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商法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商法教学案例范文1
在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中是一种新的模式,以渠道多样化、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方式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升学习积极性、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本文以多模态理论为指导,首先阐述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法课程中的应用意义,其次探究在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法课程中多模态教学的具体应用,以期教育工作者调整课堂教学模式,以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商法法规具体化,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1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法课程中的应用意义
国际商法是调整国际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的调整对象是各国上市组织在跨国经营中所形成的国际商事关系。目前国际商法已经成为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重点课程,在训练学习者语言技能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法律知识及应用技巧,为从事对外贸易工作者在签订经济合同、解决商务争议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国际商法主要包括知识产权法、法、国际货物买卖法、商事组织法、合同法、产品责任法、票据法、国际货运保险法等国际商事法律知识。由于国际商法课程专业性强、涉及种类众多,学生对买卖合同、商事活动及相关商务法规接触较少,学习者往往容易对该课程产生畏惧感及抵触感。当前国际商法教学课程现状主要表现为教师以单向输出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讲述基本的法律概念,通过黑板讲解语言知识而使教学处于被动而沉闷的状态,师生互动较少,教学内容注重课本概念及法律条款,轻视案例教学及实践应用,学生处于被动的知识灌输状态,枯燥乏味的基本法条及无从下手的法律应用方式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导致其在从事商务活动时应用能力薄弱。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对教材文本以外的“非语言要素”如图像、声音、视频等很少涉及。
1996年,新伦敦组合首次提出将多模态应用于语言教学的理念。主张通过多媒体网络平台,运用多种符号模态(如口语、书面语、图片、图表、身体语、音乐、视频等)来调动学生听觉和视觉等多种感官协同运作参与语言学习。多模态是声音、文字、图像、多媒体设备、教师和学生的有机结合体,每一种不同的模态都代表着不同的符号资源,对意义的构建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多模态理论包含人类通过感官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方式,教学资源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备课,网络环境为当今教学提供了新的信息呈现方式,不仅可以资源共享,教学手段也逐渐多样化,教师可以通过PPT、Flash等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身处一个完整、真实的国际商务活动情境中,凭借学习者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协同运作参与国际商法课程的学习,完成对国际商事法律知识的建构过程。目前多模态模式已经逐渐被应用于教学领域,但将多模态应用于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法课程教学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鉴于此,本文在国内外有关多模态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法的课程多模态模式教学研究设计,以期以丰富的教学形式、鲜活的教学案例情境提升学生参与式学习的积极性,弥补传统灌输式教学法的不足,提升学习者在外事工作中的商务法规应用能力。
2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法课程中多模态教学的具体应用
以下从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及教学应用的维度,探究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法课程中的实施。建立立体式多模态的教材为了使学习者能够完全投入英语环境中,培养目的语言思维方式及使用习惯,提升语言技能,掌握专业的商务法律词汇,对有一定学科基础的学习者可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如RayAugust所著的InternationalBusinessLaw。然而使用原版的英文教材也具有一定的弊端,因为国际商法课程所涉及的分支众多,教学内容庞杂且缺少对中国法律的介绍,学习者容易无法参透教材。我国国内学者李浚帆、梁雁将我国的法律条文与英文原版书籍进行结合,著作了一本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并忠于英文原著的国际商法教材《新编国际商法英语教程》。此教材全面包含国际商法导论、产品责任法、合同法、法、知识产权法等内容,各章节的法律概念理论知识都附有相关的应用案例予以说明,帮助学习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法律条款的应用情景。教材是教育工作的中心和关键,狭义范围的教材即指教科书,而广义上的教材包括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各种形式的材料,如音像教材、网络版教材等。
多模态模式下的国际商法课程倡导教师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使用图片、声音、视频等模态激发学习者感官,将丰富的背景知识、多样化的学习资料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提升学习者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情境化多模态的教学模式在国际商法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建情境化多模态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典型场景,使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课堂认知学习内容相结合,减少学习者对抽象法律条款的抵触感,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感,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角,切身感受商务洽谈中国际商法的应用情境,体验法律知识应用的乐趣。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不同,多模态教学模式倡导情境多样化,如为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教育短片的形式向学生讲解。在讲解合同法、国际商事法等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课题研究范围,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将学生分成买卖双方两组,模拟双方建立合资公司、洽谈产品销售的过程。学生可自行分配角色,担任不同贸易方的业务经理、法律顾问等角色,选择扮演外贸询盘、还盘、建立合资合作、签订贸易合同、跟单、发运等不同的外贸环节情境。要求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应用课堂所学的合同法、国际货物买卖法、法、票据法、国际货物运输法等,使抽象的法律条款灵活应用于不同的商务洽谈环节中,体验中国与国外法律条款、商务习惯的不同及国际通用商务法规的相关应用方式。情境化多模态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语言及商法专业素质,也需要具备实际的外贸从业背景。在学生的角色扮演活动中,对商务情境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对相关的法律应用进行具体的指导。情境化多模态的教学模式特点体现为形式多样、应用灵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习者的特点,灵活调整方式,综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学习的能力。实施多模态的案例教学法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法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此特点为多模态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空间。案例教学法包含两个方面:一为案例本身,二为对案例的讨论。一个成功的国际商法案例教学应结合教学目标,难度适宜,使学习者愿意参与案例的讨论,教师应为案例讨论提供全面的计划并能够处理相关的法律拓展问题。在案例分析讨论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充分理解相关法规的概念,对案例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国际商法教材以文字方式向学习者呈现案例介绍。传统的教学法中,教师通过黑板、粉笔,利用口头讲述向学习者讲述案例,学习者往往无法获得全面的信息,进而产生枯燥的抵触情绪。多模态案例教学利用投影仪、计算机等媒介,创造轻松的教学环境,利用丰富的电子资源如PPT、视频、图像等方式,生动灵活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案例情境,增强法律应用的直观性,提升学习者对国际商法的学科认识及法律体系应用的感知能力,使学生乐于思考。多模态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真实的商务谈判案例、商务报纸、网络咨询教学案例等,根据教学载体的特性、教学知识点、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媒体,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
多模态的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正能量,提高学习者的专业词汇运用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法律知识分析应用的平台,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建立案例库建立国际商法案例库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方式进行有效衔接,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国际商法学科所涉及的法、合同法等不同维度,对应整合典型的国际商务法律应用案例,将不同模态的案例资源上传至网络平台,增加学习者获取实际商务法规案例的途径,丰富课外学习资源及学习形式,提升国际商务案例处理的经验,使学习者在实际的外事工作中更加灵活地应用商法条款。教师也可鼓励学生积极分享与国际商法学习有关的案例知识,以小组形式探讨案例分析,提升学习主动性。
3总结
基于多模态模式的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法课程教学,结合多媒体资源,通过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符号模态将抽象庞杂的国际商法知识具体化,通过建立多模态教材、进行情境化多模态教学、实施多模态案例教学法、建立国际商法案例库的方式,可以改变传统教学封闭的状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习视野、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为学习者展现生动真实的商务法律应用情境,提升学习者对国际商法的理论分析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大同.国际商法(新编本)[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1:1.
