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启发式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启发式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案例教学;诊所式教学;启示

一、法学诊所式教学简介

诊所式教学首创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郎代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是借鉴了医学院诊所教育模式而产生的一种法律教育模式,其特点在于“仿效医学院的临床诊断教学,在法学院中开设一系列教授学生实务技能的课程,通过一种涉及复杂多变的当事人、事实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把理论知识和实务技巧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法律诊所里,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法律的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教会学生像法律职业者那样去思考问题,真正掌握法律技能。2000年,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诊所式教学被引进到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10所高校的法学院,并在其他高校蓬勃发展。

二、法学诊所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可否认,诊所式教学方法的引进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在法学教学实践中,产生了一些良好效果。但是,由于我国的法律传统和具体国情与美国多有差别,因此,我国在诊所式法律教育本土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诊所式教学的理念匮乏

我国传统法律教育由于受“传道、授业、解惑”等传统教育理念以及大陆法系国家重理论教育的影响,过分偏重于理论教学,将法律教育视为法律知识的传授性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而诊所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领导课堂讨论的能力,许多教师有畏难情绪。他们既担心难以适应诊所式教学对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教学方法所提出的高要求,不愿付出巨大的努力来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也担心学生不能适应诊所式教学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而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因而对诊所式教学缺乏热情和动力,更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

(二)学生的知识储备普遍不足

诊所式教学要求在校大学生直接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但只有具备较为成熟的理论功底和一定的实践经验的高年级法学学生才有可能拥有足够的能力应付和解决法律实际问题。根据绝大多数高校的教学计划,大一、大二上公共课和学科基础课,大四下学期实习写毕业论文,真正学专业课的只有大三和大四上学期的时间。有的学校在大二开展诊所式教学课程,这对于低年级的法学初学者来说,无疑存在定位错误。法学本科生就业面窄、就业率低、考研率高,多数大三学生忙于考研、司法考试,大四学生忙于撰写论文和找工作,现实的生存压力使学生难以全身心投入到法律诊所工作中来。况且,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长期接受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熏陶的大学生面对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普遍适应能力不足,对诊所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大部分学生在诊所讨论中常表现出法学知识欠缺,思维能力欠佳的问题。

(三)诊所案例质量不高

案源是诊所式教学存在的基础。即使法律诊所的硬件已经相当完备,如果没有充足而稳定的案源,其存在也失去了真正的意义。然而,现实的情况决定了法律诊所的案源是有限的。这是因为我国法律制度和司法传统和美国截然不同:首先,当事人会以学生没有经验为理由而拒绝被;其次,学生不是律师,刑事案件无法,到相关部门调查取证也受到严重歧视。这导致许多法律诊所不得不大量使用国外案例,或拼凑各个电视台的法制节目中的案例。对于从国外直接引进的案例,在教学应用时,很难真正起效果,因为存在东西方文化差异和社会环境与法律制度的差别;对于各校编写的以电视台法制节目为蓝本的案例,这种案例比较简单,背景介绍得不清楚,许多已经过时了,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

三、工商管理案例教学对法学诊所式教学的启示

工商管理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案例教学法,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诱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管理活动的各种矛盾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实的管理世界。案例教学对我国高校管理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起了重要的启发和推动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对课堂讲授、案例研究、研讨会等九种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分别在知识传授、分析力培养、态度转变、提高人际技巧、接受度和知识保留力等六个方面对各国专家做了广泛调查,结果发现案例研究的教学方法综合效果名列第一。

一代教育大师杜威曾说过,大学应该更注重思考,而非知识。案例教学方法正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方法。针对绝大多数高校诊所案源根本无法保证的现状,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建议在诊所式法学教育中引进、吸纳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方法:

(一)在教学准备环节

诊所案例教学需要精心的准备。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包括教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教师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教学的目的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案例;分析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收集相关的资料,以便在讨论中向学生介绍;精心准备引导的方法和设置不断深入的问题。学生个人的准备包括:初步浏览案例;详细阅读案例;记录关键的问题与重要的事实进行分析;列出全部可能的选择方案,评估各种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确定结论。

