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的描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安全的描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安全的描述

食品安全的描述范文1

关键词:食品生产加工过程、迁移污染、危害分析、预防控制措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8-01-01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仍是高发频发,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危害。造假、非法添加行为一旦查实,将受到法律治罪。食品生产加工过程污染问题也应受到食品安全体系管理的高度重视,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污染控制已经从食品接触材料的清洁卫生向食品接触材料的使用安全性进行控制,制订了一系列限量标准和迁移限量标准,我国近年也出台了部分食品接触材料污染物限量和迁移量的标准。但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关注度还是不够,重食品接触材料的清洁卫生控制,轻污染迁移控制,缺少有效的危害分析与控制措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反复出现。最近我们也从监管过程中发现了几批食品接触材料有毒有害物质迁移污染食品问题。为此,笔者想从食品安全体系管理的角度,从食品安全问题分析、现有法规标准状况、生产过程控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新的预防控制措施。

一、生产加工过程中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分析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反复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中的迁移污染。如近年来被媒体曝光的白酒塑化剂超标,也出现了白酒使用添加剂导致二次污染的问题。我们专项监控中也首次发现了几类食品被食品接触材料污染物迁移食品的案例,有塑化剂残留超标,也有重金属残留超标的。经分析,一是企业对使用食品接触材料进行风险评估不够;二是对食品接触材料污染物迁移认识不足;三是体系管理和监管部门没有明确要求。

二、法规、规范、标准要求的缺陷导致污染物污染食品失控

首先是法规对食品接触材料没有迁移控制的要求。如食品安全法规定: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禁止生产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相关产品[1]。

其次,食品生产卫生规范中对食品接触材料要求:凡接触食品物料的设备、工具、管道,必须用无毒、无味、抗腐蚀、不吸水、不变形的材料制作。设备、工具管道表面要清洁,边角圆滑,无死角,不易积垢,不漏隙,便于拆卸、清洗和消毒。生产设备、工具、容器、场地等在使用前后均应彻底清洗、清毒。维修、检查设备时,不得污染食品[2]。

最后,食品接触材料相关标准中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了最大使用量大部分添加剂为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特定迁移量或最大残留量[3]。

从上述法规、食品生产卫生规范、食品接触材料添加剂卫生标准中控制要求来分析,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食品相关产品(包括食品接触材料)明确了管理要求,但只强调了食品接触材料的卫生清洁,防止外来污染而导致二次污染食品,未能关注到食品接触材料本身带有污染物的迁移污染。二是法规规定了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相关产品(包括食品接触材料)。但在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有害添加剂最大使用量实际没有限量,与特定迁移量或残留量规定存在自相矛盾,这样采购或者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接触材料,也有可能生产出不安全的食品。三是在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中对食品接触材料要求是采用无毒材料,而特定迁移是与生产产品、工艺相关的,同样的食品接触材料,使用在不同产品、不同工艺上,会出现是无毒的或是有毒的两结果,对材质安全难以界定。四是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说明,仅用于接触非脂肪性食品的材料不得用于接触婴幼儿食品用的材料,那么食品生产企业采购用的食品级食品接触材料应该是安全的,通过高温或酒类食品接触材料塑化剂迁移超标就难以解释。由此看来,法规、规范、标准中存在安全风险隐患。

三、食品生产加工过程危害分析及预防控制现状

企业食品安全体系生产体系运行正常,通过第三方认证和监督审核,是有效的。但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出了,让我们了解一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生产过程的控制。体系中描述:组织应考虑和利用适当信息。在制定这些方案时,组织应考虑设备的适宜性,及其清洁、保养和预防性维护的可实现性;应在文件中对所有原料、辅料和与产品接触的材料予以描述,其详略程度应足以实施危害分析。适宜时,描述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化学、生物和物理特性;组织应识别与以上方面有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应描述现有的控制措施、过程参数和(或)其实施的严格程度,或影响食品安全的程序,其详略程度足以实施危害分析。识别应基于收集的预备信息和数据;经验;外部信息,可能与终产品、中间产品和消费食品的安全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信息;在识别危害时,应考虑:特定操作的前后步骤;生产设备、设施和(或)服务和周边环境[4]。由此体系中对食品接触材料要求已关注到其适宜性、清洁、保养和预防性维护,相应的标准要求,但并未关注到一般食品接触材料对特定食品生产过程污染物迁移危害的分析与控制,存在分析不到位现象、导致缺少控制与预防措施,从而引起出了食品安全问题而找不到原因。

