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教学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茶艺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茶艺教学方法

茶艺教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 数学 差异教学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Investigate Differences in Teaching Methods for Mathematics

ZHANG Lijun

(Huadu Polytechnic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Guangzhou, Guangdong 510800)

Abstract For students of different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 needs, to carry out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full development and stimulate the learning potential of each student's way of thinking, teaching the child ah collective effect of differences and to explore ways of teaching.

Key words mathematics;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新课程标准》颁布已经有多年了,实施该标准成为众多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满足教育需要的重要参考标准,数学教学的任务从传统的集中于数学内容的教学,转变到充分尊重学生差异,因人而异的开展教学活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及能力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各方面发展需求也不平衡。差异教学就是强调照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唤起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当然,讲究重视学生的差异性不是忽视班级集体的整体学习带动作用,而且重视集体作用,强调同学间合作帮助,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这是差异教学的前提。 “差异教学”的核心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机会,通过“情境问题―确立数学教学模型―解释、验证、应用、拓展”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都参与数学,亲自体验数学的生存和发展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做,积极主动地探索,去建立自己的理解和意义,在自身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和技术应用的方法与途径。

1 预设数学“差异教学”情境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与高度的抽象性,许多抽象的数学知识都是基于一定的情境而构建与发展的。围绕教学目标,创设使学生对自然界与社会中的自然现象有好奇心、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操作活动的情境,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要求。如:丰富的图形世界,有趣的七巧板,教育储蓄,打折销售等等数学问题的学习使数学基础知识都镶嵌在具体的情境中,使数学知识注入了生动的生活气息,从而赋予了生动、丰富的意义,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我们身边。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根据教学内容创造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带着浓厚兴趣进行学习。

2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数学教学目标

在进行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数学基础设计几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分析比较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反应,通过提出问题和对比回答问题的学生反应,找出存在不同答案的深层次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智力、能力等不同方面的差异,以及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等方面的差异,探索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两头”实施分层次教学,鼓励不同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历程中获得成功,避免两极分化。针对客观存在的学生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允许这些差异的存在,利用这些差异鼓励不同的学生都能展现自我,施展自己独有的才华。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要大胆设想,大胆猜想,踊跃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观点,标新立异,培养求异思维与创新精神。并有意识地将新知识和学习材料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融会贯通、发展智力、形成能力。多方位、多角度地转移和变换,激发数学思维习惯,养成良好的逻辑思辨能力。在培养和探索学生数学思维方式时,要注意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都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通过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思考角度的探索,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组开展讨论、交流,然后由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这样由于师生互动,生生(下转第96页)(上接第87页)互动,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

3 制定切实可行的差异性教学计划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懂得什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方式,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争取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在进行数学教学中,依据学生的能力,制定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教学。差异教学要做好课前备课、课中教学、课后练习等环节工作。在课前备课中,老师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难度的问题,以备课堂教学之用;在教学中要针对课前的备课设计适时调整教学过程,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课后练习上要根据课堂上学生反应,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后作业,布置学生作业时,分类布置题型:适合全班学生做的基础题;适合中上等生做的提高性试题;综合性强的适合学优生做的。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学习需要自由选择当天作业,学生对自己选的作业就会主动完成,学习的主动性会增强,作业的质量也会增高。

4 实施“差异教学”的具体做法

(1)建立个人学习档案。学生学习档案:姓名,学科,编号,考试:粘贴一周内最好的一次试卷,作业:粘贴一周内最好的一次作业,评价:家长老师评价学生一周内最好的一次表现,合作:写出一周内与同学或老师共同探究、解决了什么主要问题(仅限数学问题),体验:通过一件具体真实事例,写出对自己的评价,对数学的情感体验,积累:收集一周的错题,并改正,写出错误原因。开始学生不爱做,只是应付,但久而久之,学生从中受益,通过多方面的评价,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进步,树立了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体会到在享受尊严的环境中成长。教师往往对学生认识不全面,也不清楚他们有什么特殊需要,通过对档案内容的分析,了解了学生学习落后的真正原因,这为有效地实施差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2)定期进行单元测评。考查内容: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②知识的迁移能力:举出现实生活中应用本章知识的例子。③创造性想象能力:归纳常规题型的常规解法或辅助线的常规添法。④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本章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⑤测评方法:学生自己打分或两人一组互评。

