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活动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益活动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益活动报告

公益活动报告范文1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接到通知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在全乡干部职工大会上进行传达学习,要求广大干部职工深入挂联村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和群众对春季造林绿化和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的重要性认识。同时,要求各村(社区)党支部通过召开会议、张贴标语、发放倡议书、出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在全乡范围内大力宣传,营造广大党员和全民积极参与造林绿化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领导,精心组织。

今年,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工作,紧紧抓住南江“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绿色崛起、同步小康”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机遇,把建设“生态”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扎实开展好此次党员干部义务植树活动,明确由各村(社区)支部书记为主要责任人,全面负责本支部义务植树活动的统筹安排,要求领导干部做好带头作用,各职工群众要积极响应参与,为建设“绿色”实现的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明确责任,确保成效。

结合“走基层”工作的开展,明确由乡分管林业副乡长总协调安排,督查各村(社区)党支部提前选好地块,选好树种,备好树苗;各挂联驻村干部具体参与指导种植,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抓好种植,力争种植一颗成活一颗,实行“谁植树、谁负责、谁管护、谁受益”的方式,确保植树造林责任制度化、规范化。

四、强化督促检查。

公益活动报告范文2

整顿和规范医疗广告市场秩序活动工作汇报

今年5月份以来,我市工商部门大力开展整顿和规范医疗广告市场秩序活动,下猛药整治违法虚假医疗广告。截至10月底,共监测广告1.2万多条,发现违法医疗广告401条,发出书面告诫(涉嫌违法广告通知书)16份,责令停止广告122条,拆除非法设置的户外医疗广告牌8块,依法查处虚假违法医疗广告案件24起,净化了医疗广告市场。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我市医疗广告市场一度比较混乱。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在各类报刊上的医疗广告违法率达到42%,其中有一家报刊的医疗广告违法率高达80%,电视中的违法医疗广告也是泛滥成灾。这些违法医疗广告形式多种多样,有的通过开辟“科普知识”、“卫生与健康”、“名医介绍”、“人物专访”、“专家答疑”等专版、专栏,利用新闻报道形式来医疗广告,弄得真假难辨、扑朔迷离;有的违 反客观规律,在对疾病的成因、诊断、诊疗的广告宣传中,夸大其辞,无中生有,吹嘘疗效;有的直接违反国家规定,借用所谓“医学专家”或所谓“病人”来现身说法,欺骗误导广大群众。大量违法医疗广告的出现,直接危害了患者的利益,破坏了正常的广告市场秩序和医疗工作秩序。

针对愈演愈烈本文来源:文秘站 的违法医疗广告,我市工商部门狠下四剂猛药:一是实行综合治理。主动向市委、市政府、市人大汇报情况,加强与宣传、卫生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开展联合行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发动群众积极举报,开展声势浩大的“广告揭谎月”活动,向广大消费者发放宣传资料5.5万份,受理消费者投诉260件、举报39件,发劝谕书37份,营造了良好的整治氛围;开展广告专业技术人员和审查员培训,培训人员200多人次,有效提高了广告从业人员的素质。二是坚决堵住源头。发挥广告监管网络的优势,集中力量对违法医疗广告较多的医疗机构进行专项整治,对无《医疗广告证明》和超出《医疗广告证明》核定内容虚假、违法医疗广告,以新闻报道形式医疗广告,以及未经登记许可擅自户外医疗广告等坑害消费者的行为进行查处,对医疗机构的“院中院”、“个人承包”等问题向有关部门进行通报。姜堰工商局在7月份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取缔了2家医院的泌尿专科门诊部和10个非法游医诊所,从源头上铲除了违法医疗广告的根源。三是规范行为。督促和引导新闻媒介单位实行行业自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自觉抵制虚假违法医疗广告;实行医疗广告保证金制度,对今年以来违法医 疗广告较多的医疗单位,责成其在医疗广告前先缴存一定数量的保证金,用以在相应范围内消除不良影响的更正广告;实行医疗广告的广告主备案制度,未经工商部门备案的,新闻媒介单位一律不得刊登;实行广告经营单位的广告审查员“一票否决制”,未经广告审查员签字的广告不得;实行“首登违法广告责任追究制”,对负有责任的广告者、广告经营者、广告主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经济户口管理中标注“三级警示”(三级警示为完全强制性警示,标注三级警示后,登记机关对企业的全部登记行为进行限制,以确保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措施的落实到位),并依法从重处罚,吊销负有责任的广告审查员资格,收回广告审查员证。四是加大查处力度。切实履行广告监管职责,加强广告监测,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顶风作案、屡教不改的单位,按照法律、法规从严处理。

