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健食品前景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健食品前景分析范文1
关键词葛;开发;利用
葛[Purearia thunbergiana Benth.(p.hirsuta schneid.)],也叫鹿藿、葛根,别名黄斤,为豆科葛属植物。世界上葛有20个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中国有12个种,居世界首位。葛根全身是宝,形肥大,味甘、辛、平,无毒,可提制葛粉、切制葛片供食用,也做药用,综合开发利用前景看好,是国家卫生部认定的第3批药食两用植物,营养、医药价值都很高,被誉为“亚洲人参”,世界粮农组织等众多权威机构预测葛根有望成为世界第六大粮食作物[1]。葛是一种易于栽培的经济作物,它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砂质至粘质土壤均可栽培。葛在较强的光照和较高的温度下也能正常生长,且耐干旱和贫瘠。在滇、黔、川、渝、陕、桂、甘等西部地区,葛广为分布,野生葛资源较丰富,人工栽培技术成熟,易于推广。葛从根、藤到花、叶,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开发价值。因此,在西部地区开发利用葛,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发展功能性绿色食品,防止水土流失均有重要意义[2]。
1葛的主要成分及价值
1.1葛的食用成分及营养价值
葛根含有大量的淀粉及少量蛋白质、纤维素等。葛根中淀粉含量较高,干物质含量可达35%~40%,新鲜葛根中淀粉含量为20%左右。而葛根经水磨加工成葛粉,其食用成分为:淀粉76.144%(其中支链淀粉含21%)、蛋白质0.038%、纤维素0.36%、灰分0.224%、水分19.54%,100 g干物质中,赖氨酸>10 mg、赖氨酸>10 mg、蛋氨酸>5.4 mg、苯丙氨酸>9.65 mg、苏氨酸>9.63 mg、异亮氨酸>7.54 mg、亮氨酸>11.54 mg、缬氨酸>11.24 mg、组氨酸>6.74 mg。另外,葛根中的微量元素硒、锌、锰、锗等的含量也相当可观。
1.2葛的药用成分及保健价值
葛主要的有效成分为异黄酮(Isoflavone)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大豆甙(Daidzin)、葛根素(Puerarin)、大豆甙元(Daizein)、葛根素木糖甙(Pueraria-xyloside)、芒柄花异黄酮(Formonetin)及6,7-二甲氧基-3,4-次甲二氧基异黄酮(6,7-dimethoxy-3,-methylenedioxyisoflavone)。这类异黄酮化合物在干葛根中的含量可达50 mg/100 g。葛作为功能性食品的优质基料,经过深层加工生产成各种葛制品,是人们日常降压降脂降火的首选功能食品,对人体心脑血管、微循环能起明显的调理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葛根中含有大量的葛根素和异黄酮类物质,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调节血液循环、降低心肌耗氧等,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肌保护物质;能解痉止痛,防治高血压、头晕头痛、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等;能清热凉血、抗菌消炎、抗过敏、抗病毒、抗糖尿病并发症等;具有抗自由基、抗氧化、抗癌和增强肌体免疫力等功效,且无毒无害,对人类的肿瘤、衰老、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异黄酮作为天然植物雌激素,具有明显的模拟雌激素的生理生化作用,对女性丰胸美容、预防更年期综合症、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改善月经不调、抑制癌细胞扩展、控制骨密度下降、防治骨质疏松症、预防老年性痴呆症等都具有明显效果。
2葛的开发利用
目前在我国作为商品的主要是野葛和甘葛,作为栽培种的主要是甘葛,其块根纤维性较弱,富粉性,木质部导管小,木质纤维束较少,非木化或微木化,薄壁细胞含众多淀粉粒,是天然保健食品开发的主要品种[3-4]。我国自古以来主作中药,山区农民也有挖其肥大的块根洗粉作粮。以栽培葛取根作粮的农民有悠久的栽培、洗粉历史和经验。由于国内外研究不断发现葛的多种开发利用价值,于是引起了医学家、生物学家、营养学家、农学家甚至企业家的浓厚兴趣,葛的研究开发随之兴起。当前国内外研究开发趋向:一是作药,二是作为天然保健食品;三是作为饲料带动畜牧业的发展。
2.1葛的食用价值开发
用现代科技方法提取的葛根淀粉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以及硒、锌、锰、锗等微量元素。此外,葛根素、葛根异黄酮等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的异黄酮类物质的含量也相当可观。葛粉既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高级淀粉,也是加工功能性绿色食品的优质基料。除可制成纯生葛粉、速溶葛粉、营养葛粉等保健食品外,还可生产面包、蛋糕、饼干等餐饮点心。葛粉美食热正在世界各国兴起,因此葛食品的深加工方兴未艾。当今世界上消费的热点是各种糖果、饮料、主食面包和红肠,如今葛啡冻已广泛应用于糖果、饮料、主食面包和红汤中作馅芯填料。葛粉制成的口服液、葛冻罐头、葛根混合精、葛粉大红肠,特别受妇女、儿童和老人欢迎。
2.2葛的药用价值开发
古往今来,葛一直是我国医疗保健的良方妙药,其性味功能和医疗保健效果在《诗经》《神农本草》《本草纲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药志》等巨著及现代国内外许多医学杂志均有记述。
2.2.1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近代研究证实,葛根中的葛根素、木糖甙、大豆黄酮和谷甾醇等10多种异黄酮物质可以开胃下食、消渴、消热润肺、降血糖,尤其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奇效。葛根异黄酮作为葛根中重要的生理活性成分,包含了几乎所有的葛根活性物质,具有调节血液循环系统、减慢心率、降低外周阻力、增加脑及冠状血管血液流量、改善缺血心肌代谢、抗心率失常等作用。
2.2.2对毒癌的防治。景永奎等(1993)、焦鹭等(1990)报道,葛根提取的黄豆甙元可抑制白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使细胞由原始的早幼精阶段发育为成熟的中幼粒、晚幼粒以及成熟的杆状粒、分叶核细胞。试验还证明,黄豆甙元对HL—60细胞周期移行G1期起阻断作用,是HL—60细胞分化的诱导剂,若黄豆甙元与乳香的有效成分BC—4联合使用,则效果更为明显。