(二)在教学进行环节

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可以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两个阶段。小组分组讨论的过程包括:组成学习小组、决定分组讨论时间、提供实施方案、对实施过程进行巡视、检查分组讨论情况。全班案例讨论的过程包括:开始讨论阶段、综合讨论阶段、归纳结论阶段。案例讨论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对一个主题或问题的兴趣和求知欲;增进学生对于不熟悉的问题或材料的了解;提高批评性、分析性、推理性技能;促进学生决策能力的培养;促使参与者相互吸取经验;提高参与者的实践技能。

(三)在教学总结环节

在激烈的案例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要用5分钟到10分钟时间为课堂讨论作一个简短的总结。这个总结大致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如果在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已经提到了案例的主要问题,并已经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教师们就可以利用总结的机会,把学生讨论的重点重申一下,以达到加强记忆的效果。二是如果在课堂讨论中,学生们虽然点到了案例中的一些问题,但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还不深入、不深刻,教师就需要再把这些问题重新讲解一下。三是如果在课堂讨论中,学生们根本就没有涉及到案例的主要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总结的机会,把大家遗漏的重点指出来,并结合案例中的人物、环境、事件进行比较细致的分析。教师在案例讨论后所做的总结,关键是看讨论的思路是否对头、分析的方法是否恰当、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正确。当然,在总结时,要肯定一些好的分析思路及一些独到的见解,指出讨论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参考文献:

1、杨欣欣.法学教育与诊所式教学方法[M].法律出版社,2002.

2、张丽华,余凯成.管理案例教学法[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何志毅.中国管理案例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6).

4、何旭明.从学习兴趣看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的相通性[J].大学教育科学,2007(2).

启发式教学案例范文2

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大部分高校对本科教育的培养方案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修订和改革。工科院校作为高等院校中培养工程应用人才的一支重要力量,与时俱进的不断推进教学创新与改革十分重要,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更是重点所在。除去部分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电气类的专业课程大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于此类课程,如何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和研究中将所学习知识有效发挥出来将是未来培养创新性应用人才的核心课题,本文的研究工作正是围绕此课题展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后,各工科院校对电气类专业课的教学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教学效果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综合现有的教学文献并结合作者所在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现有电气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案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理论和实践教学容易脱节。对于电气类的专业课,目前大多数院校仍是采用课堂理论授课和实验室实践体验分开进行的教学办法,由于都是独立的课程安排,学生在课堂接受理论学习之后一般都要滞后一段时间才能进行对应的实验,容易出现遗忘、应付交差的现象,导致课堂理论学习和实验学习出现脱节。

(2)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衔接不够紧密。一方面,实验课的内容受实验器材的限制(器材较为固定或者数量偏少),某些实验内容难以开展,另一方面,由于实验课程和教材是单独设立,实验教材和理论授课教材在内容上很难做到无缝衔接,这两方面都导致实验教学对理论教学的内容不能做到精确、全面的配套覆盖,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偏弱。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典型应用案例为纽带,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在课堂上进行现场实验或是在实验室进行小班授课,使理论讲授和实验动手同步展开,在课堂中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无缝融合。此外,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课堂讲授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本文剩余部分的内容安排如下:首先,针对上文指出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介绍一种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案例式教学法;其次,介绍如何在案例式教学中融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最后,就所提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效果进行了总结。

2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案例式教学

对于工科专业课程,案例式教学的主要思路是,把工程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适当调整,使之与当前教学内容更加契合,再将其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案例进行授课,使学生对与案例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其实践应用有较为清楚的理解和深刻记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以看出,案例的选择和如何围绕案例进行授课是案例式教学的关键环节,下面将从这两环节入手介绍本文提出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案例式教学法,先介绍围绕案例展开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法,再介绍如何选择适合这种教学方法的案例。

