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安全战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安全战略范文1
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定义是一种有效的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系统方法和手段,通过这一系统能对问题产品快速定位并准确隔离,最后实施快速召回,降低质量安全的风险,保护公众健康。本文从应用前景研究视角,探索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推广与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理论研究状
(一)国外理论研究状况
国外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视较早,因此食品可追溯技术的理论也较为丰富,研究也较为全面。认知和支付意愿是影响该体系推广的重要原因,理论研究显示不同的消费者对食品可追溯体系的认知有概念的差异。社会最优供给的可追溯食品所额外增加的成本与生产者出于收益考虑所能够承担的额外成本间存在着差异。
(二)国内理论研究状况
相对于国外的研究,国内研究起步较晚,理论也较少。国内很多学者也借鉴国外的研究方式,对国内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进行了研究。为了百姓饮食安全,国家积极鼓励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然而,我国食品可追溯开展较晚,普及面较窄,现在还处于初期摸索阶段,食品安全观念落后,生产规模小,技术兼容性差,操作成本高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限制了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推广和建立。
二、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
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状况令人担忧,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很多食品暴露出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究其根本原因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
(一)食品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
在食品市场上,很多食品企业法律意识淡薄、不注重食品安全、无视消费者的健康,致使消费者对有害食品在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实施购买行为。部分生产单位申报安全证书时,一般能较好地执行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但是在获得证书后,在利益驱使下,往往会生产低质量的产品。信息不对称,使得劣质产品驱逐优质产品,进而占领整个市场。
(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完善、内容比较单薄,无法满足食品安全的新情况、新问题
我国的食品安全法较为笼统,不具体明确,责任主体也不明确,有些条款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体系的需要,也不能应对新的食品安全问题。
三、消费者食品安全可追溯的态度
(一)食品安全性是影响消费者的主要因素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人们的饮食不再仅仅关注温饱问题,而更多的是安全健康问题。食品的价格不再是影响人们消费的主要因素,食品是否安全则是人们首要考虑的。
(二)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支付意愿可以理解为消费者愿意为某种消费支付的资金,可追溯商品的价格会随着成本的上升而上涨,由此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食品可追溯系统为消费者提供生产地和加工流程等信息,监控食品生产过程与流向,成为食品供应链系统中各个主体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由此被认为是从根本上预防食品安全风险的主要工具之一。
四、企业战略选择
(一)食品安全问题对企业影响
食品企业的形象最主要的就是安全,一旦食品企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就会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很大的阴影,影响企业的销售量,品牌价值和股票的价格,甚至致使企业倒闭破产。
(二)食品企业建立追溯体系的理论依据
我们知道市场的一个重要缺陷就是信息不对称。在食品供应链中,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消费者之间由于客观的原因必然有着信息不对称,这严重损害消费者和生产高质量食品企业的利益。食品安全可追溯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实现企业的差异化战略和品牌战略。
(三)企业的长远利益分析
(1)实现企业差异化战略。食品是生活必需品,弹性小、替代品多。因此,食品企业要想在食品行业长远发展,不仅要满足消费者基本要求,还要有着创意,有着自己特色,争取有利的竞争优势地位。因此,企业应用新的科技实现差异化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较好途径。可追溯体系能成功传递消费者所需的各种信息,满足消费者安全需要,实现产品特性、实现差异化。(2)提高产品的安全性与质量控制能力。近年来,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安全也在发生改变,正由量到质的飞跃。因此,食品企业要长远发展,就必须注重食品的安全问题。而食品可追溯体系正好符合这个质量控制的总体思路,它可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食品万一发生安全问题时,能第一时间追溯到问题责任方,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和召回成本。(3)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食品可追溯体系为食品生产商、加工商、物流商和销售商等构建了一个信息平台,通过这个信息平台,各个企业能了解到各个环节的信息。这些信息不单为消费者提供,也为食品企业提供了了解产品的渠道,各个厂商不但能清楚了解本环节的信息,还能清楚了解供应链上其他环节的信息,他们能更有计划的安排生产,生产更有市场的产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产品库存,所以必能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五、对政府建议
