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配音训练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配音训练方法范文1
【摘要题】运动项目集萃
【关键词】跳远……
目前,中国跳远高水平运动员与世界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中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因为助跑踏板技术不过硬而屡屡出现犯规,导致比赛失利。悉尼奥运会上,中国女子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犯规次数乃世界之罕见,助跑踏板技术本应是在基层训练解决的技术基本功问题在中国却成了令国家队教练非常头痛的难题。因此,加强基层跳远运动员的助跑踏板技术的训练研究,对发展中国跳远运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助跑踏板技术是跳远技术的重点和难点,西方发达国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运动训练发展较快,从而促进了运动技术的提高;中国运用这一技术训练起步较晚,在广大基层体育运动队中,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运动训练更不多见,绝大部分教练员还是凭经验直接观察指导训练。
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员通常无法观摩自己的动作,只能听从教练员的语言刺激来领会自己的动作,由于运动员的踏板起跳动作迅速,一般在0.15s左右完成整个起跳动作,这就给教练员观察运动员的助跑起跳技术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运用多媒体手段与助跑踏板起跳技术相结合,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10名二级水平运动员的高速拍摄,对运动员的助跑踏板技术进行分析,并运用多媒体手段与传统训练方法分别对运动员进行训练,通过比较研究,探讨改进训练方法所取得的效果。
1研究方法
1.1运动学测试法采用两台SONYDCRPC320E型数码摄像机,分段对10名男子二级水平运动员的助跑起跳动作进行现场拍摄,摄像机位距助跑道各6m,两台摄像机的拍摄范围各为12m。着重扫描运动员每步助跑的踩点。
1.2现场录音法采用节拍器,并根据摄像中的脚步踩点,在慢放的状态下配音,配音后恢复正常播放速度,形成完整的视音频信号存入计算机。并由计算机控制模拟录音,经放大,用来改进运动员的助跑节奏。
1.3现场测量法测量运动员助跑的距离、步长和步频及每次试跳的成绩。
1.4训练实验法运用所获多媒体资料(运动员助跑的视音频信号转刻成的光盘),对运动员进行训练。
1.5数理统计法对所获资料进行统计处理。
1.6测试过程运动员充分准备活动后,每人试跳若干次,跳出最好成绩为止。运动员开始测试,为了使运动员助跑起跳技术不受规则影响,要求运动员不踏起跳板全程助跑起跳,通过拍摄、录音、测量等获取运动员助跑起跳的图像、助跑节奏声、步长、频率、助跑时间及运动成绩,根据所获得的数据,确定运动员的助跑方式与起跑位置,确定运动员每一步的步点及全程助跑的时间,按照这一指标分两组进行训练,每组5人,一组用常规训练方法,一组结合录像、录音、助跑时间及严格的步点控制进行训练,4周后两组混合测试,检查运动员的助跑踏板技术情况,看看结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1.7训练安排每周训练3次,每次运动员做20min准备活动,两组活动的内容完全相同,休息5min开始试跳,每人试跳15次,每次间歇时间3min,每次训练前后,实验组运动员要观看著名运动员的跳跃录像和自己的录像,并进行表像训练,训练中,要模拟。训练4周后按比赛规则对运动员进行测试。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训练前、后两组运动员犯规次数的变化
表1训练前后运动员失败次数均值变化表
附图
从均值可见:实验组失败次数明显减少,而对照组只减少两次,说明实验组训练方案对减少运动员的失败次数有较好的效果。另从表2中可知:配对T检验表明T值为6.521,显著性值为0.000,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这说明实验组对运动员的失败次数确有明显影响。
2.2训练前后两组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变化
运动成绩是反应运动训练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运动员训练前后进行了成绩测试,测试结果见表3。
表2训练前后失败次数T检验表
差值均数标准差T值显著性
5.354.576.5210.000
表3训练前后两组运动员测试成绩均值表(m)
训练前成绩训练后成绩
实验组6.917.17
对照组6.937.02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两组运动员训练前的成绩相差仅2cm,但训练后成绩相差达15cm,这说明实验组训练比对照组训练有较好的效果。同样是4周的训练,训练强度与运动量等都非常接近,不可能对运动员的体能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笔者认为,运动成绩的提高与运动员助跑踏板相结合技术的改善有关。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运动员的起跳犯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由此,可推测实验组由于运动员助跑起跳犯规次数少,增加了运动员的助跑起跳信心,敢于加速助跑,而对照组有三人第一次试跳失败,因而助跑不敢加速,从而影响跳远成绩。
2.3训练前后两组运动员助跑节奏的变化
跳远运动的助跑节奏非常重要,合理的助跑节奏是跳远取得较好成绩的必要条件。实验中,要求运动员每次必须踏准标志点,每次让学生听自己最后几步助跑节奏录音,并与实验前所获的录音对比,使运动员从听觉中获得这种节奏感觉,纠正自己的错误。但由于在助跑起跳中,运动员常常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助跑的节奏上,为此,采用了一些专门的听节奏做动作的小步助跑练习。2周后,发现实验组运动员节奏感强,节奏的速率比实验前所获录音速率稍快,而对照组节奏无明显变化。
2.4训练前后两组运动员助跑速度的变化
准确的步点,高速的助跑速度和合理的助跑节奏是获得较好起跳成绩的关键。由于运动员的成绩提高了,因此推测可能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增加了,但短短的4个月,为什么能提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呢?对运动员的录像进行了反复慢速回放,结果发现实验组的运动员助跑起跳步点较准确,能发挥自己的速度,而对照组运动员由于步点不稳定,运动员不得不调整步子大小来避免犯规或离起跳板太远,从而影响助跑节奏和速度。表4是训练前后最后10m运动速度变化的平均值。
