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场经济的利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场经济的利弊范文1
摘要:
基于2009—2014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国际竞争力数据,在构建“制度环境—市场效率和资本成本—市场活力—经济发展”的资本市场竞争力评价路径基础上,构造资本市场竞争力结构方程模型,计算影响资本市场竞争力各潜变量的路径系数及潜变量指数并进行国家间对比。结果发现: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显著降低资本成本,提高资本效率,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美国资本市场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绝对优势,中国的资本市场表现活跃,但金融制度和法治建设还不够完善,资本市场效率仍需提高,资本成本有待降低。
关键词:
资本市场;国际竞争力;制度环境;市场活力
一、引言及相关文献回顾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跃升为全球第二大市值。以资本市场为核心构建的现代金融体系具有存量资源调整、分散风险和财富成长与分享三大功能,推动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吴晓求,2012﹚。但与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中国的资本市场仍处于“新型加转轨”阶段,存在监管力度不足、市场透明度不高和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不够等诸多问题。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各国资本市场竞争力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危机过后全球资本市场的重塑展现新格局。因此,研究后金融危机时期各国资本市场竞争力,理顺当前国际资本市场发展脉络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借鉴国际经验,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构建一个制度完善、高效率的资本市场,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增强中国的综合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资本市场的研究很多,但针对资本市场竞争力评价和比较的相对较少。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stituteofInternationalManagementandDevelopment,IMD﹚和世界经济论坛﹙WorldEconom-icForum,WEF﹚均将金融竞争力视为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IMD体系将金融竞争力细分为银行效率竞争力、股票市场效率竞争力和金融管理竞争力;WEF体系将金融服务可得性和负担能力、风险资本可得性、贷款容易程度等8项因素作为金融市场竞争力的评价指标。赵彦云等﹙2000﹚将资本市场竞争力作为金融竞争力的一部分,并构建了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和指标体系,认为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资本与银行服务效率方面。骆玲﹙2004﹚认为,多层次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为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体基础,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为国家、产业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赵彦云﹙2005﹚认为,国际竞争力和金融体系竞争力均有显著影响,对于发达的资本市场,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更大,而对于其它的资本市场,金融体系竞争力的影响更大。吴晓求﹙2010﹚认为,发达的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是中国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提高市场透明度、发展民主法制、建设良好的信用体系是推进大国金融建设的重要因素。
已有资本市场竞争力的研究集中在理论描述和指标体系构建方面,实证分析较少,且在测度竞争力设置权重时多采用平均加权或专家评分法,主观性较大,难以进行客观评价。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引入结构方程模型法对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评价,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这样不仅可以挖掘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潜变量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而且能算出各潜变量指数。在此基础上,对各国资本市场竞争力进行比较,以揭示各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相对优劣势,进一步分析中国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为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SEM﹚。模型由结构方程和测量方程两部分组成,结构方程用于描述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测量方程反映的是观测变量和潜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方程模型除用于传统的结构分析、发展预测外,还可拓展用于竞争力综合评价,其优势主要在于:一是,通过设定观测变量反映竞争力评价中一些不能被准确或直接测量的潜变量﹙即定性变量﹚;二是,通过模型估计得到潜变量路径系数,分析外生潜变量对内生潜变量以及内生潜变量之间复杂的影响路径,有效揭示经验世界中的多元因果关系链条;三是,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LeastSquares,PLS﹚①得到观测变量对应权重,进而计算各潜变量的指数,进行竞争力整体评价。第i个潜变量指数的计算公式。
