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会计实操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外贸会计实操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外贸会计实操课程

外贸会计实操课程范文1

面对如此多的困难,高职院校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能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子来。这样的路子肯定要有别于本科院校的,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选择适用的教材对于提高会计类专业的教学质量非常关键。我曾经带学生到东莞华必信会计事务所去实习,在实习时发现很多同学看不懂外贸企业的记账凭证。我惊讶地发现他们都是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方向的学生。经过询问,才知道他们的财务会计教材没有外币折算的内容。所以在选择教材方面,一定要慎重。我们在选教材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实训课教材可以选择模块化的教材,使学生毕业后基本能适应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存货岗位、资产岗位、职工薪酬岗位、资金岗位、财务成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磨炼可以胜任主管会计岗位。

高职教师应该有其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最好能够有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学校的教学经历。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拥有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和企业需求的专业素质,教出来的学生才能迅速适应岗位环境。为此,学院应该利用假期时间组织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让他们了解和调查企业需要的学生必须具备什么会计知识。这样教学就能够有的放矢了。同时,可以高薪聘请少数大型上市公司,最好是大的会计事务所的骨干财务人员来当兼职老师。教学时所需要的案例也好,情境也好,他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进行处理。如果学院处于比较偏远的地方,可以叫他们进行网络授课。例如,大一的基础会计必须要安排足够的课时,并且安排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都比较好的老师去授课。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入门课,如果掌握好了,一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学习兴趣。二是学生的基础会计课程学好了,后面的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会计等后续课程就相对容易学了,教师教起来也就轻松多了。三是大一的基础会计学好了,他们大一就能够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的理论考试,他们的拿证压力就会少许多了,就有更多精力来学习后续课程。另外,基础会计也好,财务会计也好,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应该恰当,既不能过于注重理论,而少安排实践课时,也不能因为强调实操能力而大量压缩理论课时。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当前,大多数会计课程教学采用的是讲授法,这种方法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虽然能够在较短时期内传授给学生较多的知识信息,但其是一种单向信息传输方式,缺乏双向交流,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过多地采用讲授法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束缚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法必须进行改革,一定要采用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另外,我们进行教学改革时一定要注意它的恰当性。单纯讲究课堂气氛,不讲实际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舍本逐末,也是非常不可取的。(五)要充分发挥高职学生喜欢实操的特点学院可以举办一些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大赛或者手工做账大赛。通过这样的大赛,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实操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上面是本人的一些看法。其实要提高高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的、政府的、企业的资源,需要这三者共同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本文作者:尹岳群工作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外贸会计实操课程范文2

关键词:高职 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

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的大力发展,高职生的数量成倍增加。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相对稳定,对会计专业的学生需求相对放缓。一般来说,在相同工资水平下企业更愿意雇佣本科学历的学生,这更对高职高专的学生就业不利。根据《2011 大学生就业报告暨 2011 年就业蓝皮书》,2010届高职高专专业就业率排名中,会计专业位于32位;高职高专黄牌专业中,会计电算化专业排在商务英语后,列第五位。这表明会计电算化专业就业很不乐观的。提高就业率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紧迫解决的问题,而就业竞争的本质是学生的专业能力的高低的竞争,专业教学质量是决定该专业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提高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质量是燃眉之急。

一、问题分析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在就业中没有竞争力,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首先,由于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和一些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逐步提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其次,学生方面,由于近几年大学的大量扩招,造成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大幅下降。另外,由于高中时他们大多数已经养成了懒散、不爱学习的习惯,而这部分同学很多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他们内无学习的动力,外无学习的压力。最后,在师资方面,由于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升上来的,很多老师无论是从学历、能力、还是经验来讲,离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

二、对策

面对如此多的困难,高职院校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能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子来。这样的路子肯定要有别于本科院校的,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选择适用的教材

选择适用的教材对于提高会计类专业的教学质量非常关键。我曾经带学生到东莞华必信会计事务所去实习,在实习时发现很多同学看不懂外贸企业的记账凭证。我惊讶地发现他们都是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方向的学生。经过询问,才知道他们的财务会计教材没有外币折算的内容。所以在选择教材方面,一定要慎重。我们在选教材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实训课教材可以选择模块化的教材,使学生毕业后基本能适应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存货岗位、资产岗位、职工薪酬岗位、资金岗位、财务成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磨炼可以胜任主管会计岗位。

