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的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咨询的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咨询的总结

心理咨询的总结范文1

摘要:分别介绍了团体咨询和员工援助计划的概念、探讨二者的内容和适用范围及相互关系、最后展望了以团体心理咨询为主要载体的EAP的前景。

关键词:员工援助计划 团体心理咨询

近年来,国内心理学界对心理咨询的关注越来越多,同时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以下简称)获得越来多的关注。另一方面,由于发展较晚和国内文化背景,团体心理咨询和EAP两者当前在国内并没有获得在国外相当的地位。

 

一、概念界定

团体心理咨询(Group counseling)具体说指的是6-10人的群体,他们每周在一起,在有一个或两个是受过训练的领导者的陪伴下,讨论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尽管每个人都表达了不同的关注点,但关注点很多都会集中到一个特定的话题或问题上。简单地说,团体咨询是一种在群体中、助人自助的过程。

 

员工援助计划是由组织为其员工设置的一项系统的、长期的服务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和建议,和对员工及其亲人提供的专业咨询、指导和培训,旨在帮助改善组织的环境和气氛,解决员工及其家庭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以及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并改善组织管理。

 

二、EAP与团体心理咨询

1.EAP和心理咨询的关系

EAP的内容除了一般性心理咨询,例如酗酒计划、健康促进计划或员工福利计划,危机干预。这些EAP的服务需要心理咨询作为重要载体介入,并且不是完全依靠个人心理咨询能够很好解决的。

 

EAP实际上是一种新兴的心理咨询模式和基于心理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一些学者也将EAP称为美国心理咨询业的三大趋势之一。更直接地说,EAP主要借助心理咨询的方式 。这一说法即阐述了EAP的定义同时也阐述了EAP与心理咨询的关系。

 

2. 团体心理咨询的有效性

团体咨询相对个人心理咨询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效果易巩固等优势,在EAP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例如发生员工因公殉职之后的部门,这时就需要团体咨询的迅速介入协助危机干预;亦或者是在大规模裁员之后的部门,需要团体咨询来稳定人心。这些情况都是个体咨询所不能快速有效地做到的。

 

三、适用行业

一般来说,组织的实力越强,组织的规模越大,工会越是完善,少数民族员工的数量和比例越低,员工学历水平越高,行业越是高科技,这样的组织越倾向于实施EAP。EAP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还报告一些EAP在特定行业中的运用。例如:王安民报告的在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运用;刘平报告的在保险公司中的运用;张红梅报告的转型期的商业银行的运用。

 

团体心理咨询各种组织团体均可使用。纯粹的团体心理咨询更多是在一些政府机构和军队中使用。例如西安政治学院的蒋一斌和赵晓明的研究、解放军军医王丽杰等人的研究、任忠文等人对驻藏部队军人进行团体心理咨询的研究。

 

四、小结与展望

1.EAP在中国遇到的问题

王雁飞总结出EAP在中国遇到以下问题:过分关注个体层面研究,忽略组织环境因素问题,咨询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EAP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相结合的问题等。这些问题或许与团体心理咨询密切相关。

 

谷向东和郑日昌也提出制约EAP在中国的发展的原因有:组织领导和社会大众对EAP不了解;对于接受该服务存在顾虑,怕投入了经费,自己的员工不敢前来接受。低成本的团体咨询或者能帮助EAP的推广。

 

2.团体心理咨询在中国遇到的问题

团体心理咨询在中国并未完全实现市场化,还停留在教育系统、国家机关和军队中的理论阶段和试验阶段。心理咨询在中国市场推广中,存在以下两个不足:民众观念和认识问题导致需求量大,但有效消费不足;行业内各种推动力严重不足导致缺乏行业良性发展的动力。心理咨询普及消费、推动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EAP结合团体咨询实施而得到改善。

 

