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实务网络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实务网络培训范文1
一、网络会计的理论
关于网络会计的理论部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会计的对象,在信息技术时代,网络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及不能用货币表现的信息,信息包含了客户的信息和供应商的信息,经过对所有信息的汇总,将这些提供给经营者,在考虑这些信息的基础上最终做出相应的决策。(2)网络会计的职能,包括核算、预测、控制与分析,传统的会计是将所有负责的工作流程全部用人工的方式完成,而网络会计将这些用计算机自动完成,财务会计以核算为主,加上经济的分析,实时控制所有信息,是整个会计系统成为了最全面的核算与管理为一体的系统。(3)网络会计的假设,网络会计的主体可以是实体企业,也可以是虚拟企业,在面对市场上的变化时,相比较于传统会计只适用于实体企业,而网络会计的假设不仅可以适用于实体企业,还能适应虚拟企业,拥有不同资源的企业们建立联盟,共同承担费用与责任,从而既能开拓自己的市场,又能对付同行业的竞争者。
二、网络会计的实务
(一)网络会计实务充满科技化
随着网络科技时代的发展,网络会计实务也开始被科技化所影响,不仅出现了网络会计培训公司等新经济组织,同时利用电子商务,运用新结算体系进行网上交易,与传统会计实务相比,这些网络会计实务无时无刻充斥着科技感。为了让网络会计实务更好的适应网络发展,以下几点可供参考:(1)对收入与费用的界定,网络会计可以选择采用现金收付制来应对权责发生制的影响。(2)对于会计组织,应该对整个会计组织的机构和岗位进行重新设置,包括自动采集数据内容,自动处理所有相关事项,会计组织的核心地位已经动摇,建议强化企业计算机中心的网络管理和会计信息结算系统管理。(3)对无形的资产和人力的资产,应该改革过去传统成本的计价方式,对企业声誉、商标、形象等采用现行市场核算方式。(4)着手于所需要数据的储存与求取,在输入管理方面需要加强,不仅要快捷便利,还要保证时效性,输入者的身份需要被授权,无论是身份认证还是人脸识别或是指纹操作都是在对所有数据进行保护,防治有不法分子恶意侵入系统进行盗取或者篡改。
针对信息安全问题,某公司在建立身份认证中心对所有访问的客户都要进行多重身份认证,包括口令认证、人脸识别或者指纹录入的方式,都是保证企业的网络在对外界开放时提高安全性,增加了企业财政信息的抗干扰能力,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以上方式值得其他企业借鉴参考[1]。
(二)拓展网络会计的核算内容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脚步,各行各业开始组建了供应链,联合既有优势的企业和部门,相互支持相互扶持去控制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与采购和消费有关时则通过网路供应商与销售商进行交流联系在一起,从而构建起广泛的企业结构模式。因此,网络会计的核算内容得到了拓展,信息大多数是财务的信息,这些信息能有准确的反应企业创新的能力、市场占有率和其服务能力,以此显示出这个企业的竞争能力如何。另一方面,所有信息资源的功效也是网络会计的一个特色,它不同于单机系统,只能在自己的区域范围内进行操作,无法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但是网络会计不仅有自己的服务器,其他终端也可以共享资源,所有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资料利用效率提高了,也方便了企业在这一方面的投入过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完善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环境下,知识作为无形资产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资源,涉及到市场中品牌、营销渠道或者商誉等,都是一种无形资产,需要得到法律的保护。传统的会计工作是核算知识成本,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无法采用货币进行计量的资本,这些只能运用网络会计进行表达,方便经营者与决策者全面客观的去了解这些信息。做出最准确的评估。对此,我国正在加快网络会计的人才培养,网络会计是一种集管理与知识结构结合的多元化人才,企业单位提供培训和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统一的考试得到资格证书后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才可以上岗,这些人才也是一种无形资产,他们不仅懂得计算机相关知识,还能灵活运用网络服务会计,对网络技术和概念有着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知识储备量丰富,应变能力强,各个企业目前正缺少这样的复合型人才[2]。
会计实务网络培训范文2
一、密切跟踪会计改革进程,积极推动金融会计业务创新发展
人民银行会计业务的创新发展是与当前国内外会计改革进程相适应的。一方面,国内外会计改革进程为人民银行会计业务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借鉴。总体上看,会计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正在走向不同区域、国家间的互溶,国际间趋同的趋势明显,人民银行会计也不能例外,也必然会趋同于国际间中央银行会计的通用标准。另一方面,人民银行会计业务的创新发展,必然是人民银行会计标准向国际间中央银行会计通用标准趋同进程中的发展,是国内外会计改革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好人民银行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总的脉络,积极适应国内外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积极吸收国内外、人民银行内外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最新成果,完善会计管理手段,创造性地做好会计工作。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逐渐加深的背景下,会计准则全球趋同已经是既成事实并将继续深化。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了中国会计准则体系,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我国金融业会计实务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仅商业银行会计工作很多方面需要做出调整,人民银行履行职责也面临着很多方面的变化。一是在解读金融数据方面,需要考虑应用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报表数据的影响,这对于人民银行贯彻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开展金融研究都是特别重要的。二是在落实会计工作职责方面。按照“三定”方案,人民银行会计部门有协助商业银行完善会计制度的职责,随着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大量建立,会计部门有必要研究企业会计准则,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用会计准则的情况进行跟踪和指导。三是在人民银行会计标准改革方面。下一步企业会计准则的很多方面也要在人民银行应用,很多方面对完善人民银行现行会计标准有借鉴意义。这也是人民银行会计工作者需要关注并研究的问题。
因此,广大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必须要有更加宽广的会计视野,要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不断跟踪研究国内外会计改革进程,加强对会计准则的研究,完善知识储备,强化服务能力,更好地为人民银行业务创新与发展服务。
二、构建会计人员沟通交流的高效平台,有效促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会计人员加强沟通交流能有效促进其综合素质提升。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问题需要通过顺畅的沟通交流渠道解决。搭建好沟通交流平台,有利于会计人员交换专业工作心得,探讨专业疑难问题,比较专业水平差距,这无疑对于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建设高水平会计队伍都有重要意义。
搭建会计人员沟通交流的高效平台,必须多从资源整合角度做文章。一是要强化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会计交流和人民银行行内部门间的会计交流。人民银行会计业务和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有广泛联系,不仅银行账户、支付清算、票据交换、资金融通等方面有实际的业务关系,会计标准上也有相通的地方,会计管理手段上更有广泛的相似性,会计部门之间、会计人员之间加强沟通交流,有利于双方依职责做好会计工作。人民银行内部各部门间需要不断加强会计交流,会计部门与相近业务部门之间,会计部门与货币信贷、金融稳定、金融研究等职能部门之间,都有很多会计问题需要沟通交流。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会计培训机制。培训工作应逐步实现几个转变:培训范围由主要对会计主管培训转变为面向一线会计人员培训;培训手段要由现场培训转变为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培训;培训师资要由主要为人民银行内部人员转变成主要为机构外专家学者;培训内容要由主要为人民银行专业管理知识转变成主要为会计综合业务知识。实现这些转变,可以使更多的会计人员受益,使专业工作理念得到提升。同时,基层行要从强化会计人员沟通交流的角度,附之以专业基础知识培训,要完善以会代训机制、会计论坛机制、讲演会计制度机制、业务技能演练机制,使会计人员的思想动起来、丰富起来、完善起来。三是要建立会计人员专业问题研究机制。目前,人民银行聚集了一大批高学历会计专门人才,要组织这些人员广泛参与问题研究,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管理等方面对实践有指导意义的选题开展深入的研究,要鼓励会计人员以个人名义公开发表研究成果。四是要充分利用好人民银行目前已经建立完善起来的信息交流系统,在内联网上开辟网络论坛专区,积极引导会计人员通过网络论坛发表观点,开展交流。
