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

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范文1

一、读:激兴趣、导方法、荐书目

初中生求知欲强,先不要急着向学生推荐巨著,而是推荐一些易于学生接受的文章,刚开始,我们采用了联读的方法,即立足于课本,在课外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有了兴趣,并且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后,还要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如果从阅读时效来分类,阅读可以简单地分为精读、略读、快读三大技能。所以必须对所读之书进行选择、并进行系统的规划。我们以教育部推荐阅读的10部名著为突破口,与此同时,还注意注入时代的“活水”,补充介绍现当代中外名篇。

二、写:做卡片、写随感、编影视

为了加强阅读的针对性,巩固阅读的效果,我们借助写的方式,一方面将书中的精彩之处记录下来,另一方面引起学生的思考,写下自己的感想,甚至可以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改编,使其更具有可读性。做卡片这是阅读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积累方式。写随感的要求比做卡片要更高一层,它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多思考。对于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我们还尝试着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进行点评,或是改编。

三、展:编专题、出专栏、开讲坛

为了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我们通过校会、班会、校橱窗、黑板报、墙报、校园网页等形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如读书笔记、主题征文等进行展示。时机成熟后,举办全校性的读书报告会,由做得好的同学分享自己的读书成果,向身边的同学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书等。这样的主题活动,不但丰富了课外阅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创造力,学生的收获很大。

四、演:述内容、谈感受、演故事

对于一些大部头的名著,通过概括、复述内容,谈阅读的感受等形式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在阅读时,不给学生任何心理暗示,让学生尽情地放松地阅读,然后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或收获。不少文学作品有很强的故事性,有的作品还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思考空间。这样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将其进行改编后,由学生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将课外阅读材料中的人物形象或精彩片段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展现。

五、评:逛名胜、品名人、评名作

江宁不但有很多的名胜古迹,还有名人留下了精彩的文字,而且离省城近,社会名人、知名作家也非常多。学校先后邀请省作协副主席毕飞宇、《青春》杂志社王成祥、诗人屏子等来到校园为学生进行文学讲座,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以这些名家的作品为主要对象,引导更多的学生去品读,去评论,然后再与作家进行交流。这样做不但扩大了自己的阅读面,而且能对作品有更准确的理解。

六、赛:观投入、看积累、比效果

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范文2

关键词: 中考文言文 文言词句 复习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学习作如下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如今,文言文考试内容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1.体现有关治国、修身、求学等内容;

2.采用课内外比较阅读,通过考查课外阅读语段检验课内文言阅读的效果;

3.课内的重点阅读篇目结合课外的写人物、写风景、故事传说之类经典文言文;

4.内容涉及词句的解释、朗读、文章的写法以及对选文的理解、人物的把握等。

针对此种情况,文言文该如何复习呢?

一、要重视背诵,文言阅读夯实基础。

中学教材中的文言文,不少是要求背诵的。这些课文都出自名人之手,有很强的代表性,把它们熟练地背诵下来,对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写作能力,培养语感是大有裨益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加深对文言文的文义理解,培养语言感知、顿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文言文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较多,虽然同学们基本上能够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更不要说对一些语句的理解记忆了,所以把默写功夫做到细致准确、一字不差、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中考要求。所以我提倡用默写法加强记忆,这也是运用内部语言背诵的一种形式,既用脑,又动手,可加深对文章的记忆。默写的方式可以是大范围检测,一到两个星期后可再实行笔头抽查,一个月以后再次片段默写,以后再不定期地小范围检查,只要长期坚持,必有成效。

其次,加强诵读,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途径。就目前来看要学习文言文,重在字词语句文言句法的积累,并要求背诵大量的古代精品佳作,为今后的文学赏析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这是非常好的做法。诵读也要具有顽强的学习毅力,只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就能提高记忆效率。

二、课内文章复习,注重文言知识的梳理和积累。

学生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得好,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也会提高。因此,复习好课内文言文是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关键。复习时必须紧扣教材,引导学生系统地梳理和积累文言文知识,并以学生自主复习为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文言文实词的积累。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要求解释的实词多数是平时强调多次的,因此,应引导学生熟记注释并积累文中关键词语,在此基础上还要整理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其中包括古字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这些知识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以课文为单位疏理。学习时,运用语法知识分析,运用已知成语比较,结合语境解释,平时学习有点有面,如“食”有多义,突出“喂养”的义项,“名”突出“命名”的义项等等。

