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的建议

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的建议范文1

幼儿园家长参与必要性具体实施《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在对幼儿园的管理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鼓励孩子的家长也参与到幼儿园管理的工作当中,充分利用好家长方面的有效作用,鼓励家长成为幼儿园管理层的一份子,作为主人,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和决策之中,发挥好家园共育的作用,这不但是纲要中的要求,也是幼儿园在今后良好发展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幼稚教育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在现实工作中,其实也是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这一点,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中来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措施。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就突出强调了让孩子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之中,要求幼儿老师都能积极、主动的利用好家长这方面的重要资源,以便形成家园配合默契、教育同步的和谐气氛。可是在具体的实践当中,也有很多幼儿老师在对待这个问题上理解的还不够深入,认为所谓的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工作中,就是指家长对老师的工作给予支持与理解;有的甚至认为一学期对家长开放一次或两次活动就算家长参与进来了。其实,这样的参与并不是纲要中所谓的参与,这样的参与只会感觉是一种应付,是蜻蜓点水而孩子家长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幼儿园管理之中,没有真正的成为幼儿园主人。大家都应该意识到在现如今随着社会发展趋势的逐渐变革,以及家长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家长在对孩子接受教育方面越来越重视,因此在幼儿园管理方面提出了许多更新更高的要求,其中也给幼儿园在对孩子教育和管理方面提出了很多有意义建议和措施。所以,让家长也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当中来,在学校为家长专门成立一个交流平台,这样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了今后幼儿园的发展方向的一种趋势。

二、家长参与管理的几点具体实施

1.在幼儿园的指导下参与管理

每位家长都对子女的成长抱有殷切的期望,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一种心态,但大多数家长却仅仅具备热情而缺乏思想,往往会会缺乏专业的知识与素养。因此,在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过程中,幼儿园很有必要作出一些合理且恰当的指导方案,主动向家长宣传一些科学保育、教育的知识,开展一些家园相互沟通活动等等,比如现在湖南卫视比较火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按照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使家长在教育观念上接受并主动参与进来。然而想把家长真正作为幼儿园的一位直接管理者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如在幼儿园的管理上实施一些开明的态度及乐于听取意见的方案,进而达到让孩子家长真正更多的参与进来,加强家长与学校双方的信任性。对此相关措施的制定会有利于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更为合理化,进而更有利于幼儿园的发展。

因此,经过一系列的活动以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会使很多家长从自己思想的小框框中跳出来而融合在整个大家庭当中,所以学校对于这些在孩子教育身上有心无力的家长们采取各种方案来加以引导,可以根据家长的时间安排,让孩子家长定期或者根据需要来参加孩子的一些教育过程,像协助孩子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在娱乐活动担任裁判,制定孩子的一日三餐等。像这样的活动安排既可达到家长参与其中的效果,也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家长们宝贵的建议,实现了充分发挥家长这部分资源的良好效果,进而实现了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共同教育。

2.积极参加教育过程的管理

现如今《幼儿园课程》主要是强调活动性及探究性,及幼儿园要营造一种使孩子自发、主动的去探究活动的氛围,所以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老师们就要努力地去搜集这方面的知识和信息,而这些问题也正好是各位家长所感兴趣的一些问题,所以也实现了对家长们的吸引,使家长们主动地参与教育过程的管理中来,进而引导孩子的主动学习习惯。