3.前景展望

谷向东和郑日昌提出应该“针对共性问题,采用小组集体咨询的形式开展服务”。在前文所提到的Lewis所列的EAP的内容中,团体心理咨询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周苗苗的论文中记录了联想员工的EAP中开展叫“工作压力”小组和“工作与生活的协调”小组的团体咨询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EAP和团体心理咨询有共同的目的和相似的服务、相似的结构,行业准则和理论基础,以团体咨询为重要载体开展和实施EAP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EAP可以为团体咨询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团体咨询可以作为实施EAP的载体。以团体咨询为重要载体展开EAP,能够突破两者在中国推广的困难,成为EAP和团体咨询在中国发展的特殊模式,有力推进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心理咨询的总结范文2

近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激烈的竞争给个人成长带来巨大的压力,在校学生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他们面临着学习、人际关系、情感、就业等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内容,至关重要,应在高校普及心理咨询的开展。

高校心理咨询现状

1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

据调查,近些年来,各大高校已经逐渐建立了心理咨询的相应机构。然而,积极主动的去咨询一些心理问题的学生为数却并不多。原因可想而知,一方面一些学生对心理咨询有偏见,另一方面一些学生不了解、不关心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学上将前来咨询的人称为“来访者”或者“当事人”,而一些学生却错误的认为去咨询的人“有病”,而难忘为情去咨询,如果让别人知道自己去进行心理咨询,可能会产生精神负担,结果正好适得其反。所以说,有些学生将心理咨询师称之为“心理医生”这个是不完全正确的。通常来说在心理咨询师的眼里,来访者都是正常的人而不是病人。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是为来访者提供一种帮助,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并最终启发、指导、帮助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达到克服情绪障碍维护身心健康的目的。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其最基本的工作原则就是保密,在没有确切的得到来访者的允许之前,心理咨询师是绝对不会将与来访者相关的一切资料告知第三人的。另外,一些学生认为心理问题离自己很远,进而不去关心心理咨询工作。当出现心理问题时,有些学生先想到找家人、朋友帮忙处理,而不是心理咨询人员。

2 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主要问题

(1)人际交往的困惑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由于在大学生身上还存在对父母的依赖,自我中心,倾向于以自己的眼光看问题,进而容易产生、人际矛盾,不知如何处理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冲突,尤其是宿直接的矛盾。所以,从人际关系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很能影响大学生的性格习惯,甚至于心理健康水平。

(2)情绪的困扰

大学生现在还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情绪逐渐趋于成熟与理性,但控制力还不是特别的成熟,情绪很容易被激发,这种情绪带有强烈的冲动和波动,情绪体验深刻且持续时间较长。然而当今的大学生比以往的学生面临更多的压力,而这些压力往往会导致学生出现焦虑、恐慌、抑郁等情绪。所以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情绪问题,学会保持健康乐观情绪的方法。

(3)学习压力

学习成绩差是引起大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大学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和高中时有很大的差别,一些学生在短期内无法很好地适应大学的这种学习生活,导致学习成绩差,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这种问题也是很常见的。

(4)恋爱问题

当代大学生由于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自身缺乏一种自我控制能力,所以他们不能很好地处理恋爱以及与两性关系,这样以来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很容易造成一些烦恼和痛苦,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缓解,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比如说单方相思、恋爱失败、三角恋关系、还有性取向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困惑着当今的大学生。

心理咨询工作的完善

总而言之,心理咨询工作在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是学生正确的认识了解心理咨询,并普及心理咨询顺利的进行,才能使大学生来询者的心理健康得以维护和保持,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首现,学校需要加大心理咨询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最大努力扩大本校心理咨询机构在学生当中的影响力,使学校心理咨询服务能够深入人心,以达到学生需求与学校服务之间紧密衔接起来。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意义、内容、方式和原则等,提高学生对心理咨询工作的认同感。使大部分学生能做到有心理问题主动求助,及早干预。

