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范文1
【关键词】 财务风险;企业;成因;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的经济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一个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业绩如何,必然会体现在该企业经营资金运动的状况和结果上,表现为财务状况的好坏和财务成果的大小。企业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风险。财务成果即收益财务状况即企业的偿债、营运、获利等能力。财务风险与资金的筹措、运用、管理以及安全密切相关,对其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筹资风险,它是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广义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外部环节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首先,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导致企业财务机制不稳定并可能带来财务损失,必须对财务风险加以控制;同时企业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现实的。因此,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其次,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风险作为一种现象,其存在是客观的、确定的,然而具体到某一事件,风险是否发生以及程度强弱又是不确定的。由于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受有限因素的影响,如果对具体风险的相关因素充分了解并有效控制,则可以控制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
二、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二)现代经济社会的不稳定性
现代经济社会的不稳定性,主要来自社会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等上层建筑改革和变迁。如同政治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样,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同样是相互紧密联系,相互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政治体制及经济体制不稳定性均对社会发展进步、经济增长及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等体制性不稳定性风险是企业、政府、社会及个人所共同面临的最大外部风险因素之一。
(三)企业产品销售市场的风险
企业产品销售市场风险,是指企业在产品市场销售过程中,由于市场及相关的外部环境变化所产生的不确定性,而导致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及销售价格达不到预期的市场效果,从而影响企业财务收益甚至及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企业产品市场需求、销售量、市场占有率、销售价格、销售利润及销售回款情况等,均从不同方面对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所占企业现金流入量的比重较大,是企业现金流的主要来源和核心部分,因此,企业产品销售市场风险是影响企业现金流和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风险之一。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构建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
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体制的核心是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的构建问题。要在充分发挥民主,并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系统分析方法为手段,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使决策者的主观意志与客观实际达到完美统一。为了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必须建立一个由专家、技术人员、管理者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决策领导机构,这是企业进行正确投资决策的关键,必须有一支作风好、技术硬、懂管理、会经营、有创新能力的决策者队伍。决策者对风险的自控是指决策者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努力克服自身缺陷,提高自身认知水平,充分掌握所需信息,严格按照科学决策的标准与程序来实施决策。决策者的自控核心是提高自身决策水平,其中的关键环节是根据决策的特点来改善自身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减少自身的失误。而就群体决策而言,除了每个参与决策者做好上述工作外,还应针对群体决策的特点,合理确定决策群体的规模,加强决策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并明确各自所应承担的责任。
(二)对资金使用过程中资金成本风险进行控制
在企业使用资金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企业当初无法预料的情况,从而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发生改变,引起企业资金结构的变化,进而改变了当初的预期资金成本,造成企业资金成本风险的发生。因此,企业应关注当前的企业经营状况及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政策等做出必要的调整,防止企业资金成本风险的发生。另外,可能由于企业的经营比预期的好,形成的利润比预期利润多,导致权益资金成本的增加。企业应根据实际经营情况,提前做出判断,及时做出股利分配政策的调整或增加公积金等方式适当降低税后利润,减少权益资金成本支出,达到控制资金成本风险的目的。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范文2
一、企业财务风险内涵的界定
近几年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工作者对财务风险的概念及范围的确定各执一词,观点不一。综合起来主要有两大比较典型的观点,一是财务风险财务活动论。主要是指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二是财务风险负债筹资论。是指由于负债融资而使企业偿还债务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会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笔者认为:财务风险财务活动论其实已囊括了企业大部分风险,跟企业整体的风险概念无异,只不过是换个称谓而已,其内涵是一致的。而财务风险负债筹资论能从财务风险产生的本质原因来归纳和界定财务风险的概念,使之从错综复杂的整体风险中分类出来,具有一定的明确性和鲜明性,有利于准确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科学地进行财务融资决策,使财务风险具体化和可控化,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和讨论意义。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 负债经营是财务风险产生最为根本的原因
