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康复护理的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康复护理的内容范文1
1.1 通过社区健康档案和社区中心转诊,社区责任医师和社区护士应掌握辖区内伤残情况,建立伤、病、残患者的档案,制定康复护理计划。
1.2 基础护理。一般包括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及排泄护理等。这些护理方法和流程是社区护士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与临床护理基本相同,只是实施护理的场所和环境不同而已。基础护理始终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核心和标准。
1.3 功能训练治疗。针对病伤残者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可采用适当的物理疗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配合康复医师针对不同个体制定个体康复治疗方案,充分利用社区和家庭资源开展康复治疗工作。
1.4 预防并发症。病残者在伤病过程中常伴随一些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加重病痛,造成功能障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在加强康复护理的同时,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1.5 心理护理。残疾者的心理障碍一般比较严重,从而影响其健康状况及康复训练的进行。因此在进行各项康复护理的同时,社区护士必须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导,使病伤残者达到心理康复。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在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
1.6 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使患者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社区护士应对病伤残者进行有关自我护理及康复训练的指导和教育,从而充分调动病伤残者自身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通过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改进社区环境,利用社区资源,教育人群了解康复护理知识,认识康复护理对伤、病、残者治疗的意义,鼓励和动员服务对象及家人主动参与康复治疗。健康教育在三级预防中,是投入最低、效果最好、效益最佳的措施之一。
2 社区康复护理的特点和优势
2.1 以社区内急慢性疾病人、创伤者、老年病人及残疾所致的身心功能障碍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为所有社区伤残病人提供全面、连续的康复服务,通过健康促进提供健康的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心理社会支持。
2.2 以对病伤残者进行基础护理的同时,进行康复治疗训练及功能恢复的健康教育和指导为主要任务。社区病人病因复杂、病程漫长,是一个长期的治疗和护理过程,需要个人、家庭、社会人员共同参与完成。因此建立以社区护士为骨干,密切与全科医生合作,充分调动病伤残者及其家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发挥社区康复优势的保证。
2.3 以病伤残者的家庭住所、老人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要服务场所,依靠社区可利用的资源开展工作,可节省就医成本,降低治疗费用、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是当前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一种有效地解决途径。
2.4 社区康复可减少病人到医院就诊次数、减少院内感染机会,有效预防交叉感染。这样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理念和趋势[ 2]。
3 讨论
3.1 护士常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在工作中和各种病人接触,特别是护理操作时,直接接触病人的肌肤、血液和分泌物等,随时都可能被病原菌感染。所以,做好职业防护,维护自身健康是做好社区护理工作,杜绝差错事故的基本保障。
3.2 护理工作是一项责任心重大的服务性工作。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必须要精通护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只有认真学习并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提高技术水平,保障护理安全,防止差错事故。
3.3 对特殊患者的护理如精神病人的护理,护士更需细心。最好在家属的陪同下开展各类护理,以防止遭遇暴力伤害。这也是社区护士的一种重要的自我保护。
3.4 护士无固定的生活规律,经常上夜班,其情绪紧张,会影响其身心健康。保护和调节护士的心理健康,关心社区护士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给予合理的待遇和社会保障,才能进一步发挥社区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护理工作是一种高尚的职业,同时也是一种高风险、多辛苦的职业。社区康复护理是应用整体护理服务理念,对社区内的伤、病、残者进行基础护理和各种专门的功能训练,帮助伤、病、残者恢复生理功能和生活能力,减少残疾,实现残疾人的全面康复和回归社会的一种新形式[ 3]。
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守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夯实基础护理,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护理质量,推进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满意的护理服务,增进医患和谐。
参考文献
[1] 朴凤善.社区康复护理的社会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4):101~102
[2] 董丽萍,李和兴,张金声等.社区康复护理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11:1032~1034
社区康复护理的内容范文2
[关键词]社区;康复护理;社会意义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人工关节1674-4721(2009)12(b)-101-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死亡谱改变,家庭小型化以及医药费用的上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康复护理工作,标志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
1 临床资料
根据1年的社区工作实际,随机对本社区1000名居民采取问卷式调查方法。最后统计比例。其中有14%的居民持反对态度,认为社区康复护理不可信任,没有实际价值;5%的居民持适中态度。可有可无,无所谓,81%的居民高度赞成开展社区康复护理工作,认为是群众认可,社会所需。
2 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是由基层人员立足社区,面向家庭,以社区的健康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为重点,向他们提供以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连续、便捷的健康服务理念。
3 社区护理的服务原则
3.1 持续性原则
建立居民的健康档案,每个居民的实际情况都记录在案,做到有证可循,有据可依,真正做到持久。
3.2 面性原则
