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的政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节能减排的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节能减排的政策

节能减排的政策范文1

【关键词】 节能减排管制政策 混合纳什均衡 博弈模型

一、引言

我国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腾飞,同时也促生了能源的浪费和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样的高消耗、低产出同样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相关部门随即做出了节能减排的号召,但是收效并不尽如人意。由于企业的经济利益受监管者管制政策的影响,如何通过财政补贴、税收等多种经济激励手段调动企业节能减排积极性,使制定的节能减排政策更有针对性和效力,是政策制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尝试以博弈论为工具分析当地监管部门与承担节能减排的当地企业行为两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模型,具体探讨节能减排这一问题。在本次模型分析中,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本文研究在当地监管部门实施节能减排的监管以前,当地企业内部间的博弈,由此可以得出在未实行监管时企业的行为。另一方面,分析在当地监管部门实行节能减排监管以后,博弈的对象就由企业间转变为监管部门和企业,由此分析企业和监管者的行为选择。

二、博弈模型的构建

1、在当地监管者实施节能减排的监督管制以前,当地企业内部间的博弈

(1)模型的基本假设。为了研究的方便,在此的博弈参与方只有两个企业——企业1和企业2,并在此假设双方都是理性的经纪人,他们以相同的价格p生产销售同样的产品,并销往共同的市场。

(2)在实施节能减排的监督管制以前,当地企业内部间的博弈的基本描述。在面对监管者没有实行节能减排的监督管制时:

如果只有企业1没有实行节能减排的计划,那么企业1就会从污染环境中得到a>0额外的收入(我们假设企业如果污染,那么成本下降;不污染,成本上升。因为如果实行节能减排,就会购买新的节能设备,那么购买净化设备需要增加额外的支出)。

如果只有企业2没有实行节能减排的计划,企业2能够从污染环境中得到b>0的额外收入。

如果双方企业都拒绝执行节能减排任务,那么企业1将获得收益m,此时a>m>0;企业2将获得收益n,此时b>n>0(我们假设双方共同污染环境时所得到的额外收益是小于单独一方污染时所得到的收益)。

如果双方都采取措施认真执行节能减排,那么双方从环境中的收益都为0。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企业1和企业2的收益支付的二维矩阵,如表1所示。

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理性人的企业决策者,如果没有监管者出面进行干预的调控,双方企业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最大,最终都会选择不采取节能减排的行动以便能从中获得m,n的额外收入。换句话说,只要企业从污染环境的过程中得到的额外收入大于0,那么企业就会选择不执行节能减排的任务,而会选择继续污染。

2、在当地监管者实施节能减排监督管制以后,当地监管部门与当地企业间的博弈

(1)模型假设。此时,针对当地监管部门与企业间在节能减排角色上的利益取向,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的假设:当地监管部门与当地的企业均是理性的且追求利润最大化;行为上,监管部门可以选择对未达到节能减排的企业进行罚款或者通过降税或者额外补贴的方式鼓励企业认真执行节能减排措施;假设不存在受贿等暗箱操作。

同时有如下得益安排:企业认真执行并且监管部门了解到后给予企业的奖励为A(也算做当地监管部门的支出);当地监管部门的监督成本为B;若企业完成监管部门所下达的节能减排规定的指标,当地监管部门会受到上一级监管者的表扬与物质奖励,为C;若企业未完成监管部门所下达的节能减排规定的指标,当地监管部门会受到上一级监管部门的罚款,为D;企业投入的节能减排设备的成本为E;若企业达到了监管部门规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企业将得到监管部门的奖励为A;若企业没有达到监管部门规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企业将得到监管部门的惩罚为F。

(2)模型分析。博弈的双方均有两种可能的选择。企业可以选择执行或者不执行;监管部门可以选择监管或者不监管。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当地监管部门和当地企业的收益支付二维矩阵,如表2所示。