由财务风险定义得知,财务风险主要是指无法偿还到期的负债而产生的危机。企业财务风险是伴随企业负债融资而产生的。对企业来讲,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给股东带来超额利益,而安排欠妥,则会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在盈利水平低于利率水平的情况下,企业资金成本较高,投资者不但得不到回报,甚至可能倒贴,导致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恶化。如果付息偿债后的资金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经营,加大企业经营亏损,使企业财务危机成本增加,则会加速企业破产。所以,企业负债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最为本质的原因。
(二)企业资产流动性弱、现金流量短缺是财务风险产生的最为直接的原因
企业筹措资金后,必须要在将来某一时点用足够的现金来偿债付息。因此企业现金流量的多少,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偿债能力。企业能否到期偿债,并不取决于企业资产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有多少资产能变现;并不只看企业是否盈利,而是看企业拥有多少现金流量。企业如无足够的现金或资产难以变现,则直接会促使财务风险由潜在转为现实,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三)企业经营不善、投资失误是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状况恶化最为重要的催化剂
企业筹措到资金后,一般用于生产经营或通过项目投资来扩张企业,以获取更多的利润。企业经营利润与投资效益的获得是到期还本付息的保证。如因企业经营不善而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大于息税前利润,必将促使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使企业负担着到期付款的威胁,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财务风险。
(四)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是财务风险产生、财务危机出现最为综合的因素
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保守结构型和风险结构型。所谓保守结构型是指企业根本不负债,或负债比例很小。此类型企业通常不存在财务风险或财务风险很少,但暴露出企业资本策略过于保守,畏缩不前,对企业前途信心不足等缺点。风险结构型是指企业债务融资规模过大,债务融资比率过重,通常表现为企业资产负债率过大,或产权比率异常。此种类型是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甚至出现财务危机的重要因素。
(五)外部环境的多变性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
通常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有国民经济整体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汇率及其波动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或缓减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一)适度负债,合理安排资本结构,确保财务结构平衡
一要正确把握负债的量与度,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是企业负债经营的先决条件。二要适度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合理控制财务杠杆的负作用。三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实现资金成本最低化。企业必须权衡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的关系,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
(二)建立企业全面预算制度,正确预测现金流量情况
全面预算制度是协调的工具、控制的标准、考核的依据,是推行控股公司内部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础,也是促进公司各级经营管理人员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能力培养的有效机制。由于预算涉及企业现金收支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以它对风险可以产生一种系统性的控制。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这是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工作别重要的一环。
(三)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增强盈利水平是防范财务风险的保证与标志
企业资产对负债能力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短期影响,即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对偿债能力的影响。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尤其是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直接影响可用现金流量的多少,决定企业负债能力的高低。另一方面是长期影响,即企业资产营利能力对负债能力的影响,企业资产的营利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往往是企业负债能力高、财务风险相对低的有效保证和标志。因此,加强企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营运能力对一个企业负债能力来讲极其重要。
(四)运用多种财务策略,尽可能减少风险损失
在对风险的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坚持尽可能减少和降低风险费用损失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1.风险接受策略。企业可以依据稳健原则建立起“坏账准备金”制度,可以依据需要设立专项储备或提取风险基金。为应对市场变化,企业还应有一定数量的保险库存。2.风险回避策略。对于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风险和风险较明显且影响因素很难控制的生产经营项目,企业的决策者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财力,正确权衡收益和风险的得失,或采取回避政策,或制定出正确的判断标准,求得风险取舍的最佳选择。3.风险分散策略。多元化经营是现代企业分散风险的重要方法。其理论依据在于,不同行业或产品的利润率、更新换代周期是独立的、不完全相关的,所以经营多种产业、多种产品在时间、空间和损益上是相互补充和抵消的。一般财力雄厚、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更愿意采用这种方法。