四、加强对食品接触材料适宜性的危害分析,完善体系管理

如何解决,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方法来完善体系管理,解决食品接触材料有毒有害物迁移污染食品问题。

1、完善对建立体系特定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完整性管理,收集与使用原辅料、食品接触材料使用材质情况、生产工艺特点三者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收集相关食品安全标准信息、食品接触材料迁移限量信息,风险预警信息,充实原料、辅料和与产品接触的材料、成品特征信息,供食品生产过程危害分析作参考。

2、在危害分析过程中,除考虑投入本工序原辅料带入的危害、本工序可能产生的危害分析中除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卫生情况,还要考虑到本工序中的温度、湿度、产品中是否含有影响食品接触材料容易迁移因素,几种因素结合起来,突破标准、规范和传统观念的索迫,进一步应用好与本产品有关的风险安全信息,引入体系有效管理。

3、将与本食品生产有关的食品安全信息、舆情信息引入到危害评估中,实时完善和修改控制体系,一旦控制措施的作用失效,要针对性地建立并用于消除或显著降低危害水平新的控制措施。

4、作为认证部门或国家体系管理主管部门,要作针对性、有效性、适宜性的认证管理改进,要将食品生产过程食品接触材料污染物污染控制引入体系管理中并强调执行重要性,这样就有可能会消除一系列系统性食品安全危害问题,使体系管理更适应现代食品安全管理需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2]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14881-94

食品安全的描述范文2

一、奴隶社会的处理方式

作为生产力发展水平很弱的奴隶制社会,靠天吃饭体现的非常明显,虽然人类已经迈过了为生存而奔波的原始阶段,食品开始有所富足,食品交易已经产生。这时的规定也大概是我国历史上对食品安全管理最早的规定。《礼记》中即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的规定。限于当时生产力,食品多为天然而少有加工,时人对时令的遵从异乎寻常,因此对食品安全的保证多限于对食物产生周期的严格恪守。至春秋,《论语》里有了“沽酒市脯不食”的表述。

二、封建社会的处理方式

1.汉代的处理方式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贼律》则有“诸食脯肉”一简: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函尽孰(熟)燔其余。其县官脯肉也,亦燔之。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臧(赃),与盗同法。整理小组又注释道:“脯肉,干肉。熟,仔细。”这应当是目前有记载以来,对加工食品安全最早的规定了,对处理方法也规定的非常直接和严格。“燔之”的意思就是焚烧掉,根源上杜绝了继续危害的可能。而且可以看出的是,已经从刑罚的角度对不按规定方式处理的结果规定了惩罚――比照《盗律》的规定进行处罚。

2.唐代的处理方式

典律中的规定。在唐律中有如下规定:“脯肉有毒,曾病人,有者速焚之,者杖九十。若故人食出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即人自食致死者,失人法。而食者,不坐。”同样是以刑罚的角度处理食品安全的问题,唐律中的规定更着重于区分人的主观意识,即区分了故意、过失,以及外力介入,如被人盗食的情况。

市署的出现。“市内店肆如东市之制,市署前有大衣行,杂糅货卖之所。”“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应该说,市署是管理市场的机构,它的出现体现了官方以制度的设置对食品安全的一种保障。因为其职权是管理日常集市交易,类似于今天的工商局,协调民间交易纠纷,也兼有质监部门的职能。

