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康复护理服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康复护理服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康复护理服务

老年康复护理服务范文1

关键词:无痛护理;骨折;疼痛;康复效果

Effect of Painless Nursing on Postoperative Pain and Rehabilita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Fracture

ZHONG Ying

(Department of Nursing,Longchang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ongchang 64215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ainless nursing on postoperative pain and rehabilit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fracture.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6 elderly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The postoperative pain degree and rehabilitation effect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a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average pain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i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fractur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to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Painless nursing;Fracture;Pain;Rehabilitation effect

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疾病,特别是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骨折患者发生率越来越高。骨折患者术后、术前疼痛十分明显,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积极性[1]。疼痛是骨折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肢体对损伤产生的一种生理和心理反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延迟患者的骨折愈合。尤其是老年骨折患者机体耐受性差,且多数合并有基础疾病,对疼痛反应较为敏感。因此,临床如何有效减轻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是临床老年骨折患者术后护理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结合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治疗的76例老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无痛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76例老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患者。对照组38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64~76岁,平均年龄(65.16±7.21)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0例,尺骨骨折6例,腰椎骨骨折9例,胫腓骨骨折13例;车祸致伤24例,摔伤14例;合并高血压20例,糖尿病18例,冠心病10例,慢性支气管炎19例。观察组38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60~73岁,平均年龄(64.52±6.19)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1例,尺骨骨折7例,腰椎骨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12例;车祸致伤22例,摔伤16例;合并高血压19例,糖尿病19例,冠心病12例,慢性支气管炎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病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 患者均经CT、X线片确诊为骨折;骨折前体质、健康状况尚佳;有移位的骨折可触及骨折间隙,移动时疼痛更为明显;可以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年龄60~78岁。

1.3排除标准 排除陈旧性或病理性骨折;患者身体机能较差,不能耐受手g;术后又严重并发症者;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缺损、内分泌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严重骨质疏松者。

1.4方法

1.4.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即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生命体征观察、并发症预防、康复指导等护理。

1.4.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的基础上实施无痛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4.2.1认知干预 术前向患者讲解疼痛发生机制,告知患者疼痛的原因、类型以及术后止痛的方法并向其说明自身疼痛程度的正确判断,使患者对骨折疼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疼痛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术后疼痛的认知水平,使其心理上有准备。此外,告知患者术后临床会给予患者相应的无痛护理干预,增加患者的痛阀,进一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1.4.2.2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向其讲解疼痛是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消除患者的顾虑与担心。同时鼓励患者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多关心、安慰患者,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术后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例如听音乐、按摩患肢皮肤等方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提高患者的痛阙,实现降低疼痛的目的。

1.4.2.3疼痛护理 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可给予物理止痛和药物止痛。物理止痛可采用按摩、热敷、冷敷以及微波治疗仪进行止痛,药物止痛可给予镇痛药物,例如利多卡因、曲马多等。对于没有皮损和外伤的皮肤也可外敷止痛膏,消肿止痛,活血化瘀。

1.4.2.4舒适护理 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确保病房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并可多摆放绿色植物,减少外界因素引起的疼痛感。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尤其是切口有无出血、渗液等现象。正确评估患者术后疼痛度,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此外,在患者翻身时,动作要轻柔,尽可能的避免因搬动增加患者的疼痛。

1.4.2.5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多进食芝麻、核桃等利于肠蠕动的食物,p轻便秘带给患者的痛苦。同时多食活血化瘀食物,促进患肢消肿止痛。

1.4.2.6早期康复 术后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情况,并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同时告知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积极配合度。在床上期间应进行被动屈伸活动,下床后可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进行锻炼。通过早期的锻炼,以促进骨折的愈合,从而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

1.5疗效评定标准

1.5.1疼痛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轻度为1~3分,4~7分为中度,8~10为分重度[2]。

1.5.2康复效果 康复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康复主动配合度、关节功能评分、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康复主动配合度满分为100分;关节功能评分包括屈曲、外展、外旋、内收、内旋、行动等,满分为100分,优为90~100分,良80~89分,一般70~79分,差70分以下[3]。

1.6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24.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临床患者术后疼痛度情况 观察组患者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临床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对比 术后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疼痛是机体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的一种复杂反应,是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若不及时给予干预,患者容易产生多种不良情绪,从而影响患者的快速康复[4]。骨折术后部分患者因为疼痛不能及时下床活动,从而增加了术后压疮、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临床对于老年骨折患者应给予无痛护理,以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稳定患者的情绪,为患者的早期康复奠定基础[5]。特别是随着临床患者对疼痛的正确认识,术后无痛护理备受临床重视。无痛护理的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减轻术后疼痛,提高老年患者的手术耐受性,促进其早日康复。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疼痛发生率、平均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曾燕玲,张跃,唐荣德,等.疼痛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中的护理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20):4147.

[2]郑艳,张建梅.无痛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2(12):1997.

[3]许振英.无痛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疼痛与术后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25(21):45.

[4]李昂,张春玲,孙胜男.疼痛管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3,28(16):1155.

[5]郭建华.无痛护理理念在促进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四川医学,2013.

