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范文1
一、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心理咨询患有焦虑症的青年65例,排除患有严重的身体疾患的患者,年龄18-27,病程2个月~一年。对这些患者进行调查问卷与观察,对引起青年的焦虑症的原因进行归类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1.2治疗方法
根据引起青年焦虑症的原因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病情,并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让患者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得以放松,从而有利于病情的恢复。一般引起青年焦虑症的原因主要有:(1)家庭因素:家庭因素对青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家庭环境与青年的焦虑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家庭越和谐,越民主,青年患焦虑症的概率越小。在这一方面,家庭成员应该和睦相处,不互相责骂,适当举行有利于家庭亲密度的活动,为孩子提供和谐舒适的成长环境,增加孩子与父母的心理交流。(2)学校因素:学校是影响青年焦虑的另一重要因素,调查显示焦虑与个人的成绩呈现负相关,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在这方面,学校的老师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对那些成绩不好的人进行鼓励与特殊辅导,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不对学生进行体罚等[2]。(3毕业生择业:现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毕业以后就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就业问题导致青年产生焦虑也占很大的比例。
二、结果
引起青年焦虑症的原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家庭因素所占比例最大,社会因素其次,学校因素次之。
表一 引起青年焦虑症的因素所占比例
三、讨论
3.1精神分析学派的焦虑理论
(1)弗洛伊德的焦虑论: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由被压抑的利比多转化而来的,焦虑的根源是本我。他认为当表现本能冲动的思想和愿望对本我造成威胁时,自我就会压抑这些思想与愿望,并且抑制他们的表达。由于这些利比多能量需要释放,也就形成了焦虑症。
(2)霍尼的焦虑理论:霍尼认为应该从社会文化环境和微观的个体环境中去找寻焦虑的根源,把环境引起焦虑症提高到了首要地位。她认为西方文化中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敌意和基本焦虑的典型困境,从而放大了环境作用的影响。
3.2青年焦虑研究的简评与展望
很多的心理学者已经对青年焦虑症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许多有意义的结论。这为我们研究青年焦虑症提过了依据,对情绪理论的建构与完善起到了推动作用。
(1)从青年焦虑情绪的研究方法来看,一般有两种研究方法,即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由于焦虑症本身是一种多种类、多成分、多维度以及多水平整合的复杂的心理过程,且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在不同的环境下,青年的焦虑表现不同,所以在单一的环境中研究青年焦虑症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结合其他的方法对青年焦虑症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并对引起青年焦虑症的因素进行分析,寻找这些因素的共同点,以便于进行综合分析[3-4]。
(2)今后的研究中应该重视对焦虑的干预研究,随着人们的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焦虑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增强青年的心理素质和抗打击能力,应该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从而缓解青年的焦虑问题,让青年身心都是健全的,这将是一个兼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重要课题。
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范文2
【关键词】
心理亚健康;大学生 ;体育锻炼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ercise on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under mental subhealth. XIE Dongbei,ZHONGFU-you,PE Department of Gannan Normal college,Gannan,Jiangxi 341000,china
To investgate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on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under mental subhealth state.Methods The method to screen people who was under the state of mental subhealth established by Liu Huanhuan was employed in this research.Took exercise and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as intervening methods.The effect were evaluated by sleeping quality,anxiety and depression grade(SAS、SDS and PSQI psychological scale are used).Results Sleeping quality,anxiety and depression grade of the subhealthy students are improved obviousl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four and eight weeks(P