茶艺教学方法范文2

在少数民族的偏远山区,学生的先天不足以及后天所处的地理环境导致学生的智力差异更加明显,学生的语言障碍,影响了学生的听课、理解及反应能力,学生的听课效果也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根据多年来的教学总结发现,如果要把每个学生充分地调动起来,尽最大所能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增长他们的知识,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步进行:

一、利用课堂教育采用分层次讲授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将学生的能力分为几类,讲授知识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不同难度的问题,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短时间内通过自己的归纳、总结、发现吸收到新的知识,还能灵活地将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对应更难的问题;而个别学生则会出现盲目、不理解的状况,这时教师就得采用个别指导的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问题,重新讲授、认识新知识。发现学生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若是讲解速度过快,则放慢速度重新讲解。当然分层次讲授,要有度,如果在个别问题上花过多的时间,这样又将阻碍了部分优等生的发展,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利用课后辅导

学生的课后辅导不仅能弥补分层次讲授的不足,而且还成为落实缩小成绩差异的关键。知识的巩固依靠课后的作业完成。一般学生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巩固,拓展任务,但个别学生则不能,所以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不同的练习作业分发给学生完成,当然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正确估计学生学习对新知识可能掌握的程度,准备不同层次的练习作业。再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分组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既能让智力水平高、成绩优秀的学生求知欲得到满足,又能让智力水平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跟上进度,让他们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或充满信心,以达到教学要求,排除了在学习进度上“一刀切”的状况,缩小了知识掌握日益拉大的差距。

三、重视单元测试

学生从第一单元开始学习,当学生学完一个单元后,进行诊断性测验,测验结果的好坏则是基本判断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掌握情况,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速度各不相同,掌握知识程度也不相同,测验的结果也就会不一样,如果测验出现个别学生未掌握已学知识或者掌握得不好,则组织个别学生需要重复两到三次,最终让他们进入第二单元的新知识学习,让学生有第二次、第三次学习的机会,去掌握以前尚未掌握的知识。让学生有成就感,不管是通过别人的帮助,还是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还是学到了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因为弄不懂的知识太多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也就对学习新知识充满信心,认识到只要努力去做,就没有完不成的事,对学生的意志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法。最后学期结束,保证每一个学生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感受每掌握一个知识点后的喜悦,充满对学习的信心及兴趣,学生的成绩就能得到优或者良。

四、利用小组精神

茶艺教学方法范文3

一、分析检查阶段开展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坚持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严格按照主管局有关文件要求,认真做好学习调研、深化思想认识的各项工作,确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进入分析检查阶段以来,我所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围绕“三保一弘扬”和“机关效能年”等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分析检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消除科学发展的障碍,明确科学合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党员大会、群众评议会,广泛征求党员干部、服务对象、群众对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紧迫问题、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焦点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党纪党风方面突出问题等相关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形成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二、分析检查阶段开展的具体进程

1、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按照我所活动方案安排,于五月下旬召开了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观确立民主生活会主题,班子成员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围绕主题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建议,并对今后的工作方向等作了诚恳的自我批评。

结合工作实际,民主生活会研讨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2)探讨了进一步解放思想方法、途径、措施;

(3)探讨了党风廉政建设问题;

(4)如何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2、形成了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报告

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二阶段活动安排,班子成员在认真总结完善学习调研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状况,深入查找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明确了科学发展的思路,本着力求做到思路观念有新解放、统一认识有新局面、能力素质有新提高、解决问题有新举措、探索经验有新体会的“五个新”,形成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3、召开了党员干部、服务对象、普通群众会谈会

听取党员意见、开好党员会议是发扬党内民主的主要形式,我所将班子成员的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发放到每个党员手中,并要求他们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主管局有关文件精神及本所工作实际评议,还召开了服务对象、普通群众代表座谈会,听取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焦点问题、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通过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充实完善了班子成员分析检查报告。

茶艺教学方法范文4

关键词:初中生;高中生;差异性;学习动机;教学方法

两年前,我因为是中途接别人的班,结果就阴差阳错地跨年级分别接了一个初中班和一个高中班。两年的朝夕相处,我发现初高中学生无论是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在个性心理、为人处世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有感于此,我想分享自己这次跨年级教学体验,以供以后作为教学参考。