2.文言虚词的积累。文言虚词使用频率高,用法也比较复杂。平时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文虚词的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文言词语。方法是分析结构,确定用法;联系语境,理解含义。平时学习时善联系,多比较。如“以”有多用,突出“因为”“如果”等不常用的义项,比较其他常用的义项,再找出相应的句子多加练习,熟能生巧。

3.文言句式的积累。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做到“用现代汉语准确、流畅地翻译文言文中重要的句子”。这些重要的句子,集中反映文章主题、人物品格、作者感情、写作意图等内容,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理解了这些句子,也就抓住了全文的总纲。文言句式主要是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它们和现代汉语差别较大,要指导学生解释文言句子时先辨明句式,确定重点词语,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总之,翻译文言句子的基本原则是:联系上下文,落实关键词语的意思,把握句子的特点。

三、加强练习,提高文言文阅读的应试能力。

在学生自己疏理文言文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巩固基础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解答问题时利用题干提示,理性客观表达。评价题侧重“摘取信息”,感悟题侧重“有理有据”。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悟和全面理解,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复习时,要在文意疏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范文3

注重课内字词的积累

初中阶段的课内文言文没有生涩难懂的文章,大部分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或相近,一般采用组词、换词的方式,学生可以自己疏通文意,因此掌握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就成了重点和难点,其中包括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从中考走向看,2009年之前,课内的字词意义的考查侧重于一词多义、虚词的考查。从2009年中考开始,考查到重点实词,解词语一题考查的是通假字,所以同学们在平常的学习中一定要养成整理和积累的好习惯,准备专门的记录笔记:要注重平常的整理和积累,而不要等到中考复习时再一点点去整理,那样时间也不允许。

例如,《核舟记》中的“高可二黍许”;《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五柳先生传》中“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隆中对》中“时人莫之许也”,这四篇文章中的“许”,意思各不相同。学生就应该把它们整理在一起,一点点积累下来,不断填补,到中考复习时必然省下来很多力气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到了冲刺阶段,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取舍,筛选重点词来复习。而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也不外乎课内的重点词和常见词的迁移。“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只要做好课内的功夫,课外自然水到渠成。

翻译需把握特殊句式

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还有对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的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要把握“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讲求抓住关键词,字字落实,不漏字词,不出现错字,同时还要顾及全句的意思,使语句通顺连贯。

从近几年中考看,翻译句子往往考查特殊句式,所以除了用留、换、补、增、删、调、扩等方法外,学习中要格外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中考虽不考查古汉语特殊句式的专业术语,但要学会灵活运用,所以对老师强调的重点特殊句式也要经常整理记录,经常复习,把握规律,才能学以致用。

通过阅读来理解、记忆

近几年,特别从2009年中考来看,简答题只在课外文言文中考查,但是没有根基不会平地起高楼,平时课内的文章就不解意,到做课外时必然不会分析,所以平时对课内文言文的思想内容的重视,是备考的第一步。

对思想内容的理解,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得到提升,这中间除了理解字词得以疏通外,“读”也是很好的方法,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如果能熟读,内容就更容易把握。也好尽快地在读熟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句子,从中筛选到题目要找的信息。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而且读可以培养语感,然后熟练断句,断句正确,意思才能理解。

灵活多练,巩固积累

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范文4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学质量;对策

对于文言文教学来说,目前存在着一定的教学困境,最为重要的就是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并且在学习中对文言文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文言文的创作背景、词汇的用法和作者情感的把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都导致现在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出现了一定的滞后性。为了改变目前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必须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诵读的作用,重视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并且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习效果。

一、优化教学,做到兴趣使然

对于任何知识的学习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凡是对文言文存在兴趣的同学一般成绩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态度端正,而学习兴趣较淡或者没有学习兴趣的同学,一般在课堂上都会消极怠工,提不起学习的劲头。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要想在新课标下提升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千方百计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做到兴趣使然。对于文言文原著来说,读起来很枯燥,并且难度系数较大,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影视作品,如《聊斋》、《西游记》、《三国演义》、《于丹论语讲座》等,先用这些影视作品的感官刺激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和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习兴趣的激发,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精心导入,巧妙设疑,让学生发现文言文中的语言美等。就拿巧妙设疑来说,初中生好奇心较重,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扁鹊见蔡桓公》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其中的几个词汇进行巧妙设疑了,谁“病人膏肓”,为什么“病人膏肓”?谁“讳疾忌医”,结果如何?为什么药“防微杜渐”?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顷刻之间就被调动起来,那么势必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革新方法,强化诵读