2.2.3治疗糖尿病。《常用中药八百味精要》及《台湾青草药》中记述,取鲜葛叶绞汁,每日2盏,每日3次,有降血糖作用,能治疗糖尿病。
2.2.4葛是急救良药,能解除诸毒。葛能解除酒瘾,又能治疗饮过量酒带来的器官创伤,如酒痢、伤脑、伤脾胃、肠风下血、吐血、呕血、不思饮食、呕逆吐酸、发烧烦渴、小便赤少等。鲜葛捣汁每日1杯可治鼻衄不止。
2.3葛藤、叶、花的开发
葛根、蔓、叶、花、种子除供药用外,它营养丰富,产量高,是一个很有开发前景的优质高产饲料。葛根捣碎洗粉后的葛渣是牲畜喜食的饲料,可鲜食也可晒干储贮。葛叶除富含一般营养物质外,还含有腺素、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和刺槐甙、山柰酚和鼠李糖甙等,是兔、牛、羊等牲畜安全喜食的饲料。由于葛在生长期耐寒、耐旱又耐热,葛根又有根瘤菌,故生长旺盛,适应性强而广,栽种粗放,产量极高,据调查统计,鲜草产量可达52.5~60.0 t/hm2。
葛藤、叶中的蛋白质含量达干物质的16.5%~22.5%,产量也比其他豆科牧草高,饲喂家畜习惯后,适口性甚佳。葛藤生长繁茂,且耐践踏和干旱,从最后有效的降雨后,最少能维持2个月的青绿期。葛藤、叶经晒干加工后可制成优质草粉或进行青贮。
葛藤,除可加工优质全价饲料外,因其纤维韧性好且细长,可用来生产葛布、葛绳等。另外,利用葛藤可编织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这对剩余劳动力较多的农村来说,不失为一条致富之路。
葛花,立秋后当花未开放时采收,去掉梗叶,晒干,常饮葛花茶可治伤酒发热烦渴、不思饮食、呕逆吐酸、吐血、肠风下血等。葛花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用其烹制菜肴不但味道鲜美,且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病症。
3葛根生产保健食品的品种开发范例
3.1葛根低聚糖
以葛根为原料,首先加工成葛粉,然后采用生物酶法将其中淀粉转化成低聚糖,由于其中淀粉转化为低聚糖,使其甜度较低,仅为蔗糖的50%左右,具有一般低聚糖的保健功能,且清爽可口,适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易于被市场接受,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3.2葛根固体饮料
野生葛根经干燥、分选后,采用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对葛根中的葛根素、黄豆甙等进行纯化与精制,除去其中的淀粉及多酚类杂质。葛根饮料生产中关键问题是要防止出现沉淀和浑浊现象,因此提取、纯化、精制成为生产葛根饮料的关键技术。葛根固体饮料是气味与口感俱佳的天然保健饮料,具有退热、解肌、生津、透疹、升阳止渴、通便、解酒之功效。
3.3葛根—伏芩保健糊
葛根和伏芩经洗净、干燥、分选后,再经粉碎、水磨、澄清、干燥等工序加工成膨化粉。由于膨化粉中含有葛根和伏芩,具有生津止渴、去热解烦、益脾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因而特别适合中老年人饮用,是方便的保健食品。在此生产工艺上还可加工葛根—沙参、葛根—芝麻等系列保健糊。
3.4葛根奶粉
葛根奶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脂肪、钙、铁、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和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具有抗菌解毒、生津止渴、解肌退热、降低血压、防治冠心病等功效,既保持了人体体内营养均衡,又解决了人体营养摄取不足的问题,具有保健疗效。葛根奶粉速溶效果好,清凉爽口,冷热饮俱佳。
3.5葛根挂面
挂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食品种。以葛根和面粉为原料制成葛根挂面,更能充分利用我国大量的葛根野生资源,使葛根保健食品大众化、膳食化。葛根挂面耐煮不糊,柔软爽口,口感不粘,所含的氨基酸、钙、磷、硒、铁、锌等含量均高于普通挂面,是深受现代人欢迎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此外,葛还深加工生产葛根松化牛肉干、葛根果冻、葛根粉丝、葛根冰淇淋、葛根混合糊晶、葛根果晶、葛根软糖、葛根红肠、葛根罐头、葛根饼干等系列产品,开发前景广阔。
4葛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目前,葛的开发在全国范围内方兴未艾,人工栽培品种是目前研究和开发的热点。由于野生葛根被大量采挖,近乎掠夺性,据专家估计,2~3年内,我国的野生葛资源将濒临枯竭。加之国家封山育林后,严禁采挖野生葛根。于是,种源获得突破性发展,大规模人工推广种植成为现实。
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我国葛根种植面积不足2万hm2,市场缺口惊人。整个市场缺乏产品标准化和生产工艺技术方面的研究,市场上也缺少相关的可供选择的品牌产品。国内的开发商主要集中在知名旅游景区,除去部分原料葛粉出口外,主要作为旅游特产出售。由于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很多地方政府正积极引导企业相继进入这一领域。
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心脑血管病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而葛根则是人类心脑血管病的“首选战略武器”。国内薯类育种专家预测,到21世纪中期葛的种植面积将超过红薯,是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的主要来源之一。
目前,葛根产品的保健作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国内外对葛粉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国内市场,葛粉售价为2万元/t左右;而在国际市场,从中国出口到日本的葛粉,CIF价(到岸价)达3 500美元/t,折合人民币近3万元/t,用葛粉制作的食品在日本被称作“皇家珍品”,视为高档消费。在欧洲,英国伦敦超市里有由广东外贸出口到英国的葛粉,售价为2.5英磅/kg,折合人民币3.25万元/t;法国人将葛粉作为高级香肠的填充料,需求很大。
葛作为发展有机农业首选的经济作物,越来越受到众多投资者的关注。预计在今后5年内,在我国,葛的种植面积将达66.6万hm2以上。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对葛高效综合利用的不断发展,葛在未来10年内将成为我国第一大经济作物。
5参考文献
[1] 孟祥颖,李向高.葛藤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0,25(3):167.