第一,支持建立个民间的食品安全基金,这部分资金可以用于支持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一旦企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基金就减少该企业的基金收益,减少的部分用于奖励给安全性好的食品企业。第二,使用有安全等级的企业标识,各类食品企业名字后面必须加上等级标识,由权威机构对国内的食品企业做好食品安全等级评级,安全系数最高的企业定为A级,然后依次是B、C、D、E。该标识随着企业的安全性而改变,每年对食品企业做一次食品安全等级评估,若企业的产品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其安全等级会相应下降,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第三,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出现安全问题的企业严惩不贷。借鉴国外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价制度、应急处理机制、信用制度和信息制度,做好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加大处罚力度,明确责任主体,依法从重从严惩罚。
六、前景展望
随着我国信息可追溯系统的建立和相关政策的推出,我国国内食品安全发展要求,顺应国际发展潮流,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有着较好的前景。我们企业要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也必须广泛的建立起信息可追溯体系。然后,随着智能信息技术的进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成本不断地下降,便宜且方便的追溯方式将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综合上述探讨,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能够为消费者、食品企业、国家带来很大效益,将会在食品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拥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单位为贵州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0657038),国家级,项目编号:贵大国创字(2013)002,项目负责人:裴伟康(1991―),男,本科,研究方向:金融学。]
参考文献
食品安全战略范文2
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对策措施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我国的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 完善加强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1、食品安全的内涵
对于食品安全概念的明确而统一的定义,学术界至今尚末形成。美国学者Jones曾建议把食品的安全区分为相对安全和绝对安全。其中,定义为一种食物或成分在正常食量和合理食用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人体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就是指相对安全。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造成伤害或危及健康的一种承诺就是指绝对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6年将食品安全界定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对消费者食用时不会受到健康损害的一种担保”。 研究情况从目前来看,“食品安全” 对国际社会来讲已经基本形成如下共识:就是指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的食品(食物)的养殖、种植、包装、加工、贮藏、消费、运输、销售等活动,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有毒物质以导致危及消费者或者后代的隐患及其消费者病亡。我国法律基本要求规定了食品安全为:营养要求必需符合人体,必需是无害、无毒的食品,具有色、香、味、形等相应的感官性状。
2、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1)、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
由食品引起的中毒伤亡事件在近年来居高不下。卫生部表示。缘由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疾病导致每年都有不少人群中毒。在中毒事件里,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占及大部份,如在上海的20世纪80年代时累及有30万人因食用污染毛蚶引起甲型肝炎大爆发,每年上报多起沙门氏菌中毒事件,其中包括多起上百人的大型食物中毒。可见不容忽视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现象。
(2)、 加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加工食品过程中有些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点操作,导致不完全性的微生物杀菌,或卫生条件在生产储藏过程中未达到标准,在食品中就会导致有感染或残留有病源性微生物,食品安全问题就会继而出现,人民健康就会受到危害,国家财产也将受到损失。
近年来还有一些受经济利益驱使的生产单位将非法添加物加入在食品中,“吊白块” 、“瘦肉精” 引起了屡见不鲜的急性中毒事件,这些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会直接受到危害。
(3)、化学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性问题
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药物残留就是指化学污染因素。对于人体健康环境污染会间接或直接地造成危害。如被污染的海、江、湖、河水源,是导致水产品、海产品主要的污染渠道,由于要排入到河流的工业废水,使得其中持久性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富集于畜、农、水产品中。对于引起中毒,导致疾病和死亡,就是这些受到污染的食品被人们食用了,超过了人体所能受的限度。食品污染的主要因素就是药物污染。研究证实,食物的有害残留会导致人类常见的抗药性、畸形、癌症及某些中毒现象。
(4)、国际局势对我国食品安全的影响
随着一体化的全球,日益增高了贸易在世界各国间的往来,已变得没有国界的食品安全了,世界上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某一地区可能会波及全球,对于多边或双边的国际食品贸易争端乃至会引起。我国食品安全在上述问题不可避免的会带来相应的影响。
二、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食品安全的战略体系是一个整体性的,有着较多部门的涉及,需要多方配合协调,食品安全战略体系才能较为完善的建立起。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对参与国际农业乃至食品产品的贸易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更加关系到人民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问题。建立健全我国食品安全战略体系,需要以安全食品生产技术为基础,以严格的监控管理系统为手段,以完善的法律制度为保障,这些都应必须由国家级部门实施统一管理。
