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与康复的关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与康复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与康复的关系

护理与康复的关系范文1

为了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对偏瘫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与护理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0年8月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病人脑血管病患者52例,年龄在46~76岁之间,男性32人,女性20人。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22例,偏瘫侧上、下肢肌力均0~2级以下;选择同期在我科住院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48例,年龄在42~78岁,男性30人,女性18人,其中 缺血性脑血管病20例,肌力0~2级以下。

        2方法

        2.1治疗方法: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康复治疗组予以康复治疗与护理。

        2.2瘫痪肢体置于功能位:患者住院当天即由康复护士介入康复护理,采取仰卧与健侧卧位交替,每2小时更换一次,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置,将整个瘫痪上肢置于一小枕头,肘稍屈曲,掌心向上,手指轻度弯曲,握成一卷绷带,防止手指屈曲挛缩。提倡脑血管病早期康复可以增加康复效果缩短病程[2],瘫痪下肢髋关节伸直,腿外侧放枕头防止下肢外旋位,膝关节伸直防屈曲畸形.足与小腿垂直角90度,用木板做成的脚架固定,足跟和两侧垫上毛巾,以防损伤皮肤,可防止足下垂和足内翻,随着的改变,下肢髋关节也需要交换成屈曲或伸直位。

        2.2.2被动运    协助瘫痪肢体被动活动,入院当天即帮助病人在床上活动患肢,为瘫痪下肢做被运动时,康复护士一手托住瘫痪肢体的踝部,另一手扶住患肢的膝关节,使髋关节做内收屈曲、伸展运动。被动活动肩关节时,护士一手托住患者肩胛骨缓慢向上推,另一手托住患肢肘关节,使肩关节做外展运动。腕关节被动运动时,护士一手放在患肢肘关节处,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手,手掌相触,沿上肢纵轴,向肩关节处施加压力,使腕关节做背伸运动。被动运动每天至少做2~3次,每次15~30分钟,可同时配合按摩,按瘫痪肢体的各个肌群进行按摩,按摩时从远端向近端按摩。

        2.2.3主动运动:根据肌力不同,训练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较弱肌群,患者可用健侧手握紧患侧手掌,抬过头部,尽量抬高手臂,屈肘关节内收肩关节,反复屈伸肘关节。握小皮球练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等动作。反复屈伸膝关节、髋关节及活动足趾关节逐渐达到能上抬瘫痪肢体。为坐起、站立、行走创造条件。

        2.2.4练习坐起:将床头摇高或使用靠背架,或者说背部垫被褥或枕头,如无头晕眼花,乏力不适,一周内便可坐起,一周后可坐稳。若能坐稳30~60分钟,便可以让患者坐在床边,两腿下垂练习下肢活动。

        2.2.5站立训练:躯干肌锻炼及患肢各大关节的活动,开始站立时,康复护士协助病人使用支撑物,如健康人辅助,最初由两人,然后一人,患者左右摆动身体,使身体重心在双脚。或用双拐,然后用单拐,若能站稳无心慌、出汗、再徒手站立。

  3结果

        经过1年的定期复查和随访,52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经康复训练后,其中30例患者上、下肢肌力功能完全恢复,肌力在4级以上, 与对照组比较P<0.0l。

        4体会

护理与康复的关系范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29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635-02近年来,妇科肿瘤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对女性健康产生较大的危害,临床中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但是手术会造成一定的创伤,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术后康复护理对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非常大的帮助,但是术后采取的护理模式不同,患者康复效果也不一样。层级护理和PDCA循环法是应用较多的术后康复护理模式,为了研究两者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我院以42例妇科肿瘤术后患者为对象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妇科肿瘤患者42例,年龄在25-61岁,平均为(39.2±2.9)岁,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有患者21例,全部患者选择行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学历等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层级护理联合PDCA循环法,具体措施如下:

1.2.1层级护理调查全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按照自上而下的模式将其划分五个层次,N4级为护理部主任,N3级为科护士长,N2级主管护师,N1级为责任护士,N0级为护理员。N4级护士主要承担护理质量管理,制定护理质量管理条例,指导下级护士开展护理工作;N3级护士承担护理会诊、查房和危重病人的全面护理工作;N2级护士负责一级护理,进行危重患者护理,并指导责任护士开展护理工作;N1级护士完成二、三级护理,在上级护士指导下进行危重患者的护理;N0级护士协助上级护士完成危重患者护理,独立完成普通患者的各项护理。自上而下,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同时减少护理差错的出现。

1.2.2PDCA循环法①P-计划阶段:发放调查表,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康复难点进行了解,由业务骨干查阅资料,编写《康复手册》,包括患者病后知识、康复锻炼方法,必要时可配备一定的锻炼图谱,针对不同患者制定《功能锻炼进度表》,涵盖康复时间、锻炼内容、评价等;②D-执行阶段:术后第一天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发放功能锻炼表和《康复手册》,向患者示范功能锻炼方法;之后责任护士每日对患者的锻炼情况进行了解,对锻炼相关内容准确记录,如患者未能实现锻炼效果,需要标明原因,制定补救措施;③C-检查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评价,如患者能准确完成功能锻炼表上的内容,则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在患者出院前利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调查;护士长向患者了解每日护士指导锻炼的时间;④A-总结处理阶段: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促使护理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2]。

1.3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5.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对比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对照组患者功能康复锻炼动作准确度为52.4%,观察组为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护理与康复的关系范文3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预见性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中具有广泛应用。对髋关节疾患具有较明显终末效果,可以及时消除关节疼痛,恢复关节正常功能,在当前治疗中属于具有较高优势的治疗方法。但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用过程中,并发症也随之出现,例如深静脉血栓继发性肺栓塞、髋关节脱位、感染等并发症[1]。针对患者并发症情况,予以预见性及康复护理具有明显作用。本文选取1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预见性及康复护理,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髋关节置换术标准。其中男84例,女76例,年龄(63.4±4.2)岁。股骨颈骨折患者110例,股骨头无菌坏死患者32例,其余1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可以对比。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预见性及康复护理,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

心理干预:由于大部分患者并不了解手术情况,且手术容易产生疼痛等情况,导致患者易产生焦虑紧张等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及时与之沟通,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手术必要性与有效性,增加信心,减少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饮食指导:患者需多应用粗纤维、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多应用高钙食品,不可应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患者需确保营养充分,以便增加机体康复效果。

预见性护理: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主要并发症有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压疮、髋关节脱位等,需根据并发症引发因素予以预见性护理。

康复训练[2]:手术后第1天,按照患者具有状况加高床头,低于30°,患者正确合理实施踝关节背伸被动性活动,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等可进行长收缩活动,增加下肢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第2天持续肌肉活动,且能够进行不完全半桥活动,髋屈曲10°-20°,将足跟部作支点进行挺髋锻炼,臀部抬高离床,持续10s,重复完成10次,不可用力憋气;第3天加强练习伸膝,膝下垫上软枕,屈膝保持20°-30°,将膝部作支点,小腿抬高离床进行伸膝动作,于空中停留10s,缓慢放下,并重复完成10次;第4-7天持续患肢肌力锻炼,监者在助行器或人员帮助下进行站立锻炼,合理外展及屈曲髋关节活动;术后一周到出院前,应用平行杠等作为健腿支撑,进行患替迈步锻炼,一直到正常步行训练。锻炼过程中需根据患者情况合理调整强度,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2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出院时与出院后3个月Harris评分均比对照组要高,研究组上升更为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预见性护理方法:患者手术后会回到病房,被动性完成肌肉按摩并合理进行踝关节跖曲背伸锻炼。麻醉消退后,患者可主动性随意使脚趾活动,并按照康复训练原则,加强运动恢复锻炼。对深静脉血栓形成预见性护理中注意运动时由少到多、增加患者能耐受性合理调整。