包括预防、医疗、护理、保健、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心理咨询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
3.3 协调性原则
运用社会、社区、家庭等各种资源为居民进行医疗护理服务。
3.4 可及性原则
要求居民及时方便地得到医疗和护理。社区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定期下到各社区街道,集中为老年、行动不方便的患者进行体检,送去医疗护理服务,使医疗护理服务的可及性延伸更广泛的空间,使老百姓得到地理、时间、心理、经济上的实惠。
3.5 负责性原则
社区医务人员对辖区居民有高度的责任感。表现为辖区居民的相关知识得到提高,特别是慢性病有了新的认识,护患关系十分密切。
4 康复护理
4.1 定义
其是以康复的整体医疗计划为依据,围绕最大限度恢复功能,减轻残障的全面康复目标,通过功能训练,采用与日常生活活动密切联系的运动和作业治疗方法。帮助残疾者提高自理能力的护理过程。
4.2 目的
包括维持患者健侧部分的身体功能:协助患者恢复伤残肢体的功能;帮助家属了解患者的需要;协助患者完成独立自我照顾训练。
5 社区康复
5.1 定义
在我国,社区康复是指依靠社区本身的人力资源,建设一个有社区领导、卫生人员、民政人员、志愿人员、社团、伤残人士及其家属参加的社区康复系统。在社区进行残疾的普查、预防和康复工作,使分散在社区的病残者得到基本的康复服务,最大限度恢复其功能。
5.2 方法
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通过确定患者的健康问题,系统地计划和执行护理照顾,评估护理照顾的结果,达到维持健康,促进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5.3 注意事项
5.3.1 为患者提供直接的护理和舒适的康复治疗环境。安全、充满希望、鼓励、正性强化的康复治疗环境,有助于检测患者的社会功能,,社区服务站设有康复中心,中心内有许多健身器材,对残疾人及肢体不方便的人群免费开放。同时与市内残联取得联系,还有盲人按摩师为残疾残障患者进行免费按摩,社区配备专业医务人员指导帮助康复锻炼工作。积极宣传,预防肌肉萎缩、父节变形、僵硬、挛缩等,如用枕防止发生垂足:协助关节运动,保持关节的活动范围;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防止肌肉萎缩等。
5.3.2 协助患者心理回归、重返家庭和社会。通过察言观色、沟通交流、实验和心理测验(智力、人格、神经心理)等对患者的心理异常进行诊断后,采用精神支持疗法、暗示疗法、松弛疗法、音乐疗法和心理咨询等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选择患者力所能及的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帮助患者进行功能恢复训练。这样不但可恢复其功能。还可使患者在得到娱乐、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参加集体活动。另一方面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康复知识教育及康复技术操作训练,帮助患者适应现有身体状况的生活,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改善身体残障状态,并多介绍一些康复疗效明显的患者与之谈话,一起锻炼,促进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5.3.3 对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社区护士上门进行康复指导,并指导家属共同参与康复护理计划。如老年患者、有慢性胸肺疾患或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进行呼吸功能的康复,包括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卧床患者要进行活动康复锻炼,促进肌肉收缩,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预防卧床不动的并发症,从而使患者及早接受体能训练,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复原患者的活动及行走能力,使其尽快做到生活自理,恢复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活动康复的基本内容包括:、床上活动、行走及轮椅的使用。
5.3.4 社区康复护理这个新生的产物,不单单只针对患者,对目前很多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可进行预防保健教育及相关心理咨询。总之就是让患者早日康复,让健康人更健康。
社区康复护理的内容范文3
关键词:康复护理;专业建设;残疾人;人口老龄化;康复治疗师
康复医学是继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保健医学之后又一新兴的医学分支,也是本世纪最有发展生机的学科。作为康复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康复,又以其成本低、覆盖面广等诸多优势,成为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康复形式。为此,我院2009年开始筹办此专业,经过两年来的筹办,我们对兴办这个专业的意义有了更深刻认识,更坚定了办好这个专业的决心和信心,对如何办好这个专业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将就康复护理专业发展前景、如何进一步搞好康复护理专业建设,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问题,提出个人的一点拙见。
一、康复护理专业发展前景
康复护理CBR(Community-Based-Rehabilitation)是相对于机构康复IBR(Institution-Based-Rehabilitation)而提出的,它与机构康复同属于现代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两种不同的康复形式。机构康复是以院所为基地的康复,由专业人员应用机构内拥有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康复,如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或独立的康复机构。但目前机构康复普遍存在着资源有限、费用较高、服务面小,仅能满足少数疑难、复杂病症患者的康复需求,而大多病、伤、残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康复。为此,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1981 年提出了社区康复的新概念,即在社会的层次上采取的康复措施。这些措施是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资源而进行的,包括依靠有残损、残疾、残障的人员本身,以及他们的家庭和社会。康复护理较之机构康复具有覆盖面广、成本低等诸多优势,是一种十分经济、有效的康复方式,特别值得发展中国家推广。康复护理的服务对象仍然是残疾人、老年病人以及存在功能障碍以致于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慢性病人。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目前拥有各种类型的残疾人逾六千万,约占人口总数的5%,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增加,各种因交通、意外事故致残和各种自然灾害受伤致残的人数将逐年增加。2000年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2 亿,巳占人口总数10%以上,标志着我国已整体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口老龄化将以每年3% 的速度递增,形势十分严峻。有资料显示老年人口中约有50%需要得到康复医学服务。此外,由于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的问题将更加突出,需要进行康复医疗的慢性病所致功能障碍者为数也不少,这就使我国的康复事业的任务变得愈加繁重。