三、进一步强化“大会计”理念,拓展会计综合统一管理新渠道
开展会计研究、加强会计人员的沟通交流,必须要有“大会计”观,将其纳入会计综合统一管理范畴精心规划组织。加强会计综合统一管理是人民银行近年来会计工作总的基调。会计基本制度出台后,人民银行各级行建立会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普遍强化了会计综合管理。但会计综合管理目前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会计财务部门作为各级行会计工作主管部门,管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还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各行会计综合管理手段的特色不够突出。三是各类检查发现会计基础工作中还存在多种问题。所有这些方面,都是当前会计研究和会计人员沟通交流的热点。
实践表明,会计综合管理要随着会计管理要求的逐渐深入而不断加强,必须常抓不懈;会计综合管理做得好,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就高,反之,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就不可能高。人民银行会计工作体制还在不断完善中,在不同的阶段,会计综合管理目标不同、内涵不同,工作手段上也会存在差异。目前,在多个部门横向并存的状态下,会计综合管理要着重协调不同部门间的会计工作关系,打造各部门共同接受的会计基础工作环境。下一步,随着人民银行会计管理体制的优化完善和人民银行会计标准的改革,会计综合管理要着重解决人民银行会计信息的统一管理问题,真正实现人民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全面提升会计反映能力和会计分析水平。
认识清楚会计综合管理的这样一个进程,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会计研究是有意义的。第一,这表明我们加强会计综合管理要以夯实会计基础工作作为根本性目标。因而,要紧紧围绕会计基础工作做文章,提高分析反映水平,有效防范资金风险。第二,这表明我们目前所从事的会计综合管理手段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们已经在会计检查、会计辅导、会计培训、会计风险评估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后要在会计论坛、会计基础环境建设、会计信息管理方面有新的突破。第三,这表明我们坚持强调的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是现实而迫切的。会计综合管理中有很多方面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提高会计反映和分析水平也有赖于我们不断深化的会计研究。我们要通过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推动会计工作深化发展。
四、建立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推进会计管理创新
近年来,人民银行重视会计研究工作,每年都有一定研究成果涌现,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程度还需要加强。主要表现是,一些研究成果停留在对会计一般性问题的归纳总结上,是会计人员对当前人民银行会计实务的感性认识,缺乏应用价值;一些研究成果过于理想化,完全超脱了现行会计管理体制,人民银行目前的会计工作无法应用这类成果;一些研究成果纯粹是理论概念的堆砌,对完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升会计人员的理论素养有益,但对会计实务没有实践指导作用;还有一些研究成果,虽然对提升当前的会计实务工作是有益的,但成果应用不够。
会计实务网络培训范文3
关键词:新经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创新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只靠学校的“一次教育”根本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因此,终身教育成为必然,必须要强化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一、新经济时代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或“旧经济”而言的,是指在全球化资源配置和市场开发基础上,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由高新科技产业推动,以创新为核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新经济的特征是:新经济是知识化的经济、创新化的经济、全球化的经济、网络化的经济、科技化的经济、持续化的经济。
会计是经济的反映和监督,决定于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服务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新经济时代,对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新的要求。
(一)新经济的科技性和创新性,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创新能力
创新是新经济时代的主题。在新经济时代,产品的知识含量增加,逐步形成知识产品。知识产品的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是设备和工具,而是人的知识的能力,特别是人的创造能力。商品的价值不再是劳动者体力的简单转化,而是劳动者知识的转化。所以,要求劳动者必须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另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创新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据科学家研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世纪初为5%-20%,70年代到90年代为70%-80%,信息高速公路联网后,提高到90%。由此可见,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关键。唯有全面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才能维持经济的竞争力。所以,新经济时代需要创造性人才。
(二)新经济的知识性和全球性,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职业判断能力
无形化是知识经济的特征。知识经济的无形化对传统会计的确认、记录、计量和报表理论及实务造成巨大冲击。由于无形资产占企业资产比重越来越大并呈加速趋势,在相当多的企业已超过有形资产而成为创造财富的主力军。因此,如果不能准确、及时确认、记录、计量、报告企业的无形资产,就不能给经营者和所有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由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多样性,对其会计处理必然会比传统会计更加困难与复杂,会计人员所面临的选择的难度更大。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多。国际政治、经济剧烈动荡,对宏观风险的认识与防范、对微观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成为会计工作的重要职能,这要求会计人员要提升预见能力和应变能力,具备科学、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善于利用复杂的会计资料进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根据国家政策、法规以及针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变化,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作出有预见性的理财决策,控制财务风险,有效地维护国家、单位的经济利益和资产的安全、完整及保值增值。
(三)新经济的信息性和网络化,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信息处理能力
