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的评定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康复护理的评定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康复护理的评定方法

康复护理的评定方法范文1

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措施,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偏瘫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以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的时间,提高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将该院2013年1—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30例)和常规护理组(3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除常规护理之外,增加运动、认知、言语功能的护理,持续6周,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康复护理组较常规护理组认知功能的改善率高(P<0.05);巴氏指数(Barthel)康复护理组升高幅度较常规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时间,提高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康复护理;常规护理;认知功能;自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a)-0154-03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SHE Qiuqu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Luzhou, Sichuan Province, 64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measures for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nd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ir activitie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so as to reduce the recovery time 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Methods 60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une 2013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30 cases) and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30 cases).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of neurology, and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were given the nursing of activity, cognition as well as speech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of neurology for 6 weeks. And the improvement in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cognitive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the improvement rate of cognitive function in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is higher(P<0.05); the ascending range of Barthel Index in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is greater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ould 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onventional nursing; Cognitive function; Self-care ability

[基金项目]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基金资助:出院计划影响卒中后抑郁发生的随访研究(12314)。

[作者简介] 佘秋群(1964-),女,四川泸州人,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工作。

脑卒中是神经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有调查显示,我国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为217/10万[1],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结构的出现,该类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若患者能在患病早期进行系统、正确的康复护理,对患者的运动恢复、认知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变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该研究针对2013年1—6月入住该科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对其分组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及常规护理,临床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首次发病入院的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精神疾病及认知功能障碍病史,对疼痛觉有一定反应的偏瘫患者共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40~73岁,平均(57.44±11.6)岁;出血性脑卒中22例,缺血性脑卒中3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指南标准[2],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30人)和常规护理组(30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及发病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给予神经内科一般护理:保持环境安静、整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血糖等措施。早期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持续6周。具体康复护理项目包括:(1)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急性期保持肢体仰卧位、健侧卧位及和患侧卧位规范的良肢位摆放,改善肌肉张力。偏瘫早期肌肉张力降低,中后期由于肌张力升高而引起肢体痉挛,正确摆放良肢位可减轻和预防肢体痉挛的发生;加强患肢的关节活动度训练,保持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挛缩。(2)认知功能的康复护理:主要是通过失认、失用训练刺激患者的辨认、记忆等功能。(3)言语功能的康复护理:运用经典疗法或者刺激疗法改善患者言语功能,提高患者语言沟通和表达能力。6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运动、认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

1.3 疗效评定

1.3.1 运动功能恢复评定 康复护理6周后,采用上田敏偏瘫运动恢复法进行患侧上下肢功能评定,以明显好转和好转计算总体有效率。

1.3.2 认知功能恢复评定 6周后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进行疗效评估。MMSE评分增加4分及以上者,显著改善;MMSE评分增加1~3分者,改善;评分不变或者减少者,无效[3]。

1.3.3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采用改良的巴氏指数(Barthel)评定量表进行效果评定[4],100分为生活独立自理,60分以上,生活大部分自理;41~60分,生活部分自理,需中等程度帮助;40分及以下,生活需很大帮助,重度依赖,症状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方法

经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运动功能恢复评定

康复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治疗前运动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周护理后,康复护理组(护理前 VS 护理后:上肢t/P= 23.10/0.00 ; 下肢t/P= 24.21/0.00)与常规护理组(护理前 VS 护理后:上肢t/P=16.78/0.00 ; 下肢t/P= 10.65/0.00)运动功能均有所提高(P<0.05),康复护理组运动功能提高总体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认知功能改善比较

数据结果显示,6周后康复护理组较常规护理组认知功能的改善率高(χ2=4.36,P = 0.037)。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比较