(二)资本市场竞争力结构方程模型构建本文借鉴IMD国家竞争力指标体系,充分考虑资本市场的各种影响因素,构建“制度环境”、“市场效率”、“资本成本”、“市场活力”和“经济发展”五个潜变量来评价研究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制度环境”用以反映金融制度的完善程度和资本市场整体的外部环境,包括金融监管有效性、股东权益保护情况、央行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法律制度的执行效果等。一般认为,良好的金融制度环境可以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市场效率”反映了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或企业获取资本的难易程度,用以衡量金融体系的开放程度和运行效率。一般认为,高效率的资本市场可以提升资本市场的筹资能力,激发投资者或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活力。“资本成本”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获取资本所需付出的代价,用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体系对资本市场和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大小。一般认为,获得资本的成本越低,则资本市场的活跃度越高,从而越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市场活力”反映了股票市场和一级市场的筹资能力和活跃度,资本市场的活力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反映域内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状况、风险释放和资本运作水平。“经济发展”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基于全球视角衡量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资本市场竞争力结构方程模型路径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在模型中,“制度环境”由于不受系统内其他因素的影响,故设定为外生潜变量,而其他潜变量均设定为内生变量,且将“制度环境”、“市场效率”和“资本成本”作为“市场活力”的前因变量,“经济发展”作为“市场活力”的后导变量。
(三)变量说明与数据选取基于资本市场竞争力结构方程模型中潜变量的内涵,现选择相应的观测变量予以反映,具体如表1所示。本文选取60个国家或地区的20个观测变量﹙11个软指标、9个硬指标﹚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来自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编制的2009—2014年《国际竞争力年鉴》。该年鉴中的硬指标数据来自有关国际机构;软指标数据则由IMD每年通过向全球5000位左右中高层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所得﹙用S表示﹚。为使硬指标与软指标具有相同的量纲,需在估计模型参数前对硬指标数据进行取值为110的标准化处理。
(四)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利用R软件和偏最小二乘法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估计,得到相关检验统计量的值,具体见表2、表3和表4。Gof﹙GOODNESSOFFIT﹚指标可用以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即评判结构方程和测量方程的共同解释能力,一般认为该指标值越大模型拟合效果越好。本文模型的Gof值为0.61,可认为总体解释能力较好,且比较稳定。Cranach'salpha或DillonGoldstein'srho指标可用以检验观测变量对潜变量的测量是否存在单向关系。一般认为,该指标值大于0.7时,观测变量是单向的。表2显示,模型中各个潜变量的单向度除资本成本外均都大于0.7,虽然资本成本的C.alpha为0.61,但其DG.rho大于0.7,故也可视为满足要求,说明模型中观测变量对潜变量的测量是单向的,效果较好。载荷系数用以检验各观测变量对潜变量的反映能力,当载荷系数大于0.7时,可以认为观测变量对潜变量有较好的代表性。表3显示,反映“资本成本”的观测变量“短期实际利率”和“利差”的载荷分别为0.56和0.58,略小于0.7但均大于0.5,故可以与“资本成本促进发展”一起作为“资本成本”的观测变量;反映“经济发展”的观测变量“实际GDP增长率”的载荷仅为0.31,但考虑到其实际意义的重要性,故保留在模型中。总体而言,模型大部分观测变量的载荷大于0.7,说明选取的观测变量能较好地反映构建的资本市场潜变量。表4显示了潜变量之间的影响效应。直接效应说明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直接影响,用变量间的路径系数衡量。间接效应指的是一个变量通过影响一个或多个中介变量对另一个变量产生的间接影响,当只有一个中介变量时,间接效应的大小是两个路径系数的乘积。﹙1﹚各潜变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制度环境”每提升1个单位,对“经济发展”的间接促进作用为0.34个单位;“市场效率”每提升1个单位,对“经济发展”的间接促进作用0.30个单位;“资本成本”每提升1个单位,对“经济发展”的间接促进作用为0.08个单位;“市场活力”对“经济发展”的直接促进作用为0.63个单位。从总效应可以看到,“市场活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最大,说明资本市场的规模和活跃程度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影响。﹙2﹚各潜变量对“市场活力”的影响效应。“制度环境”每提升1个单位,对“市场活力”的间接促进作用为0.54个单位;“市场效率”每提升1个单位,对“市场活力”的直接促进作用为0.48个单位;“资本成本”每提升1个单位,对“市场活力”的直接促进作用为0.13个单位。从总效应来看,“制度环境”虽然要通过调节市场效率和资本成本间接作用于“市场活力”,但是其总影响最大,说明金融管理机构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对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至关重要。﹙3﹚各潜变量对“市场效率”的影响效应。“制度环境”每提升1个单位,对“市场效率”的直接促进作用为0.93。﹙4﹚各潜变量对“资本成本”的影响效应。“制度环境”每提升1个单位,对“资本成本”的直接促进作用为0.73个单位。由此可见,制度环境对资本市场的效率和国内企业资本成本的影响很大,良好的金融制度和资本环境有助于提升市场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五)资本市场竞争力潜变量指数的国际比较依据前述潜变量指数公式,可以算出后金融危机时期60个国家和地区的各潜变量指数,反映资本市场主体某一方面竞争力的强弱。由模型分析可知,资本市场竞争力中“市场活力”对于一国经济发展具有主要的直接影响,且这一潜变量包括“股票市场筹资额”等代表股票市场发展规模和活跃度的核心指标作为观测变量,可近似代表该国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故将其作为资本市场竞争力指数;“制度环境”、“市场效率”和“资本成本”作为“市场活力”的前因变量,其指数代表了资本市场竞争力不同方面影响因素的表现,“经济发展”作为“市场活力”的后导变量,其指数代表了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现从60个国家或地区中抽选出资本市场“市场活力”前20名的国家或地区,分别计算各潜变量指数并进行对比分析﹙见表5、表6﹚。表5直观地展示了这些国家或地区资本市场“市场活力”各个观测变量的排名关系。美国“市场活力”指数最高,其股票市场筹资额位列第1,国内上市公司数和股市人均交易额分别排名第2、第3,仅企业证券融资占GDP比重相对略低,位列11名,印证了美国资本市场的筹资能力和活跃度在全球范围内的绝对优势。