面对着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病、伤、残患者康复需求,对于一个经济尚不发达、现代康复事业起步较晚的国家,确实构成了巨大压力。就目前而言,制约我国康复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康复医技人才匮乏。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已陆续在一些医学院校增开了康复医学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康复医师,此后也陆续增开了大专层次康复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康复治疗师,但培养的数量也极为有限。目前我国现有康复医学方面的医技人员大约在8000一10000 名左右,根据发达国家的资料,康复医师需求量为 1/10万人口,物理治疗师为15/10 万人口,作业治疗师为8~10/10万人口。据此推算,我国康复医技人员总需求约为31.2万。其中,康复治疗师等技术人员约占96.15%,显然,现有的康复医技人员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需求;二是康复机构严重不足。尽管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增设专门的康复机构,要求二级和二级以上医院开设康复医学科,但康复机构的数量仍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康复需求。
如何发展我国康复事业,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这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1990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章第十四条指出: “康复工作应当从实际出发,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我国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以康复机构为骨干,康复护理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并开展康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因此,大力发展康复医学教育事业和积极推广社区康复是推动我国康复事业,解决大多数病、伤、残者康复需求的两项头等重要的大事。
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院开辟了康复护理专业顺应了时展,其前景广阔。目前医学类和其它院校暂未直接开设社区康复专业,这为我院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把握机遇,以积极务实的精神搞好社区康复专业建设应该成为我院教学工作的一件大事。社区康复专业开发和建设应该成为我院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新的增长点。
二、康复护理专业办学思想
康复护理是一项全新的康复形式,康复护理专业也同样是一个全新的专业,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套用,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需要不断探索、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康复护理专业办学思想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康复需求。为此,要办好康复护理专业就必须充分地认识康复护理的性质和工作原则;明确医学在康复护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以我国传统康复医学和现代康复医学为依托,以实用技能和技术为主导的办学思想。
l、康复护理的性质和工作原则
康复护理是一种基层康复,它的优势在于低成本、覆盖面广。据国外统计,机构康复人均费用为100 美元,仅覆盖了20% 的康复对象,而康复护理人均费用仅9 美元,却覆盖了80%康复对象。据国内资料统计,以脑瘫儿童为例,到康复机构训练,三个月为一个疗程,费用近万元。而康复护理服务可以就地进行,甚至可以在家庭中开展训练,不受疗程限制,且经济投入数百元就可以满足训练设备的要求。因此,在康复护理实践过程中应始终遵循:(1)社会化的工作原则;(2)以康复护理为本的原则;(3)低成本,广覆盖的原则; (4)因地制宜和技术实用的原则。康复护理专业教学实践也应按照这些原则,科学地组织和安排好教学,培养学生适应于开展康复护理服务的工作能力。#p#分页标题#e#
2、医学在社区康复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时展,现代医学的模式巳从单纯的生物学向生物- 心理- 社会学模式转变,现代康复医学也同样进行这样的转变。尽管康复医学涉及到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工程学等诸多学科,但是医学仍然是康复事业中起主导作用的学科。目前,我国正规康复医学机构对于病、伤、残患者的康复已不仅仅限于生理上康复,也同样注重精神、心理、语言、教育和职业康复。通过功能训练,选择适当支具、助听、助行器具,使病、伤、残患者生活能够部分或全部自理:通过心理治疗与辅导,消除病、伤、残患者悲观失望的心理,使他们振作精神,面对人生;通过对残疾人兴趣爱好了解,进行智力及职业能力评定并结合其自身条件,对其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提出建议。
康复护理肩负着机构康复的后续任务,其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帮助病、伤、残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和心理康复,为病、伤、残患者进一步实现教育、职业和社会康复创造条件,但并不要求康复护理工作者直接成为教育康复的实施者、职业康复的培训者和社会康复的组织者。康复护理工作者除了承担医学康复任务之外,还肩负着利用资源,协调力量,在残疾人潜在功能得到最大恢复后,帮助残疾人进行教育康复和职业康复,进而达到回归社会,全面康复。明确了康复护理与现代医学的关系以及康复护理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后,对我们办好康复护理专业意义十分重大。它可以使我们明确康复护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应以医学康复技能培养为主,同时兼有一定的心理治疗与辅导和社会工作的能力。
3、坚持以传统康复医学和现代康复医学为依托,以实用技能和技术为主导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引进了现代康复医学,推动了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便我国康复事业耳目一新。但是,现代康复医学的全面实施需要有一定条件和经济基础,并且,现代康复医学也不是万能的法宝,仍然有许多康复问题不能解决。而我国传统康复医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中,许多技术至今仍被世界公认为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法,并且,传统康复技术具有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操作简单、对人无损害等诸多优点。因此,要发展我国康复事业,就必须把传统康复技术与现代康复技术有机结合,走一条有中国特色地康复事业发展之路。社区康复作为培养基层康复护理技术人才的专业,在重视传统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的同时,更应突出传统康复技术的学习与技能训练,用简捷、有效、实用、低成本的康复技术为社区病、伤、残患者服务。
三、康复护理专业的就业方向
按照上述办学指导思想,将极大地拓展康复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空间。康复护理专业是一个技术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每一项技能学习和技术训练,都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空间。笔者认为社区康复专业至少可在下列领域谋求到就业空间。
