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移动通信的看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移动通信的看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移动通信的看法范文1

【关键词】4G移动通信技术;缺陷;安全问题

自移动通信技术兴起以来,其一直发生着急剧的发展和进步,到目前为止已经过了三代,正在朝着第四展。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采用的是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技术,由于这种技术受传输宽带的限制,导致其不能进行长途漫游。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起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第二代通信系统采用的是数字式的时分多址及码分多址技术,其主要是靠数字传输的形式来实现语音和数据间的传输。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完成了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目前正在大范围开使用的移动通信系统,这种系统具有各种宽带信息业务,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电视图像等。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在传输速度通信灵活性网络频谱等上,都比第三代有着长远的进步。因此,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应有非常广的应用前,但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实际投入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一、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定义及其技术特点

(一)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定义

现阶段,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尚未制定出明确的标准,不同的学者和研究机构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某些学者和专家认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就是通过将不同的固定的或移动的无线平台与不同频宽的无线网络连接起来,并实现数据间的无缝隙的一种移动通信技术。这种移动通信技术可以保持移动设备在高速环境下维持200Mb/s的速度进行传输,从而有效保证图像、数据等的高质量和高速度的传输。很多学者普遍认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集光带接入与分布网络等多种连接方式和功能与一体的移动通信系统。

(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目前正在构思建设中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以下的特点:

高速传输。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采用的无线接入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等能够保证正常移动通信系统下的分组突发业务。因此在实际的使用中,其速度可以达到200Mbs/s,即使在使用高峰时也能达到到50―100Mbs/s。

更加智能化。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能通过自身的适应性进行资源的分配,这样的好处是:在处理变化的业务及适应不同信道环境时,可以促进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更加的智能化。

网络频谱宽。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要想在实际的使用中达到100Mbp/s的传输速度,就要求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改造。因此,这就导致了4G通信系统的通信带宽比3G的通信带宽高出很多,相当于是3G通信网络的20倍。

通信灵活。在未来4G移动设备不再仅仅局限于手机这种物品,从严格上来讲,4G移动终端设备应该算是一台小型的电脑,且其在外观和样式上,不在局限于目前的手机样式,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瓶子、手表、鞋子等都很可能成为4G的移动设备终端。

兼容性更好。未来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具备全球漫游的无缝隙链接,且其无线链接接口是完全开放的,因此能和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并实现对2G、3G用户的平稳过渡及融合。

高质量的通信。相对于也能实现各种多媒体通信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来说,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其为了满足对多媒体的传输需求,改善了现有的通信品质,以此来达到高数据传输的需求。

基于核心IP网。4G移动通信系统是在全IP核心网的基础上来进行通信工作的,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实现有线和无线网络的接入。此外,对于4G通信系统采用的无线接入方式来说,相对于核心网协议、链路层的连入来说它具有独立性及分离性。

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层:

(一)物理网络层。物理网络层提供接入和路由的选择功能,这些主要是由无线和核心IP网的结合形式完成的。

(二)中间环境层。中间环境层的功能是地址的变换及Qo映射,亦包括完全性的管理方式。

(三)应用网络层。应用网络层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的结构中算得上是最高层,其主要的功能是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必要的日常应用程序,同时实现网络服务中的各种功能。如:常用的电子邮件、上网浏览等服务都属于应用层的程序。

在这三个方面中,一般情况下而言,物理网络层与中间环境层之间的应用环境的接口都是开放的。这样的特性不仅可以促进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形态不断发展和完善,还可以促进其自身新应用及服务体系的完善,并为用户提供无缝隙高速率的无线网络服务,且能保证运行在多个不同的频带之间。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单一的蜂窝核心网络逐渐取代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密密麻麻的蜂窝网络;此外,这种网络方式还能保证每个移动终端设备拥有唯一的、可识别的号码,通过分层结构来实现不同网络结构间的相互可操作性。正因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拥有的这种结构,才使得4G通信中的大多数业务透明地与IP核心网链接,并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及可扩展性。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全球互联网IP核心网络及骨干网系统,主要结合的是宽带IP技术和光纤技术。因此,可以将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蜂窝按照功率细分为三大类:宏区基站、微区基站、微微区基站。

三、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

(一)OFDM技术

OFDM技术即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实际上是多载波调制的一种。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主要理念是:把信道分成若干个正交子信道,从而能很好的将高速信号转换成低速子数据流,这样不仅能够克服数据在高频段高速移动时产生的频率选择性衰落,还能实现信道之间的均衡。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信道来说,虽然总的信道具有频率的选择性,但是每个子信道相对来说都是相对平坦的,因此可以很大程度上消除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不同信号间的波形干扰。

OFDM最大的优点在于其能够有效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或窄带干扰。在OFDM的技术系统中,每个子信道之间的载波和频谱都是相互交叠,相互正交的,这样既能有效减小子载波之间的相互干扰,还能提高频谱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能力。OFDM技术的最大难点在于要保持系统中频率与实践的同步。

(二)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技术顾名思义就是运用现代化的软件进行“纯硬件电路”的操作及控制。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传统的无线设备只能当成一个无线通信的基本平台,但是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的通信功能是软件来实现的,这就打破了以往仅靠硬件来进行通信的发展格局,软件无线电的出现是通信行业的第三次革命。软件无线电技术就是把标准化和模块化的硬件功能全部都运用在一个通用的硬件平台上,再利用软件的加载方式及从而实现无线通信。这种技术可以通过下载软件在硬件平台上来实现软件的功能,目的是为了在不同的系统间能利用单一的硬件终端进行漫游,其能从根本上解决移动终端在不同系统上的应用问题。通过利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未来只需运用一个移动终端就能实现不同系统或平台间的无阻碍通用。

(三)全IP技术

从根本上来说,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之所以比已有的其他几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明显优势的原因是:4G移动通信是基于核心网的全IP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实现不同网络间的无缝隙的接入。从作用上来讲,核心IP网络并不是为了用于移动通信而出现的,其主要是作为一种统一的网络,目的是支持有线和无线的接入,相当于具有移动管理功能的固定网络,但是它的接入点可以是无线也可以是有线。4G移动通信采用全IP技术后,其运用的无线接入方式和协议都相对地保持着独立性。因此,在设计核心网络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用考虑无线接入的方式。