(二)要有优秀的能适合高职教育的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

高职教师应该有其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最好能够有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学校的教学经历。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拥有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和企业需求的专业素质,教出来的学生才能迅速适应岗位环境。为此,学院应该利用假期时间组织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让他们了解和调查企业需要的学生必须具备什么会计知识。这样教学就能够有的放矢了。同时,可以高薪聘请少数大型上市公司,最好是大的会计事务所的骨干财务人员来当兼职老师。教学时所需要的案例也好,情境也好,他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进行处理。如果学院处于比较偏远的地方,可以叫他们进行网络授课。

(三)课程安排要比较合理,课程需要和教师相配套

例如,大一的基础会计必须要安排足够的课时,并且安排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都比较好的老师去授课。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入门课,如果掌握好了,一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学习兴趣。二是学生的基础会计课程学好了,后面的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会计等后续课程就相对容易学了,教师教起来也就轻松多了。三是大一的基础会计学好了,他们大一就能够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的理论考试,他们的拿证压力就会少许多了,就有更多精力来学习后续课程。另外,基础会计也好,财务会计也好,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应该恰当,既不能过于注重理论,而少安排实践课时,也不能因为强调实操能力而大量压缩理论课时。

(四)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恰当,并且要有多样化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当前, 大多数会计课程教学采用的是讲授法,这种方法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被动地接受, 虽然能够在较短时期内传授给学生较多的知识信息, 但其是一种单向信息传输方式, 缺乏双向交流, 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过多地采用讲授法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 束缚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法必须进行改革,一定要采用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另外,我们进行教学改革时一定要注意它的恰当性。单纯讲究课堂气氛,不讲实际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舍本逐末,也是非常不可取的。

(五)要充分发挥高职学生喜欢实操的特点

学院可以举办一些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大赛或者手工做账大赛。通过这样的大赛,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实操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上面是本人的一些看法。其实要提高高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的、政府的、企业的资源,需要这三者共同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2011大学生就业报告暨2011年就业蓝皮书[R].2011

[2]李春云.财务会计教学应该把握的几个步骤与环节[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2

外贸会计实操课程范文3

【关键词】中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问题;优化

一、中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不能有效地体现职业技能

由于国际经济交流机会的增加,人才需求量也在增加,所以在职业技能方面要求也有所提高。据笔者了解,某些中职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还存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专业技能的培养,这样就会造成中职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应用商务英语的能力与职业岗位的需求有些脱节,外贸知识也过于理论化,实用性、操作性不够强,没有突出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性质。

基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商务英语知识理论远远不能满足职业的需求,而人才的选用要求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熟练,这对实践技能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专业人才没有掌握较高的职业技能,就很难顺利就业,即使能就业,也难以胜任外贸职场工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中职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和模式进行分析,其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笔试能力的提高,而对语言运用却没有足够的重视,这样不能够真正体现出学生在寻找工作时的专业性以及优势地位。如今的中职商务课程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缺乏力度,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实际应用水平。

(二)中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是至关重要的:既要符合专业的学习,又要通过专业理论知识取得专业证书,为将来的就业准备好“敲门砖”。中职商务英语开设的课程存在某些缺陷,没有完整地体现课程的衔接性。

早期的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只是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英语知识与商务知识。而如今,商务英语的实用性和理论性都非常重要,除了需要在商务活动中彰显自己的英语水平之外,更要灵活地运用贸易术语,熟悉国际惯例、法规;更看重的是独立应对的能力,是对外贸易的谈判与专业性、知识性的灵活运用。

从目前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受生源的影响,其更多注重的是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背诵,这样只是对学生进行机械的书面语言能力培养。而平时的课程衔接、课堂讨论、测试等,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记忆和背诵能力,深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即便是有一些教师注意到了学生口语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性,在进行演练和测试的时候也是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要说的内容和稿子,课堂上只是复述,并不能够真正做到测试学生对商务英语灵活使用和转换的目的。所以在原有课程体系当中,学生只是掌握和了解了更多的商务英语词汇及句子而已,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单一

