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教育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生教育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生教育案例

高中生教育案例范文1

【关键词】高中生物 多感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6-0121-02

一 多感官教学

多感官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学习方式安排、学习结果评价等教学活动组织上,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视、听、味、嗅、触、动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多元智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能。从感官的维度上来学习,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更易被接受,不易遗忘。

二 多感官教学法的生理和心理学基础

感觉的发生,是建立在生理学的各感觉器官(主要有眼、耳、皮肤、舌和鼻等)功能协调发挥的基础上的。如人类对自然界的印象和记忆,70%甚至90%以上是通过眼睛看到的。

一项大规模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依次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学生(95%)。从以上结果,我们可得到两点启发:(1)不同的学习通道,学习效果是不同的。比如,只带着耳朵听,不如只用眼睛看。(2)多感官参与学习比单一感官参与学习效果要好。随着参与学习的感官的丰富度增加,平均回忆率明显增加。

三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多感官教学方法与案例分析

多感官教学设计的关键是要充分调动眼、耳、手、口、脑,甚至是舌、鼻等参与学习,其设计用不同的信息形式承载同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以下是采用多感官教学的高中生物课堂案例。

1.动手操作,眼看、手画——视觉手段的应用

多感官教学法适用于观察类实验的学习。学生学习“细胞的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过于抽象,如果仅仅是教师讲授,或者动画演示,显得生硬,有填鸭嫌疑。可通过眼看手画给不同分组学生提供不同的植物根尖,材料应易得且便于染色体计数(如洋葱2N=16,蚕豆2N=12,水稻2N=24,豌豆2N=14),让其分组进行根尖生长点有丝分裂观察实验,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实验对象的各时期图像,并在实验报告上绘制下来。虽然学生的生物学基础和绘画功底各有差异,可若把镜下的世界画在纸上,就都显得兴趣十足。此时学生并不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意义,但所绘即所见,充满真实性和代入感。每组学生讨论本组同学所绘制的几个图像染色体数目行为变化的可能的顺序,通过讨论对其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得出相对合理的排序和解释。

不同组学生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可以展示绘图,可以口头报告(动口),,去伪存真。此时教师再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细节上学生未考虑周全之处。

在这样的设计下,不仅完成了教学知识目标,且学生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情感更易接受新知,因为这些知识不是“老师教的”,是“自己学的”。高中生物大量实验内容,如《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观察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低温诱导多倍体的产生》等,都可采用这种方法。

2.动耳听故事,听后复述,举一反三编故事——听觉手段的应用

高中生物教学中经常遇到主观论述题,能体现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认知程度和语言组织能力的高低。如该过程的原因是?根本原因是?实验原理是?实验步骤是?两者之间差异是?学生对这类问题有三个难点:(1)专业术语晦涩难懂难记,死记硬背后仍不会应用;(2)思维逻辑混乱;(3)语言组织能力差。教师可在教学中采取听觉手段应用,将内容编成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解决这类问题。如“免疫调节”教学中,故事展开:教师先将人体比作一座“城池”,免疫过程是一场人体与病原体之间的“战争”,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相当于“城墙”,第二道防线相当于“内护城河”;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是具体的“战役”。先介绍体液免疫,吞噬细胞是信号兵,呈递抗原信息给指挥官——T细胞,T细胞呈递给作战队的队长——B细胞,B细胞派出(增殖分化)弓箭手(不能直接与抗原接触)——浆细胞,弓箭手射箭(分泌抗体),特异性射中敌人(抗原)。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理解呈递、识别、特异性识别等晦涩的专业名词,记住各细胞的功能。故事浅显,便于复述。学生初步学习后,教师布置学生在课后讲故事,先讲给自己听,再讲给同学听,回家讲给家人听。第二节课时,让学生上台复述。还可鼓励学生尝试将“细胞免疫”编成类似的小故事。互相讲故事,看哪个故事合理有趣,如何处理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免疫效应的不同点。编得好的大力表扬,不好的应予以肯定合理之处,指出不当之处。

