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手术室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手术室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文1
一、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要求对全县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监督覆盖率达100%。
(一)对各级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消毒隔离措施和医疗废物处置全面进行监督检查。
(二)对各级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剂标识标签及索证资料进行检查。
(三)继续加强对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的监督检查。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其他医院设立传染病分诊点,并设有明确标识,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四)对疾控中心的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等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主要检查其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及其制定各项工作目标,人员培训及宣传等情况。
二、加强医疗废物监督管理,规范医疗废物处置
对全县医疗机构废物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分别从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否设有监控部门和专(兼)职人员;是否有相关培训记录;是否有医疗废物登记记录;是否按规定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进行包装;医疗废物储存设施和处置情况是否符合规定;相关人员卫生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三、加大各类医疗服务机构消毒剂及消毒效果的监测监督
(一)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进行监督检查。
(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是否达到灭菌水平;
(2)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是否达到消毒水平;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伤性操作的医疗器具是否一用一灭菌。
(二)对各级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剂标识标签及索证资料进行检查;同时开展对标注“卫消证字”等的消毒剂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三)定期对医疗用品消毒、灭菌效果进行检测,要求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部门使用,重点检查眼科、感染科、血液科的“院内感染”控制情况。同时应加强对手术室、icu、产房、治疗室等重点部门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等项目。
(四)对医疗机构血液管理,血液的来源、储存、发放等环节规范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手术室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066-02
手足口病是以柯萨奇病毒 A 组 16 型和肠道病毒 71 型( EV71) 为主感染所引起的常见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好发于婴幼儿,尤其是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其患儿以发热和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临床症状,少数患儿可因出现无菌性脑膜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安全。而且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隐性感染比例大等流行病学特点,因此做好消毒、隔离是预防该病传播以及避免医院感染的关键[1]。为有效预防在儿科病房其他住院病人中出现手足口病医院感染、切实保护患儿生命安全,我院制定了一系列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预防与控制措施,并严格督促实施,医院感染预防取得良好效果,无1例医院感染病例发生,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985例手足口病发病年龄最小为2个月,最大为14岁, 1~3岁655例,占总数66.50% ;性别分布:男性647例占65.69%,女性338例占34.31%;散居儿童居多820例,占总数83.25 %,幼托儿童151例占15.33%;多数来自农村共675例,占发病总人数68.53%,县城城区共310例,占发病总人数31.47 %;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9月份,共发病例920例, 构成比为93.40 %;临床上以皮疹、发热为主要特征,985例患儿均为临床诊断病例,符合卫生部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临床病例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临床治疗:严格执行不同时期卫生部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要求,合理进行抗病毒、抗炎、对症、支持治疗。
1.2.2 医院感染预防对策
1.2.2.1 建立健全相应组织,完善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并督促实施;成立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和救治专家组;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制定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制定手足口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使我院的手足口病诊疗、医院感染预防和疫情报告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1.2.2.2 及时报告手足口病疫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首诊医师负责填卡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由疫情专职人员于24h内进行网络直报;重症病例请专家组会诊后报告,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期间,每天向分管领导报告疫情。
1.2.2.3 全面提高医护人员感染防控意识: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分批次为手足口病诊治医护人员开展手足口病诊断、治疗、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专题讲座与培训,印制发放小册子,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手段,以增强全院上下对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防控意识,确保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2.2.4 制定本院的手足口病就诊流程,合理分诊、合理安置病人。在医院大厅入口处设立手足口病分诊处,由专职分诊护士对发热、疱疹的儿童进行预检分诊,对手足口病疑似病例由导诊护士直接引导到专门诊室就诊,手足口病门诊由儿科医生坐诊,在发热门诊设置一室供手足口病集中输液观察;在儿科病房一侧设置手足口病专区,收治手足口病病人,防止与其他患儿发生交叉感染。
1.2.2.5 减少不必要的留观或住院,根据患儿病情予以分级管理[2] 对轻重而不需要特殊治疗的手足口病患者,建议居家观察治疗,指导家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相关症状时,及时来院治疗,对病情较重、出现符合住院条件者应立即住院治疗,该措施可有效分流患儿、防止交叉感染、节省医疗资源。
