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案例解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案例解析范文1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课堂;变式教学;案例解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205-01
在本文中主要是针对数学教学中一些普遍的问题进行变式教学,通过变式教学的效果与传统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在其中发现变式教学的优越性。教师应该对所要进行的课题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变式,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变化中发现问题本质的不变性,在本质不变的前提下探索变化的事物规律,从而不仅牢固的掌握到所学的知识还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高中数学课堂变式教学的必然性
1、新课堂教育改革的需要
随着国家对教育界中提出新课堂教学改革,在高中教育中不断的进行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的教育水平是国家今后在国际中发展的基础关系这国家的未来。我国学生在进行基础教育的阶段基本上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在新课标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变式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2、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现代化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非常迫切,但是由于社会在不断发展,要求适应现代化社会的人才类型也越来越复杂化,学生在进行基础教育的过程就是为今后成才奠定基础。学生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自身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进行变式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1、“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案例
在这个案例中首先是明确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是要通过学生猜想出两个计算的公式再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了解到原始公式的得来过程,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进行这类教学目标的大致过程基本为“培养学生观察——猜想——证明的科学思维方式”。让学生在大致掌握到基本的公式和解题思路后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训练和变式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在进行变式教学中首先教师要针对同角三角函数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如:任意一个角α的三角函数数值的定义是什么等,通过此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再组织学生成立一个讨论小组,并适当的对这些小组进行逐步的引导,逐渐得出证明同角三角函数的两种关系式。在讲解同一题目时教师能够通过这题的深刻讲解让学生首先掌握到相关的知识点,再针对同一问题不断的进行相应的变式,通过变式不断转换问题,让学生在转换的问题中不断运用所学到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在解答过程中逐渐了解到问题的本质是没有变的,变的知识问题的形式,掌握到了相关知识点无论问题怎么转变都能够通过相关的知识去解答。
2、“已知解析式求函数定义域”的案例
在此案例中数学教师主要是通过教授学生掌握好函数定义域的球阀,主要是分式函数、根式函数并且理解函数定义域的集中常见的类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发现学生对于这类问题中往往会出现计算错误,集中函数类型的定义域定义理解不清楚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在针对此类问题中,对于这个知识点的学习首先引出相关的问题,在相关问题提出后再结合实际的例题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首先要学生明确什么是函数的定义域这一概念“使得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所有实数x的集合,是函数的定义域”。掌握到函数定义域概念后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至于将知识点弄混。
教师在针对函数定义域解析的问题中首先讲解一道涉及面较广的函数定义域解析例题,在通过对学生的详细讲解后让学生初步对定义域的求解过程和不同类型定义域求解方式都有一定的掌握再通过同一道题进行相应的变式分析,让学生在变式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练习慢慢理解不同类型的函数定义域应该采用何种解题手法去解决。这种变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节省教师的精力和时间,还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课堂中增加练习的力度,在充分的练习中巩固当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结:高中数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无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这种模式中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于人才类型的需求,为了响应新课标的要求和现代化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基础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改善教学方式,符合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发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变式教学,通过变式教学的优势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完善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学体制。
参考文献:
教学案例解析范文2
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虽然对案例的使用频繁,却没有发挥案例应有的效果,而是一味地追求了教学内容的“花样性”,使课堂教学陷入了“泛形式化”的误区。所以,在案例的选择和使用方面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案例的选择要去粗取精,紧扣重点