在本矩阵中,具体的分析结果如下。

如果企业选择执行节能减排的任务,并且对于当地监管部门来说C-B-A

如果企业选择不执行节能减排的任务,并且-B-D+F>-D即F>B,则监管部门会选择监管,如果F

如果监管部门选择监督企业是否执行节能减排的任务,且-E+A>-F,则企业会选择去执行节能减排任务;如果-E+A

如果监管部门选择不监督企业执行节能减排,且E>0,则企业一定不会执行节能减排的任务。从假设条件中,我们可以知道企业投入的节能减排设备的成本E是恒大于零的。

因此,这种矩阵图分析之后得到的纳什均衡是(不监管,不执行)和(监管,不执行),这两种策略都不利于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

3、博弈关系分析——通过混合纳什均衡来分析节能减排政策

(1)模型假设。假定在上级监管部门规定当地监管部门要对该地区实行节能减排后,当地监管部门与当地企业间的博弈假设不变,并且,我们假设概率p为监管部门实行监管的可能性,其取决于企业实施节能减排行动的信息被当地监管者掌握的程度以及监管部门自身的努力;假设概率q为企业决定实行节能减排政策的可能性,其取决于监管部门的监督能力和惩处力度。

节能减排的政策范文2

关键词:节能减排;税收影响;博弈

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2-0086-01

在实施节能减排政策的过程中,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利益不一致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效果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辖区居民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

1 政府间的博弈行为模型假设

一般来说,随着经济活动的结束,经济效益能够很快地表现出来,即经济利益见效快,而环境效益具有滞后性。就一届地方政府而言,在其任期相对较短,受现阶段对地方政府的评价体系和标准的影响以及利益机制的驱动,地方政府往往重视见效快的经济效益,而忽视见效慢的环境效益。因此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就节能减排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相互博弈。为了更好的分析博弈过程,做一些基本假设:

第一,在博弈过程中,各博弈主体都符合“经济人”假设,且具有有限理性。

第二,中央政府在博弈中的策略遵循全国收益最大化(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收益)与风险最小化原则,其博弈战略收益表示为U(x中)=U(a,b,c……),a表示为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在长期带来的经济收益,b表示为环境的改善带来的社会收益,c表示为社会成员对政府的满意程度。

第三,地方政府在博弈过程中是该地区总体利益的代表,其博弈战略中的收益表示为U(x地)=U(e,f,g……),e表示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执行政策的满意度,f表示为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g表示为辖区居民对地方政府的满意度。

第四,各博弈主体行为策略具有稳定性与时效性。

2 地方政府间的博弈行为分析

假设有两个地方政府参加博弈,地方政府1和地方政府2都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做出各自的策略选择。每个地方政府都有“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和“不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政策”(以下简称“积极”“不积极”)两种策略。积极实施要付出较大的成本(如上面的税收成本等),设为C;而不积极实施付出的成本,简化设为0。假设两个地方政府的外部条件相同,当一地方政府努力实施而另一政府不积极时,积极实施的地方政府获得的收益,简化设为0;不积极实施的地方政府获得的收入(由于别地区关闭重污染企业或者引进节能项目,从而提高成本,给不积极实施的地方政府带来了短期经济上的收入),设为a。如果两个地方政府都不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则收益都为0。

地方政府1与地方政府2的博弈模型

地方政府1

积极不积极

地方政府2积极-C, -C-C, a

不积极a, -C0, 0

地方政府1与地方政府2的博弈模型

地方政府1

积极不积极

地方政府2积极-C+A , -C+A

-C+A , a

不积极a, -C+A 0, 0

博弈模型Ⅰ表示,当地方政府1选择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时,地方政府2选择不积极的收益V大于积极的收益-C,因此地方政府2选择不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当地方政府1选择不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时,地方政府2不积极的收益0大于积极的收益-C,因此地方政府2还选择不努力。同理,无论政府2选择积极还是不积极,地方政府1不积极时获得的收益总比积极时获得的收益要大,所以地方政府1也会选择不积极实施的策略。因此,两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必然选择不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因此,此时的纳什均衡为(不积极,不积极),但是(不积极,不积极)作为纳什均衡显然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