3.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的管理

幼儿园对家长实施开放性管理,当班级举行活动时积极邀请家长们参与进来,是一种提高家长参与效果的重要的途径。在活动的过程中如果有家长们的参与,不仅可以使家长对孩子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还可以是家长们对学校的教育模式、方法、理念有个更进一步的了解,进而可以减少家长对孩子在学校学习过程的一些担心,也可使家长从传统的家庭教育转移到学校来,形成家园共同教育。幼儿园可以多利用双休和节假日期间举办一些家园活动,并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做个活动小分享等。如在中班举办的“我是小导游”活动中,每个孩子都作为自己爸妈的一个小导游,带领爸妈参观自己的幼儿园,向家长们介绍自己的老师和小伙伴、活动场所及平时的玩具等等,并在活动过程中向爸妈展示一下自己最近学校学到的一些本领,最后学校组织家长和孩子共同在学校进餐,亲身体会孩子在学校的饮食。在这样的活动中使家长不仅可以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了解到自己孩子比其他孩子的差异,从而更清楚的从哪方面对孩子加强培养,在最后通过家长座谈会就可以收集到家长们有针对性的宝贵建议了。

幼儿园还可以邀请家长参加“走进孩子课堂”活动,邀请家长们直接走进孩子的学习课堂,通过在课堂上与孩子直接的互动,使家长们与孩子之间更加亲密了,与幼儿园之间也减少了许多的生疏感。

4.家长享有参与发展评价的权利

一个幼儿园怎么样及该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好不好,这需要谁来回答?既然家长们都参与了管理,那么家长就应该享有参与评价这种权利。所以,幼儿园有必要在每个学期给家长们发一份有关学校各个方面的调查表,让家长们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出自己的一些评价,使各个家长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并采取一些措施如通过集体、小组或个别等活动的形式,因人而异,争取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教育,让孩子学得舒心。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在孩子的发展上做出正确的评价了,然而实际上,大部分家长在衡量孩子方面都是以成人的标准,“横向”比较是他们采用最多的方式。那么怎样才可以改变这一现状呢?依据家长的具体情况,针对怎样对待孩子的发展问题举办一些座谈会,并且邀请一些幼儿专家与家长们进行交谈,这样的座谈会既改变了家长们的思想观念,也加强了家长们在学校的主人公的意识。

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长需求;对策建议;河南省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作为一个特殊儿童群体需要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留守儿童家长在抚养、教育留守儿童过程中的困境和需求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反映了留守儿童的需求。为了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的需求,并对他们的需求予以及时的回应,以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我们特意开展了此次调查。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的基本情况分析

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的基本情况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文化程度

在受调查的91位家长中,71.4%的文化程度集中在初高中文化水平,其次,是小学占26.4%,而没上过学的只占2.2%。这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

(二)经济来源及收入水平

调查中发现,63.7%的家庭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打工,其次农业收入占25.3%,而经商只占7.7%。与此同时,34.1%的家庭月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另外30.8%的家庭收入在1000元以下,家庭年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家庭只有6.7%。大部分家长外出务工的工资收入并不高。

(三)对孩子的了解程度

在“对孩子不良习惯的了解”问题上,23.3%的家长认为,孩子的不良习惯是不讲卫生,14.5%的人认为是课堂违纪行为。而22.5%的认为是其他问题,另外19.6%的家长不清楚自己孩子的不良习惯。在“对孩子了解程度”问题上,65.9%的家长只知道孩子的一些情况,非常清楚的只占25.3%。由此可以反映出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对孩子的情况并不了解,孩子面临着家庭情感方面的缺失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的需求分析

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的需求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差,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51.7%的家长对留守儿童受教育持不满意态度,而满意度占45%,由此可见,家长对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满意度偏低。在对留守儿童家长的访谈过程中,16位家长提到了教学质量太差,教育设施不完善。26.0%的家长最担心孩子的成绩问题,其次是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和生活状况问题,分别占21.2%、18.3%和16.1%。农村留守儿童在兴趣爱好和人际交往方面也存在着问题。这要求目前农村在教育方面要转变教学思想,要关注学生的多向、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存在隐患

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的道路、电网设施还不完备,农村文教卫生等基本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有些家长明确提出:由于水利设施不完善,导致今年在抗旱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一些家庭没有安装自来水,儿童和老人在用水方面比较困难;车辆增多,但红绿灯等基础的道路设施不完善,增加了儿童外出的危险性;现在农村环境污染严重,附近的池塘、小河经常飘出一些恶味,孩子外出玩耍时特别担心;虽然农村有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但是农村医院的医护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满足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农村成员的需求。

