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问题及疏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生心理问题及疏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生心理问题及疏导范文1

关键词: 高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

高中阶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冲刺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学生要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是其心理性格逐渐成形的重要阶段。本文以心理健康课如何在课堂中达到最好的效果,解决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如何能够更好地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重点探讨对象。

一、高中阶段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1.社会及周围环境影响的原因。

现代社会发展速度飞快,由于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心理方面还不成熟,自我控制力差,很容易被社会上种种的诱惑迷惑,致使很多高中生都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现今通讯设备科技迅速发展,智能手机普遍流行,网络信息环境普遍应用,高中生能接触到不良不健康信息的渠道非常之多,高中生自我约束力差,往往被这些因素影响,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及学业成绩。孟母三迁的故事,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和谐安静的学习环境,现在的家长们也都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现今情况是社会因素及周围实际环境大体不尽相同,很难做到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高中生本身对自己的认识就不是很完善,学生周围的同学、老师、亲戚和朋友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念等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其心理性格的形成,所以我们无论作为教师还是家长,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及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其周围人的环境及各种因素,发现问题及时对孩子进行疏导和沟通,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正常顺利地度过高中这个非常重要的人生过渡时期。

2.高中学生自身的原因。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一般是阳光健康的,但同时是脆弱和敏感的。高中阶段是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并为之努力的开始阶段,但是该阶段他们的身心状态发展还不够健全,做很多事情容易操之过急,心理波动比较大,一旦遇到失败和挫折,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如果教师或者家长没有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及沟通,那么学生就很容易形成情绪低落、心理抑郁、意志消沉等严重的心理问题。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有其性格的特点,其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有所不同,高中时期是面临高考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学生自身的一些课外兴趣爱好没有时间接触,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不能够很好地融入正常的学习生活当中。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阶段,叛逆心理本身就很严重,对一些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理,同时这是很多高中生形成心理性格的关键因素。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加大宣传力度,全民教育。

我们国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施本身就比外国国家起步晚。很多学校,特别是一些重点中学只是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导致很多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只会一味地死读书,对社会上的一些事物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这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我们呼吁所有的教育机构学校,要全面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宣传力度,提倡全民行动,一同教育。不只是学校,社会方面、家长也应该积极地参与进来,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避免和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学校当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之间的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沟通,多多鼓励和指导。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生活中与学生成为朋友,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做好预防措施。当学生在家里的时候,家长要和孩子多多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切忌对孩子的溺爱,这往往会害了孩子。要对孩子的进步多表扬,对于错误及时纠正,让其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多鼓励孩子到社会中体验生活接受历练,进而提早结束青春期,在思想方面尽早成熟。社会方面,要减少和净化社会不良风气,把不良信息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减少到最低。所以,只有在和社会、学校、家长三方共同协调合作之下,才能够使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达到良好的效果。

2.针对具体情况,对症下药。

高中阶段的学生,是由每一个拥有不同个性的个体构成的,这一时期的学生极具个性与特点,所以对该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在该阶段,我们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问题,找出根本原因,不断进行总结归纳和分类,为以后再出现该类似的心理问题做参考,还能够起到尽快使学生心理问题得到解决的作用。在学校方面,教师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及时解决。当学生在学校中取得优异成绩及良好的表现时,学校要与家长多沟通,让学生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与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在普遍的心理教育工作中,很多教师认为只需要对那些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工作,这种观点是错误和片面的,学习成绩好、表现优秀的学生也很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引导。对于那些在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学生,其实他们往往缺乏对失败和挫折的承受能力,每当遇到一点点小挫折或者困难时就很容易崩溃,这一点是非常需要注意的。

3.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工作。

对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是短时间所能够完成的,需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养成习惯。所以,社会各方面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渗透到实际的生活学习当中,积极进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多实例表明,只有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实际的生活学习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不断地在生活中得到历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才能够不断完善和成熟。

总而言之,在高中这一关键阶段,教师应该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智商情商双高的综合素质高的社会型人才。为达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及家长的配合和帮助,只有结合社会环境和人文因素,才能够确保学生在高中阶段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高中生心理问题及疏导范文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教师;高中生

能够在青少年时期就拥有良好健康的心理,无疑将有助于个体在未来正确对待和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从而减少心理问题产生的机会。在人生的成长中,高中阶段是较为特殊的,该时期的学生升学的压力较大、学习较为紧张,并且有着叛逆的心理,学生精神上表现为孤独、自卑、焦虑、抑郁等,在学习上出现了厌学、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在生活上表现为自我约束不强、心理承受弱等。而高中班主任可以说是接触高中生时间比较多的,那么如何在将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整合起来对于班主任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必然之路。