从博弈模型Ⅰ可以看出,如果外界条件没有变化,两个政府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这时如有中央政府参与,对积极实施节能减排的地方政府给与一定的补贴,设为A0,但是补贴的数额不足以弥补地方政府所付出的成本,得到的博弈模型Ⅱ。

从博弈模型Ⅱ中可以看出,不管地方政府1选择积极还是不积极的策略,地方政府2的最优策略总是不积极;不管地方政府2选择积极还是不积极的策略,地方政府1的最优策略也是不积极。此博弈模型也只有唯一的纳什均衡(不积极,不积极)。

通过这个博弈模型可以解释2005、2006年节能减排没有达到预计的政策目标的原因。为了达到(积极,积极)的纳什均衡,就需要中央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改变对地方政府仅看GDP的评价体系,杜绝不积极的地方政府的收益大的局面。这里所说的收益变大不仅仅是指给的补贴变大,还包括对该地方的环境保护的技术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支持、对该地方政府的好的评价等等方面。

3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博弈行为分析

现在把地方政府看作一个整体与中央政府进行博弈。如果中央政府改变现行对地方政府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即节能减排政策采取激励监督有力,奖惩分明,那么地方政府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时,地方政府可以获得收益A(A>C),A不仅包括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良好评价,而且包括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提供的经济、政策、政治上的支持。地方政府不积极实施时,收益将为0。如果中央政府监督激励不力,那么地方政府努力时,地方政府得不到大于不努力时的支持 ,则地方政府的收益为-C。在不积极实施时 ,仍能得到上面的收益V,但中央政府就要承担环境恶化的巨大代价及人们对其满意度下降的代价C环,这一代价要远远大于中央政府采取有效监督激励机制所付出的成本(C环> C中),见博弈模型Ⅲ。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模型Ⅲ

中央政府

激励不激励

地方政府积极-C+A, T-A-C中

-C, T

不积极0, T-C中 a, T-C环

地方政府1与地方政府2的博弈模型Ⅳ

地方政府1

积极不积极

地方政府2积极-C+A, -C+A

-C+A,0

不积极0, -C+A 0, 0

从博弈模型Ⅲ中可以看出,中央政府选择激励监督有力的策略时,地方政府就会选择积极实施的策略(-C+A)>0;当地方政府选择积极实施的策略时,中央政府就会选择激励监督不力的策略T>T-A-C中。如果中央政府选择监督激励不力的策略时,地方政府则会选择不积极实施的策略a>-C;当地方政府选择不积极实施的策略时,中央政府就会选择采取激励监督有力的策略T-C中>R-C环。这是一个混合策略博弈,因此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

设中央政府选择激励监督有力策略的概率为p,选择激励监督不力策略的概率为(1-p)。设地方政府选择积极策略的概率为q,选择不积极策略的概率为(1-q)。

地方政府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政策策略的收益R积极=p(-C+A)+(1-p)(-C)

地方政府不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政策策略的收益R不积极=p*0+(1-p)a

由R=R=R积极-R不积极=0 可得p= (C+a)/(A+a)

可以得出地方政府的数学期望为Q地方=a(A-C)/(A+a)

中央政府实施激励监督有力策略的收益R激励=q(T-A-C中)+(1-q)( T-C中)

中央政府实施激励监督不力策略的收益R不激励=q* T +(1-q)( T-C环)

由R=R激励-R不激励=0 可得q=(C环-C中)/(C环+A)

中央政府的数学期望为Q中央=T-(A+C中)*C环/(A+C环)