[2] 李石生,邓京振,刘欣,等.野葛藤茎的异黄酮化学成分[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9,11(1):31-32.
保健食品前景分析范文2
黄芪别名绵芪、北芪、口芪、晋芪等,为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荚果无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黄芪主根肥厚,木质,呈圆柱形,长30~90厘米、直径1.0~3.5厘米。根表面棕褐色、有不整R的纵纹或纵沟。黄芪喜凉爽气候,常生于林缘、灌丛或疏林下,亦见于山坡草地或草甸中。它适应性较强,我国南北方都能种植。主要产于我国内蒙古、陕西、甘肃、黑龙江等地。
黄芪为常用、大宗滋补的中药材之一,以根入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在中医上,应用黄芪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对其均有记载。黄芪是目前中医临床处方和中成药用量很大的中药之一,俗有“十药八芪”之称,可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慢性肾炎等症。黄芪又是重要的保健食品,经测定,黄芪含有活性较强的黄酮类、多糖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有效成分。而且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常食可延年益寿、强身健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黄芪多年来购销两旺,并长期出口。因此,种植黄芪前景较好。
二、栽培技术要点
1.择种处理。种植优质的种子不仅产量高、质量好,而且抗病能力强,病虫害少。宜选择籽粒饱满、褐色、有光泽的种子进行播种。黄芪种子皮质坚实,播后不易发芽。为了提高发芽率,播种前可对黄芪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将种子放入40℃的温水中浸泡12个小时,使种子充分吸收水分,种子捞出后,装入麻袋内催芽后播种。或用沙子擦破种皮,也能加速发芽过程。经过处理的种子发芽快而且出苗整齐。
2.选地整地。黄芪耐旱、耐寒,怕涝,其主根向下生长,应选择土质深厚、透水性强、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碱性沙质土壤或半沙质土壤为宜,平地或向阳的山坡均可。
3.施肥翻地。黄芪喜欢肥沃的土壤,播种前每亩施粪肥2500~3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采用撒施法,将肥料均匀撒施地面,用大型机械或小型拖拉机对土地进行深翻30厘米以上,使肥料和土壤充分混合。然后整平耙细,作成宽1.3~1.8米的畦,使排水畅通。
4.播种。黄芪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一般春播于3月中、下旬进行,秋播于10月中、下旬进行。采用条播,产量高,易管理。播种前先将种子和中药材重茬剂搅拌一起,再播种,可提高产量,增强种子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
5.田间管理。(1)间苗:育苗地一般不间苗,直播地在苗高5~7厘米时间苗,以不拥挤为宜。如遇缺苗,应用小苗带土补栽,亦可重新用催芽籽补苗。(2)中耕除草:在黄芪幼苗期,为了防止土壤板结、幼苗发育不良,应进行松土、除草,以划破地皮为主,以防伤及根部。(3)追肥:黄芪喜肥,在生长中期可追施过磷酸钙50公斤、尿素10公斤,生长中期施肥一次即可,以防窜秧不长根。施肥后浇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止倒伏与烂根。(4)除花:黄芪开花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如果不留种子可进行除花,促使根部发育。人工除花不仅费工,而且不易除尽。经实地调查,可喷花蕾抑制剂抑制开花,促进根部发育,除花效果显著而且增产。
三、经济效益分析
1.成本投入。(1)种子费用:一般每亩地大约需要2.5公斤种子,种子价格为100元/公斤,需要250元。(2)土地租金:每亩600元。(3)肥料费用:一般每亩地需要腐熟农家肥2500~3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每亩需要400元左右。(4)人工费用:浇水、种植、采挖、管理等费用,按每亩500元计算。每亩总成本约1750元。
2.收入分析。黄芪亩产干品350~400公斤,目前黄芪销售价格是15~26元/公斤,每亩收入可达5250~10400元,除去成本,每亩纯收入为3500~865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如果种植户自己留种,效益将更高。
四、采收与加工
一般春、秋两季均可采收,春季在土壤刚解冻,秋季在叶片枯萎后采收,其中以秋季采挖质量好,霜降后是黄芪最佳采收期,根的干品率高,根部结实,品质好,产量高。采收时注意用工具小心挖取全根,避免碰伤外皮和断根。首先将采挖的根去净泥土,趁鲜切去芦头,修去须根,晒至半干,堆放1~2天;然后摊开晾晒,反复堆晒,直至全干;最后将根理顺直,扎成小捆,即成黄芪药用商品。商品品质以条粗、皱纹少、断面颜色黄白、粉性足、味甘者为佳。
保健食品前景分析范文3
[关键词]枸杞子; 枸杞多糖; 专利分析; 资源产业化; 发展策略
Resources industrialization channels and strategies of active
polysaccharide from Lycii Fructus based on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ZHANG Fang1, GUO Sheng1, QIAN Dawei1, ZHANG Xia2, YANG Xiaochun3, LI Yongjing3, DUAN Jinao1*
(1School of Pharmacy, Jiangsu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Chinese Medicinal Resources Industrialization,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Laboratory of Chinese Medicinal Resouces
Recycling Utiliz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3, China;
2 School of Pharmacy,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21, China;
3 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eijing 100088, China)
[Abstract]Lycii Fructus is a traditional medicinal and edible herb, with the function of liver and kidney nourishing, blood and eyesight replenishing As the most important active substance in the fruits of Lycium barbarum,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 (LBP)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o play multipl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with broa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deep analysis of global LBP patent output, the current patent LBP features were explo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trend, technology