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法。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围绕案例在课堂上进行现场实验,理论和实践教学同步展开。针对上文指出的当前理论和实验教学衔接不够紧密,容易脱节的问题,本文提出的教学方法主张在课堂上将理论和实验教学同时展开。具体来说,围绕某一个应用案例,先讲述案例涉及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要掌握的知识有一个大致的印象,然后在课堂上马上进行实验,让案例在实验中复现,在实验过程中,将之前讲述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验再次进行讲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经过两次讲述后,学生对本次授课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一般会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和较好的理解深度,并知晓专业知识主要的应用场景和方法。

教学团队经过分析,认为上述教学法效果较好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课堂上现场进行实验,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结合实验和案例的讲述,可以让学生非常清楚地明白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这对他们记忆和理解所学知识帮助很大(目前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学生不知道学习的课程所为何用,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3)理论教学之后立刻进行实验,具有较好的连贯性,可以避免学生在实验时已经遗忘相关的背景理论知识;4)理论和实验教学都是围绕案例展开,内容结合十分紧密,避免了原来理论和实验课程单独设置导致的内容衔接不好的问题。

配套教学设施。上述教学方法由于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现场实验,因此对配套的教学场地和实验设备有一定要求,对于需要利用大型实验仪器进行实验的专业课程,如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电力系统分析等,直接在实验室进行授课;对于仅需要一些小型便携式实验设备的课程,如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等,可将单片机开发板、嵌入式开发试验箱等实验设备带至教室,仍在普通教室授课。案例选择。案例选择通常所采用的原则是:首先,要选择能够包含课程相关知识的内容与形式,然后进行课件的编排,使得学生在案例学习时能够掌握基本理论和相关应用的操作方法;其次,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的案例,以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最后,选择一些能代表社会发展趋势的案例,以使学生跟上知识变更的速度。

综上所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案例式教学的主要思路是:根据现有的实验设备选择契合教学内容的案例,围绕案例讲述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然后马上在课堂上进行现场实验,结合实验再次讲述专业理论知识,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无缝融合。

3 在案例式教学中融入启发性思维

启发式教学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坚持以学生为根本。教学实践中发现,在上文介绍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案例式教学中融入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式教学与案例式教学结合的一般思路是:首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其次,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需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运用学生熟悉的知识、事物进行论证,增强他们追求新知识的欲望;最后,尽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启发式教学才能在案例式教学中淋漓尽致地发挥作用。

除了上述要点之外,教学团队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案例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凝练出了自己的特色。1)在第一遍讲述案例背景理论之后,学生对本次所讲案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就接下来的实验方案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展开讨论,如果课时允许,可以先让学生上台进行实验;2)在现场实验过程中,可以一边做实验一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的思路始终沿着设定的方向前进,如果课时允许,可以让个别学生上台和老师一起进行实验,保持课堂的活跃气氛;3)在现场实验结束之后,可以就整个案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提问和讨论,并以此为课后作业。

启发式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问题设计;自主学习;减负

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学、高效地学、扎实地学,深入研究和实践之后,发现问题启发式教学可以用来为“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服务。本人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出一条“以学定教、以问定学”的教学新范式,致力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一、问题启发式教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实践

问题启发式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课堂45分钟,做到自主地学,学有目标、学有所获,最终学会如何学习。另外,需要教师设计有效问题来为小班化科学课堂服务。以下三个案例分别从不同方面阐述了本人问题启发式教学过程中的几个自编问题来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达到轻负高质、事半功倍的效果。

1.问题引导下能避免学生走弯路

案例1:课堂前五分钟思考,成为课堂实验成功的关键。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可布置一下思考题: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停止加热时,为什么先要把导管取出水槽,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集气瓶中为什么在瓶底要预先留有少量水等。

让学生在实验前完成这些问题,对没有完成的小组进行教育,并延后实验。实践证明:学生有了良好的思维准备,不仅防止了学生随心所欲、边看书边实验的习惯,而且使实验课的效率也大为提高。

