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前教育的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的个人总结范文1
学前教育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更好地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规范的行为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开展的活动之一。
二、开展学前教育应注意把握的原则
1.早准备,早着手,我每次开展的学前教育都是思考在期末,方案的形成在假期。
2.针对性强才能出实效。学前教育绝不简单地等同于收心教育,一定要根据学生上一学年存在的问题,发生的变化,面对新学年需要具备的生理,心理,思想状况的变化而准备,备课时都应围绕这几个方面精心准备。
3.要有层次性。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可大致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初一阶段,确立目标,热爱班集体,迈好中学学习的第一步。初二,防差转差,提出决不拖班级后退,决不让一位学生掉队。初三,创建优秀的班集体,人人争当合格的毕业生。
4.做好形成性评价。学前教育既是常规工作,也是一次极好地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的机会,学前教育结束后,一定要从工作的角度,班集体建设的角度对整个活动计划,活动过程,全班同学的参与度,积极性等方面进行总结,总结做到三全:一,全过程总结,如目标制定,活动情况,结果分析等。二,全班参与检查总结,组对总结,个人总结。三,全班总结,总结活动对学生身心,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三、操作策略简介
1.精心设计班主任的第一次亮相。班主任在新生面前的第一次形象犹为重要,关系到学生在心理上是否愿意认同你,接受你,因此,班主任从外表方面,穿着要得体大方,举止端庄,谈吐文明,以平等、谦和、真诚的心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如:初一新生报名,我一般会比报名时间早到一小时,当新生出现时,我会主动到教室门口迎接,并亲切地向他们问好,对陆续到来的学生,我会与他们交谈,问他们的姓名,家庭住址,来自哪一个小学,对新学校的印象如何,并从中物色一些孩子,安排他们做一些工作,如:打扫教室、摆放桌椅、帮助我接待后来的学生,这样便能及早打破新生的陌生感,形成一种融洽的氛围。
2.根据学前教育的目标,营造积极向上的学前教育氛围,比如:2009届9班的学前教育,我为本班取名为“阳光之旅”,我在前面的黑板画了一幅画:绿树丛中一条大路,并写下了“希望之路,阳光之旅”八个大字,在画的旁边写了一段话:孩子们,欢迎你加入阳光之旅,预祝你们旅途愉快而充实!在后面的黑板绘了一座险峰,还配了一句诗:无限风光在险峰。学生一进教室就能感受到新集体的温馨,如家庭般的温暖,暗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以阳光的心态去克服它并战胜它。
3.开展学前教育的形式手段及内容
手段:问卷式,座谈式,交流式,讲座式(请家长,往届的学生)等。
学前教育的个人总结范文2
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当中的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大部分的家长都认为音乐是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和情趣,甚至未来工作方面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出路。其中钢琴是音乐学前教育的一个主要选择,如同学习其他教学内容一样,钢琴也伴随着等级的提升,伴随着考试,伴随着学生的一生发展。这种发展过程是家长们比较认可的,同时还存在着考试的加分等等。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音乐也是一个比较入门的窗口,让孩子能够提高智力和操作能力,进而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对于学前教育来说,确实是一个比较优秀的教学模式,我们在采取学前教育的时候,选择音乐也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近些年来,钢琴不再是一枝独秀了,钢琴教育也不再是单一的家长们唯一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乐器被提上了学生的学习日程,让学生能够有很好的音乐学习机会和更多的音乐教育选择。音乐教育的选择性增加也与这些年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进步发展关系密切,这种发展带来的结果是国民素质有所提高,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也节节攀升,我们追求的是音乐教育的在智力发展阶段所带给孩子的实际影响,是让孩子在音乐的教育中能够领会更多的关于学习、关于生活的内容,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越大,那么在某个层面来说,音乐教育在整个素质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就越来越大,这是我们都曾经认识到的内容。总的看来,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扮演的地位有三个,其一是启蒙,这是教育的首要目的,即便家长对待学前教育的事情再功利,也不能否认其中存在的关于学前教育的种种启蒙目的。其次是引导,家长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早日成长,望子成龙,希望能够通过学前教育来提高孩子在未来竞争中的实力,所谓抢钱抓早,尽快谋划,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一种引导。