对于文言文来说,无论是从接触的时间上还是数量上,对于初中生来说都是有限的,所以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远远不如白话文。文言文,特别是初中教材和辅助教材中出现的文章,都是精选的经典文章,具有极强的耐读性与可读性,这些都需要学生做到熟读、熟记和理解掌握,能通过文字了解文字背后的寓意。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文言文的诵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些也充分说明诵读的意义所在。所谓熟能生巧,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能积累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培养自身的语感,并且在读书的过程中还能强化理解,加深对知识的深度剖析,也能发现文言文的语言美、韵味美等。这些发过来也会促进他们对文言文的热爱,自然也会促进他们的学习。在诵读的过程中,除了教材中要求学生背诵的片段之外,教师针对文言文中出现的美妙句子也要让学生重视起来,作为一种语言积累,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和语文作文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朗读《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时,文章中整齐的格式、优美的语言、明快的节奏以及高远的立意,已经会让学生感觉到韵味十足,意味深长,如痴如醉,这种美唯有读出来才会有深切的感受。

三、重视积累,及时反思

文言文在初中阶段所涉及的篇幅总量上算是不多的,在有限的文章中个个堪称经典,都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无论是学习内容,文章中的词汇应用、思想表达、实虚词的使用,作者代表,还是其它的有关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的用法都有所涉猎,这些知识如果学生掌握了必然会促进对其它知识的学习了。语文文言文的学习重在积累,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整理笔记和梳理知识的习惯,对于一些重点的文言文知识,处理方法。具有代表性的词汇用法,表达方式都要做好规整,并且在学习中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也能做到举一反三,这些都会提升他们的文言文素养和文言文的学习能力。能力的提高还有赖于迁移的训练。迁移时注意选择一些与课文难度相当的,内容联系紧密的,主题相近(相反)的文言文。如笔者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以《王冕求学》作为迁移材料,进行比较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刻苦求学的重要性。既巩固了文言知识,同时又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标。在学习中,教师还要学会及时的反思,反思学情、反思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等,对于教学中出现的学生兴趣较淡,教学方法不适宜的情况,教师要总结经验,敢于创新,以便教学课堂的调整,优化教学过程来提升教学质量。

四、拓展视野,重视课外阅读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我们不盲目的追求数量,但是确保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一定数量的保障才能确保质量的提升。在初中阶段所涉及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并且选择的篇幅也很小,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无法全面的提升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需求,也囊括不了所有的文言文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进行扩充学习的内容,重视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和教学。在各类考试中,所考察的文言文知识,除了一些记忆性的问题,需要学生背诵教材中的文章外,其它的考查内容都是课外的文章,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相关知识的话,就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在新课标下,文言文的考察更加突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很多的知识需要学生通过知识迁移等完成问题的解答,由此可见适当的课外文言文阅读与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课外阅读,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阅读不在量而在质,不在多而在精,作为我国文化魁宝的《论语》、《孟子》、《中庸》、《庄子》、《大学》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首先,我们相信通过对这些经典文言文的阅读势必会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范文5

综观近几年的文言文阅读考查题,所选取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课内外兼而有之。即便是比较阅读,也是课内课外兼顾的比较阅读,其考查内容涉及到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断句、特殊句式、文言翻译、原文填空、文章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含开放性试题,主要由客观向主观表述题发展,近年来一些展示个性的开放性创新题应运而生。要想在短短的中考总复习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复习备考策略尤为重要,下面简要谈几点复习备考策略。

【方法导航】

一、立足教材,归纳梳理,夯实基础

无论阅读材料来自于课内还是课外,读懂一段文言文所需的知识都跟课内的积累是分不开的,因此复习时要立足于教材,以课内知识的掌握为基础,熟记注释并积累文中关键词语,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梳理归纳,积累文言知识,形成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文言实词的积累

从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来看,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上面,其中考题中要求解释的实词多数又是书下的注释,因此应熟记书下注释并积累文中关键词语。

