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学案例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教学案例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教学案例设计

护理教学案例设计范文1

导学互动是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控制课堂能力的一种具体体现,实现教学相长的基本途径.开展课堂教学互动,必须体现互动的内涵和要求,紧密结合初中物理学科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增强互动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根本目的.

“大气压强”是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分2课时,这是第一课时的设计,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特点之后,学习的又一压强方面的知识.大气压强是重要的物理现象,它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物理教材的重点知识之一.理解大气压强产生原因,应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是本节重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大气压强是本节的难点,为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对这一部分的教学模式做了大胆的创新设计,即在使学生认识到大气压强存在之后,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在设计实验时,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实验,最后逐步引入到测量大气压强实验.

2“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四步八环”教学设计

第一步是“自学导纲”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具体是老师出示导纲,要求学生自学本节内容,同时老师准备教具:天平、事先抽成真空的烧瓶、马德堡半球、抽气机、本节用的教学课件、注射器、橡皮帽、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小玻璃片、熟鸡蛋、瓶子、浸过酒精的棉花、火柴、大小试管.物理实验小组准备的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四套实验器材:(1)两个小玻璃片;(2)吸盘、玻璃板;(3)茶杯、硬纸片、水;(4)量筒、水槽、水.

第二步“合作互动”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合作中要能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性,这需要教师对课堂知识的预设和引导.

2.1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种压强,在学习新课之前,请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给大家演示几个神奇的实验――有我们看不见的一种魔力.

实验1将两块小玻璃片贴紧后,很难分开.

实验2吸盘压在光滑的玻璃板上,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正好将吸盘拉下时的垃力,拉力为什么这么大?

实验3拿一只平口玻璃杯装满水,用一块纸板盖住杯口(杯里不要有气泡),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松开手仔细观察纸板会不会掉下来.

实验4把装满水的量筒浸入水中口朝下,抓住管底向上提,在筒口离开水面前,量筒内露出水面的部分水是满的.

上面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大气中的一种力,这种力就是我们要讲的一种压强――大气压强.

2.2进行新课

(1)大气有压强

提出问题:为什么大气会有压强?

实验5请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师生共同分析实验:问学生大气压强是否很大?学生喊出.让实验小组学生做下面两个实验,并让其他学生解释.教师总结我们把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

实验6大试管倒满水,小试管放在大试管口一部分倒置过来,小试管为什么会上升?

实验7把浸过酒精的棉花用火柴点燃投入先准备好的空瓶中,用剥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稍后为什么鸡蛋被吸入瓶中?

(2)如何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

引导学生复习前面压强大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知道可以想办法用公式p=F/S或液体压强公式p=ρg h来求出大气压强.

先讨论p=F/S引导过程,从两个小玻璃很难分开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想到,如果知道了大气施加给上下玻璃片的压力F和玻璃片的面积S,就可以利用公式p=F/S算出大气压强,但这里的压力不易测量,显然用这个实验无法测出大气压强.从小吸盘实验和马德堡半球实验我们同样可以想到,如果知道了大气施加给半球的压力和半球的面积,就可以利用公式p=F/S算出大气压强,但压力不好控制面积不好测量.教师很方便地把测大气压强的实验引入,先让一些学生谈一谈用的器材和实验方法,教师点评.

实验8器材: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橡皮帽.原理与步骤:(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2)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外慢慢匀速拉动,记下示数F;(3)用刻度尺测出读拉力F时到注射器底部的长度L,记录对应的注射器的容积V,算出S=V/L;(4)由公式p=F/S算出大气压强,并由学生组长汇报实验.

实验9(教师做该实验)第一步:规范操作托里拆利实验全过程,得出此时此地的大气压强的值;第二步:倾斜玻璃管,让学生读出水银柱的竖直高度;第三步:换用不同的内径的玻璃管做该实验,让学生读出所测大气压强的值.

分析实验: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液面的高度差与玻璃管内径的粗细、玻璃管是否倾斜无关.根据所测得的数值计算出当时当地的大气压强可支持760 mmHg,此时对应的大气压强的值是1.013×105 Pa.