2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音乐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在我国也收到来自家长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随着音乐学前教育的体系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音乐学前教育已经产生了一个十分巨大的环境影响氛围,带动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和家长不断的投资投入到音乐学前教育当中。我们可以认真的看到,在音乐学前教育的发展当中,存在着些许不合理的地方,尽管我们将其归纳为音乐学前教育体系成长中的烦恼,转型期的阵痛,但是我们依然需要认真的总结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反思,只有在问题中到答案、在问题中做总结,才能为下一步的发展和学前音乐教学模式的根本进行探究,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逻辑归宿和出发点。首先,在音乐教育中功利主义盛行,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孩子始终应该是第一位的,不是说我们投资多少、付出多少就是对孩子负责人,就是对孩子好,而是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让还是成长多少,收益多少。在这个方面,中国的家长和学前教育机构都存在着功利主义现象,大家都没有对孩子本身的天赋和意识进行尊重和挖掘,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一直是被动学习,不能够真正地得到应有的良好教育,不能够真正的在学前教育中收益,得到真正的引导和帮助,这使得学前教育变为了孩子家长变相竞争和学前教育机构不负责的收费竞争,让学前教育变为了味道。其次,学前教育不是启蒙一个环节,有些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学习了钢琴,就让自己的孩子也学习钢琴,看到别的孩子学习画画也让自己的孩子学习画画,觉得到了这个时间段了,应该让孩子学点什么,没有考虑到孩子需要什么,在整个过程中,孩子的学习时间被家长充分安排,没有启蒙的时间。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一直延续,家长变成虎妈虎爸还好,如果不能,仅仅是跟风学习,半途而废,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孩子的自身的能力也没有得到良好的启发。最后,学前教育不成体系,学前教育机构是市场化的结果,良莠不齐的学前教育给学生带来的授课效果也是参差不齐的,在整个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真正能够看到的是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课程调整,没有想到孩子是否有能力完成,不断的灌输,填鸭式教育。没有统一的模式,从个体、私人到机构、集团,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整个体系不统一,结构紊乱。
3学前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
学前教育的个人总结范文3
2014年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督导评估的对象为:
区第三幼儿园、市第一幼儿园、县幼儿园、县幼儿园
二、评估目的
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督导评估,是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主导的,对辖区内幼儿园教育质量发展状况进行的监测与评估,属于诊断性评估,目的是了解幼儿园教育质量发展的现状,发现办园特色、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总结发展经验,为幼儿园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发展路径和措施提供依据,为市、县两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学前教育政策、管理措施和办法提供支持与服务,督促办园主体改善办园条件,改进管理措施,提高办园水平。
三、评估依据
2014年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督导评估采用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市教育局、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负责承担研究制定的《省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附后)作为依据,辅之以近年来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制发的有关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要求。
四、评估时间
2014年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督导评估的时间为2014年5月下旬-6月中旬。
五、评估程序
幼儿园教育质量督导评估,分为幼儿园准备和督导评估两个阶段。
(一)幼儿园准备工作
幼儿园准备既是幼儿园接受督导评估的资料收集、活动准备的过程,也是幼儿园接受督导评估之前的一次诊断性测评和自我总结、反思。
接受评估的幼儿园,要建立由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组成的评估准备工作小组,同时,根据需要可聘请教育督导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专家、家长、社会人士等参加。
准备工作包括:学习测评活动方案和测评指标体系;准备资料——收集、整理、装订、装袋需要提供的各种资料;人员准备——通知、召集需要观测、访谈的教师、幼儿、家长等;活动准备——组织开展需要测评的幼儿接园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就餐就寝活动等;自评自测——根据《市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逐项自评打分;撰写教育质量发展报告(总结报告)——根据评估指标体系,结合自评、自测结果,现状分析与反思,撰写教育质量发展报告。自评结果与质量发展报告于评估活动前一周提交评估小组。
(二)督导评估工作
1.评估小组
建立由教育督导人员、教育专家、幼儿园骨干教师5—7人组成评估小组。
2.测评活动
(1)学习方案:参与评估人员,在评估工作前认真学习《市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2014年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督导评估工作方案》、《学前教育质量检测个人测评情况记载表》等,熟悉评估内容与方法。