康复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Barthel指数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周护理后,两组Barthel指数均升高,康复护理组升高幅度较常规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卒中,根据病理性质的不同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脑卒中后偏瘫是临床上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早期介入康复护理不仅能诱导患侧肢体进行主动运动,还可以抑制肌张力的异常增高,使患者患侧肢体运动能力提高,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脑卒中患者患病后的3个月内是身体各项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发病初的前4周也就是早期康复训练能最大限度的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对降低致残率有很大的预防作用。这是由于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功能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过程中,促进了细胞的再生与复活,护理过程中的反复刺激和训练,使负责运输的中枢神经病灶周围衍生出新的通路,形成新的反射弧,诱导了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作用。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言语的刺激,无形之中鼓励患者,调动了患者康复的主动性,缩短了患侧产生主动运动的时间。除此之外,早期康复护理的实施,刺激了患者患侧的肢体运动,降低了肌肉萎缩或过度痉挛的发生,为后期的康复提供了保障[5-6]。

该研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疗效的评价选取的是上下肢功能评定,在确保康复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治疗前运动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情况下,经过6周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提示,虽然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较护理前均有改善(P<0.05),但康复护理组运动功能提高总体效率要高于常规护理组,其上下肢功能评定结果分别为(4.6±0.5) vs (3.3±0.3)、(4.5±0.4) vs (3.2±0.4),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与许年珍等的报道结果一致,提示康复护理早期介入能使患者患侧肢体运动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7]。

邹桂花报道称,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越早效果越明显[8]。该研究结果与邹桂花报道相似,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48 h,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比常规护理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帮助,本研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的评价选取的是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康复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Barthel指数在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确保了两组患者的可比性, 在经过6周护理后,康复护理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康复组,两组Barthel指数均升高,但康复护理组升高幅度较常规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90±10.81) vs (45.35±9.12),P<0.05]。同时患者的认知能力也由于早期的康复护理的介入呈现出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6周后康复护理组较常规护理组认知功能的改善率高(86.67 vs 63.33,P<0.05),这都离不开医护人员及家属对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视,且在护理过程中从业人员非常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能够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患者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治疗的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言语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还对改善患者的认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全面改善患者的症状。早期康复护理需要家属和患者自身积极配合治疗,故在康复护理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利用专业知识,向患者及家属传递整体康复的正能量,从而提高患者主动康复的信心,尽可能促进患者远期各项功能的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 金秋月,张金菊.延伸护理服务对脑卒中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146-148.

[2] 中华神经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疾病诊断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60-61.

[3] 潘贤妃,方志红.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13,51(13):105-107.

[4] 刘坤.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9):114-115.

[5] 王静.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3):93-94.

[6] 李慧,姜亚芳.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87-189.

[7] 许年珍,朱奕,王彤.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护理方案对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作用[J].江苏医药,2010,36(14):1618-1620.

康复护理的评定方法范文2

脑卒中为常见多发性疾病, 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传统临床认为, 康复训练需等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48 h才能开始实施[1]。随着医学不断发展, 一些康复专家发现, 超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脑功能代偿, 康复护理时间越早, 对患者康复越有利。为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 本院取2011~2012年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超早期康复护理, 并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取本院2011~2012年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 其中男52例, 女28例;年龄43~78岁, 平均年龄(55.7±6.5)岁;患者疾病类型:脑出血33例, 脑梗死47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检查后证实为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为24 h内, 本次研究均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患者具有严重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患者具有肌肉方面疾病。患者性别、年龄、入院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卧床护理

1. 2. 1. 1 仰卧位护理 帮助患者上抬患肢, 上臂外旋展开, 肘部与腕部伸直, 手指分开伸直, 掌心朝上, 医护人员将上肢放在软枕上, 并在患侧下垫软枕, 以更好地支撑大腿外侧。医护人员帮助患者翘起脚背, 以与床面垂直为宜, 患侧下肢置中立位, 使用沙袋枕支撑下肢外侧, 有效预防足内翻或足下垂等畸形症状。

1. 2. 1. 2 健侧卧位 医护人员于患者胸前放置枕头, 帮助患肩、肘关节及腕关节前伸, 放在枕头上, 让五指展开;下肢屈曲向前, 以另一枕头支撑。

1. 2. 1. 3 患侧卧位 帮助患者前伸患臂, 五指张开, 掌心向上, 健侧下肢屈曲向前, 以枕头支撑, 患侧下肢微曲。

1. 2. 2 功能锻炼

1. 2. 2. 1 被动功能锻炼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 立即对患者行肢体按摩和关节被动按摩, 促进关节活动, 护理按摩主要以患者耐受性或正常人活动度为依据。此外, 帮助患者完成床上动作训练, 如翻身、移动等;纠正患者坐姿, 帮助躯干弯曲伸展。

