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学历提升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个人学历提升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个人学历提升方案范文1

现在的函授机构的领导在办成人学历教育中,这就成为函授机构投入少回报高的增收渠道,致使函授机构不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不端正办学方向,办学目的模糊,因此不可能使成人函授教育的质量得到保证。所以没有重视函授教育的社会效益,这种不重视函授教育的社会效益的思想观念,同样存在函授教师和函授管理者中,大部分函授教师也就把函授课教学当成业余或“兼职”的工作,备课不认真,不吃透教材,不精益求精,应付了事,考试就是做做样子,全部合格皆大欢喜,把它作为自己增加个人收入的途径。没有考虑成人的心理特点,更谈不上成人的心理需要,呆板不够灵活、教学内容针对成人的心理特点和内容不强,基本上照搬全日制国民教育的授课内容,没有创新,最终导致函授学员学习氛围不浓,学习兴趣不大,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函授机构的管理人员对成人学历教育在思想观念学上不够重视,认识程度上不够足,所以在管理函授学员上就经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函授学员经常迟到、早退、旷课不管,甚至连考试违纪作弊也不管,函授学生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习风气不正。要使这种不良风气得以改变,就应该正确认识成人学历教育办学目的,树立正确的办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函授教学质量是成人学历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一定要记住成人学历教育的生命线就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案切实可行

教育部颁发的“函授毕业生必须达到高等学校同层次、同类专业毕业生相应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大学生,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中高级人才,逐步构建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的中高级人才。为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努力追求、实现的中高级人才培养目标是“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所以,函授学员大部分都有一份工作,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帮助他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学历层次的成人函授学历教育,应该培养目标明确,并针对成人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针对函授学员的来源和组成,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和教学大纲,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制定成人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要根据函授学员经验思维差、发散思维强的特殊性,少一些死记硬背的基础理论知识,更应该多增设一些与函授学员实际应用紧密的相关的课程,讲授人们感兴趣的内容,更加贴近成人的实际,减少以记忆为主的纯理论性课程。

三、加强函授教学过程管理,提高面授教学质量

个人学历提升方案范文2

1.1药学人员占比不足

根据《药品管理法》及《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8%,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性质、任务、规模配备适当数量临床药师,三级医院临床药师不少于5名,二级医院临床药师不少于3名。我院为二级甲等专科精神病院,目前药学组工作人员共计14人,全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478人,占总人数的2.9%,远小于规定占比,且目前尚未配备临床药师。

1.2药学人员基础学历为本科

我院现有药学工作人员14人,其中药学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6人,中专学历1人,无研究生及博士生学历药学工作人员,本科学历占比50%。14人中,主管药师6人,药士5人,3人无专业技术职称(目前暂不从事药学服务工作),无药师及副主任药师职称药学工作人员,带教出现断档现象。

1.3药学工作模式单一,药学服务技能提升受限

我院为二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门诊药学组设置为门诊药房,中心摆药室及库房三个模块。大部分药学工作人员日常从事医嘱摆药,根据临床医嘱将药品手动拆零,再按照早中晚时间要求将药品摆放至药杯内,机械性过强,无机会深入临床,参与临床疾病探讨及医嘱方案制定,对个人专业技术技能提升有一定影响[2]。

2对提升药学工作人员服务质量的建议

2.1增加药学工作人员,培养临床药师

为避免药学人员短缺造成临床不良影响,我院逐年增加招聘药学人员,开展培养临床药师,脱离简单的机械化操作,逐步从事药品浓度监测及不良反应信息收集等方面的工作。通过与患者面对面,做到与医师同时了解患者病情,参与临床的药物治疗工作,进一步满足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需求,力求做到个体化用药。建议配备血药浓度分析仪等相关设备,做到院内分析,反馈及时,对数据做综合处理,积极参加院内外药学相关培训,及时了解前沿信息。临床药学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沉淀的工作,如果药师本身只通过培训来学习,自己不摸索,不探究,也很难发挥出积极的效果。这就要求医院在选择临床药师进行培养时,除个人学历达标以外,还需要该人员有一定积极主动性、探索性,有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信心[3]。

2.2鼓励药学工作人员院外学习提升自我院实行绩效工作

以来,对暂未取得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职称人员采取绩效奖励减半政策,药学人员薪酬直接与职称挂钩。该政策大大提高了人员技能学习的积极性,截止2019年7月,我院现有药学人员已全部取得药学本科学历,专业技术资格职称人员占比80%,另有3人取得全国执业药师资质。

