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地规划土地整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地规划土地整治范文1
【关键词】 测绘新技术 土地整治规划设计 应用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耕地条件十分优越,但是耕地保护也是必须实施的,同时也是矿产资源大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土地整治规划。本人针对农田的整治规划在利用测绘新技术的进行了一些研究讨论。土地整治系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土地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随着测绘技术提高和更新,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这三种先进测绘技术广泛被应用在土地整治规划中。它与普通的测绘工作相比,在土地整治规划中测绘工作更显得具体,细致,科学,有效率,它贯穿于整个土地整治规划过程,在其中起到最重要的技术吃撑作用。
1 测绘新技术
(1)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遥感技术(简称RS)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不直接与目标物接触而感知其性质和状态的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高速度、高质量地测绘地图。[2]
(2)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又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由美国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GPS可以提供地球98%以上的面的地区的精确定位和测速,还有高精度的时间标准。微型定位系统还可以为军事提供三维位置和三维运动及时间。此系统中有太空24个GSP卫星,地球表面一个主控站和3个数据注入站、5个检测站。要形成定位,至少需要3颗卫星,这样才能准确确定在地球在所处的具置,而且接收的卫星越多,得到的地理位置的数据就越精准。
(3)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Geo-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又可以叫做“地学信息系统”,是一种特殊的且极为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然后对地球表面空间所有有关的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
2 测绘新技术在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土地整治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过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和实施阶段。
(1)测绘新技术在土地整治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应用:土地整治可行性研究阶段,首先要求有现状图和规划图的比例尺为:1:2000。这需要测量土地整治项目区范围内的总面积、界址点的坐标和高程,还包括项整治项目区边界以外的一百米以内的地形图,这是为了保证土地整治项目设计的区域的关联性,且需要以行政村为单位,依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对不同分类标准的土地进行分类汇总。由于整治项目的边界需要同时测量边界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和经纬库坐标,所以这个时候就可以应用GPS技术,其测量方式可以精确的测定整个项目区边界的每个控制点。
(2)测绘新技术在土地整治规划规划设计阶段的应用:在土地整治规划规划设计阶段中,对项目区域的面积、沟路渠等的长度、平整区域的高程要求相对度比较高。一般是要求实测比例尺大于1:2000的地形图作为规划设计底图。但是现有的沟、渠、塘、河流及水库要按1:500的要求测量;需加密拟改建、新建的沟渠沿线及拟增加、改建道路沿线两侧的高程点,从而达到计算工程土方量的要求;加密项目区拟做土地平整的区域的高程点。为了达到这一要求,这个时候就可以先采用GPS技术,先进行布设控制点,然后使用全站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首级高程控制点可采用四等水准进行联测;池塘、河道、沟渠、涵洞要求测量水底高程;水闸应标注高宽和孔数。土地整治规划规划设计的时候,首先是以实测地形图为规划设计的基础底图,然后利用GIS技术,其强大的管理和分析功能,对整个整治项目区及周边的地理空间信息,如环境、气候、自然灾害、水文、人口、经济、生态等多种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确切地计算出整治项目区内的农田环境规模和容量,随后再进行相关的土地整理的工程设计、土地平整、基质改良等过程中工程量指标计算,最后制作出合理的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3)测绘新技术在土地整治实施阶段的应用:在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阶段,对比整治前和整治后的全野外数字采集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处理,如此得出的结果可以对施工单位的显性工程如新(改)建沟、渠、路工程量做出准确的复核和审查,还并且还可以生成一组在整治项目实施前和整治项目实施后的高程数字模型,然后利用DEM技术,对其进行辅助计算,就可以准确地计算出项目区内各个农田的设计填挖方量和施工填挖方量,对施工单位的填挖方量工程做复核。
3 结语
在土地整治规划中,测量工作是贯穿整个项目,作为项目的主要的技术支撑。测绘新技术为土地测量的技术人员提供了强大有利的测量工具,从而克服了在传统的土地测量技术中所出现的不足的现象,使得土地整治规划从根本上得到了提高,实现了更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每个土地规划根据自身项目存在的特点,在合适的阶段使用测绘新技术去解决问题,力争做到准确、高效、实用。