(2)个人评估:每个评估人员负责1—2个一级指标的测评,依据《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学前教育质量检测个人测评情况记载表》独立进行测评,测评人员须对每项三级(c级)指标进行评分;同时,在“测评情况记载”栏,对查阅的资料(佐证材料),幼儿园建设和环境的查看情况,对幼儿、教师、家长的访谈情况,幼儿生活、游玩、学习等情况进行记录、记载,包括质量发展状况、特色与存在不足、问题等。
被测评幼儿园应为每个测评人员提供一位引导员,协助完成测评工作。测评时间从幼儿入园到幼儿离园,观测幼儿园一日的教学活动。
(3)幼儿园汇报:由被评估幼儿园领导作教育质量发展总结报告,包括评估准备工作情况,教育质量发展状况、特色,存在问题与不足,自评结果,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等。
(4)小组评议:在测评人员个人独立测评基础上,小组成员合议,形成小组测评结果,填写《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督导评估结果统计表》。
3.测评方法
(1)听取汇报:听取幼儿园领导及有关人员的工作汇报。
(2)察看现场:幼儿园环境、班级环创、区角设置、寝室环境、园风园貌、教学设施设备等。
(3)查阅资料:查阅有关档案资料,包括各种工作计划与总结、管理与考评规章制度、教学活动设计、学习与会议记录、报告、园本课程、幼儿成长记录(卡、册)、教师业务档案等,包括文字、影像、图片等。
(4)座谈会:召开教师、家长座谈会(10—15人,大、中、小班兼顾)。
(5)个别访问:对教职工、幼儿、家长及有关人员进行个别访问。
(6)听课:观看幼儿学习活动、游戏活动、自由活动、户外活动、就餐就寝活动等。
4.评估报告
(1)质量报告:督导评估小组,根据测评结果,撰写教育质量发展报告,包括评估工作情况,教育质量发展状况、特色,存在问题与不足,评估结果,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建议等。
学前教育的个人总结范文4
关键词: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经济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也就越来越高。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部分,只有搞好学前教育,才能为进一步的教育打下坚实基础。虽然我国经济面貌有了很大改变,但具体到学前教育经费来看,尤其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实际面前,学前教育成本问题仍是颇为困难的实际问题。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从政府、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寻求解决办法,才能为实现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扫除重大障碍。
一、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概述
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源于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经济学家D•布鲁斯•约翰斯通(D.Bruce.Johnstone),他在1986年首先提出了该理论。该理论指出,高等教育作为有投资且有收益的活动,能够满足且同时满足多个利益主体的实际需求[1]。相应的收益体包括国家和家庭、学校,还同时包括了企业、纳税人和个人。依据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相应的受益主体同时也应为教育成本进行相应分担。而具体应当如何分担,该理论认为,需以收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作为基础,结合收益情况和主体的支付能力相应分担,确定具体分担的比例和分担数额。简单而言,能力大者多分担,相应小者便少分担。教育成本理论对于学前教育成本分担而言是基础理论,可为我国在具体的机制构建上提供理论基础,帮助我国获得新的研究视角和实践路径。
二、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现状分析
(一)政府财政经济规模较小,成本分担比例较低
结合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在学前教育中的投入数额在不断增大,而从相应的占比来看,对于学前教育的财政性投入实际是偏少的,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甚至远远低于巴西和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2]。同时,从另一层面来看,我国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财政性教育经费当中所占有的比重也偏低。与普通高校和普通中学、普通小学相比,学前教育获得的财政经费比重更小。从公共财政方面来看,学前教育实际最大的受益者是社会,而政府在学前教育成本中的占比偏低,学前教育中公共受益率远远高于私人受益者,政府实际应当作为最为主要的成本分担者。世界范围内学前教育成本类型中无论是政府单方负担型还是三分均担型、政府主导分担型,政府均占主导力量;而我国则未能达到相应要求。
(二)家庭成本分担比例偏高,农村家庭情况更甚
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先富后富理念的进一步贯彻,我国国民收入分配逐步向个人倾斜,居民人均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不同收入阶层的家庭在学前教育支持能力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中高薪阶层在孩子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上稍显轻松,相应成本在家庭总收入中的占比相对较小;而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学前教育成本在家庭总收入中的占比过高,甚至影响到家庭日常生活水平。家庭成本分担比例偏高,对于家庭而言是巨大的现实压力。对于农村家庭而言,收入水平虽然有了很大提升,但生活成本和学前教育成本也同样发生巨大变化,其占比远远超过了农村家庭的承受能力。农村家庭在学前教育成本的承担上较为吃力,部分家庭只好选择放弃学前教育直接进入小学素质教育。
(三)社会经济力量未全进入,实际分担占比过小