表4训练前后最后10m助跑速度分段变化表(m/s)
附图
表4反映出实验组与对照组训练前后最后10m的5m分段助跑速度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训练前两组助跑速度非常接近,而训练后,第一段5m助跑速度相差4cm/s,而后5m助跑速度实验组比对照组高9cm/s,比训练前高11cm/s。尽管提高的速度不是很多,但这也说明通过训练,实验组运动员的助跑速度确实是提高了。
3结论
3.1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训练,使受训者通过听力通道,获取同步的训练信息,进一步完善了受训者的训练环境。
3.2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助跑踏板成功率有明显效果,对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有较好作用。
3.3采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训练,对发展运动员的绝对速度效果不明显,但对提高运动员的最后阶段的助跑速度有一定效果,这可能与运动员的助跑起跳技术的稳定性提高有关。
【参考文献】
配音训练方法范文2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训练;基本功;方法与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089—01
近几年来,全面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已逐步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对听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对话的涵义;能听懂日常情景对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事件因果关系。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成为摆在广大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对增强学生听力信心,大幅度提高听力水平大有好处。
在英语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的技能被认为是被动接受性技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听力训练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相反,“听”是一个积极的思维过程,需要听者积极地、主动地去倾听、理解和内化所接受的语言材料,还需要听者运用知识经验在听力训练前去预测判断将要听到的内容,在听的过程中去验证这些判断和预测。因此,听力教学既是单项技能训练过程,又是综合能力的体现运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运用灵活的手段去激发学生“听”的兴趣,产生“听”的愿望,达到通过“听”来实现语言创造性产出的效果。
一、听力训练的策略运用—学生要做到的
初中听力教学要让学生过听力训练的三关,即单词、句子和语篇。针对这三关并结合我平时个人学习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我觉得我们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要求学生。
1、平时要注重积累词汇并把他们记牢。
2、平时要注重积累一些常见的情景用语。
3、平时要学生多多地读或背诵一些好的课文和语句。
4、平时要多听录音磁带,要跟读、模仿说者的语音、语调及语速。
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上面只是我个人根据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验所总结的练好听力学生要具备的基本功。下面我就听力训练方法和技巧进行一些个人观点的介绍。
二、听力训练的策略运用—老师要努力做到的
1、强化课堂教学的听力训练,用多种方法提高听力。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光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方法越巧妙、精湛,学生掌握的就越好越快。听力也是同样的,教师的听力、口语技能好并且教学生的方法得当,学生的听力口语一定也是很不错的。如果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教师一定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在课堂上应尽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2、多想一些有助于提高听力的课内活动。
3、教师要重视听力技巧的传授。
4、教师要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多给学生介绍一些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弥补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欠缺。
总而言之,英语听力理解能力不是单项能力,是一种由多项能力共同参与的复杂活动,由辩音能力,确定背景,预测信息范围的能力,认定各信息之间语法和逻辑关系的能力,概括、归纳、综合分析能力构成。听力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应十分注意这些方法的协同效应,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只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加强练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听力水平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水平。
2、开辟课外练习听力的天地及培养学生的兴趣
我曾对我的每一届学生都做过一些简单的调查,比如:“①你喜欢学英语吗?”“②你喜欢什么样的英语老师?”“③你喜欢什么样的英语课?”“④你喜欢上听力课吗?”学生的回答我大概总结之后是这样“①不太喜欢,因为要记忆的东西太多”“②喜欢活泼的、口语流利的老师”“③喜欢活泼有趣的英语课。”“④不喜欢上听力课,主要原因是听不懂的太多。”这些学生的回答足以证明,我们教师教学方法的引导对学生的兴趣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鼓励、引导学生爱上英语。对这个调查结果,我在我的课内外采取以下方法处理!