结论:中央政府必须建立对地方政府有效的激励监督机制,把地方政府实施节能减排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并长期把努力程度作为评价地方政府绩效的一个重要依据,从各个方面使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政策的地方政府的收益大于不积极实施的收益,才能使节能减排政策真正落实下来。

节能减排的政策范文3

关键词:节能减排;金融支持;投融资支持;信贷支持;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19-0137-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因此,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增长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全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作为金融行业,要在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下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推进。

一、金融行业在支持节能减排中的地位和作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经济手段,加强信贷政策同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资源政策、环保政策的协调配合,对优化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同时,金融业内部掌握着巨大的资源,既能够为节能减排提供大量资金支持,又能够发挥金融经济杠杆的作用,推动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大对节能减排的资金投入,调动市场主体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一)金融行业为节能减排提供资金支持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经济的发展,并且越来越多地承受来自环境、成本和市场等方面的压力,节能减排的实施正好可以改变这样的矛盾,但是,节能减排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当前,国家财政资金对节能减排的投入严重不足,而且企业的主动性也不强,面临这样的现状,利用金融工具与金融系统来支持节能减排,是解决资金匮乏的重要途径。

(二)金融行业可以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节能减排

由于金融行业内部掌握着巨大的资源,可以有效地发挥金融经济的杠杆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积极主动地加入节能减排的行列,金融行业根据自身的优势在资金融通、交易平台建设、企业信用评级等方面给及支持,通过充分发挥自身要素优势促进、协调节能减排的发展,积极有效的为节能减排做出各自的努力。

(三)金融行业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基于金融行业在现代经济中的特殊作用,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金融行业的大力支持。面临资源日渐枯竭的现状,世界各国对于节能减排愈来愈重视,也因此加大了对节能产品的研究开发以及制造推广,节能减排工程的资金缺口也会随之加大,金融行业的资金投入是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最重要保障。

二、金融行业支持节能减排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我国还未形成鼓励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体系,也没有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相对于面临的严峻形势,金融行业在支持节能减排方面还存在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

(一)环保政策趋严,金融业面临信贷资产质量反弹的风险

由于以往部分地区环保政策执行不严,金融机构也没有将项目符合环保条件作为贷款审查的必要条件,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逐步推进,环保政策的执行越来越严格,如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没有相应配套政策支持,对企业的承受能力考虑不够,很容易造成扶持企业发展的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下降或流失。

(二)金融、产业政策执行不够协调,易导致信贷资金支持节能减排工作出现“一刀切”现象

实践中,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过热行业的贷款,金融机构并没区分单纯性扩张生产规模的项目和循环利用资源的项目,而是一律给予了信贷收缩限制,致使节能减排的项目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三)缺乏金融支持节能减排工作的专门政策

企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大多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社会效益明显的特点。目前,财政、环保、税务等部门多采用费用返还、所得税抵扣、增值税免征等方式对企业发展节能减排项目给予支持,但对金融部门支持节能减排工作可能出现的风险缺乏相应的财政贴息等补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部门支持节能减排发展的积极性,容易形成在节能减排支持上的信贷资金缺位。

(四)节能减排融资机制还不健全,银行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服务仅仅依靠传统的贷款模式

目前,支持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手段相对单一,主要是依靠银行加大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的信贷投入,以及限制对污染企业的授信等间接金融手段,为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股票市场融资、债券市场融资、基金市场融资和开发性金融支持的力度不够。如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权还比较困难,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予以扶持,还没有设立专门用于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投资基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支持还没有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基础项目长期建设过程中的商业信贷缺位形成有力补充等。

(五)金融机构放贷“短期化”行为明显

这样就导致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产业链启动难,企业难以获取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来启动和完善产业循环的各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到位。

三、金融行业支持节能减排工作的措施

金融行业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大力支持节能减排,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

央行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替代能源、高能效和低排放新能源开发项目,并在贷款规模、期限和利率等方面给予倾斜政策。这一点上,汇丰银行、华旗银行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二)积极尝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金融创新