感染、压疮的预见性护理:手术时为了防止发生感染,通常会在手术前3天予以抗生素防治,且在术后合理予以抗生素,若患者有糖尿病症状,需及时控制血糖

手术前需予以患者康复指导:在训练床上大小便,避免术后由于不习惯发生尿潴留、便秘现象,而且不合理往往会发生脱位情况,应用便盆时需将臀部抬起使其保持足够高度不可患肢外旋及内收。

经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Harris评分明显上升,且并发症出现几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

参考文献

[1]李艳会,孙艳春,安春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康复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6):911-912.

护理与康复的关系范文4

【关键词】 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体会

脑瘫患儿主要表现为中枢运动障碍, 姿势异常, 同时智力、语言、视觉、听觉等出现各种障碍。近年来, 脑瘫发生率逐年上升, 对患儿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对家属及家庭都来了沉重的负担。本文就分析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体会, 增加患儿康复率,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55例本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脑瘫患儿, 经诊断, 均符合脑瘫诊断标准。男36例, 女19例, 年龄2个月~10岁。24例痉挛型, 18例弛缓型, 8例手足徐动型, 5例混合型。

1. 2 方法 ①康复教育。首先患儿在入院后, 护士要做好患儿和家属的康复宣传教育, 使患儿和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进行治疗和护理工作。因此, 护士要了解患儿的病情, 并要分析家庭情况, 讲解治疗和康复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做好相应准备。其次要做好卫生教育。护士要指导家属做好患儿的卫生工作, 注意保暖, 适当添加衣物, 尽量选择舒适柔软衣物, 餐具要定期进行煮沸和消毒, 避免细菌感染。适当进行锻炼运动, 避免出现湿疹。最后加强用药指导。患儿药物大都是冲剂, 或者将药片捣碎加水送服[1]。患儿喂药时, 需将患儿抱起, 头部抬高, 避免出现呛咳。对于自行服用药物的患儿, 要将服药的方法进行详细讲解, 指导他们正确服药。②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 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在患儿病房可以摆放儿童喜欢的玩具和图片, 让患儿保持着轻松愉悦心情进行康复治疗。同时在治疗室走廊及家长休息地方张贴脑瘫发生原因, 治疗方法, 注意事项, 使患儿家属可以更加全面认识脑瘫疾病, 提高他们治疗, 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护士在和家属交流时, 态度亲切, 要有足够耐心, 不可存在不良情绪与患儿和家属交流。③运动康复护理。首先是不自主运动康复护理。在康复护理工作中, 要避免患儿受到不良刺激。此时护士要先和患儿建立良好关系, 使患儿可以信任护士, 无不良情绪, 确保康复护理顺利实施。在康复护理中, 先将患儿下肢控制不自主运动进行康复运动, 让患儿适宜进行爬行、行走、平衡等训练。患儿下肢在获得一些自主控制后, 然后进行自主运动控制, 如头控制、双手支撑等运动。其次是共济失调康复护理。脑瘫患儿在坐立和卧床时, 无法保持有效平衡。因此, 在平衡康复护理时, 先从患儿眼手及口手的配合, 然后从坐立、跪立的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同时还可以使用平衡器材, 比如平衡板等让患儿训练, 患儿在训练时, 避免发生摔伤和跌伤。④语言障碍康复护理。脑瘫患儿会出现视觉、听觉及语言障碍。在康复护理中, 患儿头部保持中立, 身体放松, 利于倾听;为了容易患儿理解, 需采用简单言语, 同时配合手势与患儿交流, 便于理解。在交流过程中要面对患儿, 使他们能够清楚和明白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语。另外, 家长要和患儿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 使患儿可以时刻在语言环境中成长、锻炼。⑤心理护理。脑瘫患儿由于肢体及行动障碍, 会出现自卑、悲观、暴躁等负面情绪, 而护士和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力、宽容性去关爱他们。当患儿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哭闹、自卑、孤独等行为时, 无法集中注意力去训练, 产生逃避、恐惧等行为时, 护士和家长要给予患儿更多关爱。在训练时, 将心理康复和生活康复护理结合在一起, 患儿在训练过程中, 护士和家长要和他们交流, 注意患儿表情, 多鼓励和表扬, 增强患儿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根据患儿兴趣爱好, 进行积极有效诱导和引发, 缓解负面情绪。加强患儿之间交流, 使他们能够跨出自己的圈子, 融入别人圈子, 去交流, 去交朋友。另外, 家长在患儿护理期间也存在着抑郁、焦躁、激动等不良反应, 护士要向家长解释脑瘫康复的案例, 缓解家长担心、抑郁心情, 并要让家长积极配合患儿的康复训练[2], 使患儿坚持治疗。⑥出院指导。家庭康复训练对提高患儿康复率有着促进作用。因此, 患儿出院后, 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提高患儿兴趣。同时在日常生活中, 家长要指导儿童独自穿衣、刷牙、吃饭等, 突破他们的行动障碍, 使他们可以逐渐生活自理。

