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优质课程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优质课程建设方案范文1
关键词:机械制图;优质化;资源共享;校企合作
课程建设是各院校教学改革工作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而专业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方面起着主要的支撑与促进的作用,因此将专业核心课程打造为优质课程,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优质课程建设的思路与课程特色
《机械制图》是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具有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强调理实一体等特点,始终被作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课,也必然成为优质课程建设的首选内容。科技的进步带来对专业信息的大量需求,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职业院校均在逐步进行着专业的拓展与细化,必然要求课程专业适应性的加强,在教学中必须体现“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技能培养为中心”的宗旨,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与课程的全面建设,来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从而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制图课程教学模块主要包括画法几何、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绘图三部分内容,教学中应采用模块化教学,并大胆尝试理实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加工现场观摩与模型制作等实践环节,训练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和标准意识,为其能够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因而有效的教学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拓展性。本课程研究的如何构型与造型实体并利用图样进行合理表达,最后以计算机为工具生成数字化工程图,既是教学的内容又与实际设计工作的概念设计相吻合,使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与练习的同时培养了初级设计的能力。2.交叉性。以设计规律为主线结合教学内容,并结合了计算机技术,同时由于本课程以“图样”为对象,必将涉及制造、装配、公差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综合性相当强,充分体现了课程之间的交叉性。3.先进性。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不断地把时代中成熟先进的并具有方向性的技术引入教学,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适应其日后工作的需要。4.后继性。图样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与后续专业的内容互相渗透相互融合,既可以为后续课程训练必备的识图技能又是后续专业知识学习的综合运用。
二、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举措
机械制图课程是最早建成的重点精品课程之一,如果要达到和保持优质课程的水平,就必须要根据教育部与教委的文件精神制定符合相关要求的建设方案。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培养方向的重新定位。以“必需、够用”为度,按照各专业具体方向重新修订教学大纲,摒弃传统的“知识本位”,代替“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真正作为课堂主体,启发引导,调动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最终实现“自主学习”。2.完善课程体系以适应企业需求。新形势下专业在重新布局后,制图课程课时的严重缩减,使得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建立健全课程体系,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而体系完善的内容应服务于学生就业,由学校、行业、企业多方共同参与,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化。如飞机专业可加入焊接图样的识读,模具制造专业可加入钣金工艺的分析等。3.教学资源的重新整合与共享。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信息数据库,将各种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并使之实现教学范围内的全面共享;加强教学条件改善,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充实,以及教材的信息化等,充分满足教学需要,扩大受益面,提高绘图实训室与机加工实训车间的使用率,持续稳定地为优质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4.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是优质课程规划的必要内容,更是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作用,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做好经验交流和传帮带工作,以老带新,传承并发展优良的教学方法,用局部带动整体,全面提高教学水平。5.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以优质课程的发展建设为龙头整体拉动课程改革的各个环节:教学内容的充实,多样化教学形式的运用,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与普及等,充分发挥“行为引导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的优势,通过完善各项教学管理配套文件,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课程建设同样需要勇于尝试,大胆创新,努力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让学生自己亲手制作教学模型,从而使其感知三维到二维的空间转换关系;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工具进行动画演示或多媒体播放,便于学生更形象地了解典型结构与工作原理,完成二维到三维空间想象与图纸的生成;打破传统教学顺序,以装配体为载体,运用引导式教学方法直接引入项目教学,亲临加工现场观摩、测绘零件等,使学生的知识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从而达到提高了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课程方向展望与新课题的探索
建立优质课程目的是要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教和学两方面下工夫,既要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又要推陈出新,运用互联网络,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应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调动学生实际运用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为其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优质课程建设始终应当把市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计算机绘图是当下技术人员必备的职业技能,“无纸化办公”使得“电子化图板”的普及成为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与实践的方向;理论联系实际仍然“任重而道远”,因而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优质课程建设的契机,加快理实结合的进程,让教室逐步走入车间,这不仅是几代教师的共同理想,更是今后在教学中需要探究的崭新课题。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进程、特征分析与推进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9(4):3-9.