1.一词多义。这是文言文学习和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大家应对七~九年级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和整理,并结合语境去判断它的含义。一词多义的现象很突出。如《桃花源记》中的“舍”“志”“寻”,《捕蛇者说》中的“毒”“悲”“已”等。

2.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就是类词临时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且临时作为另一类词来使用的一种语法现象。词类活用现象不仅是文言文学习和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更是初中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根据语境推断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最为有效的一把钥匙。常见的活用情况:(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衣素衣而出(穿着)(《杨布打狗》);(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疏远)(《出师表》);(3)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驰的马)(《三峡》);(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出师表》);(5)名词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愚公移山》);(6)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使……受苦;劳,使……劳累)(《孟子・告天下》);(7)意动用法,如: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觉得少;轻,觉得轻)(《庄子・外篇・秋水第十七》)。

3.古今异义。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不仅是理解和翻译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试命题者的关注点。如:(1)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出师表》);(2)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隆中对》)。

4.通假字。初中三年的文言文中通假字有几十个,应当熟记,并且要掌握通假字读音规律。如甲字通乙字,则读乙音。比如“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见”通“现”,读作“xiàn”,并且还要有根据上下文相互制约的关系,推断出该词是否是通假字的能力。

(二)文言虚词的积累

初中阶段,应该掌握的重点虚词有:之、而、以、于、则、乎、虽、焉、因、其、然、且、为、者等等。如:(1)吾于天下亦不轻矣(“于”在这里是一个连词,可以解释为“对,对…来说”)(《说苑・敬慎》);(2)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土(因为……就……)(《韩诗外传》);(3)夫君子之行(主谓之间的“之”,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诫子书》);(4)险躁则不能冶性(就)(《诫子书》)。

此外,“而”字在古文中出现几率很高,也是应重点掌握的虚词。(1)表并列。如: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表转折。如:而乡邻之生日(《捕蛇者说》)。(3)表承接。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4)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时,表示偏正关系)。如:则弛然而卧(《捕蛇者说》)。(5)表因果。如: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6)表递进。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三)文言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它们和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有助于全面准确理解文章,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要着重复习。

1.判断句。文言判断句的基本形式为“……者……也”,有的在主谓之用“即”“乃”“则”等词表示判断。如:吟鞭东指即天涯(《己亥杂诗》)。

2.被动句。古汉语多用“为……所……”,“于”“被”等表示,如:“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3.倒装句。(1)主谓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定语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3)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v室铭》)。(4)介宾短语后置。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4.省略句。文言文省略比较多,例如:(蛇)触草木,(草和树)尽死;以啮人,无(能够)御之者。(《捕蛇者说》)。

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成分要补充出来。

(四)文言文名句的积累

积累文言名句不仅是完成默写类试题的需要,也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关键,更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对于教材中那些要求背诵的篇目、重点语句,不仅要能够熟练地背诵,还要能够准确无误地默写,尽量不在这上面丢分。

(五)文化常识

这些内容不一定直接考查,但是在文言文阅读中会以不同形式出现,比如古代礼俗名目、人物典故、名号称谓、历法时节、历史地理、官职科举等,因此复习时需注意积累。

二、强化积累,重视翻译,掌握规律

文言文的考查,基本源自课内,所以要紧扣课本,夯实基础。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思想感情等,找出要点,总结规律,要逐篇过关,并形成运用能力。

1.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也是大部分考生失分多的地方。如2015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题,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翻译成现代汉语。

在评分说明中有:如“躬、于、闻、达、于”以及宾语前置等词语,句式,落实不够,酌情扣分。这说明中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评分要求很严格,不仅仅要求准确、通顺,尽量做到语句优美,符合原文风格,达到“信、达、雅”的标准,还特别强调落实到一些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上,可以说是所有文言知识的综合运用。

文言文翻译可以采取“留”“换”“补”“增”“删”“调”“扩”等方法,把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准确把握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另外对三类特殊句子要重点强化记忆:(1)课文注释里整句翻译的句子。这类句子很容易成为命题的内容,复习时应该注意。(2)本身有特点的句子。如: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变化的句子;文中的名言警句;含有特殊实词(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3)特殊句式的句子。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

2.妙用诵读,培养理解和感悟能力。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之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的功夫到位了,默写、断句、解释、翻译、理解和运用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理解和感悟能力自然也会提高。因此,在平时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应养成反复诵读课文的习惯。

