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1
在我国,从事教师事业的人有上千万,每年进入这一职业的人,当有数十万,在这浩荡的教师大军中,学前教育教师因其职业的基础性和特殊性而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对学前教育教师的需求,使得各类院校纷纷开设学前教育专业。来自不同教育目标,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教育方法的学前教育学生,在入职后所表现出的职业态度,专业水平,业务素养、职业能力等都有所差别。我们不来论证哪一个更好,只力求通过研究和调查,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哪些培养目标更加适应职业的需求,哪些专业技能是入职后必备的能力,通过我们一线园所这样一个职业阵地,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学校提供一些参考。
二、研究过程
教师代表着社会里的一股强有力的力量,她们被这个时代赋予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但现实生活中,她们的责任又不单单如此,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她们同时又担负着“激趣、启思、导疑”的使命。因而,我们把幼儿园作为一个研究阵地,来分析和研究新时期来自不同院校的学前教育类毕业生,在入职后的职业表现和素养体现。我们通过实践研究来描述不同教育模式,不同教育目标下教师的职业能力。
1、幼儿园教师情况分析
我园77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中,由于来自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背景,使得教师在入职后所呈现出的教育价值取向、教育方式、和职业认可度各有不同。我们对其中30名不同层次的教师,采取幼儿调查问卷、家长调查问卷、一日活动跟踪调查等方式来初步粗浅的分析教师的职业能力。我们不难发现高学历的教师在家长满意度、对教育活动的观察上有突出的表现,而中师(高职)类的教师则更受孩子们喜爱,师幼互动的关系更加良好,入职后经过再培训和深造的教师在各个方面都趋于均衡和稳定。
2、不同院校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对幼儿园教师学历要求的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成为培养幼教师资的重要基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技能是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前教育毕业生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然而,几乎所有了解幼儿教育的人都说:初中毕业读幼师的学生教育技能好,但教育理论水平不高;而高中毕业读学前教育的学生教育理论知识扎实,但教育技能水平不够高。我们作为一线的幼儿园,对不同层次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入职的教师进行园本研究,尝试从专业技能及业务素质、教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职业道德及师德素养等方面,分析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
(1)、专业技能及业务素质
由于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弹、唱、跳、画、编等基本技能,成为“多面手”。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形象化,使昏昏欲睡的教学活跃化,能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使教育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针对教师技能、业务两个方面,我们每学期组织教师技能评比和教育活动测评。三次技能评比中:中师毕业教师的综合技能优秀率达65%,大专毕业教师综合技能优秀率达37%。教育教学活动测评,中师类教师也略优于大专类教师。我园教师参与全区教师技能技巧大赛,7名教师进入前十名,其中中师(高职)毕业教师6名,大专毕业1名。全区教学观摩活动大赛中,获奖教师中5名是中师毕业,3名大专毕业。
在我园的工作实践中,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记录研究和分析:中师(高职)类毕业教师技能应用能力较好,单向技能技巧不一定精,但哪个技能都可以信手拈来,在教育教学中技能的融会贯通能力较强,使之教学活动组织的相对生动。大专院校毕业的教师,通常精通一门技能,但综合运用技能较差,教学实践中往往略显生硬。
(2)、教研能力及创新能力
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教师的创新是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反映,教育研究能力是一种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能力,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创新。在此项能力的测评分析中,我们开展反思随笔、教学研讨,案例分析等形式,来分析教师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其中,15个教学案例分析,所呈现出的教育理念可以看到在教研能力及创新能力方面两类教师的区别。在15个案例中,我们整理划分出三种不同的回答,呈献了教师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取向。在案例分析中我们的教师都具备了基本的教育素质,能够尊重幼儿,敢于承担指责。一种分析和做法是把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孩子,并引领和支持孩子自主探索寻找答案;一种是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言语支持幼儿去找答案;一种是鼓励孩子提问,但喜欢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孩子。显然,第一种做法,更具有创新性,教师的教育行为更具教育价值。我们参与研究的30名教师中:回答倾向于第一种的教师,大专专业11名,中专专业的6名。回答倾向于第二种的教师,大专专业4名中专专业的7名。回答倾向于第三种的教师,只有2名。其它14项案例分析中,高学历的教师均凸显出教育理论、教育研究方面的优势。在三年内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中,高学历教师获奖篇数、研究深度都明显优于中师专业的教师。
(3)、职业道德及师德素养
在职业道德及师德素养方面,各类院校毕业的教师没有明显的区别。但真正融入骨髓的爱与责任,则需要两到三年的入职工作,在实践工作中去体会和内化,
我们利用致家长的书信,问题征集、评比孩子最喜欢的老师、师德演讲等形式,综合评定教师的道德素养,我们还结合英国学者布里森的研究,罗列出了一串孩子们渴望的教师应具有的品质:
——善于体谅,具有耐心;对孩子尽可能鼓励和表扬;应该听取孩子的心声,给孩子说的权利和自由;应该乐于接受反对意见,钱和、友好;应该试图与父母建立良好的联系;应该赋予热情、事必躬亲等等
三、研究效果
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专业发展的特点是:学习者要综合学习各种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知识,掌握相应的幼儿教育综合技能,提高自我的职业价值,缩短入职适应期。通过对不同教育目标和教育模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后分析,我们提倡学前教育类教师应掌握:
四项熟练的教育技能:
1 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
2 与幼儿友好沟通的能力。
3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的能力。
4 教育实践能力:
四项高度的教师职责
1 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2 树立对幼儿全面负责的教育观念:
3 主动协调家园关系:
4 积极参与幼儿园的管理:
参考文献:
唐荣德 《教师素质:自在的教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
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2
