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营销与内容营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营销与内容营销范文1
在企业之间营销竞争持续加剧,传统营销模式效果持续走低的情况下,新媒体营销在企业营销中的地位不断彰显,其对于传统营销的替代成为了一个必然趋势。不过由于两种营销模式各有利弊,因此短时间内来看,二者虽然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新媒体营销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营销模式,如何实现二者之间有机融合,成为了企业营销领域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当前很多企业在新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方面的结合不是很理想,结果导致了这两种营销模式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拖累了企业的营销效果,针对这一问题,企业营销中必须积极拥抱新媒体营销,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新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企业与营销水平的持续提升。
一、新媒体营销内涵以及特点
(一)新媒体营销内涵
新媒体营销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就是指利用各种新媒体来进行营销活动的开展,这些年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新媒体营销逐渐成为了企业营销的重要选择。新媒体营销的核心在于新媒体,即借助于新媒体这一载体来进行营销,其现实背景在于新媒体逐渐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使得新媒体成为企业营销的主要平台。新媒体的“新”只是相对于传统广播、电视等传媒而言的。
(二)新媒体营销特点
新媒体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来说,具有以下几个方面营销特点:首先就是成本较低,新媒体营销成本相对于传统营销来说成本较低,信息推送可以送达很多人,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其次就是互动性比较强,传统营销就是信息推送,没有反馈,而新媒体营销,用户可以进行评论、点赞等互动行为,互动反馈可以让企业营销进行不断调整;三是新媒体营销比较精准,新媒体营销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营销“普遍撒网”的低效,仅仅吸引感兴趣的潜在消费者点击阅读,因此大大提升了营销的精准性。还有就是新媒体具有内容丰富、推陈出新、长尾效应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新媒体营销效果非传统营销可以替代。
二、传统营销模式以及利弊
(一)传统营销模式
传统营销模式是以“4P”营销理论为核心,借助于广播、电视等媒体来进行营销活动的模式,其基本出发点就是强调将更多的产品以及服务销售给客户,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传统营销的主要手段就是大做广告,向顾客单方面的推送各种促销信息,但实践证明,在目前各种广告充斥人们眼球的背景之下,传统营销效果不断下降。
(二)传统营销利弊
传统营销模式尽管营销效果不断下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一营销模式一无是处,传统营销本身也有自身的优点,这些优点是新媒体营销难以完全取代传统营销的主要原因。传统营销的优点主要就是目前人们在价值理念、购物行为等方面已经比较适应传统营销,这种习惯难以短时间内彻底扭转。另外就是对于一些不使用新媒体的老年人来说,传统营销依然是非常有效的营销手段,同时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新媒体营销。
三、新媒体营销和传统营销有机结合策略
新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相互搭配、有机结合,将会极大的提升企业营销效果,而做好新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有机结合,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一)树立起来整合营销理念
企业在新媒体营销以及传统营销有机结合方面,关键是要树立起来整合营销理念,明确新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利弊,意识到二者之间的互补作用,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来构建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营销体系。在企业营销目标之下,无论是新媒体营销也好,还是传统营销也好,只要有助于营销目的实现、营销效果提升营销模式、手段都需要使用,借助两者合力共同促进营销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在营销内容方面做到搭配
新媒体营销以及传统营销目前针对的客户群体不太一样,同时两种营销模式的特质也不尽相同,因此客观上需要在营销内容方面来做到良好搭配。企业在新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结合方面,需要制定不同的营销方案,尽力发挥两种营销模式的优点。举例而言,传统营销内容要更加直接,而新媒体营销则需要彰显更多的趣味性。
(三)在营销模式方面灵活结合
新媒体营销模式以及传统营销模式有机结合的关键在于营销模式层面需要做到灵活多样,新媒体营销方面可以采用事件营销、社交营销等手段,传统营销则可以采用广告营销、人员推广等手段,将这些手段进行灵活结合,所取得的营销效果显然要好于单纯的新媒体营销或者传统营销。
对于绝大部分的企业来说,企业营销工作开展中新媒体营销以及传统营销将会,企业要想实现营销效果的不断提升,将新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进行有机结合,这是必须要做好的工作,反之如果二者之间没有良好的结合,将会拖累企业营销水平的提升。而在新媒体营销以及传统营销有机结合的过程中,除了要在理念层面树立整合营销理念之外,更是要在营销方案以及方法层面做好配合。
参考文献:
新媒体营销与内容营销范文2
关键词: 营销30;品牌传播;泛自媒体;消费者生成内容
中图分类号: 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13)06-0001-04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使营销和品牌传播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菲利普(科特勒总结对过去营销60年历史回顾与研究的成果,出版了《营销革命30》一书,提出了营销环境已经经过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10时代,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20时代,迈向了以人文精神为中心的营销30时代。营销环境即品牌传播的环境,新的营销环境下品牌传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本文将基于营销30时代网络环境的变化,从消费者行为和品牌传播的过程对品牌传播的新特征进行探讨。
一、营销30与品牌传播之理性思考