参考文献:
土地规划土地整治范文2
一、村庄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农村规划编制滞后,村庄建设盲目扩张
由于历史原因或者自然条件的局限等,河南省部分村庄无规划或者规划滞后,造成村民随意、盲目建房,村庄规模无限制向外扩张,占用大量耕地。由于缺少规划指导,村庄内民居布局较为凌乱。
(二)空心村现象严重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农业人口逐渐向城镇转移,农村建设用地“内空外扩”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从河南省重点农区典型村庄空心化演进态势来看,土地浪费现象严重。农村内部生活空间拥挤、自然灾害频发、居住环境恶化等因素往往构成农户外迁和农村空心化的离心力,而村庄周边的开阔空间和相对丰裕的土地资源成为空心村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三)村容村貌较差,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部分村庄内建筑质量较好且可以保留的民居仅占少数,大多民居建筑质量较差。村内节点景观缺失,没有设置中心活动广场,村庄入口景观不明显。
(四)道路交通问题严重,现有道路系统不完善
多数村庄内主干道多为土路,硬化率低。同时,多数村庄还存在现有道路网系统不完善,尽端式道路过多,道路普遍偏窄,不能满足消防需要,道路附属设施不够齐全,无停车场,车辆停放无序等问题。加之河南省多数地区乡镇、村庄固定时间有集市,在赶集期间,村内道路被临时商铺占据,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五)农用地格局凌乱
农田细碎零散,田块面积小,大面积耕地少,这样不仅不利于规模经营,也影响村庄整体风貌的整洁。多数村庄内存在坟地,长期占用耕地。另外,部分村民发展养殖业,将厂房建在自家田地内,也造成了占用耕地的问题。
二、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规划管理制度,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实施村庄整治要与规划编制工作相结合,强调规划的龙头地位,以规划引领建设。规划要突出前瞻性,强调指导性,做到规划先行,要与小城镇紧密结合。
(二)加快空心村改造进程
推进空心化村庄的空间、组织、产业“三整合”,以村庄规划为契机,推进农村地域系统的空间重构、组织重建和产业重塑,形成统一空间格局,实现城镇与村庄的功能衔接,促进城乡要素有序流动与空间优化布局;改革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促进宅基地合理流转;对村庄内部废弃宅基地进行综合整治,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新建民居或者设置绿地等公共基础设施,改善村庄内部居住环境,加快对空心村的改造。
(三)推行村庄综合整治,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对村庄内建筑进行统一规划,挖掘不同村庄不同的历史风貌,选择适合当地情况的建筑风格,形成各有特色的农村新风貌,避免千村一面;对村庄现有建筑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对不同质量类别的建筑进行分类处理,及时拆除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协助整修危房,着力改善村容村貌。
(四)完善道路交通系统
根据各类规范标准,完善村庄道路系统,提高道路等级。根据实际情况,铺设新道路,或者对原有道路进行拓宽、硬化等,改善道路质量。在村庄内设置集中停车场,避免车辆在村内无序停放。村庄内的活动广场在赶集期间可作为集贸场地,避免村民沿街搭建临时商铺,占用道路。
(五)开展农田整治
对耕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复垦,建成集高效农业、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和集约化农业为一体的高标准农田,为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在村庄内设置集中墓地,将原有坟地进行迁移。做好村庄产业规划,在村庄内预留产业发展用地,避免村民随意建设厂房,占用耕地。通过土地整治使村庄的农用地、水利设施用地、道路用地、林网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布局更加合理。
土地规划土地整治范文3
关键词: 土地执法;规范化建设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our country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speeds up, the land administration law enforcement efforts, step by step on the legalization track. However, in actual law enforcement still exist in the process of illegal land use cases found difficult, difficult, difficult to investigate, difficult to implement such phenomena, seriously hindered the land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work. This article attempts from the land administration law enforcement difficulty proceed with, the reason to undertake an analysis, discuss and solve the land administration law enforcement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in an effective way, ensuring the l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 promot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develop strong backing and protection for.