3.3规范化对药学人员进行三基培训考试

根据我院《门诊部药房岗位职务说明书》中要求,药学人员需每半年参加一次三基培训考试,对考试不合格人员予以2分-5分的绩效扣分惩罚措施。由门诊部药学组出具试卷,内容涵盖医学基础相关知识、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条例、药理学、中药学及医院药学实践操作等方面内容。根据考核结果分析,2016年下半年及2017年上半年,我院药学工作人员考试合格率为70%,2017年下半年及2018年上半年,药学工作人员考试合格率上升到75%及83.3%,呈增长趋势,且根据临床满意度调查表反馈,临床满意度也大幅增加,药师对药品性质、用法、不良禁忌证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可以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做到答疑解惑。

个人学历提升方案范文3

关键词:韩国;终身教育体系;学习账户;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11-178-03

一、终身学习账户制的起源与内涵

世界各国为了提升本国劳动力素质,英国于2000年提出个人学习账户(Individual Learning Accounts),美国也于2007年提出终身学习账户法案(Life Long Learning Accounts Act of2007),另外新加坡、瑞典等国也有类似法规,这些个人学习账户制对于提升各国民众终身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7年12月14日,韩国《终身教育法》全面修订,新增学习账户的法规,这也是学习账户首次被纳入法律范畴。根据《终身教育法》第二十三条的学习账户规定:“国家必须为了促进国民的终身教育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积极推动学习账户制度(包含国民个人的综合性学习经验,以集中管理)。”这次修订规定了终身学习账户制的发展方向。2008年,韩国总统李明博将终身学习账户制列为其核心教育政策之一,在2009年5月8日再次修订中,又增加了终身学习账户制的实际施行内容,将此制度作为科学教育技术部的主要工作,并提出课程认证的注意事项等,这就使学习账户制的法制化更加完备。

终身教育账户制的实行具有三点原因:第一,建立组织性系统,为学习者管理个人的终身学习经历、学历、资格证书、就业等相关社会学习经验;第二,为了提高国民的终身学习参与率,推行终身教育账户制以提供更多的终身学习资源与信息;第三,为了帮助弱势群体参与终身学习课程,通过这项制度鼓励其继续进修并补助相关教育费用,减少社会上因为收入或学历导致的弱势循环。韩国政府根据《终身教育法》规定,为了提供民众各年龄段的终身教育,并且帮助其管理个人的终身教育经历,设立了在线综合信息系统以集中管理全国的终身教育课程与相关事务,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运用国家人力资源,并进行开发与管理。目前,终身教育账户制的管理由韩国终身教育振兴院负责,该院的终身教育政策本部设有学习账户制组,专门负责终身学习账户制的相关事项。2008年4月组成的终身学习账户制协议会负责协调终身学习账户制与工人教育账户制度之间的联系,确保两种制度之间的衔接。

2006年9月到2007年8月期间,教育科学技术部在韩国7个城市施行终身学习账户制示范开展工作(以下称示范开展),共投入2.8亿韩圆的特别教育经费,尝试多样化的学习课程及方式,为终身学习账户的正式开展做示范和试验。最后总计认证了27个标准化课程,共计1277位参与者,并且为了学习结果的标准化认证,教育科学技术部组成了认证委员会,构建了学习历史管理系统。到2009年,共有17个终身学习城市实施了示范开展计划,其计划重点有三个:第一,构建信息策略计划和终身学习历史管理系统;第二,构建咨询及相关信息的系统;第三,设立学习课程的评估认证标准机制。

根据2008年及2009年的终身教育白皮书,终身学习账户制的方案目标包括以下三点:一是终身学习账户制通过人生各年龄阶段多样化终身学习结果的积累管理,加以认证并灵活运用,提高终身教育的参与率。二是各教育机构开设的课程需申请认证,课程按照领域及层次作整合管理,学习者自行参与课程并且开设学习账户记录,同时终身学习账户制也能整合终身教育机构的学习课程,给予咨询及提供信息的服务。三是对专为社会弱势群体开设的课程予以帮助,以帮助弱势者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各项示范计划以及整合工作完成后,教育科学技术部于2010年lO月10日正式推行终身学习账户制,为韩国民众提供学习经验的整合及终身学习计划的服务。

二、终身学习账户制的推动体制与计划的推行

终身学习账户制,从2008年正式纳入《终身教育法》后,教育科学技术部作为推动制度的负责人,开始带领各单位,列出每年的工作计划,让终身学习账户制能够在充足准备之下正式开展实施。终身学习账户制的推动体制以及推行计划如下:

(一)终身学习账户制的推动体制

根据《终身教育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终身学习账户制由教育科学技术部负责,因此教育科学技术部是此制度的主持单位,负责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如起草基本计划、确保预算及经费补助以及设立终身学习账户制协议会,进行与其他相关单位的合作与协调工作。终身教育振兴院主要执行教育科学技术部制订的计划、学习课程评估认证并且负责评估认证审议会的运作,以及学习经历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而地方政府则负责地区内的统筹工作,如各地区学习历史管理系统的运行以及接收学习课程的评估认证申请书。各终身教育机构则负责提供与学习课程相关的信息。学习者在这个系统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必须自行主动申请终身学习账户,并参与终身学习课程。只有学习者的参与配合,这个机制才能顺畅运转,制度才能更加完善进步。

