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叛逆心理咨询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年叛逆心理咨询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年叛逆心理咨询

青年叛逆心理咨询范文1

[关键词] 就业 心理健康 逆反 心理差距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见》明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以更好地步入社会。

一、毕业生的主要心理特点

毕业生离校前个人需要具有迫切感。临近毕业的学生需求点日益集中,迫切感明显增强,自然而然地回顾过去几年的学习历程,发现自己由一个幼稚的学生,成长为一个比较务实的青年,并且在德、智、体、能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这使得他们把过去一些“无意识”的东西开掘出来,当个人需求得到满足时,往往情绪振奋、愉快;当个人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情绪消极、低沉,加之得知昔日的同学前途“光明”心理就会失去平衡,产生强烈的失落感。绝大多数学生的思想还是稳定的,但也有部分学生表现出思想松、标准降、作风散,个别人甚至发牢骚、讲怪话,散布一些消极情绪;有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喜欢到处游逛,经常旷课外出。

二、毕业生心理不健康的危害

对于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如果不能够及时并正确地加以引导,就可能会产生对待人和事物多疑、冷漠、反抗社会等心理,变得学习消极、理想泯灭、性格偏执,严重的可能产生厌世或者犯罪心理。有着逆反心理的毕业生通常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而这种情形,最容易引起老师、父母的恼怒。老师、父母越是恼怒,对于他们越发训斥,就会使他们愈加反感,直接影响到与父母、老师之间的正常关系,以至于将叛逆性格发展至极端,导致人格和行为的不健康。焦虑心理也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毕业生当中的心理状态。

近年来,毕业生犯罪率越来越高,离家出走、自杀事件层出不穷。事实说明,如果在这一特殊时期不能够正确认识和疏导青少年的心理,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地发展,将会导致十分惨痛的后果。因此,毕业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十分重要。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毕业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三、消除毕业生心理差距的具体方法

1.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2.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越来越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时间,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力减退。

3.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提高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

“人的需要、动机只是一种主观愿望,它同客观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这种主观或客观之间的矛盾,正是构成挫折心理的基本原因。”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4.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5.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大学生在必要时可以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从心理咨询具有治疗功能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属于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针对求询音的各种心理适应和提出的问题,帮助求询者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面对现实,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增加求询者的心理自由度,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心理咨询兼有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功能,通过心理咨询,为咨询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条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才有可能升起。

参考文献:

[1]张焕庭.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

[2]郭建丽.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朱仁宝.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青年叛逆心理咨询范文2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2—0022—01

一、 初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初中阶段,是儿童向青年过渡的阶段,是人一生成长中多事的年龄阶段,心理学上有人叫它“危险期”、“困难期”、“心理断乳期”等。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头脑简单易冲动,再加上学习生活压力大和社会经验缺乏,容易在各种矛盾冲突和困难挫折面前出现心理困扰和障碍。有调查表明:当今初中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任性、孤僻、焦虑、厌学、叛逆、抑郁、偏执、自私等心理问题,因而对他们身上出现的不健康心理适时地进行疏导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 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1.个人因素。处于少年期的初中生由于生理发育的骤然变化,给他们的心理发育也带来巨大的影响。这时他们的自我意识得到发展,成熟感、成人感和独立性在增强,在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都越来越想摆脱家长、教师的束缚,以成人的身份面对周围的一切。但他们毕竟还小、社会经验欠缺,道德观念不完整,法制观念淡薄,在生活中经常遭遇各种困惑挫折,再加之心理耐挫力差,自我心理保健意识不强,很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2. 家庭因素。父母、长辈的不良行为,家庭关系不和,子女得不到父母的悉心调教和关怀,都会造成孩子心灵上的严重创伤,出现孤僻、偏执、叛逆、仇视等心理问题。

3.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教师如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出现了讽刺挖苦、侮辱人格、变相体罚等粗暴的教育方法手段,这必然给学生带来超负荷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仇恨、叛逆、自卑心理。

4 .社会因素。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使学生们眼花缭乱,再加上他们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受外界诱惑,因而低级的、不良的社会风气、道德风尚、流行文化就会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初中生心理问题的防治策略

1. 增强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心理保健是预防心理疾病的最好方法。学校要利用安全课、思想品德课和生理卫生课开展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它们成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成为防范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防火墙。同时,也要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将心理健康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和法制观念、法律常识教育,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自觉抵制不良因素的影响,使他们顺利度过“危险期”。

2.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首先,父母要为孩子创设一个温馨和谐、民主的良好环境;其次,父母要顺应孩子生理变化的规律,逐步改进教育方法。要注重亲子教育,要与孩子平等相处,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避免因两代人之间的思想代沟而造成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

