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花艺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花艺的意义

花艺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压花艺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231-02

压花艺术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经过脱水、保色和压制处理,再依其形态、色彩和质感经过构思而制成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精致艺术品的过程。它是植物科学和艺术二者相结合的产物,不但可以将自然界的奇花异草融入人们的生活,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留住、亲近和保护大自然;让人们在爱花惜花之余,能在冬天见到春花,夏日看到冬草,还可以通过艺术加工赋予其更多的遐想。压花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将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是农业科学中的美学和艺术。尽管国外压花艺术历史悠久,技术较成熟,尤其是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对压花艺术的研究和实践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世纪90年代压花开始在推广到国内,广东、云南先后发展了压花农场,2013年中国园艺学会压花分会在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成立,扩大我国压花艺术的研究交流和市场开发推广。

一、压花艺术课程设置必要性

1.行业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花艺师。2013年由国家林业局审定、中国花卉协会编制的《全国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发展花卉加工业,增加花卉的产业链,而花卉的深加工是我国今后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近年来,压花市场所带动起来的干花生产、永生花加工及压花相关器具的生产已成为花卉产业链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多的实事表明制约压花行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因素是高素质技能型压花从业人员的缺乏,对压花艺术作品的加工生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压花艺术教学,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压花艺术专门人才,不仅是压花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花卉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2.人类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压花技术。尽管压花艺术在我国尽管起步较晚,但它一出现便立即得到很多人的钟爱。它之所以如此受人青睐,原因之一是因为它简便、简单,花材随处可寻,创意随时可想;二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提出更好要求而选择了这一高雅陶冶情操的艺术形式。同时,制作压花能减压,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人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制作一些简单的压花装饰品,在压花制作过程中既能充分享受自然、亲近自然,又可以修身养性而倍感轻松和温馨,因此更乐于参加压花技能的培训和购买压花艺术作品。

3.压花专业学生就业机会多,创业前景广。从当今压花艺术作品市场看,高素质技能型压花艺术人才相对短缺。而高职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要服务地方经济,在高职院校中增设压花艺术课程的正是顺应市场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英明举措。压花行业发展壮大,市场对具有压花专业技能的花艺师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不少的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显示,从事花艺设计制作的比例日益增加,并在发达地区的花卉市场从业者比例占有近二成,压花艺术毕业生就业方便,创业机会多。

4.压花艺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压花艺术》是讲授压花艺术设计理论与基本制作方法的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观赏园艺类课程,也是一门艺术素质教育课程。压花艺术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装饰性,而且能够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点缀生活、提高艺术素养和增加生活情趣,并能使人们在充分享受压花艺术情趣的同时而关爱自然、善待自然。这一特性决定了压花艺术教学在课程设置中的特色及优势。故此,在许多农林类高校及高职院校,压花艺术教学既是园艺专业的专业课,还是拓展为全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公共课程,这对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增强艺术素养和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二、压花艺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997年,华南农业大学在全国率先开设公共选修课程――压花艺术,受到各年级各专业大学生的欢迎,每学期都开设此课程,仍然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农学院、东北林业大学等学校开设的“花卉艺术”选修课,也将压花艺术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也开展压花艺术课程教学,广州市八十九中等中学甚至广州市柯木i小学、天府路小学等也把压花艺术课程作为扩大学生兴趣爱好、远离网络游戏的一种教学手段。尽管压花艺术课程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各种原因仍存在诸多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形式存在弊端。压花艺术是近年涌现出的新时尚,在高职院校也是近些年才开设这门课程,在师资力量的储备上尚且薄弱。大多数的教师原主修生物专业、园林、园艺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等,通过自修压花艺术相关课程转型为压花艺术主讲教师,其专业知识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现行高校普遍的压花艺术教学中,先讲理论课堂,再另行安排实训课堂,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时间不同步。教师基本局限教学,产学研、校企合作较少,学生基本凭爱好学习,没有意识到这是花卉行业的一个巨大产业链而应把它推广做大,学无以致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联系不紧密或者不衔接,实训课堂对理论知识的体现不够,使得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训的效果受到影响。