2.问题引导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案例2:促使学生正确解读课本。

《生物是怎样呼吸的》的课本中出现了很多插图。这些插图若配上几个引导性的问题,那么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就很容易通过读图来自学并掌握了。如设计问题:“人呼吸时,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的成分有什么区别?”“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哪几个器官组成,它们分别是?”“呼吸系统的各个器官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新课上得是否成功,评判的主要依据是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到位,尤其是看学生学习知识的目标是否落实到位。这一课时利用这样一份学案,让学生主动去研究书中插图,挖掘插图中包含的知识,也不失为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索课本知识的良好的学习方式。学案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多地创设了符合教学要求,吸引学生观察、思考、发现知识的问题,以便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发现问题,获取事实证据。当然,实际课堂上需要大量的探究活动,本课时对书中插图的观察和探索也是一种探究活动。探究的多侧面、多形式,方便了学生的参与和直接体验,设计的小组讨论也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促使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

案例3:《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课的学案中,有这样几个补充问题:

(1)认识实验,填好表格,并找规律,思考:四个物距是否把所有物距情况包含了?

(2)蜡烛燃烧久了,变矮了,成的像的位置变了吗?变低还是变高了?

有学生看到问题(1),就会发现u=f没有在表格中,而向老师反问为什么,进而可以探究下u=f的时候,光屏上出现了一个圆斑,而且移动光屏,圆斑大小无变化。

有学生看到问题(2),便能自己发现像的位置和蜡烛相反,进而探究后,不难发现若蜡烛往左摆动,那么像便会往右摆动的现象。这样这个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就更加真实了,学生自主学得的要比教师拿原来述说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

二、问题设计需要的条件

1.问题内容要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个知识点产生了兴趣,那么就会主动去学,去探究。学案内容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需要致力于小班化科学教育的广大科学教师去努力。

2.设计问题要考虑全体学生

小班化的其中一个优势就是班级学生数额优势。那么,在小班化的教学课堂中就更加容易抓住全体学生。虽然学生各异,还是会分不同的层次,但是在设计的时候要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学案问题的设计也需要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乐趣。

3.利用问题充分挖掘课本资源

浙教版的科学课本,多了很多活动、图片和探究实验,少了很多现成知识点。常常在家长会的时候听到家长们反映“现在的科学书不比以前的,现在孩子在家里看书预习,收获很少,问题很多,有时候常常看不明白”。对于这个问题,那么学案便是很好地引导学生来正确和深入地挖掘课本资源。

4.利用问题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然而过去受考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些教师不太愿意带学生上实验室做实验,通常只在教室演示实验,更有甚者干脆讲实验,学生也只是背背实验名称、所用器材、实验过程、结果、注意事项等。总这样,学生本应通过自己亲手做实验获得的知识,却通过背书给“解决”了,动手动脑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无从得到。可想而知,学生都将是低“能”的,即使考入重高,也只能算“高分低能”的书呆子。

在小班化的科学课堂,学案万万不可代替科学探究的过程。相反,能设计成探究活动的实验,一定要在学案上体现探究的过程。而活动的展开,需要在实验室,必须在实验室,可以在教室进行的探究,就在教室开展。例如,《力的存在》中的一些活动完全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气球,通过气球受力形变,受力运动状态改变来体验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存在。学案中再设计一个“将气球吹大之后放手会如何,请你试一试”的栏目,学生就可以活动,试一试,然后引出火箭升空原理。

三、问题启发式教学的实践成果与反思

有些教师对于学案导学的模式还是有一定异议的。他们的观点是,“减负”应该让学生更轻松,设计了一个学案,又类似于一张资料,让学生做,是不是有悖于“减负”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个教师深刻思考如何“减负”,又该如何“增效”?

“减负”了又如何“增效”呢?其实“减负”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增效”,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全面地得到成长。它并不是要把学生应知应会的学业负担中的某些部分减去,不等于不要品质,不等于不要管理。相反,更规定教师应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基。而要“增效”最有效的战场就是课堂四十五分钟,它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

如果说要减负增效是一场不得不爆发的教学革命,那么课堂应该是这场革命的主战场。战友们,那就让我们一同努力,彻彻底底地完成这场硬仗吧!

