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班级特色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班级特色管理制度范文1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班级环境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良好的班级环境为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1.保持班级清洁干净整洁的班级环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能够培养学生自觉维护班级环境的责任意识,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以班为家、护“家”爱“家”的主人翁意识,对于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构建健康班级文化大有裨益。例如,当班级地面出现纸屑等杂物的时候,不论是不是值日生,都能自觉地将其打扫干净,这不仅是良好卫生习惯的体现,也是对班集体充满责任感的体现。
2.美化班级环境美化班级环境,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够让学生在共同参与班级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加强沟通、促进友谊,可谓一举多得。例如,有的班主任鼓励学生亲手栽种和照料植物,打造班级“绿色风景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一起播种、培土、浇水、施肥,在美化班级环境的同时,也加深了友谊。
3.巧妙布置班级新课标指导下的班级管理要求打破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和限制,鼓励学生积极动口、动手和动脑,打造特色班集体。因此,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巧妙布置班级、体现班级特色。例如,有的班级布置了“照片墙”,将全体同学和老师的照片贴在照片墙上;有的班级创办了“图书角”,手工搭建了小型书架,并把集体订阅的和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书籍放到“图书角”供大家分享传阅。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管理秩序
班级的正常运转和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监管措施。班主任要带领学生一起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1.明确管理制度班主任要参照《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的内容,结合班级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并加强引导和监督,用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行为,加强班级管理。例如,在维护班级卫生方面,有值日生任务分配表、卫生督察小组检查细则和卫生评分表格,值日生按照任务分配自觉完成卫生清扫任务,并接受卫生督察小组的监督和评分,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维护班级良好的卫生环境。
2.科学激励机制管理制度的严格、高效执行,离不开科学的激励机制。只有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长处,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得到适当的鞭策和肯定,才能鼓励他们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例如,目前很多班级都推行了“量化积分表格”机制,针对学生在学习成绩、课堂纪律、个人卫生、礼仪礼貌、校园活动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分,并每个月在班会上进行总结和讲评,针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颁发“卫生标兵”“学习达人“”文艺标兵”等奖状,并将奖状张贴在班级“荣誉榜”上,以达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整体进步的目的。
3.实行民主管理班主任要加强班级民主建设,实现民主管理,让死板的制度“活”起来。例如,有的班主任不仅要求学生遵守班级制度,也鼓励学生对班级制度提出质疑,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促使班级制度的完善和公信力的提升;有的班主任实行班级岗位轮换制,让学生轮流履行班级不同的岗位职责,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和换位思考的意识,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1.丰富班级活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级活动在展示学生特长、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班级整体凝聚力、打造班级特色文化等方面的作用,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例如,有的班主任定期开展“学习竞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抢答题、必答题、小组答题等比赛项目,营造良性竞争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2.打造特色文化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打造班级特色文化,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例如,有的班主任带领学生共同设计了独特的班旗、班徽和班级口号,充分体现班级特色。