教学案例的种类是非常多的,要求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有一定的技巧性,不能贪图新意、热闹,而忽略了案例对于教学内容的辅助作用,只顾着做好课堂的“面子工程”,而忽视了“里子”的重要性。
有的教学案例展示的内容是方方面面的,如果不加以筛选,学生会抓不住案例的重点,切不中问题的要害。所以,教师要对案例进行剪辑,去粗取精,突出重点。如在讲“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时,我选取了时政热点——叙利亚问题。但是在相关的新闻视频中却发现几乎全部视频内容都在介绍叙利亚的战事,能够体现出来大国博弈的内容并不多。如果把这样的案例呈现给学生,是不能突出教学重点的。于是就把几个视频中关于国家利益的问题剪辑到了一起,对案例进行了加工,着重突出了对同一问题,俄、美、中、法、日等国家的态度是不同的。这样便可以很清楚地说明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正是从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各大国的反应才有所不同。
二 案例的呈现方式要多样,手段各异
案例的引入对于案例的整体利用效果也很重要,案例可以通过电影、视频的方式引入;也可以通过讲寓言、故事等方式引入主题;还可以提前让学生做好准备,在课前进行新闻播报,通过新闻的方式引入课题。如在讲《哲学引言》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哲学的作用,我讲了一个苏格拉底机智地应对突如其来的状况的事例,告诉学生哲学思想的重要性。
多样的手段会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案例的呈现也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来进行。情境教学也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就是教师设立一个场景,让学生来具体完成情境内容的编排,通过情境的模拟,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参与其中,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从而将知识点记忆的更加牢固。如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演绎不同的消费观的内容,有的小组表演“奢侈浪费的消费观”的内容,有的小组表演“攀比的消费观”的内容,有的则表演“绿色的消费观”的内容。小品表演轻松幽默,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了合理消费、科学消费的重要性。
三 案例的分析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学案例要进行深入挖掘,由一个知识点迁移到另一个知识点,为学生树立知识体系,教会学生多方面看问题,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案例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有时是多方面的,可以由一个方面内容引出其他的知识点,这就需要在分析案例时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如在讲“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时,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结论:国家利益是国家进行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问学生:“看到出发点和落脚点还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政府的工作方针。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的目的就是要学生通过一个案例的分析回忆起来以前学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四 案例的总结细致深入,抓住细节
一般来说,案例的引入及探究会占据大半节课的时间,教师要对最后十几分钟时间进行有效利用,即对案例进行总结。总结可以让学生来做,让学生画出本节内容的知识图,教师加以引导;也可以由教师进行总结,要结合教学案例、教学重难点及学生探究的内容来进行全面的总结。因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探究终究是不全面的,知识点是零散的,教师最后的总结可以为学生树立起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从知识整合的高度进行内容的梳理,并提出相关的考点及考法,为学生树立一个考试的目标。
教学案例解析范文3
【关键词】案例教学;国际结算;实施方案
国际结算是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的实务课程,其课程主要包括跟单信用证、跟单托收、汇款、银行保函、国际保理服务、包买票据业务等贸易结算方式和侨汇、信用卡等非贸易结算方式以及与之配套的票据和商业单据等内容。国际结算课程不但内容庞杂,而且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单纯的课堂讲授方式无法满足课程本身知识量大和实务性强的特点,也容易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业务操作相脱节而感到无所适从的现象。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在国际结算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在理论讲授中结合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解决,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国际结算的学习必须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案例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较好的启发性及突出的实践性,并且能够在师生的互动中较好的达到教学的效果。
国际结算课程本身的实务性特点非常突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结算工作紧密结合,如果单纯结合课本进行知识点的讲述,学生学习和记忆的只是枯燥的概念和理论,往往感到国际结算课程的难学,既无法深入理解理论的内涵,也无法把握学习的重点,更无法在实践操作中熟练应用。案例教学可以通过大量实际案例的应用与分析,通过学生对不同贸易、结算角色的扮演加深对概念与惯例的理解与记忆,也可以提前熟悉工作业务的流程,更可以提前面对结算业务中的各种突发事件。
二、国际结算的教学必须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国际结算的课程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括各种结算工具、结算方式和结算单据,还包括结算过程中应用的国际惯例与各国法规,课程内容的千头万绪往往令授课教师感到需要讲的内容太多,讲的过多过细则课时不足,讲的过少则内容空洞学生无法学到实际知识。案例教学则可以弥补教师教学手段的不足,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思维。能够把所学知识和理论内化为发现问题的认知思维、分析问题的推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判断思维。