新经济是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经济形态。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数字化技术、信息高速公路将使企业的交易、决策信息在瞬间完成,“媒体空间”“网上实体”使经济活动的空间变小,这就决定了在新经济时代里,会计人员要具有专业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敏锐的接收、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新经济的可持续性,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调整。随着生产方式、生产组织管理的不断变化和创新,一方面,会计的变化越来越快,对会计人员的适应性、灵活性、知识更新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会计的空间拓展越来越广阔,对会计人员能力要求越来越全面,会计不再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更多地作为一个有效管理控制的手段和工具,会计人员要在资本运营管理、成本控制管理、人才资源管理、跨国投资决策及长远发展规划等方面出谋划策。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不仅精通会计理论,而且必须精通外语、熟悉法律法规,成为具有超前意识和敏锐眼光的全方位的知识型人才。
但当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和新经济时代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有很大差距。某市曾对会计人员的学历水平和工作水平进行了实际调查。前者的调查结果是:被调查的308人中硕士研究生1人,占总数的0.3%,本科生25人,占总数的15.26%,高中生59%,占总数的19.15%,高中以下21人,占总数的6.8%。后者的调查结果是:在同样的308人中既会记账、编制会计报表、写报表分析、又能参与管理和参与决策的只有4人,占总数的1.3%。另据有关专家推测,目前所学知识的60%已过时,到2020年人类要应用的知识大约90%现在尚未创造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终身学习已成为必然。这需要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地培养提高会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因此,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既是新经济时代社会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会计人员自身能力培养的必然过程。
二、当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完备、统一和有效的监管体系
现行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运作模式是,由财政部培训省级财政厅人员,由省级财政厅培训本省级师资并委托培训机构具体组织本地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由财政部门负责发证。这种模式造成了管理与培训脱节,加上对培训机构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进而影响教育培训的实效。
(二)认识不到位,学习自觉性不够
据统计,一个人所需知识5%-10%来自于学校,另外90%-95%是通过工作和继续教育取得的。但现阶段,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并不到位,视继续教育为应付会计证年检而不得不为之的事情。
(三)培训流于形式
按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会计人员每年要接受20-24 h的培训。但目前的培训却往往流于形式。每年安排三天的脱产学习,其中最后半天是开卷考试。但会计人员通过培训,听懂了多少,有多少成效,没有人跟踪、评价,反正考试人人及格。所以在继续教育的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第一天上午来的人比较齐,主要是报到、溜一溜情况;下午开始人就少了一半,到差不多放学,老师点名的时候人就齐了;第三天下午考试时人最多,教室内座无虚席;考完了,听到会计人员骂,继续教育只是为了让培训机构收费赚钱罢了。
(四)培训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我国经济组织众多,规模、大小、性质千差万别,会计人员从事的工作岗位也不尽相同,每个经济组织适用的会计制度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同组织、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需要不同的教育课程。而且我国会计人员从来源上看有其特殊性,一部分是各大中专院校毕业,另一部分是自学成才。对于从学校毕业的会计人员,需要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延伸到实践中去,加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其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处理复杂经济问题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对于自学成才的会计人员,需要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通过总结、感悟、提炼、抽象等过程,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把实践中的个案总结成一般规律。但当前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单一,几乎全是会计专业知识,没有涉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如金融、证券、管理、信息技术等最新知识,未能照顾会计人员的实际需求,无法满足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日益高速发展的需要。
(五)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当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面授的形式进行。过百个会计人员集中在一个大教师,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能动性,降低了会计人员学习的热情。所以在继续教育的课堂上常常可看到:老师在开大会,学生在下面开小会,睡觉者、听歌者皆而有之。
三、应对新经济时代的要求,不断推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创新
(一)设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委员会,加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力度
该委员会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智囊团和决策机构,由教育界、会计界和财政部门中高层次人员组成,总体上以教学、科研单位的会计专家为主,同时吸收大中型企业高级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参与。该委员会的主要工作职责有: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的制定和修订;培训机构资格的审查;培训教材的确定和编写;培训计划的制订,包括长、短期教学计划的制定;培训过程的监督检查;培训效果的分析和评价。
(二)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委员会应建立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评估的控制体系。具体为:事前引入公开招标的竞争机制,包括对培训机构硬件设备、师资力量、社会信用等的综合审定来确定最终的承办机构。事中根据培训机构的培训任务,按一定比例随机抽查培训课堂,对培训单位的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的方法、效果进行实地检查,并开学员座谈会了解情况。事后实行专家评审制度,对培训效果、培训机构进行评估。
(三)明确继续教育的目标,准确定位
新经济时代最本质的竞争是人才竞争,表现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上,就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造型的会计人才。因此,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应定位于:不仅教会职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创新精神,培养能力,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四)合理规划教育内容,建立多维度的会计知识结构体系
这个体系首先要具有先进性。即着眼于新世纪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根据未来会计职业要求及会计学科的发展来明确体系结构,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与会计紧密相关的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课程的比重,使其为会计学科发展服务,既强化会计知识的教育,又突出会计思维、工作艺术等能力的培养。其次要具有实用性。会计工作是一项强调理论、突出实践的工作,为了适应会计改革的深入和解决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出的新问题,多维度的会计知识结构体系要与会计改革和会计实务工作紧密相连,既反映当前会计改革实践的成果,又能指导会计实务工作。最后要具有科学性。多维度的会计知识结构体系应形成科学、规范的体系,并根据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强调工程技术知识与会计专业知识相结合,从专业技术教育向综合教育转变。
(五)增强继续教育的层次性