(三)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不够

关于“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度”的回答中,49.9%的家长认为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一般,24.2%的认为不重视,只有19.8%的人认为很重视。对于“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原因”的问题,26.3%的家长认为是由于自己能力有限责任感不够,25.7%的人认为是政府和社会关注不够。家长期望政府能够给与更多的关怀与照顾。在“留守儿童需要社会关注与关怀的方面”的问题上,26.2%的人认为需要改善经济条件,保证他们健康成长;21.5%的认为由于户籍问题导致孩子无法进入公立学校读书;另外还有15.8%的家长提出对孩子的道德和性格进行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长需求的相关建议

24.8%的家长认为需要相关组织为在外打工父母提供定期电话、信件等服务来联系留守家中的子女,23.5%的家长认为需要同城待遇,20.4%认为在当地建立留守儿童相关机构及开展相关集体活动,等。根据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的需求,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质量的改善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学校三方多管齐下,共同努力。

1.政府层面的措施

我国的农村寄宿学校的食宿条件差,缺乏娱乐设施,使得学生的生活单一。19.5%的受访家长认为需要加强寄宿学校的建设。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更新,以保证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更加切实有效,同时可以减轻单亲监护和隔代照料的压力。

我国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政府可以给予政策和经济方面的支持,为学校利用富余教育资源,给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全部学生家长开设旨在提高家庭教育素质的课程讲座提供便利。

我国必须加快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改革,尽快拆除在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等领域存在的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以增加留守儿童家长的工作机会,降低生活成本,提高对留守儿童生活的支付能力,或者通过改善当地经济环境实现留守儿童家长在本地就业,以更好地照料、教育孩子,使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2.社会组织层面的措施

政府力量无法企及或者照顾不周的偏远地区,可以纳入公益组织的服务对象范围当中。社会组织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公益活动,为偏远地区的学校赠送图书、衣物、食品,来减轻留守儿童家长的经济负担。另外,社会组织还可以建立一个完善的服务支持系统,扩大服务面和服务内容,例如可以为留守儿童家长提供一些生活照顾和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提高家长的家教效果。

3.学校层面的措施

学校要形成与家长或监护人的交流互动,使双方都能及时的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情况,。学校可以为每一位在校的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个人档案,并建立与家长联系的专线电话。让留守儿童视为家长及时了解到孩子的真实的成长教育状况,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与结合。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儿童在面对自身变化、人际关系、学习压力等方面的问题时,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指导,很容易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不良的影响。学校作为留守儿童离开家庭以后完成社会化的最重要的场所,学校的教师有责任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惑和生活中的困难,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所造成的感情缺失和家庭教育缺位。

加强对农村教师的教学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在注重成绩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和卫生方面的教育引导,扩大教育教学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另外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有条件的可以开设心理咨询室,并配置专业的心理老师。为青春期的孩子开设生理健康课程,并对他们进行系统科学的讲解,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位,引导他们平稳度过青春期、叛逆期。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而且农村基础设施管理不科学,这是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所面临的困境。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以下建议:

1.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要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灌溉用水保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以及提高留守儿童家庭的农业收入,减轻经济负担,增强留守儿童家长对留守儿童生活的支付能力,

2.大力推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各级部门要加快构建城乡公路交通网,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同时,在道路拐弯处加设红绿灯,在过村路段限速,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安全便利的出行以及玩乐环境,消除交通安全隐患,提高留守儿童的安全系数,减轻留守儿童家长的精神紧张情绪和心理负担。

3.进一步改善农村供水、供热等生活基础设施

政府部门要加快在条件成熟的农村地区,启动农村供热和供气工程,同时加快农村供水设施建设。留守儿童家长提到这样不仅保障留守儿童的用水安全,也可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整洁、便利、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