2.课时较少,学生实践机会少。目前,开设压花艺术课程的多数高等院校,教学课时相对较少,且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课时较低。授课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介绍压花艺术发展历程、压花艺术风格流派、压花造型、色彩理论、常用礼仪压花及花艺欣赏等内容。但动手压花的机会较少,一学期3~5次不等。因缺乏系统实践操作、花材制作机会少以及教学时数限制等因素,实践技能培养较欠缺。

3.教学条件不完善,经费投入少。实训室建设尚不完善,实训设备不足和压花设备简陋。大部分学校没有独立的压花艺术专用实训室,实训教学借用相关专业的其他实验室。压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课程教学缺乏实训设备保障是压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大限制因素。经费不足更是当前高职院校压花艺术课程的现状,由于经费不足,教学中不能大量使用花材,学生接触压花制作机会少,实践锻炼和技能提高难以保障。

三、教改创新与建议

1.培养“双师型”压花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成立独立的压花课题组,通过协会活动等机会为教师提供行业培训、交流学习的机会,提高现有压花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教师的压花科研项目研究带动压花教学的创新,或通过建立压花工作室来推广压花技术,此外,聘请行业内专家充实教师队伍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2.建设学训一体化、标准化的压花艺术实训室。结合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建设一个集教学、实训、展览陈设、美学鉴赏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教学训”一体化的压花艺术实训室。实训室需配备现代教学设备,如多媒体组件、移动式数字化投影仪及相关教学软件等。试验台的设置以分组教学为主旨,设备的数量与布局要方便压花艺术实践教学。压花实训必备的工具、耗材购置应与学生人数相匹配。布置压花艺术作品示范的陈列柜,实训室兼有艺术作品展览的功能,环境氛围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实训室管理上借鉴普通高校实训室开放管理方式,为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压花训练提供场地和设备条件。

3.形成“教学训”一体化压花教学模式。“教学训”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结合现代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互动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压花艺术课程而言,应用教学训一体化教学方式,将压花艺术中部分理论融入到实训操作中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不增加经费支出情况下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例如讲授压花花材的认识内容,无须课堂多媒体图片展示方式,而是带领学生到花卉市场中去,认识花材特性,融理论和实训教学为一体。在压花作品“教学训”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边听边练习,当堂完成作品的制作。

4.以产学研、校企合作形式的压花教学探索。和国内相关压花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把实验室建设成产学研基地,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参与压花艺术作用的制作和商品化开发,将所获经济效益再投入实践教学建设,同时利用学校各种会议接待、庆典机会推广使用压花艺术作品布置现场,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相应压花作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压花技能。

四、结束语

随着国际压花艺术作品市场日益升温和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压花艺术的广延发展空间不可限量。高职院校开设《压花艺术》课程正是顺应这一发展事态,培养高素质压花人才,不仅可以为高职学生就业提供新途径,还可以发展我国的压花艺术,让我国的压花艺术作品走进千家万户,走向国际。

参考文献:

[1]陈国菊,赵国防.压花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2009.

[2]赵国防,宗晶莹.试论压花艺术及发展前景[J].天津农林科技,2002,(5).

[3]张俊.装饰艺术的新宠――压花画[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8).

花艺的意义范文2

面花形象可爱、栩栩如生,再以红、绿、黄等鲜艳的颜色点缀,是集食用与观赏作用于一体的面制品。内涵丰富、寓意深刻。面花的图饰纹样来源于丰富的民俗风情。如,祝寿的寿桃上贴的“福”“寿”字,喻示老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孩子满月的“鱼变娃”,是生殖繁衍的象征;红白喜事多用“大花鸡”,喻示吉祥如意;正月十五,大人给小孩送“鹣鹣馍”;等等。鹣鹣是人们传说中的一种漂亮小动物,民间艺人说鹣鹣做得越漂亮,孩子就长得越漂亮,同时,鹣鹣馍中间要包点油拌馍渣、葱花,以希望孩子长大聪明。

面花在现代社会中用途的改变

社会在进步,面花发展到现在,用途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集可食、可看、可观、可用于一身。面花刚出现的时候是以食用为主,祭祀为辅。由于人们观念的更新,现在面花作为节日食品和风俗信仰的象征作用正在慢慢减少,而作为礼品、纪念品等民间手工艺品的成分在渐渐增加,也就是说“看”的成分在日益增加。在“看”的成分增加后,人们对面花的要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前对做面花的面、火候、制作手法、色彩、造型等有严格的标准,但对它的保存期没有过高要求。当它的用途改变后,人们对它的保存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面花的一些固有特点让其在被长期保存时出现了一些问题。面花是一种流传已久的农耕文化的产物,随着社会生存环境的变化,其作用已经由过去的“吃”转变为“看”,捏面花的手艺也渐渐成了稀罕手艺。