目前,对于我国安全食品的种类,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安全食品主要的开发对象应该以无公害食品或绿色食品A级进行实施。在我国农村地区,其无公害食品基地要求在产地环境质量中大部分都接近或符合,只要注重监督与管理各个环节的运输、包装、加工、栽培等,其无公害食品的标准要求在产地生产出的农产品大部分都能够符合。我国当前农业大国的国情就是要发展无公害食品或绿色食品A级,既考虑了食品安全问题,也解决国民的吃饭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于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A级的生产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展,参与食品产品和国际农业的竞争。对绝大多数人民饮食的安全性力争形成以保证为基础,依次向上为更高安全级别的塔式安全食品格局。完善建立我国安全食品战略体系针对存在的问题,应考虑如下几方面:
1、加强管理,引导健康消费
需要多方协调与配合来实行现建立食品安全体系,其离不开技术监测部门、管理部门、产出部门、投入部门及各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所以应对领导和宣传实行加强,以将广大人民群众的绿色消费观念和消费意识予以提高。
2、管理权限要清晰。责权要分明
国家应由专门食品安全部门负责,需从宏观上调控,实行统一分级、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认证;对于发展安全食品产业应在政策上扶持,同时将市场价格体系与市场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3、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建立安全食品生产基地
将生态农业建设实施开展,如下三个目标可以达到实行建立安全食品生产的基地:一是对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优化和保护,将生态平衡维护;二是优质优价的实现,实现农民收入增加,对生产者的利益进行维护;三是提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做到真正符合标准的满足市场的需求,对消费者的利益进行维护,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予以保证。建议将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建立在每一个县、市、区内,在一定程度上政府给予资金、政策上的优惠和扶持,对于这些基地在相关的认证机构中进行技术上的认证、指导,科研、高校机构对安全食品的加工、生产、种植、开发与基地进行合作。这些基地通过向周边的乡村辐射,实现在较短的时间内争取在市场上安全食品的销售、生产能够占据较大的份额。
4、加强食品安全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
具有系统工程的食品安全,其涉及了较多的学科,如生物科学、土壤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其领域属于交叉性的,对于令人满意的结果仅凭一门学科是很难得到的。所以在科研领域要对各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实行加强,将我国科学的安全食品战略体系共同建立。“生产健康的动植物,需培育健康的土地,为将安全的食物提供给人类”需要对现代农业技术和传统农业技术组装、筛选。开展不同类型的技术和知识培训以及建立不同类型的生产开发示范基地也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我国对于能否扩大安全食品规模、提高安全食品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5、逐步实现农业标准化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全球性和地方性经济活动之间将有着越来越小的差别,将越来越多地生产经营活动都受到全球市场的影响。而农业标准化是紧紧围绕消除贸易技术壁垒、将产品竞争力提高、实现商品的自由流通而展开的。因此,将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实施增强就必须实施和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安全食品的标准。
参考文献
[l]田惠光.食品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沈晓彭.食品安全危害因素简析与对策探讨.食品工业科技,2005,4.
食品安全战略范文3
本文旨在将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企业营销策略相结合,给食品企业提出建议。企业在食品安全问题泛滥的环境下应该摆正姿态,选择正确的方式进行经营,食品企业的健康长期发展,不仅有利于我国食品消费者的生活,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食品安全;企业营销;策略
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于食品消费的支出在增加,随之而来的食品问题也在增加。通过近年来多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可以看出,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并不可观,并且很是令人担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近年来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具有了发生频率变高、覆盖范围变广、涉及种类变多、危害程度变重的特点;二是食品添加剂的“横行”;三是一些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较差,我国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认识也不全面,企业与消费者双方的原因导致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现象;四是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各不相同,使食品安全标准存在漏洞。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
(一)消费者呈群体性危害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经济发展近些年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率越来越高。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受害人数庞大、人群种类集中。随着时间的变化,受害人数越见增长,受害人群年龄趋近集中化。
(二)食品企业经济损失严重
对于食品企业来讲,盈利是企业生存的根本目的。食品企业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若处理不当就会出现产品销量寥寥无几或是被相关部门查封并销毁产品,严重影响消费者购买力,随之而来必然会有大量的经济损失,更严重会则导致消费者放弃该企业产品继而导致企业破产。
(三)食品行业信心缺失
在物质文化高度发达的21世纪,消费者对于食品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不仅仅要求食品的味道可口、包装精美、价格合理,更多的要求便是食品安全、健康与质量的保证。但是与这更高要求所对应的食品安全水平却远远偏离了消费者的要求。经济越加发达食品安全事件越频发,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使消费者、食用者的身体生命健康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三、食品企业营销策略的选择