小学班级特色管理制度范文2
为全面贯彻执行中央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依据《沙洋县中小学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制定了《西湖小学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在学校各个岗位推行了以“常规管理精细化”主题的活动。
活动实施分四个阶段进行:(一)全面动员,宣传发动。学习《沙洋县中小学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西湖小学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营造“深反思、抓细节、促质量”的浓厚氛围。(二)制定细则,完善制度。各科室、各年级、各学科按照学校《方案》,针对学校精细化管理内容、要求,全面梳理,制定《具体实施细则》,落实细节,开展工作。(三)推进实施。从管理流程的启动、分配、监控、评价等细节形成连续的流水线,建立精细化管理责任制。(四)检查验收,考核评价。通过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使学校的教职员工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和高度,促进了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优化了办学软件,提升了学校的品质和形象。在“管理精细化”主题活动中,西湖小学逐渐完成了跨越式发展,开始走向“精品化”和“特色化”。
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就是:“小事做细,细事做精”。这里,侧重汇报我校精细化管理中,在“建美丽校园、建魅力教室”两个方面的具体做法。
一、创建美丽校园 营造文化氛围 凸显莲文化特色
为促进学校发展的特色化、精品化,我校在创建美丽校园活动中,紧扣一个“特”字,以“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育人有特长”为策略;以“莲文化”为元素,以“精细”为抓手,对“教室楼道、橱窗报栏、香樟树林、路径路灯、干道墙体”等校园景点进行了重点建设,以此带动了西湖小学校园环境的全面发展、深度发展。
1、翻新“教室楼道”:整个教学楼,从1到4楼,每一层楼道,每一间教室,都以“莲”文化为校园文化,置古诗词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安置玻璃宣传牌,主题:是“励志”和“安全”。东西台阶,置6块小标牌——“轻声、慢步、靠右行”,时时提醒学生上下楼梯的礼仪常规。整个教学楼,从楼道到教室到办公室,共同营造出校园浓郁的文化氛围,凸显了我校的书画特色。
2、改造“橱窗报栏”:对 15米的报栏和40米的橱窗从头到脚进行改造和美化,使陈旧的设施焕发新的活力和青春。是师生展示书画成果、彰显个性的园地和窗口。书画作品定期交流展示,兀现了我校的书画特色。写一手好字,画一幅好画,在我校全体师生中蔚然成风。
3、建设“学生成长林”: 杉树树是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怎样让它成为育人的教材,作为学生的成长林。主题为:“杉树林情怀”。在林间置1块不锈钢标牌和两条标语,设置了景观座椅,把这片树林建设成为“学生成长林”,让杉树成为学生寄托情怀的空间。
4、刷新“干道墙体”:在教学楼、学生食堂的南北两端的干道墙体上,置有6块巨幅宣传标牌。根据所在功能区的位置,配以适当的宣传主题。这些文化标牌,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真正体现了“让每一面墙都说话,让每一棵树都育人”的人文环境理念。
三、创建魅力教室 构建高效课堂 提升教学质量
我校在“创建魅力课堂”活动中,以“高效课堂”为中心,以“少教多学,精讲精练”为策略,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1、常规管理精细化
常规管理做到“六化”——“优化”“细化”、“强化”、“详化”、“明化”、“实化”。
(1)、优化管理制度。(2)、细化领导分工。(3)、强化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实行“四备”、“三定”。“四备”——备教育教学理念、备教学策略和方法、备教育教学过程、备课堂训练设计。“三定”——定时间地点、定教学内容、定中心发言人。(4)、详化备课要求。提倡导学案。体现“少教多学”和“合作学习”的理念。(5)、明化备课检查方式。(6)、“实化”检查督促过程。常规管理重在落实,重在检查。教务处加大教学中的“备、教、辅、批、考、研”等六个环节工作的抽查力度,实行月检查制度。一月一检查,一月一公布,一月一小结,一月一评比。
2、氛围营造精细
(1)、环境标志显魅力。积极营造浓厚的课堂文化。做到让“每一堵墙”成为“无声的导师”。
①、精心制作班级名片、寄语。教室环境布置要体现“三化”——教化、诗化个性化。具体做到:前有国旗、班级格言、班级公约、班级之星等;后有主题鲜明、色彩丰富的黑板报。在图书角、学习园地等板块,设置特色专栏——心愿树、炫我风采、温馨班级日志等。每个板块由师生共同构思、设计、布置。
②、教室、门窗干净整洁,桌凳排列整齐,劳动工具摆放有序。学生卫生习惯好,体貌端庄、衣着得体,无吃零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等不良行为。