中国香港“市场活力”指数值位居第2,观测变量中企业证券融资占GDP比重和股市的人均交易额均排名第1,上市公司数和股市筹资额排名10和14,显示出资本市场对于中国香港整体经济的突出贡献以及香港资本市场的高度活跃。同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瑞士,股市人均交易额和企业证券融资占比位于世界前列,排名第2和第3,股票市场筹资额排名12,但国内上市公司数仅排在中等位置,市场活力整体排名第6。加拿大和英国各观测变量均位于前10,说明其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综合水平较高。发展中大国印度和中国大陆潜变量“市场活力”排名分列第9和第10位,两者资本市场发展具有一些共性:印度国内上市公司数在60个经济体中位列第1,股市筹资额也跻身前10,但其他两个观测指标表现一般;中国大陆地区的股市筹资额仅次于美国,上市公司数量位列第6,但企业证券融资占GDP的比重和股市的人均交易额均处于中等,说明印度和中国大陆资本市场发展的总量规模较大,但相比于经济整体发展,均存在企业筹资规模不足和人均市场参与度偏低的状况。在“制度环境”方面,新加坡指数最高,其后依次是瑞典和中国香港,指数在90分以上的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和马来西亚,说明这些地区金融制度完善、法治环境较好,能够为资本市场健康有序的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具体表现为央行政策和金融制度较为有效,法治保障较高,贸易自由程度高,能很好地保护股东权益且国家形象较好。指数较低﹙60分以下﹚的国家或地区有法国、韩国、中国大陆和西班牙,中国大陆在央行政策有效性、金融制度有效性和保护股东权益方面表现较差,在法治框架和国家形象表现一般。在“市场效率”方面,中国香港指数最高,其后依次是瑞士、瑞典和新加坡,指数均在90分以上,说明这几个地区金融体系的开放程度和运行效率较高,风险资本较易进入,企业可以高效地在资本市场进行筹资,负债对企业竞争的影响较小。指数较低的有韩国、中国大陆和西班牙,均在60分以下,说明这些地区资本市场准入门槛较高,股票市场和风险资本为企业融资较不充分,负债对企业竞争的负面影响较大。
在“资本成本”方面,指数最高的是瑞士,中国香港、德国和美国也在90分以上,这些地区资本成本较低,成本优势对全球投资者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促进了其市场活力的提高。指数60分以下的包括南非、中国大陆和巴西,代表资本成本的观测变量均排名中等偏下,较高的成本阻碍了竞争性企业的发展,应结合国情科学适度降低资本成本,从而为提高资本市场活力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在“经济发展”方面,位列前3名的依次是中国大陆、美国和日本,且从发展速度来看,中国大陆表现突出,与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迅速提升的事实相符。美国和日本作为发达国家,拥有发达的证券交易所,集中了全球大量的金融资产,资本市场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市场体系较为完善。其中,美国除“制度环境”排名中等外,其他潜变量指数均排名前10,强劲的资本市场竞争力与高度发达的经济水平相符;日本“制度环境”和“市场效率”表现一般,其他潜变量指数名列前10,资本市场发展水平与经济水平的提高整体一致。中国大陆虽然“经济发展”排名第1,资本市场活力凭借股票市场筹资规模和上市公司数目的优势排名第10,但“制度环境”、“市场效率”和“资本成本”均表现较差﹙排在40名以后﹚。由此可见,中国资本市场“晴雨表”并未有效反映实体经济,资本市场竞争力与经济实力仍差距较大。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IMD国际竞争力年鉴2009—2014年60个国家或地区的数据构建了一条“制度环境—市场效率和资本成本—市场活力—经济发展”的资本市场竞争力评价路径,在此基础上,构造资本市场竞争力的结构方程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得到影响资本市场竞争力各潜变量的路径系数以及潜变量指数,从而进行资本市场竞争力国际比较。结果发现: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显著降低资本成本,提高资本效率,进而提升市场活力,有效促进经济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的资本市场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绝对优势;中国香港和瑞士虽然经济总体规模不大,但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拥有较为完善的金融制度、良好的融资环境、高效的资本运作模式,资本市场竞争力在全球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大陆除“经济发展”排名第一,资本市场活力表现较好外,“制度环境”、“市场效率”和“资本成本”均表现较差,与发达的资本市场具有较大差距,这说明中国经济长期以来依靠低成本和出口导向得以快速发展,并积累了大量的金融资源,但金融制度和法治建设还不够完善,资本市场效率仍需提高,资本成本有待降低。当前,面对不断开放和国际化的内在需求,中国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经验,在制度环境、市场效率、资本成本、市场活力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致力于建设一个低成本、高效率、充满活力的发达资本市场。具体而言,要净化资本市场环境,建立公开透明的披露和监管制度;在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提高央行政策定向调控和改革创新的效率,促进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协调发展;借鉴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经验,推进沪港通、深港通等业务,增加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实现共赢发展,并着力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提高股票市场为提供企业融资的效率,改革股票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让有需求的企业高效融资,经营不善的企业退出股票市场;加快建设风险资本融资体系,完善国家和个人信用,科学调控资本成本,增强公众投资信心;充分发挥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在全球经济地位不断提升的优势,为资本市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增强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金碚.2003.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59334.