优质课程建设方案范文2
关键词:优质课程网站;架构设计;php;mysql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0-2284-02
Web Site of Quality Course Design Based on PHP
WANG Kun
(College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 China)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quality course is the center of professional course, to exploit and establish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quality courses website i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patterns techniques and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iculum building and video on demand provided by the quality courses website, to bring up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methods based on PHP, and to study and demonstrate it in terms of the server, architecture design, system function,web development and other architectures design.
Key words: programming quality courses website; architecture design; php; mysql
目前优质课程的建设正日益受到各高等院校和广大学生的重视,各个学校也在大力进行网络课程项目的开发建设工作[1]。优质课程网站主要面向在校学习的学生,以及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同时也是院校间相互了解的窗口[2]。因此构建优质课程网站必须体现开放性、交互型、灵活性、共享性、高效性和自主性等原则。线性系统课程是控制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在该优质课程的建设中,我们把网站建设作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改进教学方式重要的部分。
1网站总体功能设计
线性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线性系统理论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打下较为坚实的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同时具有一定的基于MATLAB仿真试验能力;了解并掌握线性系统分析、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一定的基于理论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为后续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打好基础。因而本网站在设计时,不但注重网络资源的共享,而且还能在线学习交流,不仅能让学生从中受益,还能方便教师间的学术交流。网站按照权限分为普通游客、学生、教师和超级管理员。学生比普通游客多了注册登录功能,可以留言和提问,教师可以从后台修改课程信息及回答问题,超级管理员拥有系统权限,也负责日常维护工作。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在网站的功能设计时,主要设计以下几大模块:课程介绍、师资队伍、课程视频、你问我答、网上调查、在线交流、留言讨论和资源下载等模块。
2主要技术实现
图1为优质课程网站总体框架结构图。
2.1网站总体构架
系统采用目前流行的B/S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具有分布式特点,可以随时随地地查询、浏览,开发维护简便,只需改变网页,即可实现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学生在任何能上网的地方都可以访问到。
2.2开发工具的选择
本网站采用PHP技术+Mysql数据库运行模式[3],网站的基本设计基于开源cms平台的二次开发,具有web2.0的交互性和先进性。同时也考虑了系统的可移植性,可在Windows及Linux平台下部署。PHP是一种简单的面向对象的解释型、健壮、安全、性能高,并且是独立于架构的、可移植的动态脚本语言。具有如下特点:
1)开放的源代码:PHP是免费的,所有的源代码都可以得到。
2)基于服务器端:运行在服务器端,可以跨平台运行在Unix、Windowns、Linux下。
图1优质课程网站总体框架结构图
3)效率高:PHP消耗相当少的系统资源。
4)具有极其有效的文本处理特性,支持从POSIX扩展或者Perl正则表达式到XML文档解析。
5)便捷实用:PHP代码就嵌在Web页面中,不必为它建立一个特别的开发环境或IDE。
2.3各子模块介绍
1)课程介绍
对线性系统理论进行综述及教学大纲。
2)师资队伍
介绍该课程及相关课题组的教师教授。
3)你问我答
本功能供系统注册用户使用,分为三类角色:管理员、教师及学生。管理员具有最高权限,可对后台各模块修改管理;教师可在登陆后获取后台登陆链接具有修改文章上传附件的权限,并且可对问答模块中的问题进行回复;学生可在问答模块中提问,并且下载附件留言等。教师和学生角色通过注册时提交的教工号与学号判断。
4)网上调查
支持多个调查事项,支持单选、多选两种方式投票,统计结果支持图形化,主要对课程及网站满意度及时反馈。
5)在线交流
Red5是一款基于JAVA的免费开源的Flash流媒体server,是当前最好的替代Adobe提供的FMS的开源软件。而且在可扩展性上有FMS不可比拟的优势。Openmeetings是一款基于Flex开发的开源视频软件,通过RTMP和HTTP协议传送视频数据。支持在线聊天,视频,文件共享,桌面共享。
采用openmeeings搭建远程会议平台,作为一个多语言可定制的视频会议和协作系统,它支持每个参与者音频和视频会话。Openmeetings还包含一个白板,通过白板可以导入各种格式的图片和涂鸦。因而学生与老师可进行面对面实时交流。
6)资源下载
提供教学视频、习题解答、教学课件等下载服务。
7)教学视频
