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的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挫折教育的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挫折教育的案例

挫折教育的案例范文1

关键词 幼儿 抗挫折能力 挫折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挫折,幼儿也不例外。在成长的过程中,幼儿受到细致的呵护,体验到生活的快乐,同时也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危机,这种种的挫折可能会成为幼儿获得成长的契机。

1 “破碎的蛋宝宝”

一次幼儿园中班的活动课上,老师组织了一个小游戏。游戏规则是,把班上的幼儿分为两队,要求每个小朋友手中拿一个小鸡蛋,这些鸡蛋是生的并没有煮过。然后让幼儿保护好蛋宝宝,跨越障碍物,比赛看哪个队先到达终点,而且能够保证鸡蛋是完好的。小朋友们明白了游戏规则后,排好队,小心翼翼地拿着老师分发的蛋宝宝,按顺序跨越障碍物。刚开始的时候,大家的步伐都比较慢,两只手捧着鸡蛋,生怕掉了或者捏破。后来,翻越障碍的动作比较熟练了,而且小朋友们都想争第一,便加快了脚步。就在爬过最后一个“小山洞”时,听到鸡蛋破碎的声音。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在穿过山洞时,不小心把蛋宝宝摔在了地上。这时老师走过来,把地上的鸡蛋清理干净,小男孩则低着头在旁边站着,似乎准备接受老师的惩罚。这位老师笑了笑,又拿来了一个鸡蛋,让小男孩重新带着蛋宝宝做一遍游戏。这次小男孩更加小心,脚步放慢了,双手稳稳地捧着鸡蛋,大家都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他。可是就在快到达终点时,还是在原来他摔碎鸡蛋的位置,小男孩没有站稳,手中的鸡蛋再次摔破。这一次,小男孩伤心地哭了,他也为再次打破鸡蛋而难过。老师过来安慰他,并鼓励他再试一次,可是他说什么也不敢尝试了,一直在哭。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只得草草地宣布了获胜的那一队,而结束了这节活动课。

上述的案例中,小男孩第一次摔破鸡蛋后他并没有气馁,在老师的积极鼓励下又试了一次。但第二次的失败尝试,彻底熄灭了男孩的自信心,让他不敢再进行尝试。难道小男孩就真的不能成功保护蛋宝宝完成游戏吗?两次失败就使他丧失战胜困难的信心了吗?在面对幼儿遭受挫折时,应采取什么措施提高幼儿抗挫折的能力?

2 由案例引发的思考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许多孩子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中成长,而且大多数家庭出现了“四二一”的结构。这样的家庭模式,使幼儿成为了家中的“小太阳”,是家庭的核心人物。全家人都围着他转,长辈们呵护备至,完全不舍得让他们受一点点挫折与伤害。家长的关注溺爱容易造成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幼儿从小在蜜罐子中长大,从未受过任何委屈。当孩子进入幼儿园中,接受集体教育,他们就会遇到种种的困难,但是多数孩子采取逃避的态度。而且身边的每个小朋友都是家里的宝贝、父母的“掌上明珠”,都感觉自己很“宝贝”,不可欺负,长期相处,难免发生冲突,互不相让。这种逃避挫折的现象,如果在幼年时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教育,长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无处就业等挫折时,就会产生一些心理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经历一定的挫折,对培养幼儿的坚强意志和抗挫折能力是有益的。①

在让幼儿经历挫折时,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能力、经历、经验的影响,同时成人的教育方法不当会导致幼儿在遭遇失败和挫折时,可能有不知所措p失望退缩、丧失热情和信心等消极的心理效应。正如案例中的小男孩,他在经历了第一次失败后,并没有退缩和逃避,而是又尝试了一次,说明他有一定的挫折承受能力,教师及时的鼓励和引导也增强了男孩的信心。对于连续的失败,可能超出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不敢再进行尝试。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因为怕失败而逃避。每个孩子都渴望体验成功,但并不是做每件事都会一帆风顺。孩子常在遇到失败时,怀疑自己的能力,并对失败产生恐惧,害怕再次尝试,不愿继续接触同样的活动或玩具,由此他可能失去更多更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第二,产生自我认识错觉。对于挫折的认知是十分重要的,挫折认知决定了个体对待挫折的态度。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提出了挫折ABC理论。在这个理论中,诱发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即对挫折产生的认识和理念,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②对于幼儿来说,认知水平较低,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还比较差,不能对遇到的困难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与判断而容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而且,幼儿的已有经验较少,面对新的困难与挑战时,不知如何应对。案例中的小男孩在面对第二次失败时,他可能会在心理上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从而导致他不敢再进行尝试。