国际结算的课程内容也十分枯燥,不仅概念和国际惯例非常多,而且其识记要求十分精确,理解上对于初学者也有一定的难度。应用案例教学能够生动的解释枯燥而难以理解的概念,在师生的互动中轻松的完成知识的传递,如对于理解信用证是自足性文件与单据化文件这个特点上,可以用一个合同与信用证有关货物描述不一致而被拒付的案例来说明,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分组讨论,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模拟实际工作的环境,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加深对概念的记忆与认识。
三、国际结算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笔者在日常的教案准备和课堂讲授中不断进行尝试,逐渐总结出一些案例教学的实施手段,并形成了具体的方案。
(一)专业区别
在教学案例准备的过程中,应就所教学生的专业来挑选合适的案例。如所教学生是金融学专业,应在银行实务中有所侧重,案例选择和分析的切入点以商业银行为主,着重选择银行办理各种结算方式的业务流程、信用证的制作和信用证下交易所的审核中的案例;如为国际贸易专业,则应侧重贸易实务,案例选择和分析的切入点以企业为主,着重选择各种结算方式中如何防范贸易风险和制作各种单据的案例。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的融入实际工作的氛围中去,适应以后的工作岗位。
(二)重点适用
在案例的安排上,应根据有限的课堂时间,主要侧重于教学重点和难点,并按知识点的先后顺序来安排案例的讲述。笔者往往以案例为引,介绍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安排课后思考,让学生课下分组讨论。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讲授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由浅入深,也可以使学生在课后的讨论中巩固所学知识。
(三)问题设计
在案例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上,应当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梳理好案例的层次关系,设计好案例的问题,以激发起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兴趣。如在托收的付款交单方式的讲叙中,应用如下案例:某出口商A拟采用D/P即期的方式出口商品。但进口商B不同意采用这种方式,相反却要求采用D/P60天的结算方式,与此同时要求由进口商指定代收行。问如果出口商答应采用这种结算方式,会有什么后果?进口商B是否会获得好处?通过让学生分别从进口商和出口商的角度来切入问题和回答问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进口商可以通过相熟的代收行凭信托收据提前借单,收取货物,避免资金的占压,有利于本身的资金融通,而出口商则是在进口商商业信用的担保下对其进行了融资,相对即期付款交单而言风险较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对两种付款交单方式的认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到这方面的风险。
(四)动态更新
案例教学的应用也应与国际结算的发展动态密切联系,不断进行新的调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经济交往的深化,国际结算业务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一些新的结算方式不断出现,有关国际结算的法律法规、国际惯例也在不断修改更新。这就要求我们随时关注国际结算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案例,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际结算业务的最新动态。如2006年11月,国际商会终于在全球范围内正式了有关信用证领域的最新国际惯例――《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2007年修订本)》(简称UCP600),并决定从2007年7月1日起全面取代实施了长达13年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1993年修订本)》(简称UCP500)。UCP600的公布和实施无疑是进出易领域十余年来的头等大事,需要学生准确掌握,灵活运用。因此,在信用证案例的选择中,要体现UCP600的特点以及对实际业务的影响之处,并将其作为重点来讲授。
(五)教学辅助
在案例教学的实现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手段。如案例相对简单,且只起到说明作用,可以随堂口头简述,例如各种本票汇票的伪造案件;如案例稍微复杂,则可以在PPT中展现,让学生阅读思考,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的问题,与学生互动,例如国际结算方式中各种违约案例;如案例较为复杂,涉及当事人较多,案情较长,则可以在PPT展示的基础上,布置成课后作业,让学生下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分组讨论,并且在后续的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切身体验,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如结算方式中信用证、保函和保理业务中各种单据的制作与审核等案例。
(六)深入实践
另外,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注意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及对案例讨论的汇总,同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法、双语教学法和实验课程,给学生创造一个国际结算的实践教学环境,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以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
综上所述,国际结算案例教学实施方案可以以图1示之。
从图1可看出,在国际结算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是辅助,其职责是精心选择、编写案例,指导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的讨论思路;学生应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深入案例情景,基本独立的应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讨论案例,并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国际结算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实施应注重时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并结合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点,使教师教的清晰明了,学生学的轻松透彻,不仅让学生课堂知识学的牢固,还能在毕业后迅速融入实际工作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50.
[2]史雪娜.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 (3):55-56.
[3]周锦.案例教学在国际结算课程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3):148-149.
