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教学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外阅读教学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范文1

针对这些现状,笔者从2006年起就着力于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的研究、探索、实践,具体做法如下:

一、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起来才会更有动力,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的特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环境对学生阅读这个主体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学生在书香氛围中,自然地受到环境熏陶,“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产生阅读的欲望,从而自觉阅读大量的作品。

1.整体规划学校校园布置,将校园打造成育人的“书香”氛围。

我们知道,做任何事情,一个好的氛围还是很重要的。学校一进大门就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今天你阅读了吗”“阅读,让师生精神起来”等警句。通过环境的布置,创造校园的阅读氛围。甚至在一花一草一木旁都给它配上诗歌,整个学校的阅读氛围创造得很好。所以环境氛围的创造,让在我们这个推进阅读的过程中还是非常重要的。

2.打造随手可取到优秀图书的阅读环境

学校通过开放图书室、建立班级图书角、走廊藏书“凳”、宿舍藏书“箱”, 每个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一部分自己最喜欢的书,这些书会伴随我们的一生。每个班级里的图书角,学校给精选配上好书,学校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就鼓励学生带两本好书,放在这个图书架上,虽然他们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但买些书还是可以的,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个月一换,这样一方面让学生的图书架慢慢形成,学生一个月带两本书来充实这个架子,分享自己优秀的藏书,读后进行相互交流。

建设学校文化墙,介绍优秀作品,定期更换不同作品的阅读简介,定期向学生推荐阅读内容,做到既配合了语文等学科教学,也能让学生丰富自己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知晓更多优秀作品。将优秀、丰富的儿童读物放到学生日常学习环境中。

(二)巧用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热爱阅读

要推动学生课外阅读,学校得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阅读后感受到收获的喜悦,激发学生对书籍的热爱。

1.一星期一节的阅读课

在当前语文课程教学中,阅读课是没有进入课堂的,笔者通过多方面努力,说服学校利用地方课程每周开一节阅读课,在这节课中,大多数情况下是师生默默阅读,不监督,不压迫,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爱阅读,从教师的行为中找到阅读的动力;同时也利用这节阅读课举办班级或学校的有关阅读相关的活动,比如通过图书跳蚤市场进行学生读物互换,通过主题阅读开展读书会……

2.一个学期一次读书演讲比赛和读书征文

学校在学期初教务工作计划中就拟定并作好安排,让学生将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实际运用到学习生活中,让他们看到自己阅读的成绩,吸收他人阅读的精彩所得,从而激发继续阅读的动力。

3.学校还利用节日、寒暑假期开展有声有色的古诗朗诵会、成语接龙、快速阅读比赛、故事复述比赛、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阅读评价

怎么样有效地评价读书的情况,这个也很重要。学校主要通过评选读书之星来激励学生个人,他会因为一颗星而激动。对班级主要通过评选书香班级,书香班级的牌子不固定放在某一班,而是一两周流转,每个年级只有一个,那么大家通过争这个书香班级来推动读书。学校还评选书香家庭,为了让家长了解并参与学生的阅读,我们开展了亲子阅读活动,让母亲或父亲和孩子一起来读,亲子共读,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很重要的。亲子共读,不仅带动了家庭的学习,父母的学习,还带动孩子的学习,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

“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要真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且能够自觉地、发自内心地阅读,还要解决学生的内部动力,那就是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在有目的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逐步品味到语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此,我们应该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一)精读法

精读是一种精心细致地、逐字逐句逐段地钻研和体味,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法。这是关键的步骤,必须认真阅读文章,圈点、批划、评注,弄清词句含义,逐段理解内容,理清线索,把握主题,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作摘要,抄卡片,写笔记,列提纲,绘图表等,求得切实具体地解决问题。

1.教师提出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2.在指导利用好工具书的情况下,对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寻疑、质疑、释疑。

3.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步骤和方法。

4.要指导和训练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术,先教给学生圈点、批注、摘要、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及札记的方法,然后加以训练:读后感想,图书评价等。

(二)检视阅读法

这是出自《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方法,这是一种在学生不了解作品的情况下,必须学会的读书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不仅能让自己真正读到自己想读的好书,还能提高阅读的速度,将有限的时间有的放矢运用到自己的阅读学习之中。