在坚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必须分类、分级进行。对于高级会计人员,他们的工作职责属于经营管理型,他们所要处理的问题涉及整个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组织管理体制。因此,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为:系统的会计理论、高级会计实务、会计设计、会计组织、内部控制设计、财务管理、法律、税收、金融、证券、国际贸易、管理、审计、计算机、外语等知识。中级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属于会计主管型,他们通常不仅要具体处理会计实务,而且要对小型会计系统的整个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中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应为:中级会计实务、会计设计、税收策划、融资投资、管理学、经济学、行业知识及信息技术。初级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属于具体业务操作型,他们通常只需要对具体会计事项进行处理,而不需承担整个会计工作系统的管理职责,因此,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重点应为:基本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及与其岗位相关的知识,如票据、结算的法律知识、金融知识、计算机知识等。
(六)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培训质量
继续教育的目的是根据岗位需要,使受教育者带着问题来学习,力求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并运用到会计执业中去。因此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需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本”转变,将学生需求作为提供教育服务的出发点,使学生富有想象力地吸收知识,有选择、有侧重、创造性地接受知识,激发发散思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还应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学习与不断更新知识的习惯和能力,以适应新经济时代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发展的快速化、多样化和信息化的需求。在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上,开展与实务联系紧密的案例研究、交流讨论、情景模拟等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合作,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淑蓉.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70-71.
[2]魏承玉.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J].财会通讯.2003.16-18.
会计实务网络培训范文4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对需求量大、覆盖面广的专业,中央财政安排经费支持研制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以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明确在2007年启动中央级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并完成公共管理平台建设。
一、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
(一)建设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是提高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效益的需要。公共财政为社会提供的教育支出通常面向特定的单位,各个不同的特定单位之间各自为政,互相封闭,往往使公共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公共属性,容易造成全社会教学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财政资金效益受到制约。集中财力和优势师资力量建设会计专业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以公共产品的形式面向社会提供会计教学资源,既可以服务于全国1300万会计人员,使每年130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应考人员、每年60至100万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的应考人员、每年以百万计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应考人员从中获益,同时也可以为全国开设会计专业的众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在校学生提供教学资源,使国家财政支出在一个项目上的投入实现全社会共享的目的。
(二)建设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是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水平的需要。会计专业的特性决定了确定全国统一的会计专业能力标准,构建国家标准的会计专业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会计是一个标准化特点非常明显的行业,会计理论虽然丰富多彩,但是高职生学习的会计实务必须服从于全国统一的会计准则,这也是会计工作人员处理会计业务的准则。由于法律和准则的制约,各个院校、各种培训机构开发的所有的教学资源事实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只有层次或水平的高低而没有核心内容上的不同。如果有一个统一的国家级的标准和围绕实现这一标准的高水平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则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会计教学、方便于自主学习,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水平。
(三)建设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是实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高职会计教学的现状对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把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和就业岗位需求联系起来的学习体系具有非常迫切的要求。高职会计专业的特长在哪里?一般认为,与本科会计专业比,高职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更加注重模拟实训和顶岗实习,要求动手能力较强。但是,本科的发展定位也在调整。通过研究众多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发现,本科会计教学现在同样引进了以往没有的会计模拟实训等教学内容,也同样在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互补与竞争同在的毕业生就业市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想取得优势,必须在与岗位需求更紧密的联系上寻求新的突破。通过建立国家标准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正是通过吸收国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低成本转换提供基础条件的有效途径。
二、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要内容
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由多个不同层次的标准和达到不同标准的专业教学资源组件或模块以及相应的检验系统构成,学习者出于不同的学习目的或者处于不同的学习阶段,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组件或模块来进行学习。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分阶段的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这是教学资源建设和考核的依据。它是按照就业中要求的操作标准,对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及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所作的明确的说明,也是各类院校和培训机构及职业资格认定机构之间学分互认的基础。二是围绕达到各阶段标准的教学资源模块,这是达到目标的手段,也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内容、网络课程课件、模拟实训体系、教材及学习指导资料、应用表格、应用软件、在线练习、在线辅导等。三是考试考核体系,这是对是否达到标准的检验系统。主要包括模拟考试题库和自动组卷评分系统。
(一)分阶段的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