Keywords: land law enforcement;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D9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正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持续健全和完善,土地行政执法的力度不断加大,逐步走上法制化建设轨道。但是,各级各部门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依然存在土地违法案件发现难、制止难、查处难、执行难等现象,严重阻碍了土地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制约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土地行政执法困难的现实表现
一是对土地违法案件的调查取证、处罚执罚难。地方行政机关和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在查处土地违法案件过程中,需要进村入户进行调查取证,经常会遇到当事人不合作甚至采取暴力手段抗法的现象;也存在由于当事人常年在外经商、务工等客观原因,连带引起文书送达不至、依法执行未果等困难。同时,由于对土地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极为严厉,轻则罚款,重则限期拆除或者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所建的构筑物和其它设施,以至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等,对一些违法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而言,更要面临丢“乌纱帽”的危险。因此,土地违法者总是采用一切方式对抗,阻挠土地违法案件的调查取证和处罚,拒不执行土地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使土地执法执罚“寸步唯坚”。
二是执法权力和权限约束困难。地方行政部门办理土地违法案件时有权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有制止权和查封权,无强制执行权。在实际工作中,利用口头告诉、下达文书等方式进行制止,取得的成效微乎其微,而查封又涉及到被查封设备、材料的保管及费用。如果被查封人隐藏或转移被查封的财产还需要提请公安部门介入,导致了案件的复杂化。查封权操作性较差的现实,造成了发现违法行为制止无果的徒劳。
三是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不畅困难。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良好衔接,对维护法律尊严、彰显公平正义有着重要意义。而在实际工作中,地方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经常出现“执法文件只是一纸空文”的结果,违法者不能及时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相反,还会助长违法当事人的嚣张气焰,造成“无理耍赖、盲目纠缠执法者”的恶劣影响。
四是发现和掌握土地违法行为及其动向难。由于我国土地执法工作起步较晚,执法力量薄弱,加上缺乏先进的监察手段,没有形成有效的土地执法监察网络系统,面对土地违法活动涉及面广、案发范围大的严峻形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往往处于信息不灵、反馈不畅、无法对土地违法活动实行有效监视和控制的被动局面,特别是发生在土地市场流通领域的资产性土地违法活动的查处,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土地执法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是历史遗留的客观因素。几十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土地管理的法制化,造成了“主要负责部门”、“主要负责人”说了算的弊端。人们依据特有的心理和行为惯性,依然妄想走通“个别关键环节”、“个别有效部位”,从而解决土地违法案件,妄想“网开一面”,“先干完再补手续、搞协调”,导致违法占地等现象屡禁不止。
二是陈旧落后的思想意识。长期以来,“地大物博”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节约用地、依法用地的意识淡薄,直接影响土地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实生活中,因土地“法盲”而进行土地违法活动时有发生,同时,一些手中掌握一定权力、身居一定职位的人存在“权比法大”心理,造成“以权压法”、“以言代法”和“越权审批”等现象屡见不鲜,从而增加了土地执法的难度。