1.了解书籍主题:先看书名页,特别注意副标题。如果有序就看序,或其他相关宗旨说明。

2.了解整体架构: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基本架构做概括性了解。

3.了解关键词目:如书中有索引,翻阅,发现哪条词目很重要,快速翻阅和词目相关几页。

4.了解作者介绍。

5.了解重点章节。开始挑几个跟主题紧密相关的章节快速翻翻。

6.了解逻辑线索。把书打开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连续读几页,不要太多,留意后记。

三、阅读内容的指导

农村孩子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对阅读书籍的选择是没有来自家庭的良好指导的,所以笔者在阅读内容上研究了诸多的推荐资料,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作了不同的引导。

(一)不同学段学生推荐不同书籍

在教育改革发展的今天,许多机构已经为不同学段的学生开出了非常优秀的书单,教师一方面要参考这些书单,另一方面也要结合该生学习的自身特点,推荐适合这个学生的读物,否则,达不到想要的阅读效果。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才能推荐出真正适合这个孩子的好书。

(二)由课内学习延伸向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范文2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4―0051―01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的课文只是几个例子,要提高语文素养,仅仅读几个例子是不够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规定,小学阶段是145万字的阅读量,而语文教材里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课本内外、课堂内外的联系,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走“开放型”大阅读的教育之路。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学校提出了“课外阅读课内教”的教学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课外阅读课内教”的教学工作。

一、正确认识“课外阅读”

“课”,即课堂, 课外是相对于课内而言的,是指课堂之外、课本之外,即教材之外。《教育大辞典》: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外阅读具有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能扩大、巩固和加深课内所学知识,增强求知欲望,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高尚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辞典》:语文课的课外阅读指课堂阅读训练之外的各种读书活动,其本质是非语文教材性的阅读。这种阅读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己有的阅读基础、阅读经验,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为目标的阅读过程。“课外阅读课内教”可以理解为教师利用课内有限的时间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二、时刻牢记一个目标,即课标

尽管涉及课外阅读的内容庞杂,在自主选择时可能会有很大的空间,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心里没有目标,相反,教师更应该把目标放在心上。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学习课标,把各学段的目标装在心里,烂熟于心,根据教材编者的意图和单元训练重点,指导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努力做到两个为主,即以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为主

“课外阅读课内教”的目的不是简单地教会几篇文章,而是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有自觉阅读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中有了目标,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在小学学段,学生年龄跨度大,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必须要认真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以及兴趣取向。“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在选择好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计划应该包括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量、阅读笔记(好词佳句)、阅读要求(安静深入、态度积极、走进文本)、交流评价等。

四、力争达到三个融合,即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深度融合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适宜的阅读方法,使阅读有效向课外延伸。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做好引导,引导是否得法直接决定着课外阅读的效果。教师引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是引读。就是师生在课堂上重新阅读原来学过的文章,以此得到比较好的阅读方法,并在后面的阅读中加以应用,提高阅读效率;二是会读。就是参照已经学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文章。阅读时,遇到困难可以和同伴一起解决,个别不能理解的问题可以“求助”老师;三是读会。就是依据已有的经验方法,大量阅读相关篇目,获得最大限度的经典知识;四是展读。既是对阅读内容的拓展,又是对阅读范围的拓展。在这种深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对同一文本的共同体验,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完美融合,同时,也达到师生与文本的深度融合,这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范文3

一、专题引领,形成阅读素材

课外阅读应有所依据,关于阅读资源的难度与广度的选择,应当切合初中生的语文基础,突出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此,教师不妨联系教材,以课内阅读为支点而进行阅读辐射,从而形成专题引领。课前预习环节,学生可以根据专题目标及教师的书目推荐,通过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自主搜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资料,形成一系列的阅读素材。

以苏教版7年级下册的“莲”的专题为例,其目标是搜集有关“莲”的诗文,培养语言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通过“赏莲――咏莲――读莲――议莲――写莲”,能够对“莲”的形象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解读。在“莲”的专题目标的引领下, 学生搜集了王昌龄的《采莲曲》、郑谷《莲叶》、李商隐的《赠荷花》、欧阳修《采桑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诗文,构成了丰富的阅读素材。当然,学生的资料搜集多是庞杂而无条理性,教师应当在学生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针对课外阅读的时间安排、目标预设、训练条件及学生基础等,合理筛选并适当补充,以确保阅读素材的优质与适量。