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以财政部的各种专业证书考试大纲为主要内容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会计岗位能力的通用标准,可以实现校内评价与行业评价相结合,保证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效沟通会计培训与会计学历教育的联系。会计专业证书有不同的类别和层次,高职教育也可以与之对应形成分阶段的目标与标准。这一标准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体系,将随着岗位的细分增加不同的标准类型,并随着岗位能力需求的变化而不断修订。在现阶段拟建立如下五种不同的标准,分别对应不同的能力模块。
1.会计从业资格标准。这一标准是会计行业的入门标准,是社会培训机构从事基础会计培训应该达到的标准,如果达不到这一标准则不能进入会计行业。根据近几年的实践,高职在校生在一年级学习基础课的同时,专业课程应该也完全能够达到这一标准。这一标准对应两种不同的学习者:一是作为高职在校生读完一年级应该达到的专业标准;二是作为社会人员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试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财经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实务和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
2.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这一标准表明会计从业人员达到履行相应级别会计专业职务的能力。在现阶段主要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不同的层次。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对应两种不同的学习者:一是作为高职在校生读完二年级应该达到的标准;二是作为社会会计人员参加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的标准。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主要内容包括:财务管理、经济法和中级会计实务。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主要内容包括高级会计实务。中级和高级标准不对应高职在校生。
3.高职毕业标准。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的全部内容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主要内容融合于高职高专的课程体系之中。通过适当取舍和模块组合形成高职高专毕业标准,使高职高专的课程体系基本涵盖三种证书考试的范围。这一标准表明参加学习或培训的人员达到了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能力要求的标准。这一标准对应于两种不同的学习者:一是作为高职在校生达到毕业水平的基本标准,是高职院校组织教学的依据;二是作为各种大专层次的教育应该达到的通用标准,如: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等。主要内容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税收实务、经济法和审计等课程。其中大部分课程可以与考证课程实现标准融合和资源共享。不能直接实现标准融合资源共享的课程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模块组合实现。最终目标实现高职毕业标准与专业考证标准的基本融合,实现教学资源的全社会通用。
4.注册会计师资格标准。这一标准是表明参加学习或培训的人员达到国家认可的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的标准。按规定高职三年级学生可以报名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这一标准可以对应于下列人员:一是报名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统一考试的人员;二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的学生毕业时所学知识框架的参照标准;注册会计师考试是国家会计实务领域最高层次的考试,虽然不直接作为高职高专毕业的标准,但是其考试范围的主要内容都是高职学生必须掌握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注册会计师全国统考的五门课程: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和税法。
5.继续教育标准。继续教育是法定的会计人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可以每年根据当年会计知识更新的需要动态制定,为会计人员每年必须完成的继续教育提供标准,同时,也作为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补充新知识的标准。
(二)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
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是教学资源库的核心内容。要求能够满足院校学生和社会上的学习者在网上完成达到上述标准的全部内容的学习,并为教师备课、学生学习和实验实训提供标准化的学习资源。主要内容如下:
1.专业培养方案。学习者通过学习适用于不同标准的专业培养方案可以事先了解达到不同标准应该学习的课程模块、应该完成的作业和应该完成的实训以及应该完成的模拟考试。主要包括:会计从业资格教学方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教学方案、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教学方案、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方案、注册会计师资格教学方案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学方案。这些教学方案虽然互相独立,但是其中通用的课程模块可以分别在不同的方案中出现,实现一个课程模块服务于多个不同方案。
2. 教材、教学案例、学习指导。这一部分主要是提供给学习者的文本资料,其中,实现考证标准与高职标准融合的教材可以一本两用,不能完全实现标准融合的教材可以分成若干模块,将标准融合的部分和暂时不能实现融合的部分分成不同模块,服务于不同目的。案例和学习指导分别对应这些教材,作为学习这些课程的配套资源。
3. 教案和电子课件。为上述课程分别制作可以扩充修改的标准教案和电子课件提供免费下载,主要服务于院校和培训机构教师的讲授,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参考。
4. 网络课程。上述教材所对应的课程模块分别聘请专业骨干教师讲授,并将讲授的录像与课堂演示、情景案例、电子课件以及各种特别制作的动画和特别效果等结合在一起制作成多媒体网络课程,供学习者分单元点播或下载。实现随时随地听取网上名师授课,这是自主学习的核心资源。
5. 网上实训系统。会计专业从事的主要是信息处理工作,其特点为会计专业建立网上实训体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网上实训系统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会计模拟演示系统:提供会计核算全过程的业务操作演示和会计账证表的展示。第二部分是会计模拟操作系统:提供典型企业的成套业务和成套的空白账证表,使学习者在网上完成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的全过程的真账实操,这是自主操作的核心内容。第三部分是会计检查模拟系统:提供全套账证表,让学习者对其进行会计审查,从中发现问题并做出报告。
6. 应用表格。提供上述所有课程需要应用到的各种空白表格的下载。如:入库单、领料单、支票、汇票、完税证、记账凭证、现金流量表、审计工作底稿、纳税申报表等。
7. 应用软件。提供上述所有课程需要应用到的软件教学版的下载。如:会计核算软件、审计软件、纳税申报软件等。
8. 在线练习。为上述所有课程提供练习题库,实现分课程、分单元的自主网上练习。客观题网上自动批改,主观题提供参考答案,对所有题目提供解析。
9. 在线辅导。由专业教师轮流网上答疑,通过文字、声音、视频等方式在线交流,指导答疑。
(三)考试考核系统
针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高职课程结业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考试,由系统自动生成模拟试卷,客观题自动阅卷,主观题提供标准答案。在技术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实现大部分课程考试完全的自动阅卷。
三、会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效益分析
会计实务网络培训范文5
■中图分类号:F23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22-0123-02
摘要:文章在阐述高职涉外会计课程实施以证代考意义的基础上,针对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涉外会计证书的调研结果,最后提出高职涉外会计课程教学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职 涉外会计 以证代考 教学改革
一、高职涉外会计课程实施以证代考的意义