菲利普(科特勒将世界营销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在由工业革命推动的工业化时代,营销活动以产品为中心,营销的目标是销售产品,此谓之营销10时代。在由信息技术推动的信息时代,营销活动以消费者为中心,营销的目标是满足并维护消费者,此谓之营销20时代。随着能够帮助个体和群体保持互联互动的新浪潮科技的兴起,营销正迈入以人文精神为中心,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为目标的营销30时代。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营销30时代是一个营销行为深受消费者行为和态度变化影响的时代,它由合作营销、文化营销和精神营销三部分组成。社会化媒体的兴起给用户参与营销作品的创作提供了途径,是合作营销的技术支持。全球范围内经济和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摩擦与矛盾呼唤文化营销。注重精神需求的创意阶层的崛起迫使企业注重人文精神的营销。
唐・E・舒尔茨在《整合营销传播》一书中提出,“整个营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与消费者沟通,让消费者了解这些产品的价值以及它是为什么样的人而设计”。同时,属于营销流程中的广告、公关、促销等营销手段都是不同形式的沟通传播。“甚至当产品售出之后,售后服务也是一种传播”。基于沟通在营销与传播中的重要性,唐(E(舒尔茨认为“营销即传播,传播即营销,二者密不可分”。[1]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化媒体使得品牌主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和全面。高效的沟通愈加使得营销与传播的概念趋向融合。余明阳教授将品牌传播定义为:“品牌所有者通过各种传播手段持续地与目标受众交流,最优化的增加品牌资产的过程”。[2]营销即传播,新的营销环境下品牌传播也有了新的定义。笔者认为,营销30时代的品牌传播就是生产型消费者将自创的内容通过泛自媒体与独立的精神个体进行沟通,以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的过程。
二、营销30与消费者行为模式的演进与变化
在以销售产品为目的的营销10时代,品牌传播的目标是引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以维护顾客关系为目的的营销20时代,品牌传播的目标是引发消费者的购买和分享行为。在营销30时代,品牌传播的目标是在引发消费者的购买和分享行为的同时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价值认同,使消费者与品牌,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一种价值关系。与之相对应,在不同的营销环境下,消费者行为模式也随之变化。
1898年,美国学者E・S・刘易斯提出了AIDA营销传播模式。该模式经过后来学者的补充发展为AIDMA模式,即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欲望(Desire)、记忆(Memory)和行动(Action)。该模式表明广告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必须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然后引导他们产生兴趣,并激发消费者产生欲望,最终才能促成相应的消费行动。这也是营销10时代品牌传播效果产生的基本模式,品牌传播的最终效果是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本电通公司在2004年提出消费者的行为模式正在从传统的AIDMA转变为具有网络特质的AISAS模式,即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搜索(Search)、行动(Action)和分享(Share)。该模式中两个“s”(搜索和分享)反映出新的营销环境下品牌传播活动对消费者行为变化产生的效果。在营销20时代,网络使消费者在对企业品牌传播的内容产生兴趣后的搜索和分享行为的发生变得便捷,企业品牌传播的最终效果不仅仅是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更会产生推动企业品牌二次传播的分享行为。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笔者认为:在营销30时代,消费者对企业品牌传播的反应模式已经演变为AIVSA模式,即注意(Attention)、兴趣与互动(Interest &Interaction)、价值认同(Value)、分享(Share)、行动(Action)。当消费者注意到品牌信息后,会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品牌进行互动。互动的结果既可能是对品牌价值观形成价值认同,也可能是对既有品牌传播内容的分享或消费者原创内容的生成与分享。行动一方面指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另一方面也指消费者参与到品牌传播运动中去,进行下一轮的品牌信息的创作与分享。与营销10时代的AIDMA模式和营销20时代的AISAS模式相比较,AIVSA模式强调了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品牌价值观对消费者行为的整合能力。AIVSA模式下的消费者行为是一个动态往复的过程,该模式得以持续下去的核心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价值认同。
三、营销30时代品牌传播的新特征解析
(一)传播主体:Prosumer(生产型消费者)
在营销10时代,受传播技术和媒介的限制,企业品牌传播的方式相对单一,广告传播和销售传播是品牌传播的主要方式,广告公司和品牌主是企业品牌传播的主体。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传播手段的日益丰富,企业品牌传播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公关传播、事件传播、体验传播等新的传播方式层出不穷。在强调整合传播的营销20时代,能够整合各种传播资源实现一致性传播的专业化的营销传播机构取代了传统的广告公司,与品牌主一道成为品牌传播的主体。但在社会化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人拥有自己的自媒体,任何营销传播机构或品牌主都不可能控制这些自媒体的传播活动。因此,在营销30时代,品牌传播的主体是掌控自媒体的生产型消费者。
世界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其2006年出版的《财富的革命》中首次提出了prosumer(产销合一者)的概念。所谓的产销合一者即是为了自己使用或者自我满足而不是为了销售或者交换而创造产品、服务或者经验的人。随后,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革命30》中也指出:“在参与化的时代中,人们在消费新闻、观点和娱乐的同时也主动创造他们。新浪潮科技使得人们从被动的消费者变成了产销者(生产型消费者)”[3]。可口可乐公司 CMO Joe Tripodi也曾明确提出了“从消费者被动形成对品牌的印象到消费者主动表达对品牌的感受”的新营销理念,强调与消费者合作共同创造品牌传播信息。甚至可口可乐的Facebook粉丝主页都是由消费者发起的。在营销30时代,借助社会化媒体,消费者能够创造出比品牌主页更多的关于品牌的信息,品牌传播的主体不是传统媒体而是自媒体,品牌真正的拥有者不是品牌主体而是消费者。
(二)传播内容:CGC