【Key words】
Mental subhealth;Undergraduate students;Physical training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加之经济、就业压力等现实压力原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这可以从近年新闻媒体的各种相关报导中得到印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亚健康也和亚健康关系密切。刘欢欢等人则把心理亚健康定义为是“一种介于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这种状态未达到CCMD-Ⅲ等精神病学诊断标准,但同样会给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还可诱发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和心理危机的状态”并建立了心理亚健康的有效筛选方法。
而早发现,早治疗对于任何疾病都是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心理疾病也是如此。本研究以体育锻炼和心理辅导为干预手段,观察八周的体育锻炼对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不良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以刘欢欢[1]等人建立的心理亚健康诊断方法为工具对来学校心理咨询室咨询的大学生筛选(共有五个高校参于)。具体方法是“以康奈尔医学指数(CMI)进行调查,根据量表所附神经症识别图对人群心理状况进行识别分类(健康、准健康、准神经症、神经症),识别落入准神经症区域且不良心理状况持续2周或以上时间者,定义为心理亚健康。” 在半年中选取67名符合心理亚健康诊断标准的大学生。分为心理辅导组和心理辅导+体育锻炼组。40名平时无运动习惯、心理测评正常的大学生作为正常对照组。
心理辅导组只接受学校固定心理辅导老师的针对性心理辅导,每周1次,共8周;心理辅导+体育锻炼组除了心理辅导外,每周至少运动3次。正常对照组不参加心理辅导,运动要求同心理辅导+体育锻炼组。在第4周未和第8周未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2组学生进行焦虑、抑郁和睡眠状态观测。
为了让学生能坚持,体育锻炼的原则是:不指定运动项目,主要是根据个人兴趣来选择;1周至少锻炼3次以上,2次运动的间隔不超过2 d,每次不少于20 min;逐渐增加运动量。每周通过E-mail或电话联系一次学生了解情况,中间允许退出。从最后的统计结果分析,男生和女生有较大的差别,女生选慢跑的最多,男生则以球类运动为多。
2 结果
2.1 参加实验学生的一般情况 各组学生均筛选自五所高校的心理咨询室,平均年龄(20±0.89)岁。其中男生总数为65名,女生总数为42名。107名初选者中参加完整个实验的人数为73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34人。男生中途退出较女生多。
2.2 实验前各组SAS、SDS、PSQI的检测比较(表1) 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运动+心理辅导组、心理辅导组在实验前SAS、SDS、PSQI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运动+心理辅导组SAS、SDS、PSQI在实验干预前后的变化(表2) 本组坚持完整实验的共有19人。从实验的情况看,和运动前相比,第四周时睡眠质量的改善最为明显(P
2.4 实验4周后各组SAS、SDS、PSQI的检测比较(表3) 实验四周后,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运动+心理辅导组和心理辅导组的SAS、SDS、PSQI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5 实验四周后各组SAS、SDS、PSQI的检测比较(表4) 实验八周后,不但运动+心理辅导组和心理辅导组与正常
对照组之间SAS、SDS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不难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之间应存在多层次的心理状态存在,几十亿人群的心理状态不可能非此即彼,心理亚健康的概念的提出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3]。本研究筛查出67名符合诊断标准的心理亚健康大学生,但坚持完整实验过程的只有42名。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不重视心理健康;二是回避,内心深处不愿接受心理亚健康的诊断结果。由此可见,在大学生当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疾病的预防意识任重道远。
放松、生物反馈等不同的干预手段对改善心理亚健康状态都有良好的作用[1,4,5]。运动作为干预手段具有简便,易行,可选择项目多,且具有综合性的健身效应等特点。从本试验结果看,分别用于测评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的SAS、SDS和PSQI得分,心理亚健康大学生均显著高于心理正常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辅导的手段对提高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大学生的的睡眠质量、改善其抑郁和焦虑状态效果明显,短时间内(四周时测评)睡眠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心理辅导也有降低SAS、SDS和PSQI分值的作用,但效果不如体育锻炼+运动。这种差异在第八周时表现更为明显。
因为考虑到不同个体兴趣的差异,为尽可能让参于实验的学生能坚持完整个实验,没有对运动的项目作统一的规定。进一步的研究可以考虑不同运动项目的作用差异,为制定心理亚健康的运动处方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欢欢,张小远,周志涛.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筛查及评价.中国公共卫生杂志,2006,22(6):647-649.