三是国土部门独立执法权的局限。《土地管理法》赋予土地管理部门独立执法的权限十分有限,还需要公安、法院等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保证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得到全面贯彻实施,这就给土地管理部门开展土地执法造成许多困难。
四是管理部门的变通执法。个别地方政府将土地管理部门视为当地的第二财政,土地收费任务重,存在罚款代替执法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纵容了违法行为,损伤了法律尊严,丧失了法律权威。
五是土地市场的不尽完善。当前土地指标是个香饽饽,促使一些违法转让、隐形交易时有发生,由于查处困难较大,措施不得力,制而不止,使违法者气焰嚣张,造成资产性土地违法难以查处。
六是行政执法队伍的良莠不齐。在土地执法队伍中存在着少数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较低,在很大程度上给土地执法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加上土地执法工作起步较晚,经验不足,一些地方政府“重建设”,“轻保护”,造成土地违法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和查处。
土地规划土地整治范文4
【关键词】选址;土地整理;影响因素;项目规划
项目规划选址工作绝不仅仅是对选址意见书进行核发,还需要编制各种专项规划以及详细的规划情况,安排并落实各种设施用地及其布局,在项目规划选址的时候往往需要借助专业的软件,综合的衡量多方面的指标,这项工作是非常复杂的。目前常用的土地整理项目选址系统,对土地整理目标和区域条件进行匹配,作为决策的辅助内容,其中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DSS)以及数字高程模型(DEM)等。
我国在实施土地整理政策的时候,最主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运行土地整理项目,对于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土地整理项目通常会选择某一块地域来实施,而实施的效果则和这片区域内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以及资源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所以想要保证土地整理项目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对土地整理项目选址的影响因素进行仔细分析,最终确定合适的地点。
1项目规划选址土地整理的选址原则
1.1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
首先在选址上要建立起科学的意识,在规划、设计、整理以及发展过程中要做到统一,在增加耕地的同时也要做好基本的农田保护工作,协调城镇建设和村镇建设之间的关系,对于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也不可放松。在土地整理项目中最终的目的就是增加耕地数量,同时对耕地的质量进行改善,通过深度挖掘出土地的潜力,来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居住环境,对整个生活、生产区域进行科学统筹。在项目规划选址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良好的自然资源,让其真正发挥出社会价值,而不是大规模对山水空间进行侵占,破坏宝贵的资源和自然景观。
1.2整合资源做到节约、集约
在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的时候要遵循资金的来源和使用的用途不能改变的原则,整合资源然后集中进行投放。
2项目规划选址土地整理的影响因素
土地整理的概念是,在一定区域内以土地利用的总规划来进行目标和用途的确定,然后以此为依据来采取手段,包括行政、经济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然后改造并治理土地利用情况,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产出更多的利益,对于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来说都是很大的改善。其主要内涵在于对土地资源经济供给能力的提升、实现土地的动态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1土地整理的规模大小
我国进行的土地整理规划,是为了让耕地的总量达到动态平衡与占补平衡,所以说实施了土地整理项目以后衡量其项目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指标,就是在实施项目以后耕地数量是否有增加。同时实施同一个土地整理项目的区域如果相对比较集中,连在一起的话更便于统一管理,对于那些重点项目,其规模、耕地的增加数量和集中程度都在《暂行办法》中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2.2影响土地整理规划选址的自然因素