公益活动报告范文3

[关键词]:美日青少年 公益活动 启示

公益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柱,越来越多的国家与民族对发展公益事业的重要意义达成共识。中国青少年的公益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公益活动,形成开展公益活动的长效机制,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国外发达国家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现状,为我国的青少年公益活动提供有益借鉴。

一、美日青少年的公益活动现状美国开展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目的是培养优秀公民,其公益教育不仅纳入了美国的教育体系,而且有法律和社会机制的保证,主要体现在:参与公益活动成为青少年的一种习惯,很多小学、初、高中学校里,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参与社会服务的经历,有些学校在高中阶段就要求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并以此作为学生毕业的一个必要条件;开设专门的社会公益的监管机构,如公益学习协会、公益学习信息中心等,为青少年提供专业指导与评价。还有很多的机构接受和指导学生的公益实践活动,如基金会、社区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等。很多大学会把申请者的社会公益经历看做是一条“隐形”的录取标准,一些用人企业或机构更会把应聘者大学期间甚至小学、初中时期的社会公益经历作为是否聘用的重要参考标准。日本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特别重视青少年素质的培养。校内外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日本青少年公益活动的开展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政府的重视,从教育、经济等领域给予大力支持。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改革,把培养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理念,把公益精神划入校内教育教学中,进行深入的思想品德教育。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完备的公益活动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地举办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二是完整的公益法律法规体系,凡涉及公益事业发展、机构组织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法律体系详细而明确,保障了青少年公益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青少年公益精神的传播。美、日等国高度重视青少年公益活动的发展,一是政策上给予支持,二是经济上给予保障,三是制定相对完善的公益活动的法律法规体系,以至把青少年公益活动纳入了国家课程教育体系。那么,我国的青少年公益活动开展如何?通过调查问卷发现我国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现状令人担忧,一是青少年对公益活动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全面;二是青少年公益意识淡薄,对参加公益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没有正确的认识,大部分是在家长和老师的要求下参加的;三是青少年参与公益活动的途径和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四是相关部门对青少年公益活动重视不够,缺少宣传和监管;五是青少年对公益活动满怀期望,希望公益活动的组织形式再丰富一些,活动内容可考虑一下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和成长需求。

二、美日等国青少年公益活动实践给我们的启示

1.加强政策支持与经济扶持要推动公益活动的开展,首先,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借鉴先进国家把公益活动纳入中小学课程教育体系,针对我国国情制定青少年公益活动在校内的实施方案。其次,增强经济扶持,发挥校外教育的作用。经费是校外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公益活动面临的首要问题,公益活动要做大做实,活动中心的服务对象就要扩大,特别是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外来农民工子弟等需要服务。增加财政的投入力度,安排专项的建设和活动经费,是确保青少年活动场所、青少年活动开展根本性改观的重要保障。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国际经验表明,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政策法规的规范与推动。完善青少年公益活动的法规体系,一是政府应对青少年公益活动出台相关政策,激励社会组织等参与到青少年公益事业中来。二是政府应鼓励地方积极出台促进青少年公益事业发展的法规政策,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公益事业发展的多层次法规政策体系。三是政府应出台一批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法规,解决社会高度关注的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组织及相关组织团体的行为不规范和公开透明机制不明确等相关问题。