面花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发展规模有限。面花的生产主要在乡村进行的,过去大部分属于家庭式、作坊式生产,分散且不成规模,受益人群少,尚未成为一种行业。

第二,市场小、发展慢。面花的大部分产品主要被用于满足农村群众风俗需要,少部分被用来满足旅游景区爱好者的购买需求,数量少,产品销售市场空间比较狭窄。

第三,保存时间相对短。面花的用途由“吃”转变为“看”,就促使人们要将其保存时间大大延长,但面花的保存又有一些不足——面若湿则会霉掉,干了则会碎掉。这导致面花不能被长时间保存,要解决这个问题,面花制作就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转型创新。五、面花与陶艺相结合后的变化怎样的转型创新可以解决面花难保存的问题?对于面花的原料、制作手法、造型和色彩,有人进行了一定的尝试。陶艺与面花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承载着传统手工艺的精神意义,都是具有装饰意味与使用意味的手工艺品,都是材料与水、火结合的产物。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和思维的扩展,面花艺术与陶艺一样,要尝试的就是冲破一切技术材料、形式手法和表现媒介的旧规范,从既定的审美模式中寻找突破点。

花艺的意义范文3

前两天我问一位成都朋友:“为什么成都人那么喜欢三角梅?走哪儿都能看得到。”她愣了一下说:“还真是,以前我怎么没注意呢?”

这个有头无尾的问答就这样结束了,我依然每天在通勤路上欣赏着不同形态、不同颜色的三角梅:瑞联路某个小区里,靠近路边的一户人家在阳台上种了一株十分茂盛的三角梅,花朵在夏日的阳光下开出了一片般的紫红色,十分炫目;在青华路的小河边上、四川省博物馆的门口,一侧是大红的三角梅,一侧是紫红的三角梅,在我的印象中它们几乎四季不败,只要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就能开出整片花墙,深深浅浅的红色倾泻而下,浓密如挂毯;十二桥有一家带小院子的餐馆,小院顶棚上的三角梅开到了粉墙外头,远看有种既古典又妖娆的情调。

这些都是我在通勤路上最期待的风景,我像惦记着快递一样惦记着它们,希望这人间芳菲能为我开得久一点。

今年我对花花草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但开始尝试阳台种植,坐在车上也不玩手机了,而是盯着别人家院子里养的花使劲琢磨。我甚至还特别仪式化地在今年芒种前一日(6月5日)买了一本讲月季种植知识的书,就因为那天是世界环境日。照我以往买书先看封面设计的德行,本来是绝对不会允许这本书进入我的书架的。但是我现在买下了它,这说明我关注世界环境日不是没有原因的――我可能真的开始热爱生活了。

现在,下班回家后和花草独处的30分钟是我一天里心情最好的时刻,谁也不能打扰我。在开始种花的第一周,我栽了一株月季牙签苗。由于我的种植技能仅限于浇水,可想而知,为了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我经常下意识地去摸洒水壶,生怕这株娇弱的月季被旱着。两周之后,我终于浇死了它。我很伤心,也很后悔,决定再买一株,这次绝对不可以再溺爱它了。

在成功忍住没有给第二株牙签苗使劲洒水的两周后,我好心好意地给它喷了点杀虫药,结果因为没掌握好药与水的比例,导致它掉光了叶子。我吓得再也不敢乱动,小心翼翼地守着它,直到几天之前看见它长出了4个新芽,之后新芽慢慢长大――真的长得非常慢,慢得我很有挫败感。就在昨天,有3个芽长成了叶片,它终于活下来了。

如今我已经不期待这株月季能够及时长出花苞并开一朵花给我看了,只要它继续活着就行――大不了当观叶植物养着好了,谁让我欠它的呢。

花艺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花艺软装;起居环境;结构;艺术;绿色健康

中图分类号:TU23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080-01

一、花艺软装

在室内设计中,软装是运用一切能够起到装饰作用的、独立于房屋本身结构的可移动物品达到装饰作用的过程。而花艺软装就是运用花卉艺术于室内装饰的装饰方法。软装的应用具有灵活性、实用性,被人们广泛应用,而花艺软装所具有独特的烘托艺术氛围效果被人逐渐熟知、应用,比起普通软装它更具针对性。

