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设备行业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信设备行业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信设备行业发展

通信设备行业发展范文1

关键词:行业标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我国民用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和安全运行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其中机场的快速建设对机场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质和量双方面的要求。机场通信设备是机场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设备的维护与校验是技术密集型岗位。民航局《民用航空电信人员执照管理规则》与《民用航空电信人员执照管理办法》作为行业标准为民航通信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对设备维护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因此人才培养的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而目前大部分机场设备不能随意调试,对设备的维护与操作是通过经验和案例的方式内部交流,没有形成对机场通信技术课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形成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培训课程体系;而行业本科院校更关注于机场通信系统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新技术的理论与实现,对通信设备的维护与操作的培训与人才培养关注不多,目前没有针对民航通信人才的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1 人才培养模式

机场通信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要确保其内容符合和满足行业标准与职业工作岗位的需求,做到行业标准入体系、职业标准入课程。关键是建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可调控可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基于行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就是将行业标准纳入到机场通信人才培养的各环节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对机场通信设备维护岗位胜任力的适切性。机场通信设备主要包括仪表着陆系统、测距机、甚高频全向信标和其他配套的通信设备,都是机场通信技术专业重要的工程实践性强、基于行业标准必备的技术领域。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是对这些设备的维护技能,这就需要依托行业标准、根据职业需求、改革课程内容,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参照近期中国民航人才培养目标计划、执照考试和职业需求,根据机场通信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选择常用的机场通信设备形成不同设备的维护课程,并按照国内常用的机场通信设备型号分别开设多门设备课程,在校学生和机场在职通信人员可以根据情况选修或选择培训具体的设备课程,提升设备维护的能力。

机场通信人才培养主要包括了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培训与选课体系的建设与应用的创新,其中最核心的是三大类设备的课程建设与应用、培训资源的建立,包括仪表着陆系统、测距机和甚高频全向信标,课程建设需要依托行业标准,围绕教学实践开展研究,研究与实践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2 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行业标准,民航通信设备需要工作人员掌握设备的日常维护、板卡与软件设置、故障排除和飞行校验等内容;学生需要掌握设备的配置与维护,使学生在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培养应对岗位情境的分析和知识、能力、素质分析,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构建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课程项目为主体、与工作岗位要求零距离的教学方法”,符合行业标准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课程的内容选择新型的机场在用的通信设备,特别是机场在用和常用的通信设备型号,充分利用学校完善的实验室设备资源,做好课程内容全面,技术实践性强;探索建立新的选课体系和培训模式,一门课程的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同类型不同型号的机场通信设备课程,不同批次的在职培训选择不同的设备类型进行培训,理论与实际结合,强调提升在真实设备上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和学员的实践能力。最后在教学和培训中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着手,以掌握知识和技能为根本、以工作方向为培养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强调把完整的工作过程及其操作要求作为课程内容,让学生和学员在具体设备维护与操作过程中开发创新思维,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在机场通信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中,可以分为一门通信系统基础课程、六门通信设备配置与维护课程和一门设备实训课程:无线电通信系统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的设备操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通信设备配置与维护课程主要包括常用通信设备的配置与维护等技能操作,这些课程是整个课程改革的重心和关键,每套设备都需要根据实验室的设备资源,分为针对硬件系统的板卡功能、操作与配置、常见故障分析等,针对软件系统的系统配置、飞行校验中的参数设置、日志维护配置等,针对系统的典型案例分析,电磁环境保护等内容。

图2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民航业通信领域对机场通信专业人才特别是属地化机场的通信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分析国内外机场通信专业领域新技术与发展趋势对高职院校学生和民航通信在职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分析我国行业院校和空管培训部门对机场通信人才培养的现状,特别是属地化机场的人才培养现状,并对国内外机场通信人才培养进行比较研究,借鉴成功经验;在具体改革上,抓住三个重要环节:人才培养方案编写、课程体系建设、网络课程与微课程建设、组织培训和实践教学,用事实来检验人才培养创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依据行业标准的职业活动导向,职业技术为载体,制订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开发,编写教材,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提供了思路,为机场通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参考文献:

[1]肖坤.论协同创新引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J].高教探索,2014.