心理咨询的总结范文3

关键词: 心理咨询 发展 综述

一、心理咨询的定义

提到“心理咨询”,人们往往将其和心理治疗等同起来,甚至许多心理学家也把心理咨询视同心理治疗。如罗杰斯认为,最彻底、最有效的咨询与最彻底、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是无法区分的[1]。另一些人如威廉生则认为,心理咨询是协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历程,因此与心理辅导(guidance)的意义颇为类似[2]。我国学者则认为,心理咨询是介于心理治疗与心理辅导之间的一种协助个人的动力过程。它是咨询师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利用专业经验,通过与来访者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其根源,挖掘自身潜能,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方式,以便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保持身心健康。

二、心理咨询的产生和发展

心理咨询发起于20世纪初美国的“指导运动”。19世纪后期,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迁,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人们面临的求职就业和职业适应等问题引起了有志之士的热切关注。他们设立帮助机构,寻找帮助方法,试图帮助人们解决面临的困难,后来逐渐发展成一场有组织有影响的运动,人们把其称之为指导运动。指导运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职业指导,主要是给人们提供职业介绍和职业咨询;二是改善学校教育。在指导运动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弗兰克・帕森斯,人称指导运动之父[3]。1908年,他出版了《选择职业》一书,这是最早的职业指导书籍之一。另一位先驱者戴维斯则是首先在学校开始辅导活动的人士之一。[4]他于1898年在底特律市建立了一个教育职业指导中心。他第一个使用了“咨询”(counseling)这一术语。这以后的20多年里,指导运动还主要是社会工作者的事,与正统的心理学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到了20世纪30年代,咨询发展史上出现了所谓的“测量的十年”。其产生的原因,一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心理测量学在美国迅速发展,使得测量学家能编制出各种适用、有效的测量工具;二是指导运动的深入也提出了应用心理测验的要求。这就使指导运动越来越心理学化,越来越专业化,开始了现代咨询的雏形。

到了20世纪40、50年代指导运动开始向当代咨询转变。转变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心理学领域,其中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起了重要的作用[5]。他对心理咨询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点:1)人本主义者的咨询使传统的指导活动的一些做法成了疑问。例如,指导者与来访者关系上的权威主义态度和家长式的作风,过分依赖测验和滥用测验,过多地直接指导等等。2)罗杰斯开始以真正心理学的眼光分析咨访关系和咨询过程,使咨询变成一个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实践学科[6]。3)人本心理学的治疗扩展了咨询领域。例如,咨询内容扩展到人生的各种问题,也涉及变态行为问题。

1951年,在C・G・伦恩、D・E・苏帕、P・罗宾森和E・S・波尔丁等的倡导和组织下,在埃文斯顿市的西北大学召开了有60位有名望的心理学家参加的会议。他们向美国心理学会推荐将心理咨询列为一个独立分会。美国心理学会于同年年会上采纳了这一建议,接纳“心理咨询学”为其第17分会。同时,美国心理学会还推荐由全美考试委员会支持对咨询心理学家的执照和专业考试。同年,原有的全国职业指导协会改组为“全关人事指导协会”(APGA,该会于1984年再次改组为“美国咨询和发展协会”,简称AACD)。

三、我国心理咨询的现状

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心理咨询开始走出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引入心理咨询(台湾称心理咨商、香港称心理辅导)较早,例如台湾师范大学于1957年成立了健康中心,后又设心理卫生辅导部门;香港则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学校中推行辅导工作。目前,两地在学校辅导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我国内地心理咨询发展较晚,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对外开放和学术交流以及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咨询逐渐发展起来。20多年来,我国心理咨询在各界有志之士的努力下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目前,我国心理咨询发展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卫生系统的心理咨询,主要包括精神病治疗机构和综合性医院开设的心理咨询门诊;二是学校心理咨询,特别是各高校、中学开设的心理咨询机构:三是社会心理咨询机构,主要包括面向社会开设的心理咨询服务室,另外还包括互联网上开设的心理咨询服务、电话心理咨询等。