[2]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
[3]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3-12.
[4]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国际商法教学案例范文2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从事外贸工作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物流与经管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但由于该课程较为深奥,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具有一定难度,对于操作流程的掌握还不够精准,使得学生对于国际贸易的学习存在很多困难,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很多学生只会背诵概念与操作流程,却不会实际操作,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不断进行研究,让学生在懂得基础知识的同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体系不合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对实践要求较高的课程,在学生懂得国际商法与熟悉商务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懂得国际贸易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技能,了解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际商法。但现阶段我国很多院校在经管专业与物流专业的教学大纲中规定,只开设大学英语和经济法等基础课程,《国家贸易理论》与《国际商法》等却未被列入教学大纲基础课程范围,这样一来,就使学生的商务基础知识出现不牢固的情况。
(二)教学模式落后
尽管我国教育已经实行新课程标准,但有很多学校在教学上依然采用原来的教学模式,依然将知识作为教学根本,忽略了在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过分强调学习知识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与价值,不断向学生灌输知识,不顾所教知识是否符合学生学习需要,更未考虑就业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此外,在教学计划上不断缩短课时,减少对理论知识的深化,在教学中不注重实践教学都是国际贸易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落后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知识点多、信息含量大、更新速度快,教师在教学时总是局限于现有教材,最新国际贸易理论和国家对外经济贸易方针政策却不能及时传达给学生,使得学生对最新知识了解较少,陈旧知识已经不适用于现代国际贸易发展。为国家培养优秀国际贸易人才是所有经管专业与物流专业教师的共同愿望,但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得教师难以进修与实际操作进出口业务,这样就使《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难以实现,使得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
二、改革《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
现阶段存在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的问题较多,就应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在教学中转变教学培养目标,实行新型教学计划,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增添模式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不断增添硬件教学设施,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的。
(一)改革教学计划,强化基础知识学习
很多院校在教学计划中通常注重教授国内贸易,忽视国际贸易,但现代社会是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又是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如果物流专业和经管专业学生只了解国内贸易,不清晰国际贸易,就会使学生缺乏国际贸易专业技能。这就需要各大院校改革教学计划,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商务英语、国际商法等方面的教学,强化学生对国际商务基础知识的学习。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落后是很多院校都存在的问题,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需要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商务谈判技能,但由于教学方式较为落后就使学生难以学到这些知识,难以感受最真实的商务谈判氛围,这就需要学校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采用最新教学案例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点,以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多媒体教学能对学生视觉、听觉产生刺激,这种既能讲解又能演示的教学手段,更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三)组建教学实验室,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在国际贸易教学中组建教学实验室,是重视实务教学的表现,它能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这也是除应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之外,又一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实验室应是具备多功能、综合性较强的实验室,这也是根据国际贸易的特点而设定的,这样会让学生在大量案例与操作指南中学会评析,并通过大量实践训练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交易过程与操作技能。
(四)加强与用人企业联系,培养实用型人才
由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对于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校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除以上方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以外,学校还应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关系,开展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企业学习知识或聘请企业国际贸易人员到学校中亲自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真正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三、结论
国际商法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 情景教学法;模拟法律服务;非诉讼案例;法律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3-0065-03
《公司法》课程不仅早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法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还成为经济学、管理学等财经类专业学生普遍学习的选修课,课程所涉及的主要是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一些重要的组织制度和交易制度,主要特色在于内容的针对性、简明性、创新性和应用性[1]。从课程教学目标来看,公司法是商法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商主体法的主干内容,教学目标应为培养学生以商法原理与制度规定来思考公司相关法律问题、规划公司内部管理与外部交易活动、解决相关法律纠纷的习惯和能力。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授课教师往往都会采取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将情景教学法应用于公司法课程中,略有心得,现提出与业内同仁探讨,以供商榷。
1 情景教学法的概念与特点
如美联邦大法官霍姆斯所言,法学教育的目的乃是培养法律人认知法律,是传授法律内容、教导法学方法与特殊之法律人的训练,法律的生命并非逻辑,而是经验;而且法学教育改革的关键重点,在于积极推展“实例研习”的教学方法[2]。情景教学法是实践教学法中运用较多的一种,又称为情境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种极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它在假设的情景中进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种模拟情景,让学生通过模拟将自己置身于某些情景之中,按照模拟的目标和要求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3]。
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情景教学法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虚拟的职业场景,能够使受教育者的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巧妙地结合起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实践调查结果看,学生也普遍反映对情景教学具有更浓厚的兴趣。
1.2 提供最贴近现实的模拟情境,有助于学生实 践能力提升
学院式教学与学生就业后工作岗位实际需求的差距一直是传统高等教育方式备受诟病的主要原因,而情景教学法正好为缺乏社会实践机会的学生提供了一种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与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1.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虚拟场景的构建往往需要参与其中的学生有效的合作方能达成,而这也是最大化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4]。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有效沟通能力不管对学生今后职业发展还是人格修养都具有积极意义。