中职商务英语的课程教学太过单一,没有新鲜性,教材的内容滞后,不实用。问卷调查显示,很多学生都反映中职商务英语课程太死板,没有吸引力,学生只是单纯地背英语。传统的教学偏重于理论教学,忽略了实践操作,课程安排偏重理论教学。课程安排与实践脱节,使得课程内容互相重复,没能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无法使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

就中职学校的特性来看,其主要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些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加之许多学生本身对于学习存在“抵触、畏难”情绪,不愿开动脑筋。在这种“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只会培养出“学习机器”。因此,中职学校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鞭策”学生前行,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快乐”学习。

二、中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措施

(一)增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活跃性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外贸从业人员,一定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并能灵活地运用,提升专业技能。这就要求学校不能注重安排理论课程,还要多安排一些实践、实训课程,使学生能有效地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主要是为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服务的。因而在课堂教学当中,教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当中进行“情境”的重现和学会沟通。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应加强对商务礼仪和沟通技巧的了解及训练。所以综合来看,在中职商务英语教学当中,教师要更多地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将课堂交给学生,突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真正践行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理念。

(二)全面拓展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

所谓的职业技能实际上就是商务人士能够在今后工作当中通过英语的使用,拓宽其业务交流的范围,拓展交流的深度。一名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不仅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全方面发展。因为商务英语不仅是用口语交流,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涉外业务,尤其是进出口贸易、单证、国际惯例等方面知识的应用。

在如今国际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商务交流对于外贸人士灵活使用英语的能力要求很高。这就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中职商务英语学生还只是死记硬背英语知识理论,那就会出现“就业难,工作难”的局面。中职商务英语学生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商务方面的知识与规则,不管是在商务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都要认真对待,全面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英语能力和学习能力,将来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外贸人才。

(三)完善专业课程建设

为顺应社会对外贸人才的要求,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在原开设的主干课如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听力、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进出口贸易实务等基础上,应结合实际,开设基础会计、经济法、商务英语翻译、外贸单证实操、电子商务模拟运作等等相关的专业课程, 充实学生的专业知识。

(四)加强实践课程的建设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商务英语人士,必须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有些中职学校对实训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开设实训课程不足,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应该重视实训课的开设,使学生在实训课中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挖掘自己的潜力。学校教务部门应积极配合、鼓励教师开设相应的实训课程。实训教师应督促学生上好实训课,严格执行实训考核制度。专业教师要定期安排学生进行实操。比如在学习了某一个商务英语模块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必须背诵所学对话,然后给学生相应的准备时间,再随机抽查学生进行展示,或者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临场对话和交流,旁边一组学生进行同声汉语翻译。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以适当的压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在学生交流中发现问题,及时评讲,解决问题。因而在商务英语课程中,就需要将理论课时和实训课时相结合,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

(五)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交际等综合能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贸英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职学校“就业办”可不定期地安排学生参加相关的商务活动,聘请资深外贸从业人员来学校举办专题报告、座谈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方向及职业要求有一定的认识;也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安排一些学生去相关部门见习,让学生了解相关贸易流程,培养学生职场感性认识等等。

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人才作为核心因素,其综合能力是企业进行招聘和考核的主要依据。所以在中职学校教育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运用能力,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强化他们的商务交流和人际交往能力。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假期兼职、社会实践、社团活动、技能竞赛、专题会讨论等,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吃苦能力、抗压减压能力。教务部门应多与科任教师联系,了解社会上的最新就业趋势,开设一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辅助课程,比如口才演讲、商务礼仪、商务谈判等。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其以后就业奠定基础。

三、小结

如今随着中国在国际经济地位的提升,对外贸易量不断增加,各行各业对相关外贸从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外贸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就业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中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应顺应时展的变化,结合当地对外贸人员的从业要求,开设相应的理论、实训、职业能力提升等n程,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技能知识,提升综合能力,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慧.中职商务英语函电课程教学优化研究[J].考试周刊,2015(98):98-99.

[2]陈翅恒.对中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实证调查――以湛江某校为例[J].学理论,2015(06):229-230.

[3]郭亚卿.基于交流需求分析和跨文化两维视角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优化观[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02):123-124,164.

