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市场与营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市场与营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市场与营销

文化市场与营销范文1

文化营销是市场探求后发生变化比较快的一种营销模式,对于文化营销来讲,许多企业在运作中碰到许多困难,在实际的操作中甚至发生偏差,真正运用企业文化来营销运作的成功者尚未有标本,如何来看待这样一种存在于现实当中文化营销的效果,如何评估文化营销到底适合怎样的企业多元文化,对于这样的疑问,需要有更多的视角去审视。 文化营销的多元化与传统营销的界限

文化营销的存在是现实营销的需要,多元化是文化营销的一大特色,文化营销是一件五彩的事情,没有固定的格式,企业在文化营销上的发挥也是多元化的,但是,无论如何演绎,均需要准循营销领域的客观规律,营销有传统与非传统的区别,文化营销是介于两者之间,在新世纪里,我们的营销模式在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是否需要重新对文化营销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一、 企业文化的发展要与市场接轨

企业的文化在发展的时候,往往会有几种偏差,一种是以企业自我为中心的发展,我们叫企业内部文化,还有一种是以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依托的文化,我们叫企业外部文化,两者是不同的,如果要在营销领域里有所作为,那么两者是不能够分开的。市场发展的速度往往比企业建设文化要快的多,文化是相对的,而市场是无形的,结果是市场在催生文化营销的运用,无论哪一种文化,企业如果要运在营销当中,就必须要与市场保持一致,要与市场接轨。

二、 文化营销对于市场的催化作用

文化营销我们探讨的是一种宽泛的营销模式,或者是思路,在执行营销中,对于市场的作用到底能够起到什么样的效果?目前的市场是一个以文化或者说是说教为主的市场,需要靠文化的力量去冲击市场,知识时代的到来,为文化营销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只有能够说动消费者,这个市场才能够老老把握。

三、 文化营销与传统营销操作的本质区别

传统营销的本质是比较直观地阐述产品的作用,或者主要围绕市场的紧缺性上做文章,缺什么吆喝什么是传统营销的基本传播思路,在操作上也是先入为主的营销模式,而文化营销则区别在于循序渐进的方法,慢慢渗透,没有固定的格式,也没有相应的模式,在营销中间是互为贯穿的,文化只是作为一种先导,在起引导市场慢慢培育消费者。

四、 文化营销的相关问题

文化营销的关键是企业必须是一个有自主经营的企业,有一个比较完备的企业传承,是一个能够融合于社会的企业,文化底蕴的高低,决定传播与说教程度的高低,而文化优先的发展,是企业推动文化营销的添加剂,文化营销是一件可看、可听、可触摸的东西,千万不能看作是一件附属品,是营销体系的主要撒手锏。 文化营销耕植的土壤与现存消费的差异

在我们所熟悉的营销范围内,文化营销的土壤是深厚的,由于许多企业对于文化营销的长期性没有思想准备,往往是想在短期内有一个比较好的利益,所以对于文化营销这条路子不太愿意走,同时在现有的市场中,消费行为的千差万别也是动摇企业文化营销的决心,通过近几年的市场培养,包括对消费者长期的教育,这两种现象正在慢慢消退。

一、 文化传播的阵地条件列举

文化传播的阵地条件是比较高的,首先,空中要有比较鲜明的特色文化展示,我们熟悉的电视上有比较明确的文化气息,比如公益广告相结合的企业文化广告,具有民族的、地方的、传统的等均是空中传播的方向。其次是在地面上又有相对应的文化氛围,比如文化节、文化教育基地、文化特色演义等,需要配合空中阵地,地面与之合作的需要化较大的力量,做好传统的文化教育是关键,比如开展展示馆,开展演讲、开展全体参与的系列活动等,需要不断巩固与发展,在这中间就是文化传播与教育的过程,也是产生营销的过程。

二、 消费者心理判断的习惯

文化营销对于消费者的心理判断是非常重要的,看消费者是不是乐于接受,是不是对于消费者有强加的做法,消费者的认同感又是如何?都是文化营销必须掌握的课题之一,在文化营销的过程中,主要表现的是一种文化对于消费者的亲和力有多高,是不是在意文化的新生有否深刻,所以对于文化营销中,消费者心理的判断是十分关键的。