CGC(Consumer Generated Content),即消费者生成内容。是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户生成内容这一数字网络概念在营销传播领域的借用和演变。消费者生成内容强调的是消费者原创的与品牌或消费者有关的内容,为品牌网络传播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传播的内容通常由传播主体制作传播。在传统营销时代,品牌传播的主体是以广告主和品牌主为代表的品牌传播机构,品牌传播的内容由这些品牌传播机构创作或外包创作。不管传播内容的创作者是谁,这些内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为品牌主的意志服务。在营销10时代,品牌传播内容多以介绍产品功能特征为主,在营销20时代则在传播产品功能的同时,突出企业和产品的定位,维护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而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在营销30时代,品牌传播的内容已不再由传播机构主导生产,更多的是以消费者自创的娱乐性、公益性内容为主。
据用户创作内容(UGC)型业务研究专题报告(胡海波,2008)显示:UGC具有个性化、强调创意、弱利益驱动、内容的随机性四大特点[4]。消费者与品牌的价值关系由弱到强依次分为价值认知、价值认可、价值认同、价值共鸣四个阶段。要使个性化,随机性且不太受利益驱动的UGC为品牌传播服务,品牌主首先要使消费者对品牌价值产生认同和共鸣。这也与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营销30时代需要用价值驱动营销是相契合的。据可口可乐大中华区副总裁白长波估算,全球范围内有关可口可乐的在线内容中,10%―20%来自可口可乐公司,其它80%都来自网友。消费者对可口可乐品牌信息的创作和传播热情,从本质上说是源自对可口可乐品牌价值观的认同和共鸣。
(三)传播媒介:泛自媒体
在营销10时代,企业品牌传播的媒介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户外等传统大众媒体。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企业品牌传播中。在营销20时代,企业品牌传播的媒介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杂志、移动电视、网络媒体、触摸媒体等数字媒体。而移动社会化媒体的广泛运用使得企业品牌传播的媒介极度丰富。在营销30时代,品牌传播的媒介不仅包括了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还包括社会化媒体,手机APP等极具包容性的泛自媒体。
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最先提出自媒体概念。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传播途径。被媒体及营销业界称为“中国品牌营销第一人”的梁先生对自媒体的概念进行了延伸,提出了广义上的自媒体的概念――泛自媒体(Pan Self Media),即个人或组织在自己掌握的渠道上自己的信息。泛自媒体的定义涵盖了原来的自媒体概念,在整个范围上获得了极大的扩展。在社会化媒体中植入品牌信息,社会化媒体就是自媒体;将品牌信息生成二维码,二维码就是自媒体;在购物袋上印上品牌LOGO,购物袋就是自媒体。正如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所说:“媒介即信息”,在营销30时代,一切能够传递品牌信息的媒介都能成为企业品牌信息的接触点,都是企业品牌传播的媒介。信息即媒介,信息即内容。
(四)传播对象:独立的精神个体
在营销10时代,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市场商品供给不足,消费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在这样的一个卖方市场中,品牌传播的对象是有相似的消费需求的消费者。面向大众化的受众的品牌传播是大范围标准化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为了扩大销量,品牌营销开始注重差异化,营销的对象是具有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品牌传播开始针对不同的消费者选择不同的传播方式开展品牌传播,品牌传播的对象出现分化。在营销20时代,品牌传播的对象是有不同需求的分众。
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经营所面对的市场正日益转变为低信任度市场。菲利普・科特勒也指出,营销30时代消费者之间水平化的信任关系正逐步取代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垂直化的信任关系,消费者对彼此的信任要远远超过对企业的信任。因此,营销30时代的营销是消费者以价值为中心向其他消费者展开的营销,营销的对象是独立的消费者。与此同时,品牌传播也以品牌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展开,品牌传播的目标已经突破经济价值和顾客价值上升到社会价值,品牌传播的对象是相互独立的精神个体。这些精神个体虽相互独立,但又具有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是品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者和追随者。
(五)传播效果:分享性、精准性和实效性
在营销10时代,品牌传播是面向大众的一对多的单向传播,传播效果是一次性且不易测量的。广告界都赞同,广告费用的80%―90%是浪费的,但却不知道被浪费在哪里了。营销20时代的品牌传播虽开始面对分众进行一对一的双向互动,但由于技术的限制,品牌传播的效果依然没有得到改善。有了社会化媒体和生产型消费者的参与,营销30时代品牌传播的效果具有了分享性、精准性和实效性。
许多国内外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对社会化媒体做了不同的定义,但这些定义中有一个共通点就是社会化媒体是一种型的媒体。以博客、SNS、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不仅是消费者分享个人信息和群体信息的渠道,同时也是他们比较和讨论品牌信息的重要场所。社会化媒体的分享性使信息的方式由B2C转变为B2C2C。品牌信息一旦引起了社会化媒体用户的兴趣,就会像病毒一样迅速扩散。
随着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为品牌传播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大数据技术对品牌传播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对庞杂的数据信息的掌握,而在于将这些原始数据经过专业化的处理后生成能够指导品牌传播的数据库。将物联网技术、LBS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相结合,为品牌传播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追踪全过程提供支持,就能极大地提升品牌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在针对性和精准性的基础之上,品牌传播的实效性也得到了保证。
四、结语