field distribution, time dimension, technology life curve and patent applican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LBP industry was also revealed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LBP is in the "development period", with a good development track in which the main research institutions remain domestic ones At the same time, problem still presents in the lack of industrialization, which means that the advantage of natural resources has not been transformed into industrial advantages of LBP The format of potential product group and prospect of LBP were also analyzed to provide scientific information for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echanism of Chinese Lycium barbarum resources and LBP
[Key words]Lycii Fructus;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 patent analysis; resourc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doi:10.4268/cjcmm20162301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为茄科落叶灌木,其干燥成熟果实称枸杞子Lycii Fructus,为常用药食同源之品,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功能[1]。枸杞子中含有的多糖类物质为其功效发挥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具有免疫调节[2]、抗肿瘤[3]、抗氧化[4]、抗衰老[5]、调节血压血脂和血糖[6]、抗疲劳[7]、细胞保护[8]及神经保护[9]等生物活性。目前,有关枸杞多糖提取方法、结构解析、生理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等多方面十分活跃 [1011],形成发明专利近千件,为我国枸杞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思路。
专利是科技发展和产业技术特性的重要指示器,可以体现新兴技术创新水平和研究机构自主创新能力及竞争实力[12]。专利分析是揭示隐含的技术发展现状和创新资源发展趋势的有力工具[13]。本文对现有枸杞多糖专利文献进行了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对其产业发展态势及产业化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并提出了枸杞多糖产业化开发的潜在的产品群及其产业化前景,以期为促进枸杞多糖类物质的系统利用开发,提升我国枸杞资源价值提供科学指引。
1基于专利文献的枸杞多糖发展态势分析
专利的数量和发展变化趋势可以充分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发展脉络,反映相关科技发展水平及最新动态。本节内容对已经公开的枸杞多糖专利数据进行信息采集和分析,以期勾勒出目前枸杞多糖的技术分布和应用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本文的统计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该系统收录了103个国家、地区和组织的专利数据。检索日期为2016年4月25日,检索时限定了专利的技术方向和应用领域,共检索到专利计916件,其中中文专利805件,包括发明专利和发明授权专利。中国专利数据作为展示我国枸杞多糖研发现状的主要数据样本,记录了枸杞多糖开发的最新成果,是本次分析的重点。
11枸杞多糖专利的技术领域分布分析
枸杞多糖在我国的主要技术领域专利分布见图1,目前枸杞多糖申请专利所属的IPC分类号主要集中在A61K(医用、牙用或梳妆用的配置品)、A23L(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A61P(化合物或药物制剂的治疗活性)、C12G(果汁酒/其它含酒精饮料及其制备)及C08B(多糖类其衍生物的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其中尤以A61K领域的研发呈现出最为活跃的态势,体现了以枸杞多糖为主要或次要原料的复合物的研究,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技术研l方向。同时以枸杞多糖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和酒类研究也受到较大关注,而关于枸杞多糖的提取纯化技术的专利申请量较少,仅占专利申请总量的84%。
12枸杞多糖的专利时间维度分析
枸杞多糖在我国的专利申请时间维度分析结果见图2。枸杞多糖专利申请最早出现于1994年,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①技术萌芽阶段和产品认知阶段,1994―2001年,此阶段专利申请量少(年均10项以下)且无明显增长态势,说明产出相对溃乏;②技术开创期,2002―2011年,此时申请量开始逐年小幅增加但年申请量总数仍较低(40项以下),技术投入开始产出;③蓬勃发展期,2012至今,专利申请数量整体大幅度增长,表明初期的研究已逐渐形成,技术成果大量产出。从图2的曲线大体可以判断出,目前枸杞多糖的研究和开发正处于明显的上升态势。其原因可能是:①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各省市区知识产权规划的陆续提出,各研发机构和个人的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加强,职务成果概念和理念更加坚固,促进了枸杞多糖专利数量的大幅上升;②近年来,天然植物多糖研究备受瞩目,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枸杞多糖近年来研究活跃度持续增强,刺激了相关专利技术的开发数量;③枸杞多糖研究技术逐渐与天然药物领域多种先进技术接轨,技术成果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利于技术管理和扩散。
13枸杞多糖的专利技术生命曲线
在专利技术发展过程中,专利申请量与专利申请人数量之间会出现周期性的规律,称为专利技术生命周期。理论上来说,一个专利技术生命周期存在5个阶段,即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和复苏期。枸杞多糖的技术生命曲线见图3。由图可知,随着近年来产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于枸杞多糖技术市场价值的认知,枸杞多糖相关专利的申请数量增长迅猛,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进入快速生长和发展状态,正处于“发展期”这一生命阶段。
从图3显示的枸杞多糖技术生长率,考察本年度与追溯5年的发明专利申请量累积数比值,可以反映枸杞多糖的技
术创新情况。可以看出,在经历了初期由于技术不稳定带来的波动后,从2006年起,枸杞多糖的技术生长率基本在 025~045,并呈比较稳定的递增趋势,具有良好的发展轨迹。
14枸杞多糖的专利申请人分析