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整合优势分析

在高中阶段班级的大部分事物都由班主任进行管理,所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和时间是较多的,所以其在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着先天的优势。

1.二者的整合能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在班级群体中班主任和学生的相处时间是最多的,所以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去了解每一个学生,那么班主任通过观察就可以对学生出现的普遍性的心理焦虑组织一些活动,采用疏导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有针对性的、速度较快的使学生走出心理困扰。另外普遍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别学生作用并不大,而班主任则可以根据不同的个体采取差异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对待某个没有恒心的学生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其没有学习恒心的原因,以班主任的权威帮助学生战胜心理上的弱点。

2.二者的整合能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具及时性:处于青春期末期的高中生心理需求上有自己的特有性,作为班主任就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心理的变化,那么班主任就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心理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3.二者的整合能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具实效性: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业较为繁重,并且情绪焦躁,都喜欢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方式,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则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班主任作为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人,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在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之后能够更为实际的、切中要害的去解决,这就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方案设计

(一)整合的原则。

1.全员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其必须要具有全体性的原则, 也就是说班主任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不能遗漏任何的受众对象。特别是那些性格较为内向、不太会表达的学生,班主任更应该给予心理状况方面的关注。

2.差异原则: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性格、经历等都不同,对待事物的认知和理解等也不同,所以班主任必须要认识到学生的这些差异,采取差异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3.保密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有时候避免不了的会触及到学生的隐私,所以作为班主任来说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要注重保密性,充分的尊重学生的隐私,同时班主任只有做好保密工作才能够让学生在以后更放心的将心理的想法吐露,也更利于其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整合目标。

在班级管理的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实现心育校园。

(三)整合过程。

依据高中教学实际,并且遵循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原t,整合将从当前高中班主任工作实际为起点,针对班主任开展循环的整合模式,从而实现整合的不断完善,整合效果的不断提高,最终实现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

(四)整合实践。

1.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班主任实际上是校园中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的,例如班主任在面对心理自卑的学生的时候,可以先制定出心理疏导的方案,为其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其在展示的时候将唤回自信,从而体验成功和快乐。

2.心身共育的心理疏导方式:班主任可以安排一些课外活动、学科竞赛等,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抽出身来,在活动中体验如何去调控自身的情绪、如何更好的承受挫折,班主任通过这些活动就能够有效的干预学生的心理构建,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有更多的心理体验,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转化为自身的心理素质。

3.爱要分明,护要适度。对于家庭离异的学生,班主任首先要找他谈心,要让他走出思想误区。引导他明白:父母离异是他们之间没有了爱,但他们对你的爱一点儿也没有减少;爷爷奶奶疼爱你才依着你,不等于你的什么要求都可以答应;老师、同学爱护你,但不等于说你有错我们还“包容”你。还可以利用一些恰当的机会,对其进行挫折适应能力的教育,引导他学会正确认识和接纳父母亲的行为,理解父母,适时调整心态,帮助他走出心理的阴影。另外,还要和家长常联系,请求家长的配合,建议家长尽量避免因离异给孩子带来的伤害。首先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离异是父母的事,和自己无关,这一点对孩子是很重要的。其次,要多关心爱护孩子,这样孩子受到的伤害就会大大减少。对于孩子的祖辈人,要让他们明白正确疼爱孙子、孙女的方式方法,配合班主任的教育。只答应孩子的合理要求;多让孩子和同龄人相处,对孩子的保护要适度,因为他们迟早要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而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他(她)们的人生路本就不平坦,我们的爱护更要适度,正确地引导他(她)们勇敢地面对。

总结: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末期,同时在加上学业压力大等问题,使得高中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单纯的依靠心理健康教育课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所以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是最为有效的,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高中生心理问题及疏导范文3

关键词:普通高中;心理健康;班主任;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257-02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在学习和生活中主要将面临着学习、恋爱以及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因素的困扰,多数同学在处理这些问题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而由于压力排解不当或缺乏有效引导,非常容易造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且对其身心发展易造成负面影响。高中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自卑、迷茫、抑郁等,如何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和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消除心理问题对于促进高中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压力的自我调节,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压力,理性客观地处理问题,更好地学习和生活。班主任在高中教学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与其他老师相比较,班主任和学生相处的机会较多,可以从学生的语言、表情和行为等多方面接触观察,更容易及时察觉学生的内心变化,发现学生的不良心理倾向,了解学生需求与心理问题。同时,班主任在开展常规工作时,容易抓住教育契机,为班级开展心理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学生对班主任往往会有一种较强的依赖感和信任感,班主任所具有的天然的权威性、深厚的影响力和特殊的感染力,使得班主任更容易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营造和谐的班级心理环境、班主任学科课堂、班级活动与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长。再者,高中班主任是学校与学生、学校与家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联系的纽带与桥梁。由于班主任这一特殊的地位也更有利于高中班主任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学校、家庭、老师与学生等多方面的力量联系整合起来,经过努力取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效果。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干扰,导致心理失常,这时候他们需要寻求帮助,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和家长应及时发现和并给予充分的帮助。下面将列举本人在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几个典型案例,并提出了应对措施,收到了效果良好。