骆玲.2004.多层次国际竞争力与资本市场[J].财经科学﹙3﹚:8487.
吴喜之.2012.复杂数据统计方法:基于R的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59173.
吴晓求.2010.中国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探讨[J].金融研究﹙8﹚:199206.
吴晓求.2012.中国资本市场未来10年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政策重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3240.
赵彦云.2005.国际竞争力统计模型及应用研究[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59174.
市场经济的利弊范文2
[关键词] 生产管理 现代管理 科学管理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企业的生产经营者们认识到市场如战场。要生产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必须依靠企业管理的全面优化,其中生产现场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生产现场管理才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并引起笔者的一些想法,下面结合自己在分厂装配工段抓生产及现场管理中的体会阐述以下三方面认识,与同行见仁见智。
一、要正确理解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内涵
管理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三个阶段,现代管理与其他管理方法的根本区别就是重视综合管理,研究系统的改善企业的整体,对影响生产的要素进行综合、协调、系统优化、从而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提高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那么,生产现场管理应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1.坚持治理现场环境,实现安全文明生产
产品是在生产现场制造出来的,只有良好的现场管理才能保证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地进行生产。生产现场应该做到:内外场地整洁,道路通畅,有明显的标志线;实行定置管理,按工艺流程 划定合理的定置区域,有明确标记;无论是待装配件、装配件及各类工位器具、设备辅具、工卡量具都应严格按定置图摆放;各类安全措施和防火设施齐全,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在岗职工情绪饱满,坚守岗位,按章操作,有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
2.严格工艺纪律,保证产品质量
要教育生产工人严格按照“三按”进行生产。对投入到产出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各类质量检测用具完好齐全,能正确使用,并能定期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分析,找出质量上升或下降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完善各项基础工作,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要严格执行工作标准和规章制度,坚持开展生产、质量和成本为主要内容的全面经济核算工作,各类原始记录、台帐齐全准确,报表及时。
4.认真完成各项经济指标
要按季、按目、按品种,均衡地完成生产任务。坚持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挖掘内部潜力,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加强班组建设,搞好民主管理,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班组是把生产{工作}过程中互相关联的有关人员组织在一起从事生产{工作}的最基层组织。班组管理是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基础,抓好班组管理对造就一支“四有”职工队伍,提高职工主人翁地位,推进企业素质,增强企业活力,全面完成生产计划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要完善班组的管理组织,明确员工的岗位责任,坚持把人的管理放在首位,通过民主管理把生产、技术、质量、设备、安全、文明生产管理落实在实处。
二、当前需要从更高层次认识并抓好生产现场管理
以笔者所在的重装分厂装配工段2006年―2008年为例,这两年在抓生产现场整顿中笔者发现,生产任务越繁重,工艺过程越复杂,管理难度就越大。笔者特别重视现场管理,并很快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产现场管理办法。一流的企业要有一流的产品,一流的产品要靠一流的现场管理,维护好生产现场不仅不是负担,反而是振奋职工精神,严格管理制度,严肃工艺纪律,为创造更高生产率的机会和条件。随着治理整顿的逐步到位和企业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入,大中型企业正面临着新的形势,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对现场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的新问题。笔者所在分厂从2005年开始抓现场管理,几年来克服重重阻力,常抓不懈,现场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全员现场意识得以逐步确立,分厂的生产经营也受益匪浅。到目前为止,已先后接待过日本、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印度等国家的企业界和经贸组织,每次现场考察都给外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企业管理现代化和整体优化都离不开现场优化,要在加强和改进现场管理的基础上推进现代化管理。这样,一是有利于防止企业在现代化管理上脱离实际,追求虚名。二是有利于夯实现代化管理的基础,能真正从企业管理的第一线――现场,开始建立起自下而上的现代化管理体系。
三、现场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素质
现场管理包括人和物两大方面的管理。而管理人才是现场管理的核心。只有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不断提高职工素质,才能使现场管理水平不断巩固提高。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企业应该把培养人才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措施,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管理能力和操作技能,以达到靠管理制胜的目的。
笔者在抓现场管理中发现,生产经营工作和现场管理好的单位。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重视对职工进行生产现场管理作用的教育,培养职工强烈的现场意识,并通过开展各种竞赛不断评价激励职工搞好现场工作。
四、抓优化现场管理必须坚定持久
根据笔者几年来抓现场管理的工作体验,整顿和优化现场管理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工作,需要坚定信心,锲而不舍,不怕反复,常抓不懈。对怎样抓好现场管理提以下几点供参考:
1.要领导重视
抓现场管理是一项复杂、艰苦、细致的工作,所以一定要由主要行政领导亲自动手,广泛发动群众,先试点,后推广,一抓到底。
2.要综合优化
现场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需要分厂有关部门综合治理,协同工作,各尽其职。任何一个部门掉以轻心都会影响现场管理效果。
3.要科学管理
市场经济的利弊范文3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市场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F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引言
交通运输在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都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交通运输业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交通运输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近些年来,国家一方面加快了高速公里的建设,另一方面对交通运输产业也进行了重点扶持,颁布了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来提高交通运输管理,使交通运输市场规范化。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交通运输管理还是出现了一些与市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影响到了交通运输业的和谐发展。因此,企业及国家需要对交通运输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改进,使其经济管理模式更加规范化,合理化,从而加强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一、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实行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1.是教育运输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