关键词:规划愿景;团队协作;专题学习;课堂研究;多元化活动
幼儿园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因此,幼儿园的管理者应该把“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作为使命和责任。如何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规划愿景,让教师专业成长贯穿于职业生涯全过程
首先,对幼儿园的发展规划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讨论,并结合幼儿园的现状与教师的现状,着手规划幼儿园未来发展的愿景。我们希望幼儿园的每一个班级都能成为一个学习小区。在这些小区中充满了发展的希望,也充满了成长的喜悦;在这些小区里,有健康、自信、快乐、乐于想象、创造的幼儿,有博学热忱的教师,有充分支持的行政人员,也有充满感激而且愿意协助园务的家长,这是我们的愿景。根据幼儿园未来发展的愿景,我们请每一位专业教师设计自己的发展蓝图,明确个人的发展目标。
二、团队协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基础
我们充分认识到教师的成长需要集体的扶助与分享。通过组织教师进行民族美术技能分享活动,向实习生传授做好家长工作经验的活动,这些活动尽量展现每位教师的闪光点,久而久之,使每一位教师更自信、更愿意立足于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所长去教学学生,从而形成了团队合作、互补共生,群策群力、互动成长的融洽氛围。
三、专题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举措
专题学习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师的现有专业水平已经跟不上改革的要求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作为管理者,我们应该把握教师学习的方向。在这方面,我园一直保持良好的工作方法,利用业务学习活动,组织教师开展专题性的学习活动,通过专题学习,让教师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在质疑中不断从困惑与经验中学习,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四、课堂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课堂研究就是解决由理论到实践的一条有效途径。以前,我们对课堂的研究只是停留在“观摩”的层面上。评课时还会经常出现以下情况:重听轻评(听课时积极性很高,评课时都低下了头),敷衍了事(碍于面子,只说好话),只诊断不开方(只讲问题而不分析问题,更没有解决对策)等。
在课堂研究中,我们还注重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参与研究的机会。例如,借助国培组织的“远程培训”这个最先进、最便捷的学习平台,组织教师观看平台中提供的优秀教学案例。对于有争议的问题,组织教师反复通过录像的重复放映开展研讨并达成共识。这种课堂教学研究的方式,能够帮助教师疏理、提炼与正确教育观念相符合的教育行为,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行动策略。
五、多元化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幼儿园组织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平台。在教研活动时,以力求为教师提供一个自由的、充分抒发想法、交流经验的平台为宗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这里只给大家举几个典型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1.开展案例分析与表演活动
首先,引导教师对来自于社会、网络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目前网络和新闻频道中不断报道幼儿教师“虐童事件”,每报一个事件我们都会向教师通报事件的过程,从而激发教师自觉的树立师德、主动钻研业务,对教师日常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警示与促进作用。
其次,组织教师开展日常工作情景再现与分析活动。案例分析活动推动了教师将观念自觉地转化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开展教师日常评价行为解析活动
教师的日常评价行为是指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幼儿教师对幼儿行为所做的即时性的言语和非言语的评价行为。幼儿园会针对一些收集的评价行为,让教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评价行为的解析。本活动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教师能够在日常评价中帮助幼儿面对自己的感受。
3.开展辨析会活动
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3
关键词:实践教学法 幼师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37-02
幼师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大多数还是以从事幼教工作为主,而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技术基础和基本的日常工具,所以也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在幼师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就要针对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并且幼师学生又是以女生为主,而女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弱一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一些了。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的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较为适合幼师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
1 当前幼师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幼师学生的信息技术课主要的教学任务是:信息和数据的收集、文字的编辑排版和打印、表格及数据的处理、信息的展示等。当然,这只是从知识点来说的,具体的就要结合专业来说了,比如生活和工作中知识和问题的查找与收集、个人简历和工作总结的撰写及打印等、表格的制作及简单数据的计算和统计、信息的展示及幼儿课件的制作等等。
而现在很多幼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先理论后实践的方法,并且基本上所有学校为了学生毕业前参加过级考试的需要课堂上是以理论为主,实践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最终学生只是学到了知识点而不会结合工作的实际进行应用。而实践教学法完全可以二者兼顾,既可以学到理论及知识点的知识,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在工作中可以直接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处理,从而提高学生适应工作的效率。
2 实践教学法
此处所说的实践教学法是指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及不同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目标环境、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师差异等因素,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教学设计、选取恰当的教学手段、选择恰当的教学案例,从而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法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根据不同教学对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恰当的教学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开展高效的课程教学、进行正确的教学评价与反馈