护理教学案例设计范文2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教育体系的不断成熟,人们对于教学模式的研究越发的深入,各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教育者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进行日常的教学工作。《药理学》作为一门护理类专业基础学科,由于其课本知识比较枯燥、乏味,以至于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学生的反映并不好,近年来PBL教学法在我国高职教育中广泛传播,本文通过对其他学科中实施PBL教学法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进而摸索出PBL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期为我国未来高职护理教育中应用PBL教学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高职教育;PBL教学法;应用研究

PBL教学法,即problem-based learning,从字面我们即可看出其是指通过问题式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药理学》是一门链接基础药学与临床护理间的重要纽带式课程,但是由于传统《药理学》教学中,由于《药理学》大多由理论知识组成,传统的讲解方式使得学生很难将药理知识清晰的记忆下去,这就使得高职学校在《药理学》上的教学效果不佳。目前,国内关于在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中应用PBL教学法的研究仍旧比较匮乏,但是早在2010年Marion Mitchell等便在Nurse Education in Practice 10中明确指出PBL教学法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药理学》课程中的理解能力。

一、PBL教学法的概述及应用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指以问题为学习导向的教学方法,它最早被应用于20世纪中叶的医学学科教学工作中。与传统的医学教学有所不同,PBL教学法强调了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中心,改变了传统教育中由教师单方面的主动讲授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多情况下与问题相结合,辅助学生通过问题,理解教师所要教授的知识,将学生更大程度的代入到实际的学习中,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在高职护理《药理学》中实施PBL教学法的应用

1.PBL教学法的实际应用过程

首先,在实际高职护理《药理课》的教学中应有教师预先根据课程目标设计、编写教学案例,并准备相应教学材料,为后续的课程作出准备。第二步,教师可以将编写好的PBL教学案例通过email等形势提前发给学生,并将学生以组为单位划分成若干小组,令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对教学案例中的内容以及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针对问题作出案例中相关病情的解决方案。第三,便是在课程进行过程中,由教师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派代表对本组的解决方案进行阐述,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小组可以提出对其阐述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进行二次小组讨论,并予以补充。第四步,根据小组间的阐述、分析,由教师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小组现场的小组讨论并为学生讨论的结果提出更好的补充措施从而使得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并充分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对课程进程作出总结,对做的好的同学予以表扬,对存在不足的地方提出优化措施。

1.在高职护理《药理学》中实施PBL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PBL教学模式。首先,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是为了增加高职学生对于本专业《药理学》课程的理解程度,但是很多一部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不明确,其无法理解《药理学》知识的原因不仅仅由于该学科本身较难,而是由于这部分学生自身就对本专业学习没有兴趣,对于很多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十分薄弱,更加没有明确的定位。针对上述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对于PBL教学模式在实际课程中的应用进行转变,在传授目标知识的同时对学科基础理论进行补充,并辅助加以职业规划等项目的培养,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又能帮助学生真正对护理这一专业产生兴趣。

(2)注重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循循善诱。在PBL教学模式中,大部分应用都采取由教师提出问题、课堂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三位一体”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的引导是其最为重要的一环。所以这种情况下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学生课程的讨论中偏离既定目标,就需要教师及时的提出相关问题将学生思路予以相应的纠正,进而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的教学目标。

(3)根据药理的作用特点做出有特点的研究案例。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的时候,一方面可以选在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寻找较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阐述、分析,而后在课堂中针对案例中包括的药物特征相结合,充分考虑到药物的药理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是否存在排异反应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由教师根据课标中需要讲述的药物进行自编案例进行讲解,这样可以根据药物的实际情况,突出药物特性,使得教学效果更佳明显。

(4)明_考核、评价体系。在PBL教学模式中,考核、评价部分作为最后的总结环节出现在实际的高中护理专业药理教学课程中。PBL教学在前期的教学工作中为学生营造了十分轻松的学习环境来阐述自己的观念、想法,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考核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验证,例如,在《药理学》某课程教学中,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以课堂个人回答问题得分累积和为小组成绩,并予以奖惩。

三、结语

综上所述,PBL教学法的应用符合我国新课标体系对于现阶段高职学校的教学需求,能够将学生从传统课堂中的被动地位转变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并使其真正参与进学习中来,在高职护理专业《药理课》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对课程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从而提升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及质量,为学生今后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淑芳,王勇,李智.PBL教学法在高职护理《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6).