案例一 克服自卑情绪,帮助学生找回自信

在学期初要我带学生军训,有一天休息时突然听见班级人群发出歇斯底里的喊叫声,原来是小L,坐在地上反复地喊了起来:“我要疯啦,我真的受不了啦,我不想活啦。”我立刻跑过去把她拉到一边,询问并安抚她,先稳定她的情绪,几分钟之后,小L慢慢平静下来了,告诉我她的真实想法,原来小L对军训有抵触情绪,怕同学会歧视其身材。小L从初中开始看了一些黑暗小说之后就开始恐惧和失眠,初中阶段都是在治疗,她表示自己对任何东西提不起兴趣,和同学之间没有共同语言,甚至不想活着,但因为父母为她付出太多,要为他们而活着。我意识到小L表现出的暴躁情绪可能有心理方面的问题,军训结束后立即约了小L的父母来学校沟通下,得知小L应该是发育得比较早,受到了同学的嘲笑而产生自卑,而家长只是试图用药物来解决问题,治疗虽然减缓了症状,但是副作用也让她更加肥胖和嗜睡。小L有了自卑心理,她非常在乎自己的体形,在新环境的不适、学习的压力等都会对她造成较大的影响。我觉得需要从心理方面入手,进行合理疏导并加以更多的关注才能帮助小L走出困境,还是让小L继续住校,安排同学尽量避开敏感词汇,多关心、鼓励小L同学,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也适量地让她参与班级工作,如担任图书管理员、寝室长等职务,锻炼组织管理能力;尽力发挥她的特长,安排她出黑板报等,以展示其绘画天赋和能力,增强其自信心;最后增加家校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她的情绪状况。经过了一个学期,小L同学的情况有了明显好转,成绩处在班级前茅,情绪控制得越来越好,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各项工作做得很好,并获得了该学期的校优秀寝室长称号。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孩子的自卑心理不容忽视,有时甚至会严重危及健康和生命,班主任借班级工作安排之便的有意介入可以有效发挥孩子的特长,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帮助其走出阴霾,重返健康快乐的生活。

案例二 溺爱让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合理劝导提高集体意识

一位男生小S也引起了我的注意,当同学要求调整课桌的位置,他坚决不动,哪怕座位已经影响整体顺序、美观,影响同学进出,就是不肯动。在之后的运动会中,他坐在看台通道口子的位置,突然和我说了一句:“老师,能不能不要让其他同学从这里走啊?影响我写作业呢!”我顿时愣住了,这个男孩子怎么如此自私!当时我也只能回复道:“通道是大家用的,怎么能只为你一人服务呢?而且运动会与每位同学都息息相关,我们要积极参与和关注,为有项目的同学加油,也可以写写宣传稿!”他没有回应。事后我及时联系了他的家长,了解他在家和以往的情况。原来这是一个一直被溺爱着的孩子,家里爷爷奶奶只有这么一个孙子,爸爸妈妈也就这一个宝贝,什么都包办好了,什么都依他的想法。自然而然在学校有这样的表现也不足为奇了。小S的情况是家庭溺爱引起的自负心理,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容别人打扰;他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团结协作精神;他觉得自己非常特殊,不能与一般人相提并论。所以我想,高中阶段的孩子性格已经养成,几乎已经定势,这个时候你的意见突然与他的意识违背了,必然很难接受。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从实际问题出发,耐心分析切身利弊,不同态度带来的截然不同的效果,让人由心底里信服才能慢慢打开心扉接受这些不同的声音。所幸,我们一直有写周记的习惯。我发现这样的孩子自尊心极强,如果我在同学面前直接批评他反而会引起他的反感,我会时常回复他几百字的评语,主要灌输的是:班集体的荣誉观念、为人处世之道、何为良好品质等。渐渐地,我发现再和他说话的时候他态度不一样了,变得平和许多,对我的要求也更能接受了。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家庭的过分溺爱会导致孩子严重缺失集体观念、社会公共意识,这样的孩子自尊心极强,班主任开展工作时需要不动声色、润物细无声地进行,让孩子对照出自己的行为不当之处,他也自然而然地会发生一些变化。