3 实践教学法在幼师信息技术中的教学流程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教学设计、开展高效的课程教学和评价与反馈三个方面:
3.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在利用实践教学法进行幼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时不但要考虑一般的教学设计的各种内容,还要特别强调“实践”性,就是信息技术特有的操作性及幼师生及以后工作的特殊性。在此主要强调的是教学目标:比如在文字处理中,首先要考虑的是一般的要求,就是文字的或者数据的搜索或者录入、文字的编辑排版、表格和图形的基本操作等,还必须结合幼师生的特点,从应用的角度进行考虑。
3.1.1选取恰当的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教学案例的的作用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教学环境并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根据幼师学生的特点在选取教学案例时就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将来的工作的实际进行选取。例如在文字处理部分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文比如给家长的通知、简笔画的绘制等,这样既结合实际也很容易上手。
3.1.2选取恰当的练习与实践内容
练习与实践内容主要是针对知识点的练习与巩固,所以可以直接拿出具体的操作内容进行练习即可,这样可以快速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目的。比如在文字处理部分可以将所有知识点直接列出并做出样本,让学生依葫芦画瓢进行对照练习。这样通过练习从而达到快速掌握与熟练的目的。但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内容一定要具体,做什么?做出来是个什么样子?这些一定要明确,具体。这样才可以既节约时间,又提高效率。
3.1.3选取综合与提高练习的内容
综合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进行灵活、更加熟练的使用所学知识点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操作的能力,所以对于综合练习内容的选取就要注重熟练性和综合性即广度和深度。比如在文字处理部分综合练习内容的选取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综合性比较强的面比较广泛的一些案例进行练习和巩固。这一部分在练习的时候也是要注意要求要具体,效果也要具体,但是完成的方法可以是多种,这就可以看出每个学生掌握的熟练程度和灵活度。
3.1.4应用与拓展训练
应用与拓展是在让每一个学生在对基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达到之后进行的一种应用训练,在这一部分老师可以布置多个任务,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性的完成,但这一部分老师布置的任务要求不要太具体,只是一个大的任务,具体怎么做,是个什么样……,这些都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可能很多学生虽然做的是同一个任务,但做出来的效果可能相差很大,这可能与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掌握和熟练度有关,也可能与学生的态度、花费的时间、付出的劳动量都有关系了,这就可以看出不同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能力。比如文字处理部分,在应用与提高部分可以让学生做自荐书、电子报。这就基本包括了文字处理的所有知识点但还必须要有资料的收集、版面设计、简单的美工等知识在内,这就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并灵活应用,还要付出较多的时间、精力和劳动才能做好。
3.2开展高效的课程教学
无论设计得有多么美好,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必须进行有效的教学,课堂就是教师的战场,必须向课堂要效率。所以教师应当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高效而充分的完成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3.3评价与反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目标很美好,也按照既定方案进行了授课,但效果究竟如何还必须得从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检验才行。在幼师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不但要遵循一般的评价标准即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主要的是要注意解决生活和幼儿教育工作中与信息技术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根据实际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反馈并制定出后面的教学方案。
4 教学案例分析
学前教育2013级1班(相当于高一)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因为初中好些学校为了中考信息技术课基本没开,又加上来自不同的学校,学生的基础就更参差不齐;但不管怎么样都必须达到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并能完成幼儿园老师常见的一些信息处理工作。这就要求在信息技术课上采用恰当的方法,从而达到相应的目标。下面就以文字处理部分的“格式设置”为例,对实践教学法在幼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的实例进行分析:
4.1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文本的格式设置。
教学目标:掌握文本的格式设置并利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实验、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教学案例:《“果果家”及各小组名称和含义》的编辑与排版,引起学生兴趣并讲解和演示。
实验内容:利用直接而又直观的内容。如:黑体三号……并给出效果图进行对照练习。
练习内容:《幼儿入园注意事项》的格式设置。
应用与拓展内容:对《给小朋友家长的一封信》进行修改和编辑排版。
4.2进行教学
首先,利用《“果果家”及各小组名称和含义》这篇文章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带领学生进入幼儿教师的角色激发学生觉得一定要学好并会做的情绪,然后讲解相关知识并进行操作演示。然后直接给出各种格式的设置内容和要求进行对照练习,从而熟悉各种操作。其次,利用《幼儿入园注意事项》进行对照性练习达到熟练的目的。再次,利用《给小朋友家长的一封信》进行小组应用性操作并检查学生完成的效果。
4.3评价与反馈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及小组完成的情况并及时进行有效的调整,从而引导和控制课程的进度和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实践,在文字处理部分,既达到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目的,也达到了引导学生感受职业特点的功能,所以是成功的。
5 结论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实践教学法在幼师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是适合的,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4.
[2]华芳英,严加友.试论实践教学模式的合理性选择[J].远程教育杂志,2004.04.
[3]唐山学院专科教育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
2009.08.
[4]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01.
[5]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05.