3.培育公益意识,树立公益诚信青少年对公益活动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入,出现了认识上的不足和理念上的偏差,甚至还存在不少误区。比如,有青少年认为公益服务就是义务劳动,有青少年认为参与公益活动就是为了做秀。这些理解误区严重挫伤了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为培养青少年的公益意识产生了障碍。还有受助者的“假托”和施助者的“伪慈善”在青少年公益活动中的出现,造成了青少年公益组织的价值观失落、诚信缺失等。培育青少年公益意识、树立公益诚信需要校内外和家庭等社会大环境的宣传渗透。学校普及公益知识,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家长正确引导价值观,社会营造公益成长环境,共同促进公益文化精神的传播发扬。

4.搭建公益平台,丰富活动形式

一是学校搭建平台,建立常规的校园公益活动。二是校外活动中心搭建平台,开展可持续的综合实践活动。三是社会爱心人士搭建平台,整合社会力量传承公益精神。借鉴国外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形式,创建多元化的公益活动形式是我国青少年宫和活动中心的服务内涵。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积极组织公益讲座,涉及安全、环保、心理健康等知识普及;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比如安全体验、环保动员、科技探索、文艺义演、参观学习、职业体验等活动。围绕青少年品德、文化与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尊老助残慰问帮扶的手拉手、传承与交流民间传统文化等活动;积极开展能力拓展训练营,文艺特长比赛等活动。针对贫困、留守及特殊青少年儿童,积极开展兴趣特长培训、文艺社团体验等活动,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圆梦活动。

5.完善公益监管和服务体系

加强青少年公益监管体系,一是推行公益活动信息公开透明制度,完善活动的追踪、反馈和公示制度。二是建立健全适合青少年成长需求的公益活动体系,定期青少年公益事业的发展报告。三是推动形成监督有力、规范有序的公益监管机制,努力为青少年公益活动的健康发展制定法律监督、行政监管、公众监督、舆论监督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等监督体系。完善青少年公益活动的服务体系,推动青少年公益活动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一是加强从事青少年公益活动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大力推动活动人员的职业培训工作,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二是加强规范开展青少年公益活动的流程,设置完整的活动体系课程,不断丰富活动的服务内容,努力提升活动的服务技能。三是建立健全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的权益保障制度,根据青少年成长需求建立开展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研究和实施中心,推动社会购买服务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服务作用。

公益活动报告范文4

然而公益营销的拓展与深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营销是个大工程,其中涉及到许多要素,如市场环境、消费者、产品、渠道等等。公益营销作为一种营销模式,也必然牵扯到市场环境、消费者、产品、渠道等诸如要素。到底什么是公益营销呢?

公益营销就是以关心人的生存发展,社会进步为出发点,借助公益活动与消费者沟通,在产生公益效益的同时,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偏好,在作购买决策时优先选择该企业的产品的一种营销行为。

社会责任可以说是公益营销的前提条件。在现代社会,片面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是极其不可行的,实质上是对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掠夺为代价,是以牺牲社会公共利益为代价。

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以符合伦理道德的行动回报社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就容易在公众中获得更高的信任度,这将形成一笔可观的无形资产,使其产品和服务对消费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公益营销中的公益活动并不是只是单纯的慈善事业,企业必须把公益活动与企业的营销相结合,通过公益活动增加企业的知名度,使消费者对其产品和服务产生偏好。因此,公益活动必须被设计,消费者能够在公益活动中感受到企业的品牌,触摸到产品。

然而面对着政府的号召或者忽而其来的自然灾难,许多企业不惜调动大量资金或物资捐献给社会,开始轰轰烈烈场面感人,但赞助的过程结束了,企业发现自己的“义举”好像如风吹过——媒体在报道时轻描淡写,政府在总结中一笔带过,普通民众对此一无所知。