1. 2. 2. 2 主动功能锻炼 随着患者病情好转, 医护人员帮助患者下床进行站立、行走锻炼, 锻炼时间3次/d即可, 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及时间, 可从以往的站立训练逐渐增加为上下台阶训练。

1. 2. 2. 3 日常功能锻炼 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洗头、沐浴、刷牙、穿衣服、如厕等, 整个护理过程, 患者家属亦可参与其中, 加强患者信心。此外, 护理过程中亦要密切观察患者心理变化, 调节患者心理情绪, 从而保证康复护理能顺利进行。

1. 3 疗效评定标准 对所有患者入院前、护理后进行巴氏指数评定, 共100分。评定内容包括:饮食、沐浴、大小便控制、行走等。患者分数≥60分, 生活基本自理;25~59分为患者日常生活需帮助;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 实施χ2检验。P

2 结果

护理前后巴氏指数评定, 护理后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致残率较高, 治疗后常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给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有效减轻脑卒中的致残程度,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以健康之姿回归社会, 是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主要目标[2]。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超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缩短住院时间, 其护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康复护理。根据相关研究显示, 经超早期康复护理后, 患者具有良好的独立能力, 其原因在于, 经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神经元再生, 经反复翻身、坐立、走动等康复护理, 能形成新神经通路, 发挥中枢神经代偿作用, 此作用于3~4个月恢复至最大限度。本研究亦发现, 经过适当的康复护理, 一方面能促进正常运动模式建立, 同时亦能消除患者心理障碍, 为身体机能恢复提供良好条件。

康复护理的评定方法范文3

【关键词】:脑卒中;社区护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616-01

我院自2010年至2013 年12月对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护理,在减少病人后遗症,提高病人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本组60例脑卒中出院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护理,其中男4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8.5岁。脑梗死52例,脑出血8例。

1.2 方法:实施社区护理前通过诊察对患者的机体功能状态、活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进行充分评估,内容包括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环境状态,以及这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对病人生活障碍的影响。根据评估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康复护理方案。

(1)心理康复:社区中的脑卒中病人住院期间已形成病人角色和依赖心理,回到家里其负性情绪更加严重,本组病例中有23例心理障碍占38%。因此要先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关心体贴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情绪变化,采用解释、暗示、认知疗法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激发病人的康复愿望和动力,使病人主动参与康复治疗,并启发家属对患者宽容、理解,积极配合进行康复护理工作。

(2)家庭康复锻炼:根据病人的肢体活动情况制定康复计划,社区护士每天上门为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同时对家属进行康复技术指导,使家属掌握康复技术以及掌握帮助病人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方法,家属掌握方法后,社区护士每周两次上门检查和指导,以保证家庭康复落到实处。并指导家属根据患者的需要改造居住环境,以保证病人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家庭康复。

(3)进行家庭教育康复:在发达国家,参与康复治疗的医务人员与病人之比为1:1,但我国目前社区康复人员不足。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双向交流式的健康教育,介绍脑中风的发病原因、演变规律、治疗效果、康复锻炼应注意的事项、如何预防复发等,特别重视心理卫生教育,使病人自觉地改变不良行为和情绪,更好地配合家庭康复。

(4)同时还采用集体培训、专题讲座的形式,将康复的医学知识和服务技术教给家属,使家属掌握康复锻炼的技能以及病人的饮食调节、服药指导等,当患者恢复到一定程度时鼓励病人勇敢走出家门,到街道老年活动中心,进行唱歌、讲故事、社会服务等活动,以增添生活乐趣,改善自身体验,达到重返社会的目的。

2 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改 良Barthel( MBI)指数评分,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FMA)积分评分。首次评定在患者就诊当天评出,第2次评定在首次评定半年后评出。结果: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