提供课程视频的在线观看,采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器,因而一般不需要再安装插件就可即点即播。
8)留言版
作为网站中交流的中心,留言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有助于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也是教师学生交流的重要工具。留言系统具备了较完善的网上论坛与社区功能,注册用户可以发表、回复、阅读帖子,支持精华区、排行等功能。系统前台显示留言内容、时间、作者等信息。管理员通过后台管理,对留言记录进行添加、编辑、删除操作。
2.5课程网站页面的设计
作为课程教学网站,网站页面设计遵循了简洁、一致性和好的对比度三条原则。保持简洁的常用做法是使用一个醒目的标题,标题常采用图形来表示。一致性包括总体的排版和页面的色彩风格,本网站以淡蓝色和淡灰色为主色调,结构分为左右两部分,其中左侧为导航栏,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网站不但外观赏心悦目,而且内容充实丰富,更加易于吸引学生的兴趣。
3结论
基于B/S构架,应用PHP技术设计制作线性系统教学网站。使用Mysql建立和维护数据库,并进行了系统试运行。网站充分发挥php的技术优势,有效利用了校园网络资源,运行性能稳定,界面友好、美观,功能较齐全,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受到广大师生好评。
参考文献:
[1]孙梅,赵兵.高校计算机学科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技术在线,2009(21):93-94.
优质课程建设方案范文3
1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现状分析
1.1师资力量
目前大部分高校担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的教师不具备工程实践经历,也没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有的没有科研项目作为支撑。对专业学位的硕士生采取放羊式培养。只是把学生当成获得自己科研绩效分的手段,没有真正从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生的角度去培养落实。
1.2保障体系不健全
虽然各个高校均有相关的针对研究生培养的方案,但是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的不够全面和具体,很多政策只是停留在文件的表面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体系还没有形成。
1.3学生认识不到位
很多专业学位硕士生没有充分认识到专硕的真实涵义,很多学校把专硕的学生当成学术型硕士生一样来培养。学生要在其培养目标和方式方法上有清晰明确的自我认识。
1.4优质课程建设滞后
要培养出优秀的专业学位硕士生,一定要有优质精品课程作为支撑。好的课程要有好的老师来上,但是好的老师也不一定能够开发出好的课程。很多学校的教师都缺乏国际视野的课程研发理念,也缺少一支结构合理和优质课程研发团队。
2协同保障体系构建
2.1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克服同质化培养弊端,也要克服现有课程教学质量的瓶颈。要不断地变革专业学生硕士生的课程形成机制,要引人多主体参与的、能够在动态中形成的新机制,增强课体系的掌握扩展能力。要建立“教材开发、资源融合、学生介人”的三位一体的课程形成机制。
2.2合作育人模式
“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模式是一种“理论环节到实践环节多次反复”的多方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模式,在产学研合作育人的基础上,突出政府机构的协调作用和用人单位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整合优势教育资源,将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部队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企业与部队的主导作用、学校的主体作用、科研机构的配合作用与用人单位的反馈作用,符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应用型”转变趋势,有利于明确合作育人各方的权责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更高效地推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
螺旋提升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式如图1所示。通过不断循环的实习一应用一实践一反思一总结的方法来达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
“政产学研用”育人模式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如图2所示,其结构图如图3所示。
3总结
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并根据计算机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不断探索计算机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协同保障体系构建,为培养出优秀的计算机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而做出努力。
优质课程建设方案范文4