1.2.2.6 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1.2.2.6.1 相同病原体的患儿可安排在同一间病房,重症患儿单独安置,病房外挂有明显标志,避免患儿互相串门。
1.2.2.6.2 病房室内保持空气清新,每日上下午各通风1h,通风换气是降低空气微生物的有效手段[3]避免对流风,为患儿保暖。
1.2.2.6.3 对于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桌、椅、门、把手、床栏、楼梯扶手等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天二次。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
1.2.2.6.4 病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地面使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拖地,每天二次。
1.2.2.6.5 严格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例后,均应认真洗手或使用含碘消毒剂消毒双手,因75%酒精对柯萨奇病毒和EV71病毒无效,或使用一次性手套。
1.2.2.6.6 诊疗、护理手足口病病例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非一次性用品如体温计、止血带及其他物品等要做得一人一用一消毒。
1.2.2.6.7 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患儿时应衣帽整齐,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1.2.2.6.8 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按照1:1的比例使用含有效氯1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1.2.2.6.9 对患儿出院时的床单位、病房物品、患儿的各种用具、餐具、玩具等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2.2.6.10 加强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及处理的管理工作,手足口病病区患儿产生的生活垃圾易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2 结果
985例手足口病患儿人院后经抗病毒、抗炎、对症、支持治疗均治愈出院。由于采取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加强预检分诊、完善规章制度、提高防控意识、做好消毒隔离、广泛的健康教育、加强手卫生管理,针对病原体特点改日常的速干手消毒剂为含碘消毒剂等各项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落实,结果无1例医院感染病例发生。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4]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是CA16和EV71,但EV71引起症状较重[5],且常易引起严重并发症, EV71已逐渐成为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人与人之间传播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因此医务人员要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强化落实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对患儿及其家属积极进行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详细讲解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以及不良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的危害[6],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医院感染和疫情暴发。
参考文献:
[1] 郑芳明.手足口病的临床管理及护理[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9):107-108.
[2] 张小庄,张伟,温伟群,等.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救治整体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7):526-528.
[3] 郭丽娟,娄燕,李连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4):359-360.
[4] 徐逸鸣,杨萍.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7):851.
手术室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文3
为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和医疗服务市场秩序,维护广大就医者的健康权益,根据《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和《母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经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医疗市场依法执业监督检查,现就检查方案安排如下:
一、检查对象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相关卫生单位。
二、检查时间
2015年4月13日——6月30日。
三、检查内容
(一)日常监督管理方面
1、传染病防治管理情况:
(1)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执行情况:对医疗机构重点检查内科、儿科、检验科等科室的传染病登记、报告情况;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检查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及菌(毒)种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2)疫情信息网络报告系统运行情况;
(3)疫情信息监测与分析情况;
(4)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及预检分诊工作开展情况;
(5)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情况;
(6)传染病收治规范情况;
(7)防护用品配备情况。
2、放射卫生管理情况:
(1)《放射诊疗许可证》办理情况、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体检及法律法规培训情况;
(2)放射诊疗设备行质量控制和放射防护检测情况;
(3)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及工作人员和患者防护情况;
(4)辐射警示标志设置、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情况;
(5)放射卫生档案建立情况;
(6)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技术服务开展情况。
3、采供血及临床用血安全方面的情况:
(1)检查采供血机构是否按照许可范围开展工作;
(2)从业人员是否依照要求取得相应资格并注册;
(3)对献血者、供血浆者的身份核实、健康征询和体检是否依照规定执行,是否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耗材;
(4)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检查人员设施配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建立相关制度,是否使用有资质的采供血机构供应的血液。
4、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
(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专职人员及培训情况;