二、精心设计,注重方法点拨

初中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深度与广度有待加强,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外阅读教学进行精心设计。通过教师引领与自主阅读,初中生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体验加深,从中获得了情感共鸣,形成了审美思维的建构。针对阅读素材,教师可以从内容、结构、写法、修辞等角度加以引导,使学生结合诗人的身世感慨,从“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中感悟出花与叶的两种不同的命运。

学生从《爱莲说》中感悟到:周敦颐以荷花喻君子美德,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来赞美高洁脱俗而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比较《爱莲说》与王昌龄的《采莲曲》,从中把握两者所托之物“莲”相同而所言之“志”却不同:王昌龄以荷叶的“任天真”是品质,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同样与《爱莲说》类似的是唐人陆龟蒙的《白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陆龟蒙诗咏白莲,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新意,却没有黏滞于色彩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刻画,而是写花之精神,“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以虚笔写神,花之精神若隐若现,栩栩如生。借吟咏白莲的精神之淡雅高洁,抒写白莲内心的幽恨,流露出诗人隐居中孤高寂寞而自伤迟暮的情怀。对于中学生而言,教师的方法点拨,有助于学生从文章义理角度对阅读素材进行理性的鉴赏、品评、思考,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素养。

三、激发兴趣,强化阅读互动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大量的阅读能够培养学生思维,促进青少年的心灵成长。然而,课业负担的加重,往往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被挤占,不少学生更乐于通过手机等途径,进行浅层次的信息浏览或碎片化阅读,而不愿意思考探究,进行有意义的深度阅读。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当在课外阅读教学中,丰富阅读形式,以竞赛、故事、辩论、板报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阅读互动,进而将阅读成果展示出来,有的展示“古文人眼中的莲”,有的探讨“莲与佛教的关系”,有的分享爱情诗中的“莲”与“怜”。

在“莲”的专题阅读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在班级内部或小组之间,进行诗文有奖竞赛,比比看谁搜集并背诵的关于“莲”的诗词多,谁掌握的关于“莲”的知识多,谁能以声传情将诗文中的关于“莲”的情感读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不少学生纷纷加入到主动阅读的行列中,自主搜集关于“莲”的诗文,对其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并在小组内部交流与分享,甚至有的学生能够别出心裁地以幻灯片的形式,将其素材加以整合,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形成图文并茂的“莲”文化阅读专题。

四、注重反思,推动阅读拓展

阅读是一种基于自身体验感悟的个性化行为,而系统的素材资源、多元的鉴赏技巧、丰富的交流形式等,都不能够覆盖学生的个性化的感悟与体验,更不能替代学生自身的阅读反思。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反思,不能简单地以“我学到了什么”作为标准,使其沦为大而空洞的形式总结。而是应当以仿写、扩展等为依据,选取阅读素材中的难度适中而特色鲜明的词句作为范例,让学生以此为依据形成阅读拓展,将句式、修辞、写法等鉴赏技巧以写作的形式逐步内化,或以读书笔记或随笔的形式将阅读感悟记录下来,在阅读拓展中不断提升写作功力,形成自身的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范文4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研究表明,孩子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总阅读量的四至五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大量阅读是提高孩子能力、发展孩子智力的重要途径。不重视长期、大量的阅读是无法学好语文的,同样也是无法学好数学的。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的保证,而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孩子阅读的兴趣、家庭氛围的营造以及阅读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将“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小学低段学生阅读的目标,指明了小学低段课外阅读的方向和目标。家长应该顺应心理特点让孩子喜欢上书,同时用各种方法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1.顺应心理特点,让孩子对书产生好感。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小学低段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印刷美观、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如动物画册、彩图科等。而有的家长错误地将孩子理解为“小大人”,认为他们应该看一些有“深度”的书籍。因此,家长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挑选,尽量让他们喜欢上这些书。可以为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看的益智游戏类的书籍,诸如《猫和老鼠》、《喜羊羊与灰太狼》等,这些书和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结合,里面包含了走迷宫、找不同、寻宝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孩子们就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2.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孩子看书的兴趣。