(二)计划的实行

1.基础建设期(2008-2009年)

此阶段作为基础建设时期,要为终身学习账户制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不仅要考虑到相关制度的协调工作,更要确实反映国民需求。首要工作是使终身学习账户制法制化,通过立法的力量有效推动;教育科学技术部开始发展学习历史管理系统,及设立终身学习账户制协议会。进行与学分银行、自学学位考试制度等的整合与合作。在建立基本架构之后,便开始在不同的城市展开示范开展工作,以确定运行系统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再根据示范开展结果进行讨论与修订,使终身学习账户制更符合需求且顺利运行。

2.施行期(2010年)

终身学习账户制从2010年10月10日正式实施。这阶段主要有两项工作:第一,加强倡导,以增加使用者以及强化学习历史管理系统;第二,集中实施终身学习课程的评估认证工作。在施行期中,首先要对社会民众广泛宣传制度的内容,增加学习者的申请应用,并针对终身学习课程的内容建立具体标准,侧重终身学习课程的认证工作。2010年达到1000门课程的认证工作,建立评估认证课程的数据库,并继续完善与其他相关系统之间的衔接工作。

3.推广期(2011―2012年)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为推广终身学习账户制,并且扩展每一层面的工作内容。针对终身学习课程的计划提供支持及强化,并预计在此阶段能完成3000门课程的认证工作,并扩充学习课程及学习者的数据库内容;确保终身学习账户制与国家资格体制及国家职业能力标准制的衔接;并连接初、中等学历以及高等教育学分认证的工作,扩充学习历史管理系统的学历信息。

4.稳定期(2013-2014年)

最后一阶段为稳定期,希望终身学习账户制在经过三个阶段的努力之后,能够进入完善且稳定的制度开展阶段,此阶

段的主要目标是提升质量以及确保实施上的安全,保障学习者的隐私。针对终身学习课程提出的质量稳定要求,以及提供学习者学费补助,预计此阶段要完成5 000门课程的评估认证,通过此制度与地方政府加强合作,并与其他相关的国家资格认证或学习制度达到合作互通的效果。

三、终身学习账户制实施主要内容

终身学习账户制的开展内容主要有三项:第一,进行学习课程的评估认证,将认证的课程输入学习历史数据库,作为课程基本资料;第二,构建学习历史管理系统,此为终身学习账户制的主体,个人可自行申请学习账户,开始积累个人学习经验;第三,活用学习结果,学习者可利用此系统参照学习历史与结果,规划未来学习计划或是申请学习履历证明材料用于应聘或者考试。

(一)终身学习课程的认证

由各种终身教育机关所提供的终身教育课程,需通过教育科学技术部的公开审查,确保课程具有一定的标准程度后,并登录到学习历史管理系统数据库,才可以使用或登记。根据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的统计,仅2009年就有128门终身教育课程开设,2010年为终身学习账户制的施行期,第一步即为对各学习课程的认证工作,先从示范开展的城市再到76个终身学习城市,最后再接受全国各地方自治单位的申请,达到1000门课程的认证。

终身教育机关的课程认证程序,首先由教育科学技术部公告当年终身学习课程评估的日程与办法,并且根据《终身教育法施行令》第十四条第二项所定的认证指标:“课程名称、教育设施与设备、教育目标、学习课程的内容与施行时间、学习者人数、教师/讲师、教材与教学方法、学习者管理方法、其他课程运行的必要事项。”终身学习课程详细认证标准参见表1。

按照九个项目制定能够适用于各类型课程的基本标准,每个项目评分都要达到70分以上才算及格,如果评分结果有六个项目达到70分以上的课程,将被列为预备认证课程,可等待下一次的认证,而没有达到以上标准的课程则为不合格。

终身教育机关或地方自治单位收到公告后,即开始填写申请书以及准备相关数据以参加审查,相关资料将统一送到终身教育振兴院,同时终身教育振兴院组成评审团,进行课程的评估工作,将合格、不合格及预备认证三种结果写成报告书,提交认证审议委员会,认证审议委员会针对审查课程的结果进行审议,并上报教育部,由教育部核准发给合格证,之后再由终身教育振兴院向各教育单位通知审查结果以及给予课程发展的建议。最后通过认证的课程,将正在学习该门课程或是曾经学过该课程的学习者的数据输入学习历史管理系统(需取得学习者的个人信息保密同意书,或由学习者自行申请填写)成为课程数据库的一部分。