[6]张利萍.无痛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

老年康复护理服务范文2

关键词:康复护理;专业建设;残疾人;人口老龄化;康复治疗师

康复医学是继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保健医学之后又一新兴的医学分支,也是本世纪最有发展生机的学科。作为康复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康复,又以其成本低、覆盖面广等诸多优势,成为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康复形式。为此,我院2009年开始筹办此专业,经过两年来的筹办,我们对兴办这个专业的意义有了更深刻认识,更坚定了办好这个专业的决心和信心,对如何办好这个专业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将就康复护理专业发展前景、如何进一步搞好康复护理专业建设,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问题,提出个人的一点拙见。

一、康复护理专业发展前景

康复护理CBR(Community-Based-Rehabilitation)是相对于机构康复IBR(Institution-Based-Rehabilitation)而提出的,它与机构康复同属于现代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两种不同的康复形式。机构康复是以院所为基地的康复,由专业人员应用机构内拥有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康复,如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或独立的康复机构。但目前机构康复普遍存在着资源有限、费用较高、服务面小,仅能满足少数疑难、复杂病症患者的康复需求,而大多病、伤、残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康复。为此,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1981 年提出了社区康复的新概念,即在社会的层次上采取的康复措施。这些措施是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资源而进行的,包括依靠有残损、残疾、残障的人员本身,以及他们的家庭和社会。康复护理较之机构康复具有覆盖面广、成本低等诸多优势,是一种十分经济、有效的康复方式,特别值得发展中国家推广。康复护理的服务对象仍然是残疾人、老年病人以及存在功能障碍以致于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慢性病人。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目前拥有各种类型的残疾人逾六千万,约占人口总数的5%,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增加,各种因交通、意外事故致残和各种自然灾害受伤致残的人数将逐年增加。2000年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2 亿,巳占人口总数10%以上,标志着我国已整体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口老龄化将以每年3% 的速度递增,形势十分严峻。有资料显示老年人口中约有50%需要得到康复医学服务。此外,由于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的问题将更加突出,需要进行康复医疗的慢性病所致功能障碍者为数也不少,这就使我国的康复事业的任务变得愈加繁重。

面对着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病、伤、残患者康复需求,对于一个经济尚不发达、现代康复事业起步较晚的国家,确实构成了巨大压力。就目前而言,制约我国康复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康复医技人才匮乏。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已陆续在一些医学院校增开了康复医学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康复医师,此后也陆续增开了大专层次康复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康复治疗师,但培养的数量也极为有限。目前我国现有康复医学方面的医技人员大约在8000一10000 名左右,根据发达国家的资料,康复医师需求量为 1/10万人口,物理治疗师为15/10 万人口,作业治疗师为8~10/10万人口。据此推算,我国康复医技人员总需求约为31.2万。其中,康复治疗师等技术人员约占96.15%,显然,现有的康复医技人员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需求;二是康复机构严重不足。尽管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增设专门的康复机构,要求二级和二级以上医院开设康复医学科,但康复机构的数量仍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康复需求。

如何发展我国康复事业,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这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1990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章第十四条指出: “康复工作应当从实际出发,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我国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以康复机构为骨干,康复护理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并开展康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因此,大力发展康复医学教育事业和积极推广社区康复是推动我国康复事业,解决大多数病、伤、残者康复需求的两项头等重要的大事。

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院开辟了康复护理专业顺应了时展,其前景广阔。目前医学类和其它院校暂未直接开设社区康复专业,这为我院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把握机遇,以积极务实的精神搞好社区康复专业建设应该成为我院教学工作的一件大事。社区康复专业开发和建设应该成为我院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新的增长点。

二、康复护理专业办学思想

康复护理是一项全新的康复形式,康复护理专业也同样是一个全新的专业,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套用,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需要不断探索、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康复护理专业办学思想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康复需求。为此,要办好康复护理专业就必须充分地认识康复护理的性质和工作原则;明确医学在康复护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以我国传统康复医学和现代康复医学为依托,以实用技能和技术为主导的办学思想。

l、康复护理的性质和工作原则

康复护理是一种基层康复,它的优势在于低成本、覆盖面广。据国外统计,机构康复人均费用为100 美元,仅覆盖了20% 的康复对象,而康复护理人均费用仅9 美元,却覆盖了80%康复对象。据国内资料统计,以脑瘫儿童为例,到康复机构训练,三个月为一个疗程,费用近万元。而康复护理服务可以就地进行,甚至可以在家庭中开展训练,不受疗程限制,且经济投入数百元就可以满足训练设备的要求。因此,在康复护理实践过程中应始终遵循:(1)社会化的工作原则;(2)以康复护理为本的原则;(3)低成本,广覆盖的原则; (4)因地制宜和技术实用的原则。康复护理专业教学实践也应按照这些原则,科学地组织和安排好教学,培养学生适应于开展康复护理服务的工作能力。#p#分页标题#e#