1.4 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情景教学中教师不是单纯的旁观者,而是有效的指导者与评价者。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加深对自己教育对象的了解,检验前期教学的效果,甚至可以在优秀的教育对象身上学习到对今后教学有益的经验,吸收到有建设性的意见[5]。
“由于情境学习强调学习与社会文化情境间的密切关系,主张将人或事或物置于实际情境中,藉由与情境的互动方式,从其生活经验及文化脉络中,建构新的知识,并进而利用知识于生活中解决问题”[6],其教学效果为统计数据所证实[7],被广泛运用于工商管理、应用外语、临床医学、计算机软件编程、商务礼仪等多种课程教学中。
2 情景教学法在公司法课程中的应用
由于公司法具有实用性的特点,单纯的理论知识点讲授肯定不适应课程要求,所以案例教学法在公司法教学中得到了普遍运用。案例教学法起源于哈佛大学商学院,1870年由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朗代尔(Langdell)教授最先引入法学教育领域。但由于我国缺乏判例法的背景,目前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往往陷入一个误区:即只是把案例作为另外一种讲解内容,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忽视案例在实践中的情境与背景,甚至人为剔除和简化案例背景细节,乃至编造虚假的教学案例。学生往往仍然处在被动灌输知识的地位,而且还会出现案例题目会做,但真正的实际运用能力差的现象。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带来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过分学院化的倾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综合法学素养。
有不少法学教育者已发现了这一弊端,提出对案例教学法要进行拓展式的使用,不仅是为了辅助讲解理论知识,更要锻炼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实践能力,而情景教学正可以达到此目的。这方面MBA的教学方法很值得学习和借鉴,由于国内外经常用模拟管理比赛的方式检验MBA教学的质量,如“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全国MBA培养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等,各MBA培养院校在日常教学中也非常注重模拟情景管理的方法,并常以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方式举办类似的比赛。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和比赛方法对促进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法学教学方法中,讲授教学法、多媒体课件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训练法、法律诊所教育法等传统教学方法都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各教学方法之间可以互相渗透和结合[8]。从这个角度看,情景教学法可以说是案例教学法和模拟法庭训练法的结合,比起传统案例教学法更突出学生的主动性,比起模拟法庭训练法具有场地要求不高、时间控制灵活、使用频率更高等优点。
情景教学法在公司法课程中已有不少应用先例,有学者认为“模拟情境法就是以实际发生的案例为依托,由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充当角色,模拟当事人解决纠纷过程及司法实践运作的诉讼程序”[9]。
笔者认为情景教学法的应用不仅限于纠纷解决和诉讼程序,如公司设立过程、公司章程商讨和制订、公司召开股东大会或董事会会议、股权收购等都可以进行场景模拟,使学生对公司法实际运作状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比较专业的法律思维。因此,建议在公司课程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几种情景教学形式。
2.1 模拟商务谈判
实践中公司法的运用远远不限于诉讼,大型跨国企业都非常重视法律风险的事前防控。因此,在公司设立协议签订、股权收购、项目融资等重大商业场合一般都会请律师或专门的法务人员参与,而基本的商务谈判技巧与精确的法律风险识别与防控能力是法律职业人应当具备的,这也恰恰是以往案例教学法的弱项。有不少法学教育者已经意识到学生法律思维的不足,指出商法的“教学目标要从对商法理论和规范的理解和认知向怎样用法律思维和商法规范去分析商事交易,为人们提供法律决策、风险安排”转变[10]。
在具体操作步骤上,教师可以提前指定模拟场景、分配角色,如公司股权收购,可以指定收购方、卖出方、双方顾问律师、公证机构、担保方等角色,提供基本的交易背景信息,包括公司成立和经营背景、公司章程、各股东持股情况、股票评估价格等。在课前准备阶段,可以由学生先尝试自己编写剧本,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提醒学生遗漏的步骤、可能在实践中无法操作的问题等,待实际教学过程中,则由学生主导进行模拟谈判。结束后由没有参加模拟演练的学生提问,参与学生作答,最后教师对整个谈判与问答过程进行点评。
2.2 模拟法律文书起草
公司设立和运营过程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法律文书,如公司设立协议、公司章程、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等,以往公司法教学中往往只是进行理论性的介绍,学生少有机会实际动笔,而一般的法律文书写作课程中又未必会接触到这样专门化的法律文书类型。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法律文书类型,提供背景资料,要求学生模拟律师进行法律文书起草,提升学生实务能力。
2.3 模拟法律服务项目
国企改制、风投合作、公司重组、公司合并与分立、公司清算等都是实务中非常重要的法律服务项目,受课堂时间与学生理论知识水平所限,无法进行全过程的情景模拟演练,教师可以选择其中较重要的关键场景,比如在公司重组中比较重要的重组管理人指定、重组方案设计、工商手续变更等环节,引导学生尝试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和法律建议。
2.4 模拟纠纷解决
这里的纠纷解决不仅是指诉讼,也可以是由教师提供某个场景,如假设公司目前面临重大债务到期危机,由学生扮演公司董事会成员、股东、顾问律师等角色,尝试与对方通过协商谈判、申请仲裁或参加诉讼等方式进行纠纷解决,关键是如何在合法的前提下寻找到对双方最为有利的解决方式。同时,在纠纷出现到解决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作为法律服务人员从资料搜集、证据调取、出具法律意见,到启动诉讼程序、出庭支持当事人诉讼的完整工作环节。任课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跟踪,出具指导意见,纠正错误。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感受到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思考最佳解决方案,培养用合法手段有效解决纠纷的能力。
3 运用情景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注意诉讼与非诉讼案例的比例
对案例不能狭义理解为法院的判例,一方面我国不是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国家,并不需要从法院判例中去总结和提炼法律规则;另一方面公司法的运用并不局限于诉讼程序,很大部分规则是在公司设立、运行、变更和解散中需要解决的非诉讼实务中需要用到的。而且,在现实的公司法律实践中,诉讼并不是唯一的甚至并不是最好的纠纷解决方式。公司法务人员或律师应当在公司某个具体行为前及过程中对法律风险进行整体评估和控制,最好的方式是事前防范法律风险而不是在事后解决纠纷,即使真的发生了争议或纠纷,理性的解决方案也是综合考虑成本、今后合作关系的保持及社会舆论影响等因素后选择协商、仲裁(事先或事后达成仲裁协议)或诉讼方式来解决。因此,应当注意选择一些非诉讼类案例,控制诉讼与非诉讼案例的比例,这样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法律风险防控思维,而不是形成“法律就是打官司”这样的片面认识。
3.2 注意模拟场景的逼真感
情景教学法要取得成功需要引导学生全身心进入预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真正“向专业人员一般地思考”[11]。为营造这样的情境氛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包括提供比较完整的卷宗资料。涉及到的财务报表、会计报告、登记申请书、出资协议、公司章程、票据资料等都尽量以真实的形态出现,采用多媒体资料介绍背景营造气氛,要求角色扮演的学生提前作好相关准备或彩排,必要的时候邀请专业的法律从业人员进行提前辅导和现场点评等。
3.3 注意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
公司法涉及到管理学、会计学等多学科知识,不仅需要掌握相关法律知识,还要具备市场交易的必要背景知识,掌握一定的商务谈判技巧,这也是美国等国家没有法律本科教育,而需要学生具备其他学科本科教育背景后才能学习法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不少学者也建议我国取消法学本科教育。在目前法学教育体系下,比较现实的做法是教师加强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如日本早稻田大学在最近的商法教学改革中,尝试引进导入课程,对学生讲授交易法律有关社会背景知识。在商法教学中大量采用那些能够反映市场交易全貌的非诉讼案例,让学生在阅读并归纳案例事实的同时了解市场交易常识,在解剖交易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的同时深入理解商事制度的社会需求。这样,就能够在商法案例教学中实现法律知识传授与市场交易常识介绍的有机结合。”[12]因此,在进行场景模拟前,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补充必要的管理学、财务会计、商务礼仪等方面的背景知识,这不仅有利于情景教学法的顺利开展,对学生今后尽快适应职业要求也是大有裨益的。
3.4 注意课后的评价与反馈
以往案例教学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不适应案例教学的特点。学生参与的案例讨论与课程实践难以体现在最终课程成绩中,因此,在一部分学生中形成与其
(下转第71页)
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研读案例、参加模拟法庭等活动不如多背书本和法条有利于应付考试的观点,缺乏对案例讨论和实践的积极性。情景教学往往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参与其中,因此对学生表现的准确评价与有效反馈更为重要,建议在模拟情景教学之后要求学生用类似MBA的方式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模拟制作的法律意见书可以作为课程考核作业上交,由教师综合学生在模拟场景表演中的表现和书面作业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并加权纳入期末成绩评价。
参考文献
[1]王恒.公司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74-175.