在一个商业化的社会中,企业进行公益赞助虽然不纯粹为了商业目标,但从企业利益的角度上,企业总是希望其公益赞助可以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社会因企业的行为而受益,而企业也因此受到更多关注或赢得消费者好感。令人的遗憾是,中国企业在公益赞助行为上,到最后总是变成了“无名英雄”或者效果不如意。造成这结果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 对公益赞助行为认识存在偏差

在中国的传统思维中,做好事不留名是一种最高尚的道德情操。受此思维影响,一些企业家在进行公益赞助时,纯粹只考虑到尽一份企业的社会责任,而没有想到如何让公益赞助变成一种双赢的结果。

二、 对公共关系理解有待提高

在企业的对向宣传与影响力传播上,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只懂得选择广告的手段去进行,对于公共关系的作用与运用,企业要么毫无认识要么就是不知如何运用。公关思维的匮乏使得企业很少考虑公关战略方面的策略制定,这也造成企业很少会将公益赞助作为一种公关手段去运用。

三、 对公益赞助运用不够娴熟

公益赞助作为一种有效的公关手段,已经被西方许多企业经常运用,而中国的企业由于公关思维的匮乏,在这方面一直裹足不前。从营销的角度看,中国企业在公益赞助上往往出现两种情况:要么急功近利甚至弄虚作假,像印度洋海啸时,广州某企业当众许诺无偿赞助50万,在大肆炒作一番之后,竟然没了下文,一时间引来社会各界的批评与反感。要么策略不当,无法达到双赢结果,最后只当无名英雄。

其实公益营销的核心就是信任营销,公益营销的目的,实质上就是与消费者建立信任的纽带。

那么公益营销到底解决什么问题呢?也就是说,公益营销可以为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利益?

客观上来说:提高品牌形象

公益营销的基础是从事公益活动,公益活动的定义是指活动的目的旨在提供人类福利和增进公共利益,它包括提供有形的财物或无形的劳务,对他人表达善意,对社会做有意义的贡献等等。企业资助公益活动是指以企业名义,用提供金钱,实物或实务等方式,主办、参与或协办上述的公益活动。

企业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加社会的公共利益,而且能够使公司的形象增强,很多大公司在制定长远战略时都将公益事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考虑,从这一点上来看,公益事业作为企业经营策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作为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的一项重要举措。

主管上来说: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开展公益活动应该从利人与利己两方面考虑。企业不仅要对社会作出回馈,同时也要考虑自身的利益,企业获取利润对社会是有贡献的,有了利润企业才能回馈投资人、员工,缴纳税金给政府,供应商才能从你那里获取他们的利益,诸多利益相关部门能从你企业中得到利益,也就是说,获取利润是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存在于社会的理由。所以企业在开展公益活动时不仅要考虑社会效益,也要考虑企业自身的效益。而开展公益营销其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能够增加企业的效益。

一个良好的企业需要有出色的利润与良好的公众形象,企业不能只顾自身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也不能不顾自身利益用企业的钱去盲目回馈社会。总之,社会公益活动、促销活动都是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两者不能相互替代,各个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微观上来说: 拉近与消费者的关系

公司对社会公益的投入,也常常可以帮助维持老顾客的支持,以及加强与老顾客的联系,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公司的产品也可能脱颖而出,公司与整个社区的联系,也因而更密切,有更好的回报。

当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是广大的消费者都会用得着的类别,公司就需要用有广泛影响的公益项目,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和支持,在竞争剧烈的市场中获取一显著的地位。例如公司捐赠的项目是顾客心目中认为重要的公益事业,那么得到他们的注意和认同的工作,便可事半功倍。

跨国公司从事的公益活动作为大范畴公关中的一部分,出发点并不是单一的。与本地企业有所不同的是,跨国企业要在当地站稳脚跟,必须逾越民族、文化等方面的鸿沟。从事公益活动,是跨国公司融入东道国,在当地生根开花的重要举措。无论是对于政府、消费者、潜在消费者或者是大众,公益活动都能极大地拉近与他们的距离。