2、医学在社区康复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时展,现代医学的模式巳从单纯的生物学向生物- 心理- 社会学模式转变,现代康复医学也同样进行这样的转变。尽管康复医学涉及到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工程学等诸多学科,但是医学仍然是康复事业中起主导作用的学科。目前,我国正规康复医学机构对于病、伤、残患者的康复已不仅仅限于生理上康复,也同样注重精神、心理、语言、教育和职业康复。通过功能训练,选择适当支具、助听、助行器具,使病、伤、残患者生活能够部分或全部自理:通过心理治疗与辅导,消除病、伤、残患者悲观失望的心理,使他们振作精神,面对人生;通过对残疾人兴趣爱好了解,进行智力及职业能力评定并结合其自身条件,对其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提出建议。

康复护理肩负着机构康复的后续任务,其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帮助病、伤、残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和心理康复,为病、伤、残患者进一步实现教育、职业和社会康复创造条件,但并不要求康复护理工作者直接成为教育康复的实施者、职业康复的培训者和社会康复的组织者。康复护理工作者除了承担医学康复任务之外,还肩负着利用资源,协调力量,在残疾人潜在功能得到最大恢复后,帮助残疾人进行教育康复和职业康复,进而达到回归社会,全面康复。明确了康复护理与现代医学的关系以及康复护理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后,对我们办好康复护理专业意义十分重大。它可以使我们明确康复护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应以医学康复技能培养为主,同时兼有一定的心理治疗与辅导和社会工作的能力。

3、坚持以传统康复医学和现代康复医学为依托,以实用技能和技术为主导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引进了现代康复医学,推动了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便我国康复事业耳目一新。但是,现代康复医学的全面实施需要有一定条件和经济基础,并且,现代康复医学也不是万能的法宝,仍然有许多康复问题不能解决。而我国传统康复医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中,许多技术至今仍被世界公认为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法,并且,传统康复技术具有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操作简单、对人无损害等诸多优点。因此,要发展我国康复事业,就必须把传统康复技术与现代康复技术有机结合,走一条有中国特色地康复事业发展之路。社区康复作为培养基层康复护理技术人才的专业,在重视传统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的同时,更应突出传统康复技术的学习与技能训练,用简捷、有效、实用、低成本的康复技术为社区病、伤、残患者服务。

三、康复护理专业的就业方向

按照上述办学指导思想,将极大地拓展康复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空间。康复护理专业是一个技术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每一项技能学习和技术训练,都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空间。笔者认为社区康复专业至少可在下列领域谋求到就业空间。

1、康复治疗师

我院将康复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理者,应该说是非常准确的。但是康复治疗师的从业岗位也有层次之分,同样是康复治疗师,可以在不同等级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或康复医院(中心)工作,也可以在社区工作。能否进入正规医疗机构,不在于医疗机构的“门槛”高,而在于康复治疗师的实际工作能力。笔者最近调查了湘潭市数家二级和二级以上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发现它们有较高层次的专业康复医师,但康复治疗师几乎都是由有多年护理经验的护士转岗培训而成,极少有较高层次专修康复治疗的康复治疗师。这就暗示我们即使是正规的康复机构,其康复治疗师也同样人才匮乏。在这种康复技术人才现状下,我院若能把握好机遇,提升办学层次,相信我们不仅能守住康复护理阵地,而且也能够挺进正规的康复医学机构。

2、社区康复的护理者

社区不乏行政康复、护理人才,但缺乏既懂康复又会护理的人才。本专业的学生掌握了较扎实的康复护理理论与技术,又熟知护理工作,且同时掌握了一定的社会工作技巧,应该说,他们是最理想的社区康复护理者。

3、未来的医学社会工作者(简称“医学社工”)

医学社工是我国一项尚待开发的就业岗位,随着时间推移,这一职业将逐渐得到社会重视和认可。本专业的学生既有较扎实的医学知识,又有较丰富的社会学知识,他们完全能够成为合格的医学社工。他们可以到医院、老年人服务机构和临终关怀机构谋求到发展空间,成为联系医院、老年服务机构和临终关怀机构与患者及其家属、企事业单位、社会福利机构的纽带与桥梁。

4、保健按摩师

本专业的学生接受了较扎实的传统医学技能学习与训练。同时,在我们教学过程中还有意识地融入了一些头面部按摩、护理、足浴、医疗体操等技能学习,仅凭他们手中掌握的这些知识和技能,完全可以在未来社会中从事休闲保健按摩、足浴、美容、健身等工作,成为社会需求量极大的保健按摩师。

5、老年人服务工作者

本专业的学生掌握了老年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知识与技能,了解老年人心理,又富有民政院校学生所特有的爱心,他们是一支不可多得的高素质老年人服务生力军。他们可以在社区、在民政福利机构、在老年人护理服务机构找到自己的岗位。随着我国加入WTO,利用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低成本、高素质的优势,完全可以把他们推向全球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老年人服务国际人才市场,成为全球共享的资源。