[2] 刘欢欢.广东医科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筛查及生物反馈干预研究.第一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 谢东北,林玲.心理亚健康-概念的廓清和诊断标准的选择.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9.
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 社交恐怖 咨询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207-01
1 案例情况
1.1 求助者情况
陈某,男,18岁,大一学生,大庆人,家族无精神病史,家教传统,望子成龙。初、高中阶段,在校住宿,由于父母管教不到位及青春期叛逆,沉迷网游,遭班主任责骂,导致害怕见老师。随后发展到不敢与陌生人交流,严重影响睡眠。进入大学后情况更为严重,并为此焦虑和痛苦。既往身体健康,无明显躯体疾病,未进行过心理咨询。
1.2 主诉
自小性格内向,不善言谈,遇事喜欢独自思索。初中开始住校,父母比较远,管不着我。我与同学经常抽烟、逃课去网吧玩游戏。初三换了班主任,非常严厉。大学,我以为环境变化,情况会好转,但实际情况越来越糟糕。无法正常与人交流,甚至避开人群。
1.3 观察和他人反映
辅导员反映,陈某较少与同学交流,交流时神色慌张羞怯,面红耳赤,浑身直冒汗,动作僵硬,眼神不敢直视对方。曾因逃课被发现,表现非常紧张,说话不连贯。上课总低着头,不参加集体活动,不与老师说话。
接受咨询时,不敢抬头与咨询师对视。其自知力和定向力完整,衣着整齐、举止得体,言语欠主动,表情焦虑伴时有紧张不安。无明显的幻觉和妄想。
1.4 心理测验结果
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为194,阳性项目有58项,躯体化1.25、强迫症状1.90、人际关系敏感3.22、抑郁2.00、焦虑2.20、敌对1.80、恐怖2.90、偏执2.30、精神病性2.00,其他1.71。对照SCl-90国内常模(成人),其人际敏感分值明显偏高,恐怖分次之。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60分,中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65分,中度抑郁。
2 评估与诊断
2.1 心理状态的评估
依据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第一,求助者有主动求助的愿望,无幻觉和妄想,因此其主客观世界是统一的;第二,求助者知道这可能只是自己紧张担忧,但却无法控制,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其知、情、意是协调一致,从而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性是一致性的;第三,其除了情绪变化,其个性没有变化,因此符合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依据上述分析,求助者的心理活动是正常的。
2.2 案例诊断及依据
根据许又新关于神经症诊断理论,本案例诊断是社交恐怖症性神经症。属于严重心理障碍。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可排除精神病。由于初始由生活事件引起,据许又新神经症评分标准,持续时间已长达一年评2分;痛苦程度病人无法自己摆脱评2分,严重影响了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的功能评3分,该求助者在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方面得分为7分,可以诊断为“神经症”。症状主要为焦虑、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身体倦怠、胸闷气短、怕与别人目光接触等。据此诊断为社交恐怖症。
3 咨询方法和原理
据求助者的情况,经与求助者协商并同意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系统脱敏法等方法进行咨询治疗,并与求助者共同制定了治疗计划。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短程心理治疗方法。治疗基于这样的假设:非理性或错误的思想、信念是情感障碍或异常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ABC理论)。在ABC理论中,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激发事件;B指信念,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与激发事件和信念有关有的情感反应结果。
系统脱敏疗法是以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一般包括三个步骤:(1)来访者与治疗者一起做一个等级层次表。这个表中列举一系列能够诱发恐惧的情境,包括从引起最低度恐惧的情境到引起极度恐惧的情境;(2)治疗者教来访者练习并达到完全放松;(3)当来访者学会放松后,让他开始尝试做等级表中所列的引起最低度恐惧的一件事。
4 咨询过程
4.1 心理诊断阶段(第1次)
首先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倾听求助者叙述,收集了解情况资料,探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让求助者明确自己目前的情绪和不良行为模式,消除求助者的顾虑。其次初步确定求助者的主要问题,双方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确定了咨询目标和制定方案。再次对求助者进行松弛训练。最后布置家庭作业。
4.2 治疗与巩固阶段
4.2.1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第2~4次)
首先向求助者讲述社交恐惧、焦虑的一般性知识,包括患病率、症状表现,治疗的疗效,认知行为治疗的安排、要求及时间等。其次针对患者的回避行为治疗,向求助者讲述“回避行为”的致病机理和进行暴露练习的重要性,学会使用情绪监控表,用来记录自己焦虑情绪变化。再次改变认知,正确认识交往。目的在于让该求助者抬头看人,培养正常交往习惯。
4.2.2 系统脱敏法治疗(第5~6次)
经历上述疗程,求助者在反馈中感觉好了很多,为巩固疗效,咨询师在求助者已掌握放松技术的基础上,建立1~8级恐惧反应层次表为:(1)和人一起但不说话;(2)和家人讲话;(3)和陌生人讲话;(4)和辅导员讲话;(5)和任课老师讲话;(6)小组发言;(7)班级发言;(8)参加苗子竞选。让其从恐惧度最低的等级开始,进行想象脱敏,体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和生理反应。然后停止想象,进行放松。依次逐级通过,直至求助者能够想象最糟糕的情景时不再受恐惧焦虑的折磨。接下来,让其把获得的这种行为和感受移植到日常生活中去,在现实的人与人交往中真正进行实地脱敏。