宏观上来说: 提高社会效益

在早期,各跨国公司比较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而步入到现今经济过剩的社会阶段,跨国公司开始采取比较“文明”的活动方式,强调社会和生态效益,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希图将正确的理念和价值观传输给社会,以此来积极影响社会,同时也是给自己营造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公益营销:企业还应该学习什么

作为全球第二大葡萄酒和烈酒集团,保乐力加在集团业务和旗下核心品牌如芝华士等在中国市场迅猛发展的同时,一直致力于在世界各地支持并开展避免酒后驾车、保障道路安全的公益教育活动。除在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在内的10省、市电视台推出酒后不开车的公益广告外,还在北京地区,联合北京市交管局向餐饮渠道发放公益宣传桌卡。提醒公众在节假日等宴请、聚会的高峰时期,酒后驾车已经成为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的一大症结。一扫去年,芝华士曾遭受“信任危机”。

而保乐力加最新的2006/2007上半年度(2006年7月31日至12月31日)财务数据显示,其销售已走出阴影。报告显示,集团全球销售增长9.7%,而以中国为主要推动力的亚洲及其其地区销售增长更达11.3%。

剑南春走出会场走进校园,出资冠名电子科大男子篮球队。在该签字仪式上,剑南春集团副总经理杨冬云代表剑南春集团表达了对电子科大体育事业的良好祝愿,希望此次冠名科大男篮能架起一座校、企之间科技与产业合作的双赢桥梁。而电子科大方面也表示,剑南春作为白酒行业的知名企业,它的关注与参与必将为推进高校体育事业的顺利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众多白酒厂商忙于布展招商、炒作做秀等招惹商家眼球的活动越演越烈之时,避开纷杂,走进了平静的大学校园,这种独辟蹊径的公关活动,将使品牌文化建设的投入产出比更高。

在这些巨头企业看来,公益赞助既是表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好方式,也是赢得政府认同、打造企业品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而出色的商业化运作则使得公益赞助变成一种社会受益、企业有利的双赢行为,并使企业有动力不断进行循环投入。

参照巨头们对公益赞助的成功运作中,企业要避免再出现“对社会有利,对企业无益”的结果,可以遵循以下的策略原则:

一、 时机性原则:恰当的时机进行恰当地赞助。当社会出现重大事件或重大事故时,社会、媒体、民众对事件的关注度是最高,如果企业能够在最一时间主动表态,必须可以引来更多注意力,也最能吸引媒体的报道。与市场营销一样,最重要的并不在于投入的数量,而是能够预先抓住最适合的时机,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二、 商业性原则:公益赞助必须策略先行。对于企业而言,公益赞助可能视为一项企业营销行为,所以在执行公益赞助时必须视同企业其他营销行为一样,策略先前,预先将整个过程的每个步骤考虑周到,包括何时赞助、赞助多少、何时举行新闻会、是否邀请政府官员见证媒体宣传计划如何执行等等。只有考虑充分,把握得当,才能使企业避免成为“无名英雄”,使结果朝着企业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公益活动报告范文5

【关键词】微公益 途径 现状 困境

微公益是普通民众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发扬传统美德、传播公益理念、践行公益行为、展现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公益行为,是一种新型的公益慈善模式。微公益的“微”,既指以微博等新媒体作为公益的发起平台,又指善行之微、发起者地位之微。微公益以“不以善小而不为”作为公益理念,强调全民参与、点滴成河,积少成多,传递爱心。