三、 文化吸纳的关键部位

在做文化营销时,怎样能够把文化尽快吸纳给消费者,就要找准消费者的关键部位,消费者的关键部位就是文化营销中的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让消费者看得懂,看得放不下,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所在,只要消费者认可您的文化是对他有帮助的,或者能够教育消费者,需要亲历亲为,需要做好详细的细致的服务工作,或者说是解释工作。

四、 文化营销培养应有重点

文化营销如果作为一种营销的模式,那么面向大众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因为企业的文化面向大众,会有许多的不适应,社会是五彩的,如果文化教育没有对象就要失败,所以,文化营销是有选择性的,一般会在固定的消费者年龄中加以推广,我们常见的中老年人群就是对象。文化营销的教育选择是很关键的,在没有选择好对象时,推动文化营销是不可取的。 文化营销在日趋成熟的市场中动力再现

文化营销在市场的动力已经表现出来,主要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越来越接受这样的文化熏陶,无论什么企业或产品,认可企业经营的文化是目前消费领域的一大时尚,也是提倡文化时代的到来,所以文化营销是一种比较适合如今的市场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一种潜在的营销力量。

一、 基地的传播力量

文化营销要有一定的传播力量,需要建立比较稳定的营销文化传播基地,只有建立稳定的传播基地,传播文化的方式与效果才会一脉相传,才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如何建设文化传播基地,变得十分关键,现有办法是建立专卖的形式或开设营销宣传中心等,有辐射能力,还能够建立与消费者沟通的平台,投入少,见效好,是展示企业与产品销售的最佳途径。

二、 促进产品的销售

文化营销作为一种常设模式,对产品销售是非常大的,消费者在认可一件事物时,是非常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的,尤其是消费时,所以文化营销的推进,实际上是一种口碑力量的传化,口口相传的力量比投入大量媒体广告要现实些,文化口传是营销领域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现实的了解,促进销售是非常现实的。

三、 消费行为的忠诚

文化营销展开就是一堂消费者的教育课,一旦切入消费者心中,那么消费者是非常愿意接受,并会在长时间加以使用它,企业与产品的生命力会加以保存与延长,消费行为的忠诚度表现出来就是消费者无条件接受,只有通过教育的方式才能够实现,而企业文化营销的培养是具有客观条件的。

四、 品牌王国的缔造

文化市场与营销范文2

【关键词】企业文化 市场营销 关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的企业面临着国际和国内前所未有的竞争,企业为了加强自身的市场应变能力,都在着力打造与企业品牌战略相结合的企业文化,由此文化营销应运而生。提起企业文化,人们往往会误认为它是虚幻和捉摸不定的,与经营活动更是难以挂钩。其实,很多成功企业的经验用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企业的文化是非常容易被外部人所觉察,并传播的。例如:我们很容易领略到“宜家”的快乐购物,“西门子”的严谨,“小天鹅”的全心全意,“海尔”的真诚到永远。

1.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的概念界定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灌输给全体员工的基本价值观,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它具体表现为企业的形象、品牌,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员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工作作风、行为准则等。

关于市场营销这个概念,菲利普·科特勒将其定义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旨在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购买者之间有益的交换关系的分析、计划、保持和控制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在实物上表现为产品传递满足需要的过程,而在内层方面则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传递和达到满意的过程,整个过程充满了文化的因素,如企业产品概念、品牌、包装、促销都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2.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的关系和作用

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一个好的企业营销离不开良好企业文化在视觉形象、产品质量和服务文化上的支持;同样好的营销策略也会促进企业文化的质量和层次在企业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视觉形象、质量文化、服务文化、企业信誉等方面的提高。

2.1企业文化是市场营销传播产品信息的载体,营销人员是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

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不是内部单一的活动,企业面对的是外部的市场,恰当的传递企业的品牌、品味可以加深顾客的认同感。企业通过企业名称、标志、商标、品牌等可视要素的设计和传播实现企业外观形象与内涵精神融合达到传送企业产品信息和文化的目的。

2.2企业文化巩固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提高企业文化

中国文化企业要构筑自己的销售网络,减少中间环节的盘剥,形成快速敏捷的反应机制。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竞争,产品竞争、质量竞争、价格竞争,都是通过市场来体现,其实我们研究一下世界五百强的企业营销就会明白,深层次的竞争是在企业文化上进行的。企业文化可以分为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每种文化都可由内而外体现出对市场营销的影响:行为文化营销是依赖企业的经营活动表现企业的文化精神,是一种非直接的但更具时效的企业文化营销方式。