《纲要》强调,当前应该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课程内容,形成课程内容不断更新的良性机制,建设优质课程体系。为此,必须以课程内容建设为核心,充分优化整合课程内容,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通识性与创新性相结合课程建设既要重常规、又要重创新,要注重课程的通识性与创新性的双重结合。常规性课程内容与特色性课程内容相结合、基础性课程建设与创新性课程探索相结合、共性课程与个性课程相结合,是当前学校开展课程建设活动的基本原则。例如在高中教育阶段,《纲要》强调,应该一方面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另一方面开展高中办学模式多样化试验,开发特色课程,实现课程创新。同样,在高等教育领域,当前很多学校在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正是坚持“厚、宽、精、新”的原则,追求课程内容通识性、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导向性的整合。这里的“厚”,主要是指基本知识要宽广,基本理论要深厚;“宽”指的是专业口径和知识面要宽;“精”指的是精简课时、精选课程、精练内容;“新”则指发挥高校学科比较齐全的优势,鼓励学科交叉,开设新课程,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课程教学,把科学前沿的知识和创新意识传授给学生。(二)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如何把握课程建设过程中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之间的关系,是当代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世界性课题,对于中国的课程改革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这一课题的一般提法,是要在课程建设中将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统一起来,避免在任何一个方面走向极端。这样的提法不仅在国际上广为传播,在国内也十分普遍。这样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客观的、公允的、正确的。然而,在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域,恐怕还不是哪一方面过于极端的问题,基础教育课程建设要完成的任务,也不是这两个方面如何“协调”、“统一”的问题,最现实的任务与其说是二者的“统一”,毋宁说是两个方面都要齐头并进加强建设,也即在加强课程人文建设的同时也加强课程科学建设。正如有研究者所说的,“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真正需要的,是自觉地、明确地提出两个方面基本建设的任务,是从两个方面与各自对立的陈旧落后的课程传统进行抗衡,将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课程传统中的优秀成分发扬光大,真正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中扎根和完善。”〔4〕(三)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当前,在高中教育阶段,《纲要》强调,要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坚持课程内容基础性与理论性的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主张积极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倡导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领域,《纲要》则强调,当前应当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至于高等教育,《纲要》也强调要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主张课程内容的知行统一,倡导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主张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纲要》提出的上述这些指导性意见,着重强调的其实都是一点,那就是课程内容必须理论性实用性相结合。唯其如此,才能保障培养出来的人才既掌握牢靠扎实的基础理论,又不游离于现实的社会生活之外。(四)课程难度与学生可接受性相结合课程难度与学生的可接受性之间的关系探讨,一直是课程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的一点,也是要调整课程难度,改变以往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趋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使课程难度与学生的可接受性相结合。《纲要》也同样如此,它一方面强调坚持课程内容的理论性、基础性标准,同时又强调要“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提出课程难度应该与学生的可接受度相结合。
课程建设过程:优化课程管理,不断调整完善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都在不断优化管理,促进课程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完善。越来越走向现代化、接近科学化的课程管理,昭示着课程管理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也给当前我国的课程建设以重要的启示。为了优化课程管理,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当前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切实的努力。〔5〕(一)健全课程管理体制,规范课程管理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使课程管理系统有效运转,既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课程其他方面改革与发展的必要保障。