四、康复护理专业建设的设想

鉴于目前国内康复医学任务繁重、培养滞后、人才匮乏和康复事业急待快速发展的局面,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多层次、多渠道加速康复技术人员培养的对策。其主要途径有:1、鼓励中等卫校开办康复专业学历教育,目前已有广州、湖北咸宁等20 余所卫校开办了康复技术专业。2、鼓励体育学校发展体育康复19 第2期保健专业。目前已有6 所体育教育机构开办了此专业,并诞生了我国第一批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康复治疗师。3、创造条件,在医学院校开设康复治疗师专业教育。如华西医科大学等数所学校开办了大专层次的康复技术专业。4、加强康复医学继续教育,为在职医师和护士进行转岗培训,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全面掌握治疗技术。#p#分页标题#e#

我们选准了专业,但并不等于办好了专业。面对着已经开始并即将形成的康复教育热大潮,我们必须把握机遇。笔者认为加快我院社区康复专业建设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l、借助医学院校的康复医学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水平

本省的湘雅医学院康复医学资源十分丰富。借助于他们的师资力量和丰富康复医学实践经验提升我院办学水平,是一种最快捷、最经济、最有效办法。初步尝试,巳取得较明显的效果。

2、加快师资队伍的引进和培养

两年来的办学实践,我们已深感师资力量对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我们应在迸一步引进高素质教师的同时,加快在职教师的进修培养。

3、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突出本专业实用技能教学,必须加大投入。两年来我院加大了专业投入,办学条件已有明显改善,为了专业的发展,还必须增加投入。

4、完善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是专业教学的大纲。专业教学大纲制订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教学计划的修改、完善。不仅要与康复医学专家探讨专业教学计划,而且也要与直接用人单位共同研究专业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接轨,真正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5、加快康复护理专业教材建设

康复护理专业是一类新型专业。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医学院校,还是非医学院校兴办的康复技术专业都普遍存在着教材建设滞后现象。替代教材不适用,某些课程甚至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教材,因而造成教学过程中随意性较突出,难以保证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教学,将影响教学质量提高。为此,应加快康复护理专业教材建设。

6、加快实习基地建设

康复护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每一项康复技能都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因此,必须加快实习基地建设。笔者认为康复护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应包括机构康复实习基地和康复护理实习基地。只有经过这两个实习基地训练的学生,才能既掌握较高层次的康复技能,又熟悉护理的实际工作,将对拓展这个专业的就业面极为有益。

7 、加快图书资源的投入

我院学生都是经过全国高考而被录取的,各方面素质较高,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自学能力。大多数学生不满足课堂教学,常常需要阅读一些课外专业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因此,学院应加大专业图书资源的投入。

8、成立对外服务的康复护理中心,加快康复医学科学技术研究本专业在院系领导的支持下,已成立了服务于学院社区的康复中心,限于场地和病人来源等多方面限制,该中心服务层次还有待提高。因此,迫切需要成立对外服务的社区康复中心,扩大病人来源,扩大服务面。为学生营造一个高层次的训练基地,也为专业教师开展康复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创造条件。

9、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笔者最近浏览有关网页,发现目前国内外康复医学方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十分活跃,而我院却较少参加。这对于提升一所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水平极为不利,必须尽快加以改善。康复护理专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又充满着激烈地竞争。如何把握机遇,提高专业办学的竞争力,需要我们不断研究这个专业,加快这个专业的建设,力争在较短的时间使这个专业从幼稚走向成熟,成为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示范专业。

参考文献:

[1]陈仲武.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历程[J].新血管康复医疗杂志,2000,(4) .

[2]卫生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M].1996.

老年康复护理服务范文3

关键词:中医护理;社区

中医护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辩证施护、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的护理方法,是祖国传统中医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针对不同的社区服务对象,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完成相应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疾病护理等社区服务功能。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易、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

1.1在慢性病人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社区居家护理将成为适应大众需求的一种主要的社区护理工作方法。社区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肾功能衰竭、骨和关节病变需要牵引和卧床者等。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在社区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士能够使用中医养生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干预项目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护理、药膳护理更贴近生活,因其护理方法简便易学、直观安全、效果显著,更适合在社区普及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拔罐、按摩、刮痧、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耳穴埋籽、脐疗、中药离子透入等在社区慢性病居家护理中应用广泛,尤其是按摩法,因其简便易行,备受社区居民的喜爱。但在实际工作中,针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技术主要由中医医生操作,中医护士很少应用。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等由护士按照医嘱实施。中医养生方法及护理技术因其低廉性,对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率,有利于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力度,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1.2在社区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在社区,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稳定但需继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残疾人等。常见的有术后病人、脑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瘫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伤病造成的功能障碍、残疾者.如我科专病脑卒中是目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大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很高,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其病死率明显下降,但许多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对患者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具有较大临床意义,接受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比自然恢复率相比有很大提高,足部畸形减少、关节畸形减少、日常生活独立者明显增多,早期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瘫痪肢体的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另外,中医药膳护理、情志护理以及针灸、按摩等护理技术在防止压疮、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促进病人的营养、畸形和残障病人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环境适应性改变的指导等方面应用广泛,使向病人提供优质的康复护理成为了可能。