(四)智能天线

智能天线是一种多天线的技术,其一般都采用天线阵来形成一种可以控制的波束,并利用这种波束实现对新信号的跟踪,对干扰信号的自动抑制及自动调节数字波束。其被认为是未来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智能天线可以形成一种能在空间域逸致交互干扰的波束,这种波束还能增强一定范围内的特定信号,因此其不仅能改善信号质量还能增加信号的传输容量。智能天线技术的前身是一种波束成形的技术,因此智能天线也能产生一种特殊的波束,由这种波束将无线电的信号导向一个具体的方向,从而使其产生空间定向波束。此外,只能智能天线还能自带数字信号处理器,并由数字信号处理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演算和合并,从而实现上行波束赋形。

四、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

现阶段,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形势已经日趋严峻,主要是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二)新通信技术及业务的出现。(三)网路攻击技术的多样化、高级化和复杂化。

对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而言,其要投入实际的使用中还要解决很多问题。如: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缺乏实时位置的管理和快速无缝切换机制的支持。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优化网络结构和管理路由并采用一种各高校的发送和切换协议来解决,这种协议能够很好地解决数据丢失和延迟产生的问题。此外,在移动IP环境下的使用的综合业务技术及区别型业务技术也都需要解决。在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若想要开发信的频谱资源,就需要提供频谱利用率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传输技术,比如载波传输方式或自适应均衡等技术。当然,也可以利用PAKE接收等技术增强系统的性能,提高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信干比;提高可用资源和信号的质量,动态分哦诶频率和信号发射功率、以此来增加通信系统的容量、降低信号的发射功率。此外,进一步信号的覆盖范围,支持多媒体通信或无线接入、宽带固定网或不同系统间的漫游。

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从根本上来讲,两者又有很大的区别。首先,互联网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而营利是移动通信的基本目的之一。其次,从监管上来讲,互联网是开放性的,在互联网中不可能存在监管机制,而移动通信网络是处于统一的管理之下。虽然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有很大的区别,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通过网关服务器和众多的ICP使得两者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联系,使得移动通信网络考试受到越来越多的恶性病毒的攻击。在以往我们更多强调是网络实体安全和操作上的制度安全问题,而从未考虑黑客、病毒、木马等外力的破坏。目前,随着移动终端计算和储存容量的不断增强带来的是更大的安全威胁。如手机病毒、木马等,这些安全问题不仅是攻击手机,其还能攻击短信息中心等。由于移动通信网络存在的缺陷,导致攻击方式不断的增加且在不断更新。大致上可以将手机病毒分为几类:

1.短信类。这类病毒不能通用,只能感染特定型号的手机或特定品牌的手机。

2.炸弹类。这类病毒是通过向用户发送大量的垃圾短信,使手机产生拒绝服务。

3.蠕虫类。这类病毒主要是利用具有蓝牙功能的终端设备将进行传播的,目前暂时还未发现其具有攻击性及伤害性。

4.木马类。这类病毒是在正常的程序中细致入编写的恶意代码,并同正常程序启动从而执行一些破坏性的操作。

五、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缺陷

(一)统一的标准化问题

从理论上来说,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移动终端用户能实现全球范围内地移动通信,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致使各国的移动通信系统互不兼容,因此难以做到全球性的无缝隙漫游,这给移动终端用户带来了很多的不便。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要想实现全球的无缝隙漫游首先就要制定全球的统一标准。

(二)技术难以实现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实际的投入使用中,面临着诸多的技术挑战。从技术角度上来讲,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比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高了一个数量级,因此其面临着诸多技术上升级改进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对不同的编码技术和传输技术进行测试;此外通信系统中的移交方面也还存在着技术问题,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在实际的使用中已从当前的基站跑入到另一个基站当中,这样就会造成信号的丢失,导致手机用户失去联系。

(三)容量受限制

从理论上来说,4G移动个通信的传输速读可以超过100Mb/s,这样的速度比3G通信系统整整提高了10倍。但是,在具体的实际使用中或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从而影响传输的速度。如: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设备的传输速度是受到通信系统自身的容量限制的,如果通信系统的容量有限且很小,那么当终端设备的使用增加时,就会导致其传输速度的降低。此外,由于通信系统的容量是受到频率资源的限制的,若想增加通信系统的容量就必须通过减少基站的覆盖半径来实现。因此,当4G通信正式投入实际运用中时很难达到理论的速度。

(四)分层的服务区域

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为了便利大多数人们都希望能够通过无线接入链接到网络。但由于目前无线网络发射器受到功率和天线尺寸的限制,小型的无线终端设备还不能直接连到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上。尽管如此,小型的无线终端设备还是能通过4G移动通信的微型基站直接实现4G系统的连入。此外,在段距离内,小型无线终端之间还是能够交换无线信号。在这里微型基站起到了移动终端的作用,但是采用这种方式后,也导致出现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区域就是有许多重叠在一起的小区组成的问题。

(五)设施难以更新

放眼全球,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的无线基础设施都是建立在3G投稿信系统的基础上的。若要实现想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转移的话,就要将全球范围内的大多数无线基础设施进行升级和改造。这种大规模的变动势必会影响到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全面进入市场的时间和速度。因此,4G移动通信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研制要同4G通信系统的建设步调保持一致性,不能出现4G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生产滞后的现象。

(六)市场问题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已经完成了覆盖全球范围内的基础建设,据调查研究全球约有25%以上的人口使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随着移动终端功能的增强,按时收费及按信息内容收费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在还未进入市场时,就应该及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4G通信标准。

(七)其他问题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需要区分出语音流量和互联网数据,同时还必须要具备能够具备在传输速度很慢的地三代无线通信网路上平稳使用的性能。语音流量是在2G时代留下来的基础结构上进行的传输,因此这需要移动通信运营商能找到一个能很好解决诸多问题的方法。此外,还要加紧对4G通信系统产品在设计、包装、营销、运营、维护方面的专业人员的培养和选拔,并提早进行必要的专业岗前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推动4G通信的应用和发展。

六、结束语

目前,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还处在研究过程中,尚未出现大规模的实际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未来实际的移动通信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和本文的描述不太符合。但是,无论未来的通信技术发生怎样的变化,其一定具备一些基本的特征:高速率及高质量的数据传输,完全集中的服务,无处不在的移动接入,安全集中的服务,自治的网络结构;此外,还必须具有更加完善的安全机制以此来保证移动设备及用户的安全。通过本文对其框架结构的初步探讨,和关键技术的详细介绍。能为人们对4G移动通信技术的定义、优点、安全问题等提供一个较为正确的介绍。

参考文献:

[1]程美娅.浅析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安全问题[J].中国数据通信,2005,03:73-75.