我国目前已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对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在课程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要真正保证课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更好地发挥课程的中介作用,必须进一步健全学校内部课程管理体制,协调好学校各级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教师、课程管理人员、学科专家、课程专家、行政人员、学生等各类人员参与课程管理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二)规范制度与完善机构这是健全课程管理体制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应特别重视制定课程评价的管理制度和课程评价标准,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各层次评价制度和标准,研制各自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课程运行各个阶段的科学评价,控制课程运行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另外,学校应成立专门的课程管理机构,对学校的课程管理进行统筹规划和指导,全面提高课程质量。(三)灵活运用管理手段,提高课程管理效益要在充分发挥行政管理手段优势的基础上,广泛使用各种技术管理手段,加强服务和咨询,构建新的课程管理手段体系。比如,改革和重建行政手段,减少行政命令的随意性,增强其民主性和科学性,充分发挥考试和督导在课程管理中的作用,引入并加强技术咨询与服务手段,恰当运用经济和市场手段,进一步强化法规手段,等等。(四)优化课程管理队伍,夯实课程管理人格基础我国的一些课程政策之所以一进入实践领域就走了样,达不到预期效果,正是因为课程管理人格基础有问题,缺乏科学性。因此,目前必须优化课程管理队伍结构,要求课程管理者具备扎实的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熟悉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原理和方法,这样才能把握课程跳动的脉搏,领导课程改革。同时,还应该要求课程管理者具备一定的管理技能,除教育管理的一般技能外,还需要掌握诸如进行课程调查并作统计分析的技能,制定教育管理法规的技能,把握管理时机、促进管理反馈的技能,等等。总之,课程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当前的课程建设过程中,只有不断优化课程管理机制,全面提高课程管理质量和效益,才能确保课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课程资源开发:倡导全资源理念,促进课程资源共享
优质课程建设方案范文5
随着以网络形式传播知识、建设课程现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和研究怎样通过网络获得高质量学习资源
>> 网络技术视域下的国际网络文化产业管理研究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网络搜索引擎研究现状与前沿分析 近十年国际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共词分析 国际网络借贷的管理、运作与监管模式 央视国际网络“春晚”外宣的实践与思考 国际网络空间四大事件引发的思考 国际网络社会治理中的“单边主义”困境及其破解之道 比较教育视域下的教育国际化研究 地震:国际网络难以承受之重 国际网络巨头缘何不服中国水土等 新闻教育的国际前沿对话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高等工程教育学科前沿的研究 国际上体育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分析 坚决反对网络霸权建立国际网络新秩序 中国企业有效地进行国际网络营销初探 央视国际网络构筑无锡新媒体产业基 德国学者国际网络吸引旅美学者回国 汇丰银行昆明分行:国际网络服务云南经济 国际学生体质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 国际化视域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上。
意 义
1. 为网络教育提供了一个标准的语境
《网络学习质量指南》的出版为国家开放大学的国际化架起了桥梁。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中提出了国际化的理念,强调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与世界相关国际组织、大学和机构开展有针对性、多层次、宽领域、多渠道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增强国际影响力、吸引力,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该指南为之提供了基本路径,从学习目标、课程概述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参考标准,这为世界各个国家开展的网络教育提供了一个标准的语境,为各个国家的网络教育质量的评估提供了基本的评价框架,为国家开放大学进入国际化提供了路径和依据,为国家开放大学积极参与国际网络教育提供了方向,也为国家开放大学在国际网络教育中提升地位奠定了基础。
2. 为网络课程的研发提供了技术参考
《网络学习质量指南》的出版为国家开放大学技术应用提供了启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特别是在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开放教育领域中的运用更是其一大特色。各国在本领域技术的运用上,技术水平起点不同,技术参数、路径不同,技术支持方式不同,由此技术为保证各国教育质量提供的服务也就不同,指南为大家提供了统一的参数及路径,为我国开放大学信息化建设、云平台、教师空间、学生空间的搭建、网络课程的研发提供了技术参考。
3. 为资源建设提供了方法和样板
《网络学习质量指南》的出版为国家开放大学的资源建设、网络课程建设、微课程建设提供了启示。优质的教学资源是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的重要支柱。国开大学建设方案中提出“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资源和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和支持服务”的资源建设要求,推进优质课程及学习资源建设,建设不少于1,500门的优质课程,以高水平教授、专家领衔,专业化资源开发团队设计制作,高效能学习支持服务团队管理与更新,通过改造、新建和整合,以及购买、加盟合作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批优质课程和数字化学习资源。指南为我们提出了优质资源所包含的结构、内容及方法,为我们各种学习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空间和样板。