第三,体质和性格。幼儿体质和性格会影响到其抗挫折的能力。③根据平时的观察发现,案例中的小男孩体质较弱,会经常感觉身体不舒服,情感脆弱,不善于与同伴交往,许多游戏和快乐的事情都不能充分地参与,眼看着同伴叽叽喳喳、生龙活虎的样子,孩子很有挫败感。加之父母和老师关怀备至,很少能遇到挫折。即使遇到困难,家长也会第一时间扫除障碍。这样就导致此幼儿意志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因此,在培养幼儿抗挫折能力时,不能盲目进行教育,要从幼儿自身的心理特点出发,深入了解影响幼儿克服挫折的各种因素,针对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逐步提高幼儿的心理承受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④

3 幼儿抗挫折能力培养的策略

3.1 从幼儿自身内部因素入手,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正确认识挫折是提高幼儿抗挫折能力的前提,也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对幼儿内部因素的分析,可知幼儿年龄较小,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抽象逻辑思维在逐渐发展。幼儿在经历挫折后,会对挫折做出本能反应,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如果多次重复挫折,便形成某种认识和理念;然后用已经形成的认识和理念对待新的挫折。在各种活动中,尤其是在幼儿面临困难时,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逐步从反复的体验中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并通过日常生活情境和设置活动,对幼儿引导和培养,帮助他们形成健康、正确、积极的挫折理念,从而学会规避不必要的挫折,正确对待乃至战胜挫折。设置的活动要依据幼儿不同成长阶段的身心特征,做到层次分明,形式多样,并尽可能与幼儿的常规行为相吻合,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正确的挫折意识。

3.2 转变家长观念,在家庭中渗透挫折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及教育理念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发展。目前,许多父母已深刻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媒体,专家讲座等形式获得先进的教育理念。理念的逐步转变,使得家长在教育实际行为中也发生改变。这种改变需要一定的过程,也需要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对于挫折教育,可能有些家长不太理解,一时难以接受。但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家长会逐渐意识到培养幼儿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而且在家中,孩子的表现是发自内心、最真实的,也是开展挫折教育最有利的场所。因此,在家庭中适当渗透挫折教育,对提升幼儿的抗挫折力是很有帮助的。

3.3 提升教师素养,在幼儿园中以多种形式开展挫折教育

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要通过教师来实现;各项教育措施,要通过教师来落实;教育质量、幼儿素质,要通过教师来提高。全面推进幼儿素质教育一定要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固步自封,要善于不断地学习,积极参与园本培训和教科研,吸收和总结国内外有关教育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从而把幼儿教育的规范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善于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到实际教育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挫折教育。比如在幼儿的生活、学习活动中,老师可以随机利用现实情景,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动脑筋,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在户外游戏中,引导幼儿走独木桥,爬障碍物,定期举办一些竞赛活动。对于比赛失败的孩子,可以采取一些惩罚的措施。还可以编排一些主题游戏,设置一定的困难情景,如在游乐场与父母走散了、遇到坏人、犯了错误受到惩罚、比赛中没能得第一等。通过这些与幼儿生活比较贴近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感知困难,体验挫折,共同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⑤

4 结语

抗挫折能力是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⑥幼儿阶段是形成这种稳定的心理品质的关键时期,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互相合作,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家长和教师要顺应幼儿的发展规律,让幼儿在体验中正确认识挫折,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其抗挫折的能力,逐步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本领,使幼儿健康成长。

注释

① 于林平.论挫折教育的本质[J].南京社会科学,2007(2).

② 刘丽英,刘云艳.幼儿抗挫折能力研究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9(6).

③ 陈艳荣.幼儿挫折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4).

④ 晏海燕.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尝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8(2).