[2]张雁平.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产业驱动及优化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

[3]葛金辉.地方高师院校实践性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的理性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3.

[4]张宇轩.民航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信息通信,2014.

通信设备行业发展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行业对经济的影响;互联网行业产出效益;互联网行业发展质量

DOI:10.13939/ki.zgsc.2016.39.076

一、引言

北京是我国的“网都”,处于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第一方阵”。依据2016年1月,北京市有域名485万个,仅次于广东省(497万个),占全国域名总数比例达到15.7%;拥有网站51.4万个,仅次于广东省(67万个);拥有网页851亿个,居全国之首;有IPv4地址8564万个,远远高于排名第二、第三的广东省(3201万个)和浙江省(1840万个),居全国第一位;软件收入为6310亿元,仅次于广东省(6441亿元)。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北京市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传统产业形态,形成了集互联网基础设施与终端设备生产、互联网基础服务、互联网内容服务、电子商务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形态,成为了北京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

当前,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改造已经成为保证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处在合理区间的重要举措,而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需要研究清楚各产业的发展现状,尤其是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影响程度。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当前与传统产业不断融合,逐渐形成了新的产业形态,这些新的产业形态与经济增长到底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都是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北京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遥遥领先于其他各省份,且在北京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较大;其次,北京市的互联网行业与生产、消费等行业的耦合度最高,具有带动北京市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因此,深入探究互联网行业与北京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考察其对北京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不仅对北京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改造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其他各省份如何发展互联网行业及调整互联网行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文I述评

与传统的行业相比,互联网行业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新兴性,互联网行业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也不过20多年的历史;二是综合性,互联网行业是一个产业集合体,以现代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专门从事网络资源搜集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利用、生产、贮存、传递和营销等。这两大特点表明,互联网行业是新兴行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整合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其经济影响力、渗透力不断提高,因而学术界对互联网行业的研究也日渐丰富。

从已有研究来看,国外关于互联网行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信息通信技术行业。早在1995年,乔根森(Jorgenson)和斯德尔(stiroh)就分析了计算机行业的投资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指出计算机行业的投资是推动美国经济的主要引擎。奥利纳(Oliner)和西赛(sichel)研究指出,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中66%是由计算机的使用与信息技术的推广带来的。基尔伯特(Gilbe~)等人以法国为研究对象,利用模型分析了信息和通信技术对法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指出在1995-1999年,信息和通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达到了0.3%左右。顿尼维基克(DunnewUk)等人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范式,计算了信息通信产业对于欧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玛尼卡(Manyika)和劳斯伯格(Roxburgh)认为,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一股显著的力量,经过1995-2009年的发展,发达国家互联网行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达到了10%。埃米瑞(Ami-ri)等人更是以中国的计算机与通信行业的子行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并研究了各子行业的经济推动作用。

国内学者关于互联网行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影响也进行了大量研究。王曼华对我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现状进行了经济计量分析,并对如何推动经济增长提出了建议。向蓉美利用我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支撑作用,并借助坐标图探讨了互联网行业对国民经济拉动和支撑作用的类型。张媛媛研究了我国互联网产业与国民经济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从行业之间的关联视角分析了电信行业与宏观经济的联动关系。还有研究进一步表明,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北京市的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互联网行业的生产总值每增加1%,北京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就增加0.786%。

总体来看,关于互联网行业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从互联网行业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出现了,定量分析的方法也非常丰富,这为未来的相关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综观已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互联网行业发展较快,研究中使用的数据相对陈旧,不能全面、深入反映当前互联网与经济增长真实的关系和影响大小;第二,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互联网行业的宏观经济作用层面,对于中观层面,尤其是对地区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还很少,而针对北京市互联网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更为鲜见;第三,在对北京市互联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只是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北京市互联网行业发展水平的指标,没有考虑到北京市互联网行业中第二产业的内容,因而低估了互联网行业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互联网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囊括众多生产领域的多元化的行业,除了上述软件、信息服务等行业外,还包括了大量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为主要产品的行业,这些行业也是互联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已有对北京市互联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使用均为年度数据,由于统计口径的调整,年度数据只局限于2000-2014年这15年,样本量不大,所含信息量有限,容易造成模型分析结果的偏差和不显著;第五,已有对北京市互联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所使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没有进行滞后排除检验,这容易造成估计失真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将使用最新数据,构建更为适合的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以解决上述问题及不足。