参考文献:

1.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赵国忠.教师最关键的第一堂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启发式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 案例教学 企业开发 项目管理 团队协作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扩充和革新,通过案例进行课堂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1]。案例教学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把实际项目中所用到的技术与课程的知识相结合,让学生能快速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及应用。

基于企业开发管理模式的案例教学,提倡在案例教学中结合企业开发管理模式,对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和管理,模拟企业开发过程,让教学方式尽量与企业开发模式接近,以进一步提高案例的真实性,让学生感受到更真实的项目开发过程,增加学生的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案例的选择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开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对于企业开发管理模式的案例教学尤为重要。在教学中,通常的案例选择都具有不完整性的特征,使得案例教学和真实的企业开发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很多老师在进行案例选择时都是希望能有一个好的案例,但是有时候在他们眼里的“好案例”却不一定适合教学,好的案例应该是适合当前学生的。

1.1 选择的案例要有真实性

案例的真实性是案例的立身之本。案例的真实性是指案例的材料来自客观存在的事实,源于自然和社会的存在性[2]。在进行选择案例时,要尽量选择有实际意义的项目,该项目最好是有真实用户。在早期,很多老师选择的案例都是一些根据自己的经验模拟的项目,但是因为缺少真实的项目开发过程和经验,这些项目也许在现实中能找到模型,可最后常常让学生有这样的怀疑——“这个项目能做什么用”,以至于这个案例就没有它的价值了。

在选择案例时,最好选择老师自己曾经参与过的项目,否则就不能理解该项目的重点、核心、闪光点等,更不可能知道它的细节,而且对项目的具体业务要求也不熟悉,最多是挂着项目名称想象案例教学,这样的案例和实际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在笔者曾经参与过的一个ERP项目中,有个由用户自定义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的需求,该功能表面上是一个如何计算一个表达式的值,可实际上,在开发的过程中,计算表达式只是一个部分,还需要从实际客户出发,考虑用户的特点,设计合适的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评估所完成的功能有否意义的重要部分,而对于不同系统的不同用户其用户体验是不同的。所以,如果参与具体项目开发,就不会理解还需要这样的考虑。没有实际开发经验的案例教学,往往是老师自己都不知道教给学生的东西到底正确与否。

另外,选择的项目最好不要年代太过于久远,有些项目在早期也许很经典,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业务规则和所用的技术都发生了改变,继续使用的话,弄不好会给学生带来错误的导向。

1.2 选择的案例要有技术意义

选择实际项目作为教学案例时,经常会碰到该项目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超过了将要讲授课程的教学范围的问题,而如果该项目有太多超纲的内容,那也不适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太多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就算补充这些知识,不仅学时不够,学生也很难理解你的做法,更糟的是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补充完这些内容后也不能马上掌握,教学效果会差很多。所以,在选择案例时,要考虑到这个案例的实现是现在的学生所能完成的。当然也是你自己所能完成的。在实际做法中,可以尝试对项目进行更进一步的分解和简化,使得所要用的案例能满足要求,不过期间所涉及的业务规则不能丢。

在选择案例时,还要考虑项目所涉及知识要尽量接近当前所讲授课程的内容,也可以对课程内容做些调整。如果所选择的案例在新技术上能给学生更好的导向,这最理想。

1.3 尽量选择业务规则是学生熟悉或容易理解的案例

对于实际案例,业务规则是很重要的。一套完整的系统,其一般的业务规则都比课堂介绍的要复杂得多,而且还经常会有一些特殊的业务要求,所以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其业务的复杂度,选择的案例业务规则不能太复杂。选择案例时可以考虑一些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容易接触的例子。比如,选择网上贸易系统的例子时,可以参考真实的一些电子商务网站;选择ERP例子时,可以选择具体的进存销系统;选择通讯系统的例子时,可以参考腾讯QQ。这些系统的业务都是学生会熟悉或者有机会去了解的。