教学案例解析范文4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是课程实施的核心。最近观摩了一位教师“托盘天平使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进一步感受到了教师课程观念的转变。在这节课中,教师较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
1教学实录
(上课地点:化学实验室。组织教学从略)
师:同学们,要想知道自己的体重,你该怎样做?
生:称一下。
师:用什么称?你知道称量物体重量的工具有哪些?
生:磅秤、电子秤、杆秤、台秤......
师:这些称量工具你都会用吗?请一位同学交流一下你用磅秤称体重的方法。
生: (说明用磅秤称量的过程,其他同学补充)
师: (教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给于肯定,同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在化学实验中常常需要称取几克或更少质量的药品,这些工具显然不能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称量仪器――托盘天平(板书)
(展示托盘天平)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托盘天平的构造,并试着猜测一下各部分名称及其作用。
(学生两人一组,认真观察托盘天平,对于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进行热烈的讨论。教师巡回参与学生的讨论。约3分钟后,多生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说明各部分的名称及其作用)
师:我们认识了托盘天平的构造,那么你知道其称量原理是什么吗?同学们可以回忆一下,你以前是否看见过类似的装置。
生:它跟我们以前玩过的跷跷板相似,当天平平衡时,两盘的重量相等。这样可以根据一盘中砝码的质量,知道另一盘中称量物的质量。
师:很好!这位同学很形象地说明了托盘天平的称量原理。下面我们就试着称量一下你使用的笔的质量。称量之前请同学们注意两点:一是提供给大家的砝码最小为5g,所以大于5g的用砝码,小于5g用游码;二是为了保护仪器,砝码和游码要用镊子取用或移动,不能用手直接取用和移动。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称量,教师巡回指导)
师:(当各组完成称量后)请相邻的两个组交换刚才称量过的笔,再次称量,验证一下各自的称量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试着找出原因。
(相邻的两组学生交换笔再次称量,称量结果不一致的组讨论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师:刚才同学们都积极动手进行了称量,但是通过验证发现许多组的称量结果不一致,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请出现这种情况的几个组交流一下各自的称量过程,我们一起给他们诊断一下出错的原因。
生1:我们两个组的称量结果不一致,但相差不大,分别是3.7g和3.8g。可能的原因是,我们组开始称量时,没有注意原来天平是否平衡,我们最后一致认为称量前天平应保持平衡。
师:刚才这位同学分析的非常正确。那么,称量前应如何使天平保持平衡呢?请相邻的一组同学交流一下。
生2:先将游码拨到0点,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师:很好!(板书: 拨0 调平)还有那个组称量结果不一致,也请你交流一下。
生3:我们两个组的称量结果相差很大,一个是12.6g,一个是17.4g。可能原因是我们这两组称量物和砝码放置的位置不同,一组是左物右码,一组是左码右物。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正确的应是左物右码,因为游码的质量是加在右盘上的。
师:这两组的同学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去解决问题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并且他们分析得非常正确,这是我们使用托盘天平首先应注意的一点。(板书:左物右码)。称量过程还有没有其他问题?
生: (小声相互讨论, 都没有什么表示)
师: (观察学生多数没有表示)刚才同学们通过称量的操作和讨论,基本上掌握了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下药品的称量操作:称取7.2g食盐。
生: (跃跃欲试准备动手称量)
师:称量之前请同学们考虑,应如何进行称量?请同学们将你的想法相互交流一下。
生: (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师:那位同学把你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1:先调平衡,然后在右盘中放一个5g的砝码,将游码拨到2.2g位置,然后慢慢向左盘中加入食盐直至平衡。
生2:我认为不能将食盐直接放在托盘中,应垫上纸片。
师:刚才第一位同学交流的步骤很清楚,第二位同学补充的一点也非常有必要,如果将药品直接放在盘上,一方面会损坏托盘,另一方面还可能在药品中混入其他杂质。所以称量药品时,如果是干燥无腐蚀性的药品可垫上纸片称量,若是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烧杯或表面皿(展示烧杯和表面皿)中进行称量。我们要称取的食盐可先在两个托盘中放上两个大小相等的纸片,再进行称量。再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是先调平衡还是先放纸片?