交通运输市场代表的是道路交通运输中所产生的商品交换场所以及买卖双方所产生的经济关系。国家只有健全交通运输市场,才可以落实运输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从而使企业具有转换经营机制的权利。交通运输的机制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许多地方性的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一定会进行经营机制转变,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经济效益。市场经济作为我国主要经济模式,可以采用公平竞争的方式,来带动整个交通运输业经营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淘汰一些经营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不佳的小型交通运输企业。各级政府还可以采用行政手段,对交通运输市场进行调节,对交通运输市场上的不合理现象进行及时的行政干预,在政策上保证交通运输业的健康发展。
2.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作为商品经济的一部分,在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及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交通运输经济又是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经济的好坏直接关系我国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交通运输经济体制的建立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一定要与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相配套,所以说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是我国社会高速发展下的一个必然趋势。
二、市场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措施
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氛围下,交通运输企业同样面临着随时被淘汰的危险。交通运输企业如果想在竞争中胜出,使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对企业进行改革,而企业改革关键往往是管理。所以交通运输企业应该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将各级的部门的管理内容及方式细化,保证企业在进行市场调研、产品销售预测的准确性,制定出准确的企业发展及经营目标;各级部门也要对其岗位工作标准进行确定,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模式,从而克服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低下、内耗严重等问题;企业还要做到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每个岗位上都安排合理的人员,从而达到对企业进行系统管理的效果。企业还要定期对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培训,保证企业每个岗位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企业还应该将企业的管理制度化,利用市场经济下的条理性、公平性等特点,尽量减少企业以包代管理的问题,制定出科学性的岗位工作标准,尤其要保证赏罚分明,从而完善企业的自我约束内容,以科学的方式来规范企业的经营及管理行为,做到合法经营与管理。
2.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我国先进管理经验之一,它将每个责任单位的预算体系建立在权、责、利结合在一起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个部门的监督及分配功能,来对企业所存在的内部管理问题进行解决,从而达到完善企业高层对企业实行分层管理的目的。企业管理者要将现代社会的先进管理理念广泛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去,并且要充分认识到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紧迫性及重要性,一方面懂得对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另一方面要充分应用全面预算管理,这样才可以使企业具有市场竞争力,保证企业具有很好市场前景,继而提高其经济效益。
交通运输企业采用全面预算管理时要对以下的两个问题进行解决。第一,全面预算管理要与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因为全面预算管理直接关于着企业利润的问题,所以企业必须对目标成本进行重点管理,从企业及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及时地发现影响企业利润的关键性问题。企业还要对国外的先进水平进行及时地学习,制定出降低生产成本的规划及措施,并且要使整个企业的工作人员认识到降低成本对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激励大家努力完成企业所制定的利润目标。第二,全面预算管理要以成本控制为基础,将现金流的控制作为核心。企业只有把对现金流的控制作为核心,才可以保证企业及时的收回项目投入资金,保证其它费用的合理支出。企业采用这种方式,还可以将企业的财务核算中心的功能发挥出来,从而保证企业高度集中其资金运用权力。这样企业一方面可以降低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还可以将企业的资金效率进行提高,保证企业投资、生产等方面资金的合理需求。
3.加强合同运输管理
交通运输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完全按照合同法中的内容,在交通运输的货主及运输业主中推行合法的运输合同。交通运输的交易方实行合法的运输合同,一方面可以提高运输方的责任心,保证货物的准时安全到达,另一方面可以方便交通运输部门对运输市场进行管理,提高运输部门的管理效率。交通运输采用合法运输合同还可以减少货主及运输业主在货品进行运输时出现的一些纠纷。现在许多地区的交通部门都在大力推行运输业主及货主实行合同运输。例如山西临汾某车队与某煤建公司签订了运输合同,煤建公司需要将其公司的2000吨煤运往火车站,车队不分昼夜,及时地将这些煤送到目的地,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使双方都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4.运用现代先进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各项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也不例外,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正逐步向制度化、现代化、科学化发展,许多新的现代经济方法就相继问世。企业要尽快掌握市场动态、对经济信息进行快速的模拟分析,需要重视广泛运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和通讯技术,采用现代化市场的一些模式和理论,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企业的相关部门一定要准确的预测运输市场动态,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及时调整。另外交通运输企业还要重视运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来对企业进行进行管理,例如:计算机网络知识的运用,采用一些现代化管理手段来对企业进行管理。
5.加强运输收入管理
我国的交通运输企业的经营环境一直在不断变化,交通运输企业要通过合适的方式来加强运输收入的管理。例如:企业一定要采取实地稽查、会计核算及内部审核的方式,来对交通运输中所产生的款项进行监督与审核。企业的稽查管理部门要对员工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认识到稽查工作的重要性,并且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及工作作风,尽量减少工作中的差错,尽可能的挽回企业及国家的损失。
6.加强路车综合管理
道路是交通运输经济交易的重要场所,离开了道路,交通运输的管理便失去了实际意义。各地的交通部门可以加强对路车的综合管理,一方面可以保证交通运输市场的规范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运输市场管理的活力。各地可以将运输管理机构与养路费的稽征部门进行合并,设立专门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机部门,并采取分级管理的模式来对各级的交通运输业进行管理。只要各地的交通部门提高了对路车管理的意识,再加上交通部门各级机构责任的详细分工,一定可以为交通运输企业及国家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三、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的交通运输市场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交通运输市场一定会越来越规范。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一定要对国内外先进的交通运输技术进行及时的探索及研究,交通运输企业也要运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只有这样,我国才会拥有一个公平、规范的交通运输市场,交通运输企业才可以在此良好的市场大环境中得到高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大鹏.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于调控[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3(13).