1、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英语的且他们能接触到的活动。2、歌曲和音乐的教育价值和功能早为老师们所熟知。3、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视听配音:让学生看从电影录像中选取的对话片段,先视听,再关掉声音,让学生看画面尝试配音,要求学生先要听懂,再关注语音语调,再尝试配音。
要想提高听力水平,既要进行长期坚持不懈地训练又要在苦学的基础上巧学。
配音训练方法范文3
一、 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
教师地道、流利的英语,恰当的体态能使学生耳濡目染异国文化,能强化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输出的自觉性。为此,在课堂上,我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甚至用英语处理偶发事件。
二、 坚持三分钟 free talk
每节课刚开始的前三分钟,坚持让学生做“free talk”。内容不限,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故事、笑语均可。为防止学生无话可说,我购置了几十本《新标准中小学分级英语读物》(外研社)供学生的传阅。其中丰富有趣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英语知识,更为每天的free talk提供了保障。刚开始学生因为胆怯、准备不充分、怕出错等原因,语汇量的扩大,知识的丰富,再加上心理上及材料上的充分准备,尤其是我不断地表扬、鼓励,人人积极准备,个个竟相表现自我才能的良好风气很快就形成了。每日的free talk越来越丰富多彩,是趋完美。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听力水平。
三、 优化组合媒体,创设口语交际情景
网络、电脑和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能提供情景化的直观教学。特别是多媒体组合,它综合运用文字、影像、声音等现代科学技术,声像俱全,视听结合,能通过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学习语言创设真实情景,激发他们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教牛津初中英语8AUnit6 Natural Disasters时,我采用多媒体播放了自然界的一些灾害如drought 、landslide、 earthquake、 flood、 snowstorm、hurricane等纪实片,让学生对比,使他们了解自然灾害对人、城镇、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使他们了解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同时又使学生学会在灾难来临时怎样逃生保护自己,在困难面前要沉着冷静,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
接着,我顺势在屏幕上打出这样几个思考题:1、What do natural disasters bring us? 2、What may cause natural disasters? 3、What should we do when natural disasters come? 并呈现一些有关生词、短语及语型。这时学生感到有话要说,有话可说,个个跃跃欲试,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与巩固,也加强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 改编课文,用活教材
改编就是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或者把对话改编成故事、或者把短文改编成对话或采访。然后,在课堂上或单人讲述,或角色表演。例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6 The Fashion Show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任务型教学,分五人一组将其改编成舞台时装秀的一个短文,然后上台分角色扮演,台上同学夸张的表情、幽默的语言引起台下阵阵的笑声与掌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又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强化了口语训练,从而也避免了机械乏味的课文背诵。
五、 欣赏并模仿影视、录像
模仿是训练并提高学生口语标准化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在视听课上,教师可让学生欣赏原声电影、英文歌曲,也可组织DVD教学光盘。目的是使学生反复视听并模仿优美流利的语音、语调。例如,电影Titanic中有一个客船下沉的场面,我先让学生反复视听并模仿男女主人公的精彩对白。然后,关掉音响,让五对男女同学为画面配音。最后让其他同学评出最佳配音演员,从而激发了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类材料很多,如DVD光盘Harry Potter,Lion King,Spiderman及洪恩英语教学系列软件、电视中国教育频道《空中英语课堂》节目等,都是中学生所喜闻乐见的。
六、 组织小组辩论
为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教师可按座位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阅读的Post-reading 教学环节中给学生提供一些与课文或阅读材料有关的话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内辩论。辩论的目的不在于胜负,而在于为每一位同学搭建一个用英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平台。为了降低难度,确保辩论顺利进行,教师可在黑板上给出一些必要的提示或提纲,供学生参考。
配音训练方法范文4
关键词: 视听说教学 注意力 语境化教学 多媒体
视听说课程是一门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融视、听、说于一体进行教学的语言实践课。它是在听力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听力教学单纯依赖于语音实验室更前进了一步,它继承了听力教学的几乎所有的特点,增加了“可视性”功能。学生可以通过录像中有声画面及较真实的交际场景,体会到人物的思想表情,能更直观地获得相关背景知识。这样视听效果相结合,学生能更准确地做出判断、推测,有自己的见解才有说的语料,从而达到刺激学生开口说的目的。
1.视听理论背景及优势