[2]俞志方,樊清华.大学本科商法课程教学范式研究——以商法案例教学的语境设计与分析为中心[J].理论导报,2008,(6):54-55.
[3]霍圣年.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管理类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与实施[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1):134-136.
[4]Anna P. Hemingway.Accomplishing Your Scholarly Agenda While Maximizing Students' Learning[J].Duquesne Law Review, Summer,2012:545.
[5]Karol Schmidt.What High-Performing Law Students Teach Us About Academic Support Programming[J].Phoenix Law Review, Fall,2010:287.
[6]Brown,J.S.Collins,A.&Duguid,P..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9,18(1):32-41.
[7]沈新娣.对情景教学法教学效果的统计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141-142.
[8]何美欢.理想的专业法学教育[C].许章润:清华法学第9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7.
[9] 黄灿灿.互动式公司法教学模式探讨[J].北方经贸,2009,(8): 179-180.
[10]王继远.实践的商法与商法的实践课程教学探讨[J].网络财富,2010,(4): 129-130.
国际商法教学案例范文4
剧场还原式教学属于情境教学的范畴,它旨在通过话剧形式还原法学案例,在生活世界的“情境”之中进行法学教学。现行法学教学方法主要依靠口头讲解和经过加工剪辑的法学案例,这种讲解方式过滤掉了法学案例的本来面目,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精神和法律条款的生成理据。学好法律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我国的法学本科教学尤其欠缺这一环,因此特别需要注重法学教学的生活情境。现有的诊所式教学等方法就是通过引入鲜活的案例情境来提高法学教学效果的。剧场还原式教学法能更为透彻地在师生互动之中引入生活场景实现法学教学的现代化。其核心思想是让学生参与案例的话剧创制,在话剧情节与对话构造之中融入法律知识,以话剧的剧场平台还原案例的生活情境,实现全程化、全面化和最彻底的情境化的法学教学。
(一)剧场还原式教学法的目标剧场还原式教学法的主旨在于,整合法学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教学、诊所式法学教学的既有优势经验,并经剧场式途径还原法学案例的鲜活生活世界,实现法学教学新革命。具体而言,它的目标有二:其一,整合现有法学教学多元化方法与法学教学离散资源。一方面,现有法学教学方法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教学方法;既有课堂内、又有课堂外延伸教学方法;既有平面、又有立体教学方法;既有模拟、也有实战教学方法;等等。诸如此类教学方法已经发展到了需要进行整合集中的程度,而且事实上也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整合研究,如上述之五位一体教学法、互补式教学法、双师多向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要素的初步整合,但在深度融合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另一方面,法学教学资源也开始出现多层次化的发展趋势,既有传统书面、也有现代网络教学资源;既有校内理论、又有校外实战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公安机关等实习基地;等等。诸如此类教学资源不可谓不丰富,但如何通过一个平台集中各大教学资源要素,这是一个迄今并未得到真正解决的问题。即便有学者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但是五位一体在操作层面确实是一个松散式的简单叠加,并不能有效起到融贯和整合的功效。剧场还原式教学方法即是通过话剧这一平台实现各种教学资源的高度聚合,在话剧舞台上集中贯通案例分析、诊所式教学、观摩审判、实践教学、模拟审判等等迄今所有的教学方法的优势成分,并尤其立足于学生的创造与能动编制,据此综合建造一个全新的立体教学方法。其二,变革现有法学教学方法,创制集各优势经验于一体、并有所超越的新型教学方法。剧场还原是满足这一要求的新型教学方法之一,它不仅能够通过一个话剧舞台整合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而且还能还原案例的生活本身,让学生在模拟人生经历之中学习法律、理解法律和领会法律。法律之学需要对人情世故的洞察,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的砥砺。美国法学教学即是作为本科后教学,甚至有学者明确提出,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实践。这些都说明,法律更多地是一种实践技艺,是关于实践理性和实践智慧的学问,没有生活实践,学习“纯而又纯”的法律,其后果也只能导致教学的异化和“蠢而又蠢”的法律工匠。法律之理不在法律之中,而在法律之外、在生活世界之中。剧场还原式教学方法旨在发展出以话剧舞台方式既汇集各优势教学资源和经验,又克服现有教学方法弊端的新型教学法。
(二)剧场还原式教学法的功能剧场还原式教学通过还原案件的生活世界,力图解决现有法学教学方法单独和联合起来无法有效解决的如下难题:第一,解决生活世界与法律世界的隔离,逼真复原法律案例的生活之维。以话剧形式还原法学案例的“生活肉身”,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案例当事人的角色身位,换位体验当事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柏拉图曾经谈到:“一名好法官一定不是年轻人,而是老年人”。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只有以人生酸甜苦辣的丰富阅历为前提,方才领悟得到法律的真谛。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法学教育是本科后教育,而且主要是以案例教学方式进行。相比而言,我国法学教育直接面向未经世事的学生,其人生经验非常稚嫩;不仅如此,我国传统法学教学又是采取抽象的、从规则到规则的灌输方式,这进一步放大了我国法律教学的消极方面。就此而言,剧场还原可以有针对性地弥补这双重局限:一方面通过剧场还原的方式为学生拟制并延展其人生经验,从而提高法学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每一剧场就是一个立体的案例,甚至要比西方的教学案例更为形象、直观,从而改变传统的规则灌输方法,让学生在艺术化的案例之中潜移默化地领略法律精神,提升法学素养。不仅如此,剧场还原教学法还能有效克服法学教学单调枯燥的问题,在案例设计、话剧编制、情节表现等环节全程吸收学生参与创作与制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多才多艺的优长,寓情、理、法、趣、艺于教学方法之中,全面提升法学教学效果。
第二,解决法学教学的技术化和异化问题,回归法学教学的本位。法学教学重要的不止是传授法律的具体规则,更关键的乃是要让学生理解法律的真精神。法律规则相对于生活实践而言始终具有滞后性,法律规则在具体案件中的应用因此需要通过解释来完成,对法律规则的解释仰赖于对法律精神的理解。一个真正的法律人并不只是谙熟法律规则,精于法律推理,他还应当体恤人生,关怀正义。法学教学之目标重在后者,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则偏于规则、技法之传授,故而有教学异化之病象。剧场还原式教学方法就在于通过话剧还原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角色中感受深切的生命阵痛与快乐,并于其中领悟法律的精神,理解法律对人性的呵护。
第三,通透地整合现有法学教学方法的优势资源,建立以剧场为平台的综合教学方法。剧场还原式教学法具有极大的容量,它可以在剧场这个平台上将案例分析、观摩审判、模拟法庭、法律实习、诊所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优势经验予以集中,穿插在案例的话剧情节之中,彻底融贯现有教学方法于一体,从而实现既有教学方法联合起来所可能共同抵达的教学效果。第四,解决教学方法应用单一化的弊端,实现教学资源的立体、循环利用。传统案例分析、诊所式教学、模拟审判等教学方法在教学效果上是一次性的,即一旦实施完毕,整个教学过程就宣告结束,不具有可持续性,从而导致有限教学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剧场还原式教学方法在以话剧形式表达案情、审判、法律推理之外,还可通过视频的方式对之进行保存,以作为可循环使用的教学资源,让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观看视频话剧的方式受到相关法律知识的教育,并激励学生投身其中,实现可持续的法学案例的话剧续编。