对现有枸杞多糖专利申请人所在区域进行分析,结果见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检索到的所有专利文献中,国内文献805项,占833%,国外专利共161项,占167%。可见,目前枸杞多糖的研究开发仍以国内机构为主,但也逐渐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和重视。国内各省市涉及枸杞多糖的专利申请呈均衡态势,但提出申请的地区相对比较集中,其中申请量较多的10个省市是山东、江苏、安徽、北京、河南、浙江、宁夏等,约占所有专利申请量的66%。国外专利共分布于1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和韩国枸杞多糖相关专利申请量约占全球专利申请总量的472%,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专利组织(EPC)、德国和法国也占据了较大比例。一般来说,专利所占份额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该国家特定技术领域的技术实力和目标市场份额,因此可以推断,上述几个国家在枸杞多糖的专利申请量方面占据优势,一方面是因为其具有较强的原创技术实力和预期市场,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这些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强。这意味着对于国内研发机构来说,未来国际专利申请的竞争会较为激烈,可能会遭遇较为严重的专利壁垒。
对国内枸杞多糖专利申请机构进行统计分析,排名全国前10位的主要申请机构见图5。结果显示,这10家机构的申请量总和仅占枸杞多糖申请总量的150%,表明目前我国枸杞多糖的技术创新体系中,研究机构较为分散,尚无明显的优势单位存在。在排名前10位的申请机构中,除新乡医学院和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外,其余均为企业,由此可见企业对相关技术的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为重视。进一步分析这些机构关注的技术领域后发现,除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非常关注枸杞多糖的提取纯化技术和在相关产品研发中的应用外,绝大部分机构较为关注枸杞多糖的实用性开发,如青岛嘉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较为关注枸杞多糖在中草药发酵制备保健酒中的应用,新乡医学院关注以枸杞多糖为主要或次要活性成分的中药组合物用于多种疾病(如癌症、阿尔海默式、脂肪肝、高血压、农药中毒等)的预防和治疗。根据以上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枸杞多糖专利的申请总量增长迅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其中我国的专利申请量明显多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数据分析显示,我国枸杞多糖的专利申请数量虽然在逐年增大,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①从专利战略来看,我国研发机构虽然在枸杞多糖专利申请数量上占据较大优势,但仅限于国内市场的保护,鲜见国外专利布局。相比之下,国外机构更为注重专利在多国的申请保护和核心专利的引用保护。因此,根据当前国际市场天然多糖最新研究方向,及时调整专利布局策略,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专利战略,形成我国的枸杞多糖研发专利优势,应当引起足够重视。②枸杞多糖专利的集中度不高,申请产品的产业化研发较为滞后,尚未形成枸杞多糖研究开发的优势机构群和高端产品群,高端市场份额较低[14]。因此,紧跟目前天然多糖研究领域前沿技术步伐,利用现有技术平台提升自身研发能力,加大枸杞多糖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投入,掌握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是目前枸杞多糖发展的必由之路。③产学研的合作交流较为薄弱,尚未形成合理的技术创新体系,枸杞的天然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枸杞多糖产业优势。枸杞多糖应用性开发的产业化不足,对传统产业改造、新型产业开发的带动作用尚不明显。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充分利用丰富的枸杞资源优势,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强枸杞多糖的产业化开发,是枸杞多糖研究领域的重点。
2枸杞多糖产业化发展途径与产品开发策略
植物来源的天然多糖作为一类重要的天然活性物质,近年来在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抗氧化、抗溃疡、降血糖等方面显示出了较大的开发潜力和诱人的产业前景。目前我国已有香菇多糖、灵孢多糖、茯苓多糖、猪苓多糖、黄芪多糖等药品相继上市,云芝多糖、灰树花多糖、裂隙葡多糖、牛膝多糖等也陆续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相对而言,枸杞多糖的产业化进展缓慢,缺乏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迄今尚无成熟的药品面世,在CFDA数据库中仅有武汉广夏枸杞开发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以枸杞多糖为主要活性成分的枸杞多糖口服液作为保健食品获得批准文号。如上文分析,枸杞多糖的基础研究十分活跃,专利数量庞大,专利产品涉及领域众多,但研究缺乏系统性,尤其是应用型开发较少,大多研究处于实验室探索阶段和规模,产品开发和产业化进程步履缓慢,造成理论研究与生产应用之间的断层,枸杞的特色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枸杞多糖的产品优势。但枸杞多糖生物活性多样,安全可靠,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和开发前景。对现有枸杞多糖专利文献及研究论文分析显示,枸杞多糖资源利用途径十分广泛。据此,本课题组依据其现有专利报道及潜在资源利用价值,基于循环经济理念构建了枸杞多糖的多途径、多层次资源利用及潜在产品群开发策略,见图6。
21枸杞粗多糖及均一多糖
枸杞子经水提醇沉后得到的以多糖成分为主的复合物统称为枸杞粗多糖,其中常含有枸杞色素等小分子功效成分。枸杞粗多糖产业化成本低廉、活性明确,为目前进行活性研究及专利申请的主要形式[1518]。枸杞均一多糖是指枸杞粗多糖经多种手段分离纯化后得到的结构均一而稳定的多糖类成分。随着现代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枸杞均一化多糖的制备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得了多个具有特殊结构及功能的活性成分[1922]。但枸杞均一多糖制备困难,难以进行大规模生产,是目前阻碍其产业化进程的重要原因。
22分子修饰的枸杞多糖
对多糖进行分子修饰,是近年来较受欢迎的多糖构效关系研究和产品改良的新方向和新方法。经过分子修饰后,多糖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导致新构象的形成,以及随之改变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有可能增强多糖原有活性,甚至赋予多糖新的药理活性,减弱其毒性。枸杞多糖的分子修饰法包括硫酸酯化、乙酰化和硒化3种形式,经修饰后的枸杞多糖,往往生物活性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不但可以开发为药品和功能性食品,还有望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农牧业生产。
221枸杞多糖的硫酸酯化修饰硫酸化修饰是当前多糖结构改造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修饰方法[23],枸杞多糖的硫酸酯化修也受到了较多关注[24],经修饰后,枸杞多糖的免疫调节[25]、抗病毒[26]、抗肿瘤[27]等活性明显增强,且其活性与硫酸化程度有一定关系。