经过总共6次咨询治疗,咨询师和求助者双方总结了咨询过程中的感受,咨询师要求求助者要学会自己成长。咨询结束后,咨询师及时给予他鼓励,并建议参与人际交往小组活动。
5 咨询效果评估
求助者自我评估为“我现在像放下了一个很重的包袱,不再像以前那样害怕与人交往,能抬起头和大家交流”。辅导员反映能与其交流,同学反映可在宿舍里面走动,与人交朋友。干预后心理测验结果为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恐怖1.75;人际关系敏感1.80;焦虑1.65;其他各项指标已恢复到常模水平。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45分。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为35分。根据求助者自我描述、他人反映以及心理测验结果,咨询师评估认为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求助者能正常听课、回答问题,与他人交流,参加活动,消除自卑感、紧张、焦虑情绪,消除了求助者的目光恐惧,纠正了求助者对人际关系及其交往方式的认知偏离。
参考文献
[1]钟有彬.认识领悟疗法[M].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
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范文4
关键词:行为治疗 系统脱敏疗法 社会工作介入
一、案例
案主小霞,15岁,女,高中二年级学生,平时比较内向,比较胆小。案主的家离学校很远,每天骑自行车回家,一天晚上放学后,她一个人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只凶恶的大狗跟在她后面,小霞不停地往回看,并且加快了自己的速度,可是那只狗也跟着逼近,她害怕极了,认为这只狗想吃了她。快到家的时候,案主大吼大叫,狗最终被她自己也不知道怎样叫出的凄惨的声音赶走了。从那以后,每天晚上,案主都担心狗会扑过来吃了她,一想到这些心里就乱颤,眼睛四处乱瞟,害怕有鬼会来抓她。从此以后她非常害怕狗,甚至发展到后来只要听到狗这个字,就会心神不宁、出虚汗、浑身战栗等。为此,小霞的妈妈特来求助社工,希望社工能帮助小霞摆脱目前的困扰。1
二、问题描述与分析
因为案主还是一名学生,随即又从班主任、同学、任课老师等处搜集了更加详细的资料。
通过多方资料的搜集,社工对案主存在的问题/需求做了初步的整理:
(1)案主的性格极其内向,朋友较少,平时总是独来独往。
(2)案主现在只要接触跟狗有关的东西,如看到狗、听到狗叫、甚至听到狗字都会立刻变了一个人,表现出极度害怕的样子。
(3)为了避免接触到这些与狗有关的事物,案主现在是不愿意出门,不愿意与外界接触,甚至出现了厌学的情绪。
分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判定,案主小霞的恐怖情绪已经形成了一种恐怖障碍,因为在没有狗这个直接的刺激源存在的情况下,案主的恐怖情绪依旧会产生,而且这种情绪已经影响了案主正常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解释都已经不起作用了,如果强迫案主去接近狗,不但不会消除她的恐怖情绪,反而会加大这种情绪的强度,故采用行为主义治疗理论中的系统脱敏法中的想象脱敏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
三、理论支持
行为学派以学习理论为基础,认为个人的行为是在外在环境的刺激和特约下形成和改变的,并强调通过学习过程改变行为。它的主要观点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而不是意识,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相信有一个因素就会产生一个结果;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认为环境在人的行为中是绝对重要的;人的行为是要控制,并且可以控制的。
系统脱敏疗法是行为治疗的技术之一,它又称交互抑制法,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的目的。系统脱敏疗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沃尔帕认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根据这一原理,在心理治疗时便应从能引起个体较低程度的焦虑或恐怖反应的刺激物开始进行治疗。一旦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求治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施治者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治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类似系统脱敏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在中国古代也有运用。
三、介入过程
1、放松训练
让案主小霞躺在安静整洁、光线柔和的房间内的躺椅上,使之尽量躺得舒服并轻轻地闭上眼睛,然后按照以下顺序指导患者患者进行肌肉放松:(1)脸、颈、候部;(2)手及手臂;(3)胸、肩、胃部;(4)腿与足。
2、建立恐怖等级
在进行放松训练的同时,与案主讨论有关恐怖等级的问题。在建立恐怖等级的具体方法时,发给案主小霞10张有序号的卡片,要求她在每张卡片上简要地写出各自在不同等级上的恐怖情境。尤其要描述出那些令她不安、焦虑和紧张明显加剧的刺激情境。每张卡片上的序号必须用10的倍数表示,序号越大的卡片,表示恐怖的等级越强烈,100表示最恐怖的事件。
3、实施系统脱敏
在实际开始进行系统脱敏之前,先让案主小霞进行了充分的放松练习,并且她已经能够根据指导者的指令做出适当的放松,然后让她在躺椅上进入放松状态3到5分钟。在开始实施脱敏训练之前,为了确信她已经进入了适当的放松状态,需要她事先告诉指导者,当感到充分放松以后,请微微抬起右手的食指示意。
当案主示意她已经进入了充分的放松状态后,便让她去体验10等级的事件的情景,要求她想象得越具体越好,并不断地提醒她,“你正在身临其境”,此时案主能够想象逼真而且没有感觉到明显的焦虑,便让她重复上述活动,然后接着进行下一个等级的事件。
每个等级的体验重复呈现三至四次,第一次呈现时间应该不大于5秒钟,然后逐渐增加到10秒以上。恐怖事件的呈现是在哪找逐渐上升的顺序进行的,从最少焦虑的事件开始,每次呈现10到15秒。通常情况下,每次只给患者呈现3到4个事件,大约持续15到20分钟的事件。在每一次训练结束之前,都让患者放松一段时间,如此循环往复,将每一个事件逐一地呈现给案主。当案主能够连续三次成功地面对这一等级的事件时,就可以转入下一个等级事件了。但如果案主连续两次失败,显示出恐怖情绪,便回到前一个等级从新开始。