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4
【关键词】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发展
进入21世纪的十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家的发展越来越依靠于人才,重视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早期教育的问题。广大家长已经不再是仅仅要求孩子在幼儿园中得到全面的照顾,而是迫切希望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
在新的幼儿教育要求下,我们的幼儿教育者要不断地创新幼儿教育的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能力,正确认识教育案例并开展教育案例分析工作是一条最直接、最科学的途径。
一、教育案例发展及认识
案例和案例研究是个泊来品,最早被运用于哈佛法学院,后来依次被运用于哈佛医学院、商学院和教育学院。20世纪初,案例研究思想就已经使西方的教师教育得益匪浅。跨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案例的价值已经愈来愈为我们所认识,案例及案例研究已经渐渐成为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对于案例的定义,各国学者对其的理解各不相同,劳伦斯将案例定义为一个复杂情景的记录;汉森则愿意把案例说成是对真实事件的描写,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争论,且富有启发性;理查特却认为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的故事。我国学者顾泠沅认为,“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问题的教学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1]综合各家之言,现阶段大家比较公认的教育案例的定义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所以用三个词语可以来简单归纳教育案例:事件、故事与描述。针对以上定义,我们来具体讲一讲一个教育案例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1、真实性:教育案例讲述的是已经完成的教育事件,表现的是真实事件的重要的实践意义,绝不可以是杜撰出来的虚假的事件。
2、故事性:教育案例重新关注教师自己的亲身经历,不仅把自己摆进去,也要把幼儿摆进去,而且把写作的对象从知识事件转换为人的事件,是人与知识打交道或人与人打交道时发生的某个故事。
3、价值性:教育案例描述的故事内蕴丰富,具有教育研究价值。一个案例,无论其事件的大小,都应当蕴涵丰富,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争论,给人许多十分有益的启示。[2]
因此,只有具备了以上三个特点的教育案例,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案例,只有理解了什么是合格的教育案例,才能真正地通过教育案例的研究得到促进教学的效果。
二、教育案例研究的认识
教育案例研究,是指教师把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事件以案例的形式予以呈现,通过分析、研究、探讨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促成问题的解决和成功经验分享的研究方法。具体而言,就是教师以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幼儿教育、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内容,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进行全面、深人、细致的分析研究,形成含有问题及问题解决方法的案例,再通过研究及探讨,获得教育的新经验,概括教育的新方法,启迪教育的新思想,提升教育的新理念。教育案例研究的实质是对教育事件现象的解释,是对已有教育实践的理性开掘和理论解释。
同样的,针对教育案例研究的理解,教育案例研究也具有几个重要的特点:
1、案例研究是质化研究的一种方法,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而是带着研究问题,直接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然后再上升到理论,从中寻找带有一般性的教育规律。
2、案例研究强调在自然情境中收集第一手资料,完全体现研究的开放性。这就要求研究者走向田野,走入活动和课堂,走近教师和幼儿,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访谈交流等,了解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发生、产生了什么后果以及当事人对此的感受和看法,并且在甄别和筛选资料时,要做到客观、中立、真实地再现事实,不能有某种期待和偏向。
3、对资料的分析以归纳法为主。案例研究要求研究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收集各方面的资料,而事前并不考虑哪些资料是重要的、哪些资料是无关紧要的、哪些资料将是研究假设的佐证等问题,研究的结论是随资料的收集而逐步明朗化的。案例研究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动态过程,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逐步归纳概括出一般概念,从而获得对研究现象的深刻认识,并从中建构理论。[3]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说,案例研究是自然的,它是真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思维研究相结合的结果,可以用于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通过观察与反思、合作与交流,以求调整与改进现有的教育教学行为,对教师的时间做出指导;案例研究是开放的,案例提供的是真实事件,同样的事件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析结果,在相同的背景下因为参与者的着重点不同可以做出不同的分析,就是说允许每一个人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解释有其独到的见解。
三、教育案例研究的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开展的意义
基于目前社会对幼儿教育要求不断提升的形势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幼儿教师开展教育案例研究有很大的必要性。一方面,现阶段,素质教育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的新的发展要求,给广大幼儿教师提出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它需要教师进行角色转型,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研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调整认知与能力结构、提高分析与解决日常教育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来说,在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达到一定基础后,实践性知识对于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这类知识的获得,因为其特有的个体性、情境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研究和训练才能拥有。具体地说,教师进行教育案例研究有以下作用:
1、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对于在教学过程所产生的教学方法,可以做到及时的记录和整理,时间一长,那么则为案例分析积累了很多好的素材;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能及时记录,提出自己的见解,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这些见解和方法则是我们常常无法利用的隐性知识,如此则促进了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2、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更深刻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案例研究可以促使教师对平时工作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做有意识地探索,及时梳理出工作中的问题并加以澄清。这样的方式无论是对自己今后开展工作还是对其他老师判断工作的重、难点都有极大的帮助。