表1 社区康复前后Barthel指数与FMA评分比较: ( x ±s)

3 体会

脑卒中康复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有些患者甚至要坚持终身。康复治疗技术实践操作性极强,康复治疗师在康复医疗中有中坚的、基础的地位,影响着康复治疗成败和质量优劣[3]。近年来,随着社区“六位一体”功能的不断完善,社区康复迅速发展起来,国家亦加大扶持力度,培养社区康复队伍。但康复资源仍十分匮乏而且分布不平衡,各地区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让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尽可能的早期介入,把握好治疗时机,遵循规范的治疗模式,以促进脑卒中患者各项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

参考文献

[1]白菁.康复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4

康复护理的评定方法范文4

脑梗塞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有很高的致残率。本文探讨并介绍一套科学、系统的脑梗塞患者偏瘫的康复护理方法,减少致残率,提高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08年1月至2009 年5月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梗塞患者共97例,经过CT或MRI确诊,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均是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科症状不再进展48小时后开始进行康复护理。所选患者均为首次患脑血管病,意识清楚,均未经溶栓治疗,住院康复时间大于1个月,无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患脑梗塞前无其它残疾。研究方法:患者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给予防治脑水肿,扩容,扩张血管,抗凝等)同时,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科症状不再进展48小时后开始进行早期康复护理。

1.2 按脑梗塞患者偏瘫的病程特点分为软瘫期、痉挛期、恢复期。针对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康复护理。(1)软瘫期患者康复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良肢位的摆放,定时进行被动关节活动维持训练,针灸和按摩的治疗同时,在物品摆放的方面也应注意,其目的是促使病人将头转向患侧,反复刺激患者,预防偏侧忽略的出现,有利于康复。同时对病人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排尿及排便功能训练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2)当病人进入痉挛期时,护士主要让病人由单纯的被动关节活动转向主动活动。协助患者进行床上的转移,床上的桥式运动,躯干下部的屈曲和旋转,坐位姿势的矫正及重心转移训练,站立平衡训练,下肢分离运动训练等,同时让患者进行洗漱、进食、穿脱衣裤及上下楼梯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逐步训练应用手指的运动(如穿有钮扣的衣服、用汤匙等)。根据病人功能状况循序渐进地进行,要求姿势要正确,注意观察病情,注意心率、血压的变化,结合实例不断增强患者的信心。(3)恢复期患者主要的康复护理内容是要进入康复室,以进行各种训练为主,并进行室外各种路面的行走练习,以及一些精细运动的日常生活活动。让患者多参加现实生活,鼓励患者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大胆走入社会。在以上各个阶段应同时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以保证康复训练的顺利正常进行。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入院及出院后正确的康复训练工作,防止患者的依赖心理,提高训练效果。

1.3 观察指标在入院和出院时均对其进行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价。 肌力评定:采用第5版《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徒手肌力测定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测定参照《康复评定》[2]中Barthel评分,重度

1.4 统计方法所有资料均为计数资料,采用R*C表进行X2检验。

2 结 果

见表1、表2

表1患者出入院肌力改善情况

瘫痪程度入院 出院

0级 7 0

Ⅰ级 14 0

Ⅱ级 33 3

Ⅲ级 35 10

Ⅳ级 8 60

Ⅴ级 0 24

X2=15.27,P

表2 患者出入院ADL改善情况

Barthel评分分级 入院 出院

40~60分 33 47

>60分 13 43

X2=21.02,P

3 讨 论

针对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治疗主要是基于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及功能重组原理,功能再训练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的主要条件,我们可以利用以促通技术为核心的综合疗法来加快这种功能重组[3]。本文通过对97例脑梗塞偏瘫患者进行不同时期的康复护理后发现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脑梗塞患者分期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要好于常规康复护理。通过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主要是针对患者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这样对患者更加有针对性,同时早期加入ADL训练,让患者认识到自己不能与实际生活脱离开,即使依赖于他人的护理,也不如自己获得ADL自立的能力,更有利于实现个人日常生活自理,从而达到提高康复对象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面要点.中华神经科学杂志,1996,29:379-383.