生: (思考片刻后)应先放纸片后调平衡。
师:现在我们可以进行称量了。
(学生分组进行称量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操作)
师:大多数组的同学已完成了称量,你在称量过程中还发现什么问题?
生1:开始没有什么问题,当天平接衡时,很难控制加入的量,一不小心就加多了。
师:我们许多同学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当天平接衡时可以这样操作(教师演示:左手持药匙,右手轻轻拍打左手的手腕,使少量药品振落于托盘中)会了吗?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生: (进行练习)
师:还有什么问题?
生2:老师,如果不小心将药品加多了怎么处理?
师: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刚才实验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别组的同学将多的药品取出倒回了试剂瓶中,这样的操作可能会使药品中混入杂质。正确的操作应是将多余的取出放入指定的容器中以备他用。
(此时离下课还有3分钟,教师观察学生没有其他问题了)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托盘天平的使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使用托盘天平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总结。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
2课例分析
本节课是鲁教版五四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中“练习实验基本功”的一节课。本节课通过一系列学生活动,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综观教学过程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2.1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主动去建构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非常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握学生的知识生长点,引导学生从旧知识建构新知识。在课的引入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称体重的经历,通过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称重的器具:磅秤、台秤、杆秤等,引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称量仪器――托盘天平;接下来,在学生还没有学习杠杆原理的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了知识的“原型”――跷跷板,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托盘天平的称量原理;在进行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将方法原原本本地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回顾磅秤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这样,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化学学习变得更容易。
2.2精心设计了学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探求新知的过程
本节课,教师较好地实践了活动教学论。整节课安排了两次学生的探究活动,一次是探究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师把称量笔的质量作为活动的载体,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此次活动分为了三个环节,环节一是让学生分组进行称量,环节二是相邻小组交换称量相互诊断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解决问题,环节三是通过交流总结出托盘天平使用的方法及注意的问题;另一次是称量7.2g食盐,这次活动从方案的设计及对方案的评价到实验的操作过程都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去感觉、去验证、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节课教师真正把学生作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创设了问题情景,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的活动中,体验了知识获得的整个过程,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教学案例解析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 案例教学 总结
一、课堂教学中主要课堂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把上次活动拍的照片给大家带来了,你们喜欢吗?同学们给老师提了一个建议,想把它放到我们的黑板上,为了美观一些,可以把它的周围用彩带给围上,那多漂亮啊!那我们需要多长的彩带呢?
生:大约需要6 厘米长的彩带,但是有4条边,需要四六二十四厘米的彩带。
师: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上下两个边是6 厘米,左右两边是3 厘米,一共是18 厘米。
师:要想知道这条彩带有多长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
生:这个图形的周长。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内容――周长。
在导入新课这个教学环节,教师注意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在活动上的照片,通过美化照片入手。
这样的教学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很快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我们说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本节课的导入是有效的 。
环节二:讲授新课,认识周长
有效的课堂教学才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而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本节课的学习后,通过教师的反思我们发现,班级中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周长的内涵。
在“认识周长”这一环节中,讲授“什么是周长”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归纳出什么叫做周长,具体解释这个定义中个别词语的含义。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抽象概括能力相对较差。
环节三:学生动手操作,测量物体的周长
我们说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在对话中学习”,本节课老师设计的测量物体周长的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交流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的方法。
师:今天老师给学生带来了一些漂亮的不同形状图形,你们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吗?同学们先独立思考1 分钟,小组同学再交流一下。(同学讨论时间为4 分钟)
师:将你们讨论好的汇报一下。
环节四:测量物体的周长
师:我们下面来实际的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注意测量的结果取整数,
采用四舍五入法。
(学生用直尺测量教科书上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教师深入学生中进行指导,并选择两种有代表性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将方法写到黑板上。两种方法分别是:2×2=4cm 1×2=2cm 4+2=6cm;1+1+2+2=6cm 这时下课铃声已响)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率,也就是说一定的教学投入,教学相关知识的辐射越多越好。但是,并不是忽视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本节课教师渴望尽可能多的完成教学内容,在下课铃声响起之际还在讲授“如何测量物体的周长”。
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在每节课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其实很短,教师在铃声响起后还在讲解,以下的学习效果将是微弱的,乃至是负面效应。
二、课堂教学结构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呈现了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树叶、国旗、数学课本、钟面等实物图和五角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教材设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接着教材呈现出:“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让学生实际动手解决这一问题,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导入新课,让学生产生学习周长的需求;讲授周长的内涵,并且在生活中感受什么是物体的周长;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寻找测量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探索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课堂小结。首先,教材让学生通过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图形感受周长的含义,形成对周长含义的感性认识。
三、反思与总结
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效果,现在应该不断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以此来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教师发展的过程是自主学习和业务提升的过程,实质就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与课堂随机应变能力行为的历练阶段,这种不自觉的自然进展、变化来自教师的内心、内力,可以说,教师专业发展就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祝新宇.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质量观探析[J]江西教育科研, 2006,(07).