3、通过案例研究,教师间可以加强沟通,彼此帮助,分享经验,共同发展;并且有利于幼儿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之中。通过交流,教师一方面能从案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以便不断改进,另一方面,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取更多的直面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经验。
4、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研究能力和观察能力,更易于寻找到基于自己实践之上的理论假设,还可能总结出一些新的教育理论。另外,教师的教育案例可以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宝贵资料,为理论到实践架起了一座桥梁,从而可以避免目前理论界关于教育研究从理论到理论的弊端,进而可以克服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之间的距离,以利于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
5、案例研究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得教师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自我探索的学习能力的同时,他们培养了更坚定的意志以及更强的求知欲,这样他们将可以萌发出更多的想法,达到案例的不断创新,而这一点,将帮助教师突破瓶颈通向教师专业发展更高的境界。[4-5]
总之,每一个幼儿园教师都应当明确教育案例研究对于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价值,切忌为写而写,更不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总之,只有认真开展教育案例研究工作,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才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要求。
四、如何开展教育案例研究
在充分的理解了教育案例与教育案例研究的定义,并且能充分的认识到教育案例的价值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能够很好地完成教育案例研究。
(一)、教育案例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把教学过程中真实发生的情景和处理后所受到的效果如实记录下来,构成案例的主题、背景及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提出新的教学理念,最终形成教育案例。总的来说,教育案例研究的撰写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该阶段要求研究者了解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当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自己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相关的调研以及老师之间的研讨初步确定案例的研究目标、研究任务和案例的体例、类型、结构等。
2、收集材料阶段收集充分的案例材料是教育案例研究的基础,在做好了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后,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访谈、调察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来捕捉最真实的案例材料。
3、分析研究阶段该阶段要求研究者围绕案例材料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它可以是教师个体对案例材料的反思,也可以采用集体讨论(如教研活动)的方法共同研究。研究时尤其要注意对教育活动作整体的考察和深层次的分析,以对资料进行理性的分析,从中探索造成某种特殊状况的原因。理论分析阶段可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展开:一是主观--客观分析,从主客观两方面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二是现状--过程--背景分析,从现状分析追溯其形成发展过程,并讨论过程和现状的动态的因果关系,进一步分析过程发生的背景因素,从而挖掘出收集材料的真正价值。必要时案例研究还可以进行文献分析,即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从中找到支持自己案例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增强案例分析的说服力。该阶段最好采用集体研讨的方式,以求能形成一份有价值的案例。[5-6]
4、形成案例阶段。在对案例作多角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可按一定的结构进行表达,形成教育案例。
(二)、教育案例撰写的基本要素一般由主题、背景、案例问题、情境与细节描述、教育结果以及思考与讨论六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要点包括:[7]
1、主题:本案例的核心,到底想反映什么问题,应该从最有收获及能引人思考的角度确定主题。
2、背景:案例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情况,如也可描述存在哪些问题以及研究方法。
3、案例问题:是指能够阐述案例的主题,揭示困惑,链接有关理论,启发读者的反思的问题。
4、情境与细节描述:环绕主题,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剪裁情节,有针对性地描写特定的内容,把能突出问题的细节写清楚,做到引人思考。描述的形式可以是真实教育及生活过程中的对话,也可以是一个引人思考的故事。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曾经面对的问题及真实的教学经验,总之要保证案例描述能够围绕主题并凸显出问题的关键。
5、教育结果:教育措施的课堂效果,包括幼儿的和自己的感受等。
6、思考与讨论:主要是运用教育理论对案例作多角度的分析解读,回归到教育基础理论层面,是教育案例研究成败的关键。
在具体撰写教育案例时,其结构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事实描述+点评”、“全程描述+反思"”、“问题+描述+点评”等。但不管采用何种形式,都必须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求真务实、小中见大”。需要指出的是,案例研究从发现研究问题到解释研究的发现,并不是那么步骤分明、循序渐进的,而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其研究步骤可非常操作化地表述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批判与修正--试行与检验--搜集资料……撰写案例研究报告。
五、教育案例研究与幼儿教育发展
在幼儿素质教育日益得到大家的重视的背景下,在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更高的期望时,我们幼儿教育发展应当着重于幼儿生长发育的年龄特征,着重于家庭和社会对幼儿成长发展的影响,然而这些正是我们幼儿教育的空缺所在,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能达到社会对幼儿教育以及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期望,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并且重视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对于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水平的提升以及幼儿教育的发展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认真的开展教育案例研究,以求提高教育案例研究的实效。