目前建设银行的投资银行产品可以尝试涉足节能减排项目。探索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吸收相对稳定的中长期资金,再以贷款方式投入到需要动用大量资金、但社会效益较好的环保项目和生态工程项目中。

(三)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防止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出现信贷风险

金融系统在配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始终强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切实维护金融债权,防止出现信贷风险。地方政府应发挥好主导作用,提前向金融调控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和各银行通报“关、停、并、转”企业信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做好债权维护和清偿的准备工作,并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制定金融债权清偿实施方案,确保金融债权有计划、有步骤地得到清偿,防止由于节能减排工作而恶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

节能减排的政策范文4

1煤炭行业节能减排动力缺失原因在国家将节能减排作为未来发展基本国策之后,我国煤炭行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方针,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等方式方法,使得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从目前看来,部分煤炭企业依然未能充分意识到节能减排对于整个煤炭行业及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未能确立节能减排在煤炭企业日常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动力不足,从而也带来一系列负面行为,例如敷衍甚至忽视国家节能减排现有政策法规,减少专门用于企业节能减排的资金,不及时更新企业老旧及耗能高的生产设备,不致力于节能减排新技术的自主开发及应用等。因此,煤炭行业节能减排的后续工作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困境就是部分煤炭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动力缺失问题。我国煤炭行业节能减排动力缺失问题存在的原因,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考量,即企业层面、市场层面和政府层面。

1.1企业层面———煤炭企业短期经济亏损原因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在进行节能减排初始阶段,企业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这将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4],图1中表现为此时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AC将会处于一个很高的位置。煤炭作为垄断行业,企业的最佳产量选择在MC=MR处,即MC曲线与MR曲线的交点处。同时,企业的产品价格P=AR,在MC曲线与MR曲线交点的向上延伸线与AR曲线的交点位置可以找到单位产品价格[5]。然而,此时的AC>P,即单位产品的价格小于企业平均成本,这样一来煤炭企业短期内将会处于亏损状态。煤炭企业作为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逐利性是其本性,一旦企业发现进行节能减排之后,自身将会面临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状况时,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动力必然大大下降,久而久之,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意识也会逐渐淡薄。因此,煤炭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所带来的企业短期内的经济亏损是造成其节能减排内部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1.2市场层面———煤炭市场逆向选择原因所谓逆向选择是指当买卖双方获得的信息不均或失衡的时候,就使得好坏无法区分,导致市场上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反淘汰结果,即品质好、质量高的商品逐渐退出,质量差、品质低的商品反而留在市场上,这样就迫使信息较少的一方做出不利的选择[6]。由于煤炭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前期资金投入,使得企业面临短期内对煤炭产品提价的压力。但是一些不规范的小煤矿并不实施节能减排,其成本并不产生显著变化,因此它们可以在煤炭市场上保持煤炭产品低价格不变。此时,在煤炭市场上将会产生逆向选择,不进行节能减排的企业由于其煤炭产品的价格优势将会驱逐进行节能减排的企业,从而迫使煤炭采购方只能购买低价的煤炭产品,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不规范企业反而可能蚕食正规企业的市场份额。这样一来,那些原本乐于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企业可能会受到冲击,从而迫于经济效益的压力,减少此处的资金投入,造成动力缺失。