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是土地整理项目选址的两个最为重要的自然影响因素,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是有一定区域范围规定的,项目实施的难度以及最后的效果都受到该区域自然条件的适宜性影响,所以在选址的时候首先要评价当地的自然条件,具体包括当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情况、地理位置、土壤和气候情况以及是否有自然灾害等。
而对于自然资源来说,水资源是其中对整理项目影响最大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将土地整理项目区域的水资源情况调查清楚,然后因地制宜的进行具体规划。如果该区域的水资源供给不能满足该地区的需求,那么就不能在这里实施土地整理项目,除非该区域的土地整理项目将寻找可靠的水资源作为主要的任务来进行。
2.3影响土地整理规划选址的社会经济因素
土地整理工作开展的深入程度和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是成正比的,我国国内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情况并不平衡,所以分析待选地区的社会资源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1)目前的土地利用情况
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土地、土地利用的面积、结构、类型、闲置的土地面积以及居民点用地面积的人均数量、土地权属状况等。
土地整理区域的选择应该优先那些有较大闲散土地面积、存在较多土地利用问题并且没有良好进行集约利用的土地上实施,充分的将这里地区在耕地增加方面的潜力发挥出来,以当地土地现有的利用状况为基础来实施土地整理项目。
在土地整理工程开展以后,任何权属争议都会对工期造成影响,延误或者停滞工期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先选择那些产权明晰的土地来开展整理项目,或者是先完成土地的确权工作以后再进行土地整理。
(2)基础设施状况
土地整理项目中肯定要使用很多大型和中型机械作为辅助,所以项目区域内的交通情况、电力情况等基础设施都会对土地整理项目的效果造成影响。对于申报了土地整理项目中的重点项目的基础设施情况,《暂行办法》中作出了相应规定:项目所在区要具有一系列基础设施,例如水、电、道路等来用于土地开发整理;或者是已经有了相关的建设方案来建设道路、水利工程或者是改造村庄。
3关于项目规划选址土地整理的影响因素的几点建议
项目规划选址的组织和实施一般都是由县乡一级的政府开展的,所以实施的效果会受到当地政府态度的很大影响,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对地方积极性的发挥起到了决定作用。
例如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哪怕是郊区的居民以及政府官员,都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和学历等,对于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也可以提供更大的帮助和支持。但是由于国家投资项目实施而增加的耕地不能用于地方进行新增建设,所以他们往往不愿意在国家重点土地整理项目在自己的区域内进行,对于地方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则比较支持,因为项目增加的耕地可以划分在建设新增用地的指标内。所以在选择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区域的时候,应该将这种地方性、选择性的积极因素考虑在内。
结束语
项目规划选址是一个重要并且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多种因素例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等。在选择地区进行项目规划的时候,不仅要从土地整理项目的要求出发,更要筛选区域资源和约束条件,从而将两者之间最佳的结合点找出来。而地方政府和当地农民想法这种积极性因素都是主观的,不能用量来形容,还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蔡朕,刁承泰,王锐,陈凌静,陈令. 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评价[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2:128-134.
[2]焉睿,陆璐. 土地整治项目选址原则及影响因素[J]. 国土资源,2014,12:48-49.