4.全力推动农村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要坚持城乡资源服务均等化原则,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开放的取得成果。甚至在特殊的情况下,对农村地区要政策倾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促进优质资源从城市向农村有效流动,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硬件设施,提高其承载能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文明优质的生活环境,以更好地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需要,也符合了留守儿童家长的需求和期待。

(三)加强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充分发挥公益组织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公益组织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的需求,促进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公益组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各个公益组织加强联系,整合资源

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但是彼此之间缺乏联系,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在一些众所周知的地区,留守儿童家庭往往能获得丰富的资助,而偏远的山区却常常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因为社会公益组织是面对全体有需要人群的,因此要加强各公益组织之间的联系,整合社会资源,弥补政府失灵,为更多的留守儿童家长提供充足的资源以帮助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2.公益组织必须提供人性化、本土化的服务

目前,我国公益组织的发展模式大都是借鉴外国的经验,由于文化和国情的不同,公益组织要从实际出发,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服务模式,为留守儿童提供本土化的服务,以切实满足留守儿童家长在教养、培育孩子方面的帮助需要。而且,公益组织作为一个服务性的群体,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做到人性化,让每一位接受服务的留守儿童及其家长都能欣然接受,而不损害他们的自尊心。此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公益组织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需要事先了解服务地区的文化特点以及当地留守儿童家长的真实、具体需要,将资源发挥到最大化,以满足留守儿童多元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学院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王青,华中师范大学,2006-05-01

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协调关系 班主任与家长 教育

经过两年的班主任工作,总结了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经历了失与得。现就“班主任怎样协调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意见。

1.与家长平淡交流,做到相互理解

班主任和学生家长既然在教育学生成才目标上是一致的,两者就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者、教育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当班主任的初期可能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学生一出毛病,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发怨气,批评一通,极大地挫伤了家长的自尊心,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在研究学生问题时,班主任要意识到每位家长都希望有个引以为荣的子女,都那么要强、爱面子。班主任绝不能“越位”地训斥家长,“居高临下”地说:我要你怎么做,你应该怎么做。同时更不能把学生的过错强加在家长身上,把对学生的气撒在家长的身上。这时班主任应放下老师的“架子”,心平气和地用商量、征询的口气,向家长解释,主动协调,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共同处理好学生问题。

2.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打开学生智慧心灵重要的第一环。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按照教育大纲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教育。一般来说,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了如指掌,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在家访、家长会和同家长联系时,这对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进而管理好班集体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生也喜欢毫无保留地向家长反馈学校、老师、同学和班级情况。许多家长也非常重视自己孩子受教育的状况,对孩子的班主任、科任老师的调配,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等总想问个究竟,观察自己的孩子及其他孩子的学习表现,常常比老师还要深入、细致、具体,从而相应地对学校教育做出一些评价,有时甚至是一些尖锐的批评或与事实有出入的。这时就要求班主任要虚心听取,不与家长争吵、争辩。当然,班主任在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时要具有判断能力和心理承受力。由于现在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在提出意见和建议时,难免有点偏袒,这时班主任要有较强的判别能力,冷静分析是非;另一方面,在心理上,班主任对家长的意见(有时甚至是尖锐的批评)要有宽广的胸怀,较好的素质,摒弃自己是“专业教育者”、“我懂你不懂”的一些想法,虔诚而耐心地倾听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感谢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只有这样,以情动人,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达到同家长互相交流科学的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的目的。

3.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家长

由于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状况的不同,班主任不能人为地把学生和家长分成三六九等。特别是对处理学生问题且涉及到双方家长,班主任在接待家长时绝不能带着世俗的功利色彩,以貌取人,以职取人,以财取人。班主任应“一碗水端平”,亲切热情、礼貌待人,讲究谈话的内容、方法和语气。班主任“为人师表”,是学生效仿的榜样,是学生的一面镜子。班主任的理论水平、道德修养、处事原则等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家长,反之,则会给学校、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给学生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进而转对社会的失望,严重影响他们日后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班主任只有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同家长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才能赢得家长的尊重、理解和合作。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学校和家庭间建立和谐、密切的联系,使教育形成“合力”和“向心力”。双方互通情报、互递信息、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完成好教育、培养学生的任务。