2 结果

55例脑瘫患儿经综合康复护理, 25例治愈, 29例有效, 1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7.8%。

3 讨论

脑瘫患儿主要表现为中枢运动障碍, 姿势异常, 同时智力、语言、视觉、听觉等出现各种障碍。在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 为了提高患儿的康复率, 必须要采取综合康复护理。

在本组患儿康复护理中, 55例脑瘫患儿经综合康复护理, 总有效率为97.8%。通过对患儿和家长的康复教育, 使他们能够掌握脑瘫康复治疗知识;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和语言障碍康复护理, 提高脑瘫患儿康复率;加强患儿的心理护理, 缓解患儿负面情绪, 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同时要缓解家长负面情绪, 使家长可以护士一起配合患儿康复治疗, 促进患儿康复速度[3]。患儿在出院后, 加强患儿出院指导, 进行家庭康复护理指导, 使患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康复训练, 突破他们的行动障碍, 使他们可以逐渐生活自理, 并逐渐康复。另外, 患儿在康复护理中, 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根据患儿不同的康复训练计划、年龄, 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在康复训练场地, 安装防滑地板, 做好防护栏, 避免患儿在康复护理中, 出现危险事故。

综上所述, 在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中, 需要采取综合康复治疗, 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和家庭护理, 对提高患儿康复率有着促进作用,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小莉. 脑瘫患儿家庭康复护理效果评价. 护理学报, 2013, 10(05):456-459.

护理与康复的关系范文5

关键词:社区康复护理 特点 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22-02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问题重视度的提高,以及传统医学模式的变革,病人的康复护理工作已经由专门的医疗机构扩展到了整个社会当中,护理工作向居民社区推广也是现代护理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再加上国内人口结构正趋于老龄化,推进社区康复护理进一步走向专业化是当前普通民众的迫切要求。

1 社区康复护理及其特点

所谓的社区康复护理,是社区康复计划的康复策略之一,指的是病者、伤者、残者在社区康复的过程中,在总的康复医疗计划的指导下,社区内部的护理人员以全面康复为目标,针对相关人员开展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整体性康复指导,督促他们科学地进行自觉康复训练,逐渐减轻伤痛所带来的痛苦,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以求最大程度实现病人及伤者的康复。

社区康复护理的对象包括因意外损伤或急性、慢性病所导致的生理、心理障碍者,还有因老龄而导致的机体功能,以及先天性发育不良等等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的人群。针对不同的人群总结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及其对家庭、社会的参与性。当然,由于此类人群病情各异,而且又有各自的家庭,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比较复杂,因此,社区康复护理工作具有长期性、分散性、指导性以及复杂性;但同时,相对于专业的医院护理工作,社区康复护理具有费用少,效益高的特点,对于病患家属而言更加省心省力,成本也更低。