案例三 不被关注导致过激行为,耐心沟通让学生感受温暖

有一天几位同学突然跑进我的办公室,说:“老师,我们班有人自残!”当时我就吓了一跳,赶紧跑进班里一看。原来是一位女生小F,在自己的手背割了一道口子,且不配合医务室老师擦药,趴在座位上直哭。我观察了伤口不是很深,于是抓着她的手,喊着她的名字:“小F,听我的话,先上药!”这时她终于肯配合擦药包扎伤口了,后来了解是因为她晚自修纪律不好,我调整了她的座位,而她认为我只听班干部的一面之词,却不信任她,让她很生气,觉得自己没有被信任。我开始觉得很诧异,她居然因为这件事来做伤害自己的事。小F的问题属于二胎带来的感情缺失问题。主要体现在她觉得家人不爱她了,不重视她,起初她会假装不在乎,积累到一定程度,就用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以达到引起他人重视的效果。晚上她爸爸来了,我说:“小F,你妹妹是不是比较乖巧,你是不是觉得爸爸妈妈比较喜欢妹妹啊?”她点点头。“那你小时候爸爸妈妈是不是也很喜欢你啊?”她又点点头。“其实爸爸妈妈都很疼爱你们,只是妹妹比你小,现在他们或许会照顾她更多一些,所以你会觉得他们比较爱妹妹,其实爸妈对你们是一样的!”这时候我又晓之以理,“只是现在你长大了,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爸爸妈妈观点不同的时候就需要多和他们沟通,而不能一味地觉得父母不支持你,不理解你。其实爸爸妈妈辛苦工作不也是为了你们能够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吗?你需要他们理解的同时有没有理解他们的爱和苦心呢?”她若有所思,开始啜泣。“你看今天,你这样伤害自己,其实最伤心的就是你的父母。”这时候她爸爸忍不住了,两人抱在一起大哭了起来。后来我也把想法告诉她父母,首先我们要学会倾听她的意见,孩子的自尊心很强,她的过激行为也是为了引起我们的关注,不能一味否认她,在疼爱妹妹的同时也是增加对她的关注,她的爸爸也表示赞同。经过一段时间,小F的情绪也慢慢得到缓解,开始和父母有了互动,在教室也与同学有了更多的交流,活泼开朗了许多。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良好的家庭关爱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班主任的沟通有助于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这种关系,平缓地度过叛逆期,感受到爱,也更愿意付出爱。

类似上述的案例其实在日常的教学教育过程中经常发生,个人觉得作为班主任在处理高中生心理问题时,最重要的一点是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波动,以便开展心理疏导等工作;其次,要开展家访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美国学者维・萨提亚曾经说过:家庭生活和家庭中的孩子成为何种人存在着很强的联系,由于社会是由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组成的,而家庭教育对培养最为强健、最为和谐的人是非常重要。因此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特点、生活环境、家庭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了解,便于找到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最后,面对每一位学生都要付出公平一致的爱,多花时间,真心付出,用爱沟通,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S].

高中生心理问题及疏导范文4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需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170-01

又是一年高考后,终于把这一届学生圆满地送进了大学的校门。但是静下心来思考,分明还有许多遗憾、困惑和无奈!面对一群20来岁血气方刚又恰好处于人生叛逆期的青少年,班主任都有相同的体会:深感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承受的压力实在太大,这压力不仅来自学生的高考成绩如何,更多的是平时该如何去管理教育他们?常听老师们说“现在的学生太难管了。”的确如此,特别是那些个性很强、或者心理有偏差的学生。说轻了,他们根本无动于衷;说重了,往往就跟你顶撞吵闹,更有甚者,还以离家出走、轻生、暴力等手段相威胁。与这样的学生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最终败下阵来的往往是一心为他们好的教师。我们不禁思考:现在的高中生为什么和我们那会读高中时差别这么大?我们应该如何真正地走入他们虽然稚嫩但却复杂的内心?我们应该如何有的放矢地去管理与教育他们,使他们真正成才?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宠着,给他们物质上的一切满足,在成人世俗的眼中好像是幸福的,但是他们自己并不感到快乐。整个社会的异化和冷漠,升学严峻的压力,使这些孩子早早地成为一部考试机器,而少了这个年龄应该有的青春和纯情。因此我们需要俯下身子,去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惑及“苦”与“痛”。

1、因自由少得可怜产生的痛苦。绝大多数学生从小到大在楼笼里长大的,上学以后,基本是两点一线,自由支配的时间少得可怜,父母为了学生的高考每天守在他们身边。所以没有自由的高中生,内心必然是苦闷忧郁的。

2、因享受成功的机会少产生的痛苦。由于应试教育,评价学生的标准总是以成绩论英雄,学生很少听到表扬、更不用说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其实高中生特别渴望得到认可、获得成功。然而高中学习难度大,有些学生努力学也不一定能考好,长时间饱受失败痛苦的折磨容易使学生感到痛苦。