参考文献

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的建议范文4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起着奠基作用。它是学校班级教育的助手和补充,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和保证。班主任与家长建立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实现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做好班级工作的重要途径。我在搞好与学生家长合作的关系上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摆正与家长的正确关系:班主任与家长是密切合作的关系

家长与班主任在教育目标上其实是一致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希望将他们培养成有用之材,而班主任按照职业和道德要求义不容辞地要对学生教育负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班主任的心与家长的心自然就应该紧紧联结在一起,这也是实现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合作的基础。由于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对教育复杂性的理解上的不一致,对班主任来说,容易产生一种“我是专业教育工作者,我懂你不懂,我讲你听”的心理情绪。

因此,我在和学生家长交流情况、或一起研究对学生教育的问题时,采取了密切合作的方式,放下老师的“架子”,心平气和地用商量、征询的口气,向家长解释,主动协调,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反而,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二、认真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寻求家长的支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爱好、兴趣、性格等了如指掌,学生的言谈举止在家中会表现得最自然、真切,所以家长一般来讲都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校外的情况,对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每当遇到学生棘手的问题,我总是要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恳求家长的大力支持。同时,为了更进一步自我完善,还虔诚而耐心地倾听家长的各种意见,甚至是家长的尖锐、不完全正确的意见。正确对待来自方方面面的或褒、或贬的意见,冷静分析其中的原因。同时,在自己的班级工作中,尽可能地把工作做细,避免失误,让学生家长看到一个充满真诚的、自信的、能干的班主任,让他们觉得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很放心。

三、与学生家长沟通时讲求艺术性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时甚至会遇到一些粗鲁的家长,这样,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

1、对于知识型的家长。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的一批家长,他们有一定的知识、修养,而且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教育,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也经常比老师还要深入、细致、具体,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他们合作,我一般如实地映情况,主动请他们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处理的意见,并且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当然,我在听取家长意见的同时还要具有自己的判断力,要冷静地分析。当然,与这类学生家长合作后通常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溺爱型的家长更多希望听到班主任对自己孩子的肯定。一般见面都要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好的一面给予肯定,再调皮捣蛋的孩子身上都会有一些闪光点,抓住他们身上的积极品质。还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这样家长就会从心理上接受班主任。同时,也用恳切的语言向家长反映情况,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家长,我总是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着婉转。

3、对于脾气暴躁型的家长。这样的家长往往文化程度不太高,“恨铁不成钢”,学生一出现毛病,他们也不加分析就拳脚相向。与这样的家长沟通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谨慎行事。要以柔风细雨式的交谈方式,要让家长知道:老师请家长到学校来并不是希望给自己的学生招来一顿皮肉之苦,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认识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教育学生。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把孩子打一顿,既没使孩子认识到错在哪里怎样改正,也可能加深师生间的隔阂,使孩子对班主任极为反感,感到老师很可怕,很可恶。父母不知道在打骂孩子的同时,他们也犯下了新的错误,与其惩罚孩子,不如做个榜样。

4、对放任不管型的家长。多报一点喜,少报一点忧,绝不夸大问题,使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心理,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来。使家长明白,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一定要加强,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5、对于气势汹汹的家长,我们要以理服人。教师碰到气势汹汹的家长往往也会热血冲头,碰到这种家长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才行。碰到此类家长,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在人际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铁吸引铁片一样让人无法拒绝。班主任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四、指导家教方法,教育优势互补

1、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转变其教育思想。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着三个误区:一是重智轻德,二是重养轻教,三是重言教轻身教,这是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产生的结果。