在营销30时代,随着消费者个人意识的觉醒和以社会化媒体为代表的泛自媒体的日益多元化,诞生了生产型消费者这一新的消费者群体。生产型消费者有强烈的表达自我的愿望,他们在对品牌认同的基础上进行品牌信息的创作与传播。这种品牌认同主要表现在对品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泛自媒体和物联网、LBS、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品牌传播中的应用,使品牌传播的渠道更加丰富,也使品牌传播的效果更加具有分享性、精准性和实效性。企业在了解了新环境下消费者行为变化和品牌传播的新特征的基础上开展品牌传播活动,才能使企业品牌传播更高效。
参考文献:
[1]唐・E・舒尔茨.整合营销传播[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2]余明阳,朱纪达 品牌传播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新媒体营销与内容营销范文3
(一)新媒体市场发展基础
在当前我国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影响下,广大社会受众群体能够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渠道来获取相应的多元化社会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社会各行各业之间的沟通交流频率,从而使新媒体市场营销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随之增强。当今社会的新媒体市场环境简单地说就是所谓的受众群体能够通过各种类型的新媒体手段和渠道来实现相关信息的获取,此时,网络平台上众多及时、有效的信息被受众群体接收后,受众群体对产品和相关服务项目的需求便随之应运而生。
(二)新媒体市场框架搭建的关键点
新媒体市场营销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知识营销策略将在营销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进而对新媒体专业营销人员提出更高的工作要求,能够熟练了解新媒体各项优势、新媒体营销平台的运作规程以及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等。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媒体时代的进步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的建设几乎是同时发展的,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市场营销工作以地域形式进行划分的策略已经逐渐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通过优秀的体验活动和商品口碑等,来对受众群体产生吸引性影响,为社会群众中某一层面的消费群体提供相应的个性化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新媒体市场营销策略的核心内容,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新媒体营销框架和营销模式。
二、新媒体市场营销的策略
新媒体市场营销受到自身性质的影响营销范围相对较为广泛,综合来看,其具体营销策略可以系统地归纳为以下几点内容。
(一)与时展趋势相适应
一方面,从新媒体市场营销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新媒体市场营销与相关企业的管理创新活动息息相关。因此,企业所采取的新媒体营销策略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企业各部门组织管理模式中营销定位、目标定位以及具体营销策略的决定性影响。另一方面,在规划新媒体营销策略过程中,企业应该紧随时代潮流,顺应当前数字化媒体信息技术的基本发展趋势,在产品生产以及提供服务两个层面上树立相应的品牌效应,并在综合考虑产品或服务可能对市场产生影响的基础上,强化产品的实际质量。
(二)对传统营销策略进行调整
我国传统的媒体市场营销策略一般将产品营销和服务营销做为中心。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新媒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新媒体市场营销中,不再单纯地关注产品或服务的营销,还增加了对品牌文化机制以及用户体验等较为新颖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同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社会各界的普及性应用,网上交易也更为活跃,企业在此社会背景下应该及时对自身媒体市场营销策略进行创新性调整,结合新媒体营销渠道,增加用户交易数量。如小米、魅族等手机设备的营销都采用了这类营销模式,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提升了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促使新媒体营销与市场营销有机结合
虽然新媒体的起步和发展较之于传统媒体较晚,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在社会各界的不断应用,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也更为明显。传统媒体的市场营销策略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所以,相关企业必须结合市场发展实际需要对市场营销策略进行合理创新。同时,企业还应该结合市场变化的实际情况,采取一定措施促进新媒体营销与市场营销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新媒体市场营销在推广产品和相关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微商营销就是这一营销策略的典型代表,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新媒体营销与市场营销结合的可行性。
三、新媒体市场营销策略的创新经验和启示
新媒体市场营销管理创新的价值在当今社会十分显著,几乎能够改变整个行业的基本运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相关传统行业在新社会环境中积极探索创新发展。随着新媒体市场营销策略在企业中的不断融合和应用,新媒体营销模式在未来社会生产生活中必然会凸显出特定的实践效能,推动现代企业或者各行各界的相关组织机构实现健康发展,新媒体市场营销管理创新也在此基础上逐渐受到重视并发展起来。
(一)新媒体市场营销的创新管理工作不能一蹴而就
从本质上看,新媒体是一种属于技术范畴的科学,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以多种科学技术手段为依托来进一步实现相对理想的宣传营销目标。也可以认为,当相关人员在对新媒体市场营销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必然会应用到其他科学技术的内容。现阶段,尽管新媒体技术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大众较为熟识的技术手段,并且在经过多次的实践磨合后,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营销管理创新经验,但是这些只能作为新时代环境下推动社会发展的宝贵研究资料,而新媒体在当代的创新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新媒体市场营销的创新一直处于一种动态变化过程中,与我国社会的产业格局变化具有高度一致性。在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城市环境中,几乎每一个社会群众都具有一个相应的移动终端设备,构建起一座沟通单个社会体与社会集体的桥梁,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如微信APP的微信公共平台就是现代化市场营销中最为典型的案例,也是当今社会建设发展速度最快的移动终端软件,并且在微信平台基础上构建的微商营销策略,为各大企业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进行广泛性的产品、服务宣传提供了相应的渠道,产生了巨大的新媒体市场营销效应。