物质文化方面宜家提倡简约、温馨,所以宜家在家居设计上面就非常简约,无论是单件产品还是家居整体展示无不是简约、自然、匠心独具、既设计精良而又美观实用,宜家的商品都是以展示厅形式陈设,各种各样家具组成温馨、舒适的场景,像一个个真正的家,吸引着客户。

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当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消费者价值取向的共振时,就会产生巨大的销售影响。宜家一直以来都倡导“将购物变成一种娱乐”的经营哲学。他们利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将宜家建设成—个充满娱乐气氛的商店:蜿蜒的过道,造型奇异的家具,手感舒适的床上用品,还有耳边袅袅的音乐,在这种环境中,消费者不知不觉地被“宜家文化”所感染,购物完全成为了一种享受。

2.3企业文化凝聚企业力量,市场营销促使文化发展

企业文化是一种超血缘文化,将一批不同血缘关系或者说根本不相关的人网罗到旗下为了一个共同的公司愿景奋斗,市场营销在企业文化的指引下,员工共同努力,通过创造性的实践,不断地取得好成绩。同样市场营销直面市场和客户,把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和客户需求反馈回企业促使企业文化不断进步和完善。

3.根据市场营销环境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

3.1利用企业精神和视觉形象营造和谐的销售文化

企业标识、厂容店貌等都直接体现了企业的视觉形象,是最直观、最易于向社会群体传播的企业文化要素,也是消费者认识企业和产品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宜家在利用品牌标识、塑造品牌文化方面堪称典范:深蓝的矩形框内接着鲜黄的椭圆,椭圆内镶嵌着深蓝色黑体英文单词“IKEA”。

3.2以市场需求和客户利益为核心价值理念建立适宜的企业文化

现在市场的竞争是价格、质量和服务全方面的竞争,如果企业没有将顾客利益放在首位,只是不择手段地谋取利润,就会对产品质量和服务大打折扣,进而使产品没有销路而走人绝境。所以企业在核心价值理念的建立上一定要以市场需求和客户利益为核心,形成企业文化巩固和开拓市场。

3.3鼓励创新建立个性的企业文化

市场发展到今天,同质化现象非常普遍,如何在市场中取得更大发展是每个企业碰到的问题。构筑别具一格的企业文化是一条很好的路子,宜家在精心布置好店面后,不要导购和服务员,顾客只要随着地板上画的箭头,就可以从头到尾走完整间商店,顾客可以从一个参观者的角度来欣赏宜家卖场里的每一件展览品,这样做不仅是为了降低成本,更是为了给消费者营造一种轻松自主的购物气氛。宜家还专门为消费者开设了餐馆,可以提供香浓的咖啡和各国的风味食品,真正营造出了快乐购物的环境,也体现了快乐购物的企业文化。

总之,市场营销与企业文化是不可分割的部分,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统一于企业的生存发展之中,企业文化指导着市场营销活动.并为企业营销活动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而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又不断培育、丰富、发展企业文化。两者互涵互动,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姚中华,文化营销与企业核心能力构建[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0(07)

文化市场与营销范文3

——基于市场营销专业

文/梁小丽

摘?要:将优秀的企业文化渗透到高职校园文化,是促使校企结合的坚实一步。实现优秀企业文化和高职校园文化的有效对接,对市场营销专业从“应试教育”向“应市教育”转变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企业文化?高职校园文化?应市教育

一、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的互动与融合

1.推动高职教育向“应市教育”转变的要求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因此,校企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直接也最有效的途径,而要实现校企合作,首先要将企业的经营理念融入到高职教育中,简言之,就是要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进高职校园和课堂,让二者实现有机的互动和融合,为学生搭建一个认识企业、了解企业的平台,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环境。同时有利于推动传统“应试教育”向“应市教育”的转变,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市场导向作用。

2.实现毕业生和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的需要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学习两年,企业顶岗实习一年。两年的校内教育中,将企业的文化渗透到课堂和以多种形式开展的校企合作活动中,是缩短企业对新进实习生和毕业生培训时间、加快学生熟悉工作岗位、实现学生和企业“无缝对接”的必然要求。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了解各大企业的优秀文化和行为准则,可以加快学生从“学生”向“职场人”的角色转换,为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提供必备的素质基础。