一、身心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初中生平均年龄约12~15周岁,处于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期,与外界社会联系较少,对成人的依赖性较大,心理素质发展不成熟。而高中生平均年龄约16~18周岁,虽然他们在年龄上与初中生相差无几,但因为他们比初中生多了三年的生活阅历,这就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社会生活经验都比初中生丰富,身心的发展也趋于成熟。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自觉性方面的差异

就以我现在所教的初三和高三的学生来作比较,细心观察后发现,他们虽都是毕业班学生,但初中生明显没有学习动机,更没有升学压力,踏实又求上进的学生很少。尤其是家境好的学生更是错误地认为,不管他们的成绩好与坏,父母总有办法找关系送他们上高中。所以他们在学习上相对被动,总认为是在为父母和老师而学。因此就缺乏学习自觉性,课上总需要老师敦促着才肯学习。另外,上课说话和做小动作已是他们的通病。我刚开始教他们时,因为不知情,想当然地认为高中的讨论和自主学学习教学法也一样适用于他们,结果事与愿违。鉴于此,我采用讨论教学法显然不适合现阶段的学生,因此而改用问答式教学法。

另一方面,高三学生,他们几乎每天都埋在高高堆起的书中,不仅牝鸡司晨、熬夜加班地学习,特别是对那些来自贫寒家境的学生而言,在一考定终生的今天,他们更是拼搏用功,希望通过考上理想大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三、为人处世方面的差异

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他们在基础求学阶段,接触最多的人就是父母、同学和老师。日久相处,其间也不可避免地会有矛盾。

以初中生而言,首先在同学关系上,因为他们心智比较单纯,所以初中友谊也比较纯真。他们没有特别的择友观念,喜欢广交朋友。而他们间若有矛盾也是皆因小事而起,常常这些矛盾来得快,去得也快,都不是深层问题。

而高中生在心智上和待人接物上都远比初中生理性成熟。一方面高中生在交友上,不像初中生那样一群一群的,他们更看重质而不求量的多少。也就是说高中生已有自己的明确择友观,他们喜欢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或是有吸引力的异性朋友,这种在特殊高压学习中建立的没有世俗功利心的高中友谊,一旦建立,将成为他们人生中最深厚、最持久的友谊。当然高中生活中也不例外地存在很多分歧和矛盾,其中尤其表现在学习竞争方面的矛盾和室友性格习惯等不同方面的矛盾。这两种矛盾皆因学习压力而起,若得不到及时妥善地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态,此时老师更应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多与他们沟通。

那现在从另一方面,我们再来看看高中生会怎样处理他们与父母和老师的关系。前面讲到高中生学习动机较强,这从侧面也反映出高中生已开始有准成人的责任心。很多高中生想通过努力学习来回报父母、感谢老师,所以他们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会尽量让父母和老师安心、省心。在学校,他们喜欢知识渊博、对他们宽严有度、能让他们真正学到有用东西的老师。所以他们会很理性地和老师保持一种似友非友的独特关系,也即是能交心的老师与之交心,不能与之交心的老师也一样当老师尊重,只是敬而远之。

总之,从上述三方面的比较来看,我个人认为:一方面,我们应冷静反思初高中教学中的一些误区。比如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问题。学生的发展绝不是简单的“变化”两个字就能概括的。要知道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变化既可以表现为进步,也可表现为退步。因此,我们要多角度地看待学生的发展,当一个孩子变好或变坏时,其中一定有促使其变化的原因。老师要及时关注问题背后的成因,多鼓励学生的进步,及时扭转学生的退步。再者我们还要意识到学生的发展不单纯是一个生理成熟的过程。人在生理成熟过程中,人的行为和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在某个阶段或某个方面暂时没表现出来,就过早地断言他们没有可塑性。另一方面,我们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鉴于初中生多动,缺乏有意注意,我们就应多采用直观形象教学和诱导式教学来增加他们的兴趣,进而提高注意力。对于相对自觉的高中生,老师不仅应专注于授业解惑,还同时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人文修养和正确的价值观。末了,一句话,我们应根据学生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等特征,有效地采取针对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等不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茶艺教学方法范文5