1.3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决定了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主体。汪潮【1】 的调查显示,家庭病床上门护理可以减轻家庭负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为老年人可接受的形式。随着4―2―1结构(即4个祖辈,2个父辈,1个独生子女)的家庭数量的增多,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居家护理需求也日趋增加。张建凤等【2】调查研究显示居家护理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卫生资源浪费,同时满足出院后继续康复和治疗的需求。开展居家护理能较好地符合老龄化社会的实际需要,不仅提供持续性医疗照护,较好地解决住医院难的问题,而且维持了家庭的完整性,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3】。同时,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分居养老将成为今后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为老年人,尤其是为分居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中医护理的养生保健 运用养护统一、寓护于养的护理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中医药学历经数千年,形成了一套“天人合一、形神统一、动静结合”为主的养生保健和延年益寿的理论。针对老年人群,采用气功、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对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中医护理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较少。

中医护理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在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中医护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正在逐渐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汪潮.王坤,顾泽宽.上海乍浦街道离休干部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医院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4(7):23―25,

老年康复护理服务范文4

【关键词】老年人;疾病预防;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56-02

随着老年人口总量的增加, 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1],老年健康问题将愈加突出。老年人是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的生存状态已经处在特定的时期,不仅健康受到衰老和疾病的威胁,而且生活内容和满足生活需要的能力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在目前医疗条件下,实际生活中的大部分老年人都是未住院病人,与医院的病人在护理上有诸多不同,老年病的特殊性要求必须对老年人做广泛而深入的评估,应考虑到认知、营养、生活经历、环境、活动及压力等一切影响因素,从多途径提供满足老年人所需的一系列照顾活动,尤其要加强个体的自我照顾能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老年人保持尊严和身心舒适,提高生活质量,达到早期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为探讨疾病的预防及康复护理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中心综合门诊医护人员对辖区内150名老年人展开针对性的疾病的预防、康复护理,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1 制定计划和措施

制定详细的疾病预防计划和康复护理措施:成立由医生、护士、检验士和其他工作人员组成的服务小组。服务时间一年(2012.9-2013.8)。护理对象是中心综合门诊管辖区内选取150名老年人,男56名,女94名,年龄在60―85岁。

2 方法及内容

2.1 健康状况调查摸底

为全面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医护人员对辖区内150名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自制问卷调查表,老人们有的自己填写,有的由调查人员问答后,调查内容主要有: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病史、患病治疗情况等,主要了解老年人当前阶段的身体健康状态,康复护理措施以及渴望得到的关心、帮助等。

2.2 健康指导

2.2.1心理健康指导 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后,会产生一系列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共同关注的焦点。随着人类疾病谱、死亡谱的转变,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日益严重[2],是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致病原因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因此,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预防疾病,也可以预防生理改变给老年人带来的各种影响,还能使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老年人健康长寿。医护人员通过采取相应的心理健康指导方法,帮助老年人正确面对疾病和各种生活问题,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照顾能力,消除各种心理问题,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

2.2.2用药指导 老年人一般身患多种疾病,服用的药物较多,要指导他们不同的药应不同的时间服,或饭前、饭后分开服以达到最好的疗效。有的老年人因怕吃药多产生副作用,故症状稍得到控制就立即停药,导致疾病复发。如在服降压药时,立即停药后血压骤升,这样血压忽高忽低对身体很不利,易诱发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作为医护人员,要通过问题解答、发放宣传手册,开展知识健康讲座,让老年人对老年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原因、预防措施、常见病状、并发症和注意事项有个基本了解。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药物的药物原理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解除老人的疑虑,使其做到心中有数。

2.2.3生活指导 对老年人进行运动和饮食等方面的指导。老年人运动保健 :给老年人创造安静、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指导他们合理的健身方法,选择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注意运动时间,防止运动时出现意外。如根据其个人兴趣和自身状况,鼓励有运动能力的老年人适当参加锻炼,如散步、慢跑、练太极拳、下棋、门球、做操、书画等文体活动。 饮食保健指导:包括饮食卫生、饮食习惯、饮食分类等。老年人由于多患有血管硬化、高血脂、骨质疏松等病症,要指导他们多食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高钙等食物,尤其是糖尿病人要严格控制含糖食物的摄入,保证每天有足够的锌、钙摄人,鼓励多食富含粗纤维和维生素的新鲜果蔬和鱼肉,少吃或不吃腌制品和动物内脏,并尽量选择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高蛋白饮食。 睡眠保健:如睡眠有规律,睡前泡热水脚等。

2.3精神护理

老年人由于对身边的一切反应很敏感,家庭琐事等各种原因都易引起情绪激动或失眠,导致高血压甚至心绞痛等疾病的发生,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多与他们交流,耐心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及心理活动。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沟通技巧[3],增进理解,满足心理需求,以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如对老年人多说一些鼓励语言,说话时因人因病而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有问必答,耐心解释,运用语言艺术增强他们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对一些焦虑暴燥的老年人多给予安慰,以真诚的态度坦诚劝慰。通过板报、电视、录像、讲座,以边护理边教育的方法,积极、正确地引导老年人建立健康的行为,纠正不良的卫生习惯,采取鼓励安慰、启发诱导的方法,使老年人保持愉快的心情、乐观的心态,激发对人生美好向往,达到疾病预防及心身健康,不给子女拖后腿,给社会带来安定,家庭带来幸福,起到了社会、家庭和谐的氛围从而起到了延年益寿的目的。