(二)学习历史管理系统

由终身教育振兴院所构建的学习经历管理系统,是终身学习的综合数据库,数据库存有所有经过认证的终身教育课程与相关资料。学习历史管理系统中的终身教育课程在申请认证时,分为六大类:基础识字教育、学历补救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公民参与教育、人文素养教育以及职业培训教育等。个人可以申请账户来管理记录个人的学习经历,记录曾经参与的课程,并且可以利用系统查询各种不同类别的课程,作为未来的学习计划。此系统还可以和国家其他相关资格证制度如国家资格系统、学分银行制、自学学位考试制度等衔接,提供给学习者全方位的终身学习信息,以及提供给国家完整数据,用于终身教育的统计和政策制定。民众可以通过学习历史管理系统申请个人账户或是通过终身教育振兴院申请,再根据《终身教育法施行令》第四条的规定输入个人信息,终身教育振兴院也会与各教育机构确认个人信息的有效性。登陆后,学习者便可利用这个系统进行个人学习历史的积累与管理,该系统会根据学习者参与的课程类别做个人的统计表,学习者便可按照这个表格去规划未来的学习计划,并通过这个系统查询终身学习课程的开课机构、场所、内容等信息,如果学习者有学习上的困扰,也可利用系统的咨询功能解惑。

(三)灵活运用学习结果

学习历史管理系统可以针对个人的学习经验进行管理并发给履历证明书。履历证明书内容包括学习者的正规学历、终身学习课程、资格证书等所有详细的个人信息,个人也可以自由挑选需要证明的部分。个人除了通过履历证明书了解以往的学习经历及资格取得成果,例如,学分银行及自学学位考试制度的情况,学习者也可以用此证明书积累学分获取学位。除此之外,学习者还可以使用此履历证明书应聘,作为个人经历证明,学习历史管理系统与工作网等招聘网站链接,可以让学习者和公司企业利用数据库的信息分类寻找合适的工作或是人才。教育科学技术部及终身教育振兴院也可以利用学习历史管理系统数据库获得学习者的统计资料,如国内学习人口的基本资料、学习趋势、学习需求等信息,作为未来发展终身教育政策的建议。

四、终身学习账户制的启示

终身学习账户自2008年立法、2010年正式全面开放申请,在政府由上而下的推行倡导之下,仅仅两三年的时间即成型。2009年韩国终身教育白皮书提到,这个政策是一项综合教育及经济的综合制度,开放给所有国民申请账户以管理个人学习经历,并和相关制度连结。虽然前期工作存在着如课程认证与其他相关制度的衔接、网络安全性与稳定性问题、使用人数亟待提升、评估认证课程数不足等亟待解决问题,但是一旦完成后将会是政府推行终身教育最有效且省时便捷的方法。

个人学历提升方案范文4

终身教育的概念是1965年由保罗•朗格朗提出,是指人的一生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其教育阶段包括一个人自生命之初至生命之末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教育类型包括从学校、家庭、职场、社会等各个不同领域受到的教育。终身教育很快被联合国列入会议报告之中,并且强调了终身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也开始重视并宣传终身教育,认为终身教育与我国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之间是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的。因此,研究和倡导终身教育的人越来越多,综合专家的研究成果,终身教育可以理解为是贯穿于人从出生到死亡这一全过程,既不受教育的时间、范围限制,也不受学习者的年龄、性别限制。终身教育是把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学习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根据学习者的个性特征、专业需求、发展需要、职业要求等自主选择受教育类型核受教育方式,使整个学习过程具有延续性、各阶段的学习能够衔接起来,同时也能激发学习者的内在潜能。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和深入,必将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延伸高职教育的领域,使高职院校不断推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教育、培训产品,让有再教育需求的人获得继续学习、继续受教育的机会,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终身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2临床医学的人才培养目的

临床医学的人才培养形式多元化,包括高等医学教育、高职医学教育、医学职业技能培训等。高校开设临床医学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具备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这些医学人才理论基础扎实,同时,受过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职业能力训练,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具有判断鉴别的能力。根据我国国情,随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快速推进,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临床医疗人才,充实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第一线。此时,单纯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填补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医学人才的迫切需求,为社会特别是当前基层社区医疗机构输送大量高端技能型卫生技术人才,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卫生医疗的需求。高职医学院校开设临床医学专业主要是以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临床医学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发展潜力,能在基层、社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融预防、诊断、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六位一体”的高端技能型医学专门人才为目标。这些医学人才今后能运用适宜的知识和技术为基层、社区服务,熟悉和掌握社区、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具备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处置与转送能力;能够独立对农村、社区居民开展预防、诊断、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等方面的医疗、公共卫生防治和指导。上述两种不同层次的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不同层面的医学人才,但这两者之间不是孤立的,高职教育不是终结式教育,受教育者可以继续提升学历,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应单纯考虑职前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同时还应当考虑历届毕业生、在职医务工作者对更新知识、技能、技术的需求,构建一套切实可行、完善的医学人才培育机制。这就是说,培养优秀临床医学人才的教育既包含校内的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也涵盖着从业者需学习的各种技能培训、技术培训等教育形式,践行终身学习的内涵和满足全社会对终身学习的需求。