二、如何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1.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进来”

如何形成企业化的校园文化?首先高职院校要以积极的姿态接纳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企业的经营理念、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等引入课堂,在办学理念和管理准则方面大胆创新,模拟企业的管理体系,实施一整套严格、规范、标准的管理理念。但是,在引进的过程中,坚决杜绝全盘照搬,而是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融合。

2.丰富融合模式,增强互动效果

(1)开设相关课程,转变教学方式。高职教育的教学倡导的是“够用为主”,在教学中就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而要增加师生互动和案例教学等。一些成功的企业,其企业文化或多或少都体现出一些真实的励志故事或者经验之谈,这些对学生来说吸引力更强,也更具说服力。和书本上的空洞理论相比,更加能够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力量。

(2)拓宽融合途径。还可通过第二课堂等方式展开。可以利用相关课堂的实习时间,组织学生到企业一线参观实习,零距离感受企业的文化,邀请行业精英或从业人员举办讲座,展示企业的文化和岗位内容,引导学生自觉向优秀的企业文化靠拢。

(3)结合专业和行业特征,增强融合的效果。在以创新唱主角的竞争模式下,不管是大型跨国企业,还是大量的中小型企业,都非常注重自身文化的培养和提升。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由一整套理念构成的,而且因行业而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引进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自身的专业特征。就本文的研究对象来看,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就要特别注重企业营销理念的灌输。

三、文化对接可推动市场营销专业向“应市教育”转变

市场营销专业是直接面向市场的一个专业,在高职院校尤为如此。相比其他专业,这一专业的学生面临的工作任务是直接与各种各样的客户打交道、挖掘市场潜力、拓展市场等。而这些能力从课本上是学不来的,要依赖实践的磨炼。

针对这一专业的学生,在校企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企业营销理念的融会贯通。例如,笔者学校和杭州娃哈哈集团共建的“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接接触企业营销理念的平台,学校通过这一基地,两年时间内举办了多项活动,而这些活动由娃哈哈小分队的成员全程负责,这些活动既包括与大学生活紧密结合的“歌咏比赛”“掰手腕大赛”“足球宝贝”等赛事,也推动了娃哈哈集团的“启力”“富氧水”等系列饮料进入大家的视线。这些赛事几乎都以冠名的形式开展,聘请娃哈哈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进行前期指导,校内指导老师予以配合,学生成员全程参与并逐渐开始整个活动的统筹规划,这些活动大都以小分队的形式开展,各个小分队相互竞争,你追我赶,学生们也直接感受到了竞争带来的乐趣和压力。这项合作很好地将企业所倡导的团队协作、坚持不懈、积极创新、竞争意识等理念在整个活动中得到深入体现。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对市场营销形成更加客观的认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小结

文化市场与营销范文4

关键词:校园文化;日常行为;制度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253-02

校园文化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对优秀教学理念、校园精神的建设和宣传,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高职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自信心、责任心,为国家及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一、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

1.社团文化对高职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随着高校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社团文化也逐渐渗透到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社团文化不仅关系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同时影响着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价值观的形成,影响着高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的养成。到目前为止,社团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第二课堂,并成为一股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及日常行为。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一直注重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忽视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忽视了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的积极意义。社团文化的出现将分散的学生力量集中起来,将校园文化的教育内涵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

2.体育文化对高职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体育运动是很多高职学生比较热衷的一项活动,体育文化也是最为接近高职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文化形式之一。高职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大多都比较青睐体育活动。体育运动不仅能够改善学生的体格,锻炼学生的体魄,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品德,影响学生的悟性,无形中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体育文化的基本功能是教育功能,高职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拼搏精神,以规章制度及道德标准为依托,提高自身的公平公正以及友爱团结的意识,有助于高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的养成。

3.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随着网络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化逐渐成为了校园文化的主导。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高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的养成,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给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冲击的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例如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不良网络信息等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应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加强网络文化的构建,充分发挥网络对高职教育的积极作用。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缺失。校园制度不是一种单纯的制度体系,同时是校园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障校园文化的建设的基础。高职教育旨在为国家及社会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故而很多高职院校在校园制度的建立中忽视了校园制度文化的完善,也有部分高职院校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日常行为管理、社团文化建设等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大多时候这些制度并未落到实处,成为一纸空谈。