2.4定期体检,及时治疗 老年人由于生活习惯等原因,一般都不愿住院。因此必须动员他们即使疾病未复发也要定期体检、复查,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建立健康档案,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疾病的复发,达到早期预防、及时治疗的目的。

3 结果

为了解对辖区内150名老年人实施疾病的预防及康复护理一年来的效果,我们设计了《老年人健康状况及满意度调查表》,内容有被调查人基本情况;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卫生保健满意度等内容,从调查表发现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大有改善,患病次数减少,特别一些老年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复发及住院次数明显减少,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 讨论

从效果可见,疾病的预防及康复护理对老年人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经济状况造成一部分老年人就医难,而健康观念又使一部分老年人不愿就医,没有平时保健、预防疾病措施,小病积成重病或大病的情况经常性发生,因此对老年人实施疾病的预防及康复护理在老年人生活过程中十分重要,它有利于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的健康,采用科学方法预防疾病、康复护理能使老年人少生病, 一旦生了病,护理得当,恢复起来就快。疾病痊愈要靠身体的抵抗力,打针吃药只是协助身体战胜疾病,俗话说,“三分病七分养”,这充分说明预防、护理的重要了。因此疾病的预防及康复护理可以预防和解决老年人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的问题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国新闻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2013、2、27.

老年康复护理服务范文5

[关键词]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148-03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虽说随着医学的进步,近年来的死亡率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从而大大增加了患者的致残率。临实表明,由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特殊性,比如高致残率、护理困难、病况复杂等,无不给患者的预后康复带来极大的阻碍。鉴于此,我院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护理进行预后恢复指导,旨在为此症的治疗提高些许的参考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例资料中,抽样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试验的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且排除了部分不适合进行研究的特例),并将其均分为两组。其中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33~69岁,平均(50.3±9.6)岁。而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5~71岁,平均(50.1±9.9)岁。两组患者的其他资料,如治疗方法、症状程度、病情进展以及文化差异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以后,根据患者个人病况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比如脑出血患者予以脱水、神经营养治疗等;脑梗死患者予以血液循环、活血化瘀治疗等。治疗过程中,再给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辅助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治疗,具体过程为:(1)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的掌握患者的的心理状况,再对症进行疏导;(2)肢体康复护理:被动康复锻炼(由护理工作人员或者家属帮助患者进行科学的按摩和一定程度的肢体活

动,如肩手抬举及关节活动等),主动康复锻炼(当患者有一定的自主活动的能力时,由我院专业医师或护士帮助和鼓励患者自己进行简单的一些肢体活动,如举手、伸腿等,并且还要注意纠正其错误);(3)对症护理:根据患者的病症情况科学选取的,若患者感觉肩部疼痛难耐可进行适当的药物注射,还可据情况予以适当的向心性缠绕手指或手臂,若有条件还可给予患者进行冰疗或超短波治疗;(4)日常康复护理:一定时间后,可鼓励并指导患者自己完成日常的活动,如进食、刷牙、梳头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3 判断指标

1.3.1 上肢功能判定 采用Fugl-Meyer量表[1-2]来判定患者上肢关节被动活动范围及运动能力,评分与康复状态成正比。再采用VAS量表来评定患者上肢的疼痛及水肿程度,评分与康复状态成反比。

1.3.2 护理满意率 由我院自制调查对本次综合康复护理的满意率进行调查(患者不便,可由家属),满意率主要是针对护理质量、医护态度、专业操作、健康教育、及治疗效果五个方面内容进行百分比判定:非常满意(100~80分)、满意(80~60分)、不满意(60~40分)、非常不满意(低于40分)。满意率=(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采用t和x2检验进行统计,P

2 结果

2.1 护理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情况分析

2.2 护理治疗后两组患者满意率分析

3 讨论

肩手综合征(RSD)又名反射感神经营养不良,患者患手突然浮肿疼痛及肩关节疼痛并使手功能受限。其可能是原发的,也可由不同因素促发。目前,对于肩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认为无论此病病因为何,均影响自律交感神经,造成末梢神经血管障碍。潜在的其他因素包括伴发关节退行性变、肩关节微小损伤、长期不运动造成的废用性萎缩,从而造成血管神经反射异常。引起肩手综合征的疾病有:脑卒中、心梗、颈椎病、上肢外伤、截瘫、肺疾病、肩关节疾病以及其他原因不明病症等。而脑卒中是由于脑供血障碍所引起,肩手综合征是患者脑卒中后极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指患者患手突然浮肿疼痛及肩关节疼痛,并使手功能受限,并且肩手综合征是导致患者残疾的一个重要因素[3-4]。而脑卒中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其发病原因多与脏腑虚损有关[5-6]。脑卒中病症实质其实是人体大脑的血症,导致癖阻清窍、生火化风、脑元损耗致使神经功能障碍、肢体功能受损、行动不便,其多与中老年人群积劳成疾、机能衰退等以至止气不足有关[7-9]。然而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的关键就在于康复护理,其护理治疗的原则是缓解患者水肿及疼痛程度,尽可能提高患者手、肩、腕等部位的活动度及功能。