三、研究思路及模型选择

本部分对研究思路及模型选择进行说明与分析。

(一)研究思路

借鉴和参考已有研究,本文首先,明确各变量的具体指耍即使用北京市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表示北京经济增长的状况,使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出值(MCO)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产出值(INT)两部分之和(INMC)来表示北京互联网行业发展的状况。其次,本文建立模型,分析INMC和GDP之间的关系。由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属于第三产业,二者之间存在很强的差异性,因此本文还将利用模型工具分析MCO、INT和GDP之间的关系,详细说明北京市互联网行业的子行业与北京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小。最后,针对得出的结论,本文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模型选择

从现有研究方法来看,经济科学经验研究中的因果判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多元线性回归(MLR)、机器学习(ML)、鲁宾因果模型(Rubin's Casual Models)、结构模型(sM)、充分统计量法(ss),等等。尽管它们的具体方法和适用对象不尽相同,但是本质上都是在寻找可信的对照组,利用不同控制条件下的对照组数据进行计算,进而做出因果推定。在宏观数据因果识别上,普遍为学术界所接受的因果识别方法是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这种模型基于一定的经济理论基础,将基于经济、金融理论等变量之间的结构性关系引入向量自回归模型。但是,如果变量之间并没有理论联系,或者不存在结构支撑。因此,传统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还是主要的因果判定方式。

本文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 Modle,VAR)作为分析工具。向量自回归模型考虑到了数据的统计学性质,能够更好地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它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当作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从而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扩展到了由多元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即扩大了数据之间关系的分析能力;它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扩展性”,如在一定的条件下,滑动平均模型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也可以转化成向量自回归模型,因而受到研究者越来越多的青睐。具体到本文的研究,向量自回归模型还具有三个方面的优点:第一,不严格地以经济理论为基础,避免了“先入为主”的情景预设,特别适用于分析互联网行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第二,结构、规模较小的数据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得出的预测结果,要优于较大规模、结构的数据,对于短期预测更是如此,因此,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预测某一个行业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合适的;第三,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数据质量的要求不是很高,可以较好地处理时间序列数据,而且参数的估计比较容易,这对于一些新兴行业(如本文研究的互联网行业),特别是统计数据不全的行业来说,这种特性保证了模型分析的质量。

四、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本部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均来自于北京市统计局网站(http:///)的“月、季度统计数据”专栏。为了提高样本量,增加数据的信息量及模型的解释力,本文选取了北京市2008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四季度的数据作为模型数据,共有32个。由于季度数据是累计数据(如“第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前三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之和”),所以本文对年份的季度数据进行了处理,形成了四组数据:国内经济生产总值(GDP);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出值(MCO);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产出值(INT);MCO与INT共同形成的产出值(INMC)。

(二)数据描述性统计量

利用Eviews 7.0计量分析软件,本文对四组数据(GDP、MCO、INT、INMC)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1)。

通过Jarque-Bera检验统计量和其相应的概率P可以看出,在3%的显著性水平下接受原假设,四个序列都服从正态分布。

(三)数据的季节调整

由于这四组数据都是季度序列数据,季节性的因素会导致统计数据不能客观地反映经济变化规律和总体统计特征。因此,本文对季度数据进行了季度调整,去除了季节波动因素的影响。本文使用Eviews 7.0软件中的“X12季节调整法”去除了季节因素的影响,相应地得到了四组数据:SAGDP、SAINMC、SAINT、SAMCO(见表2)。

在具体的计算中,上述指标数据都进行了对数化处理。经过季节调整后的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

五、模型构建及运算结果

本部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建立初步的向量自回归模型

不考虑变量的性质,先建立初步的向量自回归模型。本文选取滞后阶数为2阶的向量自回归模型作为初步分析模型。其中,VARl模型是包含SAGDP和SAINMC两个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2模型是包含SAGDP、SAINT和SAM―CO三个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软件Eviews进行计算,得到其具体公式: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上述确立了两个模型的滞后阶数,因而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见表5、表6)。(五)脉冲响应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法可以测量一个内生变量对由误差项所带来的冲击的反应,即在随机误差项上施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后,对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所产生的影响程度。本文利用这一分析技术,得到VAR3、VAR4模型的脉冲响应结果(见图1、图2)。