3、因玩乐少产生的痛苦。学生们总认为,自由空间和时间都被师长无情地剥夺了,他们很少参加各种体育娱乐活动,更谈不上和同学去野外一起玩乐。到了高三下学期,连体育课也没了,家长们更不让学生出去玩了,嘴边挂的最多的就是学习、作业还有考试。自然而然,学生心中堆积着对师长的怨气,内心感到压抑。

4、因轻松愉快的时间少产生的痛苦。高中生不论是成绩好坏,内心都充满了焦虑和恐惧。有些想好好学习,却又静不下心来,处于焦虑和矛盾之中;有些被情感所困,处于虚幻和压抑之中;有些总想保持优秀的成绩,却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随着高考的临近,他们倍感读书的痛苦。

了解了学生痛苦的根源所在,我们当老师的就可以少一些抱怨与牢骚、多一些理解与宽容;少一些急躁心烦、多一些耐心冷静。用真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当作精神生命去孕育。因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烙上了时代不幸的影子。要解开绑在学生身上的死结,真的需要我们俯下身子,真正从关注高中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去做心理疏导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教育的准心,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1、用真诚去安慰学生的孤独苦闷。从而赢得学生的真情吐露。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必须能与学生心灵沟通,沟通最重要的秘诀就是用真心、动真情。没有真情实感,再高明的教育方法也是苍白无力的。每个学生心中总郁积着苦闷,他们也渴望交流,班主任只有真心地去爱学生,才能换来他们的真情吐露。

2、多鼓励赏识学生。让学生在享受成功中逐渐建立自信。每个人都渴望被表扬、渴望成功,处在人生关时刻的高中生更是如此。正因为如此,班主任应坚持“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的原则,多给学生以期待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是最好的自己。班主任更加应该关怀那些学习上的弱势群体,多给他们鼓励、支持。其实班主任的简单的一句表扬话、一个微笑的眼神、一次鼓励的谈心对于那些长期处于失败阴影中的学生来说都是一道精神大餐。要对学生抱有一颗宽容的心,尤其是对那些问题学生,切不可当作累赘、包袱一“甩”了之。要帮助他们摆脱消极自我表现的阴影,多体验成功的快乐。

3、要让学生学会在交流中倾诉发泄。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烦心事,个性内向的学生喜欢把所有藏在心地不愿吐露,当他们的压力超越其承受能力时,事情就会往极端走去,所以一定让学生学会倾诉发泄。因为倾诉发泄会释放痛苦,减缓心理压力,并逐渐使人冷静下来。

4、让学生在运动休闲中体会轻松愉快。让学生真切感受生命的意义。不要因为繁多的考试剥夺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要保证学生的运动休闲时间,确保他们的身心愉悦,如果一味地挤占活动时间,反而会使学生的预期释放心理受阻,从而产生消极敌对的情绪。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生命的伟大,更好地激发他们发奋学习。

在当今这个社会转型期,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作为一名高中班主老师,眼睛切不可只盯着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在他们出现各种各样心理问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用坦荡的胸怀、饱满的热情以及良好的专业知识,去真正创造学生的精神生命和精神品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身心健康的年青人,从而也期待当这些孩子真正长大成人之际,能够使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更加和谐和幸福!

参考书目:

[1] 刘新奇.当代高中生苦恼现状的调查分析.当代教育科学,2003.

高中生心理问题及疏导范文5

数据一:在学习动力方面。33%的人缺乏合理的学习计划,70%的人把上大学作为学习的唯一目标,45%的人学习很少感到快乐,69%的人认为“考不好无颜见父母”,75%的人遇到考试过分紧张,29%的人觉得考试压力可怕,20%的人认为“成绩好主要靠运气”。78%的人认为“考试失败是因老师出难题”。

数据二:在人际沟通方面。14%的人不受欢迎。73%的人很少主动与人交往,26%的人不能与父母坦诚交流,74%的人不知如何与异性相处,78%的人“难以宽容老师的错误”。70%的人不希望老师太关心自己。在自我意识方面,82%的人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缺点,78%的认为“青春年华是痛苦的”,71%的人不善于自我表现。37%的人自卑。80%的人从不会奖励自己。74%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数据三:在生活调适方面,14%的人不适应现在的校园生活,76%的人常因做梦而失眠,78%的人难有好心情。79%的人觉得生活灰暗,75%的人穿衣喜欢赶时髦、做追星族。78%的人迷恋网络中的虚拟社会。

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或成绩不好、或品行不端的“问题学生”,遭到老师、同学等周围人的孤立或歧视。这些“问题学生”中,有不少人正遭受着心理问题或疾患的折磨。但令人忧虑的是,学校、家庭还有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身边的孩子可能会存在着心理问题――