二、剧场还原式教学法的要素
剧场还原式教学法的实施是一个多维的系统工程,其实施有赖于各环节的统筹安排与合理衔接。为有效实施剧场还原式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这需要把握住其中的四个核心要素,归纳如下:“案例选择与编制+话剧创制+舞台表演+视频制作”。首要的是案例的精心选择与合理编制。剧场还原式教学法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案例的选择,一个有感染力、为学生所认同的案情将收事半功倍之效。为此,在以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模式下根据需要讲解的法律知识要点,精选法学教学中的经典案例,再结合虚拟案例,以话剧形式还原案例的生活原貌,在鲜活立体的生活世界之中教导学生领悟法律的真谛,理解法律的“活”的精神。例如,曾经一度风靡全球的经典影片《泰坦尼克号》就是一个极好的法学教学案例,遗憾的是它只是作为一般的爱情题材片为世人所关注。
但它更是一个真实的法律案例。为此,可借鉴该片的艺术性表现手法,但可更忠实地再现泰坦尼克号案件的真实情节,并更多地融入法律元素,从法律人的角度重构该案案情。以该案为例,可具体说明教学话剧的编制问题。首先,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制话剧情节与对话,在话剧情节和对话中展现海商法的基本知识。就该案涉及的法律知识而言,它主要涉及船舶基本结构,船员编制,船员职责,船舶操纵与适航,船舶碰撞,海难救助,共同海损及理算,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等法律知识点。在话剧编制中可同时延伸和补全《泰坦尼克号》影片未曾关注到的后续海事索赔,可通过创制海事仲裁和海事诉讼的情节,整合进模拟仲裁庭和模拟法庭审判的教学元素,展示海事仲裁和海事诉讼的程序性和实体性法律知识,以及涉外海事关系的冲突法调整与统一实体法(如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及鹿特丹规则等)调整的相关知识。以法律与艺术交织的方式完整再现泰坦尼克号的具体案情,并让学生投身入当事人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之中体验生活给予人生的原初的痛楚与快乐,在切身的观感之中掌握法律对正义的追求、对利益的衡平。以此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全新革命,并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刻骨铭心”,过目不忘。
其次,话剧创制。除了编制话剧之外,还可以全新地创制话剧。由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体案件往往只是涉及较为单一的法律知识要点,难以满足教学案例信息量大、涉及面广的要求,因此可根据需要讲解的法律知识要点,通过全校招募的方式,师生共同合作建立话剧创作团队。创作团队应针对所选择的案例或者编制的案例情节,进行艺术化创作,巧妙构思话剧情节,在忠实案件事实的基础之上予以必要的改编,尽可能融入最大的法律知识量,并以当事人、律师、法官为轴心进行对话设计,融案例分析、拍案说法、案例点评、诊所式教学、模拟法庭教学等方法于一体,全方位、多维度反复呈现各法律知识要点,让学生在剧场情节之中把握法律知识。
第三,舞台表演。与传统纸面或现代电子化的教学方式不同,这些教学方式主要以平面形式呈现,其效果因此也就有所折抵。剧场还原式教学法得以突破平面教学,实现立体革命的关键环节即是其舞台表演。舞台表演过程也就是活生生的法学教学过程,其质量之高低直接决定教学效果之好坏。不论是内在的法律精神,还是具体外在的法律规则,都将通过舞台场景的布设、舞台人员的言行举止、剧场情节的收放控制等表现出来。为此需要高度整合高校现有学生的舞台表演资源,必要时还可邀请表演专业的教师或学生,或者与地方电视台相关栏目进行合作,研究案例的舞台表达方案。以此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舞台表演对法律知识的传授效果。最后,视频制作。研究并制定话剧表演的视频制作方案,通过视频方式固定话剧表演,这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将视频化的话剧作为教学课件多次使用,延展剧场还原式教学成果的应用;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教学视频的使用率,控制并降低教学资源的浪费。
三、剧场还原式教学法的实施
剧场还原式教学方法可采取如下方案组织实施,即按照“教师导演+团队筹划+全校招募+学生编制+话剧还原”的模式进行操作,在这过程中综合采取比较研究法、实践调研法、专家佐证法、互动优化法等。具体分环节、分方法论述如下:
第一,教师导演。可由任课教师牵头组建教学方法组,利用团队力量进行策划,由教学方法参与人分工组成话剧编创小组,通过比较研究,综合甄别和选择案例,会审其作为教学实例的典型性,并论证其话剧还原的可操作性。最后由负责教师拟定导演方案大纲。
第二,团队策划。导演方案形成大纲后,由教学方法组进行会商,设计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教学方法组在设计具体实施方案时,应组织实践调研,咨询、请教舞台表演方面和法律实务人员方面专业人士,必要时直接吸收法律实务人士、舞台表演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到教学方法研究和实践中,提高策划方案的可操作性。
第三,全校招募。教学方法组通过建立专门的联络方式,依托学校、学院网站、学生会、文艺社团等进行全校宣传和招募,并辅之以样本发放的方式实现策划方案的互动与优化。话剧编制人员、话剧表演人员、法律知识点设计与分析咨询人员,都尽可能地启用学生,由学生全程参与,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载体和教学实施者和承受者,成为“教学主体”。以此方式提高法学教学效果。第四,学生编制。话剧具体情节的构思及对话设计全部由学生完成,教师和专业人士作为顾问退居二线,为话剧设计进行必要的把关,并从教学角度提出优化建议,尽可能多地在话剧表演之中融入有利于教学效果提升的元素。学生编制话剧拟采主编团队负责制,即每一个话剧由3-5名学生组成主编团队,主编团队负责话剧编制的推进和领衔,话剧版本以网络形式向全校师生征求意见,或者直接由全校师生互动参与完成,提出最佳的优化方案。
最后,话剧还原。话剧经论证通过后,全部启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排练,教学方法组负责提供法律专业和舞台表演专业方面的专家智囊团支持。通过话剧重构具体案例“背后的故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真实地再现生活世界之中法律关系当事人首先作为社会中人、然后才进入法律世界之中作为诉讼当事人所遭遇的问题、所遇到的法律难关、所寻求的法律救济及其具体实施过程。
四、剧场还原式教学法的教学效应
(一)剧场还原式教学法的积极意义首先,实现了立体多维度的法学教学。话剧还原教学法是以舞台为核心,集中各类教学元素,立体呈现法律知识要点的教学方法。它集行动、声音、形象于一体,通过独白、旁白、对话、表演、情节、画外音等方式向学生传递法律知识,能够多维度地进行法学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立体提升教学效果。其次,实现了寓情理法艺趣于一体的综合性法学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模拟法庭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诊所式教学等方法,在讲解法律知识的时候具有局限性,更多地偏重于法律知识的传输,从法律规则到法律规则,因此容易导致情理法不相容的教学效果,出现所谓的合理不合法、合法不合情的情况。有知名学者已经明确提出“常识、常情、常理”的法学教学目标,其目的旨在打通情理法之间的异化关系,重建情理法之间的和谐圆融的关系。话剧还原教学法采取由学生自编自演的方式,在话剧所重构的生活世界之中去理解和把握法律规则和规则所蕴含的精神,既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的情趣,最终还实现了情理法的一体化教学。再次,开创了最全面的情境化法学教学法。对法学的研究和教学来说,法律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作为法律规则本身的纯粹法律和以之为对象的纯粹法学等流派;二是作为在社会应用中的法律和以之为对象的社会法学等流派;三是作为应然意义上的法律和以之为对象的自然法学等流派。传统教学方法致力于对法律规则本身的讲解,走的主要是纯粹法学的流派;现行的诊所式教学、模拟法庭教学等注重的是法律在社会中的引用,走的主要是法社会学的流派。法律从其“体用不二”的角度更具有社会属性,因此走法社会学的路子更有利于把握本真的法律和活生生的法律。上述诊所式教学和模拟法庭教学等方法就是一种情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入现实处境之中理解并运用法律,以此获得法学知识的训练。但此种情境化是不彻底的,因为对于诊所式教学来说,它只能让学生直接接触案件的处理阶段,但不能介入案件的生成、发生和发展过程,而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把握各方面的关系、选择法律处理方案、摄取并整理相关信息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于模拟审判来说,更是如此,案件都是已经被加工的“制成品”,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宣讲相关法律规则,然后仪式性地裁决案件。剧场还原式教学方法旨在从头营造案件的生活基础,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整个案件过程,由他们选择案件处理方案、自行取舍并处理案件所需的信息,实现最彻底的情境化教学。