[2]张辉.适应市场经济-提高运输收入管理水平[J].铁道财会,2004(6):56-57.
[3]苗慧博.荣乌高速公路沾化管理处.探讨怎样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J].经济与法,2012(5下).
[4]常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公路经济发展[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0(4).
市场经济的利弊范文4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28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630-02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起病凶险、死亡率高,较长时间的禁食,会导致营养不良,造成肠源性感染。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是临床中治疗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有效手段,能够改善患者肠道黏膜的通透性,防止肠道感染。本文主要探讨ICU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和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4例,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2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7:25;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55±23.17)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8:24;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54±23.2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在早期均予以禁食、抗休克、补液、吸氧等措施,在胃镜的辅助下,放置鼻空肠管,并以X线证实鼻空肠管到达空肠,必要时可以行造影。研究组用5%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500ml行缓慢滴注,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无反应,就按照医嘱进行输液,输液泵应匀速滴入混合液中。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步渐加到120mL/h,然后停止静脉营养。对照组按照医嘱予以患者5%葡萄糖、5%葡萄糖盐水,还有脂肪乳、脂溶性维生素、复方氨基酸、葡萄糖酸钙、氯化钾,必要时输白蛋白、血浆等。
1.3护理由于患者的病情危重,病程长,护理人员应耐心疏导患者,以消除其不良情绪,使患者树立信心。护理鼻空肠管时,鼻空肠管前端应位于空肠,让患者卧位并抬高床头30°-40°,避免滴注时药物注入十二指肠或胃内而加重病情。滴注时,用30-50mL的盐水或温水冲洗,每4h/次。若出现阻塞且冲吸无效的情况,用胰酶或碳酸氢钠反复冲洗。
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操作输注营养,温度控制在45℃以内,输注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恶心、腹泻、腹痛、发热等不适,并认真评估营养输注的状况,记录出入量。每天遵医嘱予监测患者的体重和生化指标,以便调整营养液的量和成分。对于加强口鼻护理,能够预防口腔感染,使患者舒适[1]。
1.4观察指标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发生的并发症情况,如消化道出血、二重感染、腹腔脓肿,并统计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
1.5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一般资料用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经不同方案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的并发症情况,研究组腹腔脓肿占0%,二重感染占1.9%,消化道出血占1.9%;对照组腹腔脓肿占3.8%,二重感染占9.6%,消化道出血占11.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
经不同方案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研究组的住院费用为1.38±0.57,对照组的住院费用为2.08±1.05;研究组的住院天数为24.37±4.75,对照组的住院天数为30.29±6.41,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
3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中是一种全身反应综合征,常伴有高分解代谢状态及胃肠功能障碍[2]。由于患者病情较重且长期的禁食,会出现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的症状。营养支持的方法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对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能够减少细菌移位,保护肠道黏膜,其效果比肠外营养支持好。
由于鼻空肠管细而长,很容易发生堵管的状况,每次放置鼻空肠管时,应注意保持管道通畅。凡是经过鼻空肠管的药物或食物都要磨碎,并用纱布进行过滤,每13个小时,以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洗[3]。通常输注鼻空肠管营养都是采用持续滴注的方式,为防止静脉液体出现混淆的情况,应在营养管上悬挂肠内营养的牌子,以示区别。
市场经济的利弊范文5
关键词:票据市场 票据经纪人 票据业务 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189-03
1694年苏格兰银行的成立标志着现代金融业的开始,银行“信用功能”的发现使得金融能量被高倍放大,信用给金融业带来颠覆性的革命。信用革命催生了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信用与工业、商业的密切结合极大地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创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为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繁荣。至今银行信用仍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围绕着“信用功能”数百年来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以适应社会经济和金融业务的发展。伴随着金融业务的发展形形的社会人成为金融职业人,票据经纪人就是金融业发展的历史产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地位得到确认,大步迈进的市场经济步伐已经接近国际水准。经济的发展推动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市场经济全面开放,金融作为服务行业之一,已经置身于开放的国际市场,在国际化的金融竞争中我国的金融界面临着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
一、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不断推进