(五)树立风险意识,构建起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范文3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对策
1、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1外部原因
第一,市场带来的影响。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的市场环境的变化,而这样的变化是企业无法去掌控的预测的,这些影响都会给企业的财务造成风险,例如,市场的萧条会使行业进入不景气的发展,那么企业应收就会现款,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
第二,政策带来的影响。政策的变化会改变行业发展的方向,例如国家上调贷款利率,那么这样的变化会使得资金成本上升,一些债务较多的企业生产经营就会出现资金紧缺而无法维持。国家出台的某类政策,就以房地产为例,国家限购政策出台,企业的销售回款延迟,资金出现波动,那么财务风险就会出现。
第三,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变化有时可以预测,但是有时候也难以预测,例如公众对于社会环保意识的提升,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是生产不能做到绿色生产,那么产品会受阻,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造成财务风险的出现。
第四,企业之间的合作带来的影响。企业的发展需要有合作对象,在这一条产业链中,哪一个环节出现什么问题都会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
1.2 内部风险
第一,企业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企业在成长稳定之后,宏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背景下,企业的一些管理者会出现盲目乐观的状态,没有用发展的眼光长远的看,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一些风险没有意识到,在具体的操作中会将精力用在市场开拓与产品的开发,由于缺乏良好的风险意识,加之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程度不够,那么企业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容易出现冒进,财务风险控制力减弱,从而出现财务风险。
第二,投资决策较为随意。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企业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投资决策是一个科学化的流程,不过很多企业经营者在对投资项目没有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就贸然投资,那么必然会造成财务风险的出现。
第三,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企业内控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很多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作为内控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也不健全,财务支出管理混乱、企业资金利用率不高等带来财务风险。
2、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方法
2.1控制型财务风险管理方法
第一,财务风险规避法。财务风险规避法是指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风险项目或是财务风险事故发生可能性较大,根据实际情况,企业决策者按照财务风险控制原则,经过反复的研究比较后权衡得失,采取一些措施避免财务风险的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是降低财务风险引起损失的程度,作为财务风险规避法是可以彻底的消除风险带来的损失。但是采取这样的方法企业要适当的选择,虽然可以彻底的消除部分的财务风险,保障企业经济利益,不过从本质上来看,财务风险规避法属于一种消极的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难免会遇到一系列的风险,例如经济危机或是一些难以预知的自然灾害,如果一味的采取财务风险规避法,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局限,市场的风险和利润是同时存在的,企业想要获得更高的利润,就必须要承受一定的风险,因此,只有说某个项目带来的损失率高或是运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不能接近收益的成本,那么企业可以选择财务风险规避法,就是在一个特定的情况下,选择这样的方法才能发挥其能。
第二,控制型财务风险转嫁法。也叫非保险型财务风险转嫁法。按照合法的程序,企业将自身要承担的财务风险损失转嫁给非保险行业组织或是个人,就是进行风险嫁接,但是风险并没有消除。在进行风险嫁接,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第一种方式是企业或是卖家通过合法的形式将财务风险或是风险项目出售到企业组织或是个人,原来的所有人和拥有权都会转移到新的所有人,那么原来承担的财务风险就会降低。第二种方式是通过转包和分包的合同形式将财务风险较大的工程项目转嫁到其他组织或是个人。第三是租赁,即通过合法的租赁合同等形式,在出租的物资的所有权仍属于出租人的前提下,出租人为获取承租人交付的租金把自己具有所有权的物资出租给承租人,同时出租人也会将所出租的物资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转嫁给承租人。
2.2财务型财务风险管理方法
财务型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是指企业通过识别或是评估潜在风险的方式,在财务风险事故发生之前做好各种财务安排,从而消除财务风险或是降低财务风险的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为了恢复企业的经济进行生产自救的一种财务支持。
第一,企业财务风险自留法。也可称为承担财务风险,企业在风险事故发生后自己承担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弥补的方式可以通过资金融资。这是一种企业风险控制自留,将残余的风险承担,通过其他方法都不能实施或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时候采取的措施。那么市场环境变化中不确定的因素很多,企业掌握其发展规律有些困难,如果企业承担全部的风险损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采取财务风险自留法一般适用于企业财务能够承担财务风险所导致损失可能引起的最坏后果;自我承担财务风险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其他方法不能解决的;还有是企业管理者在处理财务风险方面的经验和能力欠缺,财务风险意识薄弱,企业往往要承担各种的财务风险。
第二,财务型非保险财务风险转嫁法。财务风险转嫁方法需要财务型非保险财务风险转嫁补充。这种方法具有能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对所有的财务风险进行转移,不过这是一种灵活的方式,在面对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通过财务风险转嫁需要通过非保险转嫁方式来实现。财务型非保险转嫁财务风险方式有三种:
(1)免责约定,即通过对合同条款的拟定和变更,合同的一方把合同中对第二者所发生的损失的法律责任转嫁给另一方承担。在建筑合同、委托合同、销售供给合同、服务合同以及租赁合同中,转嫁风险的方式往往就是免责约定;