(2)、制度建设扬魅力
确立班级公约,约束学生言行。在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实际,制定班级公约、日常量化管理制度等激励机制,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3、教学质量精品化
在“魅力教室、高效课堂”活动推进下,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飞速发展。2018年六年级统考在沙洋县中心校中获得了第八名的好成绩。这凝聚着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
小学班级特色管理制度范文3
1 对学校教育装备工作的认识
装备资产是校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装备管理与一般校产管理相比,又有其特殊性。做好中小学教育装备工作,首先要认识到装备工作不是一件单一的、孤立的事情,至少包含校产校具的装备建设、管理、应用3个方面,三者相辅相成。一方面,装备目的就是为了应用,要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同时要做好管理,发挥装备的教学保障功能;另一方面,管理可以保证教育装备的有效性、针对性和计划性,同时也是为了促进装备的充分应用,提高其利用率;此外,在装备得以充分应用的同时,装备管理、装备建设,包括制度建设也必须相应同步跟进,使之不断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适应装备工作发展的要求。
2 装备管理是学校校产管理工作的重
要方面
从资产管理角度来看,装备首先是“物”,是学校的重要资产,应纳入常态化的校产管理范畴。学校校产校具的管理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财的管理,二是物的管理。财的管理包括校产校具的采购、入库、赔偿、报废等;物的管理包括所有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教学办公用品和建筑物及建筑材料的保管、维护、维修、使用等。
校产校具的管理既要“管”还要“理”。管是管好学校的财和物,管要管得井井有条,保障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理是理出所有的东西,有用的要物尽其用,没用的要按照规定办理相关的报废报损手续,为教育装备设施更新提供依据。要做到制度先行、规范操作、科学管理。
2.1 制度先行
学校校产、装备管理制度的建立、修订和完善一般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继承与创新的原则。许多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贴近学校工作实际、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有很好指导和规范作用,可操作性强,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的规章制度,应予以保留,以保证学校管理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比如,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一般都比较完备、科学,应该继承。同时,学校管理制度也要适当增加、修订和创新,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如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电教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和图书馆的管理制度等,就需要重新修订、调整和重新制定。
2)依法治校与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学校管理所涉及的人、财、物等诸多要素中,人是第一位的要素。制定学校管理制度,首要考虑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要把他们的利益、感受、发展摆在第一位,因为学生是学校工作的对象,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教师是完成学校根本任务,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主要力量。学校校产、装备管理制度,就是要在“以人为本、主动服务于教育教学”的理念指导下,实现学校财产的有效管理、规范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校实施的素质教育、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校产管理制度的制订要体现出引导、促进、鼓励和方便全校师生的使用,而不仅是为了方便校产校具的管理,更不能限制、约束了师生的使用。
3)实体制度与程序制度相结合的原则。目前,学校的管理制度基本是实体制度,缺乏程序制度,使公开公平公正不能有效贯彻。学校的规章制度规范着全体师生的行为,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享有特权。既然规章制度人人都要遵守,在修订学校管理制度时,就必须考虑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有些规章制度不规范,有的比较模糊,有的非常空洞,有的文字不规范,有的条例易产生歧义,有的不切实际,有的非常繁琐、叠床架屋,可操作性不够。因此,梳理校产校具管理制度时,必须对不规范的制度予以修订、重建甚至取消。