四、效果评估与理论反思
三个月内对案主小霞先后进行了9次脱敏训练,患者的恐怖情绪基本消失,表现为当听到别人谈论与狗有关的事情时,能够心平气和不再出现焦虑情绪,夜晚独自一人回家时,不再东张西望。
在用行为主义治疗时,社工(辅导员)起着关键性作用。辅导员在辅导过程中,是相当主动和直接的,他要协助当事人确定个人的问题所在,要决定自己是否有能力帮助当事人;要对当事人独特的问题探索出独特的处理办法。辅导员不但要负责选定有效的行动方法,而且成效如何,他要负主要的责任,所以,辅导员往往要控制整个辅导过程。所以行为主义治疗中要求社工要有很强的能力,在行为学派兴起后,遭受过很多批判,如许多学者认为这一理论把人分成部分来看,不重视整体性的人;它所治疗的是外在行为,而当内在冲突未解决时,冲突会以他种方式继续表现出来等。
注释:
[1]甘诺,许芸.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
参考文献:
[1]左连跃.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研究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2]许建阳.行为治疗与行为心理学[J].医学与哲学.2008
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范文5
关键词:美术高考;心理辅导;专业;文化;焦虑
一、美术专业考后出现的心理问题
一年一度的美术专业高考即将结束了,学子们已陆陆续续回到了学校,这时作为专业辅导老师的我知道,为他们做好专业考后心理辅导的时间到了,通过近二十年辅导美术高考生的经验告诉我,如果只注重专业和专业考前心理辅导是远远不够的,大部分学生其实在考后也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对文化课的复习直接产生严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专业焦虑症
省联考成绩虽然出来了,但校考成绩没有出来(或有部分院校没出),这时的学生心理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下,老想着没出来的校考成绩,忐忑不安,不知道是好是坏,吃不好睡不着,特别是省联考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这种现象特别严重,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心思。
2.文化焦虑症
学习美术的大部分学生是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的,经过半年多的外出专业学习和考试,文化科学习基本上是完全停止了,现在回到学校重新进行文化学习,面对各科目,感觉要复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可一时又不知道该先读哪科,不知道先从哪里下手,心里一片茫然,自信心不足,好像是一只小蚂蚁面对一块大饼,不知从哪里下口咬,越急越焦虑。
3.综合焦虑症
一方面,由于美术生的特殊性,他们所承受的压力比其他学生早,既有专业考试,又有文化考试,所承受的压力比其他同学多,比其他同学读书花钱多,普遍在四五万左右,要是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会觉得对不起父母。
另一方面,美术类高考生在学校是个比较独特的群体,他们或“标新立异”,或“特立独行”或“自由散漫”,往往被学校管理者或科任老师所诟病。他们既想把学习学好,又担心自我控制力弱,无法管好自己。
第三,畏惧学习心,见到老师躲避;不能正常思维,自我了解不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自我感觉渺小,自我评价太低,自我要求不高,自我控制不强,自我激励不够。因此导致他们缺乏动力和干劲,缺乏一般学生应有的精神力量。
二、如何排除上述心理障碍
如何排除这些心理障碍,让他们早日顺利进入文化高考复习状态,成为辅导老师专业考后工作的重要一环。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抓好仪容仪表,规范行为习惯
整洁的衣冠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作为一名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能体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机,展现青春特有的朝气,能找回自信的感觉,也能让他们尽早融入原班级中,回归本来。美术生标新立异、特立独行、自由散漫,往往是科任老师最头痛的事,所以抓好仪容仪表,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是一切美好结果开始的重中之重。
2.调整心态,放下包袱,树立信心
调整心态的关键在于认识:(1)省联考已知道了分数,上了本科线了,只要把文化课考好了,上本科院校的希望就有了。(2)校考成绩虽然也很重要,但不要太把他放心上,考得好当然值得庆贺,但考不好也没关系,还有省联考保底,所以不要一天到晚惦记那校考分数,迟早会出来的。(3)如果整天在那惦记校考分数的话,就会影响文化课的复习,到时就算你校考成绩再好,文化上不了线也是白搭,得不偿失,还不如现在就开始努力复习。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三点很重要,心态调整了,包袱自然就放下了,信心也就有了。这个时候把文化课复习好了,还能弥补专业考试上的一些失误,让综合分更高一些,上大学的几率也更大一些。
人总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要因为自己某一部分不太好,而全盘否定自己,怀疑自己的所有能力。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肯定自己的能力。在事情还没有发生,结果还没有出来之前,谁都不能预料事情的发展结果,一切皆有可能。所以,要稳定思想,永不言败、不断拼搏,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即使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哪怕差一点的大学也还是有的。
3.讲究方法,注意学科差异
在文化科复习的过程中,常常听到学生说:“老师,怎么复习啊,这么多科”“老师,我都不会了,从哪里下手复习呢”“老师,……”。是呀,艺术类考生大部分文化成绩比较薄弱,并且半年多时间在外学专业,一是心理上还一时无法回归课堂,不在状态中。二是确实不知道从哪科开始复习,好像哪科都不懂,哪科都要复习,一团乱麻。三是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复习,要把三年的知识都复习,时间紧,难度也是很大的,怎么办呢?