3终身教育理念下构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立交桥的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更是具有极强的专业特点,既需要学习者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也需要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学院积极探索多元化教育相互衔接的人才培育模式。以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为例,研究如何在教育中搭建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之间、学历教育与成人学历教育、学历教育与自考之间的“多元互通”的立交桥,实现“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立交桥”。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3.1以学历教育为基础,搭建与非学历继续教育之间的桥梁

2012年学院“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荣获教育部、卫生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根据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及职业资格准入标准,以基础知识够用、专业知识管用、实践环节实用为原则,结合多年校院合作的办学实践经验,创建并实施了以临床医学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培养面向基层“高端技能型医学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工学交融、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医学课程建设中遵循“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基层全科医生岗位需求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考核标准确为依据,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起点”的课程理念,确定学习者具有基本素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及岗位持续发展能力。并且为了确保课程内容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吸收、更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标准,学院与省市各医院紧密合作,采取“请进来,派出去”办法,专门聘请医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副高职称以上医师讲授专业技能课程,定期或不定期面向师生开设“临床新知识、新进展”专题讲座;同时制定了《专业课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专业课教师第一年脱产到医院参加临床实践,以后每年到医院参加临床实践时间不少于3个月,以此更新医学教育者新知识并提高自身的实践本领。但是获得了专科学历的医学毕业生,由于缺乏临床实践经验,直接诊断不具有现实可能性,并不具有直接看病的能力及权利。根据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至少需要1年以上临床实习、实践,并获得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才具备行医资格。即使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者,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需要更新知识,不断掌握新技术,提高临床诊断、防治疾病的能力。学院根据临床医学的特点,遵照上级文件精神,从2005年开始每年6月到11月对漳州市(含中银开发区、常山开发区)1843个行政村中依法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并经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注册后执业的4700名乡村医生每年培训1次,具体内容包括政策法规、伦理道德、预防医学、全科医学、中医药学、临床实践与技能等。通过培训强化乡村医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让他们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提高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指导、健康教育宣传、协助处理重大疫情的能力,满足广大农村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的需要。同时,学院从2006年起连续8年对漳州市从事内科、影像医学、外科、妇产科、五官科、口腔科、护理、中医、预防医学、药学、医学检验等专业工作的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分批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漳州市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了一支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医疗专业素质的实用型乡镇卫生技术队伍。

3.2学历教育与成人学历教育的接轨

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知识及诊断治疗技术更新发展迅速,仅止于中专、大专学历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学生、从业者需要进一步提升学历,尤其是中职毕业生。2011年全省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推荐应届毕业生免试入读高等职业学校试点工作。凡符合条件的中职应届毕业生经推荐,可直接入读高等职业学校,而不必经过全省“高职单招”考试。学院及时做好宣传及推荐工作,为广大品学兼优的中职生搭建起良好的提升学历的桥梁,极大地调动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013年,福建省积极探索高职对口招生考试改革,整合“高职单考单招”“高职自主招生”“中职推免”等三类考试,设立“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简称高职招考),每年组织一次。高职招考为所有人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学院积极响应这些改革措施,适时做好宣传工作,引导、鼓励中职学生提升自身的能力、学历,根据自身需求报考适合自己的专业及院校继续接受教育深造。同时,学院也积极为大专毕业生创建更好地提升学历平台,与福建省中医药大学、福建省医科大学接洽协商合作办学,在我院设立成人教育业余本科教学点。不但应届毕业生,对于历届的有一定学历条件、有知识需求的医务工作者可以通过参加成人高考,结合自身条件,选择报考临床医学、护理、药剂等专业,获得继续学习的机会,由此取得更高的本科学历。