比如,在本校的班级校产校具管理制度中,就规定“学期初配置,班主任签字,学期末检查核对,损坏赔偿”。同时,加强日常的“校产盘查”力度,严格执行“校产校具赔偿制度”,并且把检查结果纳入“班级常规管理”评分体系和“文明班级”评比指标中。
2.2 规范操作
有了科学、规范、系统的校产装备管理制度,还需要学校领导和师生的严格执行和贯彻落实,尤其是要注意校产管理各个环节的规范操作,才能保证校产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比如,每学年的财务预算,先由各个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填写一份“常州市第一中学设备采购申请表”,然后由校产管理员提交“学校已有类似的相关设备情况”,再由装备处调研、汇总后提交分管校长,校长室根据学校的预算总额、需求的轻重缓急等因素综合考虑,制订整个学校的财务预算报告。对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突况,急需添置的设备设施,也必须按照规定填写“设备采购申请表”并进行审批。
1)对于设备的采购,学校一向遵循常州市政府采购中心和常州市教育局装勤中心的“政府采购、协议供货”方式,实行公开招标。对于小额的日常办公用品、维修配件、易耗品等,也是货比三家、公开信息、择优签约、长期合作,力求节约,学校的打印机耗材、家电设备维修等,都是采用这样的操作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学校文印室还实行了社会化运作,不仅节省了资金,还压缩了一个工作岗位。
2)对于校产、装备设施的采购结算和报销,学校积极实施“公务卡结算财务管理办法”,即使有个别的、突发性的,学校单独采购,也要遵循2人以上一起采购报销的原则。
3)对于校产、装备设施的入库,更是由财务会计和校产管理员严格执行验收手续,核对物品、核对型号、核对数量、核对发票等。
小学班级特色管理制度范文4
成立校本机构,确保管理规范化
管理行为的规范化是家长教育有序有效开展的前提,为此,学校不但设置了组织领导、学习检查与监督评价等机构,还制定了如学籍管理、学习检测、实践评价、毕业考核、评优激励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确保家长学堂的有序运行。
建立父母教育办公室 为了使家长教育成为学校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校内设立父母教育办公室,由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主管,以德育主任、德育专干、家庭教育专家、级长及家长代表组成领导小组,加强对家长教育的组织领导力。
形成以年级为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机构 各年级长根据实际情况,以学生行政班为基础对家长进行分班,落实家L的班级管理制度,安排好家长上课的座位和上课的时间及课程,确保学习的固定场所和时间,为进一步细化管理提供了可能。
落实家长学员注册、考勤、考核、年审等制度 参照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制定了校本家长学堂的章程、学制、注册、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使家长教育能够规范进行。在孩子收到学校录取通知书后一周之内,家长必须凭身份证注册为本校家长学堂的学员,并建立规范的学员档案;根据小学六年学制,制定家长学校学制为三年,学业期满凭学分领取家长上岗证;此外,还通过编制《家长上岗手册》,明确家长的教育责任、家长学堂的目的与任务、上岗培训方案、考核细则、毕业成绩报告等内容。三年学时完成,经考核及格,颁发毕业证书,即家长上岗资格证。
组建本土讲师团,确保师资稳定
多年的实践证明,本土化的家长教育讲师更了解本土家长的需求、愿望,对家教的难点、热点把握更准确,能大大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效果的持久性。
组建家长教育讲师团 第一,精心挑选骨干教师,建立以本校教师为主体讲师队伍。第二,广纳社会人才,逐步形成本土特色的社会支持体系。社区里一批热心教育、能义务为孩子服务的新闻媒体、艺术培训机构、公益团体、退休教师、校友代表等组成了本土家庭教育的骨干群体,为家长提供公益性的家庭教育服务,定期为家长学校的学员上课。第三,吸收本校的优秀家长,让家长学员分享成功家长的育儿经验、家风建设的心得或者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案例,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营造社区浓厚的家庭教育文化氛围。
进行专业培训和推行优胜劣汰制度 第一,对口指导,助力草根专家成长。让讲师团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到两个专题,参加对口专业培训,组织家庭教育专家跟岗学习,再结合本校实际,深入研究分析,写好专业教案。第二,校本培训,让每节课成为精品。定期开展学校公开教学、观摩教学和家长教学沙龙活动。同时建立起以主讲人为主备课、说课、试讲,以讲师团其他成员听课、议课、评价的教学管理机制,使每个专业课都经历个人主备课、集体智慧补充教案的过程。第三,课后反馈,促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了提高讲师团的授课水平,学校坚持做课后满意度调查,及时听取家长反馈意见,通过反馈意见,反思讲师的课堂教学,不断地提高讲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对满意度高、成效显著的实行表彰奖励,并推荐到周边学校进行授课;对满意度低、多次整改没有进步的进行调整淘汰,这种优胜劣汰的制度大大提升了课堂的实效。
编制校本课程,提高培训实效性
家长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有其系统性和科学性,也就是有共同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规律;同时家长教育也是一门艺术,更具其独特的个性。因此,家长教育只有做到共性与个性并存,才能提高其实效性和针对性。