一、微公益与社会传统公益

(一)微公益与社会传统公益的着力点不同

微公益与社会传统公益的主要区别在于“微”字,即举手之劳,小事做起,将助人为乐的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微公益强调的是全民参与,创造价值。“免费午餐”、“大爱清尘”、“衣加衣”、“给孩子加个菜”、“民间打拐”等这些民间公益活动,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大众性、草根性、迅速传播,真正实现了公益的平民化、常态化。微公益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仅推动了平民公益事业的发展,更传递了一种人人公益的理念。提倡“不以善小而不为”的微公益理念,鼓励公众发掘身边微小的社会需求,强调积少成多。同时让参与者体会到帮助他人、传播爱心带来的快乐。社会传统的公益组织更加注重的是物质上的帮助,规模相对较大,形式化较重,透明度相对不高,但社会传统公益对社会具体需求的扶持力度大,号召力较强,是整个社会公益的主要支柱。

(二)微公益与传统公益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不同

微公益的组织机构相对松散,甚至无固定的组织机构。它是人们自发的公益活动,所以它没有特定的组织者,只要愿意,哪怕只是一个普通的人都可以自发的组织或大或小的公益活动。社会传统的公益组织活动一般都有特定的官方或者半官方的公益组织和基金会作为活动的主办方,在特定的准则和规范下进行操作。所以微公益通常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运作,发起慈善和公益活动,传统社会公益通常是以自上而下方式运作。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前者依赖分散的网民,汇聚的是草根的“微力量”;后者依赖企业或有较大经济实力的个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没有交集,一方面目前传统公益机构纷纷上网,为公民参与公益提供信息渠道;另一方面,近来兴起的微公益组织者也意识到,单纯利用网络,缺乏规范化的管理,活动将难以可持续发展。现今针对微公益的部分质疑,亦与专业化不足的现状有关。从这个角度说,传统公益形态与微公益并非泾渭分明,微公益只是新时代公益活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发展。

二、微公益的参与途径

微公益主要表现是微博公益,依靠社交网站、微博等形式来信息,将微公益的求助信息以传播者为中心向其他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人推广,使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微公益的活动中来。微公益的本质是希望通过各种活动,让大家产生公益意识,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这样才能起到公益所追求的“公众付出、公众受益”的效果,提醒大家关注公益,建立公益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微公益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在利他行为的激励下,能够让人们产生同情心的信息具有更强的传播效益,更容易获得人们的回应和参与。通过归纳和总结,民众参与微公益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四种方式:

(一)公益理念传播

(二)求助信息和线索的、转发、宣传

(三)汇款、公益拍卖、物品捐助、以物换物

(四)志愿者

三、微公益的现状与困境

目前我国微公益也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除了新浪微博,各大主流网站也都相继成立了微公益平台,如搜狐、中国青年网、腾讯微博、凤凰网、以及很多专业的微公益网站,同时很多的企业、媒体也参与进来,组织了很多微公益主题的活动,如联想微公益大赛、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等。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的《2010 中国公益事业年度发展报告》显示,“微公益”已经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型公益模式,通过微公益来传递公益信息,号召公益事业。但是目前微公益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一)社会对微公益组织及其行为的信任程度不高。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使得网络微公益信息的真伪难以辨别,在涉及到人生财产安全的时候,民众对由网络发起的公益活动存在着较强的防范心理。

(二)民众参与微公益的途径及方式不够丰富。普通民众都具备慈善和公益的意愿,但是每个人的参与和表达方式也都不尽相同。目前微公益的表达途径主要表现在公益宣传、志愿者、金钱捐助、物质捐赠等几个方面,对一些特殊需求难以满足。同时微公益平台也较为分散,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三)目前我国尚没有关于微公益的相关法律或者规定,微公益没有相关的法律保障。如果要想让微公益得到长久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对它进行保护,同时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微公益的良性发展。

四、弘扬雷锋精神,践行微公益事业

从“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到“公益慈善”再到微公益,雷锋精神的外壳,一直不停发生改变,但其本质从未改变,这就是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从个人的善行,到全民公益,雷锋精神在不断地发展延续。微公益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正义善行之风得以盛行。微公益是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