(2)手术室、供应室、口腔科、注射室、检验科、内镜室等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情况;
(3)医疗机构消毒产品使用情况:主要检查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许可批件及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索证情况,使用的消毒产品标识标签(说明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4)消毒供应室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及管理检查情况;
(5)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情况。
5、医疗废物处置情况:
(1)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制度及应急预案的制定;
(2)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情况;
(3)医疗废物包装物、运输、处理是否符合规定;
(4)暂时贮存间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5)交接登记是否规范;
(6)个人防护及培训情况。
(二)资质管理方面
1、开展诊疗活动的场所、设备不符合规范要求开展医疗执业活动的行为;
2、未按规定进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变更、校验开展医疗执业活动的行为;
3、超出核准的诊疗科目从事诊疗活动的行为(医院科室挂牌名称是否超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定的科目);
4、聘用非卫技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无资质人员单独执业的行为(特别是见习医护人员、影像诊断和母婴保健技术人员);
5、违反会诊有关规定的行为;
6、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擅自开展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施行结扎手术、终止妊娠手术技术服务等的行为;利用B超等手段非法鉴别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行为;
7、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放射工作人员未按时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开展放射诊疗的行为;
8、违规医疗广告的行为;
9、其它违法医疗行为。
四、检查方法
检查方法采取查阅相关资料、询问、现场检查等方式。
五、检查要求
(一)各医疗机构及相关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监督检查工作,要将其作为规范医疗市场管理,提升卫生系统形象的重要内容来抓,统筹安排,认真对待。
(二)对监督检查中发现不良行为的医疗机构,将严格按照《江苏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予以记录相应不良执业行为分数;对需要整改的医疗机构,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完成整改工作,并将整改报告及时交由市卫生监督所。如发现医疗机构有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违规医疗广告、违规使用非卫技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等情形,将按相应法律法规予以立案查处。
附件:医疗机构检查日程安排表
手术室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文4
院感管理在1至10月份进行了以下工作:
一、根据院感安全生产要求 细化院感质量管理措施
根据医院“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的要求,完善了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细化了医院感染质量综合目标考核标准,根据综合目标进行督查反馈,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为保证院感安全,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管理,特别是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胃镜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又制定了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防治院内感染措施,院感科常规进行督查和指导,防止院感在院内暴发。
二、根据传染病的管理要求 加强传染病的院感防控
在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进一步加强预检分诊台、儿科门诊、内科门诊、发热门(急)诊等重点场所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规范工作程序,特别是对全院医务人员以及工勤人员,加强了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治和自身防护知识的培训,严格落实了院感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三、根据院感管理要求,做好病例回顾性调查
1至9月份,全院共出院的XX例病例,院感科全部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结果表明:医院感染率1.04%,例次感染率1.09%。发生医院感染的科室依次为:内二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05%,骨伤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9%,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51%,内一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24%。感染好发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0.30%;上呼吸道例次感染率0.30%;泌尿道例次感染率0.25%;胃肠道例次感染率0.25%;医院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医院感染好发病种依次为:神经系统疾病类,例次感染率10.28%;内分泌类疾病类,例次感染率2.30%;循环类疾病,例次感染率0.98%,泌尿生殖系统类疾病,例次感染率1.39%,肌肉骨骼系统类疾病,例次感染率1.15%,。各危险因素调查发现:糖尿病例次感染率2.91%,慢性病例次感染率1.35%,高龄例次感染率1.27%。前三位院感相关易感因素为慢性病、高龄、糖尿病。
四、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及手卫生监测情况
为规范全院各项消毒灭菌工作,预防院内感染,XX年度院感科加强院感采样监测,对全院各科室进行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同时加强对手术室、胃镜室、口腔科、供应室、细菌室等高危区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监测。全年全院共采样358份,其中空气采样培养56份,物体表面采样培养41份,医护人员手采样培养41份,消毒液采样培养47份,消毒物品采样培养12份,无菌物品采样培养137份,高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24份,合格率100%。本年度市疾控中心对我院进行采样监测23份,合格率100%。
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门诊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了监测,共监测各种类型的紫外线灯管29根,发现不合格及时更换,使其合格率达100%。