要提高教育案例研究的实效,我们每一名一线教师在案例材料的收集以及更好的教育理念的提炼上具有更好的环境,因此我们一线幼儿教师就应当利用这一条件,更好的开展教育案例分析工作,努力理解教育案例及案例分析,按照案例分析的要求来认真挖掘出教育过程中对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有促进的案例,完成研究,以提炼出更多的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
希望每一个一线教育者能够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教育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思辩能力,善于在实际工作中捕捉各种有效信息、获取案例素材,并从素材中发现问题并把握问题的实质。其次,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只有联系教育理论对发现问题不断进行思辩和探讨,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相信大家在重视案例分析并且努力提升个人的洞察思辨力及教育理论素养后,对于幼儿教育的发展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守龙.走向教育案例研究_兼论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教育科研[Z].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
[2]顾明娟.浅谈教育案例和教育案例的研究[Z].教育理论.2011
[3]黄娟娟.教育案例与案例研究_案例教学[Z].学前教育研究.2003
[4]唐协辉.教育案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Z].教师之友.2005
[5]洪飞.教育案例研究_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Z].革新实践.2004
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5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
农村幼儿教育是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农村幼儿教师在农村乡镇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被忽视,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导致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低下。这与全面建设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极不适应的。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素质,必须大力改革和发展农村幼儿教育,毕竟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因此,采用有效的培训模式,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从这个角度看,农村教师培训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长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在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结合农村的实际和农村幼儿教师的实际,采用有效的培训模式,让农村幼教工作者懂得“幼儿教育”的真正内涵,要让幼儿教师对自身工作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长期培训实践中,我们发现短期培训应该是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的必然选择。
一、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情况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公办幼儿教师认为合适的继续教育培训形式按程度列为脱产学习、假期培训、送教下乡联谊‘结对子’、函授、双休班、自学,并有高层次的研讨班要求。送教下乡、手拉手的形式,与城市优秀幼儿园联谊结对子,在公办幼儿教师眼中也占有比较明显的位置,是他们拓宽视野,展开国际交流愿望的表达。民办幼儿教师更实际倾向于首选双休班和假期培训班,然后是研讨班(也表达出强烈的提高专业素质的意愿)和其他形式。代课幼儿教师的选择意愿重在业余时间培训。公办幼儿教师选择脱产培训学习的积极性突出。显示了强化提高专业素质的热情,比例高于民办幼儿教师3倍、代课教师5倍。脱产学习和研讨班形式在公办与民办之间的位置值反差虽大,却都是结合自身实际、专注于专业素质提高的实效选择。”这是教育相对发达的武汉市农村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渴望的实际情况。仔细分析这种情况中,我们不难发现:广大农村幼儿教师对短期培训的渴望。
在不发达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现状更令人担心。曹小瑾在2007年对广西横县等地的421名乡村幼儿教师做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乡村幼儿教师培训存在着明显的‘四缺’:其一,学习进修缺时间,约有26%的教师专业不对口或学历不达标,而乡村幼儿园一般都是规模小、教师少、假期短或无假期。教师即使是参加函授进修,每年也至少需要两三个月的脱产学习时间,因此他们根本无法参加学习。其二,在职培训缺经费。由于缺乏财政支持,加上乡村幼儿教师收入低,培训经费少之又少。其三,参与培训缺动力。由于农村家长缺乏幼教知识,观念陈旧,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还停留在‘管好’‘吃饱’的低水平,教育部门对乡村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也迫于种种原因无法到位,乡村幼儿教师也只有安于现状。其四,培训制度缺保障。”
以上情况充分说明,占我国幼儿教师总数80%的广大农村幼儿教师,在没有明确的教师身份,工资、医疗与保险等社会保障和培训的情况下,要他们抽出宝贵的时间和有限的经费去参加长期的脱产培训,无异于“釜底抽薪”,严重一点可以称作“缘木求鱼”。此,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培训时必须要抓住他们自身的特点,采用短期培训的形式,有利于保持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与质量提高。
二、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必要性
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存在的教师教育边缘化和缺乏监管的情况,2005年教育部下发关于规范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的通知,要求各省研究制定教师教育发展规划,组织专项评估,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统筹监管,确保教师培养质量。这些有力的措施中摆在前列的就是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师的短期培训,其必要性如下:
(一)短期培训适应大规模培训农村幼儿教师的迫切需要,有空间有对象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这是从学前教育重要性来谈的,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奠基工程,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基础,对人的终身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需要大规模教育培养农村幼儿教师,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第一要义。但是从我国当前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的现状看,有以下几种情况:参加市一级和以上级别培训的教育机构进行脱产学习的学员名额十分有限,如武汉市2008年对农村幼儿首届免费培训只有200人,这只占农村幼儿教师的极少数;一部分县市有自己单独的关于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机构,但师资力量、教学设施都和应达到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更何况直接和农村幼儿教师联系十分密切的乡镇没有自己的培训机构;新《纲要》颁布之后,农村幼儿教师希望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迫切需求,为开展短期培训工作提供广阔的前景。