(1)游戏法。利用孩子经常玩的游戏激发阅读兴趣。喜欢玩游戏和活动是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家长只要留意孩子玩的游戏并顺势进行引导,就可以有效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如,有的孩子很喜欢玩一种叫“三国杀”的游戏,从中知道了张飞、关羽、刘备等人,知道了魏、蜀、吴,但是他们很想知道三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对此,家长就可以利用孩子对这些人物的好奇心理,引导他们看《三国演义》。

(2)悬疑法。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孩子。在为孩子阅读精彩文章时,家长可有意留下悬念,不告知结局,这样,孩子们就会急切地主动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慢慢学会主动看书。如有位家长给孩子讲了《木偶奇遇记》中的一段故事。故事的大致意思是有个人想把匹诺曹带到一个不用上学、有吃有喝的地方,匹诺曹很矛盾,最后还是去了……家长就问:去了这个地方之后匹诺曹会怎么样呢?孩子一听马上就来了兴趣,心里想怎么还有这么一个地方,究竟是怎样的呢?于是就产生了一种阅读《木偶奇遇记》的迫切愿望。

(3)以听促看法。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认为:读书给孩子听的作用“仅次于拥抱”,在这样的“拥抱”下,孩子的读书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慢慢的,他们对读书的态度就变成了“我要读”。家长可以把要孩子看的书以故事的方式讲给孩子听,如曾经有位家长给孩子讲了《我是霸王龙》这个故事,孩子觉得很好听,后来在新华书店看到这本书后,就要求买回家看。此时,家长故意显得极不情愿,并告诉孩子,买回去的书要自己看,结果孩子回家后真的很认真地把这本书看完了。

(4)电视辅助法。喜欢看动画片是小学低段学生的特点,只要家长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趁机向孩子介绍相应的读物,学生就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动画片往往会对孩子的阅读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例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美猴王》后,孩子非常感兴趣。为此,家长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孙悟空和六耳猕猴的故事,引导他去看《西游记》。

二、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择主要是指阅读材料的内容和阅读内容的表现方式,根据阅读内容的类型,可以把阅读材料分为童话类和科普类等。阅读内容的表现方式可以分为纯图画的、绘本形式的、拼音的和纯文字的表现形式。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与阅读材料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着自己的合适的阅读材料。在小学低段应尽量为孩子选择绘本和带拼音的材料,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尊重孩子的兴趣选择阅读材料。一般说来,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因此,在为孩子挑选图书时,一定要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这样才能慢慢培养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2.针对不同个体选择合适的材料。针对不同个体选择不同书籍,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有七种智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同样,在阅读方面每个孩子的阅读兴趣点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喜欢看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如《大科学系列》;有些孩子喜欢看一些漫画类的书籍,绝大部分小学低段的孩子都是喜欢看童话类或故事类的书籍的。因此,家长帮助孩子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要针对其个体的爱好选择阅读的材料。当然,有的家长会担心因此而造成阅读的片面性。同样地,加德纳教授认为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要利用孩子的优势智能带动其劣势智能的发展,即在阅读上,家长要利用孩子的阅读优点,引导他们在阅读喜欢材料的基础上阅读其他书籍,在这个引导过程中需要家长的智慧和方法。

3.加强引导,选择经典材料。小学低段的孩子比较适合读童话(故事)类有拼音标注的书籍。家长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名著,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叶圣陶童话》、《伊索寓言》等;也可以选择一些充满童趣的书籍,如《宝葫芦的秘密》、《小熊维尼》、《绿野仙踪》等。一年级的孩子更多地应该选择绘本,优秀的文学作品有教诲、有批判、有鞭挞、有唾弃、有颂扬、有歌唱,让心灵一片空白的孩子从小就浸润在这样的文化营养里。因此,尽管《三字经》、《论语》等古代经典著作比较难以理解,但也应成为孩子们阅读的对象。为了扩大孩子的知识面,鼓励孩子多看些科普类的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等。

三、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对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有适量的阅读书籍。孩子能否经常接触到书与其是不是喜欢阅读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家长在家里要为孩子准备适量的书籍,只要是对孩子阅读有益的书籍,如果家庭条件允许,都可以先买来,以为孩子的阅读做好准备。