4. 为学习支持服务提供了新启示
《网络学习质量指南》的出版为国家开放大学开展的学习支持服务提供了启示。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是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的支柱。近年来,广播电视大学在支持服务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指南在总结世界各国学习支持服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更符合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的路径,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学习支持服务提供了思考的空间。
5. 为完善评价制度、工具、方式提出新建议
《网络学习质量指南》的出版为国家开放大学的考试改革提供了启示。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开放教育遇到困难、问题最多的环节。近年来,广播电视大学在考试的方式方法、考试的内容、考试的目的与标准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成果是显著的,但与社会和学生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指南从评价制度、工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建议,对于我们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在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之际,我们相信,《网络学习质量指南》的出版对指导中国的开放教育、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也对国家开放大学外国语学院同仁在翻译出版《网络学习质量指南》过程中给予的无私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优质课程建设方案范文6
关键词:院级优质课程;教学模式;项目分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079-02
《现代飞机制造技术》是航空工程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是学生从学习基础理论到从事飞机设计和制造实际工作的桥梁。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飞机制造工艺和飞机制造资源管理两部分。其中,飞机制造工艺是机械制造学科的一个领域,与一般的机械制造过程相同,飞机制造也可以划分为毛坯制造、零件加工、装配和试验四个阶段[1]。
根据我校课程分级建设的规划,该课程首先作为院级优质课程建设,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也在进行改革探索。由机制造具有很大的独特性,课程知识内容多,范围广,实践性很强,随着飞机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只有不断优化课程教学体系,不断改进与提高教学模式,使课程教学内容与现代飞机制造技术相适应,才能满足为航空制造企业培养高技能技术型人才目标的需求。
下面章节将探讨该课程目前教学现状,研究院级优质课程的改革探索,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提出研究思路。
一、教学现状
飞机制造过程涵盖了机械制造各个方面,授课内容涉及:飞机结构件加工及工艺、钣金成形、模线样板工作原理、飞机装配工艺和工艺装备,产品资源管理、并行工程等许多内容,另外随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的广泛应用,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已经成为当前航空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内容。可见飞机制造技术是一门不断向前发展的学科,相应的课程内容需要不断完善,才能发展成为一门具有丰富性、时代性和先进性的课程,但通过实践教学,却发现目前该课程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现在的教材某些内容过于陈旧,现代飞机制造过程与传统的制造方法相比有很大改变。教材中关于模线样板工作原理内容太多,数字化协调技术内容相对较少,并且教材中缺乏复合材料制造工艺和连接技术内容。教材中实例内容也过于分散,目前教材中的例子中的机型中军用机型较多,而且机型较老,不利于掌握现代先进的飞机制造技术。
现代飞机制造技术中制造资源管理的内容较繁多,鉴于课程课时和专业特色的要求,可以适当精简,突出重要关键内容讲授,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面面俱到的教学。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现代飞机制造技术是众多学科的一门课程,具有很强而工程实践性。目前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多,工程实践内容较少,学生对飞机制造的知识缺乏系统理解。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感性认识。例如教师在讲授钣金成形、模具加工和结构件加工的过程中往往是局部的介绍书本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没有从全局的角度讲解数字量传递到最终产品的过程。若要学生很好地了解并掌握数字化的精华,还需要建立飞机制造的实验平台,让学生将数字化制造的主要过程实习一遍,方可使学生从实践中更深刻地掌握知识。数字化装配和柔性装配工装设计时当前飞机发展的热点技术,也是国内飞机制造业的薄弱环节[1]。
3.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现代飞机制造技术主要采用讲授的方法,课程中讲授课时较多,但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却不高,教学效果不好。在授课时,教师主要利用板书和多媒体授课,由于教材内容较多,课件以文字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另外,在该课程中各种工装结构较多,而且对于大型工装,课本的图形表达有限,往往让学生摸不着头脑,觉得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如果老师只是对书本知识照本宣科,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理解[2]。