学纲,把握父母课程的大方向 学校组织家长教育研究室成员学习《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深入领悟大纲精神,围绕家长教育观念更新、家长素养提升、家庭教育方法指导等内容编制家长教育内容体系,制定家庭教育校级家长教育方案,确保课程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挖掘地方特色家教 顺德区有着丰厚的家教文化底蕴,是《三字经》的原创地,对传承和培养顺德特色的家风、家教有积极意义。此外地方性名门望族的家规世代相传,也是家长教育极好的资源。
以问题为导向 学校以年级作为单位,通过家庭教育问卷调查,了解不同年段家庭教育的重点难点,以问题作为导向,制定个性化年级、班级的教学计划,实行以年级为单位的大班和班级为单位的小班相结合的教学,提高课程的针对性。
征集身边的家庭教育成功案例 学校利用身边鲜活的案例进行教学,不但使家长信服,更重要的是确立榜样,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小学班级特色管理制度范文5
一、梳理学校办学理念
我校始建于1937年,20世纪50年代改为市公立学校。追溯学校70年的办学历程,东楼小学像海燕一样敢于搏击风雨、不怕困难、坚韧执著的精神,展现着海燕矫健的、勇敢的、特有的美。我校是河西区第二联合学区唯一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自2008年以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不断攀升,现已近70%,无论学生、家长还是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品格以及性格的重塑等方面都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但同时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面对机遇与挑战,我校就更需要师生、家校通过坚韧的、持久的、不懈的、愈挫愈勇的精神与行动来完成学校新的蜕变。
2000年开始,我校将“游泳”“国画”“剪纸”作为学校特色发展项目,并纳入校本课程,与“全面发展,凸显特长,让每个孩子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融为一体。“让运动增进健康,让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做有健康体魄、审美情趣的东楼文雅学子”是我们挖掘的内涵目标,其外延直指“让每个孩子快乐成长”。
现在,东楼小学的学生人人“会游泳,爱游泳,泳姿标准优美”,人人“画国画,会剪纸,用传统文化熏染心智”。我们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拥有游泳技能,还能具有海燕一样坚毅的性格、优美矫健的身形、集体搏击风浪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为了生存勤奋、不懈努力的精神;不仅像海燕一样有矫健的身姿,而且还能像海燕一样有文雅的行为、优雅的举止、儒雅的气质。
2012年4月12日,我校以“孕育海燕文化,培养儒雅之人”为主题参与了河西区实施普优工程特色创建阶段展示活动,师生全员参与国画、剪纸学习成果汇报的场面震撼人心。活动后与会领导与专家在充分肯定我校阶段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海燕精神与儒雅文化似乎有些矛盾,在充分展示学校特色建设的外显成果基础上,还应向教育教学的内隐方面深入研究。为此,我们召开不同层面的师生及家长会,共同研究,挖掘我校文化建设的深层次含义,打破高尔基笔下黑海燕的固有模式,多方查找资料,结合海燕的不同种类、习性等,深层次、多角度地阐释“海燕精神”的含义,依照“十二五”规划年度实施纲要,结合学校特色建设工作的情况,进一步设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性蓝本,紧紧围绕学校品牌创建的核心内容,制定项目、分步目标及责任机制,全面、稳步、深入推进“海燕文化浸润下的健·雅校园的建设”。
二、进一步强化教风、学风
“研究、求精”的教风与“勤学、好问”的学风是我校办学的生命源泉。我们在师生人人熟知基础上,以学科组为单位,出台了《东楼小学文化建设课堂标准》,修改文雅学生评选标准、绿色班级创建细则,将文化建设依托于教风、学风,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大力开展读书、诵读活动,着眼于教育性和启智性。
我校不断探索各种活动形式,在师生中开展自信、健康、爱心、诚信、责任、勇敢、文雅小海燕和海燕教师七个品格评选活动,使师生在争做七品小海燕和七品海燕教师的过程中培养锻炼自制力、学习力、参与力、沟通力、行动力、领导力,不断赋予教风、学风新的生命力。
三、注重教师教育理念的引领
“立足课改,打造高效课堂,向高效、减负要质量,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传递给教师的理念,也可以说是每个教师的工作标准。做“有成就的高端教师、有作为的青年教师、有提高的骨干教师”是我校教师的职业追求。我们引领教师深层次地学习课标,建立学科教学知识体系,活化教学方法,让课堂富有内涵;强调实践研究,开展立足课堂的专题研究活动,分学科形成了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精细规范基本环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优化作业设计,减负增质,精心辅导学生,强化单元把关,提高质量。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在不挤占其他课时、不延长学生在校时间的前提下,我校各年级学生均能达到并超过本年级的学习要求。学生找到了自信,家长露出了笑脸,教师也深感欣慰。