[2]石晶林.未来宽带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些思考[J].中国集成电路,2008,01:77-84+89.

[3]吴新民.4G无线网络安全问题的研究[J].通信技术,2008,06:127-129.

[4]胡国华,袁树杰,谭敏.4G移动通信技术与安全缺陷分析[J].通信技术,2008,07:155-157.

[5]郑宇.4G无线网络安全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

[6]朱朝旭,果实,薛磊.4G网络特性及安全性研究[J].数据通信,2011,03:25-27.

[7]徐啸涛,赵宏亮.浅谈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J].移动通信,2003,03:22-25.

[8]李明锋.4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应用探讨[J].河南科技,2013,14:16.

[9]彭岳峰.LTE-Advanced系统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10]吴新民,熊晖.4G网络安全问题防范与对策的研究[J].通信技术,2009,04:148-150.

对移动通信的看法范文2

漫游费究竟能否取消?从目前来看,主要的争论焦点在两个方面。

一是:漫游费的成本多大?如果成本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有一定数量,那么要求无条件取消它显然也是不合理的。

二是:如果取消漫游费,是否会存在富裕地区的人大贫穷地区买手机卡,然后漫游回家使用,造成劫贫济富?如果真的有这种现象,那么取消漫游费也是不合理的。

从目前的情形看,移动通信运营商显然不愿意透露真正的成本,而至于劫贫济富的说法,似乎也很难成立。

成本接近于零?

同济大学通信工程教研室主任薛小平副教授告诉媒体,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由手机、基站、移动业务交换中心及与市话网相连的线路等组成。为支持移动功能,移动通信系统内建立数据库、属地位置寄存器和访问位置寄存器,分用于存储每台本地和外地下机的用户资料、服务信启、等,它们相当于手机的“户口簿”。

比如一部在上海注册的手机“漫游”进北京时,手机向北京的移动通信网络提出服务要求,北京看到这是一部“外来手机”,就会向它的老家上海方面询问,后者迅速将该手机的相关信息传给北京,北京的移动通信网络就为外来手机建立临时“户口簿”,并为漫游手机分配临时识别码,这样手机就可以使用北京地区移动通信网的服务。

“这样,漫游到北京的上海手机,在拨打北京本地电话时,与在上海使用时没有任何区别。”薛小平说,“也就是说,除了需要在北京和上海之间交换少量用户和服务信息外,上海的手机在北京打电话就同当地电话一样,移动运营商不需要再承担本地移动电话以外的其他成本。”

电信专家阚凯力则撰文认为,如果以1995年我国引入GSM网络计算,现行的手机漫游费标准至少已有10年时间没有发生过变化。而所谓“漫游费”,只是由网络传送几个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比普通电子邮件还简单的信息,一部手机一年的漫游成本,也就是1分钱。此外,世界上收取国内漫游费的国家极少。美国多年来全国全网同价,不但没有漫游费,连国内长途费都没有。

当然,有人提出各地的移动通信基站、交换中心等等的成本也应该分摊到每部手机上,漫游费的成本还是很大的。

记者认为,这种借口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因为消费者要求的只是取消“漫游费”,并没有要求把市话费和长途费都取消。如果北京的手机用户在上海打电话回家,已经承担了上海的基站、交换中心等成本,更承担了长途通信的设备使用费,而此时这部手机根本不使用北京的任何设备,为什么要额外承担那部分漫游成本?这是典型的重复收费。

上述案例中,如果说北京和上海间的“户口簿”交换要有,点费用,那就应该公布这部分的边际成本,而不是把其他费用都重复算一遍。

保护漫游费就是保护垄断

另一种反对取消漫游费的观点的逻辑是,我国的电信资费定价目前仍沿用成本定价法,电信运营商在对通信产品定价时,采用统计复用和概率的方式进行成本费用分摊,在具体测算时将不同产品、不同消费方式、不同消费地点加以区隔,分类进行成本计算,然后适当调整价格。

因此,在消费水平较低的地区,其网络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要低于消费水平高的地区,采用低资费政策是理所当然。现阶段如果完全取消漫游费,高资费地区的运营商会在初期受到低资费地区用户的冲击,但在利润最大化的要求下,必然会抬高低资费地区的资费,最终形成统一资费。这时,我们会发现低消费区域的移动用户要为高消费区域的移动用户分担高额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持这种看法的专家大概是生活在“象牙塔”里从不出门的人。众所周知,自古以来就有“行商坐贾”之说。“行商”就是奔走于各种货物产地,赚取差价。比如把海南岛的西瓜拿来上海卖,把东北的大米贩去北京卖。如果按照这些专家的逻辑,因为上海人吃西瓜、北京人吃大米,海南岛和东北都民不聊生了吗?显然不是。道理很简单,因为货物流通了以后,那里的经济更活跃,就业更充分,人民的生活水平更高了。

对移动通信的看法范文3

--调查过程

当前,计算机网络发展日新月异。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成熟,我国也在近期开始了移动3g网络的普及。3g是英文the 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 (2g),第三代手机(3g)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方向专业的学生,3g网络的发展与普及和我的专业休戚相关,我们了解3g网络普及发展情况,锻炼自身能力的开展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了解3g网络,学习贴合社会热点的移动网络知识目的有三。

1.深入社区民巷,通过问卷调查等一系列手段调研和了解一般群众对于3g网络的了解,认可以及态度。

2.走访相关业内人员,获得关于3g网络下一步发展的业内消息,从专业的角度解读3g网络在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

3.通过暑期的一系列社会实践广泛的接触社会各个阶层,长能力,长见识。

本次活动我们以地区编组,成立了四个行动分队,分别在苏北三市,镇江,南通以及无锡展开调查。进行街头随机的问卷调查和业内人士的走访。

出于方便考虑,暑假开始后南通小分队最先展开行动,第一天的活动在南通市内南大街进行问卷调查,完成了问卷150份,

之后的活动我们化整为零分别在通州,如皋等县区进行,后续完成了问卷60份。

其余几个小组的活动在各地分别于7月15日展开,均完成了百份左右的问卷(详见各地区小分队发回的报道)