[2]付玉环.PBL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04).

护理教学案例设计范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骨科护理教学;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19.133

引言

在传统骨科护理教学中,常常只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培养综合能力素质的重要性,造成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不相符,导致其在临床实践中常常出现脱节的现象[1]。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的内容与目的,制定一些代表性较高的案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分析,将学生带入问题具体的情景中积极主动的探索、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及解决的能力[2]。本文就对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护理代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期间来我院骨科实习的134例护生,所有实习护生均为女性,年龄21至25岁,平均(22.7±1.1)岁,其中89例为本科生,45例为大专生。

1.2方法

在骨科护理代教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案例设计在符合教学大纲内容的前提下,遵循可行性、科学性的原则,选取在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进行骨科护理教学案例的设计,内容需由浅至深、由简至繁。在代教中先将案例通过多种方法引入课程内容,教师与实习护生共同对基本概念及原理进行探讨,根据案例情景的要求对实习护生进行分组,并进行本组资料的收集,再对每个小组提出设计的问题,小组成员共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讨,并在实践中依据案例情景让实习护生共同学习及探讨解决问题的有关技术,对实践技能与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后,再进行本阶段的小结,最后以对原本案例进行扩展或者导入新案例的方式来学习下一个阶段的知识。教学评价方法:在代教结束后均给所有实习护生发放教学质量评价表,实习护生按照真实感受自主进行填写。教学质量评价表的内容包括代教内容评价与代教效果评价。

2结果

2.1教学内容评价情况

134例实习护生经案例教学后,认为教学内容紧扣理论知识点的护生有109名(81.34%),认为教学内容与护理专业特点很好结合的护生有114名(85.07%),认为教学内容对知识加深有帮助的护生有112名(83.58%),认为教学内容较易理解的护生有103名(76.87%),认为案例内容生动的护生有115名(85.82%);详细情况见表1:

2.2教学结果评价情况

134例实习护生经案例教学后,有90.30%的护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有86.57%的护生认为能够促进自己自主学习,有79.85%的护生认为能够提高自己交流沟通的能力,有82.83%的护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比传统的代教方式好;详细情况见表2:

3讨论

案例教学法能够将实习护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提高,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准备与导入通常会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通过图片、影像等还原真实的案例情景,让护生感受到自己身临其境,使护生探讨与思考的兴趣被激发[3]。案例的使用能够增加代教课程的灵活性,扩展教学的空间。并且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还能够将护生对护理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提高,有利于培养护生的综合素质。本调查也显示,85.82%的护生认为案例教学的内容生动且有趣,促进了自己自主学习,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能够增强护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在传统代教中,通常是老师一人讲述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而护生只负责听老师讲课,掌握这些理论知识。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只是发挥了组织与引导的作用,而代教讨论中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负责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故案例教学法能使老师与护生之间的互动大大增加,并能使教学气氛更加活跃。综上所述,在骨科护理的代教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实习护生对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提高护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郭云.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3(34);229.

[2]郭赛金.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J].现代养生B,2014,18(5);283-284.

护理教学案例设计范文4

关键词:情景教育;案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170—01



一、案例选题与教学内容相适宜,调动学员积极思维

情景教学中案例的选题要根据章节教学内容和要求及课程教学目标选择,使案例具有思考性、综合性和理论联系实际性的题目。如在设计入院护理的情景教学中,我们设计案例为一位高血压,冠心病,老年患者进行入院护理,通过案例使学员思考患者入院护理程序包括哪些内容?护士在入院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综合临床护理内科学的内容思考高血压,冠心病,老年患者在入院护理病情观察过程中的特殊性和观察要点,实施健康指导所需的相关知识,要求等。将理论与入院护理实践相结合融合为一体。学员在情景演示过程中通过对于相关知识的温故知新强化了对于知识的理解的、记忆并学会应用知识去解决护理问题。