挫折教育的案例范文2

当前,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挫折教育,为越来越多人们所认可,有的学校、校外教育组织甚至商家还专门利用寒暑假举办一些旨在培养青少年儿童受挫能力、生存能力的野外集体教育活动。但是,如何看待挫折教育,如何走出新的误区,需要有进一步的理性思考。

挫折教育之所以在今天为人们接受,主要的原因在于当前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与未来的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从目前的趋势看,社会变革的速度比以前加快许多,社会竞争也不断加大,对人才的社会应变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但是当前一些孩子特别是一些城市孩子生活在过于优越的环境中,平常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意志品质和生活能力确实比较差,往往经不起一点儿风吹雨打。我们现行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牺牲了多样的发展目标和教育目的,对孩子包得太多,管得太死,导致孩子们的意志品质和生活能力在学校里都不能够得到适宜的训练和充分的发展。

尽管挫折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但是关于挫折教育的含义,仍然缺乏基本的共识。有的人把挫折教育看成是“吃苦教育”,逼迫孩子去“吃苦”或经历艰苦的生活;有的人把挫折教育理解成“生存教育”,将培养孩子们的“生存能力”看成是挫折教育的精髓,意图创设特殊的情景培养孩子们的“生存能力”;还有的人干脆将挫折教育理解成“通过设置挫折情景使孩子受到教育”,等等。应该说,这些理解都有一定的道理,彼此之间也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在笔者看来,挫折教育的实质不是别的,就是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这是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一个人受挫能力的大小,最终可以归结为他/她的意志品质的好坏。一个有着良好意志品质的人,一定是能够经受住生活中种种挫折的人;相反,一个意志品质薄弱的人,也一定是经不起任何挫折的人。

可能正是由于人们对挫折教育的实质把握得不够准确,所以当前无论是实施挫折教育的教育者,还是接受挫折教育的学习者,在观念上或行动上都存在着许多误区。如将挫折教育与日常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分割开来,在一些极端的、非日常化的环境中进行挫折教育。现在一提到挫折教育,似乎就令人联想到去野外或农民家里去生活、去劳动,受苦受累,要么就是到一些精心选择或设置的“恶劣”生存环境中接受极限挑战。实际上,在家庭和学校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挑战,也可以设置挫折,完全可以成为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挫折教育的主渠道。刻意的所谓“挫折教育”未必能起到意想的作用。试想,仅靠几天的挫折“考验”能培养出坚强的意志品质吗?

所以,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首要的就是要帮助他们学会在学习、交往、社会工作等日常生活中正确地对待挫折,这也是提倡许多年的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父母和教师要帮助他们认识到,挫折是从古到今人人都会经常碰到的事情,也是和人的一生共始终的,任何人都必须学会在挫折中生活或过一种有挫折的生活。挫折对于人生来说,也不一定是没有价值的或需要刻意回避的。相反,人生的挫折如果利用得当的话,一定会成为人生的动力。日常社会生活中有大量的案例可以说明这一点。其次,对于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某些性格缺点,家长、父母和教师都不必大惊小怪,而应该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时间、空间和时机去认识和克服这些性格缺点,在此过程中进行基于实践的自我教育。我们应该明白,孩子们毕竟是成长中的人。对于这样的或那样的不足,我们应有一种客观的和积极的态度,不要随意放大,也不要消极失望,更不能动不动就指责孩子缺乏耐挫能力。再次,作为对孩子性格影响最大的人,父母和教师本身在形成良好意志品质方面应该率先成为孩子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如果父母或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表现出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意志薄弱等心理现象,那么无意中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意志品质。大量的案例也表明,在青少年儿童意志品质的形成过程中,父母或教师所发挥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很大的,其影响也是持久的。

挫折教育的案例范文3

【关键词】赏识教育 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88

众所周知,作为祖国未来的儿童,应该接受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从而茁壮成长。但是,在现行的生育政策下,“4-2-1”的家庭组成模式成为常态,幼儿在家庭中享受着全方位的照顾。这种社会常态的蔓延,导致幼儿园教师在教育中产生不敢管、不想管的畏惧心态。这种教育虽然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却使他们逐渐丧失了以正确的心态应对挫折和挑战的能力。不幸的是,在人漫长的一生中,挫折和挑战无处不在。因此,从娃娃抓起,坚持不懈的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孩子们保持并养成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以保证他们走向社会后能独立、正确的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就成为幼儿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般而言,挫折教育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即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教育。2.挫折是不可怕的,即正视挫折的勇气教育。3.坚持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即战胜挫折的信念教育。4.要学会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即克服挫折的务实行动教育。