外贸会计实操课程范文4

从高等学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就业面向来看,外贸人才可分为研究型或学术型外贸人才和应用型外贸人才两类。应用型外贸人才又可分为应用型对外管理人才和应用型外贸经办人才。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主要应由二类和三类本科院校完成,而二类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外贸管理人才比例相对三本来说较大,三类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则主要是应用型经办人才,职业高等院校培养定位则单纯是应用型外贸经办人才。应用型外贸经办人才的培养重要的是使其具备良好的外贸实际业务经办能力,服务于这一培养目标,国际贸易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的《国际贸实务》课程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有必要展开讨论三本院校《国际贸实务》课程的教学问题。

三本院校大多是民办高校,应以市场为导向,人才培养也应顺应市场需求,当前普遍存在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符的问题,从而导致国贸专业人才市场的现状:人才需求很大,国贸专业毕业生也很多,但外贸企业却招不到符合要求的外贸人才,或招到的人才并不能胜任外贸相关岗位的工作。我们应该结合市场上外贸人才需求的特点,三本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去探索如何设置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去进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工作,从而保证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三本院校国贸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外贸实操能力等业务经办能力,因此需要相关课程的配套。以我校为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型经办人才,使学生通过学习能胜任政府相关部门、涉外企业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贸易业务、市场营销以及外贸会计等经办类岗位的工作。因此,要求学生具备业务经办能力、专业理论知识、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外语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其中实际业务能力,需要通过《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函电》、《海关实务》、《外贸流程实训》、《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跟单实务》、《外贸业务员综合业务》、《外贸单证操作实务》等课程体系来支撑,而随着后续《外贸跟单实务》、《外贸业务员综合业务》、《外贸单证操作实务》、《外贸流程实训》等实训课程,包括实验室外贸模拟软件上机操作等的不断丰富化、精细化、完善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甚至某种意义上变成了以上后续课程开设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国际货物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后续相应实训课程的理论支撑。因此《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应该侧重于国际货物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

二、当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对于国际商务人才,包括应用型外贸经办人才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在理清《国际贸易实务》在高等院校整个外贸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的基础上,发现当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提出适宜的对策也显得尤为必要。根据笔者参加教学研讨会听取其他相关教师的意见、与一些专业教师的沟通交流以及自身工作中的感悟等,笔者认为当前三本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使用较少,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当前的《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仍然主要以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为主,单方面的知识灌输,使学生不能很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容易溜号,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缺少活跃气氛,并且学生学到的东西很容易忘记。启发式教学与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使用较少,或者使用了案例教学方法,但是并没有运用好这一方法。

2、理论没有很好地结合实践。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更多的是对知识点本身的讲解,使学生并没有领会实践中如何运用的问题,因此,即便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课,在后续的其他诸如《外贸流程实训》等课程的学习或是企业实习时,学生还是无法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3、教学评价手段不能很好的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当前的教学评价手段运用相对单一,如考勤、作业和期末考试的方式,这些方式并不能很好的考核学生在课堂参与的情况、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平时学习的效果等,过程教学的考核手段运用较少,或者运用不当。

4、专业教师外贸从业经历匮乏。

三本院校专业教师大多缺少相应的外贸从业经验,这对于实践性强的国际贸易专业系列课程的教学是十分不利的。教师从业经历的缺乏,必然导致课程教授过程中不能用实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也是导致学生学完相关课程后仍然不会操作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这样的现状解决起来较难,一方面高校考核教师不止授课,还有科研成果等,教师的时间可以用来去积累从业经验相对较少,另外教师本身并没有很好的渠道去联系外贸企业从业,学校如果不鼓励教师去企业实习,也不给教师搭建这样的平台,那么这一问题想解决起来很难。

三、解决《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问题的对策研究

针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结合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市场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学生的自身特点等,进一步加强教学模式的思考,使其切实的服务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目标。因此,应进行相应的教学方面的改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在教学内容方面

要以解决实际业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首要目标,注重学生基本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如simtrade模拟实训课程的配套。授课过程中,多用习题,特别是一些与外贸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关的题,历年考试真题,这样学生一举多得,既学到的知识,又可以把知识灵活运用,而且还可以去报名一些外贸类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