(二)剧场还原式教学法的积极效果第一,可有效提升法学教学效果。原因如下:(1)由于剧场还原式教学方法由学生全程参与制作,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因此是一种自主性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2)学生的参与不是简单的程序参与,不是复制性的参与,而必须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他们必须将法律知识要点创造性地编造在话剧情节和对话之中,因此他们是全身心的投入性参与。编制话剧和表演话剧的过程也就是法律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将使他们如同亲历一般地接受法律知识,从而做到“刻骨铭心”。(3)此种教学方法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文艺能力,展示自己的多元化个性和不同风格,因此又是一种艺术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寓情趣、艺术于法律教学之中,让学生在“不亦乐乎”之中轻松掌握法律知识。此种教学方法将使学生成为综合法律人、道德人、社会人、艺术人、个性人等素质于一体的全面的人,是马克思所说的人性的全面解放和发展。第二,建立出一种具有高度整合性、可操作性、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综合教学方法。话剧还原作为一种最彻底的情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凭借话剧舞台这一平台集中各种教学资源,整合各种教学方法,实现多元教学方法的统一。同时,此种统一的教学方法还不是简单地将各种教学方法并列的方案,通过话剧情境、对话、场景、情节等多种方式有机整合诊所式教学、模拟法庭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话剧还原式教学方法具有高度可操作性,它充分发挥并利用当代大学生的多才多艺能力,以艺术形式再现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之中了悟法之真谛,不存在操作上的不可执行性。话剧还原式教学还具有可普遍推广性,不仅法学内各专业之间可以采用,而且在其他专业之间也可以推广应用。剧场教学本来就是艺术类教学方法,它由于立足生活,依赖生活世界,因此,只要与生活世界有关联的学科都具有可剧场还原性。而事实上,一切学科都是“人的学科”,而人总有自己的生活世界,因此一切学科都必须以生活世界为基础,这个基础就决定性地支持了剧场还原这种教学方法的普适性。
五、小结
国际商法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世界贸易组织法;案例教学;模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078-03
自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对外贸易需要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熟悉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成为我国各行各业参与世界经济的必修课程。相应地,培养能够掌握并运用世界贸易组织法分析、处理复杂多变的涉外贸易关系的专业法律人才就成为各高校法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世界贸易组织法与其他法律课程相比,有其特殊性:一是范围广泛、内容繁杂。作为管理国际贸易的多边体制,世界贸易组织及其法律规则是成员国政府谈判的产物,它是由一系列谈判协议组成的法律文件群。其范围涉及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法、贸易协议、争端解决、贸易政策审议等内容。其中仅贸易协议部分就包括大约30项协定和各成员方在特定领域(如降低关税及开放服务市场等)做出的单方承诺(即减让表)共约3万页的文件。二是规则条文晦涩难懂。世界贸易组织的工作语言是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文本以这三种语言为正式文本。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翻译过来的条文规则冗长拗口,学生很难理解。三是内容具有开放性。世界贸易组织的工作并不局限于既有的特定协议,成员国政府通常还可以谈判其他新的议题,并达成协议。
针对世界贸易组织法的特殊性,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在世界贸易组织法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系统地进行理论教学,还应注重实践教学的实施。本文将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索一套适合世界贸易组织法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法
时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教授是案例教学法的创立者,他指出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导学生通过阅读法官对于案件的合理判决来学习法律推理。在法学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典型案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法律探究。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发现问题,启发思考,最后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
世界贸易组织法是规范成员政府的贸易规则,构成世界贸易组织法的各项协定条文晦涩抽象,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有效掌握课程知识。同时,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世界贸易组织法实际问题的能力。曾经在多个世界贸易组织案件中担任专家小组成员的约瑟夫・怀勒教授表示,日本在“日本―酒精饮料税收案”中并不是没有胜诉的可能,但其律师回应不当,故最终败诉。在国外的一些著名法学院中,所开设的与世界贸易组织法相关的课程也基本上是以如何进行相关律师为授课目标。因此,案例教学法是世界贸易组织法课程首要的实践教学方法。实施案例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一)教师的责任
1.确定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学内容。世界贸易组织法所涉规则条文内容庞杂,在本科阶段开设世界贸易组织法课程的课时又往往有限,对所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案例教学是不切实际的。货物贸易协定是世界贸易组织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货物贸易领域的争议也最多,可将实施案例教学的重点放在货物贸易协定领域。具体方面可包括:国际贸易待遇(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反倾销协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原产地规则协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等。
2.选取适合的案例。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截至2013年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达到159个,解决的争端案例已超过400个。贸易纠纷几乎涉及世界贸易组织各主要协定,每一个案例争议的事项又往往涉及世界贸易组织各协定的多个条款,争端解决报告包括申诉方与应诉方的诉求与抗辩、专家组及上诉机构的分析,一份报告书动辄就几十页乃至上百页。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就成为有效开展案例教学的重要前提。首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有代表性意义的案例,即能够突出地反映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内容。例如在讲授国民待遇原则时,日本酒税案就是典型。该案的争端解决报告书对于“同类产品”及“直接竞争和可替代产品”的认定作了详尽的阐述,被争端解决机构在之后的相关争议中多次援引。其次,优先选取与我国有关联的争端案例。我国自入世以来以当事人身份参与的争端解决案例已有41件(其中以申诉方参与的案例达到11件),作为第三方的争端解决案例达到98件,关注这些案例,可以使同学们加深理解学习世界贸易组织法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热情,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3.做好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世界贸易组织解决的每一个争端案的材料,都可谓卷帙浩繁,教师应当将所选取的案例材料进行精简,做成案情介绍页,课前分发给学生。再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设置几个相关的问题,供同学们思考。