1.3政府层面———煤炭企业与政府部门间政策博弈原因煤炭企业的节能减排离不开政府部门政策的支持,但是由于煤炭企业进行节能减排需要付出成本,同时政府部门的政策执行也需要投入成本,在两者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二者之间存在利益的博弈。下面以政府监督煤炭企业节能减排过程为例进行分析。该博弈过程的参与方为煤炭企业和政府部门,煤炭企业可选择的策略有两种:节能减排或不节能减排;政府部门可选择的策略也有两种:监督或不监督。政府部门和煤炭企业同时行动,且对彼此的策略情况完全了解,因此二者之间的博弈构成一个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7]。假设C1为政府监督成本,C2为企业节能减排的成本,F为政府对不节能减排企业的罚款额,煤炭企业与政府的博弈矩阵如表1所示。由以上博弈分析来看,无论政府是否采取监督的策略,煤炭企业的最优策略都不是节能减排,最理想的状况也就是可能以一定的概率进行节能减排。因此,在政府和企业都理性的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先决条件下,二者之间的政策博弈也是造成企业节能减排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2煤炭行业节能减排政策需求分析目前,我国煤炭行业节能减排仍处于初级阶段,进行节能减排的动力不足问题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政策这种外部强制推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去营造适当的动力机制,以解决动力不足问题。相适应的节能减排政策在煤炭行业发展节能减排的进程中最主要的职责就是“规范、引导、激励、惩治”。在本节中,我们从煤炭行业节能减排政策是如何解决企业、市场和政府这三个层面所造成的动力不足问题,来理解政策存在的必要性,进而进行政策需求分析。

2.1政策有助于煤炭企业提高长期经济效益由之前分析可知,由于节能减排前期投入大,短期内煤炭企业会遭遇经济亏损,这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宗旨相悖,因此将影响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的动力。然而,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政府出台优惠政策,使得煤炭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AC低于平均收益曲线AR而得以解决。例如,增加政府购买政策,首先,它可以直接扩大煤炭企业的需求,刺激煤炭企业以扩大生产规模。如图2所示,由于规模经济效应,煤炭企业的短期平均成本降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1向下移动到SAC2的位置,低于平均收益曲线AR。在长期中,只要满足长期均衡条件MR=LMC=SMC2,煤炭企业就能够获得利润,并达到长期均衡,长期均衡产量和价格分别为Q*和P*。其次,政府购买政策的实施也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增强市场信心,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扩大需求。

节能减排的政策范文5

我国一贯主张“节能减排,全民参与”。同时,各级政府主动担起了集引导、组织、管理、监督于一身的节能减排工作重任。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一个高峰论坛上透露,全国“十一五”减排目标已提前完成,节能目标有望如期完成。

但是,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涉及面越来越广,要求越来越高,各级政府逐渐显出分身乏术的窘态。同时,因产业结构调整难以一步到位,地方政府内心矛盾重重:一方面渴望经济快速发展,一方面节能减排要求越来越严,部分见效快却耗能高的项目无法上马,甚至必须通过对现有企业拉闸限电等措施来完成目标。这样的矛盾心理导致了地方政府在贯彻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时,难免出现打折情况。

因此,政府有必要分出部分职能,让社会力量参与到节能减排组织工作中来。这样做有利于将节能减排工作推向深入。

目前,我们节能减排的主要监控对象是重点耗能、排污企业。对普通企业、机关、团体和广大居民,侧重于政策引导和宣传教育。在节能减排的初始阶段,这种方式无疑是正确且行之有效的。但由于政府部门人手不足,政策引导和宣传教育工作难以全面铺开、深入推进。因此,除了重点监控对象,普通企业和机关、团体节能减排工作还处于自发阶段。然而,重点监控对象虽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节能减排的真正潜力却是深藏于数量众多,但管理水平、技术设备、节约理念、自我约束都远远落后于重点监控对象的广大普通企业和机关团体里面。

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到节能减排组织工作中来,主要就是加强对普通企业和机关团体的政策引导和宣传教育。根据我国有关政策,为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对节约能源折合标准煤万吨以上的企业,财政进行补贴。但更多的小企业远远达不到如此规模,为了让它们享受到同样的鼓励政策,可以发动社会力量,设立这样一个专业中介机构:该中介机构必须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相关的技术力量,中介结构代替有关部门,为企业提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节能减排,企业节能减排应享受的鼓励政策,由中介机构代为向国家申请,中介机构向企业收取服务费,服务费小于或等于财政补贴。这也就是我国发改部门正在酝酿推广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节能减排的政策范文6

关键词:城市电厂;节能减排;思考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analyzes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of existing prominent problems,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make the power plant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level to improve.