(2)保证合同,即债权人通过与保证人达成的某种协议,当债务人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偿还其债务时,债权人的损失由保证人来负责赔偿。债权人转嫁违约风险通常会采用这种非保险转移方式;
(3)衍生性工具,衍生性工具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新兴方法。其主要形式有期货、互换远期合约以及期权。它可以为企业提供保值、投机以及套利机会。
3、结语
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多种因素中一部分是企业可以控制的,一部分是不可以控制的,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内部的原因,往往这些因素的影响结果难以去预测或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无法掌控的,那么,企业财务财务风险控制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对这些影响要素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作为企业管理者来说,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目光看待问题,监建立和完善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配置财务风险监督部门,在企业还没有面临财务风险前,监督管理部门就可以通过市场分析来规避风险的发生,本文从外部原因以及内部原因对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成因进行两个方面的概括。(作者单位:大连天巳联合担保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鞠秋芳.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10)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范文4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防范
一、研究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意义
财务风险是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研究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意义在于:充分认识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各类风险加以预测、识别、预防、控制和处理,以最低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的理财活动。
二、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一)筹资渠道受到限制引发的风险
中小民营企业,在股票上市方面很难满足上市资格的要求。从发行企业债券方面讲,由于涉及到金融风险问题,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程度相对大企业而言较低,投资者缺乏购买信心,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取得资金,在银行信贷方面,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经营风险大,缺乏不动产抵押,贷款额度较小,满足不了企业经营资金的需要。
(二)筹资风险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筹资方面的风险主要是指中小民营企业在筹集资金时融资额度不当、筹资方式不合理、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较高等。中小民营企业在筹资过程中要重视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避免在融资的过程中因成本太高而造成财务风险。
(三)投资风险不断加大
投资风险是指中小民营企业投资某项目后,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使投资不能达到预期效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而形成的风险。投资者对投资项目的获利能力、现金流量等不能准确预计而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甚至危及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中小型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宏观环境方面
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在筹资、投资等生产经营活动中仍有较大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
在我国,民营企业属于弱势群体。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公有制产权和非公有制产权的实际地位不完全相等,保护个人财产的法律规定不够明确,非公有制企业财产权的保护水平比较低。此外,一些地区的中小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遭到随意侵犯,除税收负担较重外,还承担着各种繁杂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各种不合理的负担,加大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
2.金融市场不完善
企业的融资投资环境不佳,融资渠道、融资规模和投资领域都受到限制。特别是在筹资方面,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狭窄,民营企业很难以从资本市场上融资,银行的信贷政策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每年银行的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国有、集体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基本没有信用贷款,就是抵押贷款抵押品也十分狭窄,有的银行将贷款抵押品只限于国库券和定期存单,抵押条件无法与国营、集体企业相提并论。这些融资上的限制造成了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3.信用环境比较差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维系各种经济关系的纽带,是保持市场公正和效益的前提。目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信用缺失最为严重,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表现在中小民营企业缺少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很多企业随意编造经营业绩,制造良好的企业数据,上市圈钱,欺骗民众,失信赖账,逃避银行债务的现象比比皆是,以短期信用套取银行巨额贷款的现象时有发生,故意违约,不交货,不付款,三角债层出不穷,这些又进一步恶化了信用环境。
(二)中小民营企业自身方面