从2009年开始,为了适应市场对涉外会计人才的迫切需求,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三条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教育的决定》第二十二条的有关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涉外会计岗位专业证书的培训与考试工作。通过“涉外会计岗位合格证书”的培训和考试,最终目的是让持证者能够具体掌握涉外会计的基本操作,具有处理各类涉外账务的基本能力。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与涉外会计证书的关系来看,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涉外会计证书是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补充,是能力的认定。因此涉外会计证书作为就业的“敲门砖”,高职开设涉外会计课程对于学生更好地就业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目前,高职学生在涉外会计课程中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少的困难,一是涉外会计课程涉及的业务内容较多;二是涉外会计课程与英语密不可分;三是涉外会计课程有些内容很难理解,比如进出口业务退税业务的处理。学生学习的内容既多又杂,再加上较难的内容,这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以证代考”的形式,通过涉外会计证考试的学生,可以不用参加期末考试。同时,还可以获得涉外会计证书,增加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这样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针对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涉外会计证书的调研
(一)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涉外会计证书的通过情况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是从2009年申请设立涉外会计考点,从设立考试考点以来,每年参加考试的人数及通过率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每年参加考试的通过率都比较高,除了2010年较低外,其他年份通过率都超过了七成,2014年的通过率甚至接近9成,远远超过了全国平均的通过率。这反映了学生对此考试相当重视,高通过率与期末的及格率相对接近,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以证代考的形式,为以证代考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调查概况
调查的对象为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类会计电算化专业2009级、2010级、2011级和2012级的毕业生。采用的方法有网络问卷调查法、电话调查法和访谈法。本次调查的形式以网络调查和电话调查为主,抽选一部分毕业生进行访谈,他们的谈话记录也是对调查问卷及其他资料的有效补充。本次调查的时间为一个月,期间共发放问卷216份,回收197份,回收率为91.2%。
(三)调查情况分析
第一,从面试方面来看,证书是就业的“敲门砖”。在学校期间考取的证书中,调查认为对面试有帮助的会计类证书时,八成以上的学生选择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六成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助理会计师证书,还有三成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涉外会计证书。因此,从学生方面来看,涉外会计证在面试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它可以给会计人员就业加分,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见图1。
第二,从企业要求来看,相关证书必不可少。企业对会计人员相关证书也比较重视,至少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对于涉外会计证书,主要是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更加重视。在进出口企业中工作,所学的涉外会计知识一部分是可以经常用到的,特别是进出口业务和出口退税业务。从企业方面来看,认为报税和出口退税特别重要,相关方面的人才也比较紧缺。见下页图2。
第三,从毕业生自身来看,证书增加了就业的广度和深度。针对“再有机会,最想好好学习的课程”,其中有将近一半的毕业生选择涉外会计课程。一方面是工作后有接触涉外会计的毕业生希望能更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另一方面是暂时未接触涉外会计的毕业生希望能转向涉外会计相关工作。这也反映了学习涉外会计课程,取得涉外会计证书也能增强毕业生就业的广度和深度。见图3。
通过以上的调查,可以进一步分析出,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需要加强实务的操作。比如进出口业务,特别是出口退税方面,教材和考试比较重视理论和计算。但实际工作中如何操作,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哪些方面很少提到。因此,请有出口退税经验的会计人员,安排专门针对出口退税等方面的讲座,对学生实务能力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三、以证代考在高职涉外会计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一)课程改革
目前,全国涉外会计岗位专业考试采用统一的考试教材,最新的教材是《涉外会计理论与实务》,2012年的版本。教材主要分成三个部分:涉外会计理论、涉外会计英语和涉外会计实务。考试分为涉外会计基础理论(含英语)和涉外会计实务操作(含英语)两个科目,全国统一出卷,统一阅卷,统一考试。教材的内容较多,涉及面较广,因此,在安排课程时,用国际贸易和涉外会计两门课程分别进行学习。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用39课时学习涉外会计理论和涉外会计英语,在涉外会计课程中,用52课时学习涉外会计实务。这样既符合考试试卷的安排,也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同时,由于我院考点是组织参加每年12月份的考试,为了迎合考试时间的安排,我校在教学上安排1―13周为培训学习时间。
(二)教学过程改革
由于实行以证代考后,课程的学习内容更多更杂,因此,如何在满足考证情况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更为重要。首先,合理安排课时。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学习。比如,在涉外会计实务的内容中,考核的重点是进口业务、出口业务和出口退税业务三大部分。在安排课时时这三大部分大概需要《涉外会计》课程的三分之二的时间,也就是34个课时。剩余的18个课时用于讲解教材内容以及历年试卷。其次,简化课程讲解。在讲解涉外会计实务内容中,例题和习题较多,在讲解的过程中,可采用图形教学。图形是最直观的表达方式,尽量将每道题都能用图形表达出来,将题目表达的基本内容反映在图形上。既方便学生尽快理解题目所需表达的意思,也节约了讲解的时间。最后,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解涉外会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可以请具有实际涉外企业相关工作的会计人员给学生做讲座,解决学生对实际涉外会计工作的好奇和疑问,同时增加学生考证学习的积极性。
(三)考核改革
实行以证代考后,彻底改变了由任课教师出题、任课教师批改的传统考核模式。首先,考核时间的变化。我院考点每年12月份统一组织参加全国涉外会计岗位专业考试,考试结束后一般2月份收到成绩。而期末考试的时间一般是每学期1月份,因此,没有参加考证的学生和参加考证但未通过的学生,需要在下学期开学初由学校统一安排期末考试的时间。其次,考核成绩的核定的变化。获得涉外会计证书的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是直接与参加考证的成绩挂钩的。以80分为起点,根据考证成绩的高低进行调整。而未获得涉外会计证书的学生,期末考核的成绩是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综合计算得出的。
(四)教师培训
在对教授本课程教师进行培训时,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理论方面培训教师。除了专门针对考试用教材的培,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从2011年开始每年举办全国涉外会计技能大赛,通过比赛也可以使教师的理论业务有一定的提高。同时,教师也需要针对考试大纲进行准确分析,把握每次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考证的通过率。另一方面,从实务方面培训教师。学生取得涉外会计证书后,如果能在相关企业中尽快上手,节约企业的培训成本,将对本院学生的就业产生很深远的影响。这就需要教授该课程的老师具有较强的企业实践经验,学校应当鼓励专业教师提高综合素质,积极和外贸企业进行深入合作。Z
参考文献:
[1]李小遐.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以证代考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7).
[2]白小伟.面向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的《外贸单证制作与审核》教学改革[J].消费导刊,2013,(3).