本文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实施综合康复护理[10-12]:(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人员要详细的向患者讲解康复训练的好处,最好是能够通过一些比较成功康复的案例来为患者建立信心,从而使患者能够自行配合进行康复锻炼;(2)肢体康复护理,患者的肢体康复护理训练通常分为被动及主动康复锻炼两种[13-14];(3)对症护理,其实质就是根据不同患者患者的个人情况制定特殊的个体化护理服务,从而最大化的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完善的优质护理服务;(4)日常康复护理:此阶段基本上可以算患者的后期生活护理,为患者的预后康复奠定基础。由表1可知,经过相关护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康复情况,如上肢关节被动运动范围、上肢运动能力、腕手关节运动能力、疼痛及水肿程度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所以我们认为,对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治疗,可明显提高其患者的疗效,更好地改善、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晓云.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影响的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6):2124-2126.

[2] 郑真,陈爱,吴慧,等.出院后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8,14(3):297-299.

[3] 罗永菊.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1914-1916.

[4] 耿昌.中医药综合康复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作用的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

[5] 王雪梅,宋粉玲.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6):2951-2952.

[6] 李佩凡.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7):41-42.

[7] 杨亚娟,周立,赵金娣,等.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疗效观察[J].护理杂志,2003,20(9):13-14.

[8] 王增凤,刘玲,欧阳泽亮等.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肌痉挛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2):31-32.

[9] 余晗,朱文宗,吴义方,等.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4):72-73,149.

[10] 范春艳,耿韫.早期肢体锻炼对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2):51-52.

[11] 罗彩花,贺青涛,王慧,等.药熨结合康复训练护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7,23(7):21-23.

[12] 吴文平.脑卒中后遗症的系统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0):157,159.

[13] 陈晓君,吴美芳,李倩云,等.量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5):562-564.

老年康复护理服务范文6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关节镜手术; 康复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mental state after arthroscopic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Methods A total of 128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who underwent arthroscopic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 They were pided in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mparison group by drawing lots. Both groups have implemented high-quality nursing care in the postoperative care,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increased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compare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Barthel index, Lysholm and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scores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mparison group after receiving nursing care. The dat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nursing care, the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 and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 scores of the earth fish comparison group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ata between the groups, P<0.05. Conclus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after arthroscopic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knee joint function, pain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keep the patient positive.

Keyword:knee osteoarthritis; arthroscop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mental state;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引起骨质增生、关节肿胀、局部疼痛等症状,是中老年人群常发生的骨科疾病,疾病给患者带来了非常大的痛苦,也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此类患者接受关节镜微创手术是有效的方法,帮助患者术后最大程度恢复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是术后护理重点的环节。此类患者也需要科学、全面的康复护理,来改善预后。同时也要注意,患者受到多因素影响,术后的心理状态往往有较大波动,康复期间要予以重视,帮助患者进行疏导,避免影响康复质量[2].研究分析了康复护理干预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后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在本院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病例数量128例,时间2018年5月~2020年5月。纳入标准:均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诊断标准;均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等;膝关节手术史;肢体功能障碍;精神类疾病。将患者通过抽签方法分组,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每组各有64例患者。干预组患者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59.05±4.55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4.17±1.34年;男性、女性分别有30例、34例;病变部位:27例左膝,24例右膝,13例双膝。对比组患者年龄49~71岁,平均年龄58.23±3.15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01±1.22年;男性、女性分别有29例、35例;病变部位:26例左膝,26例右膝,12例双膝。相互对比两组基础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患者均开展关节镜手术治疗。术后护理方面两组均贯彻优质护理,包括加强生命体征和病情观察,加强并发症预防,进行饮食、用药指导,教会和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基于以上护理手段,干预组开展康复护理干预,细节内容如下。(1)认知干预:骨性关节炎以年龄偏大人群为主,这类患者常存在疾病认知缺乏的状况,会对康复依从性造成影响。因此通过持续的宣教工作提高其认知非常重要。术后向患者讲解手术情况,说明康复期各个阶段应当注意的要点,传授护理技能和自我观察技巧。(2)综合性干预:通过营养干预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告知患者术后康复阶段的饮食禁忌,列出对恢复有益的食物,保障在康复过程中患者有均衡、充足的营养和能量摄入。予以疼痛干预,可以通过冰敷手段缓解关节淤血和疼痛,利用注意力转移方法、引导深呼吸与放松方法,遵医嘱应用止痛药物。(3)术后肌力强化:初期康复重点是肌力的强化,可在术后6 h明确麻醉效果消失时开展,护理人员在旁引导患者对踝关节进行最大程度伸直,做10次为1组,每天完成3组练习,注意拉伸程度以稍感疼痛为宜,且不可频率过快,一般是在三餐后锻炼。手术后1 d可以教会患者完成患侧膝关节的伸直和健侧膝关节屈伸、屈曲训练,引导患者将股四头肌收紧促进腿部上抬,保持和创面角度为30°,5 s后放下腿部,数秒钟后重复,以此强化训练,以有疲劳感产生为度。(4)贯彻个体化系统性康复:在手术后的2~4 d,患者除了开展上述肌力强化,在被动运动器具的辅助下协助患者进行膝关节屈曲锻炼,应用的是连续被动运动装置,协助患者适当地外展下肢放置在器具上,将小腿、大腿妥善固定,以神经、血管不受到压迫为原则,从30°开始训练,2次/d,每次30 min.术后5 d开始,除了之前的训练,指导患者对股四头肌进行自主训练,包括有双腿夹枕头并持续发力,每次20 s;屈曲膝关节训练;髌骨活动等,3次/d.术后9 d开始,将连续被动运动装置训练强度增加到90°,同时增加蹬腿训练,保持平卧,用弹力带辅助,促进患肢伸直;下腿部下压训练,在床边处于坐位,患侧小腿由健侧小腿后压,保持20~30 s;站立训练,站立在床边两手抓住床栏,健侧为重心,由患者进行前后、内外抬腿;下蹲训练,站立在床边并抓住床栏,健侧为重心身体30°~40°下蹲。手术后12 d开始,着重进行器械辅助下行走训练,不予负重,且予以看护,保障康复安全性。(5)心理康复护理:关注康复期间患者的心理状态,向其说明不良情绪对机体和康复效果的影响,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做交流工作,注意护理时的细节,使患者感受到无距离的服务态度。术后患者因为疼痛可能有烦躁、焦虑情绪,需及时予以心理支持,并利用暗示方法增强患者的信心。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进行单一重复的训练,可能让患者感到疲惫、乏味,而且锻炼一段时间,可能因锻炼效果不如刚开始时显著,导致康复积极性降低,需注意发现患者的情绪变化,多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对积极康复所带来的功能改善效果及时向患者转达,予以鼓励,在患者能够下床锻炼后,也可以组织同一病区的患者一起进行康复,提高参与感。