根据法国视听说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仅靠听可以记住全部信息的15%,仅靠看可以记住25%,而视听结合可以使学生记住全部信息的64%。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脑的记忆活动中,形象信息的记忆要比语言文字信息的记忆牢固得多。因而人对可视信息的获取量往往比单纯靠听或阅读要大得多。Herron(1991)在对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听力能力研究中也得出了视频材料的使用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效果的结论。Secule(1992)研究了视频材料对各种听力理解题的作用与效果,试验结果与Herron的雷同。
视听说教学相比传统的听力教学有明显的优势,因其声图并行,音像并茂,使学生同时接受到声音信息和图像信息,促进他们对语言表层和内涵有深刻的体会,最终达到加深理解力和增强记忆力的目的;且录像向学生大脑传递的各种信息清晰明了、形象生动、丰富多彩,从而使他们的注意力达到高度集中,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达到最佳记忆效果;另外,它为学生深刻理解、切实掌握运用目标语创造了语言环境,通过大量的情景对话(situational pair work),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和表演片段(role play)等语言操练形式,将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为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奠定了基础;最后,视听说课上用录像可以重复地操作,来完成不同的教学目的,如只看画面,不听声音,来描述事物或预测故事的发展,这是依赖于录音机的听力教学所做不到的。
从认知心理学理论上来讲,让形象和言语结合起来,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外语学习规律的;从教学法观点看,直观性一直是最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而录像辅助的外语视听说教学则是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实践。因而,可以说采用视听教学无疑是外语强化培训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之一,我们应该积极利用这一先进的媒体为外语教学服务。
2.现存问题
目前视听说课程主要是在语言实验室利用电视录像来创设情景,并使用语言实验室的监听、对讲、示范等功能实施教学过程。这种过程一般采用交待一段情景(播放一段录像,一般为10分钟左右),然后通过一定的形式要求学生口头回答教师的提问。被提问学生回答完后,由教师将正确的答案口述一遍,并就一些背景知识进行讲解。这样一个段落的教学即告完成。但这种训练方法有其不足之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播放内容并根据提问需要控制播放速度,所以课堂上多数时间只能局限于讲台,无形中与学生之间造成了一种心理上的距离,不利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当播放内容时,为避免繁复的机器操作,录像播放就会比较长。学生听(看)完录像后,只能根据对情节的大概回忆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无法与学生随时交流,了解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无法判断学生到底听懂了多少,教师只好边提问边解释。学生操练语言的机会就比较少,这样不但达不到大量听说训练的目的,也无法巩固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很难大面积、大幅度提高视听说水平。
3.如何进一步优化视听教学
鉴于上述弊端,我们拟对视听说课程的教学过程做进一步优化。
(1)首先,教师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成果。尽可能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所具有的获取、加工、存储、提取信息的优势,使我们的教学不仅仅简单地处在画面的反复放映上,而是对教学信息的加工、存储、提取等教学活动。
(2)向学生介绍一些听力策略及技巧。很多研究证明,听力策略的使用对听力能力的提高有显著效果。
(3)考虑学生的听力水平,实行分层次指导。对于初学者,要选择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材料,如通知、电话记录等内容,以掌握大意为目的,设计的问题无需太深入、细致。而进入听的更高阶段,听者多注重听力内容的趣味性,所以听力材料要短小精悍、引人入胜。这时候安排合适的听力任务更适合他们,引导他们去分析猜测故事的发展,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更好地理解听力内容。
(4)利用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如可先放无声的录像,学生根据所给线索分小组讨论人物说的什么,预测故事内容。然后再看录像全文,还可以反过来,只播放声音不放像。听的时候猜测故事发生在哪,人物是什么样的表情、动作,必要时分角色模拟表演。还可以中断播放,让学生猜测下一步发生什么事。还可以利用看图说话,要求学生根据图像发挥想象,补全或组织对话片段,之前可适当给出提示情景的词汇。接着进行仿说练习,让学生学习语言交际功能和得体语言形式。最后活学配音(dubbing)。配音练习并不适合所有程度的学生,应在学生仿说练习进行得较为成功的前提下进行。配音练习的一大优点就是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有了动机(incentive)和创意(creativity),学生更能融入情景中的角色,对语言的交际功能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4.结语
视听说课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比传统课堂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由于有多媒体作辅助,能通过视听手段给学生提供近乎真实的语境,调动学生的感官神经和学习积极性,达到领悟和锻炼语言表达与交际的能力。教师在平时教授视听说课程的过程中应重视把握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建立相应的课程教学模型。对于交际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应适当放慢节奏,给学生更多模仿的机会,让多媒体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总而言之,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能让学生置身纯正的语言环境,逐步成为自信的交流者,这样语言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到实处。
参考文献:
[1]Herron,Carol.& Irene Seay.The effect of authentic aural texts on student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J].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91.