(一)认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1.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
企业在追求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提高竞争力的过程中,要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是为之公认的事实。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责任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改变。
2.食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
作为食品企业不仅仅要履行社会责任,更要知道食品行业具有的特殊性。所以作为食品企业要把食品安全视为企业的生命,没有食品安全就没有企业发展。企业经营目的是为了盈利,所以要不断的进步发展才有利益的增长。但是很多食品企业为了更快的收获利益,无视了其本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如若打破了规律就注定要付出代价。所以食品企业在追求高盈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社会责任,严把食品安全质量。只有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经营之法。
(二)学会转“危机”为“机遇”的危机营销
1.建立完善的危机信息处理流程
在危机发生之后,立即对危机进行控制,同时查出发生原因,分析原因,找出错误所在,正确的分析危机事故有关主体的责任。根据分析结论找出合理的危机解决方案。用最快的时间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企业的损失。
2.利用媒体舆论的影响力
在危机发生后,在最短时间内召开新闻会,指定发言人陈述事件过程,做到“统一采访,一个声音”,注意明确意图、言词清晰明白,起到最快速稳定媒体舆论、消费者的作用。沟通是危机营销的核心,通过媒体的渠道正视危机问题,可以最快的面对社会,以主动诚恳的态度安抚消费者。
3.利用权威机构的证明
食品安全问题往往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学会利用权威机构的声明,为企业食品安全问题爆发的原因进行正面解释,以权威的力量证明自身的权威,传递信心。
4.企业上下团结一致
要让企业的员工拥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知情权,企业要懂得透露有价值的信息给企业员工,避免在危机出现时员工处于“忙乱”的状态。员工也要对企业的告知负责,不对外泄露重要情报,这样企业上下团结一致才有助于危机的解决。
(三)利用无形资产———品牌营销
1.树立品牌意识企业要想树立一个好的企业品牌。
就不要为了盈利而不择手段。在食品行业中,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根源是企业间不公平竞争导致了食品企业品牌形象失调。这是食品企业为了盈利忽视了决定着数亿人的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企业有了好的品牌战略之后,就不会在遇到问题后仅仅做的就只有采取紧急措施,还不能给与消费者满意的回答。
2.设计品牌文化。
品牌文化,即指将品牌赋予上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建立品牌定位,创造品牌信仰,最终形成为品牌忠诚。设计者们通过确立品牌的愿景、使命、宗旨、核心价值、经营理念和管理制度等等,对文化内涵深刻认知,将品牌文化传扬发展。
3.规划品牌策略。
品牌策略是能够产生品牌积累的一系列的企业管理于市场营销的方法,包括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战略在内的所有要素。企业在做战略规划前,要知道将企业的品牌与宗旨结合在一起,企业发展到什么程度就要让消费者产生相应的认知,实现两者互相配合共同发展。
4.品牌核心价值。
品牌的核心价值是伴随品牌成长必要因素,“核心”价值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品牌最为重要以及核心的要素。核心价值一旦确立,在品牌发展的过程中不能改变,要坚定不移的坚持这一核心价值,便可顺利的表达企业的品牌的价值。核心价值的确立是需要发挥品牌个性化性格的,并且要能被大众所接受,富有感染力、吸引力。在品牌的发展中与品牌相辅相成,在品牌的延伸发展中具有包容性。
5.传播品牌文化。
一个企业的品牌文化注定是要为企业服务的,品牌文化的核心是文化内涵,同时也是一个品牌的体现。企业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传播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有助于企业的发展、消费者对文化的感知、并且有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当品牌文化发展成形时,具有自己先进、独立等特点,消费者便会因为与品牌文化产生的共鸣成为企业的忠诚客户。所以,企业要拥有自己的品牌文化,传播品牌文化是拉近企业与消费者距离的最捷径桥梁。
作者:张烨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食品安全战略范文4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科学监管; 预警体系; 信息化; 数字监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1. 044
[中图分类号] C931.2; TS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 0074- 03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损害了食品市场的正常秩序,给整个社会的食品消费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如“2011年的塑化剂和瘦肉精”、 “2010年的地沟油和毒豇豆”“2008年的三鹿奶粉”、“2006年的苏丹红鸭蛋”、“2005年的甲醛啤酒”、“2004年的阜阳劣质奶粉”、“ 2003年金华农药毒火腿”。这些事件警示着人们,食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现有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值得重新审视和探讨。以河北省质监系统肩负的食品生产环节为研究对象,探讨通过创新监管模式,完善监管手段,构建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科学高效的食品安全预警防范体系,在食品生产环节充分行使职权,实现对食品生产环节的全局掌控,有效降低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保障食品安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严峻课题。
1 建设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是实现科学监管的基础
质监部门有别于其他的执法机关,就在于它是一个“以技术执法,凭数据说话”的部门。若基础不清,数据不准,或者搞一堆不能说清问题的“死数据”,导致监管部门不能动态地说清食品安全状况,就无法实现科学监管。准确可靠的数据是我们实现科学监管最基础,最基本的支撑力量,也是我们制定法律法规、条例制度、政策标准、规划计划和综合决策的依据。