222枸杞多糖的乙酰化修饰乙酰化修饰是一种多糖支链修饰方法。乙酰基的引入增加了带电荷数,使多糖的支链充分展开,暴露出更多的羟基,增加多糖的水溶性,利于其活性的发挥。乙酰化修饰后的枸杞多糖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和抗肿瘤作用,且效果均明显优于未经乙酰化修饰的枸杞多糖[28]。
223枸杞多糖的硒化修饰硒化修饰的枸杞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肿瘤、生殖保护作用,且其活性与硒化程度相关[29]。有研究者制备了硒化枸杞多糖硫酸酯,发现其不但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能力,而且活性优于硫酸酯化枸杞多糖和硒化枸杞多糖[30]。
23水解枸杞多糖
通过化学水解或酶水解,切断多糖糖链中的糖苷键,得到适宜相对分子质量的多糖或寡糖片段,更利于通过机体屏障到达细胞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如用HCl水解枸杞多糖,得到一系列不同聚合度的水解枸杞多糖,其中相对分子质量在3 kDa的多糖成分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活性[31]。经糖化酶降解后的枸杞多糖能增强正常及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系统功能,是一种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免疫调节剂[32]。
24枸杞多糖与其他药物联合
241与其他多糖类成分联用近年来,不断出现枸杞多糖与其他多糖类组分联合应用以增强治疗效果的研究[3334]。如枸杞多糖与党参多糖联用可用于调节肿瘤细胞微环境[35];与海带多糖联用用于受慢性局部电离辐射大鼠的生殖损伤防护及促进受损大鼠组织的自然恢复[36];与茶叶多糖联用用于Ⅱ型糖尿病模型动物的降血糖及防止相关并发症;与茯苓多糖联用用于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增强及调节肠道黏膜免疫系统[37];与灵芝多糖联用用于荷肝腹水瘤小鼠的免疫增强和提高抗肿瘤活性等[38]。这些联合应用,不但拓宽了枸杞多糖的应用方式,而且联合作用功效从整体上均优于枸杞多糖单独使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效果,是枸杞多糖产品开发的潜在研究方向。
242与非多糖类药物联用枸杞多糖还常与其他多种药物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如与LAK/IL2疗法联合,用于多种晚期肿瘤的临床治疗,可明显增强LAK/IL2疗法的效果[39];与曲古霉素[40]、氟尿嘧啶[41]、趋化因子[42]和卡铂[43]等联合应用增强抗肿瘤作用;联合白芍总苷可用于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44];与啤酒酵母联合使用,可增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多种有害菌的的抑菌效果,有望开发为益生元产品[45];而与磷酸果糖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抗疲劳作用,可开发为功能食品[46]。
3枸杞多糖产业化发展前景分析
31我国得天独厚的枸杞资源使得枸杞多糖的产业化开发具有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
枸杞属野生资源遍布全球,但仅在我国作为经济植物资源进行大规模野生驯化和栽培,在我国宁夏、内蒙、青海、新疆等地已建成枸杞规范化种植基地,种植区域生态条件优越,资源丰富。枸杞果实原料产量充足(干果流通量每年在 6万吨以上),品质安全可控,已作为当地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和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为枸杞多糖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生产环境。
32枸杞多糖独特的保健功效使其产业化开发具有明确的应用方向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天然植物资源来源的多糖类物质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最受瞩目的研究热点和新兴产业,天然多糖相关的深入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为枸杞多糖的产业化孵育了良好的消费市场。枸杞是广受喜爱的传统补益扶正类中药,在我国民间已有几千年应用历史,营养价值高,药理活性明确,可益精明目、滋补肝肾。随着枸杞中重要活性成分的逐步阐明,人们对枸杞多糖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保健功能的认同感和接受度日见加强。枸杞多糖的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抗氧化、抗疲劳、神经保护和生殖保护等功效研究,已经获得大量的科学数据支撑,如军事医学科学院张永祥、周文霞课题组[4748]和香港大学苏国辉院士课题组[4951],多年来对枸杞多糖的多重功效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得了宝贵的研究成果。最近,“枸杞功效的重大基础研究及功能产品研发”重大科技专项正式启动。其重要研究内容包括枸杞多糖功效的系统研究和深度挖掘,必定会为枸杞多糖的产业化开发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从应用领域角度分析,枸杞多糖不但可以开发成药品,用于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还可以作为重要的保健品或营养强化剂,用于特殊人群的营养保健,实现药品到功能性食品的转化。
33枸杞多糖与资源性小分子物质的集成利用开发,为枸杞多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产品集群优势
枸杞中除含有枸杞多糖外,还富含以枸杞黄酮、枸杞籽油、甜菜碱、枸杞色素等为代表的资源性性多元小分子化学物质。这些小分子成分在发挥枸杞“十全妙用”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其生物学活性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这些小分子物质与枸杞多糖的生产在技术上可通过复合生产策略实现相互集成和协同,实现枸杞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延伸我国枸杞资源经济产业链,实现枸杞天然资源的可持续性综合利用具有重要价值,还为枸杞多糖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独特的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52]。
4结语
本文对当前我国及世界范围内枸杞多糖的专利文献进行了分析,提出枸杞多糖的产业化开发在我国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市场应用前景广阔。但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个多糖类药物的产品开发和产业化路程都是一个长期、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关注枸杞多糖诱人的开发前景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枸杞多糖的产品开发所面临的巨大困难。比如如何在兼顾生物活性前提之下,避免由于来源、培养环境和条件差异而造成的枸杞多糖种类、数量、化学组成等特征的的稳定性问题及其可能引发的后续结构研究和活性研究不确定性因素;如何在目前有限的技术手段条件下整合大量琐碎信息进行枸杞多糖精细结构的拼接和解析问题,以及由实验室转向大规模产业化生产过程的昂贵代价问题等。总之,充分利用我国枸杞得天独厚的区域生态和资源优势,系统开展枸杞多糖的基础研究,建立高效稳定的分离纯化方法,引导和推动枸杞多糖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步伐,是枸杞多糖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⒖嘉南]