(一)针对个人需求

花艺软装所用材料选择有很多,鲜花类的各种新鲜植物,干花类的各种经干燥处理的植物以及人造花类的仿真花造型。这些材料具有鲜艳的色彩,能以个人要求为目的通过花艺材料的色彩、造型、摆设与本身室内的装饰融合营造个人色彩浓烈的起居环境。

(二)针对贴近自然要求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大自然景色变成了绿化带里的一小片草坪、一排矮树、几朵花。这种压抑的环境让人喘不过气来,贴近自然的居室环境成为了现代人的追求。花艺软装在装饰居室环境的过程中,能营造贴近自然的环境,让人在这种环境中放松,缓解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紧迫感。花艺软装针对贴近自然的要求表现出它本身对营造出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的追求,更体现了室内设计的理念。

(三)针对空间规划要求

针对空间规划要求花艺软装所采用的绿色植物半分隔空间法就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在达到分隔空间的同时起到绿化室内环境的目的。花艺软装在空间规划的实施时能够组织和引导空间,绿色植物半分隔空间法于整体空间来说,并没有完全分隔,局部空间与整体空间相融合,局部空间与局部空间的相互独立,达到相映成趣的效果。在提高有限空间的利用率这一前提下,使用花艺软装更能表达设计者对空间设计的整体把握。

二、花艺软装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一)在空间布局中的作用

不同空间的布局、大小和布置不同时在其中放置同样的东西会有不同的效果,花艺软装的应用更多的是类似于这样理念的设计。例如,一进门就看到的视线可及处,且在平时会因为放置许多细小的东西出现杂乱的地方,显眼的地方过于杂乱会让人的心情烦躁。在花艺软装中这样的地方都是要进行特殊摆置的,而摆置的一般是抢眼的花艺,这样在第一感觉就不再是杂乱的小东西,而是好看的花艺作品。同样显眼的位置,在公共场合里,人们第一眼看见的位置,都要依据建筑的设计合理布置,烘托出场所的主题。对于酒店、宾馆、银行的大堂做为整体印象的代表,这些地方都需要以鲜花类的花卉进行布置,营造出符合酒店风格的格调。

(二)能根据不同花材选择表达不同设计效果

花艺软装与周围的装饰搭配、结合会对在环境中的人产生影响,在进行花艺搭配时要根据地方进行。例如,在厕所这种光线不好、湿度大的地方不宜放置鲜花或是其他布质花艺。而在卧室休息的地方,太鲜艳的色彩会让人精神紧张,不利于休息。所以卧室应该布置淡雅花色的布艺或者淡雅的花来装饰,也可以直接用绿色的植物,才有助于睡眠。在选择花艺材料时大多人会根据自己喜好来做决定,但是鲜花类难打理的花卉,受环境影响大的,应充分考虑放置地方的条件,不宜过于潮湿,不宜过于阴暗。简单来说就是要依据放置地点和放置的花卉种类来选择。

(三)花艺风格适配室内设计

室内风格是刚开始就由设计师按住户要求决定好的,但是设计好的房子,不管设计风格上多么的温馨,如果仅是靠设计本身,那房子是缺乏生活的温馨与生气的,而花艺软装能添加这种生气,与室内风格相应成辉,加强室内设计的韵味。对于中国风的设计来说,色彩偏于淡雅、清新,对设计本身的含义来说象征的意义和个性是重点,对应的中国风的花艺软装也是如此。采用合适的花艺风格来布置我们的生活环境,能让我们的心情好,生活更舒心,工作更顺利。

三、总结

总而言之,今天花艺软装在室内装修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在针对今天人们的个人需求、贴近自然要求、空间规划要求做到在空间布局中起到作用、能据不同花材选择表达不同设计效果、花艺风格适配室内设计、花艺营造空间氛围,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对起居环境的艺术追求。通过对花艺软装的应用更能体现当前人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与广阔的花艺软装市场相对应的是稀少的花艺软装设计人才,人们在需要专业人才的今天更应提高自身审美观念,重视花艺软装。

参考文献

[1]梁秀梅.花艺软装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时尚(下旬刊),2014(11):235-236.