从总体发展来看,我国心理咨询还处于初级阶段,当前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加强和完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加快,人们心理适应困难还会增加,心理咨询还需要克服不少困难,还有大量的工作等待心理咨询工作者去完成。

四、心理咨询发展的趋势

(一)心理咨询发展的多元化趋势

在短短的百余年发展中,心理学学派林立,各学派对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也各有建树。在发展的初期各学派之间理论和方法相互排斥,随着心理咨询实践的发展,心理咨询工作者逐步认识到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理论和方法能在所有情况下解决所有人的所有心理问题。于是,各派学者逐渐学会抛弃门户之见,彼此借鉴、取长补短,在心理咨询工作中能根据来访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或同时采用几种不同学派的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宣称自己是“折衷主义”(Eclecticism)。有人对美国自1974年起15年间的临床心理学研究作了回顾总结,发现近50%是兼容取向。还有人对精神病学和社会工作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所作的调查发现,有68%的人认为自己属于兼容学派。

20世纪末,世界进入所谓后现代社会,通过全球性文化反思,产生了多元文化主义。各种心理咨询的理论面对这种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而不断修正和发展。重视来访者的文化背景及文化结构是多元文化主义对心理咨询理论的直接影响。多元文化咨询主张承认差异,尊重多元,改变个人与文化分离的现实,以宽容的态度,从多元的角度审视来访者的问题,采用有弹性的、多样化的方法,使来访者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多元文化咨询强调情境导向,参照来访者的文化背景,依据文化差异调整咨询方法。重视性别、年龄、教育、职业、宗教和种族等社会文化变量的影响,是多元文化主义心理咨询的共同特征。多元文化心理咨询分两条路线:一是探索适合本民族、本地区的所谓本土化(Indigenous)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如学者杨国枢就是心理学发展本土化的倡导者;二是尝试构建可广泛统整人类文化差异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

(二)心理咨询发展的生态观趋势

人和环境的问题是当今社会中谈论最多的话题,也是学术界研究最热门的课题之一。人与环境究竟是什么关系?应鼓励人定胜天、征服自然,还是师法自然、天人调和?这些问题涉及心理咨询的基本理念,特别是对心理咨询方式的采用,关系更重大。在我国加剧变化的今天,讨论心理咨询的生态观更有其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生态观的基本概念不仅来自生态心理学,还涉及教育学、生物学、社会学和人类学。虽然各门学科对人类行为的解释各有侧重,但几乎都不能否认个体与其环境存在着某种关系。生态心理学则认为,人类行为乃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行为是个人与环境的函数:B=f(P,E)。生态心理学者曾分析情境中的心理与非心理因素,如Baker及其同事根据Lewin的场理论发展出“行为情境论”。所谓行为情境是指引发行为的小生态系统。不同的情境引发出不同的行为,同一个人处于不同的情境里,也可能表现完全不同的行为。人患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体行为与环境配合不良所造成的,是生态系统失衡的结果。行为生态观提示,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中,只有将促进个体心理成长与改变外界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相互调适、同步改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长远稳定的效果。例如,只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不改变家长的教养方式和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改变整个社会文化环境,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结语

心理咨询强调的是教育和发展取向。它的主要任务是为有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惑的正常人提供有效的帮助,鼓励他们正确认识现实和自我,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对现实生活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心理咨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着眼于正常人的现在心理状态。2)提供对人的一生最有效的帮助。3)强调自身的潜能和价值。4)重视认知因素中的理性选择和决定。5)注意咨询对象的个性差异。6)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尽量利用环境资源,改变环境。

参考文献:

[1]叶浩生.心理学理论精粹[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251-6.

[2]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11-28.

[3]郑日昌.学校心理咨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13.

[4]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19.

[5]Hill KL.张忠秋译.运动心理咨询理论[M].北京:我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37-224.

[6]杨国枢.本土心理学的开展[M].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1993:3-6.