[3]王华,朱付保. 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的土地整理项目选址模型[J]. 农业工程学报,2015,14:255-263.
[4]汪文雄,王文玲,朱欣,杨钢桥. 农地整理项目实施阶段农户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13,07:62-68.
土地规划土地整治范文5
关键词 土地整理;各种作物;灌溉制度;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 S2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277-05
辽宁省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常遇到灌溉工程,在确定工程规模时,各种作物灌溉定额的确定[1-4],是灌溉工程设计的关键,根据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辽宁省各种作物灌溉制度分析》成果,按项目区所在的位置,可直接采用,现将各种作物灌溉制度分析成果及补充的大棚蔬菜灌溉定额总结如下。
1 灌溉分区及代表站
根据辽宁省的地形地势、河流水系、气象特点、土壤类型及现有灌区分布,结合水资源供需平衡分区,将全省分为9个水稻灌溉分区和9个旱田灌溉分区,每个分区选1~2个气象站,作为灌溉定额计算的代表站,灌溉分区见表1、表2。
2 水稻灌溉制度
根据沈阳、营口、盘锦、丹东、大连等地灌溉试验站的资料,包括育苗用水、泡田(洗盐定额)、灌水方式及水层试验,各地生育期起止时间、水稻田间需水量资料,需水模系数以及水田渗漏试验资料,对各灌溉定额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如下。
(1)育苗用水。辽河中下游平原区、辽河中游河谷平原区、辽浑太上游山区、鸭绿江大洋河流域及辽南山丘区采用225 m3/hm2。辽河口平原盐碱区、辽河西部低丘区、辽西走廊低丘区及大凌河中上游山区采用450 m3/hm2。
(2)泡田(洗盐)用水。根据试验资料,一般情况泡田用水量为1 650~2 250 m3/hm2,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按照各地实际情况,泡田(洗盐)定额如下:辽东、辽南地区、铁岭、沈阳、辽阳地区1 650~1 950 m3/hm2;辽西及营口地区采用2 250 m3/hm2;滨海盐碱区洗盐定额,轻度盐碱地洗1次750 m3/hm2,中度盐碱地洗2次1 500 m3/hm2,重度盐碱地洗3次2 250 m3/hm2。
(3)生育期用水。水稻生育期用水主要包括叶面蒸发、棵间蒸发及田间渗漏。根据试验资料和各地的气候条件,生产实践、插秧水稻生育期见表3。根据试验资料,水稻各生育阶段水层深度见表4。
水稻生育期需水量包括叶面蒸发量和棵间蒸发量。根据各地试验资料分析,采用卡尔波夫法进行计算,各地水稻生育期需水量见表5。
稻田渗漏量包括田面渗漏和田埂渗漏。根据各地试验站资料,全省各代表站日平均渗漏量见表6。根据水稻生育期历年实际降水量和蒸发量,以及确定的水稻需水系数值和模系数,按各生育阶段的水层上、下限,烤田开始日期与烤田期允许的耕层土壤最小含水量、田间日平均渗漏量等再按水量平衡原理,进行逐日来水和耗水的平衡计算出水稻生育期各站灌、排水次数、日期及水量,有效利用雨量以及降雨利用率等,然后根据灌水量,进行保证率计算,得出各种保证率的灌水定额。全省各站P=75%的水稻生育期灌水定额见表7。水稻净灌溉定额为育苗水、泡田(洗盐)用水及生育期用水之和,各代表站P=75%的水稻净灌溉定额见表8。
综合全省各地育苗、泡田、插秧时间,加上生育期补水,各代表站水稻灌溉定额的月旬分配比例见表9。
3 旱田灌溉制度
旱田作物灌溉定额分析是在对全省旱作物灌溉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论证分析基础上进行的。根据主要易旱地区的历史旱情,旱灌工程的实际运用情况,旱灌的科学试验结果,各种旱作物灌溉经济效果,结合气象、土壤等自然条件和主要旱作物代表玉米的需水规律以及作物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探讨了各地区干旱发生的几率和程度,提出了辽宁省旱灌合理布局和旱灌的发展方向。辽宁省适宜旱灌的地区为西部、南部及西北部地区,是辽宁省干旱发生频繁,减产损失严重而旱灌经济效益较好的地区;辽西走廊的的锦州地区次之,为中等干旱程度。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土壤、水文地质、地形、气象等自然条件划分了灌溉分区,选定各分区需灌溉作物的代表站,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需灌作物的需水规律,需水总量、生育阶段、需水分配比、土壤含水量及物理性质有关参数,统计分析各代表站降雨蒸发资料,按照水量平衡原理,进行长系列计算,求得各站各种作物的灌水定额、灌水次数、时间、灌溉定额,再进行频率计算,选取P=50%年份的净灌溉定额。
3.1 玉米