对移动通信的看法范文4

世界上几家通信行业的老大,诸如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和沃达丰都突出眼珠地紧盯着中国这块市场:在世界移动电话领域里,中国不但增长得最快,也是数量增加得最多的一个市场。尤其在中国将入而未入WTO之际,那些将向国外电信公司开放市场的承诺,更是吊足了老大们的胃口。全球电讯业的权威咨询部门,加德纳集团新加坡办事处的专家们预计,2000年末,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将为7800万户。这个数字仅次于美国。如果中国再多100万个用户,就可以成为世界上移动电话用户最多的国家,那么2001年无疑是一个中国在移动通信上赶超美国的大好时机。

当然,赶超美国并不是最终目的,还只是个序幕。2005年全球的移动电话将增加到10亿部,而中国将占据其中的1/4,也就是2.5亿部。就是目前,中国手机市场的发展也已经使老外们眼花缭乱,中国市场上每3个月的增加量就相等于整个澳大利亚的移动电话总数。这是一个不愁没有投资者的市场。2000年10月,中国最大的移动电话经销商――中国移动发行了73亿美元的股票和可转换债券(70%在美国和欧洲)。尽管全球的电讯股形势严峻,但逾额认购为发行量的3倍。这是除日本外,亚洲国家最大的股票发行量,无独有偶的是1999年6月,中国移动通信业中第二位的联通也在国外募集了69亿美元的股本金。

角色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是不是一个金矿?这不光是投资的问题,至今为止,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为两个本地的巨头控制,这就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他们两家共同占有了这个市场。不错,西方输入了设备,而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也在中国投入了几十亿美元的资金。而沃达丰,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移动电话经销商,最近支付了25亿美元取得中国移动2%的股东资本。但是作为一个产业来说,这个市场不可能摆脱的阴影和政治色彩来进行争论。也许这正是中国政府所希望的方式:充分地控制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与此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允许西方公司的进入,但是大部分的移动电话市场还是要归中国自己控制。最后的目标是:建立中国自己的通信产业,在世界级的品位上进行民族产品的竞争。

这意味着任何人连同自己的设计进入中国的移动电话市场时,不得不与中国电信行业的巨人中国移动及其上级――信息产业部洽谈条款。中国移动是中国电信在1999年一分为四的产品,是一个100%由国家控股的公司。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将中国移动置于同联通在国内市场进行少量竞争的环境下,当然联通也是受信息产业部管辖的。它在1994年成立,现在只是重新登场而已。

外国人等着瞧的是,中国的移动电话市场,究竟是不是真的那么高度政治化。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看法呢?对外部世界来说,中国移动似乎是一家独立的世界级水平的经营商。它的附属机构之一的中国移动(香港),确实有着一副国际性的面孔,经营得挺顺当,高级的管理层也极具水准,甚至在纽约,伦敦,都使人感到像在香港那样放心。这是在香港研究证券的专家布朗的评论:“中国移动的主要投资者高盛投资银行已经在指导和训练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此外,中国移动香港和中国联通的联通香港手挽手地成为他们母公司最得力的赚钱机器。比方说,中国移动香港的大多数经理级职员都在中国大陆的中国电信任职多年,并且都与北京总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其次,在中国移动香港占75%股份资本的中国移动,可以合理合法地对中国移动香港进行全面的控制。布朗最后说:“如果你是中国移动香港的经理,你必定得听命于北京。”

最重要的角色无疑是信息产业部,这个部门控制着中国移动。看来他们反对企图弱化中国移动在市场上的控制力,不允许有对信息产业部的权威进行挑战的行为。虽然中国在最近了一整套的综合电信条例,但经过11年之长的辩论后,还是没有正式的电信法。这造成了西方公司很大的疑虑。以90年代中期为例,联通与外国电信经营商达成了40多项的合资项目。到了1998年,这些交易被认为是不合法的,于是又被随意撤消掉,也没有给予足够的补偿。最高层的领导说,现在承诺将电信产业开放,允许外部的竞争,但最终,信息产业部仍会影响政策的制订。

不论是谁在中国进行业务,都会面对中国移动这个强大的对手。但是与中国移动打交道的商人说,它的高级经理极为机智,对国内外的电信产业了如指掌。他们主持经营着一个良好的商业机构,可能是世界上最佳的移动业务经营者。首先,他们有极其庞大的用户为基础。中国移动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移动业务经营商,到2000年末,用户将达到6000万。只落后于沃达丰6500万的用户。到2005年,中国的用户会达到1.5亿。

其次,按照国际的标准,中国移动市场的成本是比较低的,而在价格方面几乎是没有竞争。中国的消费者,尽管比较沃达丰在西方的用户要穷得多,但在移动电话的消费上却舍得花钱。把上述的种种因素连接起来,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潜力的移动电话市场。电信分析家理查德富森为一家在香港的国际公司分析时说,根据他对中国移动市场锲而不舍的追踪显示,中国移动香港(是一家可供组合作业的最佳商)有着极高的毛利润(付息和纳税前收入),达到了55%,而汇得丰是31%,美国电话与电报无线公司只有8%。这使公司在现金上处于强有力的位置。1999年底,中国移动香港的净现金达到了20亿,而负债比例只有20%。可能除了日本的NTTDoCoMo之外,世界上没有一家移动通信行业能在早期取得如此强大的发展。

但是,好事岂能长久。竞争已经开始进行。联通移动不再像强大的中国移动那样成为同样的同盟者,其价格比中国移动低10%~20%。数年以来,它的用户的数量大增。此外,在一至两年之内,信息产业部可能允许有5家移动通信的经营商在中国市场内进行竞争。有些可能分量不大,一时还构不成威胁,但中国移动还是有一个巨大的对手:中国电信,虽然它也受信息产业部的控制。但是如果中国电信一旦也进入了移动通信市场(到分家的时候,中国电信被限制在固定线路的声音和数据服务的业务范围内),可能会引发一场价格战,使中国移动的日子十分难过。当然,很难说中国移动的位置会有很大的变化。

外来者的机会

面对着这样的市场结构,外来者虽然没有太大的选择空间,但毕竟还是可以寻找方法插入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方法之一,就是通过ICP进入市场。例如通过网易(NetEase),还有上海的Intrinsic集团为因特网用户提供载体平台。默多克的新闻公司就在网易占了9%的股份。而雅虎作为一个世界性的网络公司,则把中文的业务做得更加有声有色。