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中的社会分担是成本分担中的一部分,从其分担的主要形式来看,包括社会缴纳的教育附加税和对幼儿园培训合同支付的费用,加上直接向幼儿园提供的捐资等。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社会企业所缴纳的附加税最终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很大部分未能投入到学前教育投资当中。而从幼儿园的培训合同支付费用来看,其相应的计量难度较大,很难作精确统计[3]。故在社会分担的实际分析中,主要以向幼儿园的直接捐资为分析对象。从我国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来看,社会向幼儿园进行的捐赠经费有了一定提高,但其在学前教育经费中所占据的比例则未有明显变化,占比微乎其微,显示了我国的社会捐资助学体系尚未形成,相应的氛围也不浓,社会向幼儿园进行的捐资热情相对不高。
三、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有效策略
(一)基于我国经济实际,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基础
基于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实际情况,为了促进该机制的建立健全,应当首先通过一系列手段实现该机制的健全与夯实。首先,应当发挥政府力量,让政府的财政拨款能够发放到位,实际落到需要的地区和家庭对象之上。政府应当建立幼儿园的全面成本核算机制,由教育部对幼儿园进行系统规划和整理,对于幼儿园的成本内容进行系统核算,总结其成本内涵和成本项目,明确成本核算周期和方法,以统一的规定和标准确定幼儿园的运营成本[4]。其次,应当结合不同省市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家庭支付能力、学前教育收益率等,确定幼儿园最终的收费标准。在此基础上再举行收费听证会,让幼儿园的收费标准能够公之于众,确保收费的公开化,由社会进行广泛监督,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的机制基础。
(二)强化政府经济责任,加大财政经济分担投入比例
政府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中所占比重最大,应当强化政府的经济责任,加大政府在学前教育当中的经费投入。强化政府在成本分担当中的主导责任,落实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一方面,应当由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财政预算进行单独规划,依据相应的拨款最低标准,确定实际实施中标准情况。结合幼儿数量和幼儿园教师编制数、幼儿园生均最低公用经费等考虑因素,最终测算出最低拨款标准,并进行针对性的拨款。另一方面,应当强调地方各级政府的责任,将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主体责任落实到地方政府,由中央和省级政府进行全面管理和监督。通过立法明确地方政府的实际责任,由县级政府具体实施政府经费的发放和使用管理,监督幼儿园在经费使用中的实际情况,做好规范管理。
(三)加大财政经济补偿,通过补偿手段促进学前教育公平
对于当前不同阶层家庭在学前教育成本支付能力上的差别,应当贯彻支付能力原则和教育公平原则,考虑到家庭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财政补偿措施。政府须以不同方式对支付能力较弱地区家庭采取财政补偿办法,以确保学前教育公平的具体落实。一方面,应当明确幼儿园的生均培养成本,明确具体的收费标准。在此基础上,依据国际同行做法,依据成本的一定比例进行费用补偿。另一方面,依据不同省市地区的实际情况,政府可通过财政拨款倾斜的办法,或者采用综合奖励和补贴等政策,为相应家庭的幼儿提供财政补偿。如针对综合评价优秀的学生提供相应的资金奖励、对于贫困家庭提供现金补助等。依据实际情况采取对应的奖补政策,为实现学前教育普惠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打好基础,也为相应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效指导。
(四)发挥社会经济作用,鼓励社会捐赠健全捐资助学机制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社会捐赠是学前教育经费来源中的重要部分,社会力量在学前教育事业当中能够发挥巨大作用。而就我国而言,社会捐赠机制和氛围尚未形成,相应的社会捐赠也多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捐赠资金相对较少。国家政府应当充分发挥社会经济的作用,通过多种政策和举措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到幼儿园捐资队伍中来。如政府可采取减免税负和授予社会名誉、赋予个体或团体的冠名权等等具体举措,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热情,并通过多媒体的宣传介入营造热烈的社会氛围,让社会中的个人、团体或者企业能够认识并积极参与到学前教育捐资活动当中来[5]。这样社会捐资助学机制得以建立和完善,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也就更为科学合理。
四、结语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一环,关系到我国幼儿的基础性教育,也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的强化和提升。就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实际来看,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投入仍较小,部分家庭存在力不从心问题。为此,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责任,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手段打造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同时,通过对家庭的政策补贴以及对社会力量的引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郑益乐.构建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思考———基于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视角[J].教育探索,2015,(8):19-23.