2.缺乏对校园环境文化影响的重视。高职学生身处校园及社会这两处大环境中,其日常行为习惯深受校园环境文化的影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成为高职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与之而来的是校园网络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这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的良好日常行为养成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现今学生较为热衷的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以及各种网络新闻充斥着校园的网络,逐渐使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学生良好日常行为养成造成了严重的冲击。除此之外,一些西方思想也试图利用网络这个大环境影响高职学生的道德理念、行为观念,这对于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对于学生良好日常行为养成造成了恶劣影响。

3.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较弱。随着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高职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也在逐渐发生改变,加之西方开放思想的不断渗入,学生独立、自主意识不断加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专业人才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也需要其有较强的责任心,正视社会的发展,根据当前的社会需要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加强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使高职学生能够及时了解社会信息,在未来发展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给传递学生信息中存在存在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使学生无法根据最新信息开展学习活动,同时,高职院校未能对进入高校的信息进行合理控制,导致学生无法对所掌握信息做出准确判断,使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经常失误。除此之外,学校开展的文化宣传活动缺乏创新,商业色彩现象严重,使校园文化丢失了原本应有的教育功能。

三、加强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实施策略

1.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高职学生的日常行为起着规范和制约的作用。良好校园制度文化的构建一方面在于规章制度的建立,另一方面在于规章制度的实施。高职院校应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本校发展特点,以国家法律法规、道德标准为基础,建立出切实可行校园规章制度。同时,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制度体系的宣传,使学生对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一个准确的认知,进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效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发挥高职教师的主导作用,带动高职学生积极参与到制度的宣传与实践中去,引导学生以身作则,规范自身的日常行为习惯。除此之外,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做出评价,提升学生的荣誉感,激发学生规范自身行为的决心,以维护校园制度文化为荣,使校园制度文化逐渐融入到学生生活的每个细节,在潜移默化中对高职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

2.注重高职院校的环境文化对学生的教育。随着高职院校网络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应注重校园网络环境的管理,为高职学生营造一个干净的学习及生活氛围。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充分发挥网络的宣传作用,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正确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将校园网络变为传播先进文化理念的重要工具。除此之外,应加强校园环境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建设,通过校园环境的熏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自然环境的建设,将学校建筑及校园景观进行巧妙设计,将学校的教学理念、办学特色、文化内涵融入其中,强化自然环境的教育意义。人文环境是通过有形的文化及无形的文化对高职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引导,例如学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强化学校教育理念,加强校园校风建设等,无形中影响着高职学生的日常行为。

3.注重校园文化重点内容的建设。首先,应积极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优秀历史文化,适度地对西方思想文化进行控制,使高职学生对民族文化产生一种优越感,尤其在面对政治问题时,应明确党的先进性,对不良文化进行抵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进而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其次,注重网络文化的建设,利用网络传播信息的及时性,保证学生对社会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对自身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通过网络技术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玮莉.论高校学生行为与健康[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

[2]赵元,丁敏娜.高校学生行为文化问题和对策的实证研究[J].学理论,2013,(11).

[3]金燕.建好校园环境塑好学生行为[J].中国冶金教育,2012,(02).

[4]曹建.互联网对高校学生行为的影响[J].科技广场,2012,(12).

[5]孔庆茂,王宗支.贯彻高校学生行为准则建立良好的学校秩序[J].中国高等教育,2011,(Z1).

The Impact and Application of Campus Culture on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roper Daily Behavior

ZHANG Wen-bo

(Liaoning Mechartonics College,Dandong,Liaoning 118009,China)

文化市场与营销范文5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手段

武陵山片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片区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非常的丰富,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本文按照大作品展现、大集团运作、大景点支撑、大服务引领、大会展集聚战略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并论述了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资源整合、市场整合、营销整合、政策整合等四种主要手段。

一、以资源整合手段推动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以规划整合带动资源整合

在旅游产品的开发方面可以结合不同游客的需求偏好和旅游层次来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良好发展。规划思路是借助“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思路,辅之以“多层次需求,个性化设计”的思想,依托骨干线路建设,充分发挥优势,开发出专业性强、消费档次高、大小各异、长短不一的专题旅游线路,以此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良好发展。