关键词:学习需要;素质要求;教学方法;发现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086-02

一、成教学生与全日制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差异性对比分析

在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逐渐显现,这就需要在生活中不断补充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参加一些成人教育补充知识。成人教育学生特殊的身份使之具有不同于全日制学生的特定的学习需要。所以,成人教学的教学方法选择应以充分把握成人的学习需要为前提。根据对成人教育教学(简称成教教学)的实践,成教学生的学习需要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1],一种为获得更高级学历文凭的需要,第二种为培训职业技能获取资格证书的需要,第三种为求知的需要。在现实中以前两种情况最多,因为现在社会竞争比较激烈,而且现实对人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足的地方只有通过继续教育来弥补。对于全日制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比较单一,主要是获取知识并取得学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全日制学生都是通过高中直接升入大学,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很少,因此在大学中接触的知识都是新的,都是对知识的学习和消化。因此成人教育教学对老师的要求和教学方法都是不同的,笔者曾收集连续五年的学生成绩,每年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考前复习内容是一样的,从成绩上发现不同班级学生成绩离散性还是很大的,而且同一班级的成绩变化也很大,所以成人教育与全日制高等教育相比教学难度大很多。

二、对专业课教师素质要求的差异性分析

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差异性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学生需求的变化,对老师的要求也不一样。对于成教老师来说,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素质,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2]

1.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精神。成人教育的特点及学员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无私和艰辛。学生素质的不统一决定了专业教师应该具有更强的自我调整心态和自我适应的能力以及无私奉献精神。

2.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教学工作具有人文性特点,教师除了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外,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以满足每个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教师必须具有解决各种问题的知识,要具有比较好的学风。现在已不同于过去,现在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专业课老师综合素质要强。以前说要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对于成教专业课老师来说应该达到:要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几桶水,不能把视野只集中于教材的内容,而要关心与教学有关的理论及实践知识,随时满足学生的需要。

3.教师应具备的专业实践能力。作为一名成教专业教师,光有相关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理论联系实际,在讲到实际问题时,要用学生现实中容易接受的案例来证明讲解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才能活跃,学生听起来也不会太枯燥。比方在讲解“公路工程控制阶段”相关知识时,通过对现实的操作模式与课本的模式对比讲解,学生会更有兴趣,而且还增加了对知识本身的理解。这三者中专业精神应该居于第一位,没有专业精神不可能有比较好的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也不会有多强。

三、成教学生与全日制大学生专业课教学方法对比分析

对于专业课的教学,教学方法很多,常见的有:讲解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对话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在成人教学中,应根据成教学生的学习需要及特点,结合具体情况合理地运用这几种教学方法。

1.有效运用讲解式教学法。在教学方法中,不管是针对全日制大学生还是成人教育教学,讲解式教学都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讲解式教学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系统讲授课本知识的教学活动方式。成教学生由于生活中接触太多学习以外的事情,所以很难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每一句话的含义,喜欢接受一些新鲜并且生动的东西。因此,对于成教学生教学在采用讲解式教学时,最好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在每次课的讲解过程中结合案例、图片和视频使课堂气氛更活跃。相比而言,讲解式教学对于全日制大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

2.适当运用对话式教学法。成人教学中应当重视运用对话式教学,注重师生双向的对话互动活动,在教师与成教学生之间开展平等的对话和交流。而全日制本科生教学采用对话式教学效果没有成人教学效果好,不过对话教学对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好处。

3.合理运用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在成人教学中运用比在全日制大学生教学中有其特殊的优势。因为成教学生一般具有良好的心理发展水平,具有有关的知识背景,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但是讨论式教学有时也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因为成教学生有一个缺点就是自律性比较差,比较随便,往往在讨论开始还好,后期就会偏离主题,因此作为老师在讨论时一定要时常关注每一组的情况,出现情况及时引导和制止,并适时地加以表扬,使学生在思考中获得乐趣。

4.多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专业课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不管是成教学生还是全日制大学生都是如此。案例教学会使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案例采用得当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案例往往会使学生受益一生。但是对于成教教学案例,案例的分析要求更深入,不要蜻蜓点水式一带而过,因为很多学生具有工作经历,对常见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比方在讲解“沥青路面病害”时,要对各种病害产生的原因深入分析,最好结合不同的病害做对比分析。了解一点沥青路面知识的人都会觉得这两种病害在现实中很常见,虽然这么多年很多科研工作者都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病害治理研究,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那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原材料、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沥青路面的组合设计、沥青路面设计理论等各方面深入思考,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学生将会从案例中受到启发,引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当然教学方法没有定式,不管用什么教学方法目的是一致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应该学到的知识。但是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有侧重点,一堂课中应该结合具体情况把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教学方法灵活地融合在一起,使课堂气氛更活跃,达到教学的目标。

成教学生的复杂性决定了专业课教学的复杂性。在教学过程中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只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有重点、有目的地把这几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课堂更加活跃,起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晓飞.成教学生的学习需要与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J].成人教育,2005,(9).