由图1可以看出,当在本期给log(SAINMC)一个正冲击后,log(sAGDP)会在第3期达到最高点,但冲击程度有限(值仅为0.0063);当在本期给log(SAGDP)一个冲击后,log(SAINMC)会在当期达到最高水平(值为0.056),然后缓慢下降。这表明,当期GDP的变化可以同向带动INMC的变化,而当期INMC的变化却在第3期后才能对GDP产生缓慢而又有限的拉动作用。

由图2可以看出,GDP的变化可以带动当期MCO的同向变化,可以在第2期带动INT的同向变化;INT的变化可以带动当期GDP的同向变化,只是影响强度较低;当期MCO的变化可以带动第2期GDP的逆向变化。

(六)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可以分析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动态特征,它通过分析每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产生影响的程度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本文使用该方法得到了VAR3模型和VAR4模型的方差分解结果(图3、图4)。

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GDP对INMC的贡献率在70%左右,GDP对于INT和MCO的贡献率在35%左右。

六、结果解释与说明

本部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解释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变量10g(SAINMC)受到变量log(sAINT)滞后期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变量log(sAINT)受变量Log(sAINMC)滞后期的影响不显著。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还表明,北京市的经济增长带动了北京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发展,而北京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发展之间的作用关系不显著。因此,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更多的是北京市的经济增长带动和促进了北京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也就是说,北京市的经济增长是“因”,而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是“果”,这与已有研究结论存在较大不同。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本文认为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第一,已有研究没有进行滞后排除检验,没有确定最优滞后阶数,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受滞后期P的影响,因而造成了格兰杰因果检验失真;第二,已有研究的样本容量较小,样本信息量有限,使得某些短期趋势影响了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而本文在数据的使用上,采用的是季度数据,并进行了季节调整,增加了信息量,剔除了短期趋势等干扰性因素的影响。

事实上,任何一个产业对于地区的经济增长都具有推动作用,而地区的经济增长也会对每一个产业起到带动作用,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只是在相互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时效上有所差别。本文通过模型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互联网行业和北京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北京市的经济增长对互联网行业的带动效应更强,北京市的经济增长能即期带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从实际情况来看,近年来北京市的经济增长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要素和创意观念大量集聚,这些因素通过人力资本流动、资本转移、技术扩散及带动产业调整等途径有效拉动了北京地区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而与此同时,北京地区巨大的消费市场规模也有力地刺激了互联网行业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北京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

(二)脉冲响应结果解释

脉冲响应分析结果显示,log(sAGDP)在当期就影响log(SAINMC),而反过来,log(SAINMC)在第2期才能对log(SAGDP)呈现出影响,并在第3期达到最高值,但最大值也仅为0.0063。结合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可以认为,互联网行业对北京市的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推动作用需要2~3年的时间才能显现,滞后效应非常明显。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市的互联网发展水平较高,但从北京市的具体情况看,互联网的发展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增长还不相适应,未能表现出同步性,总体上滞后于经济增长。由此可以做出简单的推论,在全国其他互联网行业发展水平不高的城市,互联网行业对城市经济的推动作用非常有限,而且这种作用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呈现出来。

由图2可以发现,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对北京市的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但也体现出较长的滞后性,需要在第7期才能达到最大值0.009。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本文认为主要是由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产业特性决定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具有第三产业的特性,它们以提供无形的服务、软件为主,而服务、软件要发挥全部的经济效应需要一较长的周期(2~7年),因而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经济促进作用。

通过图2还可以发现,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对北京市的经济增长具有负向推动作用,但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具体而言,是在第5期达到最高水平(值为0.010)。究其原因,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以生产互联网硬件等有形产品为主。这些产品均属于固定资产,而固定资产当期就可以使用并发挥效益,但固定资产有折旧和损耗,这种折损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不断加大(如加速折旧),这种折旧效应进而给经济增长带来相应的负作用。