1.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受生产资源等方面的限制,管理资源相对短缺,管理结构简单,专业性不强,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很多中小民营企业不设财务机构,没有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和管理机制,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制度普遍不健全,报表不统一。
2.业主从思想意识上不重视
多数中小民营企业的创办人是20世纪80年代的城镇个体户、农村专业户及一些辞去公职的人员。相当一批人文化素质偏低,财务知识缺乏,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和作用认识不清,认为企业效益是靠业务做出来的,不是企业财务管理管出来的,有没有财务管理无所谓。对财会人员的要求只停留在记账、算账和报账这一层面上,而对如何运用财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活动则考虑不多,至于让财会人员参与经营决策,则更为少见。因此缺乏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规划和防范。
3.中小民营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低下
我国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都是业主自己的家人或是亲戚,企业在财会人员的任用上任人唯亲,致使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中小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这些人大多数未经正规的专业培训,并不熟悉会计业务,缺乏财务管理的能力,难以为管理高层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因此,难以做到账目清晰。
四、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宏观环境方面
1.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
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保护,不仅要从法律上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合法的地位,建立公平的财产保护制度,还要完善司法环境,加强执法力度,坚决打击侵犯民营企业财产的行为,逐步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地方性法规,使民营企业真正享受国民待遇,排除市场准入歧视,进一步放开产业限制率;改革企业注册方式,简化前置审批和登记手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坚决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凡必不可少的收费项目,要制度化、规范化和公开化。同时建立法律法规来规范民营企业的经营行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引导和约束,使其有序化、法制化,达到让中小民营企业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2.完善金融市场
国家要规范金融机构的贷款政策,使其在统一的市场环境下,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平等对待各种经济实体,商业银行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中小民营企业。中小民营企业是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其次要切实做到对各种所有制的经济实体平等对待,在统一的市场环境下,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平等竞争,消除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偏见和歧视,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最后要建立地方金融机构服务体系,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
3.改善信用环境
国家有关方面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建立信用体系,完善信用制度,建立企业信用保管档案,提高失信成本,使守信者受益无穷,失信者不仅无利可图,还要付出惨重代价。加强中小民营企业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让企业懂得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企业自身也会寸步难行,政府要加强信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建设,发挥其在信用管理方面的宏观指导、调控、监督的作用。
(二)中小民营企业自身方面
1.从家族制向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模式转变
中小民营企业应按照国际通行的原则建立新型民营企业,规范其经营行为,改善其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水平。特别是要逐步开放财务,让社会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以获得社会的信任,缓解或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信用风险问题。
2.提高业主思想意识
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是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其自身的才能、人际关系、信誉等也是企业极其重要的资源。因此,企业要发展,老板们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从思想上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财会管理工作,在实际中加强对企业的财务控制。
3.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中小民营企业要懂得将财务职位放开,敢于引进专业人员。同时应有目的组织财务会计人员学习社会道德知识,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其正确认识会计职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此外,还要加强对企业财会人员的培训。从业人员不仅要熟知国际会计准则及各国相关政策法规,还要熟悉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能,鼓励财务人员自己参加继续教育,需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激励与考核。
4.健全企业财务制度
中小民营企业要依法建立账目,并严格地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设账外账,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严格执行国家财务管理制度,按时如数偿还银行贷款,在金融机构保持联合好的信用;加强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按时如数支付客户货款,提高在客户中的信用。民营企业也要依法纳税,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更要进行税务筹划。
参考文献:
[1]刘小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06).