1、康复治疗师
我院将康复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理者,应该说是非常准确的。但是康复治疗师的从业岗位也有层次之分,同样是康复治疗师,可以在不同等级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或康复医院(中心)工作,也可以在社区工作。能否进入正规医疗机构,不在于医疗机构的“门槛”高,而在于康复治疗师的实际工作能力。笔者最近调查了湘潭市数家二级和二级以上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发现它们有较高层次的专业康复医师,但康复治疗师几乎都是由有多年护理经验的护士转岗培训而成,极少有较高层次专修康复治疗的康复治疗师。这就暗示我们即使是正规的康复机构,其康复治疗师也同样人才匮乏。在这种康复技术人才现状下,我院若能把握好机遇,提升办学层次,相信我们不仅能守住康复护理阵地,而且也能够挺进正规的康复医学机构。
2、社区康复的护理者
社区不乏行政康复、护理人才,但缺乏既懂康复又会护理的人才。本专业的学生掌握了较扎实的康复护理理论与技术,又熟知护理工作,且同时掌握了一定的社会工作技巧,应该说,他们是最理想的社区康复护理者。
3、未来的医学社会工作者(简称“医学社工”)
医学社工是我国一项尚待开发的就业岗位,随着时间推移,这一职业将逐渐得到社会重视和认可。本专业的学生既有较扎实的医学知识,又有较丰富的社会学知识,他们完全能够成为合格的医学社工。他们可以到医院、老年人服务机构和临终关怀机构谋求到发展空间,成为联系医院、老年服务机构和临终关怀机构与患者及其家属、企事业单位、社会福利机构的纽带与桥梁。
4、保健按摩师
本专业的学生接受了较扎实的传统医学技能学习与训练。同时,在我们教学过程中还有意识地融入了一些头面部按摩、护理、足浴、医疗体操等技能学习,仅凭他们手中掌握的这些知识和技能,完全可以在未来社会中从事休闲保健按摩、足浴、美容、健身等工作,成为社会需求量极大的保健按摩师。
5、老年人服务工作者
本专业的学生掌握了老年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知识与技能,了解老年人心理,又富有民政院校学生所特有的爱心,他们是一支不可多得的高素质老年人服务生力军。他们可以在社区、在民政福利机构、在老年人护理服务机构找到自己的岗位。随着我国加入WTO,利用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低成本、高素质的优势,完全可以把他们推向全球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老年人服务国际人才市场,成为全球共享的资源。
四、康复护理专业建设的设想
鉴于目前国内康复医学任务繁重、培养滞后、人才匮乏和康复事业急待快速发展的局面,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多层次、多渠道加速康复技术人员培养的对策。其主要途径有:1、鼓励中等卫校开办康复专业学历教育,目前已有广州、湖北咸宁等20 余所卫校开办了康复技术专业。2、鼓励体育学校发展体育康复19 第2期保健专业。目前已有6 所体育教育机构开办了此专业,并诞生了我国第一批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康复治疗师。3、创造条件,在医学院校开设康复治疗师专业教育。如华西医科大学等数所学校开办了大专层次的康复技术专业。4、加强康复医学继续教育,为在职医师和护士进行转岗培训,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全面掌握治疗技术。#p#分页标题#e#
我们选准了专业,但并不等于办好了专业。面对着已经开始并即将形成的康复教育热大潮,我们必须把握机遇。笔者认为加快我院社区康复专业建设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l、借助医学院校的康复医学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水平
本省的湘雅医学院康复医学资源十分丰富。借助于他们的师资力量和丰富康复医学实践经验提升我院办学水平,是一种最快捷、最经济、最有效办法。初步尝试,巳取得较明显的效果。
2、加快师资队伍的引进和培养
两年来的办学实践,我们已深感师资力量对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我们应在迸一步引进高素质教师的同时,加快在职教师的进修培养。
3、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突出本专业实用技能教学,必须加大投入。两年来我院加大了专业投入,办学条件已有明显改善,为了专业的发展,还必须增加投入。
4、完善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是专业教学的大纲。专业教学大纲制订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教学计划的修改、完善。不仅要与康复医学专家探讨专业教学计划,而且也要与直接用人单位共同研究专业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接轨,真正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5、加快康复护理专业教材建设
康复护理专业是一类新型专业。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医学院校,还是非医学院校兴办的康复技术专业都普遍存在着教材建设滞后现象。替代教材不适用,某些课程甚至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教材,因而造成教学过程中随意性较突出,难以保证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教学,将影响教学质量提高。为此,应加快康复护理专业教材建设。
6、加快实习基地建设
康复护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每一项康复技能都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因此,必须加快实习基地建设。笔者认为康复护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应包括机构康复实习基地和康复护理实习基地。只有经过这两个实习基地训练的学生,才能既掌握较高层次的康复技能,又熟悉护理的实际工作,将对拓展这个专业的就业面极为有益。
7 、加快图书资源的投入
我院学生都是经过全国高考而被录取的,各方面素质较高,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自学能力。大多数学生不满足课堂教学,常常需要阅读一些课外专业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因此,学院应加大专业图书资源的投入。
8、成立对外服务的康复护理中心,加快康复医学科学技术研究本专业在院系领导的支持下,已成立了服务于学院社区的康复中心,限于场地和病人来源等多方面限制,该中心服务层次还有待提高。因此,迫切需要成立对外服务的社区康复中心,扩大病人来源,扩大服务面。为学生营造一个高层次的训练基地,也为专业教师开展康复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创造条件。
9、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笔者最近浏览有关网页,发现目前国内外康复医学方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十分活跃,而我院却较少参加。这对于提升一所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水平极为不利,必须尽快加以改善。康复护理专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又充满着激烈地竞争。如何把握机遇,提高专业办学的竞争力,需要我们不断研究这个专业,加快这个专业的建设,力争在较短的时间使这个专业从幼稚走向成熟,成为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示范专业。
参考文献:
[1]陈仲武.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历程[J].新血管康复医疗杂志,2000,(4) .
[2]卫生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M].1996.