3.宋代的处理方式

宋代在食品安全的处理方面似乎有了一些新的进步。出现了行业协会的雏形。如鲜鱼行、鱼行、南猪行、北猪行、蟹行、青果团、柑子团等。应该说,即使在现代,行业协会的属性也依然属于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其是民间自发形成的组织,不代表公权力、国家权利对行业的规制,因此缺乏了作为国家层次力量强制力的保证,只是行业内部成员的自律行为。而且,商贩们加入与否纯属自愿,又进一步削弱了对商贩的控制力。

三、对以上内容的评述

以上几个例子反映出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对食品安全的管制涉及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环节,这与我国目前《食品安全法》第4条的原则性规定是一致的。第二,在现代食品安全规制所涉主体行政机关、利害关系人、专家和普通公众四方中,我国古代已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介入,而古代不存在现在意义上的专家也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因而不能苛求。第三,对于责任和惩罚的规定比照现在对食品安全责任的规定,非常严格以至于苛刻。第四,政府与民间都以各自的方式对食品安全的规制采取了手段,比照今天比较典型的自上而下的方式或相互合作的方式⑧,更多体现出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其一,对应食品安全规定的发展是随着生产力提升,食品交易内容范围的扩大而发展的。对于加工食品的安全要求要高于天然食品,而且加工程序越复杂,时间越长,要求越严格。其二,对食品安全的规制不仅限于生产环节,加工、运输、保存、终端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涉及其中。其三,按照封建社会的情况,对食品安全的规定发展大致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发展。因为皇室专门的二十四衙门中的尚膳监、酒醋面局、司苑局不必为食品安全担忧,民间对安全的要求推动着这项制度的发展。其四,现代国家食品安全的相关制度产生大抵是从自下而上的模式中承接而来的。包括现行的食品安全约谈制、企业责任制以至于《食品安全法》的立法都是这种模式,而与古代不同的是,这种模式会以上文中说明的自上而下或相互合作方式继续。

参考文献:

①【日】南博方著,杨建顺译:《行政法》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25页。

②其实,就食品保存技术而言,也是逐步发展的。秦汉以前,出于食品卫生安全的考虑,在保鲜、交易上已经有了相关规定。如《周礼.天官冢宰.凌人》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郑玄注:“掌冰政,主藏冰之政也。”这说明早在周朝时就在天官所属设置了司掌藏冰,供冰之事的“凌人”。而这些冰除了用来降温消暑外,当也被应用到了食品的保鲜防腐上。

③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11页。

④【唐】杜佑 撰,王文、王永、俊文、徐庭、谢方校,《通典》卷一百六十五,中华局,一九八二年版。

⑤【唐】韦述 :《两京新记》卷三。

⑥【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撰:《新唐书・百官志三》。

⑦【南宋】周密,《武林旧事》。

⑧参见戚建刚:《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之转型》,载于《法学研究》2011年第1期,34页。

⑨王春瑜、杜婉言著:《明朝宦官》,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9-10页。

食品安全的描述范文3

【预测作文】食品安全——[倡议信]

【猜题理由】食品安全问题是近两年人们生活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从三氯氰胺到禽流感、假羊肉,人们越来越担心食品安全,也很有可能成为高考英语作文的热点。

【预测题目】假设你的同学因食用从某超市买回的食品而食物中毒,后经治疗康复。请给报社写一封信,描述他(们)的中毒与脱险经过,呼吁社会各界重视食品安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范文:

June 15th, 2010

Dear Sir or Madam,

Thank you for taking time to read this letter. As the problem of food safety has been becoming worse and worse nowadays, I am obliged to write to you.

Several days ago, one of my classmates came back from supermarket with a large bag of food. Because of having found a new style of tinned? In the food store, she was very glad. Several other roommates were invited to enjoy the “mouthwatering chicken”. Unfortunately, after finishing the food, all of my three friends had stomachaches and vomited, their faces having become paler and paler. Due to sensitivity to that kind of tinned food, I escaped that suffer. At that time, my mind went blank. I dialed the emergency number with my trembling hand, therefore they were quickly sent to hospital. The doctor said they were lucky to be out of danger because they did not eat too much of that rotten fish and were hospitalized on time.