康复护理的评定方法范文5

通讯作者:姚仙桃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筛选2008~2010年住院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周期为3个月,并在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对两组分别行进行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经综合治疗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的康复护理可提高急性脑血栓患者的康复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提倡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关键词】 脑血栓; 康复护理干预; 预期效果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35

脑血栓也称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脑血管意外。脑血栓是指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了病理性改变,在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黏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血管闭塞[1]。脑梗死比脑出血的病死率低,但致残率相对较高。早期的康复护理可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所在医院对2008~2010年住院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中筛选出100例患者,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43~78岁,平均61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包括脱水、降压、抗凝、溶栓和活血化瘀等方面的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等。而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生命体征稳定48 h后进行[2]。干预周期为3个月,并在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1.3 护理干预

1.3.1 心理康复。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的顾虑,消除其孤独感、焦虑及自卑。向患者介绍成功康复的例子,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患者家属的支持,从精神、生活上安慰、鼓励和帮助患者,消除患者的自卑和孤独[4]。

1.3.2 的摆放。应频繁更换患者的,左右侧卧和平卧相结合,以避免一侧长期受压形成褥疮。

1.3.3 对于有言语障碍的患者,指导患者进行语言训练,首先让患者练习基本的张口、伸缩舌等,以锻炼患者的面部及口腔的肌肉,其次指导患者进行发音练习,可先从简单的单音节开始,如“啊”、“啦”、“咦”等,进而进行简单的交流,再进行较长复杂的问答,循序渐进,反复训练坚持不懈。

1.3.4 对于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应鼓励患者自己动手进食,小口慢食,可为患者准备稠糊状流质食物,以减少呛咳的发生,避免呛咳引起的肺部感染。

1.3.5 康复锻炼与肌力恢复。早期康复和肢体功能锻炼对提高疗效、降低病残程度和改善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待病情基本稳定后应鼓励患者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根据每个患者症状的轻重,采取相应的锻炼方式,早期可协助患者练习坐起、抬头、抬臂等简单动作,条件允许可协助患者扶物站立,锻炼患者的平衡能力,为站立行走创造条件。康复训练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和强度。

1.3.6 针刺疗法。针刺是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国内外对于针灸治疗脑卒中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也取得较满意的成效。针刺能加速自由基清除,并修复脑细胞功能,明显缩小脑梗死的面积,改善肌电信号,降低运动功能障碍。

1.4 疗效判断标准 评分标准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根据评分标准将患者划分为基本治愈、显著好转、好转、无效四个等级。采用Baahel指数评定其日常生活能力。Baahel指数标准:60分以上为基本自理;40~60分为生活需要帮助;40分以下为基本生活完成需要帮助,用简易Fegl-Mevyer积分评定其运动功能情况各1次。Fegl-Mevyer积分:Ⅰ级为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分析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试验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脑血栓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一般起病较缓慢,从发病到病情发展到高峰,多需数十小时至数天。脑梗死比脑出血的病死率低而致残率高,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侧支循环或神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帮助对侧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及功能重组[4,5],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护理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高凤荣,赵彤.健康宣教对脑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2006,22(9):55-56.

[2] 张苟芳,郑彩娥,余丽珍.脑卒中患者ADL评定及康复护理干预[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12):1132-1133.

[3] 王万利.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对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1):14-15.

[4] 吴风银,李利平.激励式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9):855.