[2]Secules,Teresa,Carol Herron & Michael Tomasello.The effect of video context o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2.
[3]张而立,郑世华.论大学英语教学外延――网络课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0,(3).
配音训练方法范文5
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英语教学
随着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入中学校园,并逐渐将其实现课堂教学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高效率的优越性展示在中学教师面前。将计算机引进课堂,无疑是改进教学手段的一种突破。它集声音、图象、动画、文字于一台体的多种信息功能,使教学手段趋于全方位,多层次,创造了一个更合适学生学习的开放环境。促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培养了学生听说能力和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语音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现行的教材并没有设计专门的课时。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遇到资料少、知识零散、教学过程枯燥的情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解决以上问题。利用flash设计制作了一幅口腔各器官发音示意图,并设置动画,它能清楚地展示发音时的唇形、舌位,气流和声带的关系,使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发音要领。如在教[∫]和[з]时,可以,按鼠标就能动态地展示发音过程中口型的变化和气流进出情况。学生学会后,设置静音可以让学生为画面配音。并且可以设计一些符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的游戏,这样可以避免授课过程中的枯燥单调情况。如在教字母组合 shchth的读音时,制作一个“小蝌蚪找妈妈”游戏,在每个青蛙身上分别写上she,chair,this,thank四个单词,小蝌蚪身上分别有[∫] [t∫] [θ ] [ð ]四个音标。让学生按动鼠标为它们找妈妈身边,不对则回到原位。
词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的情况是,词汇教学时间投入多、效率低、效果差。在词汇量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传统的教师讲单词、学生读单词和背单词的词汇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与要求。词汇教学最好的方法之一是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实物、模拟实物、玩具、幻灯片、简笔画和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配合手势、动作等开展生词教学能够直观、生动、形象地揭示词汇的意义,使学生一开始就把实物或某些动作与英语词汇符号直接联系起来,加深印象,提高记忆效果。例如在教生词cold ;hot;cloudy;wet;dry;snowy;rainy;windy;sunny时就用flash等软件设计一组动画,如教cold时展示朔风怒号,滴水成冰的画面。教hot时展示骄阳似火,知了声声,行人汗流如注的画面。在教dry时展示一片荒漠的图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这些形容词的含义,并有助于学生记忆。
阅读是初中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多年来,许多英语教师和英语教学理论工作者对此做了大量工作,虽已取得一些成果,但总体效果还不够理想。而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则会使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1、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英语课文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具有能集成文字(Text)、图像(Graphics)、影像(Images)、声音(Audio)及动画(Animation)等多种信息功能。因此,它愈来愈受到欢迎。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多媒体课件的形象生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2、应用网络信息资源,提高英语阅读效率。
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条新途径。它可以有效地克服以往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许多问题。例如阅读题材狭窄,内容陈旧,训练方法单一,呆板等问题。因为网络具有信息丰富,题材广泛且新颖、反馈及时等特点。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另外,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开始所选择的材料难度较低,趣味性强,让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并且对于阅读结果不划分等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后,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及时调整阅读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欣赏水平,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传统的英语写作训练方法比较单调乏味。教师一般是让学生就一情景写作;或对课文改写;或写英文日记。这些做法都较死板。而多媒体的应用,则可使初中英语写作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1、利用课件,激活写作背景。教师可在屏幕上显示一些迷人的画面、关键词语,或者播放一段故事,让学生观其形,闻其声,然后有所感而写。并且,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用法和句型及语法项目后,逐步地进行写作训练。例如,写My Hometown一文,我就把关于本城市一些图片播放,并对可能用到的词汇和语法作一些必要的解释,学生就会很容易地去写。
2、利用网络优势,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电子邮件和博客的出现,缩短了交流的时间和距离。教师可指导学生结交网友,发送电子邮件,写下自己的网络日记,让学生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配音训练方法范文6