This is the matter that happened around me which made me realize the seriousness of the food safety problem. I sincerely hope that the whole society could attach much importance to this issue.

Thanks!

食品安全的描述范文4

微生物、乳制品等成为热点解析频次较高的领域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分析显示,2015年27个食品安全热点的区域分布中,大陆地区的热点20个,占比74%,境外热点7个,占比26%。在热点分布领域方面,27个热点中,共涉及到微生物等7个主要领域,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热点领域包括5个,依次为微生物、乳制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肉制品。从对热点判定的变化可知,27个热点中,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的热点16个,占59%;属于食品安全事件的热点6个,占22%;针对潜在风险的预警提示5个,占19%。通过对2011-2015年食品安全热点定性分析可知,对潜在风险的提示是2015年食品热点解析的亮点。从2011-2015年,每年媒体及公众对食品安全热点的关注点也在不断变化与延续:从2011年的方便食品与非法添加,到2013年的原料污染与恶意造假,再到2015年关注微生物污染与营养健康。

2015年舆情关注热点呈现6大特征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通过组织相关专家对2015年全年27个食品安全热点进行梳理、分析后总结出2015年舆情关注热点呈现出如下6大特征:

特征一:热点密度有所降低。2014年全年跟踪38个食品安全热点,而2015年全年跟踪27个食品安全热点,舆情的热点密度降低31.6%。

特征二:“微生物污染”连续两年位列第一。对比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2014-2015年的食品安全风险解析热点可知,微生物污染于2014年首次成为食品安全关注的头号焦点,2015年仍然位居第一位。显示了媒体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点,正逐渐回归中国食品安全的真实,与全球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相吻合。

特征三:违规超范围添加仍是顽疾,但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趋于理性。2015年27个热点中的6个食品安全事件,其中2件是由于违规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导致的,占到食品安全事件的三分之一。相比之下,2014年38个热点中涉及到食品添加剂的热点有6个,都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从整体上来看,对食品添加剂的关注热度逐渐趋势于理性,对食品添加剂的公众科普已显效果。

特征四:乳品安全仍心牵天下。2015年的27个热点中,涉及乳及乳制品的热点问题5个,占27个热点的18.5%,是第二大被关注点,但均不属于食品安全问题。关于“常温乳酸菌饮料”、“生鲜奶”等热点均为乳品相关问题。热点中,既涉及乳制品的微生物污染(肉毒杆菌),又涉及化学污染(硫氰酸钠);还首次出现了风险预警(“生鲜奶”)。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

特征五:关注点开始由食品安全转向对食物的营养健康评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通过分析2015年27个热点反应的焦点发现,媒体和消费者的关注点已不仅仅停留在食品的安全问题上。对褪黑素、膳食补充剂、银杏叶提取物等保健食品及对糖等常见基础食品原料的关注上可以看出,公众的关注点已逐渐转向对食物的营养健康评价。

特征六:老问题穿上“新马甲”。“方便食品和非法添加”是2011年媒体的主要关注点,时隔5年,虽然经过科技界持续的公众科普,相关问题早已成定论,但如“烹炸油安全”、“毒草莓”、“方便面32小时不消化”等,仍然被反复炒作,只是换上了不同的标题。由此,预示着科普的力度仍需加大。

热点凸显风险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在对“金箔入酒”事件的解读别指出,这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新媒体的风险放大作用。

陈君石说,“如何应对和管理新媒体已成为风险交流领域的一个新挑战。”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王守伟在做“红肉致癌”热点事件的解读时指出,在关乎民生健康的风险信息时,需要严谨和慎重。媒体要正确描述风险,避免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此事件也凸显了风险交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良好的和及时的风险交流可避免类似问题的失真和夸大,对社会和谐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胡小松教授在“毒豆芽”系列案件首现无罪判决的热点事件解读时直言,让不让用是管理问题,是否有毒是科学问题,不能在“有关部门公告禁止使用的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之间简单地画等号。