[2]黄德忠.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09).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范文5
一、财务风险概述
一般情况下,各种各样不受控制的因素对企业财务活动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使得现实的企业财务收益没有达到预期的收益,增加了企业经济收益损失的可能性,这就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财务风险较为全面,它在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当中都会出现。第二,财务管理具有共存性,也就是说收益和风险同时存在。按照一般规律来看,风险和收益呈正比例?P系。收益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也就高。第三,财务风险具有较强的客观性,预期收益目标得到实现或预期收益目标没有实现就是企业财务活动的两种必然结果,也就是说,风险在预期目标中是客观实现存在的。第四,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多种多样的因素在持续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也对财务活动造成各种影响,所以财务风险的大小无法及时并准确地进行确定。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无法适应市场环境变化
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风险都会受到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举例来说,同行的竞争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国际金融危机会限制产品的出口,市场的需求也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以上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情况。降低的市场占有率、资金运转效率、资金使用率和产品销量都增加了企业的积存的情况,影响了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当市场环境出现恶化,企业的资金就不能够很好地进行收回,产品的优化、改进和换代工作就会无法进行,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扩大规模造成了不利影响,使得财务风险持续增加。
(二)不科学的企业经营决策
从投资部分来看,一些企业不能很好地认识到投资风险,没有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相应的资本收入回报也没有进行预测,使得投资非常的盲目,不但没有取得经济效益,还造成了企业的资金损失。举例来说,一些企业没有详细的调查投资项目就进行投资,相关信息的真实性还不能够确定,错误的投资使得企业面临着极大的经济损失和财务风险。从产品销售部分来看,一些企业急切地想让自身的产品销量提高,占据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却没有细致考察和分析相关客户的真实情况,在销售的过程当中使用了赊销的形式,造成了企业缺少流动资金,持续生产和规模扩大受到了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进行得不到保障,甚至一些款项无法收回,对企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三)不恰当的企业负债融资方式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当中有着多样化的企业负债融资方式,并且每一种方式都有着其各自的特点。假如企业选择了不恰当的负债融资方式,就会造成各种不可预知的财务风险。一些企业都会选择有着较多限制的银行借款方式,但是获得的资金较少,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未来持续的发展。举例来说,一些企业对自己的生产经营情况和企业实力进行了错误的判断,发行了大量的企业债券以达到融资目的,当一些实际问题出现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时,这些债券就不能够按照期限进行偿还,由于债券方式有着较大的限制,债务重组就无法使用银行贷款方式来参考,企业的信誉会因此受到负面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四)不够合理的资本结构
不够合理的负债股权融资方式,造成了企业不够合理的资本结构。企业获得最大程度的商业价值,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最主要的目的。所以,将资本结构进行合理确定的基础是在筹资的过程当中就要将资本结构进行合理的构建,这样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才会得到促进,收益情况也较为可观。一部分企业还没有预测未来业务的资金需求,就去进行筹集资金的活动,造成了不够合理的筹资规模。部分企业没有有效运用负债和股权融资方式和财务杠杆,造成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对负债融资方式有着畏惧心理,没有足够的抽集资金,影响了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还有一部分企业过度依赖筹集资金,造成了高负债的情况,造成了企业较大的资金压力。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一)采用风险分担手段
企业要使用一些方式方法来降低市场对其带来的各种风险,积极应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举例来说,对市场的不稳定性进行提前预测并解决,采用风险分担手段,从多个方向分散风险,将财务风险进行解决。使用信用保险等方法,及时应对外部市场的压力,企业的风险也得到了防范。同时使用非保险手段,举例来说,对销售机构采用打折的形式出售商品,企业的业绩得到提高。预防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在企业当中必须进行构建,相应的财务风险预报和控制机构应该及时的建立,安排相关的管理人员使用常规的方式方法预测、分析、解决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通过企业自身将财务风险进行预防和消除。
(二)优化完善企业经营决策
企业中资金监管制度要及时的构建,企业的管理力度要积极增强,在资金周转速度得到提升的同时,避免了资金异常的情况发生。及时分析投资项目的可执行性,再进行投资。决策过程当中,要将企业实际的生产运营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全面调查投资的对象,确保参考信息的可靠准确性,避免投资失误的情况出现。一方面,资金监控工作持续增强,避免资金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投资项目的分析要依靠相关专业人员。在监管资金方面,要全面及时地掌握其使用资金的情况,对相关客户的信用要进行客观、及时的评价,避免盲目销售导致企业的损失。除此之外,还要对存货加强管理,购买存货的过程当中要选择最佳的方法,及时按照价值程度进行分类,使得资金利用率获得提升。
(三)选择最为合适的负债融资方式
要根据企业当前发展的现实情况来进行融资方式的选择,在此过程当中,首要考虑的是企业的利益,这样才能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会得到促进。在融资之前,既要对企业资金需求进行考虑,也要将企业发展的长期利益列入考虑范围当中。发展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和避免同样重要,要预测企业的生产情况和发展目标,选择最为合适的负债融资方式。发行企业债券的前提是企业的发展规模在稳定的增长,这样才能使得贷款周期和融资成本得到降低。如果企业的发展还不够稳定,就要采用银行贷款的方式,这样才会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将资本结构进行合理优化