四、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小学班级特色管理制度范文6
一、创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
学校管理具有一般管理的共同性质,又具有独特性,一是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过程都包含着教育的内容,二是管理对象和“产品”的主体性不同。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是人,通过管理要培养的学生也是人,而人又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学校管理的主要矛盾。换言之,学校管理是一项面对人、面对人的发展的工作,所谓科学管理、民主决策实际上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人的内在生命激情,使学校真正成为每一个师生的精神家园,就需要在精神上、情感上以及个人发展上对每一个师生予以关怀。因此,“以人为本”是学校管理者必须关注的,“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文化也正是最好的一种管理文化。如何在学校中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包括两个点:一是看在某种管理制度下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另一个是看一个人在这种管理制度下是否活得有尊严和有价值。这两个点充分反映了人的“本体”地位和作用。从这个角度审视,学校管理要以充分尊重每一位师生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让理念之光指引学校管理。作为校长要树立“教师第一”的理念,作为教师要树立“学生第一”的理念,把管理看作是一种“服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淡化“管”念,强化“理”念,要以提倡人的生存质量为目标,以造就人的成功为归宿。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2. 健全现有的管理制度。“没有制度就谈不上管理”。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任何一种制度文化的形成,都要经过一个“制度出台――思想内化――行动践行”的过程。要想让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够被大家迅速接受并无条件地自觉执行,就要求我们学校的制度,首先必须是健全的,必须符合当前教育发展形势,必须体现人文关怀的思想。因此,对那些不够健全的制度要加以梳理修订。比如领导及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各项工作的管理细则、制度条款、各项工作的考核评价指标、措施等等,在健全制度强化管理的同时,制度也体现人文关怀的色彩,突出“人本”内涵,使其影响深入到师生心理层面并发挥作用。譬如说,学校的人事制度要明朗化,财务制度要公开化,考核制度要民主化,科研制度要自主化,奖惩制度要公正化,培养制度要全员化……只有这样,学校制度才显出它的生命力与和谐性。
3. 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中,人是至上的因素,无论是培养人还是启用人都应该积极践行以下五条管理理念: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理念;相互欣赏、和谐致远的人际关系理念;公平竞争、奖罚分明的有效激励理念;恪守师德、开放研究的专业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彰显个性的人才培养理念,并依此在“选拔人与任用人,尊重人、爱护人与激励人,培育人与发展人”这三个层面进行人本管理。
二、创建以尊重为内核的育人文化
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育人文化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校农民工子女占多数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学校中倡导“尊重教育”即:尊重个性、尊重差异,让每一个儿童获得成长的快乐;尊重实践、尊重创造,尊重每一个孩子实现心灵唤醒。我们力求通过打造学校育人环境、丰富学校的学生活动让这群被社会忽视的孩子找回信心得到尊重。
1. “尊重”的物化――环境育人。校园环境,是学校内部作用于学生的一切外界事物的力量的总和,是学校为创造良好育人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建造的各种环境的总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校园环境和空间具有潜在无形而又巨大的影响力,其作用不可低估,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将环境育人也作为育人文化的重点。