社区康复护理的内容范文4
关键词 经皮穿刺内窥镜下胃造瘘术 康复护理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R473.6; R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5-0018-05
据文献报道,40%~73%的脑血管病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1]。脑血管病和颅脑外伤导致的吞咽功能障碍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常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因此,如何解决和改善社区康复护理中的患者的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观察社区中中枢性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在经皮穿刺内窥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后胃肠营养方式下[2-3]接受12周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的效果,以探讨规范的康复护理联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改善中枢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功能状态的影响及意义。
1 对象
本文观察对象为于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住院并接受康复治疗的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系在社区中临床诊出的新发脑血管意外或颅脑外伤患者并已经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的确诊。
1)入选标准:首次发病的脑血管病或颅脑外伤患者;病程为发病后4周~24个月;意识清醒;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在18~80岁间;有中、重度的吞咽功能障碍(《洼田饮水试验》评分4~5分)。
2)排除标准:活动性肝病或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进行性高血压患者;痴呆患者;呼吸功能衰竭患者;昏迷者;首次发病4周以内或大于24个月患者;既往有脑血管病或颅脑外伤史且遗留吞咽困难症状者;原有其他疾患导致吞咽困难者;居住外地无法随访者;既往有精神病史患者;聋、哑人;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本研究得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认可。
2 方法
2.1 康复护理
2.1.1 PEG术前的康复护理
PEG置管前应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同时注意患者的情绪,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消除患者对病情及手术的疑虑和悲观情绪。术前8 h起需禁食、禁水[3-4]。
2.1.2 PEG术后的康复护理要点
PEG术后应在患者的护理记录中记下置入体内的造瘘管的品牌、型号、管径和长度以及置管医师的紧急联系方式。置管后6~8 h内应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意识、脉搏率、呼吸和血压)。这些参数可以提示有无出血、特别是内出血。术后6~8 h内造瘘管可连接引流袋,注意观察引流袋内容物的颜色和量,如颜色见红、量多要及时告知医师。术后24 h~1周内应每天消毒造瘘创口处、更换敷料,观察造瘘口周围皮肤有无发红、出血、肿胀、硬结和过敏反应等,同时轻轻旋动造瘘管外固定装置180°,确保PEG管至少有5 mm的移动空间,避免其与创面挤压过紧而导致创面缺血或发生“包埋”综合征。术后48 h内造瘘管固定应较紧以防出血,以后可稍放松以防止皮下组织缺血坏死,但需固定好以防止胃内容物渗漏入腹腔;术后2周后因窦道形成,可适当放松。不应在置管后10 d内去除造瘘管,而须在胃腹壁窦道形成后才能将管去除。8~10个月后可用内窥镜检查造瘘管内侧管口的状况及位置[2-9]。
术后要根据医嘱适当给予抗生素治疗3~5 d,同时积极祛痰、经静脉补足液体量。
2.1.3 术后营养供给与给药护理
术后6~8 h内禁水、禁食,防止误吸和呛咳。术后喂养宜在置管后6~8 h后开始,最好在24 h后滴入营养液;管饲喂养前后至少要用25~30 ml的无菌生理盐水或灭菌水冲洗管道,且应至少每8小时冲洗1次以防止管道堵塞。营养液的配制应选用易被肠道吸收的营养物,原则上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及微量元素为主,如“能全力”营养液等。营养液的滴入应遵循先慢后快、先薄后浓、先少后多的原则。瓶装肠内营养液悬挂滴注的时间不应超过8 h;袋装营养液悬挂滴注的时间不应超过24 h。窦道形成后每天的营养液可使用50 ml注射器推注,每2~3小时供给1次(从早晨6:30~晚上21:30),每次可推注入200~300 ml(不要超过400 ml),推注时间应大于10 min,推注前后要用25~30 ml的无菌生理盐水或灭菌水冲洗管道,而营养液的温度以保持37~40 ℃为宜。管饲时患者应采用30°~45°半坐卧位,这有利于食物进入小肠;管饲结束后应保持半坐位30 min,以避免返流。每当连接新的一袋(瓶)肠内营养液(匀浆)或对管道是否位于正常位置有怀疑时都应使用pH试纸来确定管道的位置,pH应
术后6~8 h后可以给药,但要确认给予的所有药物必须是液体或可研磨成细的粉末并与净水混匀,可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并推入管道;每次给药前后都要用25~30 ml的无菌生理盐水或灭菌水冲洗管道。对不宜(易)碾碎使用的缓、控释片剂和胶囊药物以及较易引起管道堵塞的药物,建议少用或以针剂替代[4-5]。
2.1.4 术后沐浴护理
患者可在置管24~48 h后或7~10 d后经医师复查确认无异常后再淋浴。造瘘口完全愈合后,造瘘口周围皮肤用肥皂水清洗就可,但冲洗前需去掉敷料,彻底冲洗以祛除残留的肥皂水并保持局部皮肤干燥[5-6]。
2.1.5 防止导管堵塞的护理
当营养液输注速度很慢或冲洗管腔有阻力时,可能系营养液或药物在管壁沉积、使导管堵塞所致。此时可以用30 ml温热净水冲洗管腔并用50 ml注射器及时反复抽吸,以促使管腔内沉积物或凝结块松脱[4-6]。
2.1.6 防止导管脱落(断裂)和拔管时的护理
PEG置管后,如护理不当,偶可出现导管脱落或断裂。此外,因临床治疗安全性需要或患者吞咽功能恢复良好,也需要拔管。为预防导管脱落或断裂,应妥善固定导管,在导管上做好标记以便及时发现导管脱出;另外,可在患者衣服上缝个小孔,导管从孔中穿出,用胶布或夹子将导管相对固定在衣服上,避免牵拉、折叠和弯曲导管以及由于导管晃动或牵拉等而引起患者不适或疼痛。一旦出现导管脱落或断裂,要及时施行PEG置管更换术。患者吞咽功能恢复良好需拔管时,应使用内窥镜于胃腔取出造瘘管蘑菇头。拔管后用凡士林纱布加压覆盖瘘口,2~3 d后即可愈合,但拔管后需禁食24 h[4-8]。
2.1.7 护理中应观察的其他异常问题
在对患者的康复护理过程中,要勤于观察和记录,同时还可能发现以下异常情况:①造瘘管管口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疼痛、渗液或有脓液等现象;②管口有血液渗出或大便发黑或有红色血液,考虑内出血可能;③导管滑出、插入深度变浅或皮肤出处刻度改变2 cm以上;④管口局部出现肉芽组织;⑤患者出现8 h以上的反复呕吐或持续24 h以上的恶心或腹泻、或胃肠积气或积液24 h以上,影响营养液或匀浆的摄入;⑥便秘3 d以上或大便干结5 d以上;⑦体重1周内下降1 kg以上或增加1 kg以上、或出现眼睑和(或)足踝水肿;⑧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或虚弱。如在护理过程中发现上述异常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及时与主管医师联系和沟通,从而及时查明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避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2-9]。
