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专业的康复治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专业的康复治疗范文1
【关键词】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基地;文化建设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卫生类高职校开设的主要专业之一,目标是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及康复中心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康复治疗人才。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训基地文化,对增强学生在职场中的竞争力、体现高职校所倡导的文化个性、文化品质和文化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文化的内涵
(1)专业理念。专业理念是专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专业建设实践中逐步建立、不断积淀形成的,是全体师生为达到培养目标而形成的一种思想和理念,它随着专业建设的深入开展而不断拓展和更新。通过专业理念的提升,正确指导教学行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不断提升职业素养。(2)职业道德。职业道德首先要求学生热爱专业,遵守实训室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由此逐步养成其今后工作岗位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其次是诚信作风培养,培养学生在实训操作中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第三,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培养学生在实训中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形成合力,提高实训成效,并逐步形成团队合作素质。(3)职业情境。职业情境就是在实训基地具有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能体现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职业内涵。实训基地设计与医院康复治疗室工作环境相仿;具有与临床康复治疗工作相似的实训制度,使学生明确实训目的、意义和要求,保证专业实训有效、有序开展。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各种活动和比赛,如康复功能评定、物理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比赛等,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
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实施
(1)精神文化建设。从培养高素质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目标出发,吸收一线康复治疗的先进文化,将康复治疗工作岗位所倡导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以及救助伤残、关爱至上的人文关怀理念渗透于实训基地,营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训基地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实训基地门厅、走廊、墙面等空间营造职业环境、传播专业文化,使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时潜移默化受到职业熏陶,逐步树立关爱伤残患者的理念,激发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认同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2)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包括实训基地的环境布置、实训设备、实训条件等方面,其重要特征是实训环境的真实性。实训基地按照目前医院及康复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的职业岗位建成仿真的工作环境,实训基地设施齐全、真实、先进,使学生在实训基地实践时犹如置身于现实的职业环境中。(3)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是实训基地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科学的管理制度能确保实训基地发挥最大、最优功能。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融入临床康复治疗工作流程,如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仪器设备保养和保管制度等,让学生提前认知康复治疗工作的岗位职责,并逐步形成一种工作习惯。同时根据学校实训基地的现状及学生的特点加强安全制度建设,确保实训场所安全和保护学生自身的人身安全。实训中,严格掌控操作流程,实训后,及时评估安全措施实施情况,在保护学生自身安全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使学生懂得在今后工作时如何保护自己和怎样保护患者。(4)行为文化建设。行为文化的作用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要求学生要以一名准康复治疗师的身份进入实训基地实践,各项操作严格按照临床工作流程进行,如做到仪表大方、举止得当,按规定摆放各种治疗物品,仪器设备定期保养,仪器设备严格保管,操作前与患者沟通,操作中始终体现对患者的关爱,保护患者隐私等,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基地是学生接触社会、体验职业岗位的窗口,是学校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康复治疗人才目标的重要保障。实训基地要吸收医院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构建与校园文化体系相融的实训基地文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使之成为能适应康复事业快速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 考 文 献
[1]王燕,郭在云.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实训文化建设的思考[J].管理学家.2010(6):190~191
专业的康复治疗范文2
Key words: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speciality, Technology of therapeutic exercises,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中?D分类号:R4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4-0-01
根据卫生部高职教育的目标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康复治疗教育应向社会输送高技能、高素质的实用型康复技术人才[1]。而我国高职康复教育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其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理论联系实践、综合解决问题和临床思维的能力非常欠缺。针对这一问题,我校开始探索与实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运动治疗技术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2016级三年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甲班100人为实验组,乙班100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均为高中起点,全国普通招生,学制3年,年龄、性别比例、教育背景及以前学习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均由相同教师带教,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2.1教学改革方法 对照组按以前传统运动疗法技术学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实验组则按照改革后的运动疗法技术学实践教学新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增加实践课程学时,使其与理论学时的比例接近1:3,继续加大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力度。第二,实行“校院合作、工学交互”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运动疗法技术学实训教学放到医院,使学生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有机地“工学交互”,及早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第三,开展以“导师制”为核心的实训教学模式,由原来学校教师实训室带教改为临床康复治疗师现场带教指导。第四,制定统一实用的运动疗法技术学实训课程标准及评分标准指导实践教学活动。第五,大力发展床旁教学,分组讨论,小教室授课等多种临床教学形式,灵活运用病案式、参与式、互动式、PBL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由“模拟”转变为“实战”,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2.2成绩评估 教学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考核,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以百分制形式统计两组实践技能考核成绩,监考人员由副高职称以上、有丰富临床带教经验的附属医院临床教师担任,每道考题均有科学、详尽的评价标准及相应分值,学生依次进行实践技能考核,考核完后监考教师当场打分。