会计实务网络培训范文6
会计理论论文2100字(一):探究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论文
摘要:如今,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经济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企业为了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创新了管理模式。其中财务会计作为提高企业财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就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学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会计理论;会计实务;关系
会计工作是企业在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更是财务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虽然我国当前会计体系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是在实際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部分人员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所以在实际的会计管理工作中,会计理论与实际不能进行最大程度的融合。基于此,本文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以及会计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一、清楚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
企业要想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就要认识会计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这样才能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理解。所以,这就要求相关的会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不仅需要深厚的知识,还要具有坚实的应用能力,清楚会计实务在处理过程中的问题。
由于会计理论是会计实务实施的依据,所以会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要具备基础的会计理论知识,这样才能体现出会计实务的价值。在具体的会计实务中,要想有效地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处理,会计人员就要分析会计理论中的基本内容,认识到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此外,还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创新会计理论,服务会计实务,创新性思维,从而不断提高会计理论的实用性,进一步促进企业在社会中的创新和改革。
但是,在目前来看,我国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没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不能清楚的认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根据统计发现,我国国有单位会计人员约7300万人,大专以上的仅有20%,会计师以上专业资格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仅占9%,这些人员的专业技能较低,严重影响了会计事业的促进,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企业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合会计理论的基本内容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完善我国经济体系提供了保障。
二、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融合措施
(一)结合时展,创新会计理论内容
在会计工作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产权会对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带了一定的影响。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要想跟上时展的潮流,就要对会计理论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的会计实务发展情况,创新和完善会计理论内容,提高检查财务报表的效率,进而不断促进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相互融合。
此外,企业还要结合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开拓会计理论内容,这样有利于拓展会计理论的功能性,促进会计实务。在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企业要想完善财务体系,需积极变革会计部门工作,创新会计理论内容,加强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融合,从而提高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部分企业为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没有对产品的成本进行控制,也没有认识到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从而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防止经济问题的出现,就要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严格检查会计工作,加强会计人员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来制定内容管理制度,这样不仅可以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功效。
此外,在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还要根据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管理,减少财务方面出现造假现状,让财务管理体系在实际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会计人员还要定期对财务工作进行检验,从而加强对财务资金的合理管理。
(三)充分发挥会计理论在会计实务中的作用
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会计理论是会计实务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更是提高会计人员管理水平的关键。因此,要想让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就要采取措施让会计理论在会计实务工作发挥作用,更好的服务会计实务,将会计理论知识进行具体化,然后落实和运用到会计实务工作中,这样不仅可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还可以有效避免理论资源浪费。此外,还可以通过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实务,会计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判断理论研究的准确性,然后对会计实务的具体情况进行总结,从而为完善会计理论体系提供保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企业要想在这样的背景下快速发展,就要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会计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认识到会计理论在会计实务的作用,进而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体系。
会计理论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会计理论与会计现实中的偏差研究论文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之下,各个行业和领域中企业的发展也逐渐加快。在企业发展经营中,会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其主要内容是财务管理工作,这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言,是十分关键的存在。会计实际工作的开展需要有会计理论的支撑,而会计理论的实践也需要会计实践工作来呈现。但是在会计的现实情况中,会计理论和现实中的会计工作存在偏差,影响到企业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分析会计理论和会计现实之间的联系,总结存在的偏差,提出会计理论和现实的发展措施具有一定现实的重要意义。
一、会计理论与会计现实的联系