(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动能够对新媒体市场营销创新产生重要影响
在传统媒体时代,相关受众群体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特别是当一些较为权威的企业开展产品的推广宣传活动时,消费者所能够真正参与其中的市场营销活动非常有限。因此,在新媒体市场环境中,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也应该仅仅围绕受众群体的信息获取渠道而深化开展。例如,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渠道已经融入到一大部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而以微博、微信等载体为依托的市场营销策略也逐渐发展成为当前社会上的主流营销模式。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即使如此,在当前网络信息呈现出碎片化、复杂化、多样化的当今社会信息沟通交流平台上,人们也会普遍利用自身所具有的自主选择权来回应新媒体市场营销对自身生活产生的入侵式影响。这对新媒体市场营销来说,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消费者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自主选择与哪一企业建立相应的连接。这样,人们在社会中多种类型的市场营销活动中体会到信息传递及时性的同时,也在尽量地回避一些负面信息或无用信息,最大限度的将无价值信息对生活的入侵性影响降到最低点。因此可以认为,在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气氛影响下,与其说是相关行业中的企业或商业组织机构采取了一定的市场营销策略来对市场产生推进性影响,不如说在本质上表现出消费者在市场中通过相关信息的获取对企业进行合理判断,进而选择更为优质的企业进行消费,在这一消费过程中,企业或相关商业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提升自身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进而在新媒体环境中获得市场营销的成功。
(三)新媒体市场营销策略创新模式的可复制性相对偏低
新媒体营销与内容营销范文4
讯:当我们还在感受着互联网三天两头出现营销奇迹的时候,我们总在寻找着这样或那样的思路来努力提升营销效果,包括各式各样的互联网广告:竞价排名、知名站点投放广告、甚至包括手机APP植入的广告,总是想把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知名度不断宣传扩大,把产品多销售出去一件,但是也常常苦于投资回报率不够理想,于是将营销的预算控制在了比较保守的范围内。但是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发展,有一些用户往往会忽略现在的营销也是一场社会化媒体营销,忽视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种种优势。
首先,社会化媒体营销能够将普通用户变成忠诚的粉丝。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内容能够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展示给数以百计的新访问者,也正是因为其内容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多样性,能够把从偶然的网络游客变成拥护的粉丝。和付费广告不同,付费广告是强加给网络用户的,而社会化媒体允许网络访问者浏览那些不一定与商业目的相关的内容。假设A用户喜欢一个站点,是因为它的营销部分时尚、真实而且新颖,那么他就会利用社会化媒体站点告诉他的同伴,同样地,和A用户具有同样兴趣爱好的朋友,可能也会对这个站点的内容感兴趣,如果A用户所在的环境是一个学术或者较集中的单位,可能都会对这个站点感兴趣。这样,在无需传统营销的介入下,这些站点的内容可能迅速传播到数以千计的新用户,有较为合适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新用户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机会变成忠诚的粉丝。
其次,社会化媒体营销毫无疑问地增加访问流量。现在,除了搜索引擎以外,访问流量还有其他来源,其中包括很多社会化媒体站点,甚至微博微信会成为很多网站的重要流量来源,这也是现在众多PC端网站增加微博微信公众账号订阅的原因。一旦你拥有社会化媒体站点的众多粉丝,人们就会对你的内容感兴趣,并将你的内容通过社会化媒体进行传播,流量的增加是毫无疑问的事实,甚至如果拥有一批忠实的粉丝,通过社会化媒体的流量会超过其他的流量来源。
同时,社会化媒体营销建立了朋友关系。无论一个朋友圈或微博圈是不是营销对象,在进行社会化媒体营销时,如果足够重视圈子中的每个成员,能够花时间回答他们中的每个人的问题或反馈,这样就能够给所有人留下好的印象,可以与圈子中的朋友建立稳固的关系。即使在那些与你的公司、品牌或服务无关的圈子中,也可能会有人对你和你的产品感兴趣,而且由于在线口碑营销的作用,如果你真正给那些定期与你交流的人留下了好印象,并且他们相信你的产品,那么一定会将你推荐给正在寻找相关产品或服务的朋友。
此外,社会化媒体营销是传统营销的廉价替代,并且提供了高回报。我们可以花足够的金钱去做各种营销,但是当我们有经济困难的时候,也可以用省钱的方式去做实现同样的目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就是一种廉价的且高回报的营销投资。例如,我们如果在各类站点上购买数百个甚至数千个外链可能花费数很多成本,但如果你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行之有效的话,在社会化媒体站点上实现回报的效果会让你出乎意料,因为社会化媒体是一个粉丝参与且具有互动性的活跃圈子,传播更快,能带来更为直接的营销效果。(来源:站长网)
新媒体营销与内容营销范文5
变局中的网络经济
1994年中国加入互联网以来,1996年互联网逐渐开始民间化,目前Facebook、Zynga、Twitter、Groupon、Foursquare等企业或模式,正在拉动互联网新经济向社交化升级。据第三方数据统计,截止2010年12月,中国互联网用户已达4.57亿,其中约半数使用社交网络;目前有3.03亿用户使用手机上网,较去年增加了2.3亿;国内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2.84亿,预计到2012年,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覆盖率将达到85.7%;2011年年中微博用户将突破1亿,但目前来看,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注册用户已分别过亿。这意味着视频、SNS、微博、无线等社会化网络应用的受众已经具备规模,互联网正在由传统的1.0模式迅速向2.0转变。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信息”的论点,由于互联网应用的聚众性以及互动传播特质,让每类网络应用具备了媒介属性。如今的互联网媒体越来越趋向于去控制化,内容则越来越趋向于实时化,Web2.0、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唤起了中国互联网网民的觉醒,网民不再是纯粹的扮演消费者,而是集消费者、生产者于一体,借助各种网络新媒介,不断的针对新闻或热点事件进行分享、传播、点评、互动、热议,Real-time媒体时代真的来了。