微公益的点滴之善,是整个社会道德层次的体现,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见证着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推动着慈善事业的进步。微公益所倡导的重在参与、自我管理的理念,也为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中国正大步流星跨向全民公益新时代。只要有爱心,每个人都有机会投生公益,哪怕在社会底层,也能扬善心,做善事。生活处处皆公益,随手清理路边的垃圾,给老弱病残让座,帮困助弱,甚至只是给迎面而来的路人一个微笑,每个人都可以温暖同胞,温暖世界。这正是全民公益之精髓所在,用善意善行创造价值,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刘胡权,我国教育类公益组织的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中国教师.2012年7期23-29

公益活动报告范文6

报社搭桥联系学子与社会

2005年,《南湖晚报》推出“嘉禾绿荫行动”,记者采访了解嘉兴优秀贫困学子的成长故事,携手热心人士一起圆寒门学子的大学梦。有32名学子当年受到了嘉禾这片“绿荫”的帮助,“嘉禾绿荫行动”也引起禾城市民和家长、学子的关注。从2008年开始,由嘉兴市关工委牵头,绿荫行动将爱心传递到了龙泉,4年中受到嘉兴爱心人士帮助的龙泉孩子已经有29个。

嘉兴的助学氛围非常好,结对活动推出后,晚报的热线电话络绎不绝,用“抢着助学”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从2008年起,“嘉禾绿荫行动”推出了“绿荫零工双选会”,为暑假里的大学生提供打工机会,积累处世经验。当年,200多名学子和80多个岗位在报社大厅内见面双选。从此,这一活动成了“嘉禾绿荫行动”的保留节目,一到暑假,就不断有读者打进晚报热线询问活动何时开展。今年,报名学子达到了500多名,绿荫零工岗位达到300多个。

在今年的“绿荫零工双选会”上,移动公司、电信公司、沃尔玛超市、好又多超市、市餐饮行业协会等带来了200多个零工岗位,南湖区总工会和南湖团区委还设立“就业对对碰专席”,为绿荫学子捎上近百个暑期实践岗位。

创新引导方式,将“90后”纳入活动

“90后”是一个年轻又富有朝气的群体,如何将这批新生力量纳入到“嘉禾绿荫行动”中来,让他们积极投身公益活动成了《南湖晚报》今年重点思考的题目。今年的“嘉禾绿荫行动”,在保持往年经典活动内容的基础上,新增“90后・90人・红七月”“七个一”感恩系列活动:做一天文明劝导员、当一天红色导游、做一天爱心义工、看一场红色影片、为民工子弟上一堂课、为贫困老党员送一次清凉、与一位老革命对话。

晚报招募90名“90后”组成嘉禾绿荫行动・爱之队,7月在南湖畔举行“七个一”公益活动,传递城市的温情。晚报热线开通报名后,电话几乎被打爆,一天多的时间,就有100多名“90后”或家长打进热线报名参加活动。

第七届“嘉禾绿荫行动”――“90后・90人・红七月”活动搭建了一个承载着责任与回报的平台。这一系列活动算不上惊天动地,但是每一次付出必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会在“90后”的人生中留下一个美好的“红七月”记忆。

今年8月下旬,第七届“嘉禾绿荫行动”举行颁奖会暨优秀学子报告会,晚报表彰了十佳绿荫实践基地、十佳绿荫零工学子以及在“90后・90人・红七月”“七个一”公益活动中表现优秀的10名“90后公益大使”,并邀请了今年高考嘉兴6名优秀学子作精彩演讲,优秀学子们还与现场400多名学生和家长进行了互动,两个多小时中会场里响起几十次热烈掌声。

今年的“嘉禾绿荫行动”活动多、工作量大,但每项活动都开展得井井有条,且报道力度大。从6月底至8月下旬,共刊出60多篇报道、20多个整版,吸引读者持续关注着活动的展开。今年,《南湖晚报》还联合一家房地产企业发起,计划在贵州遵义援建一所希望小学。目前正在落实援建计划。晚报将全程报道进展情况,同时发起多项爱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