赏识教育是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确立的,以教师对学生进行信任、尊重、理解、激励的教育,从而树立学生信心,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健康发展的一种的教育模式。

自信心,也叫信心,这是反映的是一种心理特性,即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它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它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的个体心理和行为。

挫折教育一定要选对合适的切入点,单纯的针对一个孩子的说服教育,从现有的案例来看,大部分是失败的。而在集体的游戏中,组织者根据每个个体的不同分配不同的角色任务,在游戏中不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到游戏失败造成的后果及培养如何应对失败的能力,则是为许多成功的案例深刻证明着的。

幼儿教育是一个人人格特征及行为模式养成的黄金教育期,这需要家庭、幼儿园乃至社会的倾力配合才能实现良好的效果。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幼儿园教育应“增强自信,培养幼儿乐群、友好的态度和行为”。这应该是在国家层面上,对幼儿的挫折教育提出的最高要求及教育标准。

但是,目前的幼儿教育尤其实在挫折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空白,幼儿在抗挫折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有的小朋友晚睡晚起,不能按时到园参加正常的活动,但经常把原因归咎为家长没有把握好时间,很多家长也为此自责;小朋友之间玩游戏,有的幼儿只能赢、不能输,输了之后就大喊大叫、乱发脾气;有的小朋友在幼儿交往中畏畏缩缩,不敢进入陌生环境、抗拒融入集体,或者与他人交往有障碍,不敢正确表达自己的意志或想法……这样严重影响了幼儿人格的全面发展,并势必对其以后人生道路的选择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加强幼儿挫折教育已成为必然的选择。

幼儿抗挫折教育的缺位,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我们国家近三十年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形成了许多独生子女家庭。这种家庭的模式一般为“4-2-1”,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幼儿的吃、穿、住、用、行从出生之日起就被安排的妥妥帖贴。孩子在家庭中就是“小太阳”,从小以自我为中心,这种虚拟的顺境让他们养成了自我膨胀的狂妄,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感到万念俱灰。正式从这个意义上,日本的心理学家把这种家庭教育称之为“过度教育”,并指出,这正是孩子意志薄弱和依附心理的根源。

随着媒体曝光的幼儿园教师侵害幼儿案件的增多,家长们对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安全情况越来越担心。恐怕很多家长每天回家都要问问孩子:老师打你了吗?在幼儿园受欺负了吗?吃得好吗?老师吵了没有……孩子在幼儿园稍微受一点委屈,就有家长到幼儿园兴师问罪甚至大打出手。凡此种种,家长、媒体、社会给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幼儿园和幼儿园的老师们不愿意、也没有动力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恐怕就是这种心态的真实写照。

从时展的需要看,现代社会对个体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除了我们要求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还要求我们具备相应的心理适应能力,这样才能正确的面对未来的生活。因此,在幼儿园中进行挫折教育,正是对时展的正确因应。

挫折教育的案例范文4

思想品德课程以学生成长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而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得到切合自己身心发展需要的教育?成了我备课的主题。

二、案例描述

1. 引子

“终于决定了。”我长长地舒了口气。(校社政知识竞赛人选中坚成和郑豪这两位学生让我犯难了,坚成:好胜,各科成绩都比较拔尖,对社政课却不太重视;郑豪:其他成绩一般,对社政却“情有独钟”,我没理由不给他机会)此时七(4)班一位同学直闯办公室 :“吴老师,有同学打起来了。”班主任回来后也跟我们说:“现在的孩子,承受能力真差,同学说他一句落选就让他大打出手……”听到这话我心里一怔:我不是也要宣布参加竞赛的名单吗?会不会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呢?……突然眼前一亮,我何不在下节课上《人生难免有挫折》时,先给他们打一下预防针呢?