美通社报告显示:超过90%的中国记者认为来自于社交媒体上的新闻线索有一定价值,并有超过60%的记者曾通过社交媒体获取线索或采访对象。在2010年,全国50起热度最高的舆情事件,22%都是从微博首发的。
Real-time时代到来
在不久前召开的2011腾讯智慧峰会上,腾讯公司网络媒体总裁刘胜义发表了题为《洞悉心声,智领变革 Real-Time媒体时代的企业经营之道》的演讲,向数字营销业界率先提出中国互联网已经进入Real-time时代:“如今的网络媒体越来越趋向于去控制化,而网络内容则越来越趋向于实时化,媒体的去中心化、去控制化,内容的实时化、碎片化在向营销人预示着,中国互联网Real-time时代的到来。面对时代的变局,营销人应从营销的本质出发,抓用户对媒体需求不变的真理,进行数字营销的全新定位。”
无论是“拉登之死”在Twitter上的抢先、快速与海量披露和传播,还是对于“五道杠”总队长的恶搞在国内微博上病毒式的蔓延,都证明了当下媒体的实时属性。媒体内容对网民的开放促成了Real-time时代的诞生,在高度自由的信息应用支持下,新闻以分钟、秒钟为单位地进行着大范围的和传播。数据显示,在Twitter上,用户在高峰时期发出的Twitter消息竟高达每秒钟4000条。
在谈及互联网媒体发展趋势时,腾讯网总编辑陈菊红向记者表示:“当前互联网媒体呈现出实时化、数字化、多触点、生动化、UGC、碎片化、关系链等趋势,这些趋势正是由社交网络所催生。无论是SNS网站、微博、视频网站还是无线移动互联网终端,新兴应用的产生都在满足网民在现实社会产生的需求。面对那些为完善现实需求而诞生的新应用,营销人应发掘它们的媒体特点,掌握不同媒体触点的规律和差异,以求在Real-time趋势中不落人后。”
可以预见,未来互联网的信息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进行传播,媒体环境的突变迫使营销人员要快速适应新媒体的节奏和特点,虽然媒体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变,但一些营销的核心原理却并未发生变化。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国际管理学院特聘教授约翰•奎尔奇指出,营销市场面临着诸多的变化,但客户的重要性、客户洞察的重要性、价值的三大支柱却是营销不变的真理。
洞悉用户 重视营销新触点
对广告主而言,目前的Real-time数字营销环境,不但新应用、新介质层出不穷,而且用户也不断的处于流变之中,尤其是在中国1―4线城市,网民的行为习惯和对网络应用的群聚效应完全是不同的。为了更好地洞察互联网用户需求,腾讯公司率先了《虚拟世界 真实信赖》数字媒体白皮书,通过对1―4线中国网民网络行为与生活形态的深刻分析,勾勒出了一幅具有中国特色的网民生态图。其中针对3、4线城市网民行为的涉猎与深入分析,在国内数字营销业界尚属首次。
白皮书指出:目前中国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感正在加强,互联网成为了人们现实需求的完整镜像。以社交网络为主流的互联网媒体正在中国成形,在这些围绕社交网络的新兴应用已经成为数字营销的新触点。群邑中国CEO李倩玲女士认为,2011年将是微博、视频等新兴媒体大鸣大放的一年。据腾讯公司副总裁孙忠怀在腾讯智慧峰会上的最新数据显示,腾讯微博用户已经达到1.6亿,月活跃用户数已达9300万,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商业价值与营销价值已卓然成型。
针对新触点营销,《虚拟世界 真实信赖》数字媒体白皮书也给出了原则性营销指引:作为广告主,与其自己发出内容,不如巧妙借力。借网民智慧之力、借热点话题之力、借大事件之力进行传播,塑造品牌形象,有效形成和强化差异化的定位;营销中一定要了解目标受众的网络触点与内容,整合与打通不同平台,充分对破碎化的触点与离散的用户眼球进行覆盖,才能更好地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关系链所带来的信任感是做口碑营销良好的土壤―品牌的好感度中加入了一层层关系链之间的信任,并且通过每个品牌追随者的关系链传递出去。在营销中,广告主应该强弱关系链配合,在增加信任感的同时,增强传播半径与速度。
把握新触点 驱动数字营销革命
面对微博、视频、无线等新兴应用的异军突起,实时媒体数字营销生态环境日益复杂,品牌营销人员正面临消费者注意力危机,如何针对网络新触点做精准营销,是每个营销人必须思考的。对此,美国互动广告局CEO兰德尔•罗藤伯格在2011腾讯智慧峰会上表示,互动广告的诸多优势为营销人提供了成功营销的机会。在其看来,“数字营销需要经历一场包括媒体、创意、观念的革命”。据宝洁公司经验,广告投入在业务上的回报有70%源自创意的质量,这意味着在数字营销中,要想打破品牌营销人员正面临的消费者注意力危机,令人心跳加速的创意至少与让人点击一样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创意机构和出版机构必须通力合作,生产出出色的营销沟通产品,创意团队中不仅要有文案和设计,还要有懂技术的人才能调动各个渠道受众的意识与情绪,达成打造持久性品牌形象的目标。
新媒体营销与内容营销范文6
[关键词]大众期刊社会化媒体社会化营销整合营销
1大众期刊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期刊业蓬勃发展,据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共出版期刊总数10130种,定价总金额223.89亿元[1]。信息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全球的传统媒体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消费特性显著的大众期刊作为期刊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遭遇新媒体浪潮的冲击,数字阅读悄然兴起,传统媒体的读者逐渐被数字媒体分流,发行量和广告收入锐减。对此,实现与社会化媒体的融合与创新,创造数字时代大众期刊营销新途径,从而为期刊与用户创造深层次价值,是数字化转型与品牌拓展的关键。目前,多数大众期刊对社会化媒体的认识仍停留在开通微信、微博账号后杂志内容的照搬或简单宣发,新媒体矩阵与传统媒介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导致内容冗余,收效甚微。
1.1大众期刊定义及特性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将“大众出版”定位为“专注于少儿、文学、社科、生活、艺术等细分出版领域”[2]。除专业期刊与教育期刊之外,其他类型的期刊均属于大众期刊的范畴。大众期刊涵盖小说、非小说的各类大众读物,譬如大众理论读物、大众文史考古收藏读物、大众财经读物、大众心理读物、大众生活健康读物、大众艺术读物、非教材教辅类大众文教读物、大众军事读物、大众科普读物等,以及少儿出版、居家生活、各种实用手册等,这些都属于大众期刊[3]。从形式上看,大众期刊包括传统纸质期刊与数字期刊两种。大众数字期刊是一种制作精美、内容精粹、信息集束、具有更大书刊效果的,综合运用图文、数据、音视频及动画效果的数字出版物。本文对两种类别的大众期刊均有涉及,但不做详细区分,以“大众期刊”代指传统期刊与数字期刊。从目标群体看,受众大众化是大众期刊最重要的特征。大众期刊面向广泛的受众群体,内容涵盖兴趣、情感、时事、娱乐等各细分领域,主题多样,读者群的阅读目的不是单纯地寻求知识增量,而更多地是为了获得生活资讯等消遣型信息,享受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其发行渠道更加开放,更具市场化,恰好与社会化媒体覆盖面广、丰富精神文化等特性相对应。可以说,大众期刊进行社会化媒体营销有其天然的优势,探讨如何构建一个完整合理的解决方案拓宽大众期刊的营销渠道、创新出版企业的运营模式是非常有价值的。