3.3寻求学历教育与自考的契合点,创建有效衔接

个人学历提升方案范文5

(一)继续教育转型的时代要求

高校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教育的现实结果与理想目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每年有一定比例的大学毕业生不能按时就业,教育的结果与社会经济结构不匹配,一方面,社会需求得不到满足,有些行业和岗位招不到合适人才;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暂时失业,高校所提供的人才结构不合理,与社会需求不对接,人才结构与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不匹配,学生素质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变革的要求,缺乏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技能。为此,各级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术培训、专业技能培训、资格认证培训等非学历教育培训,高校也充分利用优质的办学资源及学科优势开展各类培训及高层次管理人才培训,非学历继续教育逐渐显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另据教育部门权威统计,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逐年减少,预计到2017年可降至自高等教育扩招以来的历史低点,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提高,到2020年将达到40%,高考录取率预计可超过90%。由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社会新增劳动人口的高等学历教育基本满足需求,成人学历补偿型教育需求将大幅度减少,因而对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形成强大的冲击。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成人学历教育招生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也呈逐年下降趋势,成人学历教育的准入门槛非常低,经济发达地区成人学生外地生比例逐年提高,成人学生低龄化趋势明显,致使成人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整体结构层次较低,混文凭现象普遍,学生自主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为此,高校继续教育从管理层到办学机构,均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抓紧调整继续教育结构,转变继续教育发展模式,促使高校继续教育加快转型,以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二)继续教育转型的价值取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继续教育的未来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对这一目标论述,权威专家认为,应包括四个方面的价值取向:第一,基本形成终身教育体系。该体系包括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多次学习机会、多样的学习途径和多种成才路径。第二,大幅提升继续教育参与率。通过扩大继续教育规模,争取到2020年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以上。第三,健全继续教育保障机制。建立更加有效的继续教育激励机制和质量评价机制,健全成本分担、多渠道筹措经费的继续教育投入方式。第四,继续教育的质量显著提高。建立较为完善的质量检测评价体系,改进继续教育培养模式,建设好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服务发展的能力。预计未来高校的继续教育发展趋势应该是:继续教育产品层次丰富、特色鲜明,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开放式的网络远程教育极为普遍,学习形式灵活多样,教学管理更加变通,办学思路更加灵活,高校的“品牌效应”将更加突出,能够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继续教育将因转型而形成多样化的发展走势。

二、地方综合性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定位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主阵地,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充分利用高校优质的办学资源,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全民族公民素质,是造福社会的崇高事业,也是高校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地方综合性高校由于所处地域不同,学科门类设置、学校传统文化和办学资源条件的差异,在继续教育发展的定位和办学模式等方面的选择各不相同。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以其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以高层次、高质量、高效益为办学目标,着力培养高层次的领导干部,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市场运作能力的企业家,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等,而地方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对象是能够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和技能的技术工人、产业工人和技师。那么,地方综合性高校应如何定位?首先,要对接社会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是继续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根据其所处的地域优势以及学科设置门类齐全的特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的理念和形式,在办学目标、类型、层次及培养对象的选择、规划与实施中,实行培养多样性与社会需求多样性的对接,引导和鼓励各办学机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计开发各类继续教育培养项目。其次,合理利用自身资源,科学确定办学方向。选择符合自身特点,适应地方经济社会需要的办学类型、方式及培养对象,以办学质量、特色为核心,整合教育资源,重视创新开发,体现区域特色,探索并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三、继续教育体制、机制、管理模式的改进与重构

由于不同的办学资源条件,地方综合性高校在办学目标、类型及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上是不同的,难以互相借鉴,但无论是知名高校还是普通的综合性高校,其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是相似的,组织机构设置、管理体制选择基本相同,所以,选择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建立什么样的体制、机制是可以互相借鉴的。从学校层面的管理体制来说,地方综合性高校一般设有专门从事继续(或成人)教育的二级学院及培训中心(各学科性学院)以及依托学校成立的企业或非企业法人的各类培训机构,专门从事继续教育办学。部分高校为统筹办学管理,专门设立继续教育管理机构,管理和协调校内各办学单位的办学活动,整合校内的继续教育资源。这主要是借鉴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管理体制的成功改革,实行继续教育管办分离,从“行政职能”、“办学职能”合二为一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继续教育学院与其他各学科性学院存在权责利不明晰的问题,从而整合校内办学资源,规范办学行为,提高管理效益。

为此,笔者认为地方综合性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改进思路应该是对不同的办学实体,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以规范办学和提升学校办学美誉度兼顾办学经济效益为基本原则,设计科学合理的绩效挂钩的考核评价制度、教学管理制度以及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实施分类管理,第一,对专门从事继续教育办学的二级学院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高校的继续教育具有很强的市场属性,可以运用市场的价值规律,灵活地调整和设计继续教育项目,对接社会需求,挖掘市场潜力。可以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施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实施以“团队管理、市场运作、项目核算、绩效考核”的管理模式,进行内部机构的重组和机制的创新,制定系统的考核管理办法,实现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奖惩机制。第二,对校内企业或非企业法人的各类培训机构实行企业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明确与学校合作的责、权、利关系,拓展继续教育发展空间,同时,规范办学行为,建立严格的教学全程管理程序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考核办学效益。第三,对其他学科性学院的继续教育办学管理纳入学校专项目标考核,将办学效益、规范管理、教师教学等工作作为考核指标,纳入学校绩效考核体系。通过继续教育体制、机制运行管理模式的改进,使高校的继续教育管理模式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地方综合性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把握学校、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推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继续教育办学