2、指导教庭教育的科学性。引导家长在庭教育过程中,要把握教育规律、时代要求和社会要求。遵循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和教育内容要有科学的依据,宽严适度,合情合理。

3、协助家长科学的指导孩子学习。当前不少家长虽有“望子成龙”之心,却无“教子成才”之法。他们说,在孩子的学习上花了那么多经历,用了那么多时间,可效果并不加。鉴于上面的做法,我建议家长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2).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的独立自主性;

(3)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4)指导孩子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的建议范文5

(凉山州会理县新发镇乐寨小学四川会理615131)

当今的农村儿童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要全面的发展,培育新时期儿童的综合素质,需要学校和家庭、社会的联动。就这需要教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致。要向接受教育的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形成家校同步教育的强大合力。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孩子的问题说到底是家庭出现的问题。由于农村孩子的家长在教育方法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通过初步研究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沟通。

一、抓住沟通的关键期。入学时间段起,往往是家长最重视孩子的时期之一。大部分家长都有这种思想:从一年级开始孩子是正规的接受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了。由于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家长们都从小就对孩子期望值高,教育孩子要认真读书,要考上大学,要有出息。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抓住时机,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再有一旦发现学生出现问题就要及时跟家长沟通。

二、打好与家长沟通的基础务必先尊重家长。尊重学生家长是班主任与家长取得有效沟通的首要条件,尊重家长,让家长在心理上取得与教师平等的地位,首先要礼貌待人,要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不论在任何情况请家长到校,应主动给家长让座、倒水,要有为人师表的风度和人格魅力。要善于倾听家长的意愿和意见,说话不能伤及家长的心理,让家长充分相信你。

三、对不同的家长沟通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交流时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交流策略。对于有教育方法的家庭,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学校教育中的改进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道,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工作。对于教育方法缺失型的家庭,交谈时,得首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肯定,然后再适度的指出学生的不足。在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家长也很能接受教师的良好建议。

四、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方法简介。

1、定期地召开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教师指导家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家长会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向家长宣传教育思想,管理方法,介绍不同教育方法等。

2、继承家访这一传统而有效的沟通手段,登门要显得有诚意,有利于交流成果。家访之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首先要有家访工作的目的。要设想好:通过家访,教师要达到什么目的;预计对学生会产生什么影响;对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学生准备采用什么方法;预计家长对于教师所反映的情况会是怎样的态度等,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应对的策略。其次还要了解被访问家庭的基本情况:家庭状况、家长的知识层次、对学生的关心程度等,再根据家长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性格特点等差异,选择采用何种谈话形式和方式,或直截了当陈述,或耐心解释引导等,最后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采用学生、家长、教师三方谈话式,还是采用家长、教师两方谈话式等。家访要避免随意性,更要避免向家长告状。

3、书信的方式。与家长定时进行书面交流时,把要布置的任务,家长需注重的方面,以及自己的相关教育想法可以清楚有条理地写在纸上,让孩子带亲自带回家,家长阅读后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回信,这样的效果较好。

4、家长接送时孩子时面对面的交流。低年级家长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多,这正是班主任与家长交流的好时机。老师能把孩子当日或近几日的情况与父母交流,既能了解孩子在家情况,又能直接地、近距离地与家长接触,便于老师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家庭模式。这种沟通是非常有针对性的,这样的交流方便,会取得意想的效果。

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的建议范文6

幼儿园教育是最为基础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担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互补关系,缺一不可。只有让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那么怎样让两者无缝连接,恰到好处的结合起来并且取长补短呢?