三、遵循规律,拓展迁移,提升能力

《考试大纲》规定,要有计划地阅读课外读物。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遵循我们自身的认知规律,如从感性到理性,先事例后归纳等。积累一定的基础知识,提高翻译能力,培养理解和感悟能力之后,还要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短小、浅显的课外文言文进行拓展阅读,以求灵活运用,实现知识的迁移。

对于课外文言文应该按照课内文言文的阅读要求进行模拟训练。在训练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词语的解释;句子的翻译;内容的理解;开放性试题。对课外选文中的意蕴比较丰富的句子,要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或是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对课外文言文的内容,要能按要求进行分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认真积累,反复训练,持之以恒。总之,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是从课内积累、延伸、迁移、反复训练中得来的。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文言文阅读,我们都应当学会通过文中的事件或人物的言行去窥探人物的思想品质,学会通过作者对人物、事件、情理的褒贬好恶,去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至于文言文比较阅读,对同学们来讲有一定难度,建议同学们解答此类试题要抓住四个关键点:一是正确解读材料,尤其是相关的课外材料(一定要借助注释读懂);二是认真审题,按题干要求逐一比较作答;三是要确定两文的内在联系,明确两文的异同点;四是积累相关知识。

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范文6

文言文的教学是进入课改后最为混乱和困惑的: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但文言文深奥难懂,学生难以有效的合作,教师要精讲少讲,不能满堂灌,在新一轮课改下,文言文到底该如何教?

一、学案——课前预习充分

要摆脱“满堂灌”的弊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愉快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益。那学生在课前的预习,对课文的理解把握则显得尤为重要。我主要从两方面来让学生做好预习。

1.充分朗读

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必须把“读”字放在首位。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跟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先给学生以范读,避免学生积错难改。

学生在课前就能把文章读通顺,这样就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朗读。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给学生自主学习,便于教师的精讲点拨。

2.学案为引

课前预了朗读,还要干些什么,很多学生往往茫无头绪。因此,教师每节课前都精心准备一份学案下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学案进行预习,学生就不会盲人摸象,无所适从了。学案重在引导,教师可以从作家作品,写作背景,重点词句,脉络文意等方面进行设计,引导学生预习自学。

如教学《岳阳楼记》前,我设计了一份学案,首先提出预习要求: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读顺;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重点字词字音、释义;文章思路、主旨等。然后在学案上对范仲淹的生平、作品,《岳阳楼记》的写作背景等都作了详尽的介绍,把重点的词句,文章的思路等也都一一点出,这样学生预习起来思路清晰,预习有所依。

二、教案——课堂反馈点拨充分

由于学生在课前对课文有了充分的预习,因此课堂上教师就不必再对文章做繁琐的门面介绍,也不必再给学生熟悉课文的时间。真正的课堂教学,我主要把精力用在三个环节上:

1.检查反馈

课堂开始教师就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重点字词的读音、释义和朗读。教师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可以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进行。如自我推荐朗读,小组推荐朗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通过个人比、小组比、班级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朗读检测效果。

2.质疑问难

学生针对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质疑问难,如字词的释义,句子的翻译,主题的理解等等。学生的问题,教师仍以学生解答为主,教师可以适当点拨补充。这一环节最能体现学生的思维,也最能检测学生是否深入钻研课文。

3.精讲点拨

古文难,难就难在一些词语句子的解释与现在的用法、习惯往往有出入。然而,在文言文中,同样会有大量的规律性知识,比如“词语活用”“宾语前置”“固定句式”等。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完全可以独立读懂一些简单的文言文章,并随着教师地指导循序渐进,经过一个时期,学生自己要读懂简单的文言文是完全能行得通的,同时,还可再延伸到课外的文言文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把规律性的东西授给学生,讲通讲懂;学生要做的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识记、消化这些规律性的知识。此外,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教师都可以根据不同文章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精讲点拨,不必面面俱到。

三、巩固案——巩固训练充分

“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它与整个语文教学的要求是一致的,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立足课内,延伸课外”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良好的文言文教学形式。故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为宗旨,设计多样的学习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仅能真正主动学懂大纲要求的文言文知识,还能迁移所学的文言知识,阅读课外文言文文段。学生要获得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光靠课内教材上为数不多文言文来练习是不够的。所以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自己阅读课外文言文,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选择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难易适度的课外文言文来进行有针对性地练习,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