再如,把光合作用比喻为一场盛宴,叶绿体比喻为巧妇,光能是能量来源,CO2和H2O是米。故事开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复述是课本文字(阅读)、老师讲授(听觉)、学生个人理解(动脑)与语言表述(动口)的合成,是积累专业知识和训练语言组织能力的手段。将复述训练面向全体学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有具体深刻的认识,记得清晰、牢固。

3.画一画,剪一剪,动一动——身体运动手段的应用

教师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教学中,安排学生根据所给的DNA序列,画出mRNA链,并剪下来,再剪一个核糖体模型,中间割出2道竖线,竖线间的距离恰好能容纳6个碱基序列,将信使RNA单链的起始密码子位置穿在核糖体上,然后让学生从备选的多个携带不同氨基酸的转运RNA中选取有特定反密码子的,放入核糖体和信使RNA的相应位置,沿着信使RNA链,拉动核糖体,模拟翻译过程,直至终止密码子。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画,掌握了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动手做模型,模拟转录和翻译动态过程,轻松解决了教学难点和重点。“基因工程”等内容也可尝试此法。

此外,在教学中可经常使用多感官手段。让学生看,如豌豆的相对性状,黄子叶、绿子叶,圆豌豆、皱豌豆;豌豆花的龙骨瓣总是闭合的——保证了严格的自花传粉。让学生听和讲:听多媒体、听老师讲、听同学讲;讲给自己听、讲给别人听。让学生尝圆粒豌豆、皱豌豆哪个更甜。让学生摸:R型菌S型菌菌落手感有什么区别。让学生画:画细胞的显微结构,画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等。

上述实例仅仅是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初探,每个实例各侧重一种或两种感官教学。两者之和大于整体,多感官教学亦如此。但在实际运用中,无需刻意追求感官刺激的丰富性,而忽略了实际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针对不同感官优势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感官教学组合。在新课标理念的支持下,结合多媒体技术,倡导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应多尝试、多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大胆运用于教学实际,不断探索,方有创新。

参考文献

[1]孙世晓主编.生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美〕希尔伯曼.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高中生教育案例范文2

【关键词】生产力;网络教育;教育技术

一、教育生产力的概念界定

众所周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生产力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形成了马克思系统的生产力理论,被誉为人类智慧的结晶[1]。然而我们这里所谈论的生产力并不同于前者,它是如今越发引起我们关注的教育生产力。在我国,何克抗老师一直强调“三效”即效果、效益、效率。效果的体现,是各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效益的体现,是要用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取更大的产出(对教育来说,“更大的产出”就是要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效率的体现,是要用较少的时间来达到预期的效果。提高教育生产力就是注重提高教育的效率、效果和效益[2]。提高教育生产力就是运用技术去改变教育的基本结构和重新设计教育过程来提高教育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二、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制定的提高教育生产力的策略与方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应该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这再一次告诉我们要想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提高教育生产力势在必行。想提高教育生产力切实需要改进的具体方面表现为:

(一)领导力

在美国,为提高生产力而重新设计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挑战,它要求所有的学校、联合政府的教育负责人行动起寻找解决办法,包括鼓励各州和当地教育机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去改变政策和规章,做到运用技术去提高教育生产力,在我们的教育系统中很有必要拥有懂得技术作用的领导者。

(二)评价改进

我们在开始探索学习产出时应清楚定义和衡量生产力进而知道我们想从学习中获得什么产出,并合理控制花费使其与我们教育系统的组成、个人资源和活动相符合,使我们时刻能掌握收益和成本的比值。

1.注意经费的管理

美国在K-12教育中平均花在每位学生身上的资金大约是1万美金,但是对于很多的教育领导者来说,具体应用于教育中分发给学生的费用是计算不清的。我们应该做好准确的预算和妥善管理教育花费以期获得更好的学习产出和提高教育生产力。

2.基于数据的决策

如今许多区域已经将财政数据系统、个人数据系统、特殊教育的学生信息系统、学校午餐数据系统和注册数据系统分离。大多数区域已经开始使用电子数据如学生人数统计、出席数据和测验分数等数据,分析这些数据的联系和差别,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决策。