(1)需水量。计算作物生育期需水总量,然后按分配比算出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
由于生育期需水量一般根据试验资料采用经验公式进行推算,不论是以气象条件为主要因素的公式,还是以产量条件为主要因素的公式均有局限性,故采取综合考虑产量和水面蒸发对作物需水量影响的方法,据全省各试验点玉米需水试验资料,即以玉米生育期需水系数和单产γ,点绘α―γ相关曲线,根据农业发展预测的单产,查得各代表站的需水系数,乘以生育期水面蒸发量,即为玉米生育期需水总量见表10。
(2)生育期需水分配比。根据各试验点资料分析计算后,确定玉米各生育阶段需水分配比见表11。
(3)玉米灌溉定额。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根据对各试验站土壤含水量的观测以及干旱年对作物凋萎含水量的实测资料的分析,并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拟定各代表站的土壤物理性质有关指数,例如计划湿润层深、田间最大持水量、凋萎含水量、土壤容重、播前土壤含水量、计划层内土壤平均含水量等,以及降雨、蒸发、有效降雨量系数、地下水补给量等,进行相关计算可知,当P=50%时,玉米的净灌溉定额见表12。
3.2 谷子
根据试验资料分析推算后,谷子各生育期见表13。经计算,当P=50%时,谷子净灌溉定额见表14。
3.3 春小麦
根据试验资料分析,经计算春小麦各生育期见表15。经计算,P=50%时,春小麦净灌溉定额见表16。
3.4 冬小麦
根据试验资料分析,经计算冬小麦各生育期见表17。大连地区一般需水量为5 250~6 900 m3/hm2,由于冬小麦适种地区不多,全省播种面积很少,仅按典型年法,计算当P=50%时,冬小麦净灌溉定额见表18。
3.5 大豆
根据资料,一般需水量为3 750~5 400 m3/hm2,水分临界期在开花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根据试验资料分析,经计算大豆各生育期见表19。经计算,P=50%时,大豆净灌溉定额见表20。
3.6 花生
根据试验资料分析,经计算花生各生育期见表21。经计算,P=50%时,花生净灌溉定额见表22。
3.7 棉花
根据试验资料分析,经计算棉花各生育期见表23。需水规律分析方法同前,从试验情况看,棉花的水分临界期一般在开花结铃期,即7月下旬至9月中旬左右。一般需水量在3 150~5 400 m3/hm2。经计算,当P=50%时,棉花净灌溉定额见表24。
4 菜田灌溉定额
4.1 裸地蔬菜
对沈阳、鞍山、抚顺、辽阳等地总面积44.67 hm2的试验点,对其在井口安装水表进行观测,结果综合灌溉定额为5 490~7 050 m3/hm2,平均6 030 m3/hm2。复种指数为1.75~1.94,平均1.86。对典型地块用水量调查结果表明,综合灌溉定额为4 590~7 440 m3/hm2,平均7 050 m3/hm2。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并参照北京市郊区菜田用水量观测资料,确定辽宁省的菜田灌溉定额及月分配比见表25。
4.2 大棚蔬菜
根据对凌源市小城子镇哈村大棚蔬菜灌溉定额的典型调查结果,可知每个大棚面积140 m×20 m=2 800 m2,上茬为茄子或黄瓜,下茬为西红柿。3―4月每月灌水3次,T=10 d,计6次×120 m3=720 m3;5―10月每月灌水4次,T=7.5 d,计24次×120 m3=2 880 m3;11至翌年2月每月灌水2次,T=15 d,计8次×120 m3=960 m3。每次灌12 h,每次灌10 m3,全年合计4 560 m3, 38次,平均每次28.578 9 m3,折合大棚毛用水量16 290 m3/hm2。灌溉耗电量为1 kW・h/h。参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规定,旱田灌区田间水利用系数不应低于0.90的规定,本手册大棚蔬菜田间水利用系数采用0.92。
按此计算的大棚蔬菜净定额为14 985 m3/hm2,采用15 000 m3/hm2。根据上述各月灌水次数,月配比例见表26。
5 苇田灌溉定额
根据辽宁省的芦苇灌溉试验,灌溉制度设计及对辽宁、河北、朝鲜等地实际灌溉定额资料,确定P=50%,苇田净灌溉定额采用7 875 m3/hm2。灌溉定额月分配比例见表27。
6 果树灌溉定额
根据盖州、锦州、北镇、朝阳等地的果树灌溉试验资料,以苹果为代表,盖州为气象代表站,按水量平衡原理,用图解法分析,P=75%,全生育期灌溉净定额,地面灌溉1 500 m3/hm2,滴灌450 m3/hm2。果树灌溉定额月分配比例见表28。
7 草场及苗圃灌溉定额
参照水利部内蒙古草原研究所的试验资料及昭盟地区的实际灌溉经验,确定牧草灌溉定额为3 000 m3/hm2,灌2次水,萌发期1次1 500 m3/hm2,拔节抽穗期灌1次1 500 m3/hm2,各月分配比例见表29。苗圃灌溉定额参照其他省资料,采用3 750 m3/hm2。
8 参考文献
[1] 星玉萍.平安县白沈沟流域综合灌溉定额分析研究[J].青海科技,2011(4):98-101.
[2] 吴丽.农作物灌溉制度分类与制定[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244,247.