[1]中国药典 一部[S] 2015: 249
[2]Zhang X, Li Y, Cheng J, et al Immune activities comparison of polysaccharide and polysaccharideprotein complex from Lycium barbarum L[J] In J Biol Macromol, 2014, 65:441
[3]Cui B, Chen Y, Liu S, et al Antitumour activity of Lycium Chinensis polysaccharides in liver cancer rats[J] Int J Biol Macromol, 2012, 51 (3): 314
[4]Gong G, Fan J, Sun Y, et al Isolation ,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 and antioxidativity of polysaccharide lblp5a from Lycium barbarum leaves[J] Process Biochem, 2016, 51:314
[5]Yi R, Liu X, Dong Q A study of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LBP) extr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ntiaging effect[J] Afr J Tradit Complement Altern Med , 2013, 10 (4): 171
[6]Tang H L, Chen C, Wang S K, et al Biochemical analysis and hypoglycemic activity of a polysaccharide isolated from the fruit of Lycium barbarum L[J] Int J Biol Macromol, 2015, 77: 235
[7]Amagase H, Sun B, Nance D M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a standardized Lycium barbarum fruit juice in Chinese older healthy human subjects [J] J Med Food, 2009,12(5): 1159
[8]Liu Y, Cao L, Du J, et al Protective effects of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 against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precisioncut liver slices in vitro and in vivo in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L ) [J] Comp Biochem Physiol, Part C, 2015, 169: 65
[9]Yang M, Ding J, Zhou X, et al Effects of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 on neuropeptide Y and heatshock protein 70 expression in rats exposed to heat[J] Biomed Reports, 2014, 2: 687
[10]Forino M, Tartaglione L, Dell A C,et al NMRbased identification of the phenolic profile of fruits of Lycium barbarum (goji berries) Isolation and structural determination of a novel nferuloyl tyramine dimer as the most abundant antioxidant polyphenol of goji berries[J] Food Chem,2016, 194: 1254
[11]Liu J, Willfo S, Xu C A review of bioactive plant polysaccharides: biological activities, functionalization,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J] Bioact Carbohydrates Diet Fibre, 2015, 5 (1): 31
[12]王金苗, 袁t梅, 王天歌 现代科学研究对中药专利技术的影响[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6, 47 (4): 501
[13]江娴, 魏凤 基于专利分析的共性技术识别研究框架[J] 情报杂志, 2015, 24 (12): 79
[14]Jin M, Huang Q, Zhao K, et al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potential health benefit effects of polysaccharides isolated from Lycium barbarum L[J] Int J Biol Macromol, 2013, 54: 16
[15]雷占兰, 崔贵平, 山永凯 一种枸杞多糖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 201510710559 [P] 20160106
[16]贾绍义, 巩贵丽, 张娇, 等 一种枸杞多糖的提取方法: 中国, 201210543222 [P] 20130403
[17]Liu Y, Lv J, Yang B, et al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 attenuates type Ⅱ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in mice[J] Int J Biol Macromol, 2015, 78: 318
[18]Zhang X, Li Y, Cheng J, et al Immune activities comparison of polysaccharide and polysaccharideprotein complex from Lycium barbarum L[J] Int J Biol Macromol, 2014, 65: 441
[19]毕宏涛, 魏立新, 高婷婷, 等 一种具有抗衰老活性的RG1型枸杞果胶的制备方法: 中国, 201510433361 [P] 20151021
[20]Wang Z, Liu Y, Sun Y, et al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LbGp1 from the fruits of Lycium barbarum L[J] Food Chem,2014, 159: 137
[21]韩凤梅, 赵容, 张磊, 等 枸杞多糖均一级份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中国, 201310217431 [P] 20160106
[22]Zhang X R, Qi C H, Cheng J P, et al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 LBPF4OL may be a new tolllike receptor 4/MD2MAPK signaling pathway activator and inducer[J] Int Immunopharmacol, 2014, 19 (1): 132