3 .提高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质量。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人格特点和心理状态、教育方法手段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因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教师的学识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无疑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扩大与学生的交流范围,要尽量构建一种新型的良师益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在交流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图。学校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咨询室,通过交谈式、电话热线、心理信箱等形式,对有心理障碍和心理偏差的孩子进行分析、疏导、调理和矫正,从而清除或减轻学生的心理障碍,改善和提高其心理素质。

青年叛逆心理咨询范文3

一、高职生心理特征

每个时期的高校大学生都带有其特定的时代气息,在他们身上能够折射出社会大环境对他们心理成长的影响。当前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1)自卑心理。处于青年期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构想,但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大学生往往让周边的人亲戚、朋友觉得是自己平时不好好学习,才进入高职院校读书的,特别在乎因未能被普通大学录取而被人瞧不起,觉得自己到高职院校读书是低人一等,对自己的信心、能力、智力产生怀疑,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学费、生活费相对较高,给那些来自低收人家庭的学生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当周围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出手大方、超前消费,更引起他们心理失衡,产生自卑心理。

(2)被认同心理。高校大学生充满奇思妙想,敢想敢当,敢于实施,很多学生希望自己能在学生群体中崭露头角,得到周围同学和教师的认可。如果在尝试的过程中受到挫折,容易产生失落情绪,会认为自己的才能被忽视了。有着强烈的被周围的同学、老师认同的心理,一旦出现不被认可的情况,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3)焦虑心理。当大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学习内容的专业化、难度、深度大大增加,学习的方法也和高中大不相同,以至于一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较差,动力不足,缺乏学习兴趣。认为自己是来糊文凭的,现在学的东西将来到社会上不一定能用得上,特别是一些基础公共课,这样一来往往会导致期末考试的成绩,学习效果不理想。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自己进了高职院校,以后毕业了,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自己肯定比不过本科院校的学生,前途渺茫,感到无所适从,紧张不安,引起心理上的困惑和焦虑。

(4)反叛心理。在传统管制型教育模式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等的。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教师有着明显的话语权。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压抑环境中,造成了他们的反叛心理。进入高校的他们,学习上已经不存在太大的压力,向往自由的高职生对传统的管制教育比较反感,希望学校能够给予一定的自由度。自由和纪律本身就是矛盾的,这就在无形中对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隔阂,产生反叛心理。

(5)恋爱价值观不成熟心理。恋爱是大学生永恒的话题,对于进入高校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更加渴望恋爱。但大学生在心理上并没有完全成熟,缺乏恋爱经验,在遇到感情纠葛时,往往采取过激、不理智的行为来处理感情上的事。

(6)人生目标茫然。进入高校的大学生随着学习压力的陡然剧降,出现了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生活目标随波逐流等问题,常有生活无意义感,人生目标茫然。古语有云“预则立,不预则废。”从迈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学生就应该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为自己提供了怎样的发展空间,自己的人生坐标又在哪里,以朝着这个坐标不断地调整自己前进的方向,没有给自己很好的定位,自己的人生规划茫然。

二、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培训。虽然现在在各高职院校中已经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很多从事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主要由辅导员或德育工作者担任,他们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心理学培训,缺乏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培养教育没有纳入到正轨。高校要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就必须对心理咨询人员开展系统化、有针对性的培训。

(2)利用网络等新形式及时进行辅导。很多的高职生在心理咨询中心或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不敢或不愿完全敞开自己的心扉。这就导致了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无法对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以致于无法科学合理的“对症下药”。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网络世界的开放性、虚拟化等特点,使得高职生可以在不暴露自己真实身份的前提下无所顾忌地敞开心扉,释放自己心中积压的苦恼与烦闷,通过网络尽情地倾诉与宣泄,从而使心理压力得到释放和缓解。对于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来说,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资源,准确及时地把握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使得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更有效果。

(3)建立朋辈聊天室等资讯途径。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力宣传,学生也逐渐摆脱了对心理咨询的种种误解。但是学生中能够走进心理咨询中心,对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敞开心扉接受咨询的学生并不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选择倾述对象时更倾向于向同龄人倾述。而在高校中建立朋辈聊天室,是缓解不愿走进心理咨询中心的学生的心理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高年级学生作为朋辈咨询员,可能不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理论,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生活实践经验去与那些需要咨询的学生进行沟通,使得需要咨询的学生摆脱向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就是接受思想教育的心理阴影。