二、案例中应包含教学内容的主要知识点

为使学员通过情景演示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在案例设计中我们特别注意将主要知识点含概于情景之中,例如上例中应包括患者入护理的一般程序,与患者沟通,健康指导,按分级护理要求实施护理等。通过演示使学员思路清晰,知识要点记忆牢固,掌握一般病员入院护理程序,培养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强化对于患者健康指导的技能。

三、利用知识迁移,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在案例设计中,我们注意利用知识迁移,促进学员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情景导入过程中,通过课前导读,提示学员联系已学习知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将前期所学知识运用于情景之中加以强化,并对于新学知识理解、认识和记忆。

四、启发思维,巧妙设疑

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将抽象的理论概念置于具体情况下加以阐述2 ,设疑中注意体现应用性、目的性、兴趣性和联想性。在案例设疑过程中注意结合实际,如学员接触过的环境、病案和所学习过的知识要点,启发学员应用所学习过的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积极思考问题,寻求多样解决问题的答案3 ;设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涵盖所要强化的知识要点并使各要素环环相扣,逐渐引伸;在设疑中步步引深,引导学员积极思考调动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性。

五、体会

情景教学是诱导学员积极思维、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教学形式,而选择适宜的案例是情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我们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情景教学案例设计四要素即:与教学内容相适宜、含概主要知识点、将知识融会贯通、巧妙设疑调动思维。在教学实施中起到了引导学员提出问题、分析案例,通过在学习中对资料的收集、分析、讨论,然后做出结论,经过情景演示达到了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员从更深层次地体验、理解教学内容2 。使学员感觉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获得知识主要靠自己,充分发挥学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实施情景教学要以教学目标为主导,以案例设计为主体将情景教学的形式设计活,应用恰当,收到良好实效。

参考文献:

[1]刘军.应用四步情景教学模式于基础护理教学中[J].中国教育理论杂志,2004,51(2):61.

护理教学案例设计范文5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63名学生为实验班,再选取63名学生为普通班。实验班采用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普通班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法。对上述学生进行理论考试及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班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P

【关键词】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内科护理学;实践

在内科护理学传统课堂讲授法教学模式下,学生常处于被动地位,又因缺乏实践机会,导致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护患沟通交流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太多的锻炼。案例情景教学法又称案例教学法或情景教学,指的是将典型的教学案例放到指定的教学情景中,参与者在接近现实的情况下通过扮演角色进行学习,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在20世纪后,案例情景教学法被推广到医学以及教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运用,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增加在模拟现场演练的机会,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加深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

一、资料与方法

(一)学生资料

选取我校2014级护理3班学生63人(均为女生)为实验班,以2014级护理7班学生63人(均为女生)为普通班,年龄均在17岁以上,21岁以下,平均年龄(18±1.5)岁。以上各名学生均已完成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健康评估等课程的学习,基本完成内科护理学大部分课时及各项基础护理操作的学习。实验班63人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普通班63人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法,两个班学生在人数、年龄、性别、开课时成绩比较时,P>0.05,均无明显差异。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以科学出版社第3版《成人护理》教材上册第9章第2节“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为例,介绍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方法。

实验班:采用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分三环节:课前准备、课堂展示、交流总结。第一环节课前准备:课前教师先根据真实的临床案例设计教学案例,并结合护士资格考试要求及临床护理常出现的问题设计出课后问题,在课前一周将案例发给学生熟悉,让学生查阅相关学习资料。学生各自分组,根据案例和查资料的情况完成剧本编写。第二环节课堂展示:在课堂展示前对学生理论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讲解。在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准备情景模拟需要的环境及器材,如病床、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血压计、温度计等。课堂展示: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要求学生突出以病人为中心,把疾病的主要病因、典型临床表现及特殊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及护理要点健康教育等相关知识表演出来。如住院期间,“夜班护士”巡房发现病人突发急性左心衰,然后和“夜班医师”一起表演急性心衰的配合抢救措施。抢救完毕后医护人员通过健康指导,向病人及家属宣传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预防措施、急救知识。整个模拟过程中,学生要注意抢救时保持冷静从容,操作规范;健康宣教时态度和蔼,语言轻柔,关爱病人。教师要注意在此过程中观察学生不同角色的表现。第三环节交流总结: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派小组代表谈体会。最后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做总结评价,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对涉及的知识做横向和纵向的联系。