3.使用形成性评估

当我们获得不断提高的学习产出时,我们有必要考虑教育过程的复杂程度和对不同情况下的教育实践进行评估。

(三)教学改革

当我们将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时,这有助于我们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延长学习时间无疑是一个可实施的策略被应用于重新组织教学和学习。美国学生在课堂上花费的时间比其他国家的学生少很多,尤其在低收入地区的学校里增加了300个或更多的教学课时,可以有效提高教育生产力。

(四)减少辍学

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有效的策略能阻止学生辍学,个人问题及学术问题等一系列复杂因素阻碍了学生顺利毕业,但有一种做法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尽早确定学生的困难所在,并在需要帮助的地方提供额外的支持;其次,当学生退出学校一段时间后,我们必须试着让他们与教育系统重新重建立联系,使他们获得再次学习并完成学业的机会。

三、提高教育生产力策略对公安高校网络教育启示

目前在我国,对于“教育生产力”的理解和认识却没有得到广泛重视,如何运用提高教育生产力的策略去提高我国公安高校网络教育更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我国每年都在加大教育领域的投入资金,期望在教育“三效”上获得显著提高和改善,期望以目前的投入获得更丰厚的学习产出,期望有效地使用时间,金钱和人员,运用技术去改变教育的基本结构和重新设计教育过程。针对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行动:

(一)我们需要制定规范统一的教育生产力和教育产出的定义,在完善的政策和技术支持下合理的管理教育成本。

只有当我们明确知道教育生产力的定义时,我们才能合理管理它,我们才有可能改善学习产出,提高“三效”[3]。

(二)反思我们的教育体系中阻碍利用技术去提高学习产出的地方。

我们必须消除阻碍提高教育生产力的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去发现。教学媒体的选择是否适宜,媒体运用的程度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课时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策略运用是否准确,学生活动是否有效开展。

(三)制定教育技术在国家和地区的应用标准。

目前我们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只包括采购计算机、互联网连接操作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很少有关于如何切实使用技术去支持教学、学习和评价的信息。我们要知道的应该是如何以及何时在网络教学中使用技术促进学习。

(四)设计、实施和评估有技术支持的提高教育生产力的方案和措施,通过教育部门去执行以确保学生获得持续的进步进而提高我们的教育生产力。

个人及学术的一系列复杂因素成为学生辍学的原因,我们应设计、实施和评估有技术支持的提高教育生产力的方案和措施,并切实落实于实践,只有将有技术支持的教育与我们现行教育相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产出,提高网络教育生产力。

参考文献

[1]许崇正.论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高中生教育案例范文3

通过调查发现,西部城区高中留守学生在心理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⒈自我意识不完整,部分学生不能坚持正常的学习。

⒉人际关系较差,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弱。

⒊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与社会的接触较少。

⒋耐受性较差。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理想,不能把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由于心理安全感不强,西部城区高中留守学生不同程度地患有以下一些心理疾病。

⒈抑郁症:孤独、自卑、自责、悲伤甚至绝望。

⒉疑病症:过分关心自身健康和身体上的任何轻微变化。

⒊考试综合症:考试前心慌意乱、烦躁不安等。

⒋神经衰弱:头疼、心悸乏力,睡眠不深或失眠,情绪易激动。

⒌人格障碍:敏感多疑,孤独,淡漠,缺乏爱心。

一、形成原因

那些父母外出的学生,监护人往往是临时的或者是隔代的,重养不重教的现象非常普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留守学生要经常或者不时地照顾祖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逆向监护的现象。当他们面临外在危险或困难时,他们多是独自面对,来自父母或长辈的帮助相对少了许多,因此造成留守学生的心理安全感不强。在2009年我当高一班主任期间,我班上的一位学生告诉我一件事,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在她初三时,有一天晚上,家里来了盗贼,当时只有她和卧病在床的奶奶在家,父母外出到广东打工,为了保护奶奶,她紧紧靠在奶奶身边,任凭盗贼在家里翻箱倒柜,当时她心理异常害怕。此后每到晚上她心理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学习成绩也一路下滑,由班上的第3名下滑到班上的36名。上了高中以后,这种一到晚上就莫名恐惧的心理仍然存在,只是由于住进了学生集体宿舍,加之一些专业的心理疏导,到了高二终于消除了这种晚上的心理恐惧感。