[2]王彩凤.教育公平视阈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的合理性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3,(11):50-53.
[3]倪嘉敏.关于构建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6,(5):73-80.
[4]应婉林.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现状与机制构建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667-671.
学前教育的个人总结范文5
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综合型的评价方式,具有整合性、成长性、主题性和反思性等特征,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动态学习状况。将档案袋评价应用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反思能力与实践能力。文章立足于档案袋评价的特点、类型,分析了其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进而提出了其在这方面的实施路径,以期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发展思路。
关键词:
学前教育;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方式,是以档案袋为依据,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客观的评价。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与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学习成绩与相关资料,进而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档案袋评价融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于一体,主要强调学生的学习发展状态与成长过程,可对学生学习状态与学习过程进行更全面的评价。它在确保教学目标实现的同时,也注重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能够大幅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引入档案袋评价,可有效促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评价的全面性发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而将档案袋评价方式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方案,以便于顺利实施。
一、档案袋评价特点及其类型
(一)档案袋评价的特点
档案袋评价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整合性与多样性,兼容使用量化式与定性式的综合结论实现档案袋评价。档案袋评价以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为依据,进行相应资料的收集,包含作品、试卷、日记、录像、录音与照片等,可以正确反映教学实际情况。二是表现性与成长性。档案袋评价重视实际情景中学生的系列作品,能够多维度与全方位测量学生运用相关知识的行为能力,反映出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成长轨迹。由于档案袋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和表现,明显展现出学生进步以及成长的状况。三是反思性与主题性。档案袋以自评与反思为重点,学生围绕既定主题搜集相应资料,充分展现制作档案袋程序中的材料与自我反思材料。档案袋评价侧重学生主动参与作品的选择,以及档案袋创建过程和评价标准的制定。通过学生不断进行反思、自评和同伴互评,可以持续调整其学习的预期目标,以此揭示学员优点、激发学员的自信心,进而强化其内在学习动机。
(二)档案袋评价的主要类型
根据档案袋评价的使用范围和高职教育的特征,采用档案袋内容建构与呈现方式等分类方法,可将档案袋评价分为非结构型档案袋、结构型档案袋与半结构型档案袋等。非结构型档案袋,即无确切结构设计的档案袋类型。教师仅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档案袋主题,却不给学生提供固定的项目与评价单。此类档案袋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发挥空间,促使学生以自身的认识与能力,对档案袋中的项目或内容进行确认与规划。同时,它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收集材料的机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潜能。结构型档案袋,在教学中主要考虑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老师在学生制作档案袋之前,设计了档案袋的生成条件,包括档案袋主题、应展示的重点项目、评价的目标要点与标准、各个重点项目的学习评价单,以及档案袋制作要求等。在教师设计上述内容后,学生可依据学习评价单中的内容,以及自己对评价标准的理解,围绕学习主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档案袋中展现自身学习成果、成绩与学习变动情况。半结构型档案袋是档案袋的主要类型之一。它介于结构型与非结构型档案袋之间。对于此类档案袋,教师仅提供档案袋的主题与重点项目等内容,为学生预留了较大的自主发挥空间。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重点内容,自行规划档案袋中的重点学习项目与呈现方式。这可以有效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创意,设计档案袋中的内容及结构。
二、档案袋评价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
从档案袋评价的内涵与分类可以看出,它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评价出学生在学习期间的综合表现。具体而言,档案袋评价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档案袋评价体现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理念。档案袋评价的实质,是转移教育教学评价基础,即由原先学生对教师选定与传授知识的吸收程度,转变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而获取的成绩和成就感。当前全日制高等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主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而档案袋评价法恰好符合其一贯秉承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视学生在教学关系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传统的评价方式以试卷和考试为主,注重卷面的终结性成果,从而削弱了本专业的实践性质。而档案袋评价的主要考查内容,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成效。因此,学生借助该评价能够对自身学习质量和进步状况做出直观的判断与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完全体现了学前教育专业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的教学理念。第二,档案袋评价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理论专业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而言,一方面,在从事学前各机构教育、管理与服务等工作时,评价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而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应用档案袋评价,体现了学为所用、学有所用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例如,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学前教育评价》课程,其教学目标主要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评价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以自评、互评与测评为主要方式的档案袋评价,改革了传统教学以最终试卷为主、平时出勤率为辅的考评方式,体现了学生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态度转变,可以有效实现本专业的教学目标。