Keywords: the city power plant;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TM6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的经济发展,这种粗放的增长方式已远远超过国内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因此,城市电厂的节能减排既是促进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城市电厂的节能减排既是促进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

一、城市电厂节能减排的时代背景与现实要求

城市电厂节能减排是又好又快推进城市化进程,而且是必须审慎思考和大胆实施的一项战略工程。2009年6月5日,总理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暨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坚持节能减排不动摇,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取得更大成效,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完成进度与“十一五”规划实施进度同步。

二、城市电厂节能减排的实践

(一)运用政策手段加强节能减排的监管和控制。为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按照《国资委监管企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实行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脱硫电价等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各地区自行出台的优惠电价检查力度,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

(二)运用经济手段鼓励电厂开展节能减排项目。各企业相继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统计制度,并按规定做好各项能源和污染物指标统计、监测。通过加强对节能减排各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各级财政在年度财政预算中适度安排节能改造专项资金,采取投资补助、补贴和奖励等方式,用于支持节能减排工作。加强对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支持,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

(三)运用管理手段,加强有害气体的排放监管。为了运用经济手段鼓励燃煤电厂安装、运营脱硫设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原国家环保总局于2007年5月颁布了《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及脱硫设施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原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 75—2007)及《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HJ/T 76—2007)。两个办法完善了脱硫电价政策,同时强化了监管,包括加强脱硫设施运行在线监测、明确责任及处罚、加强监督检查、保证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等。

(四)优化运行方式,积极开展对标管理。为评价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指导企业节能降耗和同业对标,2007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明确了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体系结构、评价权重和基准值、考核评分计算方法等,为火电行业推行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三、城市电厂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一)脱硫设施建设质量以及运行效果有待提高。由于部分脱硫设施的设计、建设质量不高,一些电力企业环保意识、法规意识不强,运行经验不足等原因,脱硫设施运行不正常、脱硫效果达不到要求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此外,有些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不按要求添加石灰石脱硫剂,造成脱硫效率低,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超标。

(二)城市电厂节能减排行业发展滞后。由于企业节能技术改造融资困难,企业节能技术研究开发投入太少,许多关键技术和设备依赖进口。技术滞后的原因在于缺乏对节能减排工作相应的政策支持,尤其在还没有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的国内电力企业中,缺乏必要的节约动力。

(三)企业节能减排科学管理手段薄弱。尽管有较完善的电力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但是部分企业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节能减排的效果缺乏有效的监测。目前,节能减排的主要数据依靠企业自行申报,有关部门汇总分析,对统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造成一定程度影响。

(四)高耗能小火电关停条件尚未落实。小火电机组比例仍然较高。部分地区高耗能产业的自备电厂发展势头未得到有效控制。这些自备电厂机组容量小、环保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上网电量不稳定、不利于节能减排。

四、关于城市电厂节能减排的思考

电力企业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对实现我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优化电源布局和配置,做好小火电关停政策规划。“上大压小”要将新建电源项目与关停小火电机组挂钩,要着力调整电源结构,建议建设高参数大容量燃煤机组、高效洁净煤发电机组和大型联合循环机组,积极采用超超临界、超临界压力等高参数、高效率、高调节性火电机组,加大工期较长的核电等清洁电力的开发力度。

(二)整合内部管理要素,做好节能技术政策规划。加强电网规划管理,有计划地改造现有电网,简化电压等级,减少重复变电容量;大城市电网逐步把220Kv电压直接引入负荷中心,市政中心区、繁华区域、重点交通要道等地区实施电缆下地。城市高、中压配电网网架(主干网)采用大截面导线,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使用铜芯线缆。推广生产和应用低损耗变压器、低能耗导线、金具等节能配电设备及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