2.1.8 出院回社区后的护理指导
患者病情改善后可以带着PEG置管回家,但需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切实掌握造瘘管的护理及其技能:①应选用新鲜、高营养、温度适宜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并制成匀浆以利消化,避免过于油腻、过冷、过热或过硬的食物;②推注用品应保持清洁;③指导推注的速度、量和温度,推注前后应用温开水冲洗管腔,每次推注入食物后应让患者坐起30 min以防返流致管腔堵塞;④指导患者休息、活动或沐浴时应将造瘘管固定在胸腹壁上,尤其是在沐浴后应该保持造瘘口皮肤干燥;⑤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在出现问题时及时与相关医务人员取得联系。长期置管后PEG管会出现老化或渗漏,一般半年到2年需在原位更换造瘘管[5-6]。
2.2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社区中的中、重度中枢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在同意接受PEG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通过联系消化内窥镜诊治中心、由急救车转诊至消化内窥镜诊治中心施行PEG,术后病情平稳后再转诊返回社区康复病房,开始接受规范的康复护理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患者接受康复医院自制的营养均衡匀浆以保证营养和热量,同时接受为期12周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其中,前8周每周指导训练5次、每次30 min,后4周每周指导训练1次、每次30 min;其余时间指导患者家属或护工进行康复护理和辅助吞咽功能训练。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吞咽功能基础训练、进食训练、部分联合间接训练方法和代偿策略[9-12]。随访过程中如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且体温大于38.5 ℃并持续2~3 d,则暂停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2.3 主要观察指标及评定方法
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13],对每例患者在入选时(w0)以及入选2周后(w2)、4周后(w4)、8周后(w8)和12周后(w12)的临床吞咽功能分别进行测评,同时记录患者的身高、体重、吸入性肺炎和PEG置管相关并发症情况等相关指标。
3 结果
10例患者于发病(9.2±5.5)个月后入选,其中脑血管病7例、脑外伤3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43.2±16.8)岁,入选前共计发生过23人次的吸入性肺炎。无病例失访。10例患者在w0、w2、w4、w8和w12时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分分别为5.0、4.7、3.9、3.1和2.4分,在w2、w4、w8和w12时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平均改善值分别是0.3、1.1、1.9和2.6分;在w0、w2、w4、w8和w12时的平均体重指数分别为20.32、20.29、20.45、20.74和21.04,在w12时的平均体重和体重指数分别改善2.1 kg和0.72(表1)。
在整个随访期,仅有1例患者因吞咽功能改善而成功拔除了PEG置管,但共发生5人次肺部感染、1例PEG造瘘管管口轻度感染、1例PEG术后胃出血、2人次因PEG造瘘管内置蘑菇头脱落至十二指肠球部而堵塞肠管、1次造瘘管外部橡皮管断裂。
4 讨论
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碍常见于脑血管病和颅脑外伤患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如何对社区中的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提高其生存质量是社区康复护理工作应予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14]。
对经临床治疗后病情稳定且意识清醒、但若采用补偿性吞咽手法或通过改进食物性状等方法仍然不能经口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的脑血管病和颅脑外伤患者,PEG是一种较好的经导管输入胃肠内营养方式[2-4,15-16]。本研究观察了在PEG这种胃肠营养方式下的康复护理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效果。
本研究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体重和体重指数等相关指标来衡量患者在康复护理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前后的相关功能和指标变化。从患者各阶段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以及12周后的体重和体重指数的改善值可以看出,规范的康复护理联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然而,因PEG置管这种胃肠营养方式在国内应用不多且多用于危重患者或在重症监护室内应用,故相关医务人员、患者家属和护工对PEG造瘘管的管理和护理都缺乏相应的经验。在本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团队的医护人员也有一个从最初不了解PEG置管相关康复护理知识到逐步熟悉的过程,所以在研究初期出现了1例PEG造瘘管管口轻度感染、2人次因PEG造瘘管内置蘑菇头脱落至十二指肠球部所致肠管堵塞以及在研究中期出现了1次造瘘管外部橡皮管断裂。通过提高康复护理人员的造瘘管管理和护理水平,这些现象可相应减少、甚至完全避免。
PEG置管后的康复护理相当重要。对康复护理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和护工)甚至患者家属和患者本人普及基本的PEG置管后的护理要点、营养和药物供给方法、沐浴护理等康复护理知识非常重要,能够帮助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16-18]。例如,本研究中的2人次PEG造瘘管内置蘑菇头脱落至十二指肠球部所致肠管堵塞就是由于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导管皮肤处刻度改变2 cm以上引起的,而造瘘管外部橡皮管断裂也是由于护理人员没有按照营养供给前后应常规以25~30 ml净水冲洗、导致管腔堵塞和护工在每次给予药液或营养液后都会折叠橡皮管并用橡皮筋固定而最终导致管子折断引起的。这些异常情况在加强康复护理后均未再发生。
此外,在本研究初期有1例患者在造瘘术后出现了胃出血并发症,但因康复护理人员发现较早并及时采取了处理措施,未导致严重后果。另外,在PEG置管营养方式下,由于免除了上呼吸道和消化道刺激以及胃贲门口处于自然开合状态,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次数减少、仅发生了5人次的吸入性肺炎,有利于患者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也有利于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19-23]。
参考文献
[1] Deborah JC, David G, Kalra L. Early assessments of dysphagia and aspiration risk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 [J]. Stroke, 2003, 34(10): 1252-1257.