[7]张人骏.心理咨询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1-24.

心理咨询的总结范文4

【关键词】心理咨询 咨询教师 思考

心理咨询是对存在有心理问题或困扰者来向心理学工作者求助时,后者应用心理学的观点与方法,给求助者以帮助、劝告、辅导的过程。毫无疑问,心理咨询在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高校整个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应积极洞察心理咨询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与问题,不断地改善,以推进这一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1 加强来访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

记得笔者2000年刚上大学时,那时根本不知道学校还有心理咨询中心,退一步想来,即使那时知道有这样的机构在为学生服务,也不会去的,因为会有很多顾虑:害怕老师同学知道自己去心理咨询被认为“有病”、害怕别人笑话等,也就是说去做这件事情自己所付出的要远远大于从中的所获。而这样的一些想法,代表了那个时候绝大多数同学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今天当笔者正式做这项工作,在咨询中问及来访的学生怎样看待心理咨询时,他们的回答是:觉得无所谓,心里不舒服来聊一聊、咨询咨询。所以我们看到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心理学、心理咨询本身在社会生活领域的不断渗透,对心理咨询,大学生越来越持有接纳和认可的态度。这一点也可以从我们的咨询量上有所体现。以笔者为例,自2009年2月25日——5月20日,笔者每周安排2次咨询接待,这期间共接待来访学生42人次。但是,且不说这样的认可仍需进一步的加强,当咨询遭遇我们的学生,它仍面临着太多的尴尬。如来访学生把心理咨询神话,认为学心理学的人无所不能;把心理咨询等同于感冒片,伤风感冒吃药打针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认为咨询应该也是这样“速战速决”;把改变的责任推给咨询老师:我有问题来找你,那么我目前不合适状况能否改变也取决于你,而我自己无需做任何努力;心理咨询无非也就是聊天说话,而且只要我来了,你就有义务取悦我,让我高兴等。而实际上如我们所知,真正的咨访绝不是感冒片和头疼脑热的关系,它是一种关系,一个过程,心理咨询老师不但没有特异功能,且在太多的时候面对来访同学的问题会无奈而无力,我们的工作范围是有限度的。更为关键的是,问题的解决最终还得依靠来访者心理和行为的不断调整和自我激励去解决,而不是咨询教师。

但当来访同学对这些不了解时,就会以他们的理解去理解咨询,去带着很高的期待走进咨询室,可想而知很多时候也会带着失望走出来。所以,在咨询前,来访者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咨询效果与来访者在咨询前是否对心理咨询能否正确认识、是否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很大关系。为此,应通过各种渠道,如在咨询室门前粘贴了“心理咨询中心服务内容”、“去咨询前该做的准备、” “咨询流程图”、“咨询教师简介”等内容的展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 咨询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性

前面提到,面对来访学生的问题,咨询教师很多时候会感到无奈而无力,这一方面有来访者本身的问题及客观条件的一些限制。但必须承认,作为咨询教师本人,我们自身能力素养的欠缺也是造成这样一种现象的很大原因。我们始终强调心理咨询的教育和发展取向,它的主要任务是为有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惑的正常人提供有效的帮助,鼓励他们正确认识现实和自我,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对现实生活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而学生的问题通常也较简单,多与他们特定的年龄阶段及生活主题相关,更多也是成长和发展中的问题。

现实中的咨询也确实如此,以笔者的体会,可以说97%的来访问题属一般心理问题或严重心理问题(也少),真正发展到神经官能症、人格障碍、心理疾病、精神病的仅占3%。但凡来访的同学也都是想真正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咨询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应在工作中不断的去提高,熟悉学生问题的种类、总结应对措施及建议、加强学习钻研。在笔者咨询的过程中,曾有一个学生因考试焦虑问题前来,当整理咨询记录时,自己清楚没有很好的给她建议,因为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也有待学习。这个咨询结束后,笔者因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去全面掌握这部分内容,结果接下来又遇到相同问题的一位来访同学,那个时候特别惭愧,因为还是没能与他一起很好的去解决这个问题。为此也深感咨询教师职业素养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多么重要。