五、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管理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安徽省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管理办法》等规定,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管理,我院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分线管理制度,各临床科室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落实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科积极参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督查,并每月向全院通报结果。全院抗生素使用情况如下:全院1至9月份共出院XX例病例,使用抗生素者689例,二联及以上使用者247例,菌检者142例,抗生素使用率34.26%,二联及以上使用率35.85,菌检率20.61%。并每季度将细菌分离率与细菌耐药情况分析汇总公布,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可靠的帮助。
六、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
院感科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并常规督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并对工勤人员进行培训,使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发。。
七、院感培训及考核
进行9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参加人员包括全院医务人员及工勤人员,共246人次。培训内容为:院感基础知识培训,手足口病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工勤人员的职业防护及消毒隔离知识培训,甲型h1n1流感的院感控制及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培训,新上岗的医护人员岗前培训等。对5位新上岗医护人员进行了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八、前瞻性调查及漏报率调查
第三季度对全院现病例进行了全面横断面调查,全院共住院病人64人,调查64人,接受调查率100%。其结果现患率为0,无院感漏报。上半年对3月份归档236份病例进行了漏报率调查,漏报率为0。
手术室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 锐器刺伤 原因分析 防护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633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78-01
手术室锐器损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内,由针头、手术器械玻璃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医疗废弃物及其他一切锐利物品刺伤和割伤而被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的意外事件。它是医院一种最常见的职业伤害。手术室是医院的特殊科室,工作中直接接触患者开放的伤口、血液、体液等,而手术室又是锐器损伤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科室之一,手术室护士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手术室护士的皮肤被锐器损伤是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径。一项调查统计,全国有95%的护士在工作期间曾发生过锐器损伤,抽查100名手术室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96% [1],其中缝针刺伤95%,刀剪刺伤24%,注射或整理器械等刺伤78%,而健康的医务人员患血液传播疾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尽管不同人员发生和暴露于此种危险的几率不同,但该危险永远存在于手术室。所以手术室护士必须提高防护意识、加强管理、减少锐器损伤及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1 锐器损伤的原因分析
1.1 锐器损伤防护意识薄弱。没有充分认识到锐器损伤后的危害性,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即使被刺伤患传染病的几率也很小,在接触锐器时不注意防护,操作时不严格操作规范,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不戴手套,手术器械护士在感染患者手术中配合时不戴双层手套。
1.2 操作行为不规范或违规操作。锐利器械,如剪刀、刀片、缝针等在手术室使用最频繁,在术中传递、术后清洗,循环往复在各个环节中,容易误伤他人或自己。手术室工作人员发生锐器损伤的常见操作和情形有:调整针头、开启安瓿、打开针帽、清洁器具、针头刺破针帽、手术中意外受伤、由同事致伤等 [2,3]。
1.3 血液或体液意外喷溅。手术时未采用防护措施,不戴防护眼罩、穿防护鞋,锐利器械掉在脚上;意外喷溅的血液、体液直接污染护士的眼结膜。
1.4 工作任务繁重。手术室工作的快节奏,在紧张忙碌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锐器伤。
1.5 职业防护教育知识缺乏。由于医院或科室重视程度不同,护士学习及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实际掌握并运用防护知识的程度也不同,在工作中有许多手术室护士不严格遵守规范化操作程序而导致锐器损伤的发生。
2 防护措施
2.1 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手术室护士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标准预防是WHO推荐的能够预防血源性疾病传播的全面隔离方法。手术室护士接触患者时必须戴好口罩、橡胶手套,尤其在接触有高度传染性的患者时要戴双层橡胶手套,可大量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锐器伤口进入血液的数量。
2.2 提高业务水平及术中配合能力。配合手术传递锐器时注意正确的传递方法。如传递手术刀时,刀腹应朝下,传递或收回缝针时不可直接用手抓持锐利部分。不要对缝针进行校正,更不可用手直接拿取缝针,应使用持针钳或镊子。掌握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加强业务学习。
2.3 设立传递锐器的“中间区域”。所谓“中间区域”是指被预先指定的放置锐器的区域,并且医护人员均能十分方便地从中拿取锐器,这样可以减少用手直接传递锐器。使用“中间区域”传递锐器,也被称为无接触传递技术。
2.4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措施。不规范的操作习惯是导致锐器损伤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为此手术室必须制定预防锐器损伤的护理操作标准,改善不良操作习惯,如统一器械台的摆放位置;防止用裸手掰安瓿,应戴防护手套或纱布进行操作,注意安瓿的玻璃硬度,用力要均匀适当,以防刺伤;不要徒手弯曲或掰断针头,避免双手回套针头,主张单手套针操作法;正确处理用过的缝针、手术刀片等锐器,应放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利器盒内,利器盒装满四分之三后应及时更换;严格遵守医疗垃圾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2.5 正确处理锐器损伤。一旦不慎被锐器所伤,戴手套者应迅速按常规脱去手套,保持镇静,立即用健侧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挤出受伤部位的血液,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然后用消毒液如0.5%碘伏、2%碘酊、75%乙醇对污染伤口进行消毒。被乙肝患者污染锐器伤时应24小时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表面抗体的检测;被HIV患者污染的锐器伤,最好在4小时内口服预防性用药,最迟不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实施预防性用药,然后定期对HIV病毒抗体进行检测(6周、12周、6个月),并上报有关部门,进行医学观察,建立档案。
2.6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根据手术室工作特点,合理安排手术,以老带新,关心体贴低年资护士,实行弹性排班,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适当调整工作强度,为医护人员提供充分的休息时间,减轻压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减少因工作忙乱而造成的损伤。