(4)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的良性互动。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很多,既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外在因素,也有学生个体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内在原因。首先,家庭是学生心理成长的最初也是最直接的因素。从家庭生活不美满的环境中走出来的高校学生往往行为比较偏激,因此,父母在关心子女生理健康的同时,也应当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有的家长甚至与子女基本上没有沟通。其次,学校在传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在向学生传播着心理健 康知识、心理变化规律。第三,社会是高校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主要实践场所,同时社会也通过各种媒介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成长。因此在面对就业这样的实际问题时,家庭应该鼓励支持,学校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进行引导,社会则应该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另外,学生这一主体也应该深刻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职业取向,端正职业态度,创造自身条件。因此,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发挥积极效应,学生才能取得职场的成功。

(5)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大学生的课外空余时间相对较多,且他们往往对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充满了兴趣。学校可以经常性的组织一些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心理健康研讨会、社会公益活动等。通过心理健康课外活动让学生体验、反思和反馈思想情绪的变化。与此同时,学校也应该建设好校园文化氛围,办好宣传栏、做好宣传广播等,使学生时时处处接受熏陶。

(6)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评价、预防及治疗体系。针对高职生的心理特征,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评价及治疗体系已迫在眉睫。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阶段会通过新生问卷调查等方式来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通过该措施,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个大致的了解,也可以从中发现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及有针对性的治疗。对高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评价,不仅有利于掌握高校学生总体的心理变化趋势,也有利于把握学生个体的心理变化历程,针对个体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目标。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关系到学生的家庭的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高职生的心理特征,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评价、预防及治疗体系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任,提高高职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龚云.高职大学生心理现状的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08(5).

[2]王优.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分析.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12).

青年叛逆心理咨询范文4

    以真正的民主精神实施教育

    与孩子一起进行人生与学业规划

    仍要保持对孩子学业上的关心

    帮助孩子与他人建立建设性的联结

    我在心理咨询中常常发现,不少学生和家长在上大学的问题上都存在一个误区:从学生的角度说,以为上了大学就会很轻松,再也不必像中学那样勤奋学习、关注成绩了。

    而家长的误区则是,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把孩子送上大学,上了大学任务就算完成了——孩子已经成年,他的发展就该由他自己决定了。

    其实不然,大学和中学一样,同样是以学习为主要目的。尽管大学不再有高考那样的升学压力,但是如同高考成绩会影响一个学生升学志愿的选择一样,大学的成绩和表现同样会影响一个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个人成长与发展。

    虽说18岁的孩子在法律上已经是可以承担责任的成年人,但从心理上看,他只能算是“准成人”,处在一个仍然需要社会去教育、去宽容的阶段,对此,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叫做“心理发展延缓期”。所以,家长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要想让孩子和自己的家庭能有持续发展的幸福感,家长就需要继续对上了大学的孩子进行教育。

    写到此,我想起不止一位家长在孩子产生心理问题后的沉痛反省:我原来以为孩子上大学后自己的责任就算尽到了,就再也不用管了,现在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与此同时,我也见过一些非常负责任的家长,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孩子上大学后坚持订阅有关大学生的报纸杂志,以保持对大学生情况的了解,并培养自己对青年人问题的敏感。这些家长的额外收获是,他们与自己的孩子之间都有着非常好的交流与沟通。

    大学时期是社会(此处主要指学校、老师和家长)向一个人灌输基本做人道理和进行基本价值观教育的最后机会,这个机会不抓住,受损失的将不仅仅是个人,还有家庭和社会。

    第一步 以真正的民主精神实施教育

    家长要树立有关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念和信心,并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做人和做事的教育。

    有些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碰到孩子的反抗,就对教育的可行性产生怀疑。现实中的确有不少孩子会有叛逆与反抗的表现,但是,这些孩子反抗的常常不是父母的教育,而是父母进行教育的方法。

青年叛逆心理咨询范文5

[关键词]网络教育 信息技术 教学 作用

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性、表现的多样性、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性,使广大网络爱好者痴迷,成为五彩缤纷的大世界。随着上网人数成几何级数在飞速增长,其中青年学生成为上网大军中―个庞大的群体。有资料表明,在上网人群中中学生占46%。网络这个复杂的虚拟社会空间,它无奇不有。因此有部分老师和家长将之称为“电子海洛因”。网上不健康的信息在这个空间是无孔不入地在毒害着中学生稚嫩的心灵。

其实,大量中学生聚集在网吧,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事实,毕竟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迅猛扩展,要求青少年不仅能学好课堂内知识,更能接受更广泛的信息,因此如何让学生既能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自由翱翔,又能避免他们受到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我们应该思考和动手做到的,这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网站已有300多万个,网民近6.32亿,其中,学生占上网总人数的20%左右。目前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而且,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网络的负面影响确实存在,这些对于还没有很强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使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快捷途径。面对这些现象,有些人很害怕,有的人紧张,一听说学生上网就以为是洪水猛兽,甚至发展到有的家长和学校禁止孩子和学生上网。