2、在教学方法方面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各种外贸流程图等,运用各种单证实例,鼓励学生多去浏览外贸相关的网站,如商务部、联合国贸发会议等,了解行业动态,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请一些业内人士来学校为学生开专题讲座,比如外贸公司的、海关、银行、商检局的人员,也包括邀请已毕业的从事外贸工作的校友做报告、座谈会等。

3、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运用案例教学法,加强师生互动,学生讨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对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点以及提高其分析问题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老师的关注、学生自身的成就感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课业的学习。讲课之前采用案例导入,会引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兴趣,并且带着相应的问题开展学习,往往事半功倍。应该注意的是,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中,案例的选取和展开讨论很重要,案例的选取要恰当、典型、精而非多而广,而针对案例展开讨论,需要教师灵活考虑学生的特点具体实施。

4、在课程评价体系方面

评价方法应更多的注重过程考核,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注重学生课堂表现的考核,包括参与度,与老师互动,包括质疑、提问的积极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等。

5、学校也应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去到外贸企业实习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争取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到外贸企业、海关、银行、船运公司等实习。

6、师资力量建设。

外贸会计实操课程范文5

中高职衔接是实现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其中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内容。本文基于中职衔接,针对当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多方面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展开研究,以实现中高职的和谐衔接。

[关键词]

中职衔接;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随着越来越多中职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中职生和专业零基础的普高生混合编班的不合理的班级结构将逐渐改变。作为一直从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如何重新构建以中职生源为起点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这将成为我们很快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基于中职衔接,针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多方面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展开研究,以实现中高职的和谐衔接。

一、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由于以往中职生和普高生是混合组班,而且班级中普高生占了较高比例,因此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基本上没有考虑中职生的专业基础,一般都是以专业零基础的普高生为教学对象来设置专业课程并展开教学,因此,基于中职衔接,目前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将不再适用。

(一)专业课程简单重复正由于没有基于中职生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标准,高职院校又与中职学校缺乏沟通交流,因此高职会计专业目前的课程体系以及确定的课程内容与中职学校造成高比例的重复率。如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主要有《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单项模拟实训》等,这些课程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同样会开设,并且教学内容完全重复,重点难点没有区别,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很多专业课都是在重复学习,专业技能没有得到实质性提升。这样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会计专业的学习兴趣,也造成了大量学习资源和学习时间的浪费。

(二)文化基础课衔接断层由于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因此中职学校的文化基础课程标准明显低于普通高中,更注重学生的技能操作方面的培养,而忽视了中职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而高职院校的文化基础课则以普通高中为参照系,采用统编教材,忽视了中职生源与普高生源的基础差异,致使中职生进入高职学习文化基础课出现困难,特别是英语和数学,甚至在专业课当中一提到计算就有为难情绪,整体的综合素养欠缺,不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专业拓展学习和深造。

二、重构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重构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前提是需要将中职生单独组班,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教学对象的知识水平、专业水平的相当性,才能更好地实现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和确定课程内容。

(一)明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统筹,邀请中职与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等具有不同背景的人员参加,通过进行学情分析和市场人才需求等方面的分析,共同制定面向中职生源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职生源一般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对会计专业的基本认知、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流程、简单的经济业务的处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操作、算盘、点钞、小键盘录入等会计专业基本技能的操作性比较强,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职业概念。高职会计专业应在此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侧重培养一线策略性高技能创新创业人才,文化基础综合课程需要加强和拓展,会计专业课程核算应扩展到复杂的业务处理,应更注重成本计算与分析、税费计算与申报、纳税筹划、财务管理等职业核心能力,注重操作后的分析、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实操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完成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课程设置以知识拓展、能力递进为原则,完成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课程设置,即分为文化素质课程、专业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三个模块。如下图:

1.文化素质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的设置见上图。文化素质课程中语文、数学、英语应根据中职生源的基础开发与之难度配套的校本教材,使学生能顺利地从中职过度到高职层次的学习。而通过设置计算机、心理健康、音乐、美术、体育等相关课程,使学生身心健康、爱好广泛,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课程可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任学生选择,对于打算继续深造的学生可以多选修该类课程,其余学生则可以只学习必修的文化素质课。

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见上图,可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及定岗实习实训课。由于中职生生源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对于专业课可采用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抵充学分和免修课程相结合的方式来因材施教。如在中职已学该课程或在中职已经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以免修《基础会计》《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的重复学习,可以将这部分时间更好地用于自己的薄弱课程或拓展课程的学习。较中职专业课程而言,高职应更注重专业的深度和广度。