2.7 重视职业防护教育,建立锐器损伤报告管理制度。组织医护人员学习职业防护知识,强调自我防护的重要性。医护人员一旦被锐器损伤,应报告医院感染科,医院感染科应立即评估发生情况,使受伤者得到恰当的治疗及跟踪观察。
锐器损伤是存在于手术室的一个重要的职业危险因素,是血源传播疾病的隐患之一。因此,应重视锐器损伤这一危害及其所致后果的严重性。创建一个的手术室环境很重要,包括对所以医疗器具进行严格消毒,安全处置医疗废物,在临床推广应用安全产品和技术等。
总之,手术室护士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常年频繁接触锐器,难免发生刺伤。只要我们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提高警惕,正确对待工作中的职业危害,提高对锐器损伤的防范意识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尽可能避免或减少锐器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朱烽,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
手术室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长;职业防护;管理
目前,医院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会导致患者的主要时间延长,增加患者和社会的经济压力[1]。 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来说,职业危害也同时严重威胁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职业危害近年来也颇受医护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做好职业危害的防护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自身健康和保证护理质量非常重要。手术室护士长对职业防护措施的落实监管起到重要的作用。
1 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及医辅人员进行学习和加强培训
在医院里,手术室护士长作为医院的重点部门,初级单元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责任人,要做好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全局工作,要严格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执行,做到依法管理和依法办事[2]。
1.1提高手术室护士及医辅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 医院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国外文献报道,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率为52.0%~89.4%,国内文献报道更高。为80.6%~93.3%[3]。根据日常的跟踪调查记录,手术室护士手术过程中所遇到过的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例数以及护士眼睛被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溅到得频率可见手术室护士具有较高的职业暴露风险,职业防护不容忽视。固科室应加强防护知识的健康教育,增加职业暴露和自我防护知识教育的频率,时刻提醒医护人员的加强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1.2增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调查发现,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反而降低。目前国内外预防医学界普遍认为,所有患者的体内物质,如血液、体液、分泌物及粪便等,都应视为有传染的物质[4],因此应加强护理人员相关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可由手术室护士长、感染监控护士组成感染管理小组,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讲解有关医院感染及自我防护知识、职业方法及其重要性[5]。
2 加强组织管理
感染管理质控小组,做好分工,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由手术室护士长对感染管理负全面的责任,由质控人员定期与不定期监测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落实,监测医辅人员包括工人的职业防护的落实。监测的项目包括:护目镜的使用、防护鞋的穿戴、铅衣、铅围脖的使用、手套的使用及手卫生的依从性、工作场所的卫生清洁度等。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使感染控制工作顺利进行,实行奖罚管理制度。
3 加大制度落实
3.1根据医院职业防护的相关感染制度,制定科室职业防护相关制度,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不断改进提高。
3.2根据职业暴露的因素,提供相应的预防工具。将手术室所有的普通拖鞋换成包头式的防护鞋;每间手术间固定放置护目镜,便于洗手护士取用;骨科手术间固定放置铅衣及铅围脖、铅制屏障,合理安排护士轮流参与此类手术,避免长期蓄积影响。孕期和哺乳期护士暂不参加此类手术。
3.3加强保洁员卫生的监管,做好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完善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手术室清洁消毒,各种医疗废物分类放置处理。
3.4化学危害因素的防护 保证手术室良好的通风设备,定时监测空气质量。术中提醒麻醉医师检查麻醉机的密闭性,减少药物挥发。消毒剂做到浓度准确,容器加盖,不滥用。电刀使用时及时用吸引器抽吸散发的烟雾,减少空气中的焦烟,保持一个空气清新的手术环境。
3.5规范操作 护士应重视术前洗手和戴手套。术中规范装卸刀片,传递针、刀和剪刀等利器时,避免用手直接传递,使用托盘传递。特殊感染的患者传递锐利器械时需用弯盘,减少损伤的发生。手术中护士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密切关注手术,做到眼疾手快,传递器械准确率高。术后及时将利器放入特制的利器盒内,清洗器械时需小心谨慎,做好防护。
4 讨论
护士长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重视职业防护的重要性,一切以人为本,保护患者不被感染或辐射,如行骨科手术,除颈椎手术外,可以为患者佩戴铅围脖,保护患者甲状腺免受辐射。同时,尽量提供全面的职业防护工具,保护手术室长期工作的护理人员,通过对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培训,增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使器械护士争取每台手术中都能佩戴护目镜,尤其是为出血多、传染患者手术时。因为骨科手术、肝脏手术术中出血突然,血液易溅入眼内,有报道10%的人可以通过粘膜或非完整性皮肤接触而感染疾病,因此在配合此类手术时护目镜的配戴就具有非常重要意义[6-7]。护士长要以身作则,要将管理做到位,用制度管人,全面督促职业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张美红,施红花.护士长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01(08).
[2]陈振兰,曹磊.护士长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21(22).
[3]赵体玉.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的现状调查[J].现代护理,2003,9(04):323-324.
[4]毛秀英,吴欣娟,徐辉,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06):422-425.
[5]Tarantola A.,F.Golliot,P.Astagneau,et al.Occupational Blood and Body Fluids Exposures inHealth Care Workers:Four-Year Surveillance from the Northern France Network[J].Am JInfect Control,2003,31(6):35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