本人从事计算机教育多年来,深刻了解现代中学生的上网心理,认为就学校而言,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好如下几点:

第一、学校应重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开办好信息技术课,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信息技术知识;教会学生区分网络与现实的异与同,认识网络的利与弊;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发挥它对个人发展的作用。总之,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的能力以及信息免疫能力。我不太赞成采用“阻”的方法,疏导远比阻止好。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心理成熟期,逆反心理强是他们的特点。一味禁止学生玩游戏、上网,只会增强他们的叛逆心理,越禁就越禁不住,反而会向相反的方向蔓延。学生一旦掌握了运用信息工具,获取、生成、创造信息以及免疫信息垃圾的能力,便会处理好学习与上网的关系。

第二、打好德育工作的主动仗,填补网上“德育空白”,加大德育进网络的力度,让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成为社会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媒工具,越来越成为广大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江总书记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要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是要增强时代感,在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上下功夫。”网络时代,德育工作者应主动拿起“网络武器”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精心制作学生喜爱的网站,设计一些学生喜爱的网页,如“心理咨询”、“说句心里话”、“优秀网址推介”等等。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咨询,学生不用担心老师知道他是谁,会大胆地向老师提出心理疑难问题,这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开展班级网页和个人网页设计比赛。班级网页设计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在班级网页设计中,可根据班级实际,灵活设置栏目。

第四、办网上展览。现实中的“自然科学展”、“法制教育展”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形式。但它制作成本高,还受时空限制。但网上办展览则没有这些缺陷。它可以随时随地让学生观看,且成本小。网上展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形式。

第五、开展网上讨论。学校可定时在网上开展针对某一个问题的讨论,可以让学生自己当版主。这种形式比现实中的讨论不知要好多少。现实讨论中,有的学生由于内向不敢发言,有的害怕说错出洋相或怕被人耻笑。但网上则没有这些顾虑。因为别人看不见他的面孔,他可以畅所欲言。我们经常在网络中发现,那些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在网络上完全是另外的一个人。他们的思维比现实中活跃得多,他们不仅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且还很流畅。在讨论中再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第六、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要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强政治敏感力和鉴别力,树立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和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在西方的价值观和腐朽生活方式、黄色信息面前,能够自觉地抵制诱惑。

青年叛逆心理咨询范文6

    一、当代大学生的现状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利益关系十分复杂,各种矛盾凸现。在这个深刻变化的时代,一些大学生由于受到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受到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多元文化、各种价值观念的影响,道德水平出现了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和谐的现象,众多媒体更是推波助澜,严肃批评抨击了80后一代,认为这是一个理想信念不足,爱情观轻率,诚信缺失,好逸恶劳铺张浪费、道德观念淡化的一代。但是应该肯定,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这些年,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群体和先进个人不断地涌现出来。大学生支教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些支教队员们都是国内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生活在繁华的大都市,可以想象,如果不去西部支教,完全可以享受舒适的生活。

    二、大学生德育教育所遇到的问题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该关注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1.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引起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认同竞争,期望创业,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有强烈的效益意识等,大学生比以往更期望有一种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环境。

    2.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最主要途径。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环境在提供便利的同时正在极大地改变着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青年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3.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独生子女承受父母家庭太多的期望,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还不强,进入大学以后,竞争环境更为激烈,一时的不适应容易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三、方法及措施

    1.发挥高校阵地作用。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可以说目前的德育教育是有缺点的,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已经形成了强制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即教师上课就是教,学生学,然而对于思想道德这样一个特殊的课程,这种灌输式的教育不但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可能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所以我们必须创新教育模式,创新德育模式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忽视主体需要、轻视人文关怀、注重教条灌输的经验型、单项式的德育模式,以实现高校德育模式的现代化。

    2.构建德育环境,营造文明氛围

    德育工作的关键是践行,重点应放在知行统一上。德育环境包括两个层面:即学校的内环境和社会的外环境。学校的内环境指学校内部的班级、同辈群体、课堂、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社会的外环境指学校外部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社会、大众传媒以及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心理等。为此,我们必须占领宣传教育主阵地,在电视、广播台、新闻报纸,互联网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敏感问题、影响稳定大局的间题,旗帜鲜明的发表评论,进行积极的引导,对错误思潮敢于开展批评;学校和社会要积极利用一切手段传播介绍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使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再次可以在学校、社区设立心里救助站或心理咨询中心,使每一个心里不畅快的学生都可以找到一个倾诉的地方和倾诉的对象,通过心理咨询和救助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思想问题,提供单独的指导和帮助,实施个性化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