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推动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出现了持续的高速度,伴随高速增长的经济,我国的金融市场迅速发展,业务量成倍增加。改革之初,支撑金融市场运转主要靠四大国有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为进一步确立我国市场经济的地位,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贸易经济的交流和竞争,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第143个成员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必将融入我国市场。在世界贸易组织“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市场准入”宗旨下,我国的经济市场全面开放。
我国金融业由于受政策性因素的限定,长期处于国家垄断的地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作为服务业成为最早开放的领域之一,随着外资银行、外资金融公司介入我国金融市场,我国单一的金融格局开始被打破,外资金融业务直接影响和撼动着我国的金融市场。为适应国际金融市场,不断提升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我国的金融改革的步伐不断迈进,四大国有银行先后完成了股份制改革,成为上市公司;多种体制的股份制银行得以组建,地方银行、各种金融公司如雨后春笋遍布,这些金融体产生正逐步改变着我国的金融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民营企业成为发展最快的经济实体,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民营经济不断发展、不断优化,逐步壮大。民营财富在经济发展中不断积累,这部分快速增长的财富早已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求,以“滚雪球”的方式成“几何”速度增长为巨额财富,这些长期存放的资金需要有好的投资方向。
1.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对金融市场的需求增加,而有效金融资源的配置倾向大型国有企业、垄断行业、利润高增长行业,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资金供求关系的长期矛盾,必然催生民间资本借贷。资金供给和需求间的长期不平衡,为民间资金找到增值、保值的好出路。
2.近年来金融业高利润也直接影响着民间财富的投向。许多民间资本不愿意在实体经济中投入,主要因为实体经济的资本受到投资风险、竞争压力、利润回报低、资本周转期长等因素的影响,民间资金不愿成为股东资本。而金融资本较高的回报,使得民间资本更看好金融业,更愿意将民间资本介入到金融资本,且多年来一直在努力着作这方面的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资本已经进入许多的行业,并得到认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尚受到政策性的限定,民间资本参与金融业务一直游走在政策的边缘,民间资本有着成为金融资本的强烈愿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对民间资本介入金融业指明了方向。“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指示精神,意味着金融执业的政策的降低,金融许可的条件将进一步放宽,多元经济体具有参与金融执业的条件。
参与金融业务将成为民营企业家最具有诱惑的投资冲动,民间资本成为金融资本将得以实现。民营银行、民营金融机构将作为更具活力新生力量融入金融体系。票据经纪人作为民营资本的一部分参与金融业务,在开放的金融市场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票据经纪人在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以其单一的金融品种,专营的业务服务金融市场,在金融市场中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
二、金融市场多元化格局形成,投融资渠道多样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多元化格局已经基本上形成,但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金融机构仍然占据着金融市场的绝对份额,金融市场仍然处于国家相对垄断的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行业的垄断地位正在逐步挖解,民营资本将多渠道渗透金融市场,多元经济体的市场份额一定会有大幅的提升。
现阶段在外资银行、外资金融机构不断向我国金融市场渗透的同时各地不断出现的投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基金公司、典当行等都在经营货币业务参与金融行业,这意味着过去由央行控制的金融市场准入权开始松动,民营资本迈向金融市场的门槛在不断地降低。由民间资本发起的民营银行的成立将标志着民间资产参与金融市场地位的确立,这支新型的金融大军,以其高效的管理手段,灵活的营运机制在金融市场必将掀起大浪、开创新的局面。随着民营银行、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金融市场多元化格局必然形成。
四、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金融改革的步伐明显迟缓的多,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体系自由化的改革模式早已提出,但金融稳定的理念一直影响着金融改革的步伐,渐进式的金融改革理论,缓慢地推动着金融改革的进程。利率市场化标志着我国开始向金融体系自由化的迈步。
金融自由化也称“金融深化”,是“金融抑制”的对称。金融自由化理论主张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以改变对外资的过度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从而使利率能反映资金供求,汇率能反映外汇供求,促进国内储蓄率的提高,最终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简单地讲金融自由化是一个国家的金融部门运行从主要由政府管制转变为由市场力量决定的过渡。金融自由化包括价格的自由化、业务经营自由化、资金流动自由化、利率自由化、银行自由化、金融市场自由化等。
金融自由化利与弊在理论界一直有争论,一方面金融自由化促进了金融业发展,增强了金融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市场效率,推动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金融自由化加大了金融界自身的风险,加剧了金融脆弱性。金融脆弱性引发的危机促使经济衰退,进而引起“多米诺”效应,形成经济危机。金融自由化的二重性特征,早已引起各国金融界的高度重视。
金融自由化的收益大于风险是理论界的共识,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作用下,金融自由化已经成为必须选择的道路。由于金融自由化的明显弊端,各国在推进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多采取审慎的态度,稳步推进。