教学案例解析范文6
【关键词】小学 思想品德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86-01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对于许多知识及概念都还不能完全的理解。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能够从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帮助学生立体化一些知识及概念,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下文论述中,笔者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现状入手,围绕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就其具体措施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一、从教学现状来看案例教学法在思品课中介入的必要性
小学是学生步入学习生涯的第一个较为正式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知识量、知识架构以及学习习惯都处于快速发展和形成的时期,学生们对知识的态度呈现出明显的反差,热爱学习的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有的学生却存在厌学思想;小学生由于知识体系的缺乏,基础知识的空白,对所有不明白的东西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伴随好奇心而来的,还有一颗容易遭受挫折的敏感的心。小学生的阶段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小学阶段课程教学效果的不可控性,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来看,仅仅依靠传统教学方式来集中学生注意力的话,难度较大,教师必须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此外,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还面临着教学目标、教学主体不明确的问题。教师习惯于从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出发,可是却忽略了学生主体在这一任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脱离了学生的立场。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具体实例之上对教学内容进行辅助说明的教学手法,这一途径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帮助学生理解具体知识点的同时,最大限度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结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来看,案例教学法的介入是改变尴尬教学局面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品课程教学中介入的具体措施
从上文论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对学生特点进行充分考虑是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质量及效率的基础条件。案例教学法在思品课程中的应用,目的在于从学生角度出发,将知识与实际例子相联系,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解读的过程中,深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现状来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了解学生特点与天性,有目的的进行案例计划
小学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小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功能性,而侧重于适应性,即让学生在适应的过程中慢慢接受教师的教育观点及在教学过程中想要传达给学生的观念主张。案例教学法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教学手法,同时也是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在具体施行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天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尊重学生基础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证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小学阶段学生最为基本的特点就是好动、好奇、好玩,如果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这三个基本发展特点进行充分掌握,站在学生立场思考的话,必然能收到良好的回应。比如,教师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配以情景教学以及游戏教学,获取学生好感的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二)加强情感沟通与思想交流,深入案例教学核心
思想品德教育要实现的是“教育”的目的。鉴于小学阶段学生叛逆,喜新厌旧的性格特点来说,如何抓住学生的胃口,有针对性的选择教育目的实现的途径,是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们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一幅高高在上的姿态,并且将品德教育中涉及到的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不仅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说,实际上是一种损害。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实质上是通过转换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来实现的,即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去;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案例中去。因此,就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来说,除了尊重学生天性与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以外,还应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与思想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价值观形态等,合理判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态势,根据教学具体内容,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德育的健康发展;此外,还应扮演好“帮手”的角色,针对学生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及时的解决,提高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好感,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为接下来案例教学法的继续和进行奠定基础。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是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措施,同时更是发挥小学德育工作启蒙作用的重要途径。在案例教学法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发展实际,秉持对学生发展负责的德育教育态度,尊重学生的天性,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价值观形态,合理判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态势,针对学生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及时的解决,提高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好感,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争取为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奠定基础,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曹卫东.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品课中的介入[J].教书育人,2013,34:20-21.
[2]冷玲玲.关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的探究[J].学周刊,2014,20:67.
[3]苏立琦.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D].渤海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