1.2移动互联环境下大众期刊营销现状
伴随着数字出版与移动互联技术的日益成熟,读者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正在悄然变化,传统纸媒也正在媒介融合和数字转型的浪潮中摸索前行,进行很多积极的尝试。在期刊界,以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为主要功能的大众期刊,也陆续开始在移动互联网中开辟自己的新天地。目前,国内大众期刊移动互联网营销平台主要包括三类,分别是聚合阅读客户端,大众期刊App以及新媒体平台。以网易云阅读、ZAKER、读览天下等为代表的聚合阅读客户端,通过整合第三方资源满足用户移动阅读需求,但资源少、下载不便、缺乏互动等弊端一直是困扰聚合阅读客户端的“顽疾”[4],用户无法与出版企业形成直接的互动也导致平台无法进一步激活潜在用户。《意林》《时尚芭莎》等大众期刊移动出版App,一方面会将纸质版刊物已有的部分内容进行数字化,同时也包含原生数字平台的内容周期更新,可视作传统大众期刊在智能移动终端的延伸或推广[5],但目前高成本的开发及运营投入始终未能解决,众多出版机构仍在为合理的付费模式和最佳的运营模式而苦恼。微博、微信、知乎等新媒体平台作为新兴的移动接入口,以低成本、受众广泛、强互动等优势逐渐成为数字化出版的突破口,但信息过剩、广告干扰、效果局限等问题难以解决。如何利用新媒体创造最优的营销方案也成为许多出版机构探索解决的关键问题。
2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基本构成及对比分析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优兔(Youtube)、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会化媒体应运而生,迭代更新,开创市场营销的新纪元。它们与传统媒体相互借鉴、融合发展、共同进步,有效促进企业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营销渠道的优势互补。这些平台早已取代传统的广告模式成为市场营销的新主角,而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式也成为拓宽企业盈利空间、实现引流变现的新方式。美国有全世界最发达的期刊市场,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吞噬杂志读者的市场冲击下,最早开始探27期年第第卷PUBLISHINGJOURNAL索大众期刊营销策略的转型,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相关研究也源于此。学者将社会化媒体定义为“一组在Web2.0思想和技术基础上构建的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这一应用允许用户生成内容并在群体中互相交换内容”(KaplanMichael,2010)[6]。《玩赚社会化媒体》一书将社会化媒体定义为促进顾客与公司双向交流的数据化工具组成,并将其分为三类平台,分别是社交型、推广型和分享型[7]。社会化媒体营销指的就是通过社会化媒体网络获得网站流量或注意力的过程(TrattnerKappe,2012)[8]。在实际环境中,许多社会化媒体工具(微信、微博等)可以同时归属于多个平台的分类,融合社交、推广、分享三类平台的基本属性,是多元的社会化媒体工具。本文挑选三种国内典型的社会化媒体工具(微博、直播、微信)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其各自在营销方面的优劣势进行对比分析。自2009年微博诞生以来,作为一款新兴的移动接入口,微博以其低成本、传播快、互动强成为出版企业宣传营销的必备平台,但由于其信息流常由事件引爆,且呈裂变式的传播方式,可控性较低,存在着信息过剩、冗余信息干扰等问题。其次,由于微博开放式的信息环境,信息停留时间短,用户微博阅读多为跳跃式的“浅阅读”,粉丝之间的互动的差异性也会分散出版企业的目的性信息和导向话题。许多出版企业的官方微博受限于平台服务功能,仅将微博作为信息的平台,并没有获得实质的营销收益。微博之后,微信的诞生与广泛应用为出版企业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微信作为一款及时通讯与社交相结合的社会化媒体工具,为出版企业营销服务延伸创造契机,即时语音、公众号、二维码、微商城[9]、基于LBS的定位、小程序等功能使微信营销更垂直、便捷。相比微博而言,微信一对一的信息传播方式可以保证信息精准到达各位用户终端,提高信息的曝光率;其次,区别于微博的显性营销,微信平台的信息分享较为隐形,且用户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更加私密,用户接受度高。但由于消息传播方式的限制,信息传播范围较窄,且用户面对大量公众号推送的消息时,同样会产生信息被淹没,影响用户阅读效果。伴随着虚拟现实(VR)产业兴起并逐步成为重要产业趋向的各类直播平台也在近年呈现井喷式增长。2017年可谓是直播行业洗牌整顿的一年,目前直播行业正在朝着健康稳定的发展方向努力。从市场规模看,直播答题、线上抓娃娃等泛娱乐化直播增长迅速,垂直领域直播占比逐渐增大;在移动直播方面,2017年中国移动直播行业市场规模达119.5亿元,随着行业技术的成熟以及行业盈利手段的多元化,市场规模仍将进一步增长[10]。直播作为继微信、微博等平台之后崛起的又一新媒体产物,也成为传统媒体试图进军的新领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共计约200家直播平台,平台资源与流量呈集中式分布。直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时性与沉浸感,直播平台以明星、网红直播为优势,其快速吸粉能力以及一对多的传播能力都昭示着这款新媒体的发展潜力。但对于目前的直播市场,仍存在巨大的缺口——直播内容没有系统化的纵深内容,用户无法沉淀。而这个缺口恰好是传统媒体所具备的优势,强大的内容生产力以及高质量内容的生产运作都是直播内容价值最大化开发所必不可少的优势方。企业营销注重平台的品牌、功能独特性、受众数量、平台持久性和用户黏性[11]。本文从营销途径、平台影响力、营销效果以及平台特点四方面对微信、微博以及直播进行了营销能力的对比,如图1所示,并进一步将各对比项拆分成11个具体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总体而言,三大社会化媒体特点各有不同。微信的平台影响力较为稳定突出,其一对一精准传播,强保密性和高可控性成为它区别于其他两种平台的重点;微博作为成熟的开放式社交网络,其裂变式传播及热门话题可快速引发信息爆点,吸引大量潜在用户;直播平台作为新兴的社会化媒体平台,强粉丝效应及VR直播等特点成为直播平台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虽然三类社会化媒体平台都拥有强时效性、高传播性等优点,但平台信息量过大、信息易沉没、优质内容无法沉淀等却成为社会化媒体平台的通病,垂直化纵深的问题仍需探讨。对于大众出版企业而言,有效将微博、微信和直播等社会化媒体工具进行优势整合,构建完整的社会化媒体营销体系,可以发挥“1+1>2”的效应,无缝对接影响目标用户,从而实现营销效益的最大化。
3大众期刊社会化媒体营销项目模型