普通班:对本组学生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按照教学大纲和授课进度进行口授。

(三)考试方法

采用笔试方式进行理论考试:两班学生采用统一的笔试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共100题,均为单选,A1型35题,A2型45题,A3型20题。1题1分,总分100分。题目的题型与护士资格考试相仿。

(四)问卷调查

课程结束后,对课程的满意率进行问卷调查,并当场发放、回收问卷。共发放了126份问卷,全部收回,且均为有效问卷。对课程的满意率调查,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五)统计学差异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二、结果

(一)理论知识考核

笔试成绩中,实验班学生最高分98分,最低分68分,平均分91.6±8.4分;普通班学生最高分95分,最低53分,平均分86.8±8.3分;P

经对两组学生的成绩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速度和牢固度要明显好于普通班,不但记得快,而且记得牢;普通班的学生相关成绩则相反。

(二)对课程的满意率

结论:实验班学生的满意率要远远高于普通班的学生。

三、讨论

(一)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意义

1.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在案例情景教学中按照“形象-情感-意境”过程开展教学活动,以“情”为中介,将认知与情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教与学等整合在一起,促进学生主体角色的形成,并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的内在动力,促进自我发展。该教学法是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观点为主线,使得学生热情学习,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以教师为中心是传统教学方式的特点之一,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学生学习的模式是“感知-理解-固-应用”过程,是纯粹的认知活动模式,缺乏情感结构及自身体验,学习过程比较被动。学生跟着教师思路走,容易依赖教师,久而久之,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不利于批判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形成。而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把学生的主动参与具体化于优化的案例中,使学生产生动机,充分感受并主动探究。问题情境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判断教学成败的标准之一是学生能否主动投入。案例情境模拟教学法通过“探究-乐趣-产生动机”的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体学习的主动性。

2.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领悟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

学生毕业后要参加护士资格考试拿到护士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因此在校期间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在护理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立足于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通过在情境中的表演、感悟、知识的运用、处理问题,使得学生的知识经历从理性到感性,再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最终达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吸收。同时,这个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开始临床实习前,增强工作的自信心和自我胜任感也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在“医师”“患者”和“病人家属”等角色之间进行转换与沟通交流,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够有效地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职业素质。

(二)现实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展案例情景教学不但要求教师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情境模拟现场之中要有很好的现场把控能力,否则学生可能会偏离教学要求,把时间花在不必要的地方。教师应该多关注性格内向、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多与之沟通,对学生多支持。另外,运用案例情景教学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个疾病都运用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开展并不现实,因此要结合本专业的课时安排与实训室的使用情况,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选择一些重要、经典的疾病来采用该教学方法施教,从而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英涛,王,孙福川.案例教学的医学伦理学再造[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05):33-34.

[2]马伟光,梁涛,陈京立,等.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情景模拟教学病例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03):258-260.

护理教学案例设计范文6

【关键词】案例分析法;儿科护理学;教学

传统的儿科护理学教学模式大多依据疾病病因、病理检查、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及措施等程序来进行,由于大多以教师传授式的讲解进行,很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同时专业知识同具体的临床应用之间的差距也随之突显。案例分析法是通过由教师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分析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的一种将具体案例转化为抽象理论的教学方法。儿科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均较强的学科,一方面由于病人的特殊性难以在儿科病房进行教学,因此案例分析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案例将学生带入另一种“临床现场”,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极大的提高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1.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因素