在设备供应方面,像摩托罗拉和诺基亚这样的全球性手机供应商,虽然已经控制了中国市场份额的90%,看起来还是很不稳定的。首先,在中国市场里,手机已经成为日用品,如同西方已经经历过的阶段一样,经销商以获取较高的利润为目的,而不只是品牌的魅力。但中国政府已经鼓励中国公司生产手机来取代外国货。这个情况和80年代早期个人电脑的销售变化类似。开始时,康柏电脑控制了市场,随后是中国自己的电脑如联想,成为个人电脑行业的老大。现在,联想、海尔(一家同时生产洗衣机的工厂)和康佳(电视机和家用电器的公司)都热心于学习制造手机的技术。爱立信的业务主管阿尔斯罗猜测,几年内,中国的手机大致将占据市场份额的30%。外国的手机不会被赶出去,但不得不面临一场市场份额越来越被摊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竞争。

转换期间的中国通讯器材供应商相对来说比较可靠。这个市场也是巨大的。中国在2001年将在这方面花费120亿美元,其中有一半将用在移动通信的项目。另外,中国移动和其他部门还将从西方的器材供应商学习更多的东西,而中间设备市场的利润要比手机市场丰厚得多,爱立信的高层就是因为这个才转愁为喜,因为爱立信公司在移动通信网络建设领域也是领先者。不过凡事都是相对的,中国移动的购买力将不会使供应商有太多的利润,而政府也会鼓励国内的厂商进行竞争。

然而外国公司更多地是盯着中国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市场,对沃达丰和日本的多可莫这项任务则更为艰巨。第三代标准在世界范围的激烈竞争会持续一两年,中国与之的有关决定将是至关重要的。像日本的多可莫公司,它虽然拥有先进的第三代移动系统,可能与标准的中国选择不兼容。

对移动通信的看法范文5

    [关键词] 客户价值分析 通信 质量 价格

    一般而言,客户的价值对于大部份传统的企业来说,会根据他购买金额的大小,次数的多少做出决定。这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因为他代表了这一组客户群对企业的服务或产品看来有一定的忠诚度和本身的购买实力。但假若细心的想一想,我们是否需要多了解客户其他的数据,才能更有效地制定企业的策略,这可能包括了以下的一些考虑的因素:①客户今后购买的潜力(他们的年龄,他们对其它产品的需求等);②客户是否给企业来利润或带来损失?③客户在非金钱上的价值,他会否推荐企业的产品给其他人?

    客户为什么选择某一产品或者服务,而不是其他?原因很简单:与其他产品相比,他们相信他们将会获得比期望的可替代物那里更好的价值。本文拟通过利用客户价值分析工具,分析移动通信业务客户价值所在,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求,发现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企业如何提供优良的客户价值

    企业的成功源于向客户提供优良的价值,简单的说,价值是以合适的价格向客户提供的质量,然而质量的好坏是由客户来决定的。

    1.企业怎样提供优良客户价值

    要提供给客户满意的产品,就要先了解客户所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客户价值分析就是企业利用来自客户的信息,知道客户是如何在市场中进行决策的,因此也将明确企业应在哪些方面要进行改变,以保证更多的客户将要购买你的产品。通常情况下,客户选择供应商是要考虑以下因素的:①根据企业提供的产品价值进行购买;②根据价值等同于相对于价格而言的质量购买;③质量包括所有非价格因素,如产品和客户服务;④质量、价格和价值的相对性。

    2.客户价值分析的工具

    最为简单的客户价值分析包括两部分:

    第一,建立可以把自给企业的业绩与其他一家或者几家企业进行比较的客户价值特征图;

    第二,创建客户价值特征图后,画出客户价值图。

    下面我们将利用部分工具分析移动通信业务的客户价值,并指出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客户价值的测量主要是从质量和价格两大维度来测量的,通常是由以客户为中心的经济实体或管理机构提供价格和质量的重要属性,用客户调查的方法得到每种属性的权重。

    客户价值=∑(质量维度上某一属性的相对得分×这一维度的权重)+∑(价格维度上某一属性的相对得分×这一维度的权重)

    二、移动通信业务客户价值的分析

    1.市场感知质量特征图的基础

    市场感知质量特征图是客户价值分析的核心,在创建特征图的时候首先应该列出客户在购买时候最关心的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然后确定每个质量属性的权重,最后让客户对每一个要素根据1-10的量表,将所比较的企业进行业绩评价。图1是移动通信业务的Y公司和其竞争企业的质量特征图。

    可以看出,Y公司的客户满意度要比竞争对手高,但这并非合有意义,只有在考虑别人的得分时8.92才真正有意义。在图1中“比率”一列表明的是在每一质量特征属性上,赋予Y公司的评估值和赋予竞争对手的评估值的比率。加权汇总后得到市场感知质量得分106.7。如果想得到Y公司得分对竞争对手得分的加权比率,则将市场感知质量得分除以100即可,所得结果为市场感知质量比。这一比率为1.067,说明Y企业具有较强优势。

    2.市场感知价格特征图

    价格在大多数客户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也不是绝对的,客户对产品成本的看法经常是由几个不同因素综合而成的。图2是移动通信业务的市场感知价格特征图。理解市场它有助于决定在不降低产品价格的情况下提高价格竞争力得分的最佳方法,Y 公司在价格上略高于竞争对手。

    3.移动通信业务客户价值分析

    根据质量及价格感知图,可以绘制出客户价值图,图3使测量的结果一目了然,从客户价值图的右上角到左下角的线为“公平价值线”,表明质量与价格相符。位于公平价值线的任何一个点上的竞争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其市场份额。位于右下角的任何一个企业都处于强势的、获得市场份额的地位。位于左上角的任何一个企业都处于丧失份额的地位。

    可以看出,Y公司在图3中的位置表明其比竞争对手能提供更好的产品质量,尽管有价格溢价现象,是因为客户认为高质量的产品对其他属于同一业务组合的产品具有杠杆作用。

    三、结论

    一般来说,处于质量领先地位的企业可以对其产品定出比竞争对手更高的价格,如果客户感知的价格溢价大于真实的价格溢价,那么,处于质量领先地位的企业必须想办法告知客户,其实价格差异并没有像客户想得那么大。 然而,最重要的是,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品质优价高,则公司在客户感知质量的优势应足以确保公司在客户价值上的领先地位,哪怕产品价格很高。