4.组织案例的课堂讨论。围绕预先设置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环节不仅能加深对案例的分析理解,学生之间更能通过相互观摩讨论中的表现,学习思考的角度与辩论的方法,提升其法律思维、法律语言、法律意识等法律职业的基本素养。案例的课堂讨论要特别注重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对于学生人数较少的课堂,比较容易实施。目前,在多数法学本科院校,世界贸易组织法的课程性质多设置为任选或限选课程,选修的同学如果较多,在课堂实施案例教学,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元参与案例讨论,发表小组意见。
(二)学生的责任
案例教学比之传统的课堂讲授侧重关注的是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因此学生能否积极地思辨、能否充分地参与案例讨论,直接决定着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课前,对于教师分发的课堂讨论案例,学生应认真阅读,围绕预先设置的问题查阅资料,分析推理,初步形成自己的意见,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课堂上,学生应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注意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在辩论中发现问题,启迪思维。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锻炼了法律运用的能力。
(三)应注意的问题
在世界贸易组织法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是结合授课内容,简单的列举相关案例为学生作案情与结论的介绍。这些教师仅仅把案例作为讲授知识的媒介,把增强教学过程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作为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这样的教学理念并不能实现案例教学的功效,即并未将学生实质性地由学习的客体地位转变为主体地位。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为学生创设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的不能仅是问题的结论本身,更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进行法律思维,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要能指出学生在讨论问题和分析推理环节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模拟教学法
世界贸易组织近20年运转的实践证明,其争端解决机制在解决成员之间的贸易纠纷方面是有效和有力的,它已经成为国际经济贸易领域最重要的争端解决制度。我国是对外贸易大国,入世12年来屡遭美国、日本等国及欧盟的贸易申诉,为了在运用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争端中更好地维护我国权益,急需培养一批熟悉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程序的专业法律人才。
模拟教学法就是通过模拟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争端的方式,带动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法律实践,在检验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获得法律职业的基本技能。世界贸易组织法的主要内容由组织法、实体法和程序法三部分构成,通过模拟审议贸易争端,学生既可以掌握争端解决机构的设置与职能,又能熟悉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程序,同时也锻炼了运用实体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此外,世界贸易组织法课程的特点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民商法、国际法的基础,因而多在大三下学期开设。此时学生已经具备比较全面的法学理论知识,即将迈入社会,正是培养学生沟通协商、起草法律文书、有效获取和分析处理信息等法律职业技能的好时机,模拟教学法则是能很好地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实践教学方法。
(一)选定模拟教学的案例
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自设立以来已审理贸易纠纷超过400件,范围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国际投资法等众多领域。世界贸易组织法课时有限,而一次模拟教学的开展用时较多,因而不可能对所有的贸易争端审议实施模拟。世界贸易组织法模拟教学的目的在于为我国运用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纠纷培养专业法律人才,因而模拟教学的内容可以定位在我国经常被申诉和调查的领域,比如倾销与反倾销,这也是国际贸易争端中的多发性案件,同时也是涉外律师经常遭遇的棘手案件。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以当事人身份参与争端解决机制解决的倾销与反倾销贸易纠纷已达到12件,教师可以选取其中2~3件案例,组织学生开展模拟争端解决。
(二)组织实施模拟教学
1.分配角色。根据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设置,结合选定的模拟案例,在学生中分配角色,包括申诉方、被诉方、专家组成员、上诉机构成员、争端解决机构成员。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分配模拟角色。
2.程序模拟。按照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运行要求,进行程序演练。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的基本程序包括申诉方与被诉方磋商、专家组审理、上诉机构审理、争端解决机构通过专家组或上诉机构报告。学生按照程序要求,对指定的模拟案例进行审议,最终形成裁决书。
3.总结优化。富有成效的工作应有科学的总结,这样才能使实践更多地变成知识和经验。每个争端解决模拟结束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各环节上的表现,做出点评,并对整个模拟过程做全面性的启示性的总结。
(三)应注意的问题
世界贸易组织法属于国际法范畴,国际法规则相较于国内法规则来说其含义的确定性较差,而利益牵涉国家的立场声明与态度阐释,以及有管辖权的司法机构的具体运用都可以作为解释国际法规则的有效依据,因此针对世界贸易组织法的具体规则就可能出现不同的解读。在对世界贸易组织审议完成的争端解决进行模拟时,应注意不要局限于指定案例中专家组或上诉机构的报告结论,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做出自己的裁决,敢于对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的结论提出质疑。
三、结语
案例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的开展,能应对世界贸易组织法内容繁杂、规则条文晦涩难懂等特点,能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快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案例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等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融入实际运用,培养其推理分析和独立处理涉外贸易纠纷的职业技能,以期能适应我国急需世界贸易组织专业法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郭玉军,王斐斐.韩德培法学教育理念及其方法研究[J].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2011(第十四卷):514-546.
