得更多的奖金。他说道:“中国没有一个好老师。” 因此,他就是不好好学习,经常迟到、旷课。初开始我把孩子可能有心理障碍的情况告诉家长后,家长还不以为然。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的观察,家长才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因而给孩子请长假在家请心理医生给予治疗。另一位女生,高一不在我班,文理分科后进入我班.她从高一开始就不学习,一直混到高三,高三第二学期连报到手续都不办了。其实这位女生的高一班主任对她做过大量的工作,到了高二和高三,我也没少做工作,但收效不令人满意。现在我终于弄清了这名女生心理产生严重障碍的主要原因在于她的家庭,其父母责任较大。以上仅是我班的三个典型例子。其实较轻的心理问题在我班的不少同学(包括一些学习很好的同学)身上都有,只是轻重程度和发生的时期不同而已,我随发现随疏导。总而言之,我在高三这一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做学生心理方面的工作占去了我较多的时间。实践证明,做好高三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对于高三整体工作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

4.做好女生工作

现在的高中生中女生所占的比例很大,因此女生工作是班主任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新时期高中女生一般具有那些心理特点,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只就我感受较深的说三点。

4.1 情绪波动对女生的影响很大。

女生一般比较听话,学习比较努力,他们感觉细腻,情感丰富,易于接受暗示,比较在乎班主任,任课老师的评价,因此我们在做女生工作时要特别注意分寸,动作眼神都要注意,一不小心就会对她们造成伤害。

我班有一女生,成绩一直是班里中上游,高三第二学期几次考试成绩稍有下降,情绪就十分低落,我找她谈了几次话,成效不大。高考前,学生自我整理的几天,她在家里看一天电视,第二天后悔不迭,认为这么关键的时候别人都在用功,自已竟看了一天电视,高考肯定考不好了,(这一切是家长高考结束后才告诉我的,因此我未能及时做工作)果然高考只考了537分。其实,依该女生的基础和能力,她只要情绪正常,认真去对待,即使再多看几天电视,考上一个差不多大学也不应有问题 。又有一个女生,平时物理学得不错,但考试老考不好,十分着急,我很注意鼓励她。高三一次统考前我特地找到她,指出她近一段物理很有进步,这一次一定能考得好,结果,她这次考得比任何一次都差,原因是我对她的鼓励变成了压力,她觉得这次若考不好,连老师也对不往,思想包袱更重了。此例说明,女生工作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工作,不鼓励不行,鼓励的时机不当,方法不妥也不行。

4.2 注意女生学习的“低谷期”。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智力,情绪,体力都呈现周期性波动,女生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

有的成绩比较优秀的女生,到了高三在一段时间里突然脑子好象转不动了,数学,物理等学科成绩一下子由优秀降到及格线附近,她们十分着急,认为是否能力不行,是否努力不够,于是更加用功,晚上睡眠更少了,结果成效不大,我把这叫做进入了“低谷期”。处于“低谷期”的女生,逻辑思维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明显下降,似乎很简单的问题,脑子转不过弯来,老师讲了半天,仍不甚理解,有的女生从此丧失信心,一蹶不振。发现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勉励她们,她们毕竟有良好的学习基础,成绩会迅速回升的,告诉她们不能太着急,更不能因此而拼命增加学习时间,晚上睡得很少,白天无精打采,导致恶性循环。可以指明这是进入低谷期了,只要保持充足的信心,坚持努力学习不气馁,讲究学习方法会迅速从低谷中走出来的。同时,我们要更多地关心这些女生,主动为她们答疑解难,教给她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她们走出低谷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