2 社区康复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社区内服务对象的健康情况不同,康复需求不同,决定了社区康复护理工作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别。

首先,对于刚刚痊愈后出院回家的对象,需要对其开展康复期宣传教育,尤其是年幼儿童、高龄老人、产后妇女等等,要对其开展日常行为、个人卫生、休闲运动、康复期饮食等方面的知识教育,帮助他们开展康复期自身护理,并且引导他们远离不良习惯,还应定期联系其家属,争取服务对象家属的配合。

其次,对于慢性疾病对象,社区康复护理护士需要单人联系一部分康复对象所在家庭,对其康复对象进行专门的定时打针、喂药、翻身、褥疮等护理,另外如糖尿病患者可以进行饮食指导、高血压患者定时监测血压并指导服药、乳腺癌术后做肢体活动指导等等,可根据情况轮流进行护理。

再次,向服务对象家属普及诸如口腔护理、为行为不便的患者开展肢体被动运动、身体清理等等技巧性要求不高的知识,吸引家属参与服务对象的康复工作,与社区护理人中相配合,帮助服务对象更快恢复健康。

最后,对于病情相对复杂而且有复发可能、但又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长期住院类康复对象,护理人员应当为其建立特殊护理档案,与社区康复机构的医师等工作人员每天定时检查,如有情况应及时处理,并且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动,为有效治疗作好准备。

3 社区康复护理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在开展社区康复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才能更有效地更有针对性地为伤者、病者服务。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做好服务区域和对象的实际情况调查工作。先对社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进行调查,了解服务对象的生存条件;然后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情况、文化层次、家庭生活水平、卫生理疗要求建立调查,在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之上,建立社区服务对象健康档案,选择设置与所在社区相适合的康复护理项目,必要时可与所服务对象签订护理合同。

其次,在社区内广泛进行康复护理宣传工作。树立社区康复护理在居民心目中的地位,是社区康复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社区卫生人员应当全力动员社区领导、民政工作人员、志愿社团等等力量,通过宣传栏、社区广播、以及免费发放易懂易读的社区康复护理手册等等手段,帮助社区居民树立对社区康复护理工作的科学认识,进而将康复护理工作真正送到患者面前,切实为社区居民提供最大程度上的康复护理,帮助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同时,还可以帮助社会专业医疗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加快大型专业医院的床位周转速度。

再次,创立专门的社区康复护理中心,并配有2~3名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以及一定数量的护士。中心护理可由医院调派2~3名,其它人员可由社区内退休护理人员或者通过护理考核的人中选用,当然中心人员无需常驻,只要中心有需要时再具体联系即可,这样在保证社区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还能减轻护理中心的费用负担。医护人员虽然无需长驻,但康复中心必须设立24h全天服务电话,安排有人全天侯当值,以便即时接收护理人员以及服务对象家属的咨询,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如果有条件,可另外开设社区居民咨询热线,由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护师专门负责,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解答社区居民开展日常护理技巧、普通康复常、以及意外伤病的紧急处理等方面问题。

4 社区康复护理工作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

社区康复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健康环境的建立。因此从事社区护理事业的工作人员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职业使命,不仅要求其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高水准的康复护理技巧,而且还要求其知识面广泛,有一定的心理疏导水平、教育学常识、营养学知识等等,从维护社区居民健康的角度出发,做到热情为康复对象服务,对社区内的康复对象实施科学护理,不断增强康复对象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配合康复护理工作,以便尽快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5 结束语

目前,社区康复护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得到了服务对象的好评,但由于社区康复护理事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经验还不够全面,还需要更广泛的社会支持以及社区康复护理机构自身的长期实践和不断探索,以便将社区康复护理工作推向科学化可持续发轨道展,为广大康复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苏元英,杨丽莎,覃桂玲,王叶玲.亚健康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社区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13):60-63