食品安全的描述范文5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 食品安全 供应链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品牌零售商在我国爆发食品安全事件。据IBM2009年的调查显示,84%的中国消费者声称在过去两年里自己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提高,并且对59%的零售商表示不信任,因此零售商有动力提高食品的安全水平。面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售商并非无所作为。家乐福已经对全国门店的部分商品采取二维码追溯,并建立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因此,分析零售商在食品检测环节的作为,及其对供应商生产工艺改进的影响,进而对供应商、零售商利润水平的影响将有助于零售商在提高其食品安全水平时更好地进行决策。

系统动力学是系统科学理论与计算机仿真紧密结合、研究系统反馈结构与行为的一门科学,是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系统动力学的核心思想在于运用系统思考的观点,明确所研究的问题的系统边界,以因果回馈图来描述系统中元素之间的联系,并建立量化模型[1]~[3]。

二、相关文献综述

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张云华、孔祥智[4]等分析了食品供应链主体的行为选择。樊丹[5]分析了食品供应链中农户、食品加工企业、零售商、消费者彼此之间的博弈关系及其影响。费威[6]分析了零售商和生产商同时决定利润水平的情形下,各自最优的努力水平。Narrod,C.等[7]和Perry,J.等[8]从食品供应链中不同主体的协作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

可以看出,现有研究对零售商保证食品安全的作为的研究却有所欠缺。在我国,当零售商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工商部门只是对零售商进行处罚,一般并不向上追溯,因此零售商有激励通过建立可追溯系统,提高抽检率等方式来确保所销售食品的安全水平。

三、零售商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仿真模型建立

零售商从上游供应商处采购食品,其抽检率和抽检标准影响着其销售的食品的安全水平,在某个时间点处,零售商提高抽检率后,零售商将拒绝供应商提供的食品,那么供应商将改进其生产工艺,提高设备的安全食品生产能力,经过延迟后,供应商的食品安全率得到提高,能够通过零售商高的抽检率。之后,供应商提高食品安全率后,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利润水平也将继续提高。

明确了零售商提高食品安全的动力机制后,运用ithink软件画出模型的系统流程图。

四、仿真分析

面对工商部门处罚,以及消费者对零售商信任度的下降,在第10个月时,零售商提高食品抽检率,那么在供应商0.6的食品安全率情形下,供应商提供的食品不安全数不能满足零售商的标准,零售商将拒绝接受供应商提供的食品,代表了零售商的抽检率变化和接收食品的变化趋势。

供应商生产的食品被零售商拒绝后,供应商改进生产设备的水平,另外供应商生产设备的改进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生产设备水平的增加,食品安全率自然也提高,代表了供应商生产设备水平的变化情况。

随着供应商食品安全率的提高,在零售商0.2的食品抽检率的水平下,当供应商的食品安全率达到0.85时,供应商的食品将满足零售商的标准,此时供应商和零售商的交易也将再次进行,代表了随着供应商食品安全率的提高,零商接受食品的变化情况。

最后,将零售商的食品抽检率、供应商的生产设备水平、供应商的食品安全率、零售商接受的食品以及零售商和供应商的收入情况纳入一个趋势图中,可以同时观察零售商提高食品抽检率后,各个相关因素的变化趋势,增加了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收入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由于零售商提高了食品的抽检率后,供应商提高的食品不符合其标准,因此中止了与供应商的合作,零售商的收入也有一段零增长的时间,当供应商提供的食品符合其抽检标准后,零售商的收入也再次开始增加。可以看出,供应商提供的食品被零售商拒绝后,供应商在提高生产设备水平的同时,食品生产并没有停止,因此,其收入有一个下降的时段,供应商生产的食品满足零售商的抽检标准后,其收入也开始增加。

五、结论

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软件,对供应商食品生产、食品销售再到食品原材料购买,然后重新开始食品生产这个循环过程以及零售商提高对供应商提供的食品抽检率后,进而引起供应商改进生产设备、提高食品安全率这几个环节进行了仿真,模型结果基本吻合预期设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零售商提高其所销售食品的安全水平的策略选择提供支持。

由于实践经验的限制,在模型的设定上还存在欠缺,而且模型的建立仅涉及供应商和零售商两个因素,然而消费者和政府的影响并没有涵盖在内,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尝试在模型建立中增加一些其他变量,使得模型更加贴近实际。

参考文献

[1]钟永光,贾晓菁,钱颖等.《系统动力学》[M].科学出版社,2013年.