剖析篇 高中生基本心理特征大探秘

和初中生相比,高中生心理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高中阶段上与少年后期相接,下与青年中期相连,因此。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与两个阶段均有一些交叉。作为少年期的结束、青年期的开始的高中阶段,高中生的个体心理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剖析一:不平衡性

作为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正处在从幼稚的少年后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但心理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也就是说,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

剖析二:动荡性

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虽然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并有极大的波动性。高中阶段的同学虽然意志品质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表现出的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探险与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是意外伤亡率最高的年龄阶段。

剖析三:自主性

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断乳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剖析四:前瞻性

青年是连接过去与将来的中介环节,是从过去通向未来的过渡阶段。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有着最广阔的未来前景和最佳的前景距离,他们对发展与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这种前瞻性使高中生特别富于理想或者幻想,迫切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剖析五:进取性

由于生理上迅速发育成熟,高中生精力充沛,反应敏捷,上进心强,不安于现状,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他们事事处在待解决中,因而常常是满怀希望,乐于开拓。

剖析六:闭锁性

高中生不像童年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非常希望有单独的房间,有个人的抽屉,并喜欢把抽屉锁起来,尽管里面并无什么要紧的东西,却好像有什么秘密不愿让别人知道:他们变得不爱和长辈讲话了。另一方面,心理的闭锁,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他们热衷于寻求理解自己的人,坦率地说出内心隐秘。

剖析七:社会性

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高中生都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喜欢探听新鲜事,很想像大人一样对周围的问题作出评论。在考虑未来的志愿及抉择时,他们比初中生更现实严肃。

分析篇 高中生心理问题知多少

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既是人格塑造最后一个理想的时期,也是心理问题易发时期。这个时期,高中生面临着来自生理成熟和学习等方面的压力,现实与理想、偏激与理智、自觉与被动等复杂的矛盾相互交织,从而容易产生下面一些心理问题。

A 学习问题

分析一: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一些同学精神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减退、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现象。

分析二:患有考试焦虑症。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这种焦虑表现得更为严重,会经常出现情绪紧张、恐慌、胸闷、头昏症状,且无法抑制自己的焦虑情绪,记忆困难,思想难以集中,原来复习过的知识考试时回忆不起来,

分析三: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占高中生人数的30%以上。不仅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出现厌学情绪,

B 人际关系问题

分析一: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一些教师对学生不理解、不信任,容易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偏差,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压抑心理。高中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并产生消极情绪,使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分析二: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一些学生因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紧张),常常表现出孤独的情绪。他们很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却又不知该怎样做。

分析三: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在孩子心理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恶劣的可怕状况。

C 青春期心理问题

分析一:青春期闭锁心理。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标志,主要表现为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这是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表现。

分析二:情绪化心理严重。青春期是人由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期”,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情绪不稳定,情感既丰富又脆弱。

分析三: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高中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走进了早恋的误区。

D 挫折适应问题

分析: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反应与积极

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即使挫折状态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性的适应方式呈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

对比篇 高中三年心理问题大比较

了解高中生普遍的。理特征后,我们还不能忽视年龄问题。在不同年级,高中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也是不一样的,需要作进一步的细致对比。

高一年级关键词:新起点、心理适应

心理表现

新环境的适应问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目标不明问题,人际交往敏感、与家长的代沟问题,学习的自信心不足、对自我的评价不完整问题,等等。

现象分析

1 松懈现象。经过初三阶段的紧张冲刺,一些学生,尤其是跨入重点高中的学生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了,使成绩降了下来。

2 表面现象。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仍停留在初中时代,不知道如何将知识学深、学透。

3 初三现象。仍时时等着老师给布置学习重点、难点,自己不动脑筋。

4 骄傲现象。尤其是保送生、优秀生,在心理上过高地估计自己,而不肯在学习上加倍下功夫,结果“大意失荆州”。

5 “差生”现象。部分同学因入学考试分数低,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从一开始就产生自卑心理,有的甚至因此而自暴自弃。

心理引导

高一新生是刚刚步人高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一个新的起点,高一阶段在整个教学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高中生”,不断增强角色转换意识,使自己具有一定的使命感。

另外要明确目标,从容学习。必须认识到学知识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通过学习知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推动社会发展才是最终目标。因此,我们不仅要有长远的目标,更要有近期的目标。近到一周、一天,甚至一节课,只要我们为既定的目标从容而学,积少可以成多,日复一日,小目标的实现会使我们离大目标越来越近。

高二年级关键词:焦虑、早恋

心理表现

学习负担与焦虑问题,“早恋”问题,自我形象设计与校规冲突问题,价值观的形成与文化多元性难以调和问题,亲子关系淡漠问题,心理的可塑性、敏感性与教育要求的理性化之间的矛盾问题等。