讲究方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管文科还是理科,都要注意学科差异特征,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要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找到各个学科老师,把自己的具体情况毫不保留地向他讲清,一起制订复习计划,如果条件允许,集中或单独辅导最好。
4.松弛有度,科学调配
紧张、高效的复习当然很重要,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定要做到张弛有度,科学调配时间和饮食。生活要尽量有规律,不能随性而动,比如睡眠,就不能像平常那样随意。睡眠要充足,必须保证足够的时间,建议养成晚上学习到十一点左右,无论如何不能超过十二点,早上六点半起床,中午睡午觉的休息习惯。饮食也要有规律,必须保证吃饱,同时可以适当增加营养,但不能改变太大,如前天青菜萝卜,今天就大鱼大肉,这种生活安排,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在课余时间里,可以进行适当的中强度、短时间的体育运动。总之,一切要以平稳为重,变化不能太大,否则机体难以适应,影响机体的最佳状态。
5.自我调整心态减少心理压力
当人不能调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可通过语言或适当的行为进行宣泄,以求得内心的平衡。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可以找信任的亲人和朋友、同学进行倾诉,也可以找一个僻静地方痛哭一场或者大声喊叫等,宣泄的方式方法很多,但不管怎样,只要不违法违纪,一定要宣泄出来,一是有利于身心健康,二是有利于文化科的复习和高考。只有保持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心态,才能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考出理想的成绩。
美术生的管理是一个系统的问题,今天我只是从专业考后的心理角度来辅导学生,这也是我这二十多年来教美术生的一点感想,许多做法也都是在摸索中进行的,值得商榷。总之,美术生的管理对于每个学校来说都是重中之重,特别是美术联考后学生的管理更是重中之重,不仅关系学生的前途,也关系到学校高考的成绩,关系到学校美术教育成败。因此如何辅导好每个美术考生,是我们广大美术教育者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古聿浚,李宗儒.中学美术教师人文素质培养[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范文6
关键词:自卑 认知行为治疗 放松训练
一、来访者的一般情况
来访者:曾某,女,19岁,大一,发育正常,无重大疾病史。父母从事个体经营,感情稳定,有一哥哥和姐姐,分别大其二岁和一岁,哥姐均就读于重点大学,家族无精神病史。
二、来访者要求咨询的问题
1.主诉
与同学交往困难,内心焦虑,学习效率低,近二个月的时间里,不太适应大学生活。
2.来访者个人陈述
感觉自己从小就被父母忽视,认为哥哥和姐姐学习成绩好,性格开朗活泼,很受父母疼爱。父母从小逢人便夸哥哥姐姐但很少表扬来访者,她觉得从小到大,自己都是不讨人喜欢的。与姐姐的关系有些紧张,经常被其讥讽,姐姐说她长得不漂亮,像丑小鸭。与哥哥关系较为疏远,平时很少交流。
升入大学后,觉得自己很差劲,学习成绩不如哥哥姐姐,人长得不漂亮、性格又内向。难以和舍友相处,认为她们就知道打扮和谈论明星,很幼稚。觉得朋友之间应该“心有灵犀一点通”,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会来安慰你。学习上虽然自己花了很多时间,但是注意力不够集中,觉得自己不够聪明,学习效率很低。现在自己在学校里没有朋友,很压抑。
3.心理测试结果
SCL-90症状自评量表:总分186分,阳性项目总数38项,其中焦虑因子2.8分,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3.2分,强迫因子2.1分,其他各因子均在正常范围。SAS焦虑自评量表:粗分52分,标准分65分,说明王某有中度焦虑。
三、心理咨询师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
曾某因人际关系较差,主动前来咨询。来访者身材偏瘦小,皮肤略黄,表情严肃,说话条理性强,但是经常有错误的观念,比如:“我简直是一无是处”、“我长得不漂亮,别人肯定看不起我”、“姐姐比我漂亮、活泼、成绩又比我好,我比她差多了”、 “我真看不惯他们这样做”、“同学一点都不了解我”、 “我不能像别人那样学习好,我完了”。人际关系敏感,有较强的人际焦虑,和舍友关系较差,很反感舍友在寝室谈论时尚,自卑心较重,学校生活适应不良。
四、评估和诊断:自卑心理问题
1.诊断依据
从临床收集的资料来看,来访者智力正常,性格内向,从小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一无是处,在意他人评价,人际关系敏感,自我评价很低,害怕失败,社会适应能力差,但是尚未达到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可以诊断为自卑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生理状态:在公众场合,容易紧张、头晕、手心出汗;(2)心理状态:自我评价低、自我价值感低、自卑、焦虑、敌对、人际关系敏感;(3)社会功能状态:回避社会交往、学习效率降低。
2.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的鉴别:根据根据郭念峰区分心理正常和异常的三原则: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内在心理活动协调一致原则,人格相对稳定的原则。来访者的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无幻觉、妄想、幻想等精神病的症状,排除精神病。
(2)、与抑郁症相鉴别:抑郁症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该来访者有轻微的抑郁情绪,但程度不严重,无明显的兴趣减退和睡眠问题,也没有自杀倾向,可以排除抑郁症的可能。