谈到这儿,这又牵涉另一个问题,即大部分专职心理咨询教师都在编的是行政或思政的系列,那么在实际的工作中,他们首先会有一系列事务性的事情需要处理,这大大消耗了他们工作的精力与专研的热情,从而影响他们工作后颈的激发。笔者认为,这也是涉及咨询教师成长过程中外部保证的重要方面。

3 重点学生的转介问题

虽然多数学生的来访问题属一般心理问题,但超出心理咨询范围的、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疾病者也存在,这就涉及到一个向相关机构的转诊、转介问题。一般当在工作中遇到需重点关注的来访者,我们首先会汇报领导,继而会和学院取得联系,通常对这样的案例,我们会建议转诊专科医院,如果必要,也会通知家长。但在这过程中因为一些人为的原因,如学院接到手与家长取得联系后,家长重视程度不够、不知道什么地方诊疗精神类的病症或因费用太高而放弃治疗。这样一来学生的问题就会被耽误下来,甚至影响其终生的发展。所以,学校心理咨询与精神病专科医院、校医院间畅通的联席制度的建立显得非常重要,如在工作中能把相关人员顺利的“请进来、走出去”,咨询教师队伍中能有既懂心理学知识、也有精神医学基础的咨询教师是非常理想的,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咨询预约的重要性,同一咨询教师在固定值班时间咨询的连贯性等都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注意和加强的方面。作为一名年轻的心理咨询教师,需要学习与反思的还有很多,我定将克服自身惰性、继续努力。一点心得,记于此与大家探讨、共进。

参考文献

[1] 李英,王超.关于心理咨询中时间设置的思考[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4).

[2] 陈麒.中国心理咨询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前景趋势[j].中国临床康复,2006(46).

心理咨询的总结范文5

宣传力度不够①官兵对心理咨询不够了解。心理咨询是部队心理工作的一部分,其作用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人员与来访官兵的协商、交谈和指导过程,为官兵提供可行性建议,帮助来访官兵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使其认识、情感和态度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训练、生活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轻度心理障碍及各种适应不良问题,从而达到自立自强、完善人格和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简言之,军队心理咨询就是咨询人员协助来访官兵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其终极目的是“助人自助”。目前仍有较多的官兵不知道心理咨询是什么、能起什么作用、什么人可以来咨询。到我们单位的心理咨询室来咨询的基本上都是我的熟人,而且是带着满脸的怀疑和好奇,认为咨询就是聊天,没有人告诉他们心理咨询应尽量避免“双重关系”,不是越熟悉越好,更不能对咨询师产生依赖。②对心理咨询结果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心理咨询师“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能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尽收眼底,只要咨询就可以解决问题,咨询一次或几次没有达到目的就会放弃。不知道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咨询师是需要时间去收集资料的,而且对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估也不恰当。有一个例子:求助者因失恋而影响情绪,咨询师帮其调整好情绪后,求助者又来问咨询师,为什么我还找不到女朋友?其实,咨询师已向其解释过了,心理咨询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的,咨询师的任务就是帮你调整好受冲击的情绪,使你的工作生活步入正轨。③害怕个人的隐私被泄露。不少求助者顾虑非常大,认为看心理“疾病”是很难为情或是难于启齿的事情,怕个人的隐私被泄露,日后见不得人,不愿向咨询师敞开心扉。其实心理咨询原则中明确规定了保密原则,心理咨询师必须对来访者的个人隐私保守秘密,这是心理咨询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准则。④将心理咨询等同于看临床医生。认为可以随时来访,随时可以咨询,而且可以无时限性。实际上,心理咨询的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来访者的合作,还取决于咨询师的情绪状态。所以,良好的咨询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咨询师有良好的心境,求助者按照预约序列依次进入,每次的咨询时间为1小时左右。在我们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还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的求助者来咨询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心理量表测试,认为只有量表测试结果才准确、直观。实际上,心理量表测量的结果和临床辅助检查的结果是类似的,仅供心理咨询师参考,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协商的结果才是有意义的。还有的官兵认为心理咨询过程中必定有可见的治疗方式,如药物治疗或行为、场景治疗等。其实,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可以通过摄入性谈话的方式了解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症结”,并帮助咨询者认识到这些“症结”,这样有的求助者可以通过自我调适或改变认知达到咨询目的。常见的心理异常是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比较严重的心理异常可以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加以纠正。