现象分析

1 在学习上两极分化日益明显。学习好的同学,其积极自信的心理会不断得到强化:部分在平时的学习或考试中屡遭挫折的同学则容易产生灰心自卑等心理;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

2 偏科现象严重。许多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学科十分重视,对综合科目中的非主修科目重视不够。

3 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高二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

4 恋爱现象增多。高二是高中阶段恋爱发生率最高的时期。

心理引导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学习成绩分化的分水岭,往往形成两极分化:行则扶摇直上。不行则每况愈下,在这一年里学生必须完成两个转变:

第一,思维方式的转变。从初二年级起,学生的思维方式开始从以经验型的形象思维为主向以理论型的抽象思维为主转变,高二年级要初步完成这种转变。

第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初中,由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获取知识主要是从教师那里被动接受。到了高一,这种情况虽然有所改变,但对老师的依赖还是比较重。高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增强:一方面,他们从教师那里接受知识(这种接受有别于以前的被动接受,是在经过自己思考、理解的基础上的接受);另一方面,他们更乐意通过自学主动获取知识。当然,能否顺利实现以上两个转变,关键是学生的成绩能否突破。

高三年级关键词:学习负担、心理困惑、心理疾病

心理表现

主、客观上学习负担“过重”,与学习适应不良、理想的期望与现实的能力之间的差距,造成的心理困惑、各种身心疾病(焦虑症、疑病症、神经衰弱、考试恐惧症等)。

现象分析

1 40%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过程中进步不大,老是原地踏步。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自信心不足,甚至出现逃避考试的想法和行为。

2 65%的学生感觉平时复习时不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精力容易涣散。

3 50%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有浮躁心理,急功近利,做事无恒心,见异思迁,总想投机取巧,比如迷信预测考题、学习秘诀。或者干脆希望父母来替自己解决考大学的问题等。

4 75%的学生考试时有焦虑感,无论考前和考中,都会不同程度地紧张,表现为胸闷、呼吸急促、手心出汗、头昏脑胀,平时容易做的题这时却做不出,遇到没见过的难题就更心慌,考完之后总认为没发挥出正常水平。

心理引导:

高三时,最紧要的是调节心态,要克服“怕”“烦”“悔”等消极情绪。进入高三作业量更大,压力更繁重,休息时间更少,同学们很容易产生烦躁情绪,这时候,跟朋友或亲近的师长倾诉,打一小会球,在操场或小区里跑步散步,在阳台上做做体操,暂时放下难题换一个学科,做一点家务,听一小段舒缓的乐曲,都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身处高三的同学们来说,以下20个字是稳定心理、调节情绪的黄金钥匙:培养自信,勇于进取,不怕挫折,迎接挑战,争取成功!

治疗篇 为高中生心理问题对症下药

2009年最新公布的我国城市居民心理健康抽样调查显示,16-18岁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最低谷,从19岁开始回升,到75岁之后随身体衰老而迅速下降。这一数据意味着,在中国,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

本应如旭日般充满活力的高中生,竟然成为我国心理健康水平最低的人群,这一结果不能不让人感到震惊,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我们又该如何对症下药呢?

诊断一:问题源于家长

处方一:关心+理解+帮助

医生笔记:

家长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期望值很高。特别是没有得到很好发展的父辈,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对孩子物质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施压形成强烈的对比,前者造成孩子自理能力低,后者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

近些年来,大家熟知的“代沟”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很多家长顽固地摆着“长辈”的架子不放,对孩子除了打骂训斥外,很少有符合孩子特征的施教方式。

为了使孩子顺利度过高中阶段这个关键时期,建议家长经常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孩子,不仅要了解学习情况,还要了解孩子的情绪、情感、思想等精神状况,要给孩子创造倾吐和宣泄心理感受的条件和机会。家长要和孩子交朋友,除了要做抚养人,还要做知心人,在履行监护责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呵护孩子的心理发展,对孩子少一些责怪,多一些关心、理解和帮助。

诊断二:问题源于教师

处方二:改进教育方法+推进心理素质教育

医生笔记:

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有些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只会教书不会育人,只重视知识传授不重视方法能力培养,只压制不疏导,重文化素质轻心理素质,一切为了升学率,不顾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不懂心理教育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更不会是优秀教师,不论是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还是学科教学,都应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自觉地、科学地推进心理素质教育,

诊断三:问题源于自我

处方三: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医生笔记:

面临升学的压力,一些高中学生把学习成绩看得很重,考试的成绩总是时高时低,不能保持稳步发展。一些学生因为知识基础、学习方法、能力等原因,导致学习成绩相对较差,考试次数每增加一次,他们的自卑感就加重一分、除了学习方面,其它如“性意识的形成”“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常有发生。