第三,档案袋评价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要求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探究与合作能力,二是关注学生的情感类因素,如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档案袋评价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学用结合与学以致用,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广受追捧的评价方法。在此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利用档案袋评价掌握多元化、多层次的反馈信息,并据此为学生提供具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实际帮助。另外,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与合作交流等情感类因素的发展极为重要。档案袋评价中的自评和互评,使学生可以通过监控和调整自我学习行为,包括寻求合作、探讨、思考和不断练习等,加强学生的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进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健康学习习惯。同时,学生对自我学习行为的合理管控,也可以大幅提高学习成绩,满足他们的内在自我价值需求,激发其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档案袋评价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一)建立学前教育专业的档案袋评价资料库
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评价管理之前,应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档案袋评价材料,建立完善的资料库。一是进行过程型的档案袋制作。前期准备工作需要收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进展材料,了解优化学习进展与结果的方法,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重点剖析。详细而言,教师可规定学生提交档案袋内容范围,如提纲、文思记录、草稿、修改稿以及最终作品等;同时要求学生进行阶段性反思,深入回顾自身学习成长历程,了解成绩进步或下滑的原因,并将以上内容纳入档案袋中。二是制作成果型档案袋。这要求学生在了解学前教育专业过程型档案袋的基础上,选出最佳评价资料进行分析,加以注释,并进行统一整合,以此形成标准化的成果型档案袋。同样,档案袋内容项目应包括更具实际意义的作品,如实验报告、作业作品、新闻剪辑或其它材料。
(二)检查评价材料并设定标准
教师应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教学需求,定期对学生整合的资料进行细致检查,合理筛选资料并进行及时整合,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教师对该专业学生的档案袋评价材料进行检查与指导,检查方式包括口头报告或书面材料递交。通过这种检查方式,教师可向全班同学展示制作精良的档案袋评价材料,以此督促其他学生优化自身档案袋评价材料。对于制作不佳的作品,教师应明确指出其缺点或不足,并要求学生及时修正错误。二是明确评价标准并细化。为了更合理、科学考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资料,应设定统一的档案袋评价标准。学前教育专业档案袋中,应设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并以此作为参量,指导学生具体行为,规定学生操作内容以及如何评分。在制定档案袋评价标准的时候,应该尽量体现出学生的参与度,并且制定严格的档案标准。
(三)教师发放自我评价表
当学生完成某一项目时,教师应该及时为学生发放自我评价表,让学生对自身近期表现做出真实评价。自我评价内容涵盖学生的作品完成态度、选用方式、作品介绍及评价等。教师在发放自我评价表时,需要明确其对于学生填写自我评价表中相关内容的要求,包括维度、目标、标准等,并允许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在学生填写自我评价表的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结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特点,充分体现出专业素养与能力。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拿到自我评价表后,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填写,不可随意抄袭他人的评价表。学生在填写时,需要注意档案袋评价并非是对各类信息进行堆砌,而是要以学习实践为基础,进行深刻反思、总结。学生应该持认真的态度去填写自我评价表,积极总结最近阶段的表现,以便于之后自身行为的改进与完善。
(四)档案袋评分与成果展示
档案袋评价应该列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期末学习成绩评价中,所占比例需保持在百分之三十左右。在档案袋评价这一指标中,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参考分数:学生个人对于档案袋中所含作品给出的分数、教师给出的分数以及同学之间相互进行评价后得出的分数。由于档案袋最终评分是教师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三者结合得出的平均分数,因此评价相对公正、客观,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此外,在评价过程完成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档案袋展示活动。同学可以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汇报自己所获的学习成果,同时将成果呈现给老师及其他同学,进而综合展示出个人在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素养。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成果型档案袋,以主题分类的形式,呈现自己在就读期间完成的优秀作品及学习成果;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自己的手工作品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照片,展示个人进步,呈现大学期间达成目标与成就的心路历程。
四、结语
档案袋评价真实客观地记录了学前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心理认知的真实反映。档案袋评价以动态形式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中,通过多方位评价方式反映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可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评价的全面性和多元化。档案袋评价着重强调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激发自身专业潜能。将档案袋评价方式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这启示着现代学校管理者应该更加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管理工作,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的档案管理机制,促使档案袋评价方式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红燕.信息时代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分析[J].山西档案.2016,(6).