(三)方差分解结果解释

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北京市的经济增长对于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即期贡献率为44.12%,长期贡献率达到了78.89%,而互联网行业对北京经济增长的即期贡献率为0,长期贡献率只有1.879%。二者相比较,结果较为悬殊,这进一步验证了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北京市的经济增长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即期贡献率为4.499%,长期贡献率为31.62%;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即期贡献率为6.161%,长期贡献率为29.95%。

北京市的经济增长对互联网行业而言,无论是即期贡献还是长期贡献,从数值上看都非常高,而互联网行业对北京经济增长的贡献,无论是即期的还是长期的,从数值上看都非常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互联网行业的特性决定的,尽管互联网行业按照属性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但总体而言,互联网行业主要具有服务业的“消费性”,其“生产性”较弱。北京市的经济增长对具有第三产业特性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即期贡献率,均低于对具有第二产业特性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一结果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七、结论与讨论

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总体而言,互联网行业对北京经济的推动作用有限,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期;具体来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对北京市的经济推动作用较小,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对北京市的经济增长具有负作用。相反,北京经济的行业带动效应十分显著,其对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即期贡献率接近50%,长期贡献率接近80%。

北京市的经济增长对互联网行业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显然,这种带动作用主要是依靠大量的资金投入实现的。这说明,当前北京对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较为重视,从现有的经济规划、经济政策扶持等项目上可见端倪。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所决定的。在全球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背景下,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行业,任何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都离不开互联网行业提供的各种服务、产品的支持。从实际来看,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经济依赖互联网行业的现状就越突出,即经济越繁荣,互联网行业越发达。然而,从北京市的具体情况看,北京市的经济对互联网行业的即期贡献率接近50%,说明北京市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接近一半是由于北京市全行业努力的结果;而从长期看,这一贡献率更是高达80%。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北京市在产业投入过程中过分偏向互联网行业,而且,经过这些年的长期投入,其累积的推动效应越来越大。这种过分偏向的投入自然会造成其他行业投入的减少,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产业结构失衡,因此,北京市今后必须弱化对互联网行业的过分投资,避免互联网行业对其他行业形成严重的“抽血”效应,同时强化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使各产业优化组合发挥更大的效益。

通信设备行业发展范文3

4月28日,华为对外宣称,已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就中兴侵犯其专利权和商标权提起法律诉讼。中兴随即发表声明予以反驳,并在国内对华为提起专利侵权诉讼。一时间,华为、中兴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华为、中兴受到如此关注,不仅因为二者同是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在国际化竞争中的佼佼者,而且,二者此次更使国人感到一种“兄弟相残”的意味,于是双方和解成为国人普遍的愿望。

华为本次中兴在时间点的选择上极为微妙。本月初爱立信刚刚因知识产权问题在欧洲对中兴提起法律诉讼,而华为中兴的当天又恰是中兴获得欧洲运营商Telenor(挪威电信)在马来西亚部署5000个HSPA+/LTE站点合同的日子,大有置中兴于腹背受敌,迫使其签署城下之约的意思。

对于此案件,华为表示曾多次邀请中兴进行专利交叉许可谈判,并已经向中兴发送了停止侵权承诺函,且最终是不得不对中兴提讼。在法律诉讼已经常态化的通信技术领域,该案件显得微不足道,但对于中国通信设备双巨头来说,其谈判的策略性意图十分明显,且已成为行业惯例。

然而,这起案件背后的市场争夺战味道十足。2010年华为海外市场实现销售收入1204亿元,占其总营业收入的65%,欧洲市场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而同期中兴海外市场销售收入达380.66亿元,占其总营业收入的54.18%,其中欧洲市场的收入比上年增长50%。2010年中兴的低价战略促使其市场份额急速上升,使得华为在该地区的经营受到严重挑战,双方在欧洲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华为与中兴海外市场的高度重叠加速了双方关系的恶化,成为本次诉讼的深层次原因。另外,通过本次诉讼,华为还可以树立自己的民营身份和尊重知识产权的国际形象,为下一步打开北美市场做铺垫。