会计理论和会计现实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其一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会计理论和会计现实是相互依赖的关系,会计理论在会计实际工作中起到了引导性作用,对市场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经过整体市场经济发展之下的先进生产经验应用,可以获得有效的发展方案策略实施理论,并且还可以提升会计理论知识水平。会计理论是会计现实工作实施的条件和基础,为了可以保障会计现实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一些企业会使用会计理论来评价与考核会计实务的工作;其二会计理论引导会计现实工作,在最近几年中,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出现了很多多元化项目,会计工作所创造的成绩也体现在企业多元化的经营方面。对于刚刚接触到会计工作的人员来说,无法便捷性掌握会计工作的实际工作事项,因此要有会计专业理论的指引,通过理论引导会计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加有效的完成会计实务;其三会计理论为会计现实工作发展指明方向,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会计理论也会随着发展和提升。会计理论的发展一直都需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并且要处在社会发展的前端。因此,在会计工作存在问题时,会计理论可以对实际问题做全方位的分析。经过对实际情况和问题发生做全面的概括,对于会计工作有着一定的价值和极强的引导作用,并且也为会计现实性工作发展指出了方向,从而控制了会计现实工作中没有目标而盲目开展工作的行為和现象出现。
二、会计理论与会计现实中的偏差
在财政相关的法规中,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营利,会计人员是可以根据财政相关法规做合理评估性质进行账务处理的,理论上把这种行为称之为职业判断。但是在税收上的法规是不允许这种职业判断行为出现的,税收主要是经过核算获得精准的会计信息,若是存在会计估算,其结果则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进而影响到税收工作的落实。比如在财务法规之中,对规定资产使用年限并没有实际规定,因此会计人员能够经过合理判断预估。但是在税收法中,对规定资产有最低使用年限的限制,以限制职业判断。因为税收中实际规定是以核算内容为主要的,若是职业判断存在,则让企业运用此职能来扩大企业折旧费用,从而抵扣企业所得税。
(一)理论差异
会计理论上与会计现实产生差异主要是源自于财政和税法这两种法规上的差异,两者之间很大部分内容都一样和协调,但是部分内容的差异还是会让会计人员在工作时陷入两难境地,理论和现实之间存在很多差异,而这是因为这种差异,让会计工作的实践标准有所降低。在现实工作中,两个法规差异并不是同时适用的,有时候还会有偏高会计法规和准则的现象。在现实工作之中,也经常会出现会计准则为了税收法规“让路”的现象出现。
(二)现实差异
除开理论上的差异之外,导致会计理论和现实工作存在差异的还有现实方面的因素。尽管理论已经逐渐完善,但是在现实工作之中,企业管理方式不规范或是不到位,或是企业的管理模式无法跟上理论发展脚步,这样也会出现偏差。比如在对低值易耗品做五五摊销的时候,低值易耗品运用报废摊销50%,在领用时摊销50%,在这种模式之下摊销产品可以更加合理的控制成本。然而在现实情况中,企业会计人员在做低值易耗品领用时的摊销工作,但是报废时会让使用部门或是人员直接处理。而会计人员在编辑使用报告的时候,却因为无法及时获得摊销情况,进而迟迟无法处理报废所需摊销价值,这就是因为企业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衔接理论而形成偏差的原因。
三、会计理论和现实发展的措施
(一)与产权经济一同发展,加强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创新
企业在经营发展之中,会计工作有效实施和企业产权制度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国家产权改革对会计准则的修订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会计理论要更加深入研究,扩展其覆盖度,这样有利于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的开展。为了能够划分清楚产权关系的界限,保障企业的产权,产权会计需立足于会计理论,把产权意识与会计理论有效总额合在一起,给予产权会计知识理论更新的内容,加强对产权会计理论知识的引导性,从而确定产权会计理论在会计现实工作中的理论指导范畴。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正在脱离传统计划经济的限制,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知识经济体系。目前,很多企业会计计量与明确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计量与确认的工作存在难题,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物质资源静态管理存在很大的差异,都需要有效解决。在面对经济要素时,人们可以经过构成便捷的发明性知识,构成关键的知识组成部分。经过逐渐加强人本管理意识,让企业在经营发展之中逐渐成熟,把中心从以往的物资资源依赖转变成为现在的物质、知识的双重依赖。经过企业资源的重新组建,提升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人力资源是流动性极强的资源,其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出极大的经济效益,并且还可能为企业形成严重经济损失,对于人力资源转移与流动性问题,企业商业信息等关键的虚拟资产也有转移的可能性。
(二)综合信息时代特征,创新会计报告形式
各种不同的财务管理方式、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都是企业会计份工作有效实施的基础。在信息社会快速发展之下,我国的传统会计理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这些影响对会计责权划分工作、会计假定范围与历史本线准绳基础等形成了动摇。在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之下,建设及信息技术被广泛使用在各个行业与领域之中,现在很多企业都开始使用电子商务系统,网路上的虚拟企业信息也逐渐增多,在这种变化莫测的局势中,会计的现实管理工作面临了更多问题,为企业的发展、责权划分以及生产运作等带去了更多挑战。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现实工作要想有效结合,消除其中存在的差异,就需要结合信息时代的要求,要满足社会时展需要,在面对逐渐出现的新事物时发挥出会计理论的实际作用。企业对外提供呈现企业在一个时间段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等,这些内容就是会计报告。以往的会计报告主要提供的时企业在会计结算阶段中的不同数据信息,财务报表是经过数据信息的方式来满足使用者的各种需求。而在市场竞争逐渐激烈之下,会计报告形成也需要紧跟时代变化而进行变化。当前会计信息使用者要随时获得财务报告,迅速掌握企业运行情况和资金流量,以此来对分析企业的经济情况。要适应这个变化,会计报告要逐渐转变成为实时报告,以此便于企业部门的管理,提升企业各个部门数据信息中有价值信息的选择性,从而提升数据信息传输效率,在会计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基础上,满足企业数据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
(三)加强企业调研,以会计现实促使理论发展
理论体系的创新和发展需要有科学的运用和验证。会计理论作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实施的支撑性基础,在各个企业发展经营中都有广泛使用。在现实情况之中,会计理论在企业的实际发展中还未能够完整的开展和落实,但是企业实际运行情况与相关资料,对于理论体系的發展而言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所以,在会计理论发展和优化之中,相关人员还需要加强对企业管理的探索和研究,并且要客观记录好管理会计的实施情况,然后在会计理论于企业中运行的缺点来所深入的研究,明确理论会计发展方向和侧重点,用现实实践工作来检验和证实理论的发展,用实践工作来促使理论的优化,从而让会计理论和现实工作可以有效衔接,为企业的管理工作和发展做出贡献。
(四)以会计核算为基本前提,创新会计目标
在社会的发展之下,互联网的普及也逐渐扩大。在互联网背景之下,会计理论要和现实工作有效结合,需要企业重新确定会计目标。网络会计系统能够及时呈现各种会计数据信息,并且实现对信息会计使用这查询了解会计信息的可能。从这方面就可以看出,财会人员要在掌握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之后,为其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并且要经过对先进通信技术的使用,做好双方之间的交流。在互联网背景之下,会计目标就不再限制在提供决策信息中,还需要考虑到受托责任信息。而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就是会计基本假设,这是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关键处理。在互联网时代之中,部分企业组织和经营模式一本都是呈现外在虚拟化的状态,这样会导致会计主体可变性和不稳定性。所以会计人员需要做好会计主体的延展工作。会计持续经营假设,是以一个会计主体生产经营活动为依据并制定目标开展下去,并且可预见未来不会有破产。互联网背景下持续经营假设被定义成为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组织,在成立到实现目标是一个存续期间。会计分期假设,是针对持续经营假设提出的,主要是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互联网背景之下会计系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实施查询,实现了其对会计信息的掌握,提升了会计信息保真性。所以,互联网环境下实施会计分期假设意义重大。互联网突破了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的局限,可以经过网上银行、虚拟货币等形式来开展交易行为,这些交易行为大大丰富了货币的计量方式。所以,企业和财会人员需要优化计量方式,扩大会计报告信息容量,以此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实客观的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