[2] 徐雪, 朱京慈. 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08, 22(9A): 2268-2271.
[3] 舒建昌, 庞春梅, 聂丽芬. 经皮内窥镜下胃造口术肠内营养的ESPEN指南[J].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9, 16(5): 177-180.
[4] 闭献梅, 崔革兰. 瘫痪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行经皮胃造瘘术后的护理[J]. 内科, 2012, 7(2): 205-206.
[5] 巫织娥, 梁艳娉, 郑丰平. 内窥镜下经皮胃造瘘术的整体护理[J]. 当代护士, 2010, 18(11): 107-108.
[6] 周红, 李咏梅, 王际容, 等. 脑卒中患者经皮胃镜胃造瘘术的护理[J]. 当代护士, 2010, 18(11): 13-15.
[7] 张岖, 吴雪飞, 皱群招, 等. 护理干预在经皮内窥镜下胃造瘘术中的应用[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 23(7): 870-871.
[8] 陈冬梅, 梅彤林, 李随新, 等. 28例经皮内窥镜下胃造口术后病人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17): 63-65.
[9] 周燕琴, 谢宝榕. 经皮内窥镜下胃造瘘术的护理[J]. 福建医药杂志, 2010, 32(1): 152-153.
[10] 姜从玉, 胡永善, 吴毅, 等. 经皮内窥镜下胃造瘘术联合吞咽训练改善中枢性吞咽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1, 33(12): 940-944.
[11] 方丽波, 王拥军.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及治疗[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5, 11(5): 404-405.
[12] 韩瑞.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J]. 安徽医学, 2009, 30(12): 1381-1386.
[13] 胡瑞萍, 蔡德亨, 胡永善, 等. 吞咽困难的康复评定与治疗[J].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7(22): 3115-3117.
[14] Ma RH, Wang YJ, Qu H,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early effectiveness of a stroke unit in comparison to the general ward [J].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4, 117(6): 852-885.
[15] 陈思曾, 朱景法, 刘森峰, 等. 经皮内窥镜下胃造口术与外科胃造口术的对比研究[J].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0, 17(3): 147-149, 152.
[16] 朱季军, 朱美玲, 林爱华. 经皮内窥镜下胃造瘘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0, 15(3): 167-168.
[17] Friginal-Ruiz AB, González-Castillo S, Lucendo AJ. Endoscopic percutaneous gastrostomy: an update on the indications, technique and nursing care [J]. Enferm Clin, 2011, 21(3): 173-178.
[18] Richter-Schrag HJ, Richter S, Ruthmann O, et al. Risk factors and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a case series of 1041 patients [J]. Can J Gastroenterol, 2011, 25(4): 201-206.
[19] 姜从玉,胡永善.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后功能恢复机制的基础研究进展[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2, 24(7): 443-445.
[20] 曾进胜, 李华, 范玉华, 等. 实验性大脑皮层梗死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部位的神经可塑性[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3, 17(2): 69-71.
[21] Liepert J, Hamzei F, Weiller C. Lesion-induced and training-induced brain reorganization [J]. Restor Neurol Neurosci, 2004, 22(3-5): 269-277.
[22] Ward NS. Neural plasticity and recovery of function [J]. Prog Brain Res, 2005, 150: 527-535.
社区康复护理的内容范文5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50例社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制订个性化心身康复干预训练计划,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生存满意指数A(LSIA)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患者ADL、LSIA均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对帮助患者摆脱家人照顾的依赖心理,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有显著作用。
脑卒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导致的持续性(>12h)、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1]。脑卒中是严重的致残疾病,在存 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3/4存在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在国内,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患者不可能在医院接受康复治疗,随着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建立,护理服务职能的扩展,护理活动范围由医院走向社区、走向家庭,越来越为广大百姓所接受,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对2010年10月~2011年10月首次发病的5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各社区服务站2010年10月~2011年10月5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无明显意识障碍,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诊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0.1岁;?已婚45例,丧偶或独身5例;小学7例,中学35例,大专及以上8例;在职14例,不在职36例;脑出血8例,脑梗死42例。开始干预距发病时间
1.2 方法
1.2.1 干预前培训:参加本课题的护理干预人员全部由本院社区护士担任。培训内容为学习生活质量量表调查方法和项目,统一量表主观指标的评价标准,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和心理咨询方法等社区护理干预内容和方法。
1.2.2 干预前准备:建立干预对象的健康档案和联系方式。
1.2.3 干预频度:每周2次家访,每次家访不少于1h,每月1次集中社区服务点交流,平时保持与患者及家庭日常的联系和指导。
1.2.4 干预内容
1.2.4.1 心理干预:针对不同患者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个体干预措施,每周1次或2次的家访时间,利用温馨的环境、和睦的气氛等唤起患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挖掘亲朋好友的情感支持,热情开导患者,告知患者主动锻炼与保持积极心理对疾病恢复的影响;在每月1次集中社区服务点交流的时间里,邀请自理能力恢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耐心讲解疾病的康复过程,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开导鼓励患者,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家属进行开导,让家属知道家庭支持对患者康复的作用,使家属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配合护理工作,让患者以最佳心理、生理状态接受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