[关键词] 朗读能力 教读方法 朗读欲望 示范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和精彩文段,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以读为本,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充分体现阅读教学的特征,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者多年来的共识。不少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左右,只注重卷面考试试题动向的研究而忽略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出现许多毛病,如拉长声音装模作样地唱读;一字一词停停顿顿地瞎读;平淡无味结结巴巴地干读等等……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对课文蕴含着的至真至爱,至悲至喜,至乐至怒的感情的理解,使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远远达不到《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呢?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朗读能力形成的规律,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由浅入深地分步进行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改进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中组词及教读的方法,让学生为有感情的地朗读打好基础
儿童的模仿力极强,低年级教师的组词教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朗读水平。因此,教师要认真做好“朗读入门”这一基础性的教学准备。在教读拼音或生字时注意改变以往成陈旧的教读方式。例如,教b-玻璃的b;p-山坡的p;山--高山的山;日——红日的日。如此教法,由于低年级学生大脑中识记的汉字不多,从记忆到发音需要一个思维准备过程,显然要拉长声音边读边认边回忆才能发出下一个音节,因此,加上一个语气助词“的”之后,就容易把词的读音拉长,唱读坏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形成了。教学中我们采取这样的教法,例如:b-像“6”b,玻璃;m-“双门”m,抚摸;山——高山、大山;日——红日、日出。这种教法,自然唱读的机会就被挤掉了。
此外,拼音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轻声、儿化音节及翘舌音的读法。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要求读轻声的字词增多了,这是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而我们不少教师没有掌握轻声的规律,例如把太阳(tàiyang)读成“tàiyáng ”;我们(wǒmen)读成“ wǒmén ”。实际上遇到儿化音要指导学生注意适度轻读,滑音轻读。例如:一块儿(yíkuàier)不要读成“yikuàiér”,遇到翘舌音音时则要适当将读音拉长一些,例如,知识(zhīshi);诗人(shīren)等。
二、设置情境,激发欲望,使学生有感而读
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感人至深的优秀作品,但故事发生的年代毕竟和今天的小学生相距久远,学生难以被文中的故事打动,也不容易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因此,教学中需要教师通过自身的情感投入,用生动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去形象地描述、补充故事情节,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只有让学生把文中的语言情感置于自己心灵深处,把作者的喜怒哀乐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才能步入课文的语言情境,读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正如世界文豪巴尔扎克说:“真正读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透露的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挥”。因此,教学中,老师引发学生发出情感火花,进入文中情境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北京市特级老师杨丽娜在执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是这样激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课前准备:(1)黑板正上方黑纱缠着一朵大白花;(2)录音,录相机;磁带,人们送别总理的录音带。课文导入,情境设置:教师先简介重要生平和几个崇高人格的故事,然后转用低沉的语调缓缓地说:“同学们,1976年1月8日,东方天空一颗闪耀的明星陨落了,亿万人民爱戴的总理和我们永别了,中国人民无不失声痛哭。1月11日,首都人民聚集在长安街上送别总理(放录相)。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悲痛的场面吧”。音乐响起,学生被深深地感染,一边含着眼泪,一边哽咽着跟教师读下去。
课堂设置情境的方法很多,可采用语言描述法,音乐渲染法,录音、录像和表演等。对于古诗文的朗读,必须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采取先划节奏,语言激趣感染配古筝古乐音等进行情景渲染去朗读。有些学校正在对古诗朗读作课题研究。选哪种形式好,要看课文内容和具备的条件而定。
三、多作示范朗读,注重停顿和重读的指导
在平时的朗读训练中,教师发现学生有不规范的朗读习时,要及时地指出,并准确地作示范朗读。示范的方法可采用教师读,放录音范读、声像结合范读等。重点要指导学生会对朗读的处理,轻重音的把握以及对各种标点符号的停顿、意蕴的理解。还要引导学生理解长句子的意思和汉语词语的构造规律。通过反复的实践训练,让学生能够读出作者的感情,读出文章的意境。当然,教师不能简单地裁判哪个字该读重音,哪个地方该停顿换气,只要学生能读出感情,然后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去进行朗读。如果教师是优秀的朗读者,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就会步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四、采用多种形式,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人人都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