1.1案例来源:教学过程中选取案例是教师的第一要务,这里的案例应当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案例的分析,而不是空想杜撰出来的。而鉴于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选择具有吸引力的案例来感染和引导学生,此因教师应当选择具有针对性同时具有普遍性的案例,符合护理学所面对的新形势。在案例的选择上有三点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案例应当具有知识性和启发性,不能只注意到案例在带动学生积极性方面的作用而忽视其中的知识含量;二是案例应当具有时代性,选择较为新鲜能够反映社会动向的例子,但是要注意不能盲目将社会传闻作为典型案例放在课堂教学中;最后一点就是案例应当简洁明了,同时具有针对性。这样的案例选择后可以有效的将学生置身于临床护理实践中进行思考和决策,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1.2案例收集:案例的来源要求教师在获得案例方面必须从临床病例中实地考察,在案例收集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运用自己多年的经验和判断力有针对性的收集,要考虑到学生缺乏实际经验还没有接触过临床这一现实状况,收集病情与教学大纲较为贴合的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另外,案例还应当在得到案例资料来源处的许可之后才能使用。

1.3案例内容:在案例选择中还应当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科培养目标,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案例。每一个案例一般具有相应的训练重点,比如在有机磷中毒的急救案例中,其训练重点是如何进行病人的洗胃,而在心跳骤停的有关案例中,训练的重点则是进行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具体操作。这样,典型案例结合专业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迅速了解临床护理的程序和组织构成,案例内容还应当根据最新的医院医护工作要求进行阶段性的调整。[1]此外,还可以结合病人从发病到住院、出院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随着病人病情的发展采取的各种不同的护理措施,或者横向纵向的比对同一疾病不同病人和同一病人不同阶段的护理手段的不同,增强学生的实践性。

1.4课堂测试:课堂测试是体现案例教学最终的效果的重要途径。案例分析法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效果的检测中,虽然现行的护理考试制度已经逐渐向全面化和多样化的角度发簪,但是考试宗旨依然以考察学生对于教师讲授的专业知识为主,这种情况下用统一的标准答案来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卷面的评阅,但是在检测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就有较大的欠缺。因此,课堂测试就成为评价学生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于某一案例不统一答案的教师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

2.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过程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案例的选择、教师准备、案例运用和具体实施等几个方面。以一个八月前早产的小儿血液系统的疾病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导入贫血的种类及其临床特征。

2.1案例的选择及教师的准备环节:在案例的选择方面要针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可以采用《儿科护理》(朱念琼主编)中的大纲需求进行选择,从婴幼儿腹泻、先天性心脏病、营养性贫血、急性肾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疾病进行病例设计,[2]在设计中要注意难易结合,病例应当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教师在讲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协调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的比重。

2.2案例运用(1)案例了解:男,8个月,早产儿,生后单纯母乳喂养。近4月来面色苍白,烦躁爱哭。并提供相关的体格检查数据,要求学生思考该患儿的临床诊断和护理措施。(2)病因分析:首先教师在将病例展示学生后,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新课的预习。然后在课堂通过案例展示法,以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将病例展示给学生。使其有感性的认识。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根据该患儿的临床表现,应该进行怎样的临床诊断。因为学生之前有对于小儿营养、喂养的学习,可以马上明白是因为患儿未能及时添加辅食而引起的营养障碍。然后教师可以进行理论的讲授——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该患儿因为是早产儿,生长发育较快,需铁量也较多,没有及时增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就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3)临床表现分析:通过对于患儿的症状及体格检查分析,引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临床表现和相关的辅助检查。面色苍白、烦躁爱哭都是一般贫血的表现,此外还有口腔黏膜苍白、不爱活动、易疲惫等症状。骨髓外造血情况表现为淋巴结、肝脾的轻度肿大。血象则表现为末梢血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均低于正常水平。[3]教师可以结合案例分别讲授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以及其他的症状,将病理生理的理论讲解同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相结合。(4)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根据对于病案的分析,学生能够了解营护理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和主要的临床表现。此时结合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心理,展开讨论提出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最终由教师引导总结出其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应用铁剂,如果有必要则需进行输血。在护理诊断方面,由于铁的摄入不足引起营养失调;贫血组织和器官供氧不足引发活动无耐力,家长护理知识的缺乏导致患儿有感染危险。在护理中应当注意饮食调整、感染预防和铁剂应用,同时要进行适量活动并注意休息。

总之,由于儿科护理学这门学科实践性较强,病案分析法是一种参与式较强的有效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春妮.护理心理学教学案例的开发与评价[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