[2]李永霞.档案袋评价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学前教育评价》课为例[J].大家.2011,(2).
[3]陈旭阳.档案袋评价的创新创业教育应用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3).
学前教育的个人总结范文6
社区在一定意义下,是在相关地域进行科学、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场所,会由这些要素形成相应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在城市的层次划分上,主要为市、区,之后是街道和居委会。一般情况下,社区的活动都会在居委会或者街道开展。现阶段的社区建设中,主要是由政府和党委对其领导,将分级的负责制有效开展,自治的功能较为突出。教育的行政部门是分管社区教育的,同时会细致的拟定出相应的工作方案和意见,从而构建出不同的制度,让社区中所进行的学前教育可以加强其管理和统筹成效,能够有效地保障学前教育资源中的整合和优化机制。
二、社区学前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探索
1.将社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作为主体
社区中包含学前教育指导中心,此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是社区学前教育的主要构架,能够加强其整合与优化程度,会让社区教育体现一定的作用。在社区中进行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具体会依赖当地的一些学校,社区应用具备的教育实体相应缺乏,缺失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也就是社区学校教育工作者相对紧缺,一般会在没有实体依托的情况下进行社区的学前教育活动,导致了社区的教育盲目性较大,没有完善的规划,也不能够系统的开展教育模式,不能够让学前儿童以及家长需求得到满足。然而对教育实体的组建,能够在整合教育资源当中克服这一系列消极的因素。因此,对于社区的教育实体一定要有所规划组建,在社区当中,将学前儿童发展中心或者学前教育中心充分成立,在此主体中需要将适合儿童的视听图书馆、游戏场、儿童博物馆、早期的教育中心、家长的俱乐部以及儿童玩具的相关图书馆等场所相应创建。需要关注的问题,就是要利用教育实体,将社区中的学前教育推动者、组织者以及指导者等角色真正承担起来,将管理职能方面有效履行,将一定意义下的宏观指导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也就是要发挥监督、协调以及组织作用,让非正式、正式、非正规、正规的学前教育能够结合为一个统一整体。
2.将幼儿园作为主体
(1)教育评价的整合与优化
幼儿园作为协调者,可以有效结合社区评价和幼儿园评价。因为幼儿园有必要采纳社区的具体评价,才能够理解自身的教育模式可否得到社区的认可,家长以及社区的教育管理者直接成为主要评价方,评价的阶段互相合作与支持的过程。所以,幼儿园一定要主动对社区人员邀请其参与评价。
(2)教育手段的整合与优化
幼儿园作为实施者可以把社区资源,设置为主要的教育途径和手段,将资源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努力挖掘,将不同的教育手段中所体现出的优势有所结合,让教育目标服务可以有所实现。一方面,幼儿园需要对教育设施严格关注,引导学前儿童以及相应家长可以积极的参与到社区活动当中。另一方面,还需要对教育设施有效的利用,此外还需要对组织管理资源以及物质环境资源合理利用,从而将资源共享能够凸显。教育手段可以得到极大程度上的丰富,就能够将教育途径充分扩展。让幼儿能够主动的表现自我、互相交流,同时还能够加强触摸、闻、听、看等多种能力,将高端的教育活动网络建立健全。
(3)教育目标的整合与优化
幼儿园作为领导者,可以将社区学前教育以及教育目标相互融合,由于都是对学前儿童进行全面教育,都是对家庭予以满足。所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和社区教育有所结合,将家长的需求有所体现,将社区文化有所突出,让幼儿可以充分提升社区认知度,同时还需要与家长共同教育幼儿。
(4)教育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幼儿园作为组织者可以对社区中的资源有效利用,将教育内容有所充实,在较多的教育资源当中,选择和幼儿相符的元素,再与学前教育内容有所合并,将其设定为主题,从而将学习共同体有效构成,一方面,让幼儿在能够将教育知识有效获取;另一方面,还能够将方法知识有效获取,也就是将生活知识和科学知识两种要素共同拥有。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