专业人手不够现在部队基层单位培训了不少心理骨干或心理辅导员,但真正有心理咨询资质的人并不多。少部分心理咨询师虽然取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但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他们还不能游刃有余地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还有许多咨询师是兼职的,不仅要进行心理咨询,还要从事内科、外科或行政管理工作,这样势必会占用他们从事咨询工作的时间。

软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基层部队心理咨询室的设备非常简陋,有很多的咨询室只配备了简单的桌椅,没有测试、读卡、训练软件和硬件,没有必备的书籍资料,没有必要的治疗设备。有的咨询室虽然配备了一些设备,但配置无实际用途,不能为官兵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心理咨询的总结范文6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2(c)-091-02

20世纪90年代初,基层开始重视心理教育,对基层人员的心理健康十分关注,但那时缺少心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我部稍有一些心理知识的骨干均派上了用场。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普及心理知识,正规培训了心理工作骨干,进一步提出了“三战”,将“心理战”提到了一定的认识高度。21世纪初,国家规范心理职业市场,通过培训、考试、答辩,有一定基础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我部的心理咨询、行为训练、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步入正轨。经过努力,在心理领域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效果。但细细思寻,基层的心理工作不能停止脚步,只有在实践中发现不足,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经过总结,基层心理工作还存在如下问题:

1 宣传力度不够

1.1 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有偏差

多数人不知道心理咨询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能起到什么作用,认为咨询就是“话聊”;有人认为这个职业时髦,能挣到钱。殊不知,心理咨询主要是解决心理紊乱、心理边缘障碍或对康复期精神病人进行“助人自助”的活动。

1.2 不知道什么人可以来咨询

刚开始来咨询室咨询的基本上是我的熟人,而且是带着满脸的怀疑和好奇,但没有人告诉他们心理咨询应尽量避免“双重关系”,不是越熟悉越好,更不能对咨询师产生依赖。

1.3 人们的观念没有彻底改变

首先,认为心理咨询师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能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尽收眼底;其次,认为去看心理“疾病”是很难为情或是难于启齿的事情。其实,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协商、交谈和指导过程,提供可行性建议,针对正常人及轻度心理障碍者的各种适应与发展问题,帮助求询者进行探讨和研究,从而达到自立自强、增进健康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它必须是通过一定的咨询方式,收集分析资料,才能进行心理活动的评估、治疗。

1.4 对心理咨询结果的期望值过高

首先是对心理咨询看得过于神秘,认为只要来都可以解决问题,一次或几次没有达到目的就放弃,却不知道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咨询师是需要时间去收集资料的;其次是对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估不恰当。有一个笑话:求助者因失恋而影响情绪,咨询师调整好其情绪后,求助者又来问咨询师,为什么我还找不到女朋友?其实,咨询师已向其解释过了,心理咨询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而且咨询的目标是双方协商定下来的,咨询师的任务就是调整好你受冲击的情绪,使你的工作生活步入正轨。

1.5 将心理咨询等同于临床看医生

认为可以随时来访,随时可以咨询,而且可以无时限性。其实心理咨询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来访者的合作,咨询师的情绪状态也极大地影响咨询过程。首先,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也会有一些难以释放的不良情绪,没有良好的心境,不宜做咨询工作;其次,在求助者多的情况下,也有先后秩序,按照预约序列是比较好的;再次,每次的咨询时间是有限度的,一般以一小时为限;还有,咨询师不是万能钥匙,有的问题是需要转介的。