[23]Abdelmalek B E, Sila A, Krichen F, et al Sulfated polysaccharides from Loligo vulgaris skin: potential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partial purification[J] Int J Biol Macromol, 2015, 72: 1143
[24]Z红,易剑平,李泽琳, 等 硫酸酯化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中国, 200510098339 [P] 20070530
[25]Bo R, Zheng S, Xing J, et al The immunological activity of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 liposome in vitro and adjuvanticity against PCV2 in vivo[J] Int J Biol Macromol, 2016, 85: 294
[26]Wang J M, Hu Y L, Wang D Y, et al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 inhibits the infectivity of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to 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J] Int J Biol Macromol, 2010,46: 12
[27]Sun Y, Sun W, Guo J, et al Sulphation pattern analysis of chemically sulphated polysaccharide LbGp1 from Lycium barbarum by GCMS[J] Food Chem, 2015, 170: 22
[28]彭天元, 刘家水, 颜红专 乙酰化修饰枸杞多糖及其抗氧化、抗肿瘤活性研究[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34 (6): 61
[29]Qiu S, Chen J, Chen X,et al Optimization of selenylation conditions for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 based on antioxidant activity[J] Carbohydr Polym, 2014, 103: 148
[30]赵燕燕, 许城燕, 梁淑轩, 等 硒化枸杞多糖硫酸酯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体外抑制作用[J] 中国药学杂志, 2012, 47 (6): 423
[31]刘锐, 许晨, 史春悦, 等 枸杞多糖及其水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 中国果菜, 2014, 34 (4): 1
[32]王耀斌 枸杞多糖的制备方法:中国, 201410423257 [P] 20140826
[33]陈晨, 邵S, 陶燕铎,等 一种抗氧化复合多糖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 201410801666 [P] 20150422
[34]邓义德, 易跃能, 陈锋, 等 多糖组合物及应用、含其的药物制剂: 中国, 201310656014 [P] 20151230
[35]马方励, 胡明华, 王培培, 等 一种具有调节肿瘤微环境功效的党参和枸杞复合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中国, 201410273710 [P] 20141029
[36]李菁菁, 罗琼, 周银柱, 等 多糖联合作用对辐射大鼠组织损伤恢复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 2011, 27(11): 1451
[37]孙晓雨, 崔子寅, 张明亮, 等 枸杞多糖和茯苓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增强及对肠道黏膜的免疫调节作用[J] 中国兽医学报, 2015, 35 (3): 450
[38]郝习, 赵明耀, 董子明 灵芝多糖和枸杞多糖联合应用对荷瘤小鼠抗肿瘤活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医研究, 2011, 24 (5):33
[39]曹广文, 杨文国, 杜平, 等 枸杞多糖联合LAK/IL2疗法对75例晚期肿瘤的疗效观察[J] 中华肿瘤杂志, 1994, 16 (6): 428
[40]郝习, 汪晓凯 曲古霉素和枸杞多糖联合应用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的影响[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1, 23 (4): 393
[41]李晓冰, 谢忠礼, 朱艳琴, 等 枸杞多糖联合氟尿嘧啶抗肿瘤免疫增强作用[J] 中国公共卫生, 2013, 29 (10): 1463
[42]余燕玲, 何彦丽, 杜标炎, 等 枸杞多糖联合趋化因子对肝癌小鼠辅助淋巴细胞分化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 19 (7): 208
[43]刘文达,衣服新,惠青山 枸杞多糖联合卡铂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作用[J] 医学院学报, 2013, 34 (9): 179
[44]王婧姣, 李莉, 徐武清, 等 枸杞多糖联合白芍总苷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疗效评定[J] 口腔医学, 2014, 34 (9): 658
[45]钟英英, 张莹, 李翠莲 银耳、枸杞多糖联合啤酒酵母的体外抑菌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2, 51 (22):5060
[46]刘英伟, 刘忠民, 王浩天,等 枸杞多糖和1,6二磷酸果糖协同抗运动疲劳作用及其机制[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38 (4): 692
[47]Zhang X R, Zhou W X, Zhang Y X, et al Macrophages, rather than T and B cells are principal immunostimulatory target cells of Lycium barbarum L polysaccharide LBPF4OL[J] J Ethnopharmacol, 2011, 136 (3): 465
[48]Zhang X, Qi C, Cheng J, et al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 LBPF4OL may be a new Tolllike receptor 4/MD2MAPK signaling pathway activator and inducer[J] Int Immunopharmacol, 2014, 19 (1):132
[49]He M, Pan H, Chang R C, et al Activation of the Nrf2/HO1 antioxidant pathway contributes to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 in the rodent retina after ischemiareperfusioninduced damage ischemiareperfusioninduced damage[J] PLoS ONE, 2014, 9 (1): e84800
[50]Xiao J, Zhu Y, Liu Y, et al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 attenuates alcoholic cellular injury through TXNIPNLRP3 inflammasome pathway[J] Int J Biol Macromol, 2014, 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