对于中兴来说,华为中兴,想迫使中兴与其进行谈判并让渡一定的利益,阻碍其在欧洲市场的发展。加之4月初爱立信对中兴的诉讼,中兴在欧洲市场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应付诉讼,还会因诉讼而受到各种行为限制,漫长的诉讼只能使其在欧洲的发展受阻。因此,从中兴的角度出发,通过和解快速解决法律纠纷是最佳选择。

而对于华为来说,通过诉讼并不一定能够达到其预期效果。华为与中兴对簿公堂,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并且中兴因诉讼而丢失的市场份额不一定就会被华为占领。在通讯设备制造行业,爱立信、阿朗、诺西、思科等多家厂商都是其竞争对手。在华为与中兴进行诉讼期间,其他厂商一定会借机加速对欧洲市场的开拓,搭华为的便车抢占市场。另外,中兴的市场竞争力被削弱后,国外公司有可能联合起来对付华为,这时华为将会更加孤立。因此,通过谈判化解纠纷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优选择。

通信设备行业发展范文4

关键词:不良库存通信设备制造业

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库存对企业的生产计划、营销策略、资金利用、服务水平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从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实际来看,不良库存(呆滞、呆死库存)已经成为影响甚至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将从该行业的特点入手,分析并提出对不良库存的改进策略。

一、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库存状况特点

通信设备可分为构建通信基础设施网络的网络端设备和最终客户用于接收通信服务的终端设备。本文研究对象为前者,即网络端设备(以下简称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在其产品形态、市场需求、生产、研发等方面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产品形态一般为同一设备个体中具备可支持不同业务的多种业务模块,业务模块种类可根据不同客户需求在此设备主控模块允许范围内增减,并且相同的业务模块常常可适应多种不同型号机型的主控模块,所以网络设备更多的以半成品即业务模块的形态进行研发、生产、储存和表达客户需求。可批量生产的固化有特定业务功能的产品仅占少数。

2.市场需求一般可分为电信级需求、企业级需求和个人需求。本文主要讨论前两种需求。相比企业级需求而言,电信运营商提出的电信级需求更加大量也更加连续,此外,由电信运营商成熟业务带来的网络设备需求更加稳定,而新业务和特殊业务导致的设备需求更加多变。一般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电信级市场和企业级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较为复杂。

3.生产任务一般分制造任务和装配调试任务。制造任务以半成品为对象,制造完成后或者立刻进行装配调试,或者入库存放。当客户实际订单来到后,由装配调试任务进行半成品的挑拣并最终产出可发往客户的成品。

4.在研发管理上,网络设备往往以整机机型作为研发目标,但在技术支撑上,不同的整机研发可能共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平台,这样做的好处不但可以使技术积累的优势得以充分利用,而且各种物料甚至半成品均可因共用而降低研发成本。

由于网络设备具有上述特点,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企业均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作为拉动供应链运作的核心点,所以在一般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中,其库存结构往往有如下特点:

(1)一般采用PTO(按订单捡料Picktoorder)模式和安全库存策略指导生产,即在外部客户订单和内部安全库存订单的指导下进行捡料、制造、装配和调试(其中安全库存订单一般不进行装配和调试),而不做预先的成品库存准备。

(2)在全球化合作的今天,即使国际上知名的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也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合作,并且网络设备技术复杂、器件繁多,这就导致网络设备生产所需原材料品种多且供货周期差异极大(可在数日到数月不等),而客户要求成品到货期限一般都较短(数日到数周),所以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一般会对常用的半成品和原材料进行一定量的库存准备。

(3)由于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产品种类往往成百上千种,且研发成本很高,所以其研发机构需设置单独的库存来满足研发需求,从而导致在企业内部存在生产库存和研发库存两个库存系统,且这两个系统之间互通性不强。

(4)客户需求复杂多变,尤其是新业务需求和特殊业务需求在需求量、需求时间、需求确定性等方面均存在较大风险,在牛鞭效应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往往因此产生较大的呆滞库存,除此以外,即使成熟业务需求也不能保证不发生波动,所以不良库存成为行业内的通病。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不良库存的改进策略