2009年河北省质监局以战略的眼光和高度适时启动并完成了河北省质监系统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重点实验室建设,通过近两年的建设,基本形成了以省食品检验院为龙头,以10个市级食品检测中心为骨干,以32个县级食品检测中心为补充的全省食品检验新格局。全省的食品检验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统一规范和提高。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长期以来,全省食品检验机构欠账较多,各自为战,画地为牢。工作上存在着管理缺位、体制不顺、反应不灵、信息不畅、数据不准、能力不足、资金匮乏、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困扰着食品检测正常的开展。改变食品检测工作严重滞后的状况,必须紧紧抓住当前国家重视食品安全的历史性机遇,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检测的整体能力,加强食品检测技术执法和技术监督,提高食品检测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切实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形成主动、事前、预防、积极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新格局。
1.1 创新食品检测管理体制
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和预警体系,是为顺利完成食品安全定期检验、专项监督性检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和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专项调查性检验任务而建立的一套先进的,完整的和符合河北实际的食品检测的法规制度、业务管理、技术装备、技术标准和人才保障体系。河北省应着力建设适应“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和食品安全监管所需要的现代化食品安全检测和预警体系,必须创新和理顺食品检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科学的食品检测管理体系。
(1) 理顺河北省食品检测的统一监督管理关系,加强质监系统内部的食品检测管理。研究制定食品检测事业发展战略,拟订食品检测管理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理顺省局和地方、质监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检测关系,研究解决食品检测事业发展人、财、物保障问题等。
(2) 省局授权省食品检验院履行食品检测技术管理职能,提高检测技术支撑和技术抓“总”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市、县食品重点实验室和相关省级站食品检测工作的技术指导,加强食品安全预警和食品安全应急检测能力,科学评价全省的食品安全质量状况,真正成为全省食品检测的技术中心、数据中心、全省检测网中心和培训中心,成为全省顶尖的食品检测权威机构。
(3) 为了强化食品检测工作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和管理,保障食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和及时性,可以实行食品检验机构在业务上的垂直管理,如省食品检验院对市、县食品重点实验室和相关省级站实行以省食品院管理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甚至可以实行食品检验机构省以下垂直管理的模式。
1.2 建设和完善食品安全检测网络
实践证明,食品安全检测网络是实施食品检测的有效组织形式和载体。目前,河北省的食品安全检测网络的三级构架已经初步形成,但还存在一些明显不足。
(1) 食品安全检测网络还不健全。①现有的县级食品检测中心还需要认真优化梳理,更新调整,明确检测项目和覆盖区域;②重点监管行业和重点大型企业的食品检测实验室尚未纳入食品检测网络运行;③我们建设的三级食品检测网络只局限于质监系统内部,尚未建立各有关部门所属食品检测实验室参加的真正意义上的河北省食品安全检测网络。
(2) 食品安全检测经费严重不足。《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质监等部门在执法工作中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为落实《食品安全法》这一规定,各地质监部门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检验经费问题,一方面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目前食品检验经费的保障基本都没有纳入各级政府的常态化年度财政预算支出范围。
(3) 为了建设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预警体系,食品安全检测网络的重点建设任务应着力于优化调整和补充完善省内各级各类食品检测机构,满足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同时为掌握我省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及其变化、了解潜在性风险因子、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有效预警与应急检测作准备。
1.3 大力加强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
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是建设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预警体系的重要基础和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目标的重要手段。本着“强化省级、配强市级、加强县级”的原则,通过加快实施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规划,尽快启动“十二五”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规划,全面加强和完善河北省食品安全检测网络保障性检测和超前预警性检测能力,需要重点形成以下与体系建设目标相适应的技术装备能力: ①加强我省43个重点实验室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装备的保障性能力建设,提升说清我省食品安全状况的能力;②对重点监管行业和重点大型企业的食品检测实验室提出确实能实现“出厂检验”的技术装备要求,提升企业自身的检测能力;③全面提升与食品相关的省级站的能力建设要求;④加强食品安全预警和食品突发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装备能力,提升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检测响应能力;⑤加强快速检测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提升快速检测在食品安全检测和监管中的应用;⑥加强食品安全检测与统计信息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提升食品安全检测的信息化能力水平等。