2. 情境研讨

伴随着铃声,我走进七(2)班教室,看着一张张年轻的脸,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我一边展示情境(小李与小张打起来了,原因是小张跟同学说小李平时挺牛的,这次知识竞赛也落选了……气得小李给了他一拳,然后对打起来),一边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他们开始讲述老师的困惑:你们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如果是你又会怎么做?大家一下子议论开了,一位男生脱口而出:“小李没选上本来就心情不好了,小张还说他,自己讨打,活该!”马上有很多同学附和,站在了小李一边。(此时我的心里感觉沉甸甸的)一女生开始反驳:“小李落选说明他还不够好,就算心情不好也不应该打人,这样发展下去可能会走上歧途。如果是我,我会觉得这是好事,可以好好地检讨自己,争取做得更好。”(掌声响起,我也示以赞许的眼光)在她的带动下,她同桌也毫不示弱:“谁没有失败过,小张就不应该说小李。如果是我,我觉得自己努力了就好,不去理会别人怎么说。” 顿时班级里其他同学也纷纷起来争论……我适时地进行总结:“刚才大家分析得都很好,人生难免有挫折,不同的态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在挫折中奋起。

3. 心灵咨询

小李现在很苦闷,来到了我们的心理咨询室,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以心理医生的身份来共同帮助他走出心理的阴影(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共同交流,小组长汇总,兴趣浓,热情高)

……

班长陈琳先发言:小李,在人生道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你的落选虽然会对你有一定的打击,但如果在挫折面前畏缩、伤心,甚至打架,那么对自己一点好处也没有。你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更加努力,多与朋友谈心,使自己的心情舒畅,你一定会更加出色。

学习委员坚成也不示弱:“小李,你落选并不代表你不行,或许你还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这不是更好吗?我们相信你!”

捣蛋王吴鹏也抢着说:“小李,你这点小事就想不开,那我怎么办,学习成绩这么差还经常被我妈妈骂,这些竞赛想都没想过我……”(不等他说完,教室里顿时一片笑声)一位同学毫不客气地指出:“吴鹏,你又说错了,现在我们是以心理医生的身份来帮助他。”此时,吴鹏摸摸自己的头说:“哎,又受打击了。”同学们笑得更厉害了。我及时地表扬了吴鹏:“是啊,挫折随时都会出现,吴鹏同学能做到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挫折,这很值得我们学习。”再看吴鹏,始终一副“荣辱不惊”的样子,这样的表现不正是许多“优秀生”所缺乏的吗?

……

各小组都认为小李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此时我感到很欣慰

4. 聊天室

人生的道路不是笔直和平坦的,不管是伟人还是普通人,都会经历大大小小的挫折。点击鼠标:展示洪战辉、贝多芬是如何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事例。在与学生共享了他们在挫折面前的做法后,我话锋一转:“我知道大家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也经常遇到一些小小的挫折,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敞开心扉,走进我们的聊天室,谈谈自己曾经历过的挫折或目前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挫折,与同学进行交流。”学生们情绪激昂,热烈地讨论着……我也参与其中,不时对学生进行指导。

不知不觉就快下课了,我适时总结本课:人生难免有挫折,让我们鼓起勇气,挺起胸膛去勇敢地战胜挫折,快快乐乐地成长,开开心心地生活。最后我宣布参加此次校社政百科知识竞赛的名单……宣布完以后,我一直关注着坚成,看着他一脸坦然地笑着,我的心也稍稍放下了。课后我再找他聊,他说:“老师,这没什么。”我的心终于完全放下了。

三、案例反思

1.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程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教育的意图隐蔽起来”的教育思想,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落选事件”,我设计了“情景研讨”。这种隐含教育意图的设计方式,会吸引学生“毫不留意”地进入“圈套”,并竭力去探讨、去拼争,最终取得了成功!在最后我宣布竞赛名单时,因为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础,落选的同学也能坦然地对待,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避免枯燥的说教

心理建康教育最忌讳说教,这种教育应该是吸引而不是强迫进行,而学生是喜欢活动的,因而我在教学中本着“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理念努力,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

3. 教学中应该考虑给差生更多鼓励,对优生进行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的案例范文5

关键词:情感教育;科学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挫折教育;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275-02

我从事生物教学已十几个年头,起初的时候,自己限于让学生吃透教材,学会知识,别遗漏知识点。慢慢地总觉得自己的课堂少了些什么。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课堂没有升华,少了情感教育、励志教育等。后来,我一直不间断地多学习,多读书。现在我除了在课堂上和我的同学们共同学习知识,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外,还渗透了各种各样的情感教育。这让我的课堂又有了第二次生机,使我的课堂变得饱满。几个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

案例一: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通过大量的尸体解剖研究,发表了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R.Hooke)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他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他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