(3)、与焦虑性神经症的鉴别:焦虑性神经症是一种以焦虑的情绪体验和身体表现为特征的神经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根据许又新关于神经症诊断的标准,该来访者虽然有一定的焦虑情绪,但没有达到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的程度,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五、原因分析
1.生物原因:女性,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大。
2.社会原因:刚进入大学,环境陌生;父母忙于工作,对其管教和关注较少;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缺乏父母关注和同学的理解。
3.心理原因:①存在不合理的信念,如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同学或很幼稚或很冷漠,我不好所以别人不会和自己交往的;②情绪方面的原因:焦虑、痛苦、抑郁;③缺乏有效的行为模式对人际关系采取否定和回避的策略,不会利用社会支持;④个性原因:性格内向自卑,不善于倾诉和沟通。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与来访者一起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短期目标:给来访者以共情和积极关注,使其感受到支持,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帮助其认识到情绪行为问题的认知原因,学会一些识别和改善认知的方法,学会一些有效的行为方式,减轻自卑和焦虑,改善人际交往体验。
2.中、长期目标:来访者能较好的接纳自己,建立自信,形成有效的人际交往模式和行为应对方式,同时达到自我成长及健全人格的目的。
七、咨询方法和知情同意
1.主要咨询理论和技巧
主要采用认知行为治疗,运用共情、面质并挑战负性思维、放松训练、角色扮演等技术。
2.咨询次数和时间安排
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约进行9次。
3.收费
在校学生咨询,免费。
4.知情同意
明确咨访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八、咨询过程
(一)评估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进行初步的评估诊断。主要体现在第一、第二次咨询中。
第一次咨询
主动预约后,曾某准时来到心理辅导室,她身材瘦小,表情凝重,愁眉不展。我首先简单介绍了心理咨询的概念和知情同意的原则。曾某谈到自己不受同学欢迎,来到大学后,原来的朋友不在一起了,现在没有朋友,很孤独。我更多的是给予共情,鼓励她讲下去。随后她又说起自己不讨父母喜欢,父母更加喜欢成绩优秀、性格活泼开朗的姐姐,而忽视自己,曾某还说自己一直不被大家认可。
我鼓励曾某充分表达自己,既可以更全面地收集资料,也是来访者宣泄、梳理自我的过程。我利用曾某描述的一个例子,传授她认知模式的概念,曾某谈到“父亲经常表扬姐姐,但很少表扬她,感觉自己不是亲生的”时很气愤,认为是父亲偏心,我引导其思考父亲很少表扬她的原因,她说姐姐聪明活泼,会讨父亲欢心等原因。我告诉她对同样的事情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或看法,看法不同,你的情绪也不一样。当想到是因为姐姐体弱多病,而自己身体健康,性格独立,曾某表示可以理解,感受到情绪稳定,心态平和。我继续引导她初步了解认知模式,对同一事件的解释不同,结果也不同。并鼓励她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来改变情绪和行为。咨询快结束的时候我给她布置了家庭作业,记录自己三个情绪事件背后的一些想法,下次带来讨论。
第二次咨询
曾某带来了她的家庭作业,“我不如人家漂亮,人家不会喜欢我的”、“我没有朋友,很孤单”、“害怕被同学看到自己来心理辅导”,涉及的基本上是人际交往的主题。我表扬了她很好的完成了任务,继续教她学会区分想法和情绪,并引导她在人际交往上谈谈自己的看法。曾某谈到自己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很知心的朋友,但现在不在同一个学校。曾某认为朋友就应当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那种,她看不惯一些女生,认为她们就知道打扮和谈论明星,很幼稚。另外一些女生就知道学习,拿奖学金,太冷漠了,所以她不愿跟别人交往。我倾听着,同时引导她用认知模式来反观自己的一些看法。在比较充分地了解曾某的问题之后,我和她一起商讨了咨询所要达到的目标:认识到情绪行为问题后的认知原因,学会一些识别和改善认知的方法,学会一些有效的行为方式,改善人际交往,减轻自卑和焦虑。
最后我着重和她分析了人际交往的互动性质,使她提高在人际交往中主动的动机,并且布置了接下来的一周中,每天至少和一个同学进行交谈,帮助寝室打扫卫生两次的家庭作业,并且记录心理感受。
(二)心理帮助阶段
这一阶段是实施心理帮助的具体过程,针对实际中曾某表现出来的问题,我主要对其人际交往、学会放松、接纳自我、提高自信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心理咨询。主要体现在第三到第七次咨询中。
第三、第四次咨询主要进行人际交往辅导。
1.对不合理的认知进行辩驳
第三、四次咨询,曾某有点沮丧,开始主动和人交谈的时候,
她准备了好久,觉得怪别扭的,最后和隔壁宿舍同学打了下招呼,虽然那同学没什么大的反应,但是曾某觉得自己很做作。后面的几天,她都完成了这个任务。不过主要是和隔壁宿舍同学,感觉没什么效果。我针对她具有的“同学没什么大的反应,没什么效果”的想法,让她进行再评价,引导她觉察当你主动和人交谈时,同学是不是也对你有回应,和同学互相有回应时,是不是感觉你和她之间有些许联结,感受到了你与同学建立起了关系。
在这两次咨询中所做的质询不合理想法举例:
例1:“走在路上,别人一说话,就感觉是在说自己”
进行驳斥:
“是不是别人都不做自己的事情,都在说你呢?”“是不是别人和他人说话的主题,都是在讨论你呢?”“你平时会对一些比较陌生的人经常评头论足、念念不忘吗?是否可能,自己走路在说别人,吃饭也在说别人,与同学讲话也在说别人,甚至睡觉也在说别人?”“别人是不是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呢?”