1.4 强化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食品安全检测人才与队伍是决定能否建成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真正发挥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作用的关键所在。建设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必须率先大力加强食品安全检测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以准确定位、合理投入为基础,改革创新检测人才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重点培养骨干人才,形成一支人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精神奋发的专业化食品安全检测队伍。
1.5 全面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数据质量监督与管理
食品安全检测数据质量是食品检测工作的生命线。数据可靠是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的基本要求,为了实现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建设目标,必须全面加强检测数据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2 信息化建设是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的有效手段
食品企业多,监管人员少是河北省的现状,这一现状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目前,国家和省政府不会给予质监系统更多的资源和政策上的倾斜,但社会与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敏感,基本上是处于“零容忍”的状态。这些使得质监系统只能迎难而上,努力探索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实现对食品企业的“强制性”监管,让企业的生产状态真正处于质监系统的“全程监控”之下,同时让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检测人员在网格内也真正做到“尽职尽责”,只有这样才能把发生食品安全风险的机会降到最低。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在全省构建科学的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长效工作机制提供了可能。
2.1 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建设基础和功能
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基于利用国内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视频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等集成的软硬件产品而开发设计,借助数据和视频的远程传输实现对食品企业、食品检测实验室、基层监管工作的实时监控,同时能对采集的各种数据进行实时动态汇总和分析,真正实现既能说清我省的食品安全(生产、检测、监管)状况,又能实现食品安全风险超前预警的功能。具体地说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应实现以下功能:
(1) 在局食品安全“数字监管”中心或任意一间办公室,都可随时随地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远程监控和指挥。
(2) 运用河北省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全面掌控我省(市、县)食品企业、检测机构、基层监管局等的布局和其他信息。
(3) 可对食品企业的生产线、原料库、成品库、实验室等关键部位实现远程视频监控功能。
(4) 可对食品企业的基本信息、生产设备、检测仪器、质管人员、原材料、包装材料、添加剂、生产报表、产品(成品)信息、日常巡查、监督抽查、不合格品、委托检测、行政处罚和生产许可等企业的信息实时进行动态数据查询的功能。
(5) 可对食品企业实验室重点仪器的使用情况和进出厂检验数据进行专项查询功能。
(6) 可对食品检验机构的实验室设备和数据进行实时查询的功能。
(7) 可对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对食品企业的日常监管状况进行查询和指导的功能。
(8) 可对采集的各种数据进行存储并能按照各种条件要求进行汇总、报表、分析和预警的功能。
(9) 可对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应急指挥和决策处理的功能。
2.2 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组成
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2.2.1 设在在各级质监局的食品安全“数字监管”中心
主要是通过网络访问服务器,实现对食品企业、食品检测机构、基层监管局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可对被监控服务器上自动保存的数据资料、视频资料等数据进行调用、查询、汇总、预警和指挥。监管中心一般设有独立办公室和人员,并配备安装监控系统专用软件的计算机组、服务器、监控液晶大屏幕等组成。监管中心必要时可配备机动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和专用笔记本电脑,使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随时随地通过密钥无线上网以掌控食品安全的动态和随时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数字监管”中心专用软件基于河北省的电子地图(GIS)综合平台,配合使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开发为质监局(省、市、县)三级版本和企业使用版本,设置不同的使用权限,实现自上而下的逐级监督,中心监控软件应开发出以下子系统。
(1) 食品企业基本信息管理系统
(2) 食品安全生产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3) 食品企业实验室监督管理系统
(4) 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监督管理系统
(5) 食品企业日常监管信息动态查询和指挥系统
(6) 食品安全数据分析和预警系统
(7)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和决策系统
(8) 食品安全事故信息举报系统
(9) 食品安全风险因子数据库
2.2.2 安装在终端的数据采集和监控等硬件设备
主要实现对食品企业关键部位(生产关键控制点、实验室、原料库、成品库)、检测机构、基层监管数据库等进行实时数据和视频图像的采集。一般有视频摄像头、实验室数据采集终端、数据和视频服务器等。
2.3 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符合国家质检总局实施的“科技兴检”战略,是省局提出的质检机构和信息化同步提升强有力的抓手。该系统的建设是省局实现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长效工作机制的深入探索和必要补充。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建成势必对某些企业的生产行为起到明显的警戒作用,有利于企业自律和更加自觉地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同时对食品检验机构和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勤政尽责”起到督促作用。系统的应用将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预警、处置和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是一项“惠企”工程,也是一项“惠民”工程,更是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政府工程,该系统的建成和应用将开创并引领全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走上一个新台阶。