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

科学史教育: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发现的过程需要很长时间,有的可能需要几个世纪,更多的则是没有终点。科学探究的过程没有国界,知识是共享的;需要继承,需要合作。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有些只能称为学说之类的。后人要对其不断地修正、发展和完善。我们要坚持真理,不论在哪里也不能动摇。

再次相遇。促胰液素的发现(具体内容不再一一列举)。(1)囿于定论的沃泰默(法国学者)。(2)另辟蹊径的斯他林和贝利斯(英国科学家,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3)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的感慨(巴甫洛夫对学生深表遗憾地说:“自然,人家是对的。很明显,我们失去了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

案例二:1958年,我国科学家提出人工合成胰岛素的设想。这在当时世界上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而我国科学家不怕苦,不怕累,没说一句泄劲的话。终于在1965年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经历了将近7年的时间。更令人振奋的是,合成的胰岛素与天然胰岛素具有一样的生物活性!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人工首次合成蛋白质这项艰巨的任务,摘取了这项技术方面的桂冠。

爱国主义教育:同学们知道了这个真实的案例后,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民族自豪感。只要我们有目标,坚持不懈,就能让设想变成现实。就能抬起我们民族高贵的头颅。也许我们现在在某些方面不如西方发达国家。比如,先进的科技。但是大家可知道,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重大发明。而且这些发明也慢慢传到了西方。这是我们中国对世界做出的贡献。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进步得慢了,慢了就落后了,这时候西方一些国家强大了,他们就来,欺凌中国。落后就要挨打。后来中国又经历了浩浩荡荡的内战。我们真的落后了。但是中国人民并没有让自己的命运一直这样下去。中国人民觉醒了,短短几十年时间,同心同德,再次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与辉煌。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出的美丽。中国梦要靠自己努力去实现。

身边的事例:核移植技术发展简史中,教材引用了一张图片(诞生在我国山东曹县的5头体细胞克隆牛)。(备注:曹县是山东菏泽地区的一个县,而同学们大都是菏泽地区的。)这里面涉及一个人物――王银香,她原来在曹县的一个镇上工作。这里偏僻落后,非常贫困。她带领干部群众租地创建当地的集团。从国外引进一些优质奶牛品种,同时利用我们菏泽当地的鲁西南大黄牛进行核移植技术。王银香的理念和价值观是:当有了一个目标时,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经过多次的实验,取得了成功。使中国成年体细胞克隆牛突破零的历史。我们当地人也喝上了归一牛奶。这是同学们家乡身边的人物,让同学们体会到,高科技离他们并不是很远,也并不是只有国外科学家才能做得到,我们也可以。可见我们国家之前进在于人人勤奋、奋发、向上。

案例三: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9世纪末,欧文顿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过上万次的实验……

挫折教育: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易卜生说过“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

案例共享:中央新闻报道过的舟舟。他是21-三体综合征,即先天性愚型儿(21号染色体多一条,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智力只相当于几岁的小孩子。但是天无绝人之路!舟舟对音乐指挥有着执着的追求和热爱。他不顾刮风下雨,路途远近,都会随着乐团排练演出形影不离……经过自己的努力,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家。他成功了。我们可想而知,他和他的家人经历了多少挫折与困难。我们作为一个正常人,碰到困难就低头,太不应该了。困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案例四: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生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就在阅读本文的时候,我们身体内就有细胞在分裂,有细胞在生长,有细胞在变老,有细胞刚刚结束自己的生命历程。细胞的生命历程大都短暂,却都对个体的生命有一份贡献。鲜花吐蕊,绿叶葱茏,抑或花瓣凋落,枯叶飘零,皆展示着个体的生命现象。

挫折教育的案例范文6

[关键词]逆商培养;大学生;失恋;个案分析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正处在最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的身心发展时期。如大学中常见的失恋现象,抗挫折能力的缺失使部分遭遇失恋的大学生不能理性的面对突如其来的失恋挫折,找不到正确排遗失恋抑郁情绪的途径和方法。而“逆商培养”则是帮助大学生正确失恋挫折的重要措施,在大学生培育健康的心理素质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逆商的内涵