2.以核心产业整合相关产业

以核心产业整合支撑产业,就是要根据核心产业的需求去安排相应的支撑要素,构建核心产业良好发展的平台。武陵山片区既需要在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的基础上进行内部相关产业的整合,更需要通过旅游核心产业整合旅游工业、旅游农业,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以不可移动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整合

可移动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以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建立文粹园整合可移动文化资源。武陵山片区可移动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地域差异大,因此在区域内可以考虑各建文粹园,各地按区域文化来展现当地的民俗和技艺。通过文粹园展示这些技艺的精湛,游客通过体验、参与、品尝达到一种互动。此外还可在文粹园表演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这样不仅可以吸引游客的眼光,形成互动,也可展现当地的民俗风情。还可以借助以丰厚的本土文化为前提发展的工业旅游,整合开发可移动的非物质文化资源。

4.以大景区整合分散文化资源

武陵山片区具备集群条件,具体表现在旅游企业具有集群特征,聚集在旅游目的地的企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产业联系也就是知识和信息的共享,区域旅游具有创新力。大景区是指文化内涵浓厚、规模较大、级别较高(一般4A以上)的景区,一般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以上景区等,借助大景区的静态效果来对分散文化资源进行移植整合,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以此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

5.以大集团运作整合中小企业

借助大集团运作整合中小企业,提高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集中度。在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中:一是要鼓励以资本为纽带的旅游、文化企业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市场共享,培育龙头旅游文化企业;二是要在市场准入方面降低门槛,消除恶性竞争;三是在资金方面要继续加大对旅游文化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对经济实力一般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通过政企合作、股权投资、发行旅游债券的方式,完成旅游文化龙头企业的打造。

6.以跨区域合作整合省内外旅游文化资源

在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具有很强的分散性和互补性,通过跨区域旅游合作整合省内外文化资源,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可行,而且已经有所成效:一方面要加强资金利用,招商引资以求联动发展。另一方面要在资源上共享和互补,不断加强与周边省市合作,以邻为伴,与邻为善,挖掘人脉关系、经济联系、文化源流等关系,打造区域无障碍旅游文化圈。

二、以市场整合手段推动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旅游市场与文化市场空间整合

旅游文化空间市场整合通常可分为长期市场整合和短期市场整合两种。长期整合指两个旅游文化市场的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的联系,即使这种长期均衡关系在短期内被打破、但最终也会恢复到原来的均衡状态。短期整合指某一旅游文化市场该产品价格的变化,会立即在下一期引起另一市场上该产品价格的变化,它反映了旅游文化市场之间产品价格传递的及时性和价格反映的敏感性。如果某个国家的任何两个旅游文化市场之间都是整合的,则称这个国家的旅游文化市场是整合的或一体化的。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旅游文化市场都不可能完全整合,完全整合是一种理论上的状态。

2.旅游市场与文化市场的营销阶段整合

旅游市场与文化市场的营销阶段整合是指旅游文化产品不同营销阶段的整合,主要研究旅游文化产品在某营销阶段的价格变化对下一阶段价格变化的影响程度。如果旅游文化商品在不同营销阶段的价格满足“下一阶段价格=上一阶段价格+营销成本”,则此旅游文化产品的营销阶段之间是整合的。

3.旅游市场与文化市场的时间整合

时间整合主要研究旅游文化产品的现期价格变化对后期价格变化的影响程度。当满足“后期价格=现期价格+储藏费用”时,则称为旅游文化市场的时间整合。

三、以营销整合手段推动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景点营销整合

就单一景点来说,要从内部提高旅游文化景点的文化内涵,根据不同地区的特色资源及重要营销事件来构思不同的营销方式。在武陵山片区,对于一些国际公认、知名度高的旅游景点可采用精品化旅游策略进行整合营销,对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景点可采用“情景营销方式”进行整合营销。

2.区域营销整合

就不同地区之间的营销整合而言,主要是对营销人才、营销方式的整合。在武陵山片区,要加强国内各地区以及省际之间旅游营销人才的合作与交流;在营销方式上,要借鉴运用分类营销、捆绑营销、有奖营销及季节营销等新型营销方式,使营销宣传的旁侧效应最大化。通过这些举措真正达到营销资源共享、营销人才共创、营销创意共思、营销效果共喜的整体营销整合局面。

四、以政策整合手段推动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把握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政策制定的主体