3 对构建食品安全科学监管体系的其他思考
(1) 河北省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和河北省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建设是实现我省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的基础和手段,是新形势下保障全省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的两把金钥匙。体系和系统的建设可能会触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做好项目的前期调研、评估、经费预算和动员部署尤为重要。可先在重点区域或对重点产品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待条件成熟后再在全省推广。项目的建设也可分期安排工程,先易后难,逐步完善,最终建成一个覆盖全省,三级(省、市、县)联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2) 在建设过程中,可根据企业规模、食品种类、风险程度和控制能力等综合因素对我省食品企业进行分级监管,全省食品企业可分为三级即省控企业、市控企业和县控企业。这样既能引导我们省、市两级的监管力量靠前监管,又能补充和带动基层监管力量,同时让他们既成为规章制度的制定者,也成为规章制度的执行者,使得体系和系统的建设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 在河北省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和河北省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以探索监管和检验工作的一体化运作,既可以解决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又能把监管和检验融为一体,起到相互补充和促进的作用,真正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的强大合力。
食品安全战略范文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突出“发展、创新、民生、和谐”的主题,严格按照“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立足以质取胜”的总体要求,坚持“创业和创新”的工作方针,不断提高质监工作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和谐发展。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全面实施“一二三四五”工作目标,即:
--围绕一条主线,即“提高产品质量,维护食品安全”的工作主线;
--推进两大战略,即“以质取胜,品牌强市”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
--抓好三项安全,即产品质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
--突出四个坚持,即坚持以质取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统筹兼顾;
--实现“五个提升”,即提升质量品牌建设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监管能力、提升技术保障能力、提升服务民生能力、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引导,深入实施“以质取胜,品牌强市”战略。一是积极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继续深化皮鞋和滤清器等两大行业的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形成以质量提升为中心,标准化、计量、行政执法、技术支撑等各项业务为质量工作服务的“大质量”工作格局,努力通过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来实现培育一批名牌企业、提升一批发展企业、规范一批中小企业、打击整顿一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目标,促进相关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全力推进品牌强市战略。利用《*市打造品牌强市实施意见》和品牌战略联席会议制度的平台,促进部门联动;围绕品牌建设“212”工程,继续做好各级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及区域名牌的申报和培育发展工作,并组织实施市长质量奖,引导企业争创品牌。
2、巩固提升,努力构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着力加强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机制,把专项整治这个突击变为长远行为,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一是建立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的总体机制。继续完善重大质量安全问题执法联审会议制度,争取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并以此推动各监管部门建立许可审查、监督抽查、日常执法的信息互通机制以及执法打假、无证查处、质量预警的联动机制。二是继续开展食品和安全产品的专项整治。组织开展食品和汽车刹车片、机械压力机、人民币伪钞鉴别仪等涉及安全产品的专项整治工作,建立对食品和生产许可证、3C认证、强制性认证等安全性产品的质量档案动态监管机制,利用质量档案指导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并建立“市场准入、证后监管、强制退出”相结合的闭合监管机制。三是促进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大力开展质量宣传活动,不断增强企业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树立诚实守信经营理念,通过建立企业质量安全责任制和公开承诺制,并实施赠送一套书、服务一条龙、监管一张网、整治一组拳等“四个一”工程,“扶”、“助”、“帮”、“促”,推动企业切实履行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责任。