茶艺教学方法范文6

【关键词】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正确把握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及时掌握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社会信息,科学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十分重要,为此,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及其必要。社会调查是人们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收集有关调查对象(社会事实,现象及其规律)的信息资料,并作出描述、解释和对策等的社会认识活动。开设《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能帮助学生学习掌握社会调查的理论和方法,有效提高在社会科学研究及社会工作其他领域中收集、分析、整理各种资料的科学性和效率。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性、实用性。以往课程教学中由于受教学理念和教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存在重理论、重讲述、轻实践的现象。《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各高校要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组织课堂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与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等结合起来”。因此,按照教育部要求以及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需要,开展《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极其重要。

一、《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是许多院校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是笔者所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法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我们通过实地发放和网上发放的方式对学习过该课程的同学以及承担过该课程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随机分布于吉林、辽宁、北京、四川、云南等省高校,回收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36份。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原理与原则、基本概念与方法,选题、研究设计、撰写调查报告等理论知识和内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9%的学生认为开设《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有很强的现实意义”;90%的学生认为“学习《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有很大的收获”;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学生自主参与研究,学生能较系统地学习有关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实际社会调研打下了基础, 但却未能充分体现出该课程所应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二)教学形式方面

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讲授为主,先进行理论讲授,后进行实践,实践往往限定在校内,或者网上调查及收集资料。长期以来,以教师主讲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只顾听和忙着记笔记,缺乏课上的吸收理解及讨论环节,学生参与程度比较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较为沉闷;这种方法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但是不便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未能很好的结合。问卷调查中,在你曾经学习的《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组织方式上,排在前面的依次是讲授、案例学习、讨论;但是讨论中,学生主动发言的少,气氛不踊跃,师生互动少;有在课程讲授同步进行课外实践的仅仅有9%;学生在选择喜欢的教学组织方式上排在前面的依次是课外实践、案例学习、讨论;学生们更希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减少理论课程,增加实践课程;希望教师与同学之间进行较多的互动,建立积极的课堂氛围:增强课堂知识趣味性。

(三)考试形式方面

收到的调查问卷中,本课程是必修课的专业,90%以上要求通过闭卷考试的形式来考核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有的学校虽然在人才方案上注明由老师确定考试形式,但是90%以上采取了闭卷考试的方式;本课程是选修课的专业,95%的学校不限制考核方式,闭卷考核和课程论文形式由任课教师自行选择,95%的老师采取要求写调查报告、以课程论文的形式作为结业考试形式;但是学生写的调查报告大多数是文献查询的资料整理完成,极少是社会实践活动后的真实反映;教师反映这些考核方式基本能反映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收获,但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缺乏准确性。

总体看,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缺乏实际解决问题的操作技能,还没有完全实现理论性和应用型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的,还有一定距离。

二、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一)“主体―客体”为主的师生关系

当前,教学活动中还没有摆脱“教育者中心”、“受教育者中心论”和“互为主客体论”,局限于用“主体―客体”范畴来界定师生关系,这种情况也存在于《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往往以教育者的角色自居,自认为是传播知识的主题,学生仅仅受接受知识信息的受体,“讲与听”的教学模式,自然导致,“演员”与“观众”的师生关系;尽管教师在教学的“舞台”上,非常认真的讲课,努力扮演称职的“教师角色”;但是,无法实现师生关系的优化与和谐,不利于构建良性的师生关系,学生成了等待被灌输的、能力缺失的客体,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对人的塑造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和体现。

(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否

随着社会快速变迁,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随着变化,高校教与学的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学生在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情况下,在网络技术和信息传播的多样化影响下,日益游离在课堂、网络与社会之间,一些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受到前所没有的冲击。

(三)理论内容与实际操作的结合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本身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理论内容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实践环节对于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知识和具体调查研究方法、增强实际工作的经验,以及为将来进行科学研究和参加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课程的讲授中,由于学校各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的时间安排与课程很少能达到一致的,加之考虑到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人身安全等问题,许多学校在人才方案上设置了课程同步的实践环节,但是,却不能按要求完成相应的学时量和调研目标。这样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紧密性就不强,直接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教师自身素质