当前社会处于经济转型期,地方人力资源状况与地方经济发展存在供需脱节,就业矛盾问题突出,要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充分利用并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着力解决行业、地方、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行业、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证。高校继续教育的管理层要积极调研当地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摸清市场需求,获取人才需求信息,如政府颁布的紧缺人才目录、高技能人才需求信息等,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与地方政府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协会、考试认证机构等合作,开发各种办学类型,加快各类人才培养,解决行业、地方、社会发展中的人才供需问题。一是加快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和前沿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以及该领域内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需求;二是加快在新兴产业领域、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和该领域内人才的继续教育,满足社会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人才需求;三是加快在行业急需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如农业科技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等,以满足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高校要积极主动地搭建比较宽广的“校地合作”教育服务平台,与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建立不同类型的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大力开发精品培养项目,抓住继续教育灵活性、实用性、针对性强的特点,面向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开展岗位培训、行业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大学后继续教育、研究生课程教育等中高端层次的培训。学校建立运转顺畅的“校地合作”服务机制,努力探求“校地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有效路径,通过“校地”间订立合作办学、委托培养、项目承办等办学协议,开展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逐步形成一条由“政府出资、行业企业组织、高校培训、社会受益”的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继续教育发展之路,既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在服务地方中的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部门的组织优势、资源调控优势、公共管理优势与需求信息优势,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序发展、多方受益的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态势,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控和深化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模式和发展模式,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二)把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推进以质量和特色取胜的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

坚持“内涵提升、协调发展”的战略导向,扩大继续教育规模,优化继续教育结构,提升继续教育办学质量,凝练特色,不断推出精品培养项目,以内涵提升带动外延发展。一是通过广泛宣传动员,优化整合资源,改进办学条件,采取经济激励等手段,积极争取社会从业人员参加成人高等继续教育,稳定学历教育规模,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二是调整专业设置,优化继续教育结构,对于社会需求度不高、适应性不强的教育类型和专业设置予以取消,比如,成人函授教育等已不适应信息时代继续教育发展需要,取而代之的将是网络远程教育甚至移动终端学习的教育形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材选用、师资队伍建设等环节要突出人才培养特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相契合,以适应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办学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质量和特色是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的核心竞争力,要不断改进继续教育培养模式,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检测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及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只有好的教师,才可能实现好的教育,做好继续教育教师的再教育及高水平师资的投入引进工作,切实保障继续教育办学质量。

(三)坚持“办学以学生为本、治学以教师为本”的办学理念,推进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是教育永恒的主题,高校继续教育的对象普遍希望通过继续教育学习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者以就业、择业、出国、转岗为重点的再教育,但无论是何种学习目的,大都以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为主,为此,高校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从业人员的履职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力、创新力、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模块的设计上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训练,改革传统的成人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学历+技能”双证书甚至多证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履职能力。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是通过教师教学来实现的,要解决人才培养的技术问题,教学质量是关键,这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师个人教学技能都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一是发挥高校的学科和专业优势,坚持名师主导,要用政策引导和经济激励等手段吸引更多的名师和骨干教师充实到继续教育师资队伍;二是与行业、企业合作,聘请具有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级主管、高级技师承担教学任务,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三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结合行业、企业特点,有针对性、时效性,符合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发展需要;四是要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让学生不断感知学有成就,激发学习内动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四)统筹兼顾,综合协调,整合优质办学资源,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合作办学

地方综合性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最大的瓶颈是办学资源严重不足,普遍存在办学资源紧缺,资金、场地、师资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以互惠共赢为前提,开展合作办学既可解决“瓶颈”问题,也促使高校继续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引导、鼓励民间力量参与教育事业,可有效利用社会办学机构资源以弥补高校办学资源紧缺,高校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师资力量与民间机构充足的资金、办学场地以及招生优势整合,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办学。另一方面,与国际优秀的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尤其是稀缺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一是开展专业人才的国际化培训,如国际金融与贸易、商务、国际财会及法律人才的培训;二是与国外高校合作,开发联合培养项目,开辟留学通道。今后,随着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学生不仅在国内挑选大学,也在国际范围内挑选自己理想的大学,所以,国际合作办学是高校继续教育新的拓展空间。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灵活多样的信息化学习平台,大力发展网络远程教育

个人学历提升方案范文6

1995年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开始实行成人教育制度。从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普通高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一直都是成人教育办学的主要力量和基础。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办学机构初创时的形态与模式是与当时所处的社会发展水平和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的,现在我国的经济水平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为了顺应时代的快速发展,全民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也需要不断提高,这促使我国成人教育要不断改革和向前发展。