[2]郝熙凯.植物景观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08):149-153.

花艺的意义范文5

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生产数量最大,使用最广的陶瓷品种之一,它们以其洁白的胎体,莹润的釉色,素雅的纹饰树立了雅致清丽的文化品格,从而倍受人们的青睐,在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景德镇青花瓷的发展,主要在元、明、清至现在的七十多年中。下文笔者对景德镇青花的发展史做概述。

一、古代和近代(元、明、清时期)

1、元代青花的发展

元代中期前景德镇制作的青花瓷一般不作生活用瓷,呈色蓝中暗灰,纹饰构图和绘画技巧颇具匠意,风格还是保留有宋瓷装饰的一些遗韵。到了元代中晚期,景德镇青花烧造技术完全成熟,特别是元代晚期至正型青花,胎体洁白厚重,釉面白中闪青,光润透亮,既有宋代影青釉的青翠明亮,又具有卵白釉的乳白凝重,元中晚期的青花,表现形式多样,以白地青花为主,装饰画面取材广泛。整个元代青花气势磅礴,笔势飞动,呈现庄重而活泼,雄浑而雅丽之风韵。

景德镇元代中晚期的青花瓷在制作工艺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胎骨厚重,二是瓷胎致密洁白,但胎质不够细腻,在砂底上可以看出有砂眼,刷痕和铁质斑点,三是釉色厚重,青花的白釉底子闪青的程度比较重;四是元代中晚期青花瓷所用色料是一种含低锰高铁的钴矿原料,烧成后色料全部熔于釉中形成蓝色玻璃状,着色区中间蓝色较浓,四周较淡,元代青花是中国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阶段,并且形成了第一座高峰。

2、明代青花的发展

景德镇明代前期青花以洪武、建文、永乐、宣德官窑为代表。胎土淘炼精细,胎体温润细腻,釉面平净,轻重适度。青花发色深蓝苍翠,明艳深厚,料色透入釉骨,线条有晕散现象,很像中国画水墨在宣纸上所形成的墨晕,在造型上,永乐、宣德青花改变了元青花厚重壮实的结构,表现出灵巧清秀而棱线分明的特征,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社会动荡,经济萧条,整个瓷业状况不佳。明中期政治中兴,在作为明代青花发展第四时期的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形成了中国青花发展史中的第三个,明代瓷器的制造,民窑是很重要的一部份,其中成化民窑青花深受人民大众的喜受,正德时期的青花瓷上承成化,弘治旧制,下启嘉靖新风,在器物的造型、品种和纹饰上都有创新,典型的正德官窑青花以中期为代表。明晚期景德镇官窑青花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即明代青花发展的第五个时期: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这时期青花烧造量多,陶瓷生产工艺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明晚期的天启、崇祯两朝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官窑几乎停产,但民窑生产量不减,除供国内市场外,还大量运销海外。此两朝已是明青花生产六个大时期各有面貌,其中永乐、宣德和成化、弘治、正德期间出现的两个高峰在中国陶艺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明代青花造型玲珑秀丽,胎体细润晶莹,青花淡雅幽婉。

3、清代青花的发展

康熙早期的青花以民窑为重,其胎釉有明晚期遗风,康熙中晚期青花胎质洁净坚硬,胎体变薄,造型挺拔硬朗,气势敦重大拙、雄伟浑厚,康熙晚期的景德镇青花的烧造达到了清代之冠。雍正青花瓷质细洁白,微微冷青,胎体厚薄均匀,质量高于前朝,乾隆朝历时60年,是清王朝由鼎盛逐步走向衰弱的转折时期,乾隆初期景德镇御窑生产的瓷器质量达不到前朝水平,一般来说,康、雍、乾三朝的瓷器是康熙胎体最薄,雍正次之,乾隆再次之。这三朝的青花是中国古代青花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在制瓷工艺上得到了很大发展,清代青花的绘制具有分工细致,专业化强的特点。乾隆、嘉庆以后青花生产逐步走向衰退,虽然也有少量精品,但不代表主流。

二、现代(民国以来)