3.职业拓展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的设置见上图。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信息量的增加,开始有职业梦想的萌芽,对很多领域都会有好奇,对知识有渴望,因此职业拓展课程的开设可以为学生打开另一扇窗。职业拓展课程应采用选修课程方式为宜,这样学生学习没有过多的负担和压力,完全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职业生涯规划自由选择相关课程,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与眼界,接触到更多领域的内容和多元的信息,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三)分化和整合课程内容基于中高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内容的确定,应在深入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市场的人才需求,准确定位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聘请企业专家、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共同探讨,以考证内容为依托,制定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效地分化和整合。如《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内容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财务会计》课程可分化为《初级会计实务》和《中级会计实务》两门课程,《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课程的内容以助理会计师考试内容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课程可以会计师考试内容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高职会计专业的定岗实习实训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在中职基本的单项会计操作技能的基础上,一方面继续熟练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应更加注重学生综合技能的应用,面对经济业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整体职业能力的提升。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完成了课程设置并确定了课程内容,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使进入高职学习的中职学生能够高效地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借助网络优质的课程资源,实施翻转课堂,采用情境教学法、项目任务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将真实的或虚拟的工作场景引入课程教学,能接触到更宽更广的专业领域,培养学生的会计业务综合处理能力及在问题情境中分析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措施

(一)加强与中职学校的交流与合作高职院校通过加强与中职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更加了解中职生源的学情情况,通过邀请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参与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制定、实训项目开发、教材选用、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研讨,并就衔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沟通,这样可以更准确把握中高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对接点,更有利于科学合理地构建面向中职生源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二)加快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开发目前绝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的教材都是以普高生源为基础编写的,因此加快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开发将成为课程体系能够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教材的编写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或中高职院校组织会计专业教师,以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厘清高职会计专业每门课程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加快专业教材的开发,以解决当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内容和现有教材与新课程体系不匹配的问题。

(三)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素质面对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中职生源,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上应该更专、更精、更深,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素养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应加强高职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多创造访学、下企业、培训的机会,了解最新的行业专业信息,更新教师职教理念,改善师资结构,提高教师专业与职业素养,为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提供支撑和保障。

四、结束语

随着中职生进入高职学院就读人数的不断增加,构建针对中职生源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不断地探讨与实践。而要重构基于中职衔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与高职的学制结构、招生政策密不可分,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还需要高职学院在教学管理上的整体统筹安排,建立相应的跨系选课、学分制管理制度,对专业教师也将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等等,将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R].国发[2014]19号.

[2]韩德静.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02).

[3]高蓉.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J].会计教育,2015(12).

外贸会计实操课程范文6

关键词行动导向;小组学习;职业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涉及贸易术语、交易条件、运输与保险、货款结算、贸易单证、商品检验与争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学会在进出口业务中进行实际操作。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环节还相对薄弱,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多以传统的知识讲授法为主,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也不利于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理论,并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针对不同的知识模块进行相应教学方法的匹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应用。

1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1.1职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对行动导向教学法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中职学校出现生源质量下降的趋势,中职生的学习明显呈现出与普通高中学生不同的状况和特点,主要表现在:学习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比较差。但中职生同时也普遍存在着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动手操作能力强、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等特点。因此,任课教师要改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关键是要把握住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到符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与对策。而行动导向教学法正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本位,强调在“做中学”,用多元评价理论观看待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1.2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为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行动导向教学强调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习得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而模块课程、项目课程均具有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特点,在这两种类型的课程中,个体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知识,学与做融为一体。国际贸易实务就是这样的课程。从理论内容来看,它包括“贸易术语”、“商品品质、数量与包装”、“货物运输及保险”、“货款结算”、“合同磋商与履行”、“单证制作”、“商品检验及争议处理”等模块;从实践内容的角度,它可以细分为“合同磋商(发盘、还盘与接受)”、“信用证(催证、审证和改证)”、“货物运输(租船订舱)”、“运输保险(投保)”、“报验与报关”、“出口制单结汇”等项目,还可以将对外贸易的全部过程整合为一个大的项目。因此,具有模块化、项目化特点的内容是为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提供了有利的课程资源条件。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一个包括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小组学习法、引导文教学法、探索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法在内的教学方法群。它强调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下,教师与学生根据职业工作过程共同确定学习任务与目标,通过设置接近于实际工作的学习情境,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完成“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①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培养学习兴趣、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体系。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仅是一种创新的职业教学理念,更是一种完整的职业培训教学方法体系。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等。