[2]马冉.世界贸易组织法本科教学问题的思考[J].公民与法,2011(9):41-43.
国际商法教学案例范文6
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建设背景
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信贷与结算、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技术转让等方面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德州学院创建山东省特色名校为契机,大力推进专业特色建设,积极服务德州经济,为区域经济贸易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专业技能的创新型国际经济与贸易高级专业人才。为此需要制定符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方案。
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建设现状
目前,德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形成了“课程实践、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移动商务专业竞赛全国高校国际市场营销大赛、全国商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竞赛、全国大学生外贸跟单职业技能比赛、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中连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的好成绩。
但是实践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诸如:实验室硬件建设不足,生均实验经费较低,实训平台尚需建设,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制度建设需要加强。社会服务工作尤其是德州市报关员、报检员、国际商务师等职业的培训工作亟待展开。
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建设目标
为此,基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要求,成立创业项目管理公司和虚拟食品国际经济与贸易项目管理公司,教学与虚拟国际经济与贸易运营一体化,以此为依托,实现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拟建成大学生创业和食品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教学案例室,以及多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建设内容
进一步加强与国际贸易领域内多家知名企业的长期合作,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包括校内创业实践教学和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两部分。
1.实践教学模块
立足于国际经济与贸易既注重理论研究又注重实践操作的专业特点,构建由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模块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
其中,基础实践主要包括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暑期社会实践,认识实习,企业创业技能培训等内容。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模块是由专业课内实验及课程设计组成,包括食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验、微观经济学实验、宏观经济学实验、金融学实验、国际金融实验、财政学实验、计量经济学实验、统计学实验、国际商法实验、国际结算实验、经贸英文函电实验等专业基础课程课和专业课的课内实验,旨在使学生具备基础性的国际商务知识、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国际经济与贸易综合实践模块包括大学生创业综合实验、国际贸易综合实验及毕业实习,设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模块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综合专业技能,并在专业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实现创业技能与专业技能的结合与提升。
三个模块之间相互联系,并表现为阶梯式逐级递进的结构层次关系,基础实践为专业实践、综合实践模块奠定基础。在具体课程内容设置时,注重不同课程内容的递进与衔接关系,合理安排授课时间,基础实践模块的课程在1至3学期逐渐开展,专业实践模块的课程集中在2至6学期开展,综合实践模块的课程在6至8学期全面开设。
2.实验教学体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独立设课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室开放计划、开放的实验项目,实验室开放及实验项目等管理制度。在不断完善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设计性、综合性、创新型实验的比例,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实践和利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建立健全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各基础性实验、专业性实践和创新训练三个模块。
强化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将各模块中的相关理论课程与实验教学相关联,并使实验教学形成一个逐渐深化、环环相扣的完善体系,保证各学期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连续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实验教学环节包含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独立设课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大学生创业综合实验;其中,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比例不少于70%。独立设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建设包括实验(课程)名称及内容、管理规定、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实验教材(讲义)等。
调整实验教学计划,更新与优化现有课程实验内容。改变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现状,制定独立的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增加实验学时(含课外学时),增加跨学科、综合型、设计型实验项目,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占80%以上,探索将课程群内课程实验整合为更加系统的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教材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载体和保障,结合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在现有实验教学资料基础上编写具有特色的与实验教学配套的系列教材。
系实践委员会制定岗位责任制,加强设备论证、采购的管理;结合科技进步、社会需求变化,修订实验实训任务,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善实验室管理、维护、维修和保养工作,保障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系每年将派出专职教师或管理技术人员,围绕企业生产实训和教学方向进行专业培训;与理事会成员单位一起建立以食品国际贸易应用能力和创业教育为主体的实验实训资源共享基地。
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安排开展企业培养阶段工作,在保证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与企业人力资源部及导师共同协商确定在每个企业的具体实施方案。在校内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聘请企业外贸负责人参与课程教学,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并组织考试或考核,学生可根据兴趣选修部分或全部课程。
3.第二课堂实践教育
第二课堂实践教育主要包括:创新实践、创业实践和社会实践。
首先,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提供基地。在满足多层次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各实验室保证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12小时,除了负责正常课内的基本实验内容之外,还对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课外实验选题,同时为学生自带课题及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技术支持。以大学生科研训练形式,为学生科研立项,引导学生从事科研活动,同时以开放实验与科研项目结合的形式向老师开放,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其次,与有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建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认识实习、社会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的实践基地;结合毕业生就业,在每年举行的毕业生招聘会上与部分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建立实习基地,为专业教学及学生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
此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还鼓励学生关注并积极参加相关的执业资格考试,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计划的指导下,结合相关执业资格所需具备的知识要点,系统优化创业基础、食品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单证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切实保障毕业生的相关执业资格考试通过人数达到一个较高的比例。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1.实验条件建设
实验实训基地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训练,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规范的能力训练。按照教学、科研、培训、技能鉴定兼顾,单项与综合并重,虚拟与真实结合,体现实用性、先进性、可靠性原则,在原有校内实验条件的基础上,拟投入50万元,完善虚拟现实实验室的建设,与学院其它实验室一起形成服务教学的、完善的数字化设计与规划实践中心。
2.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改扩建现有的国际贸易实验室,新建1-2个食品国际经济与贸易仿真模拟实训室、1个ERP实训中心、1大学生创业实验室。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综合运用各种内外部条件继续发展校外实训基地,力争将其数量增加到23-25个。校外实训基地将重点开展“校企融合”、“假期实习”和“毕业实习”。
四、国际经贸与贸易专业实践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专业实践建设顾问委员会和专业实践建设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小组领导下的专业负责人负责制。依托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教授委员会,专业负责人全面负责专业建设,根据制定的专业实践人才培养计划组织专业全体教师分工实施,定期组织学科带头人、实践骨干教师进行工作汇报,教学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定期听取他们对专业实践建设的建议等。
2.制度保障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制度保障体系。一方面,本专业将建立竞争机制,继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另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统筹规划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营造健康、和谐、愉悦又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培养力度,积极推行实践教学科研奖励激励制度,鼓励和支持教师走进社会和企业实践,为教师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水平。
3.管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