1、民国时期的青花艺术

清末民国初,战祸连绵,民不聊生,洋货充斥市场,民族经济十分萧条,尽管如此,景德镇仍是全国瓷业生产的中心,民国初年,青花主要是仿古瓷和日常生活用瓷两大类,当时很少有以艺术家单独创作的,风格独特的青花艺术瓷,此时值得载入史册的、被誉为“青花大王”的王步先生,是惟一能与“珠山八友”等名家相提并论的青年艺术家,民国的青花艺术虽没有很大的发展,但也不缺精湛之作,作为有时代特点的作品仍具鉴赏价值,收藏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

2、五六十年的青花艺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的进步和时局的安定,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景德镇青花艺术由此出现了新的转机和希望。1953年景德镇成立了“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陶瓷委员会,这是景德镇现代陶瓷发展中的一大关键,它为景德镇青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正当景德镇青花有所发展之时,“”浩劫使刚刚兴盛的景德镇青花艺术遭到了冲击,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景德镇青花艺术落入了低谷,直到70年代后期逐渐复苏,此时由于中国国门封闭,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尚未拓开,青花艺术的风格还没有彻底冲破传统的枷锁。

3、80年代的青花艺术

20世纪80年代伊始,改革开放的春风将景德镇青花艺术推向了一个全国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风格流派百花竞艳,二是名家高手济济于世,三是青花艺术品种琳琅满目,四是青花表现技法不断出新,众多的现代景德镇陶艺家不断学习,总结、借鉴民间青花率真简约,笔法酒脱的艺术精髓,并结合现代表现手法而另辟蹊径,创造出具有现代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的新型现代青花艺术。景德镇一大批中青年艺术家使景德镇传统民间青花艺术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其作品或古拙或抽象,在其生动活泼而又疏简雄健的笔调间之显露出气势,蕴含着灵性,他们创作欲望强烈,思维敏捷,艺术修养和表现手法求新攀高,是瓷都陶艺界的明日之星。如今,经过众多陶艺家匠心独具的创造,青花品种越来越多,表现形式也十分丰富,出现了影青青花,珍珠釉青花、色釉青花,毛地青花,刻花青花等新的表现形式。

结 语

景德镇青花历史悠久、饮誉世界、深得人们的青睐,然而它并不是生来就这么完美的,它是经过千百年的历练,演变而来的。千百年来景德镇陶瓷艺术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创造方法,独特的民族形式,独特的工艺技法,独特的艺术风格。研究和总结景德镇青花艺术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历程,对于弘扬中国陶瓷艺术,继承古代优秀文化传统十分重要,它不仅能让人们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及其杰出成就,而且还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和创造精神。景德镇青花对于中国文化的阐述,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我们希望景德镇青花作为民族的骄傲,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影响世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敬仰,并能在现代工艺、现代文明的环境下传播并创造一定的经济文化效益。充分发挥东方中国传统文化标鉴的作用。

花艺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写意花鸟;美术;花鸟画

学习初期,在解决了基本的技法问题之后,陈老师便带我们去外地实地写生,写生收获了不少的素材,然而在写生的时候没有用心静默观察,烂熟于心,返校后,只是一味的拿着一本画满了的速写本,能够做到胸有成竹的寥寥无几,心中没有大量的素材也就创作不出寓情于画的作品。就算创作出的作品也只是画出了表面的客观对象,而这只是花鸟画创作的初级阶段,做到形神兼备才是创作的高级阶段,而我一直停留在初级阶段。创作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这篇文章我就想谈谈的我创作观,也借此机会研究写意花鸟画“意”的表现性,以及如何表现出写意花鸟画的“意”,如何把写生的创作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争取自己能够在今后的创作中取得进步。

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形神兼备,写意画并不像油画,水彩那样可以描绘出以假乱真近乎照片的作品,中国画在描绘一花一鸟、一草一木之时,不仅仅追求的是大自然的再现,而且还包括作品与作者的相呼应,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表现。写意的追求的是神似,这种神似,不仅仅指人的个性与气神,大自然的物象同样有生命有性格。在广州写生完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陈老师常强调,创作不能一味的追求外在的形似,要紧紧抓住对象的气息与神韵,把自己对对象的感受体现在画面上。至于对象外在的形与色,并不是完全不去追求,而是神和形是不可分离的,没有了形,也就谈不上神,神是在形之中体现的。齐白石说过很精彩的一句话:“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世,不似则欺世。”“似与不似之间”就是指表现对象的神韵。写意画是主观与客观的融合,是具象与抽象的结合,这种别样的审美样式,构成了写意画花鸟画本质特征。