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社会支持,缺乏基本的心理安全,造成了西部高中留守学生心理失衡,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等。在雅安地震捐款中,我当班主任的班共61人,捐款人数43人,全班城区留守学生17人,未捐款人数14人。在一次问卷调查中,学生在父母、自己、曾关心过自己的人三类人中选择自己最关心的人,结果全班44人选择的是父母,2人选择的是曾关心自己的人,15人选择的是自己,而这15人全部是城区留守学生。可见与父母隔离留守在家是造成情感冷漠、心理不安全的重要原因。

城区特殊的社会环境和父母隔离因素结合,更加剧了城区留守学生心理不安全感。城区中汇聚了犯罪、暴力等大量不良的社会现象,对学生心理构成威胁的因素远远高于农村,学生如缺乏父母必要的保护就非常容易造成心理不安全,时常感到孤独无助。一但这种心理不安全感日久存在,就会成为一种心理特质,内心深藏恐惧,外在充满攻击。加之父母分离,缺乏必要的约束,容易沾染上不良习惯,城区高中留守学生伤人或被伤害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西部城区高中留守学生的家庭大多经济收入不高,有些甚至无力承担子女在城市的教育费用。大部分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不知道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的父母甚至从不过问孩子的心理状况。部分寄养在亲戚家的学生更容易形成孤僻的心理。

学校教育的影响。经过调查,大多数学校并不重视高中留守学生这一群体的心理教育,学校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高中留守学生适时进行心理教育。

二、应对策略

⒈大力发展西部经济,使城区外出务工人员在本地就业。

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加强城区高中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首先。教师要关爱留守学生,其次,学校要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第三,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

⒊家长应努力承担起家庭教育责任。首先,家长要转变观念,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加强心理疏导。其次,父母外出打工前要选择适当的监护人。第三,作为监护人,应该认真负责。

高中生教育案例范文4

关键词:案例报告;焦虑障碍;合理情绪疗法;角色扮演

一、一般资料

(一)基本情况

马某,女,17岁,甘肃舟曲人,兰州新区某寄宿制高中三年级学生。自述母亲性格好强,从小经常被母亲打骂,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父母亲经常吵架致离婚,离婚后孩子留给母亲,但长期在姥姥家生活,由姥姥和舅舅带大。七年级的时候母亲与他人结婚,生育一个男孩。该学生高大约1.60米左右,体态正常,无器质性疾病。高中入学体检未发现躯体疾病。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个人成长史

马某是家中独生女,出生后身体较健康,小学期间,父母离异,从此觉得低人一等,生活没有乐趣,并与同学很少来往,朋友较少,性格也变得更加内向;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有什么想法都闷在心里,不向任何人说。七年级的时候其母亲与他人结婚,经济情况有好转。上高中的时候学习很刻苦,除了学习没有其他的爱好,朋友特别的少,和她经常交往的只有一个女生(韩某),属于同一个县城,并且初中就是同班同学;上高中进入文科班后,给班主任写信,要求与韩某坐同桌。两人关系十分友好,学习上互相帮助,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在40人的班级中从二十几名逐步进入前十名,生活上互相关怀,同学们都很羡慕他们的关系。后来因为宿舍内和其他同学闹矛盾,马某情绪特别激动,要求班主任为他评理。而班主任调查此事后,对双方都做以批评。马某情绪失控,和班主任吵了起来,班主任要求其作检讨,他情绪更加激动。韩某私下给班主任说明情况,请老师理解马某。马某通过别人知道韩某专找班主任谈话,有可能说她的不好,就和韩某撕破脸皮,大吵一架,韩某不在和她成为同桌,认为马某人品很差。后来马某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发现没有任何自己玩,就尽量主动去接触韩某,请求班主任帮忙。后来,同学关系逐步正常化,情绪逐步好转。她平时遵守校纪班规,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学习刻苦努力,英语成绩名列前茅,但数学成绩偏低,也是他最头疼的事。性格内向、胆小,不爱说话,也不爱主动与人交流,几乎不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时常感到自己压力很大,觉得任何时候只要不学习就是浪费时间。