1.6 以心理量表测评结果作为衡量标准

有的求助者来咨询的目的就是为心理量表测试,认为只有量表测试结果才可以量化、直观。实际上,心理量表测试结果和临床辅助检查结果是类似的,仅供心理咨询师参考,关键在于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协商的结果才是有意义的。

1.7 害怕个人隐私被泄露

不少求助者不愿向咨询师敞开心扉,是因为怕个人隐私泄露,日后见不得人,其实心理咨询原则中有明确的保密规定,而且法律有保护求助者隐私的相关条文。

1.8 认为心理咨询过程中必定有可见的治疗方式(如药物治疗或行为、场景治疗等)

其实,心理咨询过程中,可以通过深入性谈话的方式了解心理问题的“症结”,只要认识到这些“症结”,有的求助者可以通过自我调适或改变认知达到咨询目的;另外,常见的心理异常是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再者,对比较严重的心理异常可以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加以纠正。

2 专业人手不够

现在基层单位培训了不少心理骨干或是心理辅导员,但真正有心理咨询资质的并不多,尽管有的通过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但由于经验的贫乏,还不足以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有的咨询师尽管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但一般都是兼职的;有的既要从事临床工作,又要从事部分行政管理工作,这势必压缩了咨询工作的空间。

3 软硬件设施不够或形同虚设

我在电视剧里看过《石破天惊》的心理咨询室,相比较而言,现实中基层心理咨询室的设备显得有些寒碜,有很多的咨询室只配备简单的桌椅,没有测试、读卡、训练软件和硬件,没有必备的书籍资料,没有教学及辅助的投影摄像设备,没有必要的治疗设备,没有必备的道具等。有的不知道该配备什么设备,有的尽管有一些设备,但不是专业人士所配置,无实际用途,有的不知设备有什么用途,工作几乎没开展起来,仅仅为应付检查,不为官兵解决问题,不作调查研究,形同虚设。

4 制度体制不够健全

4.1 没有相应的专业人员编制

没有编制就等于重视程度不够,工作成绩也很容易被忽视,职级晋升将受到影响;对从业人员来说,从事没有编制的工作名不正言不顺,使其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

4.2 没有专门的经费保障

在现实当中,经费保障的好坏也是检验对一项工作重视程度的指标,没有经费保障,各项心理工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虽然说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但也不至于一支铅笔掰成三节、一块橡皮分成四块用,其实,这样也是对资源更大的浪费。

4.3 没有健全的督导体系

心理咨询师在执业过程中,心理上的压力无法释放,势必影响咨询师的执业效果和个人的生活质量,健全的督导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4.4 没有一套完整规范的文书格式

目前在基层的记录文书格式五花八门,既不完整也不规范,必须有一套规范的样式供基层参考。

4.5 专业人员培训不够

目前心理咨询的专业培训机构少,收费高,由于职业的局限性,见习和实习的机会少,系统的咨询、治疗方法学习实践迫在眉睫。

5 各部门各项工作间协调配合不够

5.1 各部门配合不够

心理咨询仅能解决一部分心理问题,要减少心理异常的发生,心理疏导、心理教育和心理行为训练必须同时跟上。应该说,各项工作在大体上分工是明确的,但基层在疏导、教育和行为训练上的部门合作不力。

5.2 用政治工作取代心理工作

政治工作和心理工作没有明显的界线,两者在应用上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有机结合,对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是非常必要的。

5.3 没有将心理工作应用于平时的各项工作中

心理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为教育而开展,要结合任务,应用于生活训练,可以将无形的东西用有形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果用心理指导训练,会使训练更科学化、更有趣味性、更易被接受。

6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