在院级优质课程建设的大背景下,通过课程组教师的努力,可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更新,更重要的是,利用调研等方法收集了大量与工程实践相关的文件、资料及视频等,通过整理、制作了相关的教学案例,形成了该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二、院级优质课程改革探索
1.重构课程内容。课程教学大纲是实施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课程改革首先需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并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运用多种考核方法,达到提升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从而更好地为航空企业培养专业对口、岗位对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课程组正在编写新的教材讲义,主要包括:(1)绪论:主要包括飞机研制一般过程、现代飞机制造技术的特点和先进的飞机制造技术发展趋势介绍。(2)飞机零件的制造:主要包括钣金零件的成形原理、钣金零件的成形方法、冲压零件的制造、钣金零件的下料和整体梁框类零件的加工。(3)飞机装配工艺:主要包括飞机装配的基本问题、飞机制造的尺寸传递体系、装配连接技术。(4)复合材料零件的制造技术:主要包括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在飞机上的应用、复合材料的成形与制造、复合材料的C械加工、复合材料的连接技术和复合材料的质量控制与检测。(5)飞机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主要包括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的概念、复合材料构件数字化定义、并行工程在飞机制造中的应用。(6)产品数据管理:主要包括产品数据管理和制造资源计划。(7)飞机制造工艺:主要包括飞机制造工艺相关概念、飞机制造工艺文件和飞机制造工艺流程设计
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行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采用基于项目分组讨论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教授课时改为讨论课时,让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分组,例如分为机翼、操纵面及起落架和机身三组。在每个小组,可以分为若干小组,分组标准以飞机部件结构介绍、数字模型组、钣金件制造技术、机械加工、焊接、胶接、机械连接、复合材料制造技术、总装配、工艺装备与协调技术等内容划分。
目前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因为实验室资源缺乏,可以与企业联系,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让学生去飞机制造厂集中学习参观。例如:(1)参观钣金车间,通过参观和问询,通过观察部分民机钣金零件特点,更加透彻地了解典型工艺方法及流程,而且对车间设备、转运和库房管理进行学习。(2)参观数控车间,该了解飞机结构零件的数控加工和常规机械加工任务。同时学习数控机加件的工艺计划、数控编程,使用设备的维护、维修和管理、安装、调试等。数控机床加工缘条、腹板以及部分工装设备零件,和工人使用模具钻铆工作,这些实际具体的操作使学生受益较大,对课堂授课也比较有帮助。(3)参观装配车间,通过车间师傅介绍,具体学习了组件装配工艺流程图、各站位工作流程和各站位的装配工作,这对课程中飞机制造工艺流程设计和飞机装配工艺的课程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4)参观制造工程部及车间技术部门,学习AO、MPR、TO、FO等工艺文件的编制和相应工艺试验大纲、工艺规范的编写及修订,配合现场进行工艺优化和完善。
工技术工作贯穿机产品从方案设计一直到设计、试验、生产、使用、维护的全过程,融洽在飞机全寿命周期里,在飞机制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去制造厂实际参观和学习工艺文件,可以了解车间业务和工艺系统介绍,学习了飞机总装相关工艺文件,这对教授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以及并行工程的作用,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优化考核方法。对于现代飞机制造技术这样的理论和工程实践结合性强的课程,仅仅依靠期末考试很难做到全面考核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可以将6学时的讲授课时改为讨论课时,按照上述分组,按照机翼、操纵面及起落架和机身三个模块内容分别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飞机制造工艺的理解,并对重点、难点问题集中交流。根据所分模块,学生可以撰写研究报告,教师给予报告成绩。这样的项目分组和讨论交流,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提高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三、结论
本文主要结合院级优质课程建设的要求,在对现代飞机制造技术调研基础上,对教学大纲进行了调整,对实践课程设计提出校企联合培养的建议,着重研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对该课程创新地使用了项目分组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志国.《飞机制造工艺》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科技教育创新,2015,(5).
[2]宋斌,倪士勇,宋新华,等.飞机钣金手工成形课程改革与实践[J].改革创新,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