党的十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民族兴。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在会上指出“没有教育的强大,永远不会有国家的强盛,这是人类发展历程中反复验证过的规律”。党的十继续把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任务,同时把教育问题作为改善民生与社会建设的首要问题。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也是进一步尊重人民对于美好教育和美丽中国的期盼,早日实现中国“教育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学习就会落后,就会被社会淘汰,因此成人教育的学习对象已经不分年龄、职业和地位,任何人要想在信息社会站稳脚跟就必须进行终身学习。因此,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改革对于提高成人教育水平和办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出现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面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专业技术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在此情形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出现了新问题和新挑战。

1.普通高校对成人教育的重视度不够,缺乏成人特色,培养方案陈旧

目前许多高校为了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毕业率,再加上远程教育的飞速发展,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学历文凭的提升,导致普通高校对成人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在教育教学中始终都没有把成人教育的研究放在心上,在如此恶性循环之下就无视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一直依附于普通高等教育,形同一种附属产品,表现在培养目标方面就是对普通高等教育的照搬和移植,即培养规格上片面强调专业要求,忽视成人自身的需要和基本素质的提高。由此带来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长期以来难以形成特色而获得自主发展,致使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始终难以解决。

2.成人教育功利化强,教学质量不高

从现实角度看,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对象多数是处于工作或待工作阶段的成人,他们的学习是出于工作或就业需要。而目前我国企业单位以学历作为衡量工作能力的标准,工作中的人在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家庭、生活压力,家庭和工作单位成为影响并干预工作成人学习的最大外在因素,这使得大部分学员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而部分高校从经济利益出发,迎合这些考生片面追求学历的心理,根本不重视教学质量。学生只需交清费用达到学制就可以拿到学历,导致了成人教育的含金量越来越低,社会和市场对成人教育的学历也越来越不认可。

3.教师队伍存在严重的问题

大部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老师都不是专门从事成人教育的专业教师,而是同时肩负着全日制学生的教学工作,根本没有进行过任何成人教育的培训。学校对成人教育教师的聘用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成人教育教师更换频繁,再加上成人教育教师与学校没有明确和相对固定的聘任合同,对教学管理带来了困难,这样就造成了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的不稳定。而成人教育教师的教学心态也存在问题,往往把教学重心偏向了全日制学生,错误地认为成人教育的教学只要完成任务就行了,致使教师队伍日益散漫。

4.学生实践和操作能力不强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再加上学校对成人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导致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在专业课方向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溉,从而忽视实践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当今社会需要有较强的开拓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这种纯粹由理论知识到理论知识的教育模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改革措施

面临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所呈现的问题,必须对其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才能培养出社会和市场所需要的人才。

1.加大专业课程的难度,改变教学方式

由于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对象是以在职从业人员为主,以业余学习方式为主要学习方式。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所以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应该与普通高校的全日制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不同。他们在掌握专业技能之外,还需加强职业素养、应变能力等的培养。电子信息行业的更新速度很快,教材的使用要不仅拘束于书本,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网上获取最新的专业知识。专业基础固然很重要,专业知识不仅需要广度还需要深度,在本专业领域某个方向有了一定的知识深度就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教学方式应告别传统的满堂灌方式,要采用引导式和讨论式的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此外,学校可聘请相关企业的工程师或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学,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专业领域的现状,同时也把工程意识带到了校园,实现双赢,形成校企之间的人才流动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教育。

2.结合地方特色与市场需求进行定向培养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要结合地方特色、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进行定向培养,社会和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与之相应的人才。许多学校无视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且没有任何市场调研,完全按照普通高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进行培养,造成教学与市场脱节,人才结构失衡,这种状况下很难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实用性人才。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只有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为教育而教育”,一切从市场出发,主动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 才的需要,才能发挥教育的服务功能。要根据专业发展步伐,合理调整专业课程,并结合当前专业前沿领域,发展社会急需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制订个人培养方案,提升综合素质,提高教师队伍

针对每个学员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制订学生个人培养方案,因材施教。在学习和管理上实行导师制,学生可以跟导师一起完成课题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实现了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实施学分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有选择的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与此同时,还要将素质教育提升列入学生培养方案,当前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差距说到底是人的素质的差距。只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造大批当今一流的人才才能加快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发展的质量,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专业化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也是成人教育管理科学化的前提和基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是一种应用型、提高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的聘用需要一定的标准,必须从理论知识、工程技术、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考虑,实行专职教师人事招聘制度,从而优化教师队伍。同时建立健全成教教师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鼓励和制约政策,调动老师的积极性,鼓励成教教师对成教教育进行科学研究。

4.推行“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采用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了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推行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市场的信息,学校也能根据市场变动对培养目标进行相应的改变,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成.信息技术环境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研究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9):55-56.

[2]程瑛.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发展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2007,(6):22-23.

[3]王立春,卢绍娟.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9):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