(二)短期培训符合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
据估算,全国农村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幼儿教师需要专业培训。同时,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还要补充大量的新的合格师资。采取正规学校的传统培养方式,无法满足这一需要。因此,寻找不同于在院校培训模式,结合当前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适应参加培训人员学习需要、接受程度和时间要求,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认真设计、安排教学课程和教学活动,探索具有“短平快”特点的多类型、多层次、多途径的幼儿教师的培训形式显得十分重要。而短期培训具有时间短、形式活、针对性强的特点。所谓短期培训的时间短可以数天,而且时间上还可以进一步分拆,这完全符合农村的作息时间,错开农忙与农闲,可以让农村幼儿教师将零碎的业余时间或者整块的时间灵活使用,便于教师合理安排时间。所谓形式活指短期培训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脱产培训,也可以是业余培训,既可以在校内举办,也可以在校外举办等,这完全可以让农村幼儿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培训地点,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所谓针对性强指短期培训不求内容完整、全面,而是农村教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注重实效。
(三)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具有自身的优点
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具有自身的优点:其一是时间短,效率高,教学内容精简、实用,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术和专业技能为主,教学过程紧凑,更能适应农村幼儿教育的需求,实用强;其二是重理论,专业性强。行政的管理理念、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法,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幼儿园的发展,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
教师了解幼儿发展的动向和趋势、掌握幼儿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观点、新突破,可以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三、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主要模式
所谓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是指教育培训机构对农村幼儿教师按照岗位需要开展的以提高师德修养、教学能力和“幼教理念”为目的的时间为6个月之内的培训。根据培训目标、项目的不同,采用灵活的培训方式可以增强教师参训的主体意识,更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幼儿教师的不同需求。应该说,在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许多教育培训机构依据不同的教育理论,提出了不同的教学模式,但都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技巧和职业道德为前提。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立体开放式的幼教培训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是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幼教研究室和河北省教育委员会共同承担“河北农村学前教育项目”的研究成果。这种模式把培训一支热爱幼教事业,有一定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具有必要技能技巧的土生土长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具有“短平快”、多类型、多层次、多途径的特点。该模式强调培训时间“全天候”、培训地点“全方位”、培训类型“多层次”、培训内容“多样化”和培训方法“多重化”。
(二)自我教学模式
“自我教学”模式是为了把“发展学员的教学能力、教学技能”和“提高学员的教育理论水平”的短期培训的目标同时落到实处,用新的教育理念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教学方法。“自我教学”模式指以问题为主线,以教师为指导,由学员自己来讲授培训教材的短期培训形式。这种模式强调“以问题为主线”“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具体步骤包括:“自学培训教材,提出问题”“集体备课,思考问题”“自我授课,解答问题”和“分析归纳,总结问题”四个阶段,希望达到:“促进学员对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和“促进学员教学能力和技能的提高”之目的。
(三)多向性案例分析培训模式
短期培训不是专门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而是根据学员的需要解决学员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其教学、科研的水平。案例教学是指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将采集到的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事例(成功的或失败的),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案例,以供学员们分析、思考、讨论并作出各自判断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启发学员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这种模式派生出许多新的模式,如:仿真性情景模拟,等等。
(四)集中培训和跟踪培训相结合培训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简单而言就是先抽暑假或寒假等相对长的时间进行集中培训,在事先了解农村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的基础上,系统传授或讲解关于幼儿教育教学最前沿的知识,解决农村幼儿教师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让农村幼儿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有改变、教学方法上有提升、教学能力上有发展。跟踪培训是在参加培训的老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消化吸收集中培训时所获得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跟踪考察,听取参训老师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反思,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集中培训和跟踪培训相结合培训模式真正形成培训教师和参训教师的良性循环,真正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培训的效果非常显著。
(五)园本培训