1.2.4.2 行为干预:行为干预除了利用社区科普画廊、专程家访及集中培训等各种途径提高患者及家属的保健康复知识认知水平外,重点确保健康行为的落实。为确保健康行为的落实采取:家里不备烟、不备烈性酒,做到不吸烟并避免被动吸烟,不喝烈性酒,不熬夜,作息时间规律化。合理膳食,清淡少盐、荤素搭配;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血压、血糖、血脂,按时服药,提高服药、主动锻炼的依从性。发现手指麻木无力或短暂失明、说话困难、眩晕、步态不稳等脑卒中先兆及时就诊治疗。
1.2.4.3 系统康复干预:包括按摩、被动运动、治疗、变换、步行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系统康复训练中注意保持平稳情绪,练习过程中穿插适当休息,避免过劳;年老体弱患者训练阶段,如安静时心率超过100/min,收缩压超过180?mmHg或有其他异常不适时暂停训练。
1.2.5 干预效果评价: 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分别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Berthel指数法[1]、生存满意指数A(LSIA)[4]对患者进行评定,观察干预效果。
1.2.6 统计学方法:采用秩和检验、t检验。
2 讨论
在社区护理中,护士的角色不仅是患者的照顾者,更是患者及其家属促进健康行为的实施者和管理者。参与社区护理的医护人员首先要适应从医院护理角色到社区护理角色的转变,把医护工作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和家庭。脑卒中作为发病率、致残率高的疾病,倍受关注。大多数患者不能长期住院,带着残疾回家后由于缺乏家庭康复知识和技能,难以得到系统和正规的康复治疗,从而错过最佳康复期。患者往往由于偏瘫造成生活和活动的不便,患者生活质量不高。本实验中,护理人员在实施心理干预、行为干预的同时,进行循序渐进的系统康复干预训练,在家庭内开展康复训练、治疗,使患者肢体障碍康复得到了明显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践证明,社区护理干预是用比较低廉的费用获得比较优质医疗服务的办法,规范的康复训练是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社区护理干预作为康复治疗的延续,社区康复需求日益迫切,作为护理人应以高度的同情心和专业技术,承担起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做好患者社区康复护理干预,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玲芝,周菊芝.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42;4357.
[2]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07.
[3] 殷艳玲,窦丽君,王桂香.家庭跟进服务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22(7B):18731874.
社区康复护理的内容范文6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损伤 功能恢复
资料与方法
5年1月~1年1月收治脑损伤患者6例男5例女55例年龄~8岁平均51.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79岁平均9.5岁;治疗组例男155例女95例年龄5~8岁平均5岁。两组在性别和年龄都具有可比性。
临床表现:反应迟钝只能作一些简单、模糊或条理不正确的回答意识迟钝无语言反应对强痛刺激有逃避动作深浅生理反存在常有小便失禁瞳孔光反应消失肌张力消失或极度增强。头部多呈持续胀痛常伴有恶心和喷射状呕吐。
治疗方法:⑴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意识、瞳孔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合理放置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高热现象注意保暖进行口腔护理帮助患者配置营养餐合理饮食。⑵治疗组:在上述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①心理护理:伤后由于患者因失语、偏瘫等病痛而出现烦躁、情绪不稳定、紧张不安、性格变化、角色认知冲突、行为异常等社区护理人员在实施各种措施之前首先要了解患者心态逐渐切入主题进行心理疏导对训练过程取得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消除患者心理障碍树立康复信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另外家属由于对伤情及其后遗症有极大的担忧而且对伤后患者的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不了解多误认为静养才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因此向家属介绍有关的康复训练过程和方法是取得其支持康复和训练的重要环节也是其学习参与康复训练动力。②语言功能的训练:重型颅脑损伤累及语言中枢时常引起不同程度失语。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失语应早期开始语言康复训练。对轻、中度失语者反复训练日常用语用指字、指图、指物等方法进行训练;对重度失语者先教发准音;对完全发不出声音者应以声、乐、歌等刺激患者反应或可刺激脚心、腋窝等诱导发音。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训练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目的是使肌肉不萎缩、关节韧带不强直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生理功能。训练时间在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在训练过程中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偏瘫的原因及肢体功能训练的方法、技巧等使其了解肢体功能恢复是一个缓慢渐近的过程需要有足够的信心、耐心必须坚持每天反复练习才能有所成效从而使家属主动协助社区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
结果
周1个疗程1个疗程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及身体各项功能恢复状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讨论
基础护理:教会清醒患者床上翻身及移动身体的技巧;对肢体功能障碍严重的患者根据情况定时翻身、叩背和按摩骨突出处防止肺部感染及褥疮发生翻身时注意保护患肢防止对患肢拖、拉、拽造成肩关节脱位并教会家属护理方法。已有褥疮的患者采用局部按摩同时给予红外线灯照射每天15~分钟紫外线灯隔日照射1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感染促进表皮生长愈合。
康复护理:指帮助护理对象恢复或部分恢复机体健康功能的护理过程。患者脑外伤后由于脑功能区神经元受损以及脑水肿、血肿压迫、缺氧等产生脑的继发性脑损害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神经元的生长机能的改善和恢复。利用护理优势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训练方式多样、灵活并随时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训练护理内容为患者早日自立和重返社会提供专业支持和保障;调整好患者和家属的心态是进行康复护理的基础机体康复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无论是家属或是护理人员对康复训练都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耐心;坚持康复训练是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施康复训练过程中坚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量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有目的、有计划地实行系统化康复训练和护理;当患者有Ⅲ级以上肌力时即可行日常生活锻炼。对康复训练的方法除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外还要教会其家属能掌握以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使其尽早恢复功能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
1李亚群,乔玉环.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