徐渭和山人的花鸟画便极具代表性,徐渭悲剧的人生造就了他的不平凡的绘画才能,他的大写意风格,往往不受形的约束,一气呵成,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在一定程度上从形和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大胆地加以取舍和夸张,甚至于变形变色,借以达到追求神似的目的,他的作品饱含了对生活的体会,挥洒自如,笔墨张扬,让人仿佛看画如看人,他的创作注重对情感的表达,对主观感情的表现,因而创造出了不同于其他画家的作品,创立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开拓出了大写意画风的先河,使中国花鸟画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时期。山人的作品大多虽简淡,但却不觉空洞,反而觉得最完美的体现了作者的真实情感,他的作品中大多物象都有刻意夸张,有些是“白眼向人”的鱼鸟,有些奇形怪状的石头,但是正是用这样奇怪的表现方式把现实中的物象加入了自己的感情,传达出对社会对生活的感悟,这便是画如其人的最好体现。

艺术家最绝密的武器,便是以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以自己的心灵感悟世界,独具慧眼,把视觉的感悟转化到创作作品上,我认为画画的悟性十分重要,再美丽的大自然,如果毫无感情,依葫芦画瓢的方式把大自然的物象描绘出来,就算技法再高,也不会是一幅感动人的作品。如果对大自然无动于衷毫无感情的人肯定是与绘画无缘的。我自认为我的激情不够,也许是没有和大自然亲密接触,也或许是缺乏大气,大情,大智,大勇之气。但我会尽力去弥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激情四溢的人。

讲了这么多“意”的重要性,也都明白艺术是现实的反应,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但是关键是怎么样才能在画中体现出个人的思想,要创作一幅好的写意花鸟画的作品,要做到哪些?应该怎么样达到呢?这是我一直都未解决的问题,思考良久也找了很多资料,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

一、构图。写意一旦落笔,是无法更改的,这就要求作者在落笔前,在脑子里就把画面组织好,不论是画面的构图还是细节都要思考清楚才下笔,而这构图又不仅仅单是指画面物体的位置安排,还包括作画的构思,造型,色彩和画面的立意。构图可以尝试创新,如果画面的立意要求,可以通过改变和平常不同的构图方式去表现意境,突出个性。或者比如改变颜色,如果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景色可以用鲜艳的颜色来填充,如果表现凄凉的画面则可用暗沉的色彩来画。又或者在掌握了具体事物的造型上,通过提炼概括事物,有目的的夸大形象,通过这种特殊的构思和形象塑造,也许能够使画面产生一种特别的境界,展现出作者的情怀。比如山人画的《石鱼》图,整张画只有中间一条鱼,却丝毫不感觉空洞,反而觉得周围如果再多任何东西都是多余,这也恰当的表达出了山人对现实的愤懑之情。还比如五代时期的宫廷画家徐熙的《百花图卷》,虽然是工笔花鸟,而且只有墨色。却又很高的艺术价值,整张画是由不同时期,不同空间的花卉组织在一起形成一幅长卷,打破了传统的格局。

二、随类赋彩。谢赫六法中提到过“随类赋彩”,意思就是说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来填充颜色。色彩用的好是锦上添花,用得不好便是失败。而有些画家却并不拘于随类赋彩,而是按所要表现的情感需要,对色彩进行主观的创造。例如文同用墨,苏轼用朱砂来画竹,不管自然界有没有这种颜色的竹子,也照样随自己的心情来作画,同样也非常成功。

三、笔墨。墨是中国画里面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颜色,虽然墨是黑色,但是却可以通过恰当的运用毛笔和水分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效果,通常我们我们所说的墨分五色是指浓淡干湿焦,用笔的快慢缓急和用墨的不同技法都能够表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比如常用的泼墨、破墨、积墨,宿墨等各种方法,有静谧,空灵,古淡,恬静,生机盎然的感觉。不同的墨色之间灵活运用,画面便生动,方能达到造景传神的效果。比如当代画家霍春阳,对笔墨的研究十分透彻,他在实践中摸索出了揉墨法,把用笔控制得恰到好处,他的线条和笔墨中的各种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变化,呈现了平淡悠远的意境,能传情达意,同时也表达出了画家的思想和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