2.3问卷调查 实践技能考试结束后,对2016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200份, 收回195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8%。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
二、结果
1.考试成绩比较
对照组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平均分数为(76.8±2.5),实验组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平均分数为(90.6±3.1),两组平均成绩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2.两组学生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 见表1
三、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身患重病、生命垂危的病人得到了及时的救治,保存了生命,延长了寿命,但往往伴有各种功能障碍,严重地危害着病人的身心健康,给病人本人带来痛苦,给家庭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也给社会增添负担[2];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肢体伤残病人和家属不再满足于仅仅是保住性命、稳定病情,更希望功能恢复或改善,生活能够自理,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因此,康复意愿大大增加,对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运动疗法技术学》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整个康复治疗体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国内运动疗法技术学的临床实践教学, 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力度不够。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尚缺乏标准化实训项目与统一编制的运动疗法技术学实训课程标准的指导以及评分标准的考量, 实践教学尚缺乏完整性与系统性, 尤其对学生人文素质、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不够, 从而导致学生康复治疗技能差,毕业上岗后不能立即胜任日常工作。因此,现有的运动疗法技术学实践教学已不能完全适应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治疗师培养的目标。
专业的康复治疗范文3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康复治疗;临床技能;教学满意度;教学
康复治疗学专业是一门起步较晚的新兴专业,是科学技术与医学相互渗透结合,逐渐发展形成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医学应用技术学科专业[1]。我校为全国首家康复治疗学开办院校,一直在探索如何改善教学质量。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 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动手能力及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2]。我院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康复治疗学专业临床技能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校进行康复治疗学专业临床技能学习的学生共120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其中观察组男38名,女22名;年龄18~20岁,平均年龄(18.3±1.3)岁。对照组男35名,女25名;年龄18~20岁,平均年龄(18.6±1.3)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且上学期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无差异。
1.2实施方法
1.2.1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带教教师根据临床实习需要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在确立项目目标和任务时,一方面要求项目活动符合临床病例的实际情况,即项目具有可行性;另一方面要求项目从设计、实施到完成,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计划,即项目的完整性;再者,要求项目的设计应该符合康复治疗规则。
1.2.2设计活动形式、步骤和方法 在项目教学中,为了便于项目的操作和管理,在明确项目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需要对项目运作的基本步骤、形式和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过程中,活动的形式一般采用的是分组进行的模式,该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小组协作和团队精神,起到优势互补的效果。一般每组4~6人为宜。在分组的基础之上,要求各组列出项目计划、活动步骤和具体分工。小组的活动步骤可以设计为准备开始阶段、研究实施阶段、评价总结阶段3个部分。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注重过程的体验,全面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过程。
1.2.3成果展示(康复治疗方案)与交流 活动结束,带教教师组织成果的展示与交流,让学生切身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感觉,并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对待。成果(康复治疗方案)展示可以采取计划书展览、多媒体展示、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技能教学考核成绩 沿用传统技能考核方案进行,分笔试部分以及操作部分,总分100分。
1.3.2教学满意度调查 自拟教学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学生的满意度的调查,于期末进行调查,量表由10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10分,满分为100分,100分为十分满意,85~100分为比较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PS 19.0统计软件分析所有资料数据,结果采用(n,x±s)表示结果,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对照组学生十分满意28名,比较满意20名,不满意12名,教学满意度为80%,观察组学生十分满意38名,比较满意22名,不满意0名,教学满意度为100%,观察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2001 年,“项目教学法”被引入我国,并应用于医学临床、计算机、电工以及财会等多个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活动中,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枯燥的学习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综合素质[3]。张伟丽等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病理学》的教学中,结果显示,通过在《病理学》课程的大专院校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满意度,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明显提高教学质量[4]。本次研究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康复治疗学临床技能教学中,并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开展项目教学法的观察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李晓捷,吕智海,张丽华.融创新精神于实践教学注重康复治疗学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4):394.