康复护理的评定方法范文6

关键词:早期系统康复;多指离断;手功能;护理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指离断再植的成活率亦日益增高,同时手功能的康复亦越来越受到专家的重视。2008年12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多指离断患者55例,离断指139 指;再植成活134指,采用早期系统康复护理进行手功能康复锻炼,术后随访6个月~2年,根据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评定:96指为优,23指为良,6指为一般,9指为差,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8.8%。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55例,男性 36 例,女性 19 例;年龄1~56岁,平均28.5岁;双手8指离断4例,5指离断1例,4指离断6例,3指离断13例,2指离断21例;其中切纸机致伤7例,钢丝绳索致伤5例,车祸致伤8例,重物砸伤29例,电锯锯伤6例。

1.2方法 4例双手8指离断,3例儿童患者采用全麻插管麻醉行断指再植术外,其余均采用臂丛麻醉行断指再植术。

2护理

2.1术前康复护理,为系统康复护理的顺利实施提供主客观条件[1]。

2.1.1心理护理 多指离断对患者来说损伤严重,担心断指能否成活,术后能否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特别是本组病例中大多为中青年男性体力劳动者,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再考虑到医疗费用昂贵等,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尤为明显。责任护士给予积极地心理疏导,为其介绍成功病例并讲解再植相关知识,安慰和鼓励患者,使其树立对疾病和手术的信心,主动配合手术和康复护理。

2.1.2迅速完善术前准备,准备好温度适宜的环境 病室温度保持在25℃~28℃,相对湿度50%~70%。告知患者及家属禁烟,减少发生血管危象的因素。手术前将离断手指标记好床号、姓名、手指名称,按干燥冷藏法进行保存。

2.2再植术后康复护理

2.2.1再植术后1 w内,绝对卧床,严禁患侧卧位,患肢置于外展30°,略高于心脏水平的自然舒适位制动。 护理人员严密观察再植指血运情况,防止血管危象发生。手掌、手臂给予向心性按摩,对未受伤的手指指导进行主被动活动,促进水肿消散,利于伤口愈合。

2.2.2术后7 d~3 w,康复方法以物理治疗为主,如超短波、TDP、红外线照射、微波治疗或透明质酸酶离子导入等。同时抬高患肢、辅以向心性按摩,小心轻微地进行近端及远端未被固定关节的被动运动,以免因长期制动而影响这些关节的活动范围[2]。时间从5 min/次开始,逐渐增加至15 min/次,2 次/d。

2.2.3术后4~6 w康复锻炼目的是软化疤痕,松解粘连,训练手指的灵活性。此时,固定骨折的克氏针已拔除,可以进行再植手指的主被动活动。但在活动时应指导家属或患者做好保护性措施。方法为:协助锻炼者用左手拇指放在再植手指关节近心端下方,食指在再植手指关节近心端上方共同保护;右手拇食指捏住再植指关节远心端进行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屈伸锻炼。活动时应缓慢用力,以患者感觉疼痛,但能忍受为宜。从被动活动逐步过渡到主动活动,并指导患者练习对指、对掌功能。主动和被动活动时间延长至 15 min,5~6 次/d。鼓励患者进行实用功能锻炼;如使用汤匙、捡物、扣扣、刷牙等,锻炼手指功能的灵活性。

2.2.4术后7~12 w康复锻炼目的是促进神经修复,重点训练手指的感觉恢复。在手指尖的压力感觉一旦恢复,应即开始感觉功能的再训练。训练的重点在于识别刺激物的性质与部位,或在遮断视觉的情况下检查是否正确,如此视觉与触觉结合训练,重新建立感觉的条件反射。如进行冷、热水分辨,物体性质软硬,形状圆方,长短,表面粗糙、光滑分辨等。

2.3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再植指保护,防止发生新的损伤。再植指感觉恢复往往较慢,对冷暖的感知差,冬天注意保暖,防烫伤,冻伤。

2.4做好出院指导,建立随访档案。断指再植后的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患者及家属持之以恒的坚持,建立随访档案,进行随访干预可提高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提高功能锻炼的效果[3]。

3讨论

多指离断对患者打击大,功能恢复不良将对患者造成严重的生活困难。从患者受伤起,制定患者的康复治疗计划,能最大限度恢复患指功能。我们通过做好多指离断患者术前早期系统康复护理,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处于最佳状态,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对术后康复训练奠定基础。术后及时循序渐进地指导患者和家属进行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锻炼再植手指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并及时关注再植指的感觉恢复训练,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王英彩,王巧君,张运清,等.早期系统康复护理在桥式皮瓣手术患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2,34 (4) :62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