首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政府的调控,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配置,从而保护旅游企业和文化企业的经济利益。其次,企业层面要深化改革。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改革旅游与文化企业体制,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搞活中小企业。一方面,走集约化经营道路,另一方面,积极吸引国际资金、社会资本。要使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与文化行业,参与开发建设与经营,建立多元化投入的市场运作机制。最后,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加快培育旅游企业竞争力,增强竞争意识。

2.探索完备的旅游产业政策体系

实施产业导向政策,坚持旅游与文化业发展所应坚持的原则和方向。实施产业市场政策,明确和强调市场导向的观念。实施产业布局政策,达到产业布局的宏观调控政策的目的和作用。实施产业投入政策问题,鼓励社会各方面对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投入,贯彻“五个一齐上”和“内外资并用”的方针。坚持产业组织政策,要求加强旅游与文化市场主体的培育,为旅游与文化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实施产业保障政策,以法律、法规等形式保障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政策的有效实施。

3.完善旅游产业政策的立法程序

在实际的政策制定中要采取多部门联合草拟方式,形成良好的利益表达机制。在政策操作中,要对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论证。建立立法的跟踪评估机制,保持对立法全过程的监督。保证立法机构及时修订和矫正法律法规自身所面临的一些缺陷,进一步改进立法工作,不断地提高立法的质量。

4.形成旅游产业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政策支持环境

通过国际合作,交流与发展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经验,在实践中,能够借助对方的力量来克服自己的不足,加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通过国际竞争,也可以培养较高素质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从而进一步完善本国和地方的旅游和文化市场,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长期成长奠定基础。

作者:尹华光 邱久杰 姚云贵 单位:吉首大学

参考文献

[1]余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J].旅游学刊,2007(10):9-10.

文化市场与营销范文6

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资质认定、融资、财政扶持、人力资源管理、资源分配、政府采购、进出口贸易方面,享受与国有文化单位同等的待遇。鼓励有条件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以资产为纽带,组建文化产业集团,培育形成新的市场主体。重点支持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上市融资,逐步做大做强。三是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深入挖掘江苏特色文化潜力,拓展文化消费领域。促进文物、旅游、会展、演出等文化资源转化,打造文化品牌,探寻文化消费热点,巩固和培植文化消费增长点。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发展有内容、低票价、广参与的文化消费活动,促进文化消费增长,扩大文化消费总量。

二、优化配置,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

一是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能力。不断拓宽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是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的重点。实行“一市一策”,对各类文化市场进行分类指导,以市场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企业优化生产结构,丰富文化产品种类。继续强化网络文化、文艺演出、文化娱乐、动漫游戏、图书报刊、广播影视、文化旅游等产业,抓龙头、带骨干,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积极推进文化休闲娱乐、文化信息服务、创意设计研发等产业实现超常规发展。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艺术含量、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业项目,鼓励形式和内容创新。大力扶持具有江苏特色的昆曲、江苏民歌、南京云锦、苏州刺绣、扬州漆器和玉雕、无锡泥人等民俗文化产品,采取政策扶持、资助补贴、与公益服务相结合的办法,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二是加快文化生产要素集聚。加快推进文化投资、产权、版权、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发展,探索引导市场主体开展各种业态和形式的市场交易和服务。江苏历史文化名城多。加快推进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打造吴文化、楚汉文化、金陵文化、维扬文化等主题文化公园。加快现代文化产业基地发展。建设文化产业带和动漫创意基地、文化演艺基地、数字出版传媒基地和出版物物流配送基地。推进文化资本市场建设,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的有效对接,充分利用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推进文化产权市场建设,加快完善著作权、企业品牌等无形资产评估、登记、质押、投资、托管、流转、变现等管理办法,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依法进行股权、版权、商标、品牌等方面的交易。三是加强文化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各类协会在市场协调、行业自律、服务维权等方面的作用。推进文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创造和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要在文化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依托行业协会制定文化产业工艺、功能、检测、技术规范和服务标准,构建文化产业行业标准体系。要积极发展中介服务市场,培育文化创作、生产、营销和服务的各种中介机构。加快建设现代文化产品零售终端市场网络,完善采购、配送、流通等服务功能,积极引入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模式,持续扩展交易规模。构建城乡区域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文化市场空间,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打破条块分割,推动长三角及其周边地区文化市场一体化发展。

三、优化环境,确保文化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