1.3 观察指标

(1)在接受护理前后通过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膝关节功能越佳;(2)护理前后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arthel index,BI)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高;(3)护理前后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 c a l e,VA S)评分,用以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高;(4)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得分越高,心理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实施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康复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Barthel指数和Lysholm、V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接受护理后干预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Lysholm、VAS评分均优于对比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对比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HAMA与HAMD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接受护理后干预组患者HAMA与HAMD评分均优于对比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患者工作、生活有严重影响,若病情严重会引起关节积液、关节弹响,也会因为治疗效果欠佳发生关节畸形,同时该病也是导致患者肢体长久疼痛和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3,4].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手术是相对有效的方法,术式选择也较多,目前关节镜下微创手术认可度较高,通过关节镜的辅助,可获得放大局部的优势,更利于施术者观察膝关节状况,进行精细化操作;同时该术式也有创伤低的优势,是患者术后良好恢复、并发症更低的基础保障[5].虽然关节镜手术可帮助此类患者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要保障最佳的康复效果,和后续科学的康复密不可分,同时也需要患者有积极的心态,高效配合,并能够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将可能影响康复效果的因素降到最低[6].因为患者群体主要为年龄偏大人群,较多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虽然手术创伤低,但也有较高并发症发生风险,需要加强基础护理;而患者群体对术式和康复认知普遍偏低,使得依从性、配合度不尽如人意,要重视对认知的干预;而患者因为疼痛、应激反应、术后活动受限、不理解枯燥训练等,难以保持心理状态稳定,容易有焦虑、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耐受能力降低,也可能体现出生理状态方面的问题,会影响康复效果,因此也要重视患者心理状态的调节[7].

常规的护理服务,术后只是重在疾病和遵医嘱的护理,在康复方面只是予以简单指导,缺乏针对性,也无法获得满意效果。因此加强康复护理的有效性非常重要,而新形势下的康复护理,不仅仅是重视肢体功能的康复,需要考虑得更加全面,重视心理功能的康复,同时要有更加多元化的干预手段,能够保障患者的营养状态、对疾病的正确认知等,从多个方面来服务患者,促进康复效果提高[8].此次研究提供给干预组更全面的康复护理干预,重视基础护理的舒适性、有效性,贯彻持续性的认知干预,通过综合性干预手段帮助患者减轻术后不适、疼痛,根据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强化肌力、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同时予以全程心理护理。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接受护理后Barthel指数和Lysholm、VAS评分均优于对比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证明干预组的康复手段更具效果,提高了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干预组患者接受护理后HAMA与HAMD评分均优于对比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证明康复护理中对认知、心理、舒适度的重视利于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治疗术后开展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疼痛症状和生活质量,同时能够让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参考文献

[1] 许来霞。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肘关节炎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38(8):959-960.

[2] 张雯婷,。康复护理干预在膝骨关节炎患者行膝骨关节功能锻炼期间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8,26(17):73-74.

[3] 寇海燕。康复护理干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和膝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19,28(9):704-706.

[4] 曾柳,陈银英,柯雪梅。康复护理干预在膝骨关节炎患者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期间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0):216-217.

[5] 胡光亮,徐迈,周伦,等。康复护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9,42(11):1497-1501.

[6] 袁芹。基于个性化理念的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20(11):28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