逆商fAdversityIntelligence Ouotient,简称AQ)是指面对逆境承受压力的能力,或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亦可理解为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从逆商理论我们得知,开展大学生“逆商”教育,其目的并不是帮助学生解决一时的困境,而是要促使他们高逆商的形成。让他们自己掌握勇于面对逆境的能力和正确处理问题的心态和方法。

二、“逆商培养”在大学生成长中的意义

“逆商培养”在大学生的成长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促使大学生在逆境中成长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一)“逆商培养”是大学生适应生存环境和全面成长的需要;(二)“逆商培养”能促使大学生勇于正视逆境,提升挫折承受力。

三、以失恋现象为例分析大学生逆商的缺失

大学生恋爱是大学校园中的普遍现象,但因恋爱失败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变异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而被动型失恋,即不被人爱对当事人的影响更为严重,学业荒废、殉情自杀、精神分裂、杀人犯罪的事件屡见不鲜。之所以会发生这类事情,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他们的恋爱心理不健康,挫折承受能力不强,缺乏从逆境中走出来的能力。

如:小C和小D在大四考研复习时恋爱,并双双考上了哈市一所重点院校的研究生。在两人相处过程中,小C发觉两人性格不合,彼此思想和情感常出现分歧,经常吵架。再加上小C的父母知道了她和小D的恋情,觉得两人家庭背景有很大差异,今后毕业走向不同,不同意他们交往。因此,小C提出了分手。但小D不同意分手,屡次找小C希望复合,遭到小C的拒绝。小D觉得万念俱灰,心生恨意,在最后一次去小C的宿舍与她谈判遭到拒绝后,用匕首割断了小C的喉咙,并向其刺了多刀。杀死小C后,小D又把刀刺向了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因及时被人发现,保住了性命,但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案例中因失恋导致杀人犯罪的关键在于恋爱观和恋爱心理出现了问题。对于爱情缺乏正确的认识,挫折承受能力不强。缺乏对抑郁的排解能力,不懂得消极的面对挫折会带来伤害。从该案例可以看出,逆商的缺失才是致命的匕首。此时生命的存续和爱情的美满在于逆商的运用,逆商应该成为生命之轻和生命之重的平衡点。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失恋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家庭、社会和个体心理因素的双重影响。但一般来讲,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因为尽管家庭和社会舆论所产生的挫折会对大学生的恋爱产生影响,但是,挫折可以导致不同的行为反应,既可以是理,也可能是非理性的。如果个体心理消极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个体遭遇挫折时的认知就会出现偏差,就不能正确地对待失恋的事实,会使人失望、痛苦、沮丧,甚至是意志消沉,而一味地陷入仇恨的深渊,就会产生宣泄错误失恋观支配下的极端情绪,从而导致人生悲剧的发生。

四、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中“逆商培养”的路径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今后的个人发展、生活态度、恋爱观念都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因此,对大学生逆商培养的路径思考,是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

(一)在课堂教学中融入逆商理论基础

充分发挥高校“两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适应形势变化,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其优势将大学生逆境教育、婚恋观教育内容纳入常规教学之中,增加“逆境教育”“婚姻道德法律”教学环节,引用正面案例和反面教材,对比剖析大学生失恋的症状和行为,逐步渗透逆商理念,让学生认清因错误失恋观而导致的极端行为的严重后果。避开当代大学生的这种思想误区,提升逆商思维。

(二)开展以提升心理素质为内容的户外拓展活动

户外拓展训练能很好的发泄内心的压抑情绪,尤其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更加有益。因此,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及应对措施,以提高学生对环境突变的应变能力、逆境的适应能力、抑郁心理的调控能力,提升学生的抗挫能力,锻炼学生的韧性人格。

(三)设计逆境情境,引入情景教育

在情景教育活动中,应注重将如何面对困难、摆脱困难、超越困难设置成能撞击学生心灵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在“情境”的欣赏与评判中,达到更高的共鸣和更广泛的认同,从而提升面对逆境的应对能力。

(四)创建逆境心理咨询站,发挥心理咨询实效

总之,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有理想有抱负,但缺乏人生经验,抗挫折能力与调控能力较差。面对困境与重压。容易沉陷在消极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所以,“逆商培养”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它不仅使他们能够在挫折和逆境中健康成长,还能化逆为顺、创造新的机会,获得成功。

基金项目:东北林业大学教育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DGY2009-025)。

参考文献:

[1][美]保罗・史托兹,逆境商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