从某种程度上讲,社会化媒体有时确实能被看做解决营销问题的“灵丹妙药”,甚至已承担起出版企业营销部门的角色,但社会化媒体却存在过分夸大的嫌疑。各个企业蜂拥而上,开通企业微博、微信平台,却忽略了社会化媒体活动不单单是简单上传几张图片,写一段文字,坚持定期更新就可以轻而易举获得营销收入的,很多企业并不清楚如何构建盈利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方案,战略性的针对社会化媒体活动进行规划部署,反而使得社会化媒体的效用大打折扣。如何高效利用社会化媒体,通过协同工作产生可观的投资回报率就成为出版企业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成功的社会化媒体活动应当达到“滚雪球效应”,一旦触发,就会越滚越大,释放出无限的循环动力。成功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应该同时注重深度与广度,即在每一个社会化媒体平台中投入精力并且尽可能跨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媒体活动。本文将先前所分析的三种社会化媒体工具进行优势整合,针对大众期刊提出社会化媒体营销的项目模型,从而实现社会化媒体之间的有效整合,构成社会化媒体活动的循环效应,促进出版企业大众期刊的数字化营销。图2大众期刊社会化媒体营销项目模型要想达到社会化媒体活动的“滚雪球效应”,必须取长补短,将各类新媒体有效整合,形成大众期刊社会化媒体营销的长线循环,实现潜在用户挖掘与营销盈利。通过先前的社会化媒体优劣势对比可以发现,各类新媒体之间营销手段、长效发展的优劣势各不相同。对此,本模型在构建时,紧紧围绕各类新媒体的主要特点,并有机组合,以发挥社会化媒体活动的最优效应。第一步,事件引发。微博这类平台其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一对多裂变式传播,传播速度非常快,传播面积广,通常成病毒式传播,因此,可以作为整个社会化营销项目的导火索,通过创造事件来引爆受众的好奇心,实现将潜在客户引向社会化媒体活动的第一步。事件的前期策划、寻找事件的引爆点成为事件营销成功的重要前提。前期战略分析做27期年第第卷PUBLISHINGJOURNAL好之后,要对事件传播进行合理规划,积极引导,做好信息的预埋,利用热门话题、明星转发等对事件进行良好的扩张。最重要的是让用户实现自传播,让用户真正理解并热爱,产生认同自愿成为口碑营销的传播者,达成更佳的营销效果。第二步,持续吸引。直播平台作为一类新兴的非延时视频平台,其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极其快速的吸粉能力让人叹为观止。通过事件成功引发的社会化媒体活动的第二步就是利用直播平台持续吸引受众,让受众对事件有深入的了解并积极互动,有效利用明星效应,通过置身其中的沉浸感增强受众对营销活动的心流体验,吸引更多的受众成为潜在用户。直播平台虽然吸粉能力强,互动性高,但其最大的缺点就是无法生成真正意义上的纵深内容,且直播内容无法沉淀,而这刚好就是传统大众期刊的深度内容所能弥补的漏洞。第三步,品牌价值的建构和精准营销实现。大众期刊的深度内容可以有效将潜在客户转化为目标消费者,促进大众期刊的销售与盈利。虽然经过微博的事件引发与直播的持续发酵,已积累一批有效用户,但这也仅仅只是受众的一小部分。微信作为一款优秀的社交传播类平台,以其一对一精准营销的优势成为这个模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方面,通过优质营销内容的推送,将部分潜在用户转化为购买用户;另一方面积极与用户互动,全方位了解用户需求,利用微信营销能充分挖掘微信用户的独特性需求。针对读者用户的回复和关注程度实行个性化的专题推荐,从而建立起与用户之间的强关系链接,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更切合其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增强出版企业的品牌效应。以国内时尚杂志《ELLE》为例,它在其实现品牌价值,促进营销推广的探索中就曾做过类似尝试。时尚杂志一直都与明星、各大秀场、时尚前沿有着密切的关系。《ELLE》从纸质杂志,到ELLEPLUSApp上线,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其优秀的社会化媒体活动的运营。“巴黎时装周”是每年时尚圈的热门话题,ELLE微博首先发起“#ELLE直播时装周#”热门话题,吸引微博受众阅读量达5828.2万,随后再通过在直播平台美拍上全程直播范冰冰在巴黎时装周的动态吸引眼球,高峰时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达到30万人的惊人数字,成为明星直播热潮的首个引爆点。通过这场直播,《ELLE》杂志的美拍账号一小时吸粉10万,有力宣传了其手机应用ELLEplus,幕后花絮及独家专访等深度内容也促进《ELLE》杂志的发行量,其微信公众号ellechina也与Elle中文网相互绑定,及时推送春夏巴黎时装周的相关信息,并为用户提供时尚穿搭技巧与时尚单品推荐。同时公众号内嵌“时髦商店”小程序,巧妙地将电商购买环节融合到整个社会化媒体活动中,实现完整的潜在用户的挖掘和老用户的关系巩固的流程,为大众期刊高效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营销活动提供了鲜明的实例。
4大众期刊社会化媒体营销活动重点
社会化媒体营销项目模型为大众期刊在移动互联时代的跨媒体融合创新营销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在进行社会化媒体营销活动时,企业更应以用户为核心,积极提升品牌核心价值,同时以数据为基础,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及时反馈并修改营销策略,量化评估社会化媒体营销活动。
4.1以用户为核心,与用户建立深度关系
使用社会化媒体的正确方法就是和用户进行交流,其区别于传统营销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不再是以营销方法为核心,而是以用户思维为核心。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营销,出版企业要想尽一切创意将所要营销的产品和内容呈现在用户面前,并将其转化为盈利,这就要求出版企业站在用户角度构思,转化为买方语言,刺激消费。积极与用户保持沟通互动,积极了解用户实际需求,让用户需求引导大众期刊的生产,实现出版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互利共赢。
4.2巧用多平台挖掘和提升品牌核心价值
品牌作为出版企业最重要的无形产品,通过社会化媒体准确表达出版企业的品牌核心价值,是营销活动成功的关键。品牌核心价值的深度开发与挖掘需要出版企业的产品、服务、分销渠道、付费媒体以及自有媒体等每个品牌接触点都能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和功能,以实现相关出版产品和服务信息的及时有效触达[12]。然而,通过社会化媒体清晰地传达出版企业的品牌内涵和核心价值并非易事,立足于出版企业品牌核心,高质量、有吸引力的内容,与消费者沟通并发展更深层次的关系和交流,改善用户体验,在品牌与目标顾客之间发展强关系链接,提升出版企业品牌价值,这都需要出版企业在社会化媒体上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
4.3善用社交数据进行方案评估与反馈改善
成功利用社会化媒体开展营销活动必须进行规划、培养、追踪及管理,完整的社会化媒体活动就是一个全新的营销系统,其系统完善离不开重复的反馈。这就需要一系列指标来帮助测算活动是否有效,使用互联网媒体监控、测量工具,全方位地对社会化媒体进行管理,对社会化媒体的粉丝数量、评论转发、阅读量、点赞数等指标进行检测,社会化媒体管理人员可依据这些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不断改进完善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和内容,以数据为基础,按照数据分析行动。比较重要的几个测量工具包括:Socailbakers、Rapleaf、OracleSocial等[13]。
4.4利用投资回报率评估社会化媒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