高中生心理问题及疏导范文6

关键词: 高中体育 校本课程 学生成长

校本课程是现行教学体系的有效补充,承担着对通行教材拾遗补缺的责任。因此校本课程的设置与有效运用,是提高体育教学成效,充分彰显对学生成长促进功能的有效抓手。在校本课程建设与运用中,一定要掌握紧贴学生成长这一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一、体育校本课程一定要体现心理教育疏导

编写和使用校本课程,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当前高中生心理问题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内容,在校本课程中一定要融入心理教育疏导的内容,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增强心理耐挫能力。这一方面非常必要,近年来各地频频发生中学生轻生事件,往往因为学习上遇到挫折,或是因为早恋问题、和父母发生冲突等,一怒之下结束年轻的生命。这些惨痛的教训令人唏嘘不已,体育教学要借助于校本课程这一有效的方式和载体,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从而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态、强大的内心。笔者在参与校本课程编写的过程中,向编写组提出了加大心理疏导力度的建议,得到了认同。高中体育校本课程中专门开设了健康的心这一板块内容,针对当前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容易遇到的挫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引导了学生正确面对人生的挫折,在遇到挫折时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转移注意力,多想一想快乐的事情,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化解。

二、体育校本课程一定要兼顾学生兴趣爱好

高中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会表现出许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而这些兴趣爱好在传统课程教学中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兼顾。例如有些学生喜欢武术,特别是一些男生对中华传统武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现行体育教材中很少涉及这一方面。因此,教师可以在体育校本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进行补充完善,搜集有关武术发展的起源、流派、动作要领等内容。这些方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武术的了解,还有一些动作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更感兴趣,这些校本课程内容的加入可以为学生强身健体提供很好的平台,激发他们体育学习的兴趣爱好。又如女生对塑造完美体型这一方面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在体育校本课程中加入这一方面的内容,从介绍人体结构、介绍健康饮食的理念入手,以及配合健美操的动作训练,让学生对怎样塑造完美体型具有更充分的认识,每一位教师在校本课程建设中都要充分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

三、体育校本课程一定要适应高中学生特点

体育校本课程的设置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也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但是教师在设计编写校本课程时一定要适应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编写组要认真研究高中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在选择内容并进行编排优化时切合高中生的实际。例如运动量的大小,既要保证学生满负荷运动,又要避免过于劳累,这些方面在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中一定要得到充分的考虑。此外,教师还要考虑高中生学习生活的节奏,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等方面因素,保证校本课程的建设与使用贴近学生发展实际,贴近他们的学习生活,只有实现这样的目标,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无论是对于校本课程的内容编写还是具体运用,满足学生成长需求才是最终的目标,无论哪一项工作的出发点,都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确保整个体育校本课程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体育校本课程一定要加入乡土体育特色

校本课程具有个性化特点,带着浓厚的地方色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深度发掘本地区的体育乡土特色,将一些散落在民间的体育资源开发利用起来,进入校本课程之中,既达到保护乡土资源的效果,又丰富内容。特别是这些乡土内容和学生生活中有许多交集,加以恰当地引导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这对增强校本课程的作用发挥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例如笔者在校本课程建设中经过认真发掘,发现本地的一些健身运动,特别是群众自编自导的民间健身舞蹈,具有很强的艺术气息,甚至还有老年人编排出筷子舞,这些方面在体育校本课程建设中可以充分吸纳进来。当学生跳着和他们的父辈爷爷奶奶辈一样的健身舞蹈时,不仅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由此可以看出,融入校本课程实现了校本课程更接地气的目标。

五、体育校本课程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生活

设计编写和运用体育校本课程是根本出发点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所做的一切都要以此为目标。例如笔者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增加了防身自卫方面的内容,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附近的治安环境也在发生变化,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百益而无一害。有些案件的发生,和高中生缺少自我防护意识和防卫能力有密切的联系。为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笔者在专门增设防身自卫这一章节,首先向学生宣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遇到哪些异常现象时应当怎样远离这些可疑的人物,远离一些危险的地段,远离一些危险的设施,通过思想上是警惕,尽可能地远离一些有可能伤害学生的的不安定因素。其次,笔者向学生介绍了抵御不法侵害的基本技能,例如当你被不法分子从背后抱住时,采取什么样的动作迅速脱身。笔者教给男生的一个典型动作是立即弯腰,使背后抱住你的人双脚离地,然后反手抱住他的一只脚,猛地向后悬空摔去,给对方以重重的一击,为自己脱身赢得宝贵时间。这样的动作训练对学生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校本课程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保护功能。

综上所述,开发利用校本课程是拓展体育教学空间、增强体育促进功能的有力举措,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开发利用和更高效地推进。

参考文献:

[1]季浏.论体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J].体育教学,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