[2]郭明,李建军.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新思路[J].中国康复,2005,20(6):371.
专业的康复治疗范文4
【关键词】运动康复专业 核心课程 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
前言
我国的康复医学教育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以医学院校开设相关专业为主,培养目标是康复医师?目前,我国康复医师的培养已初具规模,但临床上执行治疗方案的康复治疗师的培养却发展缓慢?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全国部分高校开设了运动康复专业,希望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专业的人才?本次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索运动康复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核心课程的设置,希望为我国运动康复专业的建设和科学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问卷调查对象由两类人群组成?一类是来自开设运动康复专业的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等10所体育院校以及天津医科大学、玉林师范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等3所医学及师范类院校的相关专业负责人,共计26人;另一类是来自西京医院康复科(西安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专业实习基地)、陕西康复医院康复科、陕西省兵器工业部521医院康复科等5所医院的康复科主任和教授,共计12人?
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了三种方法。第一,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有关运动康复的相关课程、教学大纲中的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计划以及相关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资料等;第二,专家访谈法。与近几年在教育部撰写运动康复专业培养方案的8名专家就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核心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与沟通;第三,问卷调查法。对多所体育类高校运动康复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择、毕业考核环节、学生对专业能力培养的期望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3.研究结果与分析
(1)专家访谈结果
8名专家都认为运动康复专业的实践环节应该加强,应结合培养目标, 通过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设置, 培养学生分析以及运用康复知识的能力?截至目前,西安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专业的毕业人数达145人,专业师资力量配比、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由于临床技能的培养在运动康复专业的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实践性教学对运动康复专业至关重要,如何使该专业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求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全国各院校的学缘结构和办学特色不尽相同,各校运动康复专业的培养方案也有所不同?如表1所示,PT、OT师的职责、残疾运动员的医学分级、心脏病的康复、膝关节损伤的康复、骨科康复新技术新理论等是目前我国运动康复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中对就业趋向有指导性意义的内容?
运动康复专业的课程可以分为基础科目(包括公共课程和基础课程)、应用性专业科目(专业基础课)、专业性科目(核心课程)等几个部分,其中每部分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专业教育平台开设专业性的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包括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该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包括物理疗法技术学、肌肉与骨骼临床康复治疗学等几类课程,同时增加实训环节以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毕业实习长达半年,工学结合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见表2)?
在对比开设康复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体育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之上,结合西安体育学院开办的临床科学研究和专业教学的特色和优势,制订了以小组为单位的研讨团体,拟定了运动康复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标准以及相关学时的分配比例等?人才培养计划强调了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同时强调了限选课和专选课的教学,分别以50%和15%的比例进行合理设置,并增加了临床医疗和基础医疗的课时。同时,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以1:1的比例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其中适当增加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时数?此外,实习基地均为市级三甲医院的康复科室,同时编制了完整规范的教学实习指导大纲,并配以系统的考核方案?从2012届该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情况来看,预期的培养目标并未达到,因此,很有必要对这一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调整与改革?改革思路如下:第一,准确把握教育定位,与培养目标保持一致;第二,正确制订评价体系与标准;第三,毕业考核形式多样化,重视实训操作?
4. 结论
(1)在对多所开办运动康复专业的高校调研之后,笔者发现,由于西安体育学院地处西北,运动康复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明确的就业范围就是在西北五省各级医院的康复科。
(2)运动康复专业的核心课程应该围绕培养目标进行设置,虽然教育部在编写专业大纲时已经划定一定的核心课程范围,但应根据各院校特色保留基础内容,凸显特色课程。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就是西安体院运动康复专业发展的特色?
(3)运动康复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所以新培养方案的毕业考核要求中应将毕业论文改为围绕医院大病历的毕业设计?
(4)结合我院运动康复专业学生的培养特点进行核心课程的设置,增加实习时间,将原有的10周实习时间增加至24周?