土地规划土地整治范文6
【关键词】土地规划;更新;问题;建议
浙江省市、县、乡三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于2011年全面启动实施,为保证规划成果现势性,2012年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2011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成果年度执行和更新工作的通知》, 率先在全国开展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年度执行和更新工作,本人通过参与该项工作,谈几点想法。
土地规划年度执行和更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及时更新土地规划,保证规划的现势性
为加强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成果管理,指导乡镇土地规划预留指标的落实和有条件建设用地规划修改数据库成果适时更新,维护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成果的完整性和现势性,及时、高效提供满足国土资源管理要求精度、实效的土地规划数据服务,适应国土资源信息化“一张图”工程和土地“批、供、用、补、查”业务监管新要求。
及时更新土地规划,保证规划的科学性
通过规划年度执行和更新工作,可及时发现现行规划目标的推进情况和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了解规划的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并及时优化规划实施措施,以增强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提高土地规划的可操作性,充分发挥土地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
规划执行和更新工作存在的问题
法律依据问题
无论是《土地管理法》,还是《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中都没有提及土地规划的年度执行和更新工作,只有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发发的一个通知,因此该项工作缺乏相应的法律或者法规依据,对于工作成果、工作方法以及工作的效果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为保证土地规划严肃性和权威性,必须配套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有法有依。
时间设置问题
浙江省2011年度规划执行和更新工作集中在9月份上旬开展,由于10、11月份一般为土地农转用地报批高峰期,因此规划执行和更新工作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否则无法保证规划更新成果应用于当年的农转用报批,时间设置过于紧凑。又由于该项工作有统一的标准、较高的要求,因此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质量难以保证。
工作内容问题
为保证土地规划的严肃性,防止规划年度执行和更新演变为土地规划的修改,浙江省对土地规划的执行和更新工作内容上进行设置和规定,实行总量控制和依据更新原则,工作的内容包括一是清理2006-2011年期间规划执行和修改情况;二是将规划执行和修改情况、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情况、与“二调”、“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衔接情况更新到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数据库中,形成最现势的规划数据库。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且对规划成果变动量较大,难免对规划的严肃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规划执行和更新工作的建议
机制常态化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执行和更新要与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一样,形成常态化更新机制,一年一更新。时间结点为前一年度的12月31日,即可保障前一年规划修改项目全部批准,又不影响下半年的用地报批。但更新时间可采用一个时间阶段,比如4-6月份期间开展,当前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的技术力量基本无法独立完成该项工作,或采用全程委托专业队伍完成或者采用国土资源局技术力量与专业作业队相结合的方法完成,若该项工作集中在短期内完成,由于专业队数量有限,全省90多个县,造成专业队伍任务重,难以保证工作质量。建议在一个时间阶段内进行年度执行与更新工作,如2-3个月的时间,即能保证工作质量,又能相对集中的完成该项目工作。
成果规范化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和更新工作成果要规范完整,成果资料包括执行和更新的过程数据和更新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资料,具体包括过程中的农转用资料、土地开发整理资料、农村综合整治资料、违法用地资料、规划数据库修改的资料以及规划执行和更新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当然前提是规划执行和更新工作的技术标准要科学合理,且不能经常变动。成果要以档案形式进行管理,成果资料要求齐全完整规范。
方式信息化
土地规划成果的执行和更新工作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数据多,指标繁的工作,若采用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不仅影响工作的正确性,而且效率低下,因此规划执行和更新工作必须以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充分运用规划系统中的规划修改调整、图形变更、指标管理、历史数据管理等功能,并以土地利用现状变更的模式,以增量包的形式进行规划数据成果的执行和更新工作, 以便快速、准确的生成更新后的规划成果。
内容创新化
规划数据执行和更新工作可以与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工作相结合,在变更内容上,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变更侧重对已经发生的变化或已经审批的地块变更,包括农转用、违法用地、新增耕地等。这些内容与规划年度执行的内容相同。执行项目包括常规的农转用项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农村综合整治项目、基本农田的保护落实。更新工作主要是土地规划修改、规划预留指标的落实以及省重点项目的指标追加。因此工作内容即要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又能尽可能保障工作内容的全面,尽量与其它土地管理现状主变更工作相结合,真正实现“一张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