(三)个人陈述

过完暑假返校后,马某进入高三阶段。由于学生们意识到高三的重要性,学习压力逐步加大,很多学生都开始刻苦学习,竞争特别激烈。自己看见其他同学都在疯狂的学习,更比以前刻苦。由于数学学科基础较差,成绩长期得不到提高,心别的焦急。数学老师赶教学进度,讲课速度较快,步骤简写,自己就什么也听不懂。下课想问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又因为人际关系的不良,碍于面子,不再解决那些疑难问题,日积月累,数学成为自己的短板学科,我的内心产生了焦虑。回想起暑假生活,妈妈和爸爸(继父)在家不是怎么关心我,而特别的疼爱他们的儿子,心里特别的伤心。我觉得妈妈把我生下来就嫌弃我是女孩子,看不起我,还打我。我一点都不想回那个家,那个家不属于我。自开学以来(24天),我没有和妈妈打电话了,我不想和他说话。我现在特别发愁我的数学成绩,这样下去我什么大学都考不上,那时候他们会另眼相待我的。我觉得我从一开始来学校读书,就是很大的错误。我现在的生活没有任何意义,我考不上我到底要干什么去?我最不想回的就是那个家,我很讨厌,我不想让他们排斥我们。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说话速度适中,表达清楚,思维清晰,到激动处就变得烦躁不安,最后竟然泪流满面。同学反映求助者最近显得心事重重,情绪低落,言语较少。

二、诊断

(一)诊断结果

根据该求助者的症状,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二)心理测验结果

选择SCL―90和焦虑自评量表作进一步评估。

SCL―90各因子分分别为:躯体化1.60;强迫1.80;抑郁2.10;人际关系2.63;焦虑2.80;敌对1.63;恐怖1.13;偏执1.83;精神病性1.80;其他1.14。其中抑郁、人际关系、焦虑因子分略高于常模。

焦虑自评量表分数:总分 47;标准分 59;分数等级 2。

(三)诊断依据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

φ罩⒆囱П曜迹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等

症状。

从严重程度来看,该求助者的反应不太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从病程来看只有三个星期,时间较短。

从焦虑自评量表分数分析,受测者常能体验到中等程度的焦虑、不安、烦恼的心境,易紧张、激动,不容易放松。受测者对自己的评价较低,有时灰心丧气,对未来缺乏足够的信心,容易陷入消极状态。受测者比较多疑、不太相信他人,常回避与他人交往。需要做决策时,受测者往往优柔寡断,担心出错。有时,受测者还会体验到莫名的恐惧和威胁,但不是很严重。

总体来看,求助者心理问题不严重。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三、病因分析

生物原因:该求助者的问题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社会原因:家庭环境使得求助者形成不合理的认知;人际关系方面,知心朋友较少,和舍友之间有误会;缺乏社会支持,未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

心理原因:性格偏内向不稳定,追求他人对自己的理解与关爱。

四、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目标的确立

具体目标:解决目前的焦虑,抑郁状态,平静情绪;改善自己人际关系,尤其是和寝室同学的关系;感受他人对自己的关爱。

最终目标与远期目标: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感受别人对自己的关爱与支持;学会换位思考。

(二)理论原理和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治疗和模仿法(角色扮演)。合理情绪疗法治疗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件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其基本理论依据为ABC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其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而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五、咨询过程

(一)诊断阶段

共做一次咨询,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步骤。

(二)咨询阶段

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良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并用角色扮演法让其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会不一样,并学习关心他人的方法和措施。