在确定具体案例时,考虑到有些案例的业务规则的保密性,可以在选择后对项目进行改进,使得其业务规则在变动最小的情况下去掉客户的隐私信息,这样会更合适。

1.4 选择的案例要有创新价值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作品。有时候会鼓励学生,只要他们的作品让人看一眼就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或者是三个晚上睡觉都不敢关灯的效果,都可以给加分,所以很多同学都会很乐意去改进自己的设计,很多时候看到很多学生的最后设计,会让人惊讶和佩服。

对于一些从事高职教育的老师认为,只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而不一定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实际上,高职的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也许有些学生比较懒,可还是会有很多学生乐意去思考问题,如果能让他们一起和我们去思考、扩展和创新,会让学生对课程更加感兴趣。

2 案例的设计

在确定完教学案例后,不管因为技术和知识点的关系还是因为项目本身的业务原因,都应该对项目做进一步的改进,使新项目能更好地适应教学,并且尽可能保留原项目的实际意义。如果可能,设计后的案例应该在做最小改进的情况下,能用于原始项目的实现。

2.1 案例分解

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好案例的分解,使案例更容易被理解,并且更小规模。分解时,可以按模块划分,也可以按角色划分,不过从教学的角度上考虑,笔者更倾向于按模块划分。

首先,模块划分有助于更小化系统的规模,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有时候一个小模块会是一个大系统的缩影。学生通过模块的实现来理解整个项目的完成。

其次,模块划分可以使得系统分成几个大小不等但是技术相似的部分,这样有助于讲解时不用一直重复地介绍相同知识,教学时可以只介绍一个小模块的实现,而指导学生完成其它模块。

最后,模块化的项目可以使得案例更具条理性,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能更好地理解技术知识及业务要求。

2.2 分解技术

在对整个案例进行技术分解时要结合课程的内容,一般情况下,项目所需的知识会比一门课程的内容多,在实际中可以综合它们的内容进行分解。

首先确定本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这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来安排,是教学的重点,案例教学也是为这个服务的;然后估计实现项目需要的技术和知识,在确定相关知识点后,确定哪些是课程必须有的,哪些是可以没有的,前者必须重点介绍,后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有些内容是作为知识点来讲解,有些则作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出发点,鼓励学生自己去完成和实现,还有些不必介绍或不涉及,或者使用其它的解决方案来替代。

2.3 设计案例的实施过程

案例的实施过程其实就是教学计划,用于指导教学过程。制定时,可以根据知识点来确定,使得计划更合理,教学过程更顺利。

案例实施时,教师最好能转变角色,可以以企业中的某一个团队为出发点,从对实现整个模块的方式来考虑,这样在教学和项目实现上会更加贴近企业。当然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方式,选择合适的方式才是重要的。

3 案例的实施和管理

案例的实施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管理是保证案例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过程。在完成合理的案例实施计划后,就可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应该遵循预定的教学计划,灵活地完成项目开发和教学任务。

3.1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演示项目实现的过程。

首先,通常的案例教学都会围绕着项目进度来介绍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如果有些知识和其它内容相关,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后自学。

其次,要转换自己的角色,老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教师,而且是项目经理,同时还是客户;既要传播知识,又要负责整个项目的管理,还要随时回答学生对于技术或者业务方面的问题,所以在上课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解答时要尽量把细节解释清楚,对于不确定的问题必须加以验证后再做回答,在企业中,任何一次不负责任的做法都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安排个别课时用来进行案例讨论,不管是讨论案例进度还是技术,甚至是让各学习小组进行汇报都是可行的,在企业里很多问题都是通过这样的讨论来解决的。

再次,要认为自己是在企业环境中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按照企业的一些做法来管理整个项目,给学生营造一个更真实的环境。在进行教学中有些业务也许比较难实现,不要轻易放弃,可以使用其它的方案代替。