对移动通信的看法范文6

一、移动3G的基本情况

(一)移动3G的技术特点

移动3G相对移动2G进行了全面的技术升级。移动3G在核心网上采用了分组交换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无线接入网上进行了全面技术改进,包括语音编码、信道编码、动态分组调度、多速率支持等各个方面。

移动3G可以使用更宽的频谱。中国为3G划分的无线频谱总带宽为335MHZ,2G的无线频谱带宽为140MHZ。3G的应用使移动的频谱总带宽增加了2.4倍,移动通信的频谱空间大幅扩展,频谱对移动业务的制约大大缓解。

(二)移动3G大幅提升移动业务的能力和容量

大幅提高语音服务容量。3G技术在语音业务上的频谱效率是2G的1.5~3倍,再加上3G频谱带宽的成倍增长,3G承载的语音业务的容量相应大幅增长。理论上3G的语音容量是2G的3~7倍。另外,3G的话音质量也有显著的提高。

大幅提高数据业务能力。3G技术在数据业务上的频谱利用率比2G提高3倍以上,再加上频谱带宽的成倍增长,3G的数据传输能力大幅提高。2G只能满足一些中低速多媒体业务,3G可以承载中高速多媒体业务。极限情况下,3G的数据速率可以达到2G的200倍。

表12G与3G的业务承载能力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三)移动3G的标准

全球制造商和运营商共同制定通信标准有利于通信业的发展,因为它有利于制造商降低成本,有利于运营商互联互通,有利于用户漫游。技术标准往往也同时限定了技术的实现途径,从而为控制实现标准的专利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全球主要的电信制造商都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标准的制定,以在知识产权上谋求利益。

被国际电信联盟(ITU)认可的3G实施标准包括美国提出的CDMA2000、欧洲提出的WCDMA和中国提出的TD-SCDMA。完整的移动标准体系包括4类接口规范:网络与网络接口、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之间的接口、无线接口、用户识别模块和移动台之间的接口。CDMA2000和WCDMA是完整的标准体系,TD-SCDMA标准主要包含无线接口中的第一层协议(即物理层协议,无线接口共有三层协议)的规范。

三种3G标准与相应的2G标准存在显著的演进路径依赖关系,即不同的2G标准选择对应的3G标准可以实现平滑过渡。当前2G标准的市场结构因此基本反映了未来相应3G的市场结构。运营商选择3G标准时,除考虑平滑演进因素外,还要考虑技术的开放性、厂商数量、网络规模等因素,以利用规模经济的好处,并防止被制造商锁定而付出额外投资成本。

表23G标准的比较

资料来源:作者收集整理。

(四)全球3G的应用已启动,但进展不顺利

在2000年和2001年,发达国家就开始大规模发放3G的运营牌照。截至2002年底,全球已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发放了119张3G运营牌照,其中包括部分发展中国家。

总体上看,全球3G的应用步伐比预计有所放缓。部分原计划在2002年大规模推出3G商业应用的欧洲运营商,基本上都推迟到2003年。到2002年底只有日本和韩国正式启动3G商业运营。预计2003年开始,欧洲的3G应用会逐步升温。

日本NTTDocomo公司在第二代移动通信运营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该公司于2001年第三季度启动了3G业务,到2002年秋季用户数达到16万。3G业务的资费在语音上与2G相当,在数据业务上比2G低。该公司用户发展缓慢的原因:一是与公司战略安排有关;二是网络发展初期覆盖面较小;三是终端品种少,价格高,电池使用时间短;四是特色业务处于发展初期,吸引力不强。该公司认为这些问题在2003年可以显著改善。

二、3G应用决策中的几个焦点问题

(一)对市场前景的看法不同

乐观者认为,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3G的应用将提高人的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最近短信和彩信的爆炸性增长就是一个例子。另外,3G也是开发中国巨大的潜在语音市场的合适技术;悲观者认为,3G业务的发展可能受制于成本、商业模式、内容、需求等多种因素,制造商过于乐观。世界上至今还没有成功的大规模商业运营的例子。客观地看,3G的潜在市场是巨大的,但是市场的开发确实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二)制造商之间存在利益矛盾

制造商在技术标准和应用时机选择上存在不同的利益。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内资制造商在3G系统的研发和制造上投入了巨资且进展较快,已经具备了提供全套设备的能力。尽早启动国内3G应用对该类公司有利,它不仅可以缓解资金压力,还有望赶上国际市场的3G应用浪潮。许多外资国内公司也希望尽早启动国内3G应用,以缓解不景气的全球电信市场带来的压力。尽早启动3G可能会对TD-SCDMA阵营不利。该阵营也进行了巨大的投入,并得到中国政府的全力支持,但是由于该阵营整体实力较弱,进展相对滞后。现在启动3G应用,会使该阵营失去部分市场机会,还可能会动摇该阵营的投资信心。如果该阵营进展缓慢,应用时机决策可能会成为一个两难选择。

(三)运营商之间存在利益矛盾

移动业务具有潜在竞争特性,应该引入更多的运营商,这已经成为有关各方的共识。3G的应用决策将会同时解决市场进入和市场结构问题。因此3G应用时机对在位运营商和潜在运营商意味着完全不同的利益。移动业务是国内电信业务中最有利可图的市场。潜在运营商,主要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由于主要经营传统业务,收入增长几乎停滞不前,而且背负普遍服务的沉重包袱,希望尽早获得3G牌照,以进入移动市场。潜在运营商的进入必然会冲击在位运营商的市场地位。

(四)对采用何种标准看法不同

标准之争实质上是利益之争。三大阵营的制造商都希望采用己方的标准。有些制造商同时投资多个标准,但也有所侧重。标准争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看待国内的标准TD-SCDMA。有人认为TD-SCDMA是国内标准,政府应指定国内运营商或部分运营商以它为主建立网络;也有人认为TD-SCDMA技术应定位于细分市场,补充WCDMA网络的不足,因为运营商选择它会承担较高的风险,作为三大标准中唯一的时分技术,它具有独特的功能,可以利用另外两种标准无法利用的时分频率资源。