3、履职尽责,全力抓好食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一是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确定以“12365”工作思路来促进食品监管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即制定一个计划(即监管计划),建立二种机制(即突发事故应急机制和区域监管责任制),抓好三项重点(即市场准入、小作坊监管和专项整治),落实六项措施(即巡查、年审、定期检验、监督抽查、加严检验和回访),做好五项基础工作(即企业档案、签订承诺书、食品标准备案、使用添加剂情况备案、分类分级)。二是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继续完善特种设备生产、安装、维修、使用单位质量档案,构建以质量档案为基础、动态化管理为手段,严格执法、强化管理为重点的有效监管体系。三是切实抓好豆制品专项整治。充分发挥豆制品整治办公室设在我局的优势,协调推动各相关部门、乡镇落实《*市豆制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通过半年整治,全力打造豆制品放心工程,实现企业生存发展与群众安全消费的有机结合。
4、改善民生,夯实标准计量工作基础。一是大力推行技术标准战略。充分发挥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立式模切机工作组的作用,并争取更多的国家级标准化分支机构落户我市;结合国家级金名片基地建设,做好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与推广应用工作;做好标准化提升工程,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采标以及农业标准化工作。
二是民生计量工作得到深化。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大力推动计量放心工程,继续加强餐饮业诚信计量、集贸市场规范计量、医疗卫生计量等民生计量工作;围绕打造节约型社会,大力开展能源计量服务企业活动,并积极瞄准高新技术产业,开拓计量工作新领域。三是促进地理标志产品申报进入收益阶段。全面完成温郁金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工作,并将重心从申报转为管理和保护,推动该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食品安全战略范文6
【关键词】食品安全;建立;应急体系
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后,食品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但是全球及我国接连不断发生多起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也促使各国政府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各国纷纷加大了对本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工作比较发达国家而言,起步晚、问题多,缺乏完整的保障体系也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因此,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要把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作为食品安全重点和战略目标来实现。
一、食品安全的内容
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安全法制、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市场认证、食品市场准入、食品安全社会信用。首先是食品安全法制,主要是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与标准相配套的食品安全法制;二是食品安全检测,建立对食品流通、加工企业进行自检、社会中介检验机构委托检验、政府部门监督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专项抽检,加强上市销售食品的质量安全检测;三是食品市场认证,按照《绿色市场认证管理办法》和有关要求,积极推进绿色市场认证建设,并积极探索制定市场分级管理办法;四是食品市场准入,建立索票、索证、检测、QS认证、认定等市场准入制度;五是食品安全社会信用,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食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逐步形成优胜劣汰机制。
上述五项安全中,食品安全检测和食品市场准入是与食品安全监测有着直接联系。
食品安全监测从原料来源到上市销售的整个过程如下:
原料来源检验检疫收购加工监督检验检疫贮存成品检验运输商品检验,在整个过程中要检验的指标有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微生物、生物毒素以及商品的质量、数量等是否符合安全、健康、卫生的要求。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主要包括三项内容:
一是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凡不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必备条件的企业不得从事食品生产加工;二是对出厂产品实施强制检验,不合格产品不得出厂销售;三是对检验合格的食品加贴市场准入标志,即QS标志,向社会作出“质量安全”承诺。
二、加强食品检测 确保食品安全
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是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危害公众健康的重要因素;二是食品中新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对健康的潜在威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三是食品新技术、新资源(如转基因食品、酶制剂和新的食品包装材料)的应用给食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四是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管理水平仍然偏低;五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条件、手段、经费还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三、完善统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
目前,我国食品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其中,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均有1000余项。当前,我国食品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体水平偏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间存在着交叉、矛盾、重复,重要标准短缺等问题,标准的前期研究薄弱,强制标准也未得到很好的实施。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相比,接轨程度不够,直接导致标准的可信度在国际上不高。
四、建立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信用在当今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它已成为企业的无形资本。食品安全不仅需要政府的监管,也需要政府在信用方面加大建设力度,运用市场规律,把食品企业对社会的食品安全责任真正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
五、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