3.2 版本控制

在企业的项目开发中,版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这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大的用处。有时候为了完成某一个功能模块,一两次课程根本无法介绍清楚,可以采用版本迭代的方法实现,每次介绍的内容都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扩展,以介绍新的知识。在实际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每次讲课内容都是一个版本,每次课中的不同阶段也都是一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是在前一个版本的基础上做了改进,逐步完善,这样的过程会使得整个教学更加顺畅。

版本控制用于案例教学还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一方面知识点循序渐进容易理解,而且学生课后还可以根据不同版本做好复习,这比课件好得多了。

当然版本控制过程除了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外,也应该在平时完成项目中实施,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版本控制的好处,建议他们在自己的团队里采用版本控制的方法。这也是企业应用开发必须掌握的技术。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为学生提供备份服务器,对项目进行每日备份,这样可以保证在开发的机器上出问题时,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3.3 团队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都会让学生做实验或布置课后作业,如果让学生以团队的方式来完成,不仅符合企业要求,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个周期比较长的作业,持续时间为一个学期或者三个月,与教学同步,学生都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在团队里采用组长负责制的方式进行。为了规范管理,可以使用一些企业手段来管理学生的项目开发,如要求各个团队都要有自己的组名、组标、组训;制定一些管理制度;要求学生每天都要提交工作日志;要求每个团队每周都必须举行一次例会以讨论本周的完成情况、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下周的工作安排等内容,并以会议记录的形式汇报给任课老师等,这些做法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创造更真实的企业开发环境,更好理解企业开发的过程,让学生更早地体验企业开发的管理模式,这是基于企业开发管理模式案例教学的特点。

团队精神在实际应用开发中非常重要。在课堂上,除了可以在各团队成员间要求合作外,还应该鼓励各个团队进行交流。

4 小结

总之,在教学中尝试引入企业开发管理模式案例教学,不仅强调了技术和应用的介绍,还提倡将企业项目开发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引入课堂,甚至可以把实际正在开发的项目让学生参与进来,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可以考虑将案例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教师明察课堂,适时调控,灵活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才能有好的教学结果[3]。

参考文献:

[1]张润莲, 张向利, 叶进. 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4,24(4):102-105.

启发式教学案例范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影视后期制作》课程 应用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178-01

哈佛大学于上世纪初首次提出了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案例分析法和事件处理法的集合,能够为学生提供经典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从中获取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影视后期制作》是一门技能性和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内容是教导学生分析脚本、整理素材、合成编辑和输出等。但是,当前《影视后期制作》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尚且存在教学课题不明显,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学体制不完善等缺陷。本文将在系统论述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从科学使用案例教学法,设计新颖的教学课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完善教学体制等三个方面来浅谈解决对策。

一、《影视后期制作》教学的现状问题

(一)教学课题不明显

目前,部分教师在进行《影视后期制作》教学活动时并未明显突出教学课题,所选案例缺乏经典性与专业性,学生不能全面掌握《影视后期制作》的基础知识,也不利于该课程教学的后期发展,很难有效加强全体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二)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影视后期制作》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活用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但是,当前很多《影视后期制作》所设计的案例课题并非是围绕学生所设计的,而是由教师主导的某一课题活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位置,不能从中获取更多的艺术创新实践技能。

(三)教学体制不完整

从总体上分析,当前《影视后期制作》教学体制并不完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常会出现脱节现象,课题教学活动比较松散,教学案例缺乏必要的衔接性。除此之外,部分教师所开展的教学课题缺乏必要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未能对该课程教育实施有效的规范与发展。