要想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得到促进,企业效率得到提高,就要求我国企业要将股权、负债融资方式和财务杠杆进行综合性的应用。在筹措资金的过程当中,要对其未来的经营目标和生产规模进行充分且可靠的预?y,使得其资金的需求尽可能的得到确定和满足。企业财务杠杆的平衡是影响资金筹集方式的重要因素,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大比例的负债筹资方式就可以被考虑使用。企业筹措资金的规模要进行提高,企业负债结构的合理性也要被及时的进行考虑,合理安排负债取得和确定归还时间。长短期负债和资金要进行融合,使得短期内偿还债务的能力得到确定。根据企业的现实情况和相关投资计划,预测企业将来的收益情况,减少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范文6
【关键词】企业风险 特征 成因 防范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其特点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特点:(1)独立性,即财务风险不依赖于任何载体,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无法回避也无法消除,只能通过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将风险所造成的严重影响降低到最小。(2)未知性,即财务风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3)双重性,即财务风险是一把双刃剑,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利益就会面临更大的风险,获利小自然风险就小。(4)广泛性,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着财务风险,贯穿于比如融资、投资、生产、销售以及利润分配等各种活动。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包括很多,既可能来源于企业外部环境,也可能来源于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甚至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是千差万别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风险意识的欠缺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时刻都会发生。然而在现实的工作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往往忽视了这一点,非常缺乏风险防范的意识,认为只要管理好现金流就能阻止财务风险的发生,结果当财务突发异常现象时不知所措,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性
国内外经济环境、贸易环境、法律环境、政治文化环境以及企业产品市场环境等构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这些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甚至可以说是瞬息万变,企业一旦丧失对宏观环境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就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使企业失去任何抵抗外部环境所带来的侵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内部机构设置不当,权责不明
在我国,有些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完全是从国外或者国内成功企业照搬过来,并不完全了解拿来的组织结构内涵,换句话说,企业并没有建立好满足自身要求、适应企业发展的组织结构,只是搬来了一个外壳,而摒弃了组织结构当中真正的管理理念,导致企业内部上级与下级、各部门之间、分公司与总公司之间,权责不明、利润分配不合理、资金流混乱,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债台高筑,步步逼近破产。
(四)财务决策草率
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活动的核心,是财务的战略选择,然而有些企业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财务决策的重要性,一味地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只关注眼前利益,忽视企业价值,草率做出财务决定,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举步维艰,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长期发展。
三、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措施
针对以上所描述的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财务风险状况,采用正确的风险管理办法,谨慎地制定相应的防御和治理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
(一)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有准备的条件下财务风险才能降低到最低,此外,当财务风险发生时,巧妙地分散风险,将风险转移到企业外部或者联合其他企业共同来分担风险都是降低财务风险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与此同时,企业要总结经验,积极的整理和分析过往的财务风险经历,不断增强自身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也是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
(二)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固然重要,但是能否防患于未然还得取决于企业是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敏锐的洞察到风险来临之前的细微变化,即时的出台有效的应对措施,将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其建设要坚持全面性和实时性原则,提高对预警系统的预警能力,同时制定行之有效的化解财务风险的预案。在局部建设上,重点监督管理关键部门,及时检查这些部门的财务状况。
(三)明确企业内外部的财务关系
在财务管理过程当中,要保持责任、权利、利益三者的和谐统一,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和谐统一,理清财务管理工作中员工与领导、分公司与总公司的权责、利益关系,做到主次分明,取得员工和上级公司的信任,努力实现企业与各种财务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才能顺利的达成财务管理目标。
(四)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企业在制定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之前,应首先明确企业目前所能承受相应风险的能力,根据对财务风险的分析结果,权衡风险与收益,制定出财务风险应对措施。在处理财务风险的方法中,数据分析是最直观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数据分析中要尽量做到定量分析和计算,并结合具体的经济学模型进行模拟分析论证,避免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对决策过程的影响,时刻保持严谨和科学的决策思维,将应对措施做到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