1 引导幼儿园教育和父母教育有效的结合

1.1 通过学校老师对家长的口头宣传,让家长知道和了解家园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园通过教师走访、家长会、至家长的书信、学校宣传栏等形式,让学生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离不开良好的父母教育,激发出家长对父母教育的热情和信心,强化家长父母教育的理念,让家长参与到家园共发展的行动中来。比如教师走访学生家里,和家长进行交谈,听取家长对于父母教育的不同观点和优秀建议,使教师在学校教育方面能与家长的父母教育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教育得到发展,使家长在21世纪新时代背景下扮演好一个合格和优秀的父母教育的角色。

1.2 在每年新生开学季举办家长与老师见面会

与家长一探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让家长领悟到家教的重要性。让家长有切实的教育行动,学校教育与家教双管齐下。

1.3 周末举办家长学习班,提升父母家教的观念,提高家教质量

我园开展家长学习班让资深幼儿教师上台讲诉自己在父母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感受和使用的方法,对台下的家长进行举手提问的方式一同探讨教育过程中的疑惑,让家长更加感同身受,得到质的飞跃。

1.4 通过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校,学校与学校的联谊活动,使父母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进步

我园开展的活动主要有亲子活动,学校教师联谊交流会,学生家长与家长座谈会,家长知识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家长能够学会换位思考,试着从幼儿的角度想问题,从而针对性的进行父母教育,更大程度的提高教育的效率,同时降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误会。

2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耐心解决出现的问题,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

教师在学校和父母教育的结合中应该起到桥梁作用,不能一味的追求速度,要学会理解家长有不同的看法,不能把工作全部推给家长,造成家长的负担,应该给家长足够的时间去认识和实践两者的结合,取得家长的认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两者结合教育的效率。

2.2 教师应当尊重家长和孩子的建议

虽然教师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学校教育,但这是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伟大使命,是祖国赋予我们的光荣义务,我们应当履行好这份义务,在履行义务时不应对家长的不同意见有任何的歧视和偏见。例如,不同家长对于孩子午睡时间长度的问你有不同看法,这时候我们应该本着科学的眼光去看待,即使有些家长的观点是错误的,我们也应该去认真和耐心的去解释,让家长认可。要知道家长也是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和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一致的。只有这样才能让父母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更加紧密。

2.3 教师在举办学校与家长的家长会或者其他活动时,活动应该更加具有时效性,并且与时俱进

当教师在邀请家长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时,如果只是一般的唱唱歌跳跳舞,那么家长会渐渐的失去兴趣,并且觉得无意义,肯定无法调动家长和孩子们的热情。教师一定要开展趣味性强的,能与当下社会息息相关的活动,让家长踊跃的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地参加老师提出的问题。

2.4 学校领导在学校教育和父母教育有机结合中扮演的作用

学校高层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父母教育的重要性,不能一味的把重点放在教师的表现上,也应该通过公开园长信箱,学校信箱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工作中来,试着让家长来促进教师的学校教育,放宽学校在某些方面的政策,比如上课期间不得陪同上课等,让家长参与进来也能更好地促进学校和父母教育的结合。

3 教师教学中的课程改革

3.1 新型现代化教育应该让孩子有更多充分发挥自己的空间

让每一个学生有轻松的学习环境可以释放自己的学习潜能,使每一个学生更加肯定自己的价值。只有充分释放了孩子们的学习潜能,放学回家后与家长间的交谈才能更加自信与欢快,也能勾起家长对父母教育的兴趣和积极性。

3.2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多注意关心孩子课余时候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只有关心每一个孩子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尤其是父母教育环境,才能刚好的进行学校的教育,更加高效的提高孩子对于学习的热情。毕竟在新型教育的改革推动下,在众多优秀的信息技术设备环境里,如果新技术仍然不能推动课堂结构的改革,将会使得新教育模式得不到最好的效果,使得父母教育成为一种空谈。

3.3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要知道最好的教育在于启迪而不是灌输,一味地灌输孩子知识,不如启迪他们自己去思考一些事情,让孩子自身参与到学校和父母教育的探索中去,让家长和孩子一同学习和进步,这样才能不枯燥无味,让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家长在父母教育的过程中不会摸不着头脑,手足无措。

3.4 教师应该学会在教育的过程中和孩子平等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