二、解决对策

(一)科学使用案例教学法,设计新颖的教学课题

提高《影视后期制作》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精心选择案例,为学生设计独特新颖的教学课题,指导学生综合学习“电影简介”“电子相册制作”“电视散文书写”“Mtv欣赏与制作”“广告制作”“片头制作”和“专题片制作”等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教师在进行这些课题教学时,应紧密结合分析法和事件处理法,让学生发表对案例的见解和看法,在合作学习中互相了解他人意见,正视“分析脚本”“整理素材”“合成编辑”和“输出”等课程模块中的学习问题,并制定解决对策。另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学习“分析脚本”的案例时掌握编辑项目模块的实践技能;在整理素材时,列举“基本元素创建模块”和“画面处理模块”两大经典案例,引导学生掌握“三维创建”“特效应用”“文字特效”“动画特效”和“蒙版技术”等理论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与实践。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自主性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该调整课堂结构,使《影视后期制作》课程实践平台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研究案例、分析案例,活用专业知识。在讲解案例时可以结合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用灵动的情境画面呈现教学案例,如ppt演示文稿、flash演示等,通过这些新颖的教育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讲解“合成编辑”时,教师可以用ppt为学生列举“特技设计模块”和“镜头剪辑模块”的案例,指导学生分析“抠像技术”“色彩调整”“变形特效”和“文字动画”的制作方法。

(三)不断完善教学体制

完善《影后期制作》教学体制,教师需要立足于《影视后期制作》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精选教学案例,指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实践技能。教师要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转化于实践应用中。另一方面,教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影视后期制作》教学,基于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模式来丰富教学活动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升教学工作中所使用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编程技术,促使学生以“高素质动漫设计人才”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参与课题设计和教学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尚且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课题不明显,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学体制不完善等。因此,教师必须科学使用案例教学法,设计新颖的教学课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完善教学体制,从而有效提高《影视后期制作》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诗梦.《影视后期制作》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能力培养,2015(6).

[2]刘鹗.发挥多媒体和网络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能力[J].高职教育,2015(10).

启发式教学案例范文6

1 前言

在高中阶段,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所涉及的知识面相对来说较广,因此,其对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要求也相对较高,为了有效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应充分并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1]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不仅能增加教学容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方法间的关系。

2 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基本教学方法

目前,在高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最常用及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有四种,即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及谈论式教学发。启发式教学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案例教学法是通过特定的教学案例,引出相关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任务”的一种教学过程,在特定的情境教学活动中,将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上;讨论式教学法则是将教学重点放于对课程重点、难点的讨论上的一种教学方法。[2]

3 多媒体与基本教学方法的融合

将多媒体教学方法与基本教学方式进行有机结合,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两者的结合更是目前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在高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图、文、声、像等方式将抽象化的数学形象、直观的表现出现,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对于基础知识点,将多媒体教学方法与启发式教学法、驱动式教学法相结合,即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学习,最终完成重点内容的教学,最终突破教学难点。针对较为复杂、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教师可将多媒体课件融于案例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中,即借助多媒体教学案例,并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在教学课堂中,对于板书量较大的教学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几何图形、相对简单但数量繁多的问题、文字量较多的习题以及章节内容的总结等,教师均可通过投影仪来实现教学。例如,在高中数学课程《球》的章节学习中,球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极限概念的得出与归纳均难以以语言进行概述,而学生又缺少对这方面知识的感性认识,因此,为了增强学生对这一方面的认知度,就必须以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此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计算机课件,生动而形象的将教学内容呈现于学生面前。[3]

4 使用多媒体的注意事项

(1)明确教学目的,有针对性的使用多媒体。例如,多媒体能形象、生动以及具体的展示标准的椭圆的形状,但是,却不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椭圆的定义,因此,教师可借助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将两根钉子平行钉于黑板上,并以一条绳子围起,最终画出直观的椭圆效果图。

(2)明确多媒体在教学活动的地位,将多媒体引入教学活动中,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学活动要以多媒体为主。多媒体仅仅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课堂的引入、内容的讲解、内容板书以及课堂练习等均可由多媒体展现。但是,由于多媒体课件是教师课前准备好的,因此,其存在课件内容固定化的局限性,当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多媒体课件外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将有可能无法自行灵活把握,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时,应明确其辅助地位。[4]

(3)避免让多媒体技术干预到学生的思维。多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其也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以及动手机会。由于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其深刻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即在展示多媒体课件前,预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随后再展示多媒体课件,将其与学生的思考结果进行印证,而不是为了加快教学节奏,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