[2]Forrester,J.W.Industrial dynamics[M].Cambridge Mass:MIT Press,1961.

[3]屠益民,张良政,吴定芳.《系统动力学理论与应用》[M].智胜文化,2010.

[4]张云华,孔祥智,杨晓艳,罗丹.食品供给链中质量安全问题的博弈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5(11):23-26.

[5]樊丹.供应链环境下食品安全问题的博弈分析及激励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

[6]费威.零售商和生产商的食品安全努力水平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06-115.

食品安全的描述范文6

【关键词】食品安全问 食品添加剂 消费者 工业化食品 崇尚自然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02(2013)06(a)-0213-01

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几年来,“毒大米”、“假奶粉”、“假白酒”、“毒罐头”等一系列的假冒伪劣食品事件频出。一宗宗案例触目惊心,给个人、家庭、社会、食品行业乃至整个国家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现在很多消费者简直是谈“添加剂”色变,购买食品也只找标有“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食品。实际上这些消费者已经走进了一个误区。本文在阐述食品添加剂概念和作用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的关系,以及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

1 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及作用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产品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化学合成物质。天然食品添加剂是指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为原料,经提取所获得的天然物质,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是指采用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通过氧化、还原、缩合、聚合、成盐等合成反应而得到的物质。

目前国内使用的大多数食品添加剂属于化学合成产物。食品添加剂虽然在食品中仅添加0.01%~0.1%,但对改善食品的色、香、味,调整食品营养结构,提高食品质量档次,改善食品加工条件,以及食品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在食品中的作用归纳为以下几方面:①有利于食品的保藏,防止食品败坏变质;②改善食品的感观性状;③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④满足其他特殊需要;⑤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

2 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隐患

尽管食品添加剂在用于食品之前,已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多次安全性测试,但它毕竟不是食品的基本成分,因此,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有些食品添加剂虽然添加的量甚微,但是它们有可能在机体内蓄积毒性,或者当与食品中的其他成分及不同添加剂之间相互作用时,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有毒物质。有些食品添加剂在加工或贮藏过程中会发生转化,另外,食品添加剂具有迭加毒性,即两种以上的化合物组合之后会产生新的毒性作用。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比较严峻,突出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其中关系到食品添加剂的描述就有:①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仍比较严重,其中豆制品尤为突出;②一些食品未标明添加的防腐剂、着色剂、甜味剂的具体名称,标注的执行标准错误;③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标签未标明蛋白含量及添加至饮料中的防腐剂、甜味剂和着色剂的具体名称。虽然我国《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规定“禁止以掩盖食品腐败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但有些不法商家,利欲熏心,如用色素对质量低劣或腐败的食品着色的手段,以次充好。

3 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产生误解的原因

原因是对食品添加剂的知识宣传得不够,使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缺乏正确认识。

在很多工业化食品标志上没有注明添加剂的成分,即使有,也是一些专业性极强的化学名称,这造成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误区。误区1:只有天然的食物才是无害的,只要在食品里添加了一些非自然的东西,就是有害的,误区2:任何含添加剂的食品,都对健康有害。

一些食品生产厂家对消费者进行误导。为了迎合消费者对于食品添加剂不尽科学完整的认识,有些食品生产厂家明明在食品中使用了添加剂,却硬是打出“本品不含添加剂”的招牌,并把食品中不含添加剂当成一个概念来炒作。

4 正确引导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