(五)知识产权谈判影响应用进程

知识产权问题错综复杂。三大标准所涉及的专利往往被众多的制造商交叉持有,其中的基本专利一般被少数制造商交叉持有。一套完整的3G标准实现方案涉及到上千项专利,其中基本专利达到数百项(基本专利指未经所有人授权制造商只要采用相关标准必然会造成侵权的专利)。国内制造企业自有知识产权较少,即使在中国所提出的TD-SCDMA标准的实现体系中(指包含无线接口在内的完整实现体系),绝大部分基本专利也归国外公司拥有。国内制造商必须在3G应用启动之前与专利拥有者逐一进行谈判。

三、政府在3G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政府在3G应用决策中的职能

移动3G的应用是在新的无线频段上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体系。3G的应用包括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运营商采用3G的技术和标准体系。二是运营商使用电信规制部门划分的3G频段开展业务。

3G应用是电信运营企业的技术改造问题,技术的选择与应用本身属企业内部决策,但是3G应用需要使用新的无线频段,无线频谱是稀缺资源,电信规制部门在划分和指派无线频段的同时也决定了移动运营商的数量和经营许可,由此涉及到电信竞争政策问题,因此世界各国政府在3G应用中都要发挥作用。

移动3G指新一代移动通信即第三代移动通信。它是当前正在使用的第二代移动技术的全面升级。移动3G的应用仅国内市场就可能带来上万亿元的设备需求,而且还会在移动通信服务中创造出丰富的应用业务。政府在移动3G应用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移动3G的基本情况

(一)移动3G的技术特点

移动3G相对移动2G进行了全面的技术升级。移动3G在核心网上采用了分组交换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无线接入网上进行了全面技术改进,包括语音编码、信道编码、动态分组调度、多速率支持等各个方面。

移动3G可以使用更宽的频谱。中国为3G划分的无线频谱总带宽为335MHZ,2G的无线频谱带宽为140MHZ。3G的应用使移动的频谱总带宽增加了2.4倍,移动通信的频谱空间大幅扩展,频谱对移动业务的制约大大缓解。

(二)移动3G大幅提升移动业务的能力和容量

大幅提高语音服务容量。3G技术在语音业务上的频谱效率是2G的1.5~3倍,再加上3G频谱带宽的成倍增长,3G承载的语音业务的容量相应大幅增长。理论上3G的语音容量是2G的3~7倍。另外,3G的话音质量也有显著的提高。

大幅提高数据业务能力。3G技术在数据业务上的频谱利用率比2G提高3倍以上,再加上频谱带宽的成倍增长,3G的数据传输能力大幅提高。2G只能满足一些中低速多媒体业务,3G可以承载中高速多媒体业务。极限情况下,3G的数据速率可以达到2G的200倍。

表12G与3G的业务承载能力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三)移动3G的标准

全球制造商和运营商共同制定通信标准有利于通信业的发展,因为它有利于制造商降低成本,有利于运营商互联互通,有利于用户漫游。技术标准往往也同时限定了技术的实现途径,从而为控制实现标准的专利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全球主要的电信制造商都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标准的制定,以在知识产权上谋求利益。

被国际电信联盟(ITU)认可的3G实施标准包括美国提出的CDMA2000、欧洲提出的WCDMA和中国提出的TD-SCDMA。完整的移动标准体系包括4类接口规范:网络与网络接口、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之间的接口、无线接口、用户识别模块和移动台之间的接口。CDMA2000和WCDMA是完整的标准体系,TD-SCDMA标准主要包含无线接口中的第一层协议(即物理层协议,无线接口共有三层协议)的规范。

三种3G标准与相应的2G标准存在显著的演进路径依赖关系,即不同的2G标准选择对应的3G标准可以实现平滑过渡。当前2G标准的市场结构因此基本反映了未来相应3G的市场结构。运营商选择3G标准时,除考虑平滑演进因素外,还要考虑技术的开放性、厂商数量、网络规模等因素,以利用规模经济的好处,并防止被制造商锁定而付出额外投资成本。

表23G标准的比较

资料来源:作者收集整理。

(四)全球3G的应用已启动,但进展不顺利

在2000年和2001年,发达国家就开始大规模发放3G的运营牌照。截至2002年底,全球已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发放了119张3G运营牌照,其中包括部分发展中国家。

总体上看,全球3G的应用步伐比预计有所放缓。部分原计划在2002年大规模推出3G商业应用的欧洲运营商,基本上都推迟到2003年。到2002年底只有日本和韩国正式启动3G商业运营。预计2003年开始,欧洲的3G应用会逐步升温。

日本NTTDocomo公司在第二代移动通信运营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该公司于2001年第三季度启动了3G业务,到2002年秋季用户数达到16万。3G业务的资费在语音上与2G相当,在数据业务上比2G低。该公司用户发展缓慢的原因:一是与公司战略安排有关;二是网络发展初期覆盖面较小;三是终端品种少,价格高,电池使用时间短;四是特色业务处于发展初期,吸引力不强。该公司认为这些问题在2003年可以显著改善。

二、3G应用决策中的几个焦点问题

(一)对市场前景的看法不同

乐观者认为,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3G的应用将提高人的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最近短信和彩信的爆炸性增长就是一个例子。另外,3G也是开发中国巨大的潜在语音市场的合适技术;悲观者认为,3G业务的发展可能受制于成本、商业模式、内容、需求等多种因素,制造商过于乐观。世界上至今还没有成功的大规模商业运营的例子。客观地看,3G的潜在市场是巨大的,但是市场的开发确实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二)制造商之间存在利益矛盾

制造商在技术标准和应用时机选择上存在不同的利益。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内资制造商在3G系统的研发和制造上投入了巨资且进展较快,已经具备了提供全套设备的能力。尽早启动国内3G应用对该类公司有利,它不仅可以缓解资金压力,还有望赶上国际市场的3G应用浪潮。许多外资国内公司也希望尽早启动国内3G应用,以缓解不景气的全球电信市场带来的压力。尽早启动3G可能会对TD-SCDMA阵营不利。该阵营也进行了巨大的投入,并得到中国政府的全力支持,但是由于该阵营整体实力较弱,进展相对滞后。现在启动3G应用,会使该阵营失去部分市场机会,还可能会动摇该阵营的投资信心。如果该阵营进展缓慢,应用时机决策可能会成为一个两难选择。