第二次咨询开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她进行心理调适。

诱发事件:数学学科成绩逐步下滑,成为高考成功的绊脚石。

自己的不合理信念:1)我的数学基础差,老师让我从最简单的做起,但高考不会考那些最简单的题目。当前我数学听不懂,就怪那个数学老师,讲的太快,太简洁。2)听一些同学说,数学对于文科生很难,想要提高分数基本不可能,费多大的力气都是白搭。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提高数学成绩,还不如多学习其他科目。3)我不会向数学成绩好的学生问题的,他们都看不起我,从来不和我问英语,我凭什么去问他们,犯贱吗?4)数学成绩考不好,有可能会影响高考的总成绩,万一考不上的话,家人、请朋好友肯定都瞧不起我,那我怎么办?

造成的结果:每天神经都处于紧张状态,说话、行动都特别谨慎、小心,惟恐浪费了时间,数学成绩继续下滑;感到特别焦虑、郁闷、苦恼。

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1)我的数学基础差,老师让我从最简单的做起,但高考不会考那些最简单的题目。当前我数学听不懂,就怪那个数学老师,讲的太快,太简洁。──万事开头难。任何事情都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过程,高考题也不例外。老师讲课针对全体学生,不能只照顾你一个人。过程听不明白,可以下课主动地与老师交流。2)听一些同学说,数学对于文科生很难,想要提高分数基本不可能,费多大的力气都是白搭。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提高数学成绩,还不如多学习其他科目。──人要有自己的思S与判断,杜绝人云亦云。要深刻理解短板效应,用水桶装水,挡板低了,肯定装的水就少了。数学成绩过低,一定会影响总体成绩。3)我不会向数学成绩好的学生问题的,他们都看不起我,从来不和我问英语,我凭什么去问他们,犯贱吗?――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冲突要看你怎样去看待它,对事件的看法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一次人际冲突――我很失败”犯了过度概括化的认知错误,可以改为“一次人际冲突――我在这次人际关系中有点失败”这样关注的就是事件本身,而不是求助者自己本身。人贵在相互理解与包容,包容别人的缺点,就是放大自己的有点。4)数学成绩考不好,有可能会影响高考的总成绩,万一考不上的话,家人、请朋好友肯定都瞧不起我,那我怎么办?――对于高考,结果虽然很重要,但最美的是我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持之以恒的过程。只要我努力了,我就不后悔。对于父母,她们不会因此而对我产生“深仇大恨”,不会不理睬我、故意疏远我。其他人更没有理由疏远我。往最坏处设想,就算很多人都冷淡我,我就一定一无是处了吗?我既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且只有我自己最了解自己,我应当对自己充满信心。

产生的心理效果:咨询师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观点,指导求助者对其不合理信念原因进行分析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目前心理问题的原因:自己太过于注重结果,过于敏感;把所有情况归咎于分数和要求别人施舍关爱的错误认知;以前对于父母的负性情绪被数学成绩一再下滑激发了,并形成觉得自己父母看不起自己的过分概化的不合理信念。通过咨询,求助者自述卸下了心理包袱,心情轻松了许多。

接下来运用角色扮演,咨询师先扮演求助者妈妈,内容为那次冲突情景的对话,这样可以了解求助者平时和父母沟通交流方式。然后把角色互换(让求助者扮演她妈妈,咨询师扮演求助者),这样有助于求助者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体会自己的一些语言,从而认识到自己在对父母关爱的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改变一些说话的用词和语调进行扮演,让其认识换位思考在母女沟通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巩固阶段

共做一次,回顾咨询中新涉及到的关于求助者对关爱理解的主要问题,使求助者进一步认识到自己思维中的缺陷,帮助求助者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巩固咨询所获得的结果,同时让其积极认识自身的优点。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对母爱的特别理解和缺乏换位思考的处境是出现人际问题的关键,帮助求助者要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对待父母爱的施舍,另外还练习了怎样给关爱别人,尽量用委婉,温和的口气,而不用愤怒的口吻。最后还建议她到图书馆借一些描写父母之爱方面的书籍,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六、咨询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求助者反映,心情好多了,已经和父母亲打电话了,电话中常常传出母女彼此的笑声;同时,注重数学基础题,和周围同学乐于探讨,开心交流。

咨询师也明显感觉到求助者情绪比较稳定了,后几次来咨询的时候心情都是很愉快的。

心理测验复查:SCL―90中焦虑抑郁分值恢复到了正常值,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求助者身边同学和老师,尤其是同寝室同学反映张某变得比以前通情达理了,大家都愿意和她交往了,每周末都打电话向家人问好,心情轻松了很多成绩也开始提升了。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114-137.