参考文献:
[1] 雷桂成:《体育院校运动康复方向本科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8卷第1期,第103-105页。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EB/OL]. http://,2008?
[3] 喻洪流、胡秀枋、沈力行、钱省三:《国内外康复医学的教育发展》,《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第10卷第44期,第182-184页。
[4] 黎健民:《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本科教育研究》,《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5卷第4期,第71-73页。
[5] 姚鸿恩、李宗珊、周军:《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现状思考》,《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7卷第4期,第1-5页。
[6] 乔志恒、郭明:《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15卷第1期,第96-98页。
[7] 刘政治、黄岩松、陈卓颐:《中医康复专业发展的前景探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10卷第3期,第95-97页。
[8] 戴红、卓大宏、卫波:《我国康复治疗技术岗位需求预测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年第18卷第12期,第739-742页。
[9] 陈卓颐、罗治安:《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2卷第2期,第83-85页。
专业的康复治疗范文5
【关键词】康复医学;课程体系;医学教育
康复医学源自于医疗康复,是为了康复的目的而应用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以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一个医学专科。
现代康复医学在中国的发展仅有30年历史,尽管康复医学专业发展迅速,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团队,但是团队成员的职责及其构成极不合理,尤其是康复治疗师,多由其他专业转行而来 [2]。这些都导致专业课程设置不统一、人才培养欠缺专业化和规范化,无法充分满足日益增长的康复医学事业发展需要。
1 现状
1.1 国内外概况 现代康复医学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20世纪8O年代初现代康复医学引进我国,虽然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近10余年发展十分迅速。2001年,我国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纳入国家全日制高等教育计划内,近年尤以高职高专层次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历教育发展更为迅猛。
1.2 招生院校分析 经过对6省市的高等院校调研,显示本专业共有65所院校开展康复医学类专业,主要发现了两点:一是如今社会对康复医学的需求量极度膨胀,国家对康复医学类专业培养热情的高涨;二是办学高校层次多样,民营资本有所介入。
1.3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人才的成才方向和规格,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而这其中,最能体现培养目标的便是专业名称的设置。经过对6省市的高等院校调研,反映出康复医学类专业办学的特点:一是康复医学类专业办学多元化,设计范围广;二是康复医学类专业办学层次较分明,结构比较合理。
1.4 专业教学模式 我国1949年后成立了一些疗养院、康复医院,综合医院成立了物理治疗科、针灸按摩科,许多医学院校开设了物理治疗学,物理医学课程。我国的高等院校大多没有设立专门的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专业,而是采取物理治疗为主,兼顾作业的模式培养。
2 问题
目前我国已有4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康复治疗本科教育,70多所普通院校开展了康复治疗技术专科教育。但与国外相比之下, 我国康复医学教育普遍存在规模小、系统性差、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较为薄弱的问题。经过专业培训出的合格康复人才极少,各种大量的康复机构基本处于虚设状态。因此,我国康复医学的医疗资源的硬件与软件无法相匹配。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现仍存在以下问题:
2.1 课程设置不统一,影响学生质量 国内开办此专业本科教育的院校,其 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均在摸索之中,其专业课程设置的名称、课程门数、各课程学时数等均无统一标准,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界定不是很明确,同一课程在不同院校的课程分类不同,尤其是康复治疗技术高职高专层次的康复教育,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统一规划教材。
2.2 培养目标不统一,影响人才水平 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够明确,绝大部分从业人员是从护士岗位或技师岗位转行而来,一般未接受过正规的专业学历教育或培训,最多仅接受过本科室传、帮、带,业务素质相对较差。我国前几年康复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虽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客观的需要.但由于各种原固.普遍存在着“杂”、“短”、“散”、“浅”等弱点,我国以康复治疗师为培养目标的专业名称五花八门 ,有命名为“康复技术”、“运动康复”、“保健康复”,也有命名为“社区康复”、“康复治疗”等名称 。专业名称不统一 ,势必导致培养目标不一致。
2.3 院校层次偏低,影响专业技能 在2002年开始的10年间,开设康复治疗专业的专科和本科院校共有97所,但1O年内没有1所高等院校开设系统的康复教育,这显示了康复教学的院校层次较低,大部分学校相关教学设施并不完备,而使得教育出来的康复医师或治疗师素质和专业技能并不是很高。其次,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开设的课程层次差别较大,这种参差不齐的差异将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导致无法通过院校培养尽快为我国提供高素质康复专业人才。
3 建议与思考
我国开展康复医学专业教育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由于各院校在办学理念和师资队伍上存在差异,我国开设此类专业的院校,其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仍在摸索之中,其专业名称的设置、课程门数、各课程学时数均无统一标准。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我国康复医学教育存在巨大差异性。但从长远看,我们应该与国际相接轨,提高康复医学类专业教育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在针对康复治疗师的培养上都结合了本国国情进行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我国有自己的国情特殊性,所以我们在借鉴他人培养经验的基础上,也可以加以改革。
【参考文献】
[1]刘志学,黄爱华,翟佳丽.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教育现状及三所院校培养方案对比.社区医学杂志,2014,(20);66-68
[2]李学军.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的探索.科技致富向导,2014,(32);318-318
[3]朱晓委.国内外康复医学教育现状比较.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4);66-67.