由于部份教师自身素质不过关,教学观念落后 ,不精通网络媒体技术;理论功底薄弱和教学经验的欠缺,这就使得教学中,在教学深度、难度、广度等方面受到限制;有的教师科研能力不强,在设置调查课题方面,不能把握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或者不能设置学生利用现有的教学环境和社会资源能够获取丰富信息的课题,从而导致调查的实践环节不容易有序、有效地展开。

三、构建“双主体两翼一强化一结合”教学模式及实施途径

在社会调查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强化社会调查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双主体两翼一强化一结合”的教学模式。“双主体两翼一强化一结合”教学模式中的“双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传授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积极主动进行知识的吸收、应用的主体;“一强化”就是加强实践教学力度;“两翼”分别是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在左翼的引导下,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调查技能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推广到右翼的实践活动中去,并在活动中检验学习的效果。学生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的左翼与右翼的共同推动下,才能畅游在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知识汲取和社会实践调查的领域中。“一结合”就是实践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一)确立师生的“双主体”关系

教师和学生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二者构成了主体――主体的关系;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坚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其个性的发展,接纳学生、教师由“主宰”向“主导”转变,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主体,学生由被动的听众、观众、转变为参与课堂讨论、发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的观点,成为积极进行课堂互动的参与者;转变为运用社会调查方法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的调查主体;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价值感和实践意义。

(二)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性质以及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根据教育部精神要求“各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师范类学生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各高校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例如根据课程的内容,在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问卷法等知识讲解后,要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开展有针对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缜密的安排、调查前的联系工作、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必要时购买学生安全保险、检查学生的社会调查进展、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调查方法和技巧、解决临时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师生交流和调查总结;学生在调查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在课堂学习的调查方法和具体实务技巧、并运用社会工作等专业课程中学到的沟通、倾听、观察等技巧,开展社会调查;在调查中还要注意社会调查的伦理准则等等。调查结束后,将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最终形成调查报告。

(三)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认真讲授社会调查基本理论知识、方法、技巧的基础上,本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思想,教师要避免“一言堂”;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增加问题研讨、教师和学生角色互换教学活动及实验室模拟的方式,学生可结合课程进度,对于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学习体会和调查研究方案设计、问卷设计与学生和教师交流、开展研讨活动;根据设计的课题开展个案调查、集体访谈、实验法应用等模拟训练活动;尝试网络教学与研讨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

强化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就是将科研活动引入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人才。教师一方面根据当前社会现象选择和确定调查题目;一方面可以与自己及相关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紧密结合,特别是以社会调查方法收集资料的应用性课题的论证和立项,确定调查内容,制定社会调查方案,同时更要鼓励学生自拟调研题目。学生根据确定的调研题目、组织调查小组,设计调研方案、设计问卷等;学生带着科研任务,做好调查前的一切准备,到广阔的社会空间去收集信息、开展社会调查。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既可以使学生获得研究能力和研究精神,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考试形式多样化

对于课堂研讨、社会实践的过程进行实时评估。对于参与课堂互动、实验室模拟训练活动的情况进行讲评,将讲评结果记入平时成绩;在进行社会调查之后,组织相关教师和学生对调研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以及调查报告的质量和水平进行评选,记入课程结业考试成绩中;或者直接以研究方案设计、调查研究报告作为课程结业考试成绩。

(五)教师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当前的授课对象是90后群体,最鲜明的特点是“富于个性与创造力”,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其平均智商超过了以前的同龄人,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且大都都有一技之长,形成授课对象本身知识的超前不规则集聚状态,因此,我们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心理分析、结合90后自身特点和时代特点,与时俱进地寻求最适应当代大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的最佳途径;不断更新知识,更新教学观念,教学主题富于时代性,扑捉课程所在学科最新理论、方法和技巧,掌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主动权。

四、小结

二年来,笔者所在高校在《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到社会开展调查活动的环节,进行了“双主体两翼一强化一结合”教学模式的尝试,主要利用开课学期所在的双休日、“端午节、五一、中秋节、十一”等时间开展具有明确主题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并对我校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进行跟踪分析,收到了实效,学生们通过《社会调查方法》这门课程,挖掘了自己的潜能,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了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教学目标。今后,学校可以与驻区、所在城市的人大、社区、政协等部门联系、就当地政府年度工作计划、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涉及社会发展及民生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发挥高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服务精神。

注释:

①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省略2012年02月03日来源:教育部().

②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省略2012年02月03日来源: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