[2]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34-42.

高中生教育案例范文5

关键词: 高中生 反思能力 数学问题 教学活动

教育实践学指出,学生在探知数学知识内容、解析数学问题案例的实践进程中,需要借助数学思维活动。学生思维的过程,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经验的归纳过程,也是自我思考、自我反思的判断过程。反思能力在推进问题解析活动进程,强化问题解答活动效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学生在解析问题的实践探析过程中,反思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和显著提升。笔者以为,问题教学活动,为高中生数学思维,特别是反思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提供了发展载体,搭建了能力升华的“阶梯”。如何运用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活动,培养高中生的数学反思能力,成为有效课堂教学教研课题的一个“分支”。现对高中生反思能力在问题教学中的培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进行论述。

一、在声情并茂的问题情境中,奠定高中生主动反思的基石

反思能力作为思维活动的一种形式,需要实施主体有较强的自我剖析、自我评判能力。反思能力相对于其他思维能力,更多地融入了实施主体自身的内在思维活动。反思能力的内在客观性,决定了反思活动开展需要较强的内在能动情感作为保证。但部分高中生在数学活动中缺乏能动反思、自主反思的内在意识和潜能。这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在反思能力培养进程中做好反思情感意识的激发工作,利用现代多媒体所具有的生动直观、形象真实特点,利用数学问题所具有的教材内涵要义高度概括、生动体现特点,创设声情并茂、激发内在情感的问题情境,消除高中生的畏难情绪,树立内在能动情感,为主动反思做好情感“铺垫”。如“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问题课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环节,针对高中生数学思维活动存在的消极、应付现象,在问题案例的设置中,根据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情感现象,利用高中数学教材所呈现出来的生动性、趣味性等特征,借助于电脑、投影仪等教学器材,将制作好的“某海域货轮遇到海难,救援队伍确定方位开展救援”问题案例课件,运用生动画面、动态图像进行直观展示,让高中生在教学情境中视觉受到“冲击”,情感受到“刺激”,从而为高中生主动反思奠定“基础”。

二、在解题思路的指点讲解中,引导高中生深入探析反思

反思能力培养,不是局限在一定环节、一定范围内的实践活动,而是渗透融入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之中。教师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活动,在问题教学中同样如此。教师在解题思路的讲解实践中,需要引导高中生结合自身探析推导解题思路的思维活动,进行深刻的“回头看”,找出探析活动中存在的错误推导过程和思维分析活动,促进高中生进一步理清解题思路,进一步理顺条件与要求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好数学知识点运用的次序,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解题思路,强化其反思活动效果。

如“若不等式f(x)≤0的解集为{x|x≤-1},求a的值”案例教学中,高中生经过自主探析活动,获得问题解答的初步思路为: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内容构建不等式组进行解析。教师在指点讲解时,将反思能力培养渗透其中,要求高中生对照解题思路,对问题条件及思路推导过程进行再次思考和探析。高中生再次探析问题条件,认识到:由于问题条件中告知了f(x)≤0,可以得到|x-a|+3x≤0,因此,可以将不等式转化为不等式组。

通过再次分析解题要求与条件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对“不等式案例解答转化解题思想策略”有了深刻理解。此时,高中生推导得到的解题思路更为全面、科学,其反思能力也在研析解题思路的过程得到有效锻炼。