2.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先按一定的教学目标将真实的事例进行典型化处理后,形成供学生学习的书面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并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掌握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国际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国际货物交易流程和有关外贸单据的缮制,而且还需具备较强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以理论为中心,片面强调对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传统课堂教学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达成“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职业教育目标,教师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应改变过去偏重于讲授理论的做法,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典型适用的案例,将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融入到案例中,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思考与分析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比如,在讲到“不可抗力”的定义时,教师可设计以下的案例教学法流程进行教学:(1)介绍案例:中国某进出口公司与美国商人A订立了一份化工产品的进口合同,订约后由于该化工产品的国际市场行情上扬,价格上涨,外商亏本。于是美国商人A以不可抗力为由要求我方公司撤约,请问:中国进口商应如何对待此问题?(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形成方案:学生按一定的方式组成学习小组,组内科学分工,收集与案例相关的信息。根据搜集到的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①造成外商亏本的意外事故是什么?②意外事故是发生在什么时候?③意外事故是怎样发生的?是否由于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原因造成?④对于这一意外事故,当事人在事故发生之前能否预见或预防?在事故发生之后可否避免和克服?⑤该事件是否符合不可抗力条件?(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组间交流。对于学生经过案例分析得出的结论及获得的新发现,老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纠正,并启发学生的思维向更广阔的领域伸展。(4)与实践比较:各小组将本组讨论结果与教师提供的实际解决方法进行比较,重新梳理并审视本组方案形成的过程,总结经验,加深自身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自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以职业要求为出发点,通过设置特定的职业情景和工作任务,让学生在设定的工作环境中扮演某个角色,完成特定任务的一种模拟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实际上是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将案例情景在现实课堂中进行模拟再现,是案例教学法的延伸。为了使角色扮演法在整个课程中能够始终连贯如一,教师可以由学生自行分组组建模拟公司,确定公司的经营范围和职业角色,在课程学习的不同阶段,学生通过扮演预定的角色,完成指定任务,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具体业务操作流程,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除了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学习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实训条件进行角色扮演教学。如在外贸情景室内设置与进出口业务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如工商、银行、海关、商检、运输公司、进口商、出口商等,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分配好每个学生的具体角色,要求各组学生根据学习任务,按照进出口业务流程依次完成交易合同磋商、签订、履行等过程。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学校的外贸教学软件,通过给学生分配角色或注册不同身份,通过设计好的程序,按照进出口业务流程,完成各个操作环节的任务。在实训室的模拟环境中进行模拟操作,使实务性强的课程教学,变为一个连贯的实践操作过程,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作为案例教学法的深化,角色扮演教学法弥补了案例教学法下学生活动相对静止的缺陷,更进一步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紧密结合。

2.3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实际操作业务流程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解和实施,由学生共同合作完成预定的教学模块任务的教学活动②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时,教师应当根据外贸业务流程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明确课程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并根据课程设计思路和实际业务流程对课程内容加以整合,将课程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如教师可以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分为:国际贸易术语与报价;商品品质、计量和包装;国际贸易货物运输;国际贸易的保险;国际货款的结算;国际贸易单证的制作;商品检验与商务争议处理等项目,在每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或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项目的形式设计出来,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学习的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程序,共同讨论、共同制定计划、合作完成整个教学项目。当所有项目的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包含全部教学内容的大型项目,如“商务合同磋商与履行”,让学生按照已掌握的知识完成“询盘、发盘、还盘、接受、运输、保险、结算、检验”等整个交易过程。综上所述,为了达成“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职业教育目标,教师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灵活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学习中培养各种职业能力,为将来服务于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雷丽芳.浅谈如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0(52).

[2]安宇.德国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4).

[3]李敬岩.教师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角色的转变[J].教育教学论坛,2012(53).

[4]袁江.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5]钟飞燕.浅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J].中国科教导刊,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