一是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打造充满童趣的校园环境。学校将重视对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铺设草坪、种植花草,使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创建异彩纷呈的班级文化。学校在营建班级文化、创建班级特色文化的活动中,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班规、班训等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队会的设计等,充分体现班级建设的个性化,使班级文化建设异彩纷呈。三是尊重他人的劳动营建干净整洁的卫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对校园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关注学生的养成,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引导教育学生行为上自律,形成一种人人关爱校园环境、人人尊重他人劳动的良好氛围。
2. “尊重”的内化――课堂育人。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孕育与传播的主阵地,倡导“尊重教育”只有贯彻到每位教师的教学活动当中,才能真正实现他的意义。学校、教师对于学生的尊重,应该深层次地内化为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过程、个性思维、知识基础、独立思考的权利的尊重。我们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努力践行着这样的课堂教学标准:秩序井然,活力四溢;主动积极,优质高效;民主平等,正视差异;参与合作,个性发展。
在对我校教师、学生现状进行深入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确立了我校校本教研的方向“凸显小班化教学特色,扎实开展有效教学”。充分发挥我校班级学额小、生均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扎实开展小班化教学的研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扎实实施有效教学,让每一个孩子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我们在具有凯旋特色的校本教研方向引领下,确定了课堂教学“三步走”工程。第一步,规范常规;第二步,追求高效;第三步,彰显个性。力求通过这“三步走”实现学校整体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3. “尊重”的升华――活动育人。学校教育历来注重“活动育人”,即以学生为主体,以主题鲜明、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作为思想道德工作的重要载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自我,学会做人做事,真正达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目的。
针对我校农民工子女比例较大,大部分农民工子女由于家庭的特殊性,与父母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和城市孩子相比,缺少应有的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关爱的现状,我们精心策划一系列符合我校校情的学生活动,实施“尊重、关爱”教育。以“爱”作为纽带与桥梁,从尊重与关爱出发,让这些学生体会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体会到同学间的友谊与关爱。
三、创建以书为友的学习文化
在支撑学校成员成长的学校文化中,学习文化是核心力量。而学习文化的最佳表现就是“书香校园”的营建。
1. 教师――书香涵养。一位爱读书的老师,必定能带出一群爱读书的学生;一群爱读书的老师,必定能创设一个书香四溢的校园。因此,培养教师的阅读习惯,让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需求,让读书成为教师获取知识的源头活水,用读书提升教师素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习型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我校从2010年初开始通过购买、捐献等途径,建立了教师图书室,鼓励教师读书,以待厚积薄发。学校为每位教师准备了一本读书笔记,用以记录自己的读书心得和书中摘抄到的精彩片段。读书活动开展初期,为了让教师形成读书的习惯学校硬性布置读书任务,校长亲自批阅教师读书笔记并给每位教师写批语,通过文字与教师进行读书交流,极大激发了教师的读书热情,教师读书活动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从开始的学校布置任务逐步发展到学校推荐精品图书,再到教师自觉读书主动交流读书收获,现在读书已在我校教师中蔚然成风。
2. 学生――书香浸润。创设环境,强化每天读书时间。学校统一安排阅读时间,专用时间(读书时段),专职老师负责,保证每天30分钟的读书时间,每班每周至少安排一次到阅览室自由阅读的读书课,每次大假都必须留读书作业,班主任每周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
加强管理,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长期的学习教育过程。任课教师、班主任都要加强读书时段监控、指导、管理,建立班级读书管理机制。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书可读,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静下心来专心读书,保证每天至少30分钟的读书时间,养成读书要动笔,边读边思边记、或读完马上填写读书卡(读书笔记)的习惯。并能把优美的片段大声地朗读给家长,成果与大家分享。从管理的角度,督促学生坚持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