(三)运营商之间存在利益矛盾

移动业务具有潜在竞争特性,应该引入更多的运营商,这已经成为有关各方的共识。3G的应用决策将会同时解决市场进入和市场结构问题。因此3G应用时机对在位运营商和潜在运营商意味着完全不同的利益。移动业务是国内电信业务中最有利可图的市场。潜在运营商,主要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由于主要经营传统业务,收入增长几乎停滞不前,而且背负普遍服务的沉重包袱,希望尽早获得3G牌照,以进入移动市场。潜在运营商的进入必然会冲击在位运营商的市场地位。

(四)对采用何种标准看法不同

标准之争实质上是利益之争。三大阵营的制造商都希望采用己方的标准。有些制造商同时投资多个标准,但也有所侧重。标准争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看待国内的标准TD-SCDMA。有人认为TD-SCDMA是国内标准,政府应指定国内运营商或部分运营商以它为主建立网络;也有人认为TD-SCDMA技术应定位于细分市场,补充WCDMA网络的不足,因为运营商选择它会承担较高的风险,作为三大标准中唯一的时分技术,它具有独特的功能,可以利用另外两种标准无法利用的时分频率资源。

(五)知识产权谈判影响应用进程

知识产权问题错综复杂。三大标准所涉及的专利往往被众多的制造商交叉持有,其中的基本专利一般被少数制造商交叉持有。一套完整的3G标准实现方案涉及到上千项专利,其中基本专利达到数百项(基本专利指未经所有人授权制造商只要采用相关标准必然会造成侵权的专利)。国内制造企业自有知识产权较少,即使在中国所提出的TD-SCDMA标准的实现体系中(指包含无线接口在内的完整实现体系),绝大部分基本专利也归国外公司拥有。国内制造商必须在3G应用启动之前与专利拥有者逐一进行谈判。

三、政府在3G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政府在3G应用决策中的职能

移动3G的应用是在新的无线频段上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体系。3G的应用包括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运营商采用3G的技术和标准体系。二是运营商使用电信规制部门划分的3G频段开展业务。

3G应用是电信运营企业的技术改造问题,技术的选择与应用本身属企业内部决策,但是3G应用需要使用新的无线频段,无线频谱是稀缺资源,电信规制部门在划分和指派无线频段的同时也决定了移动运营商的数量和经营许可,由此涉及到电信竞争政策问题,因此世界各国政府在3G应用中都要发挥作用。

中国政府在3G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职能:

电信规制的职能。电信规制者的目标是维护市场竞争,保护公众利益。具体职能包括无线频率资源和号码资源的管理分配、经营许可管理、电信资费管理、竞争行为管理等。该职能由信息产业部行使。

产业促进的职能。新一代移动技术的应用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产业政策促进国内电信制造业、电信运营业、内容服务业提高竞争力。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主要的职能部门。

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中国政府是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独资股东或绝对控股股东,政府作为股东要参与运营企业的投资决策。目前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由多个部门行使,不久会集中到新设立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信息产业部作为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不参与国有资产的管理。

(二)建立合理的决策机制

3G的应用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关系,增加了政府决策的难度。相关政府部门应合理发挥作用,促进产业的发展。

1.正确划分政府与企业的职能。在3G的应用决策上,政府部门应明确自身的职能是为3G的应用创造条件,而不是直接替企业决策。例如,在3G的应用时机和技术选择上,运营企业应该是直接决定者,因为它具有合理决策所需要的内外部信息和机制条件。政府部门既不具备经营性决策的能力,又不真正承担经营性决策责任。当然,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公共政策的需要,制定必要的政策和进行协调,以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或社会目标。

2.规制部门应积极发挥作用。规制部门的职责是促进市场竞争,维护公众利益。新一代移动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可以为公众带来更丰富的服务项目。规制部门宜尽量扩大运营商对技术的选择范围,技术的限制会扭曲运营商的投资行为。

规制部门的合理规制是移动3G应用的前提。首先,规制部门要合理分配和管理频率资源。信息产业部已经公布了中国3G业务的频谱范围。第二,颁发移动牌照。规制部门的目标是促进移动通信业形成合理竞争的局面,至于市场和技术是否成熟以及合适的应用时机应该由企业作最终决策。第三,制定技术标准并通过试验进行检验。技术标准是保证市场竞争和维护网络安全的基本手段。目前,信息产业部正在组织开展3G的技术测试。第四,规范竞争行为。设备互联是电信网络的重要特性,设备制造商都有开放接口的义务。知识产权不能成为市场垄断的借口,因为它违反了“公众利益”这一基本准则。另外,还要防止已经占据2G市场的供应商在系统演进过程中滥用市场力量,阻止新的竞争者进入。

3.产业促进部门应采用市场化的产业政策工具。移动3G为中国的通信制造业和运营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政府的产业促进部门和国内企业已经为此作了长期的准备,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国内制造业错过了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动通信的主要机遇,在3G上基本与国际巨头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尽管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政府产业促进部门应该在运营部门和制造部门间发挥协调作用。目标之一是为国内运营商提供更多的选择,特别是通过发展国内制造业,利用国内的制造优势,为运营商提供廉价的设备和服务,降低投资风险。目标之二是为国内制造商创造发展空间。当国内制造业与运营业发展不协调时,采取适当方式为国内制造业创造机会。

政府产业部门应该尽量采取市场化的手段,减少政策工具的负面作用。在推动3G制造业发展方面,政府已经对国内制造商给予了资金、技术、信息和频率等多方面的支持,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政府的产业政策可以帮助国内制造业提高竞争力并实施鼓励性的应用政策,使其成为运营企业主动的选择。但是政府产业部门应尽量避免直接干预运营企业对3G的产品和技术的选择。政府对运营商的直接干预可能会对运营商和制造商同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为政府对运营商的直接干预会提高运营商的投资成本,降低制造商的竞争压力,形成低效率的利益集团。

政府产业部门还可以利用产业协调能力帮助国内制造商完成知识产权谈判。由于发展环境的变化,在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中知识产权成为国内制造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国内制造商在知识产权谈判上居于不利的地位,政府的协调有助于加快谈判的进程。

4.运营企业应积极发挥决策作用。运营企业如何选择3G的技术、标准和应用时机,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外部因素,包括技术和标准的成熟度、市场前景、企业战略、企业的能力、谈判进展状况等等。只有企业自身才具备这些必要的决策信息,因此企业必须主动发挥决策作用。国有或国有控股运营企业不能坐等政府的指令。另外,规制部门应该给予运营企业较大的灵活性,如允许运营企业在申请牌照后灵活安排覆盖范围和进度,以控制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