例2:“心情不好的时候,朋友就应该来安慰我。”
进行驳斥:
“是不是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朋友肯定马上知道呢?”“是不是别人不做自己的事情,随时准备来安慰你呢?”“朋友心情好坏,你是不是应该马上就知道呢?”
“所以要经常与朋友交流,通过互相交流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你如果把心里话告诉别人,别人也就能更好地了解你,他人也愿意坦露自己的心扉。”
2.教会曾某进行放松训练
曾某在完成的家庭作业的时候有紧张的情绪,她也存在较多的焦虑情绪,教会她进行放松训练可以在一定时间里有效的减轻她的焦虑体验,增强她完成家庭作业的信心。我教曾某深呼吸放松和想象放松训练,并让其回去每天练习一次。
第五至八次咨询主要针对曾某的自卑心理进行辅导。
第五次咨询,曾某给我带来了她写的“心理感受”:
在人群中,我故作清高,以我外表的冷淡来掩盖我内心的恐慌、焦虑与不安。凭此,来保护我敏感、易碎的玻璃心。我将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以免一不小心的伤害,像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似乎每一个人都有一张或几张用于伪装的面具,我不知道该如何与她们相处,与她们交谈。我害怕和她们说话,担心会找不到话头,碰得一鼻子的灰。因此,我便胆怯没有迈出第一步,以致恶性循环。
有一天,班上同学说:“哇,那天我打电话给你,你接电话那语气那声音一点也不象你,那声音好快乐,好轻松……让我觉得说话的人一定是个开朗的女生。”我听得热泪盈眶,当然,那只是在心里,我不会表露出来的。
我又疑惑了,是什么原因呢?我想起来了:在家里,有外公、外婆、爷爷、爸爸、妈妈还有妹妹,在那儿,还有很多很多的邻居……,我喜欢叫他们,而且加上一个甜甜的笑,因为总能换来一声响响的应答和更快乐更亲切的笑靥,我感到很满足,很快乐。
曾某在和我交流“心理感受”说,她觉得同学之间有时也不会那么冷漠,就像自己和隔壁宿舍的同学成为朋友一样,这让曾某感觉其实自己在别人心目中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差。曾某在现在的学校和同学隔绝,其实是她自己保护自己脆弱自尊心的一种方式,人际关系问题背后有一个自卑弱小的自我。
曾某的自卑很大程度来源于对父母的认知以及与姐姐的竞争,我指导她回忆妈爸姐的十件事情。有缘的是,第七次咨询她带来了她的心理日记,向我讲了她姐姐的一件事情:
前天姐姐和她通了电话,姐姐鼓励她在大学里多交朋友,多参加社团活动,大胆锻炼自己。姐姐还说她从小有主见,有自己的看法,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让人很钦佩。还说妹妹的脸上有两个小酒窝,很惹人喜欢。一时间,曾某觉得以前跟姐姐的吵架只是斗斗小嘴,并无很深的仇恨,姐姐还是很疼爱自己的。
对曾某来说,姐姐的夸奖加快了她的成长步伐,反过来,也正是她对自己的问题有了新的领悟,才能更好解读姐姐的夸奖。
这几次的咨询中,我还给曾某布置了罗列自己的十个优点、驳斥自我贬低的思维。
曾某自己写的十个优点包括:心地善良、学习努力、热爱劳动等等。曾某说写优点的过程并不顺利,但是看着自己的一个个优点,自我感觉会很好。
在这一阶段,我重点指导她驳斥绝对化要求自己和他人,对失败的灾难化的不合理信念,指导她面对自己的缺点,能够接纳更加真实的自我。曾某改变的动机很高,很用心地完成家庭作业,在心理咨询的时候也更自然、轻松了。
(三)结束与巩固阶段
曾某的人际关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也更能接受自我。第九次心理咨询曾某在总结自己时说,我现在和同学相处得还不错,虽然我还是很敏感,但是我能够更坦然地接纳自己,对待同学,感觉自己更加轻松,更有力量和自信了。我为曾某能有这样的感悟高兴,并告诉其把咨询过程中学到的有关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更大地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九、咨询效果评估[4]
1.求助者自我评价:紧张基本上没有了,焦虑得到了很大的减缓,愿意与人交往,同学关系较好,对自己更有信心。
2.同学评价:曾某变化很大,现在比以前热心了,同学关系正常,对老师也更热情有礼貌。
3.咨询师评估:通过随访,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减轻了曾某的焦虑,提高了其自信心,同学关系也有很大的改善,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深的领悟,形成了一些较合理积极的思维。
参考文献:
[1]郭念锋.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P299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P74-75
[3]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M],2002.5. P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