传统的单一库存管理模式中,各节点企业的库存管理各自为政,渠道商、产品制造商、原材料供应商都有自己的库存和自己的库存策略,且互相封闭、不通信息,企业无法利用整个供应链上的资源。渠道商仅仅将顾客的订货信息反馈给制造商,并不预测和传达顾客的需求预测,同时也不知道上游制造商的库存量和库存策略,供应链上游的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也是如此,为了规避无法预测的市场风险,每个企业不得不保留大量的库存,从而导致整个供应链库存成本的高昂。这样的库存管理模式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全球协作和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显现严重的不足,从而推动其向基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方向进行演化。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库存管理也经历了以上的过程,并且仍然处在从基于企业库存管理向基于供应链库存管理变化的阶段。核心企业仍然以自备库存应对市场不确定性为重要甚至是主要的策略,但也积极的寻求与供应链上相关企业的合作,分担风险。通信设备制造业面对的供应链极其复杂,呈现全球化、网络化形态,节点企业成千上万,难以同步协调所有企业的信息共享和意见统一,本文结合行业特点及目前较为成熟的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理论,如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ManagedInventory)、联合库存管理JMI(JointedManagingInventory)以及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PFR(CollaborativePlanningForecasting&Replenishment)等,对改进通信设备制造业库存管理以降低不良库存提出以下建议:

1.供货期短、低端、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的渠道商库存由供应商管理。低端产品一般可批量生产,并经过渠道商进行销售,如果一些低端产品供货期较短,则供应商就具备对这些产品快速补货能力,在此前提下,由供应商管理渠道商的库存,并在多家渠道商之间实现库存调配,从而能同时降低各方库存成本。

2.重要产品的库存管理以核心企业为主联合决策。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所有产品系列中,重要产品的销售额和供应成本一般都在企业中占很大的比重。这些重要产品或是支持客户的成熟业务、或是产品制造商主推的产品、又或是为了争夺重要市场而准备的产品等,总之,相比其他产品而言,保证这些重要产品的及时供应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此外,由于这些重要产品的备货量一般较大,一旦出现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也较大。所以在制定这些重要产品的库存策略时,应由核心企业为主,使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共同参与、联合决策,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充分评估缺货或呆滞的风险,在对成本分担原则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确定各环节的库存量和调配方式。

这样的联合决策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合作关系,可有效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独立库存运作导致的需求扭曲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

3.共同参与重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对某个市场的预测和分析涉及的不是单一产品,而是多种产品共同满足市场总需求,且所需产品种类和数量存在不确定性,供应链上下游的原材料供应商、网络设备制造商、渠道商甚至最终大客户共同参与重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有助于各方达成共识,使各企业的生产计划和需求计划基于同一销售预测报告,从而在相同的指导下安排各自的内部运作。这样可从全局的观点出发,各方制定统一的管理目标以及方案实施办法,以库存管理为核心,兼顾供应链上的其它方面的管理,因此在更高的层面实现伙伴间更广泛深入的合作,不再局限于对具体产品的协作。

4.生产库存系统与研发库存系统之间信息互通和资源调配。生产库存系统针对的是定型产品的生产供应,而研发库存系统针对的是不成熟产品的试验需求,二者在库存量、库存种类、库存时间等方面的要求都不同,所以不宜将其合并。但这两个库存系统存储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仍有一定的重合度,在实现信息互通的情况下,可对这部分双方都有的库存进行统一规划和利用,降低库存成本,而且在市场紧急需求时,可将研发库存作为备用调配源来使用。

5.信息系统向上下游企业延伸。大中型核心企业一般都有MRP(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系统或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系统等信息系统承载供应链运作中的信息流。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以及协作意识的增强,一些实力较强的行业内领先企业已经着手实施内部信息系统的外延,即将自身的信息系统延伸到上下游合作伙伴或与合作伙伴的已有信息系统连接,从而在不泄露企业秘密的情况下,各方实时快速的掌握必要的数据信息,使供应链的资源协调处在相同的信息覆盖下,保证步调一致。

参考文献:

通信设备行业发展范文5

华为ict是华为的一种认证方式。华为认证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凭借多年信息通信技术人才培养经验,以及对行业发展的理解,基于ICT产业链人才个人职业发展生命周期。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主要创始人任正非,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深圳。1996年华为开始进入大独联体市场;1998年将市场拓展到中国主要城市并把触角探向欧美;2003年与3Com合作成立合资公司;2010年首次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2016年8月,位居“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榜首。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2007年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115亿美元,并且是当年中国国内电子行业营利和纳税第一。截至到2008年底,华为在国际市场上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4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5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来源:文章屋网 )

通信设备行业发展范文6

【关键词】电子商务 移动电子商务 行业需求

一、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及特点

(一)概念

移动电子商务就是利用手机、PDA及掌上电脑等无线终端进行的B2B、B2C或C2C的电子商务。它将因特网、移动通信技术、短距离通信技术及其他信息处理技术完美的结合,使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随时随地、线上线下的购物与交易、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交易活动、商务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等。

(二)特点

1.方便。移动终端既是一个移动通信工具,又是一个移动POS机,一个移动的银行ATM机。用户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电子商务交易和办理银行业务,包括支付。

2.安全。使用手机银行业务的客户可更换为大容量的SIM卡,使用银行可靠的密钥,对信息进行加密,传输过程全部使用密文,确保了安全可靠。

3.迅速灵活。电子商务服务选择越多,提供的服务形式越简单,将会看到移动电子商务越快发展起来。但是,移动电子商务要想象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一样“飞入寻常百姓家”,可能还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

二、移动电子商务的行业需求

随着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社会对移动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将日需强劲,这种需求不仅体现在人才的数量方面,更重要的时体现在对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要求方面。移动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移动电子商务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用一个手机或其他无线终端,使人们通过移动通信设备获得数据服务,通信内容包括语音、数字、文字、图片和图像等,在移动中进行电子商务。针对移动电子商务的特点和行业发展需求,这就要求中职学生熟练掌握移动通信设备的操作和相关业务的推广。

三、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中开设移动电子商务课程的必要性

电子商务专业是商贸知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有机结合的产物。电子商务领域所需人才的最佳知识结构包括: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应用技术;商贸业务及所涉及的金融、税务、法律知识。据此,笔者认为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应如下所述: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市场营销(商务)和internet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操作技能,具备电子商务业务创新能力,毕业后成为能上岗且能适应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岗位群需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信息化建设的中等专业型人才。

具有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具有应用所学计算机及其网络知识从事促销、广告宣传、销售服务、咨询洽谈、网上订购、电子支付、交易管理等电子商务、营销活动的能力,并能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一定自学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组织管理及应变能力。

从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构造:加强基础教育,注重素质培养,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深造打下坚实基础;加强专业知识应用教育,将电子商务的应用技术融于专业教学法中;以能力为本位,以市场需要为办学方向,加强实践技能培养。

四、实现移动电子商务课程与行业的对接

(一)确定行业人才需求

针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重商务、轻技术”的现状,所以,行业要求从事移动电子商务的中职生能熟悉掌握相关移动通信设备的操作和设置,移动电子商务营销的技能技巧。

(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教育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电子商务活动需要的专门职业技术人才,其教育体系必须具有明显的职业教育特点,以商务为根本,根据学校的性质,明确专业定位,合理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明晰培养人才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制定合理的教学质量以及人才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三)完善课程教材的编写

引进和吸引本专业优秀人才从事移动电子商务实践教学,要大力拓展和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实践活动,在保证主干课程教学时间和内容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选送他们到公司开展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调研和实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和分期分批进行系统培训。之后,组织职业教育中擅长移动电子商务的教师编写适合中职教育的移动电子商务教材,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的核心内容和人才的培养方向。加强移动电子商务基础理论和发展战略研究,进一步完善移动电子商务相关学科建设。

(四)深化校企合作

学校要加强与移动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及时了解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方向和企业的需求,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中职学校要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培养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改造和完善现有教育培训机构,多渠道强化电子商务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提高各行业不同层次人员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能力。

(五)完善“电子商务工学教室”建设

要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工学教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多种移动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平台,使他们从大的环境到具体的应用有更直观的认识。要进一步加大对实训室资金的投入,购置计算机网络设备、实践教学所需的软件和“移动电子商务模拟系统”,安装各种数据库和移动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工具,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吕廷杰. 移动电子商务.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