随着新《纲要》在农村幼儿教育进一步普及,新《纲要》所洋溢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时代精神逐渐受到重视,有些农村幼儿园在贯彻实施新《纲要》精神的过程中开始思索如何改变教师被动等待、被动接受的状态,使教师真正成为自己学习和专业成长的主人,开始挖掘内部潜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这就是园本培训的最初萌芽的动机,如园领导引领、骨干教师带头、全员参与,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幼教发展的动向和趋势、掌握幼教改革新理念、新观点,从而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四、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原则
在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短期培训中,教学目的上“实用”、课程设置上“巧用”、教学形式上“活用”、教学内容上“实在”、培训阵地上的“前移”成为选择什么样的培训模式必须遵循的原则。
教学目的要突出一个“用”字。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首先必须强调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求,并通过培训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很快的消化和吸收、并且充分利用,既能满足教学急需,又能不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如对教具的制作是农村幼儿教师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因为玩具是幼儿游戏活动的物质承担者,在对幼儿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培训的时候,必须从农村已有的条件出发(如利用农村的自然材料),强调教具制作的可动手性和操作性,如用丝瓜瓤做梅花鹿,用狗尾草穗编织动物的造型等。
课程设置要突出一个“巧”字。由于农村幼儿教师一般是“双肩挑”:一头“挑”着家庭和农田,一头“挑”着幼儿园,因此身份首先是姓“农”,然后才是姓“师”,没有整块的时间进行学习,因此,对他们进行培训时,课程设置尽可能“巧”,将新《纲要》的理论巧妙地融入培训的内容中,开设一些与众不同的课程,如农村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选取、农村幼教活动指导、农村幼儿游戏等,在最短的时间里交给学员最多的东西。
教学内容要突出一个“实”字。教学内容设置上的“实”字就是根据农村幼儿教师岗位特点和自身水平而设立,既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实际操作技能(如音乐、舞蹈、美工)的训练,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
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6
【关键词】培训,有效教研,研培整合
近几年来,国家级培训和省级培训的大力实施,对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尤其作为具有教研和培训双重职能的院校,在研培一体模式下,以研促培,以培兴研、研培整合、互相支撑所取得的效果较为明显。在各个培训项目的有效实施下,教研工作借助了培训搭建的平台,既发挥了教研工作本身的作用,更促进了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1 借助培训的有效方式,加速了教研成果的普及推广
1.1 以教研成果为专题,安排培训内容
将值得推广、意义大、理论性强的教研成果设计成培训主题,在培训中进行推广,扩大成果受惠面积。
1.2 以教研成果为示范,设计培训实践
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教研成果,可以通过培训中的实践环节,以现场观摩、现场教研、教育论坛等方式进行推广展示。
1.3 以教研成果为依托,开发培训资源
对大量的、优质的教研成果推广,可以通过成果汇编、录像光盘、网络资源等形式,整合开发培训资源。
2 借助培训的良好契机,丰富了教研工作的外延内涵
2.1 从课程资源建设扩展到培训资源研究开发
在研培整合模式下,不仅仅关注教研工作本身要求的课程资源研究,还要关注培训中培训资源的开发。
2.2 从教学活动研究扩展到培训方案整体设计
在研培整合模式下,不仅仅关注对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研究,还要关注学员需求、普遍问题进行整体考虑,将方案设计过程当成研究过程,增加方案设计的研究含量和应用价值。
2.3 从教学评价指导扩展到培训管理制度建设
在研培整合模式下,教研工作不仅要关注教学评价、指导服务工作,还要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研究,建立教师训后指导管理制度,贯穿受训教师整个职业生涯,建立动态的指导评价服务体系。
3 借助培训的专业资源,实现了教研品质的优化提升
3.1 不同区域的参训学员,扩大了教研“广度”
在培训中,不同区域培训对象广泛参与教研活动,打破了园本教研和区域教研的局限,扩大了教研范围。在示范性培训项目中,来自八个省市的幼儿教师齐聚一堂,通过各种方式的教研活动,彼此分享、借鉴经验,使教研成果在更广范围内得到了传播。
3.2 实践培训的示范展示,增加了教研“深度”
在培训中,作为观摩展示、示范引领的教研活动,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深入挖掘的,是高水平、高质量的教研成果。
3.3 培训资源的深入挖掘,加大了教研“力度”
利用教研工作网络,由战线教研员深入一线,通过组织各种教研活动,深入挖掘一线教学实践中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并进行修改和提升,整理成培训案例集。为培训提供案例资源的同时,加大了教研工作的力度。
4 借助培训的内在机理,提供了教研工作的发展动力
4.1 培训调研诱发了教研需求分析
为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每次培训前两周都要对学员进行需求调研,以便根据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在调研中,除了关注本次培训的课程设置、培训形式、培训资源、食宿安排等有关培训的内容外,还针对学员在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调研,以便开展培训中的小组学习交流和小组教研活动。在调研中,将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教研活动开展提供了可以参考的主题。
4.2 培训实施带动了教研理念更新
大规模、高层次、大范围的培训,为新时期的教研工作提供新的动向和信息。近年来,国家级教师培训计划打破了地域界限,尤其是全国示范性项目的实施,各省市的优秀教师齐聚一堂,通过学员之间的交流研讨,新的信息和理念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了分享。高层次的培训要组建高层家的专家团队,国家级专家的加盟,必将国家最新的政策、动态和发展趋向带入到培训内容当中,在研培一体模式下,这些信息也为教研工作带来了新的理念。
4.3 培训主题引领了教研工作方向
培训主题是根据调研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设定的,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教研工作也要以解决教师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因此培训主题在某种程度上引领了教研工作的方向。
4.4 培训经费支持了教研活动开展
在我们日常的教研中,经费问题严重阻碍了工作的深入开展。培训有专项经费的拨付,而以培训为平台,在培训中用教研手段解决问题,间接解决了教研经费问题。
5 借助培训的效果评价,建立了有效教研的体制机制
5.1 培训效果评价,直接检测了教研的实际效果
培训评价的指标中,有些指标直接能检验教研活动是否有效。
例如:培训提供的案例分析是否新颖、实用、有针对性、是否进行了共同学习和有效互动交流、是否有效参与幼儿园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您能有效参与幼儿园的园本研修活动、对您开展幼儿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是否有效。
5.2 训后跟踪指导,间接建立了教研的长效机制
在培训后续跟踪指导中,使用了教研的方式和手段。通过现场教研、网络教研等形式,进行训后跟踪指导问效。
6 借助培训的实施过程,激活了战线队伍的教研潜能
6.1 带动了教研员队伍的专业成长
让战线教研员直接参与培训项目的调研、策划、组织实施、效果评价和后续跟踪服务整个过程。以去年的国培为例,我们将地市教研员纳入到培训项目管理人员之中,让其全程参与培训过程,担任学员业务辅导班主任,与学员共同研讨、参与教研、分享经验。这一过程直接带动了教研员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