[4]陈艳.国内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分析.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10);992-995
专业的康复治疗范文6
关键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训中心建设;教学团队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我院于2010年在原有的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基础上,申请增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卫生厅专家组的评审,成功申办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努力探索本专业建设思路。
我们拟通过3~5年的努力,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完善康复治疗技术实训中心的基本条件,提高专业教学团队教学水平,达到同类院校先进水平。
一是制定科学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行业开展社会调研,并与行业一线专业深入交流,明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三年教学,培养具备必需的医学理论基础及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知识,具有必要的社会人文知识,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熟练掌握康复治疗技术技能,能用任临床pt师、ot师、言语治疗师、传统康复治疗师等岗位工作的高技能康复治疗技术人才。
二是实施“校院一体,双证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学院附属医院、康复治疗机构合作开发课程,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形成“校内教、学、做一体化——临床见习——顶岗实习”前后贯通的技能培养模式。通过双证书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实现技能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接轨。要求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外,还要取得保健按摩师(二级)证。
将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考试有机结合,将职业技能鉴定及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
三是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围绕康复功能评定、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及实施康复训练三大专业核心能力开设康复疗法评定学、运动疗法技术学、临床作业学、言语治疗学、传统康复治疗学、理疗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确保康复治疗技术技能的培养。
四是推行以康复治疗技术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的项目导向教学法。秉承高职教育以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宗旨的办学理念,突出早期接触临床,实现课堂教学与临床见习相结合,校内仿真训练与真实岗位学习交替,教学做一体化,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五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根据培养实践型、技能操作型康复治疗人才的目标要求,本专业配置了设施先进齐备的康复治疗实训中心,内设pt实验室、ot实验室、st实验室、康复评定室、针灸实验室、推拿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主要实验设备有平行杠、站立训练器、电动站立床、多功能升降床、牵引床、训练阶梯、各种上下肢关节训练器、肌力训练器、磨砂板、轮椅、助行器、pt床等。充分满足康复治疗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在原有中医一个实训室和一个老年康复中心的基础上,投入资金100万元扩建康复治疗技术实训中心,并与学院附属医院资源共享,使其满足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需要的同时还具备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及康复治疗服务功能。现与襄阳周边多家二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和康复治疗中心有长期协作联系,充分满足了本专业学生的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的要求。
六是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通过引进有丰富教学及临床经验的人才、选派现有教师外出进修、每年从专业对口的本科以上毕业生中招聘人才等方法,增加专业教师的数量,提高专业教师的素质。通过学历学习、导师制度、集体备课、学术活动、讲课比赛、技能操作比赛、临床实践、社区卫生服务、实验实习管理及编写教材和讲义等途径,帮助教师及时获得康复专业的新技术、新信息,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教学水平提高青年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我们打算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主持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培养4名骨干教师,负责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所有专业教师均要求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和康复治疗相关执业资格证,聘请校外康复治疗技术专家为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和兼职教师,指导专业建设,传授专业前沿知识与技能,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