护理与康复的关系范文6

1资料与方法

1.1方法

1.1.1抑郁量表评定患者入院24h内采用HAMD进行评定,然后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43例,综合护理组43例。

1.1.2分组治疗对照组给予脑血管药物治疗、康复理疗以及日常护理。综合护理组除给予脑血管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外,采用如下综合护理程序:(1)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资料表明,病人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的多少以及程度影响着急性期脑卒中后的抑郁。对此,医护人员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增加了对疾病知识的宣讲,简要介绍疾病的危险因素、发病进展、临床的治疗原则、预后会出现的问题等,让患者了解和认识此病的特点,正确对待,减少心理压力。(2)建立和谐的护患沟通关系:患者遭受突如其来的偏瘫,失语及活动受限,生活自理困难,大多患者均难以接受,出现情绪低落、焦虑,食欲下降等。在护理过程中,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关心、爱护和尊重患者。语气温和,技术娴熟,动作轻柔,充满善意,减轻患者心理紧张情绪。时常关注患者内心活动,以便及时发现患者抑郁情绪并加以疏导。康复训练过程中,介绍一些成功的病例加以鼓励,同时肯定或赞赏病人取得的进步,增强自信心。对持久的抑郁情绪患者经常沟通、交流、加倍关怀,避免让其独处。(3)护患共同制定和参与康复计划: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订功能锻炼、康复的计划,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从易到难,由粗到细,提高患者自信心和自我价值。尽早开始康复治疗。为了能使患者身心愉悦地接受治疗和康复计划,我们举行一些定期的小活动,如手工小游戏,讲故事,家庭互助等,促进患者的语言躯体运动能力,减轻由于疾病或并发症引起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4)家庭的关怀和支持,家庭的长期重视与无微不至的细心照顾对病人的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陪伴患者,与患者聊天,始终以浓浓的亲情与患者接触,使患者感受家庭的温暖,消除负面情绪,对临床治疗和护理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用药指导及其他: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用法、剂量、疗程、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等。嘱咐病人控制饮食、戒烟,每天适度、规律地活动,避免紧张与劳累。并做好监测血压、血糖、尿量等,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待疾病,战胜疾病。

1.1.3结果评价

1.1.3.1抑郁情绪评价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W后进行评定。根据HAMD进行评分。按照Daris的划界分,总分超过35分,可能为严重抑郁;超过20分,可能为轻或中等度的抑郁;如<8分,则没有抑郁症状。同时,按照治疗后HAMD减分率≥70%为显效,减分率50%~70%为好转,减分率<50%为无效。

1.1.3.2对护理程序的评价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主要针对综合护理程序如知识讲解,服务态度(心理护理)、康复指导等的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4个标准。

1.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与效果比较PSD经过6W治疗和护理,HAMD评分结果见表1,对照组治疗后抑郁评分虽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组治疗后比治疗前评分明显降低(P<0.05),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D经过6W治疗和护理疗效结果见表2,综合护理组有效率为86.05%,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经过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护理程序的满意度评价发出问卷86份,收回试卷86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综合护理组满意度92.86%,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

3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是常见的临床综合病症,抑郁障碍使生存质量和生活满意度明显下降,也延缓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的恢复,增加脑卒中的病死率。抑郁产生的外因主要来源于患病后的社会心理因素,诸如明显的家庭和社会关系的改变。治疗过程中,针对一些社会心理因素而实施的有效护理是改善PSD的有效方式。综合护理干预体现了更多的人文理念,提倡以人为本,突出患者为中心的主导思想,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谐的沟通交流,对相关疾病知识的讲解、各种轻松愉悦的小活动等,都能让患者的一些消极情绪得以淡化,而使身心得到放松,对疾病治疗产生积极的效应,促进患者康复。通过临床观察证实,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恢复,表现为HAMD评分的显著降低以及PSD总有效率明显升高,这提示综合护理过程很大程度缓解了患者的抑郁情绪,促进了PSD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