三、在解析方法的评判辨析中,组织高中生深刻反思评析

解题方法探寻,是数学问题教学中教师所肩负的重要任务之一。教育发展学认为,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高中数学教师问题教学的重要使命之一。笔者以为,教师在传授问题解析方法的进程中,自然而然就引入了高中生对解题方法“由来”过程的反思探析活动。教师在师生互动的合作探析归纳解题过程中,需要高中生“回顾”反思探析整个案例的实践过程,于深入辨析中逐步形成解析方法或策略,在提高解题技能的同时,提高反思能力。

如“已知sin(a+b)=1,求证:tan(2a+b)+tanb=0”案例解析方法的确定过程中,教师先引导高中生对探析问题的思路及解题过程进行认真“回忆”,逐步推导出解析问题的方法步骤,高中生反思归纳后指出:该案例的解题步骤为由sin(a+b)=1,可以得到a+b的诱导公式,然后将a的值代入到待证式的左边,利用诱导公式进行化解,直至推导出需要求证的右边即可。组织高中生共同思考归纳解题的方法策略,高中生小组合作讨论,教师进行解题策略内容的评判,对高中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活动及解题内容进行评讲。这一过程中,解题方法的确定过程,变成了学生反思训练的实践过程。高中生在亲身反思解题方法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点评中,反思能力得到深入训练,反思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总之,高中生反思能力培养的途径多种多样,在此笔者仅就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活动培养高中生的数学反思能力作了论述,如有不妥,请指正。同时,希望广大同仁积极参与其中,为高中生的反思能力素养提升提供科学指导。

参考文献:

[1]张晓拔.数学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J].数学教育学报,2008(06).

高中生教育案例范文6

关键词:营养健康教育;高中生物教学;渗透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营养健康教育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明确营养健康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有针对性的开展营养健康教育,解决高中生现存的健康问题,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1营养健康教育渗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

1.1营养健康教育渗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必要性: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高中生物教学和营养健康教育也是密不可分的,生物课程是高中教学的关键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也紧密相联。高中生物教学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2011年日本曾经发生过核泄漏事件,这次事件导致日本很多民众出现了甲状腺类疾病。当地政府开始大肆宣扬,误导人们吃碘盐可以预防甲状腺类疾病,导致我国各地区的民众也开始抢购碘盐,在短短的时间内,我国的碘盐被一抢而空。如果高中生物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渗透营养健康教育,学生就可以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并对甲状腺疾病的原理有所了解,也就不会出现盲目抢购碘盐的行为。1.2营养健康教育渗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可行性:生物属于一门比较基础的学科,生物学科的研究对象实际上就是自然界生命的生长和活动规律,生物学科的开设可以让人们更好的了解自己,生物学科就是为人类而服务的。营养健康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可以更加明确生物教学的目标,完善生物教学体系,实现学是的全面发展。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对于生物教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在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的内容必须十分丰富,营养健康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形式,进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质量和效率。事实上,高中生物教材中本身就包含了很多营养健康知识,帮助高中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对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2营养健康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对策

2.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注重理论结合实际,把生物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2问题教学策略:问题教学策略实际上就是在开展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的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分组讨论课堂问题,最终得出结论。但是,问题教学策略应用的前提就是生物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的设置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置课堂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融入到课堂教学中。2.3故事教学策略:故事教学策略实际上就是生物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适当的穿插一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通过故事来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故事教学策略已经成为生物教师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寓教于乐。2.4探究式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更加注重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行研究教材,教师也要给学生提供自行探究的机会和时间,不断发现新的事物,提高自学的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营养健康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对于生物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生物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性,不断参加专业化培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实践教学经验,满足新课程教学需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3结语

生物学科并不是单一存在的,生物学科与营养健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如今,人们对高中生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而从高中生的健康状况来看,很多高中生存在不良生活习惯,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阻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新课程下,营养健康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要求生物教师必须丰富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法,也就是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当然,营养健康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对于生物教师的专业性有较高的要求,生物教师必须能够对营养健康教育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明确教学目标和方向,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曾昆.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营养健康教育的教学实践研究[D].扬州大学,2016.

[2]吴爱英.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的渗透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1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