金融体系改革成败直接影响社会的经济增长、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金融自由化决不可理想化,金融体系改革存在的利弊交织,直接影响着金融体系改革的快速推进。决策选择只能是利大于弊,减低其脆弱的一面;增大其收益的一面。必须用积极的、科学的、审慎的态度充分论证每一项具体措施的利弊,权衡利害,完善有效的监管。采取有力的防范风险手段,确保金融体系改革有序推进。金融自由化才能达到增加金融市场的竞争性,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因此,我国金融自由化进程将会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由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稳步推进,金融自由化的实现必将经历一个缓慢过程。现阶段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政策不会取消,不断深化的金融体系改革将逐步降低金融业进入的政策,部分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将开始进入金融界,但民间资本自由的进入金融业有待金融自由化的实现。
总而言之,由于金融执业政策的存在,票据经纪人的市场地位就不能确定;从业资格不具备,决定着票据经纪人业务经营的违规。票据经纪人长期游走在制度的边缘,活跃着票据市场,迫切期待票据经纪人制度的推行。
票据经纪人制度的推行有待政策的降低。
参考文献:
[1] 金融自由化.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4.8
[2] 朱建滢(导师:沈军)金融自由化对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5
市场经济的利弊范文6
此种模式是指人事档案由单位内部的组织、人事档案部门实行封闭式管理。主要是领导或组织上使用,一般不对外使用。目前,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岗的国家干部、教师、科研人员等人事档案大多实行这种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特点与长处。
其特点长处主要表现在:(一)有利于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收集和管理。本单位内部人事机构对本机构人员、工作内容非常熟悉与了解,人事档案来源单―,仅限于本机构人员,因此在收集工作中可以较全面系统地收集。又由于本单位工作内容大体相同,因此,对其人事档案的分类、排列、鉴定可采用比较一致的标准,便于管理。(二)便于本单位领导及时使用其人事档案。由于本单位保管人事档案,领导需要了解人员经历、成果等状况时,很快就能从本单位入学档案机构查阅到,不必跑路也不费时费力。(三)有利于人事档案的保密,因为人事档案材料是组织上在考察了解和使用人的过程中产生、形成的,它记载着有关知情人为组织提供的情况,这些材料上记载的内容,由组织上统一掌握和使用,对人事档案的保密具有较大作用。
二、开放式管理模式
(一)开放式管理模式的含义
这种模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的―种新模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这种模式的含义有以下四点。
第一,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产生了许多经济组织形式,这对人才的吸纳、流动与旧的人事制度发生了巨大的碰撞,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如人事制度应运而生,使人事管理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因此,作为人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人事档案工作,也必然具有这种社会化的性质。从管理机构来说,不像计划经济时代仅有各单位内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只收集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市场经济条件下已建立了具有较强社会性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如各省市人才市场建立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这种机构不是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机构,而是面向社会,其管理对象包括该社区范围内所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其服务对象更具有社会性,可以为整个社会提供人事档案服务。
第二,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复杂吐。
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结构的复杂性。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中,人事档案的收集、处理和提供利用往往由各单位内部人事机构行使,该机构人事档案来源单―,仅限本机构人员,内容也较简单;而社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其来源要广泛得多,可以来自该社区范围内各类人员,由于每类人员身份不同,集中起来显得人员复杂,其档案内容也是丰富多样。
第三,利用者对人事档案需求的多样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无论是外资、合资、国有企业招聘新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选拔合格式优秀人才,还是考核、任免、招聘国家公务员以及大中专毕业生社会就业,都不会忽略人事档案的利用。利用者类型、利用者用途等多样性,导致对人事档案内容、载体、传递方式等方面的多样性;也使得人事档案不可能局限于单位组织部门使用的狭窄范围,不仅组织上需要,许多个人也需要,那些与个人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人事档案,经常会被组织和个人查阅利用。但人们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需求。
第四,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开放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减弱了人事档案政治化、神秘化的程度;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方式,可以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式管理人事档案,还可以将不属于个人隐私内容的人事档案上网,采用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方式,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外界的人才信息交流,由单一的途径变为开放式的交流模式。
(二)人事档案开放式管理模式的意义
在中国,人事档案与户籍对人才的流动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如果某人想调到更适宜于发挥自己专长特点的地方和单位工作,原单位领导不同意调走,其人事档案和户口就不能转走,那么,即便是这个人调走了,但在工作、家庭、婚姻、住房等方面都会遇到很多麻烦。如果建立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每个人是社会人而不只是单位人,每个人的人事档案由社会化的人才机构集中统一管理、与户籍制度、人事制度协调运行,那么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种社会化和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三、 两种模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