第二,将书放在合适的位置。为了方便孩子阅读,家长应该将孩子阅读的书放在合适的位置。书放的位置会影响到孩子阅读的次数,越是不方便拿的书,孩子看的次数就越少,因此,家长应该将书放在孩子能拿到、容易拿的地方。比如,可以放在孩子容易见到的地方、书架的最下层,也可以放在床头柜上,这样,孩子每天都会接触书,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范文5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的主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这个理念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阅读教学活动实质是师、生和文本三者间的对话。教师负责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积累语言并形成好的语感,最后达到独立阅读的目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组织、学生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学生、文本是相互依存、制约并不可分割的关系。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阅读教学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成为课堂阅读的主人。为此,教师需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其次,要主动适应学生,不能强迫学生跟上自己的教学节奏,而是应该了解学生的知识量和阅读能力,使开展的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再次,建立平等民主、合作互助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教师指导学生学,学生要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再者,要关注学生阅读教学中的个性需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语文阅读提出的合理要求,鼓励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特长,积极进行自我发展。最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还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使他们参与阅读教学,然后再指导他们运用阅读方法,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阅读,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

二、阅读习惯和方法

小学开展阅读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关键是独立,这里的独立不是指学生无师自通,而教师讲、学生学的方法也是行不通的,唯有训练,才能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训练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主体性,阅读训练中,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要想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和提升阅读质量,训练是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在课文理解过程中加入阅读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并在一次又一次的阅读实践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精髓,通过反复训练和运用,最后内化成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提高阅读的能力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重点是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的能力。由此可,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是多维的,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一)探究性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活动的开展,不应该被课堂和课文制约,教师的任务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他们阅读的自主性,引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通过课外大量的阅读训练,培养阅读能力。目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小学语文阅读开辟了更多的途径,学生在课外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探究性阅读。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扩宽了小学生语文阅读的范围。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化阅读的作用,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指导学生利用信息平台开展探究性阅读活动,从而提升独立阅读能力。

(二)引导课文理解

理解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在《沉香救母》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沉香为什么救母,在理解的过程中,学生对整个课文内容就有了大致了解,阅读起来就变得轻松,阅读能力也得到提升。

(三)课外阅读指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的文章不应该局限于教材,课外阅读也十分重要。教师引导好课外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小学高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自制力,在课外阅读上只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督促就能完成。首先,课堂上要进行阅读方法教学;其次,教师要给出课外阅读参考书目;最后是开展阅读实践活动,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阅读教学结构

阅读教学结构的优化,目的是保证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思考和探索,学会自主进行课文理解。阅读教学结构要在继承上进行创新,构建的阅读教学结构,要能够促进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

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首先要明确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其次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最后还需要利用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升小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译浠.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8).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自立性

一、关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效果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方式通常局限于课本中的内容教学,教师针对课本内容进行阅读的讲解和教学,进行不同的阅读任务及阅读考查,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反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很好地为将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的体现,通过课外阅读发展学生的感悟能力,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受益终身的。让学生将课堂的阅读知识拓展到课外阅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阅读的魅力。课外阅读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也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小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将课堂的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相互结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这是教师的职责。

二、提升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

1.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好课外阅读书本的事例,通过课外书本事例的形式让学生一步步了解课外阅读,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能通过课堂中的教材案例向学生讲解更多教材中所没有的课外阅读,细心地普及一些课外阅读的知识,讲解课外阅读中的重点,进而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对于课外书籍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这也是促进教学发展的重要方法。

2.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课本的推荐引导

在如今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在课外阅读的推荐引导方面还存在一些较为死板的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依旧是不足的。在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课本推荐和引导上应寻找较为适合小学生这个年龄的书籍,在引导方面首先应注重学生的兴趣引导,通过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将一些更有益的阅读书籍推荐给学生。同时,也要重视读物引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将一些富有寓意和趣味的课外读物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同时推荐给学生,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以自身的阅读来带动学生阅读,并经常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分享,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3.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教学氛围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除了课堂教学引导,还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教学环境,校园阅读氛围、家庭阅读氛围的建设也是提升小W语文课外阅读效果的一个重要举措。学校应主动建设好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设置良好的教室阅读环境。在建设家庭阅读环境时,学校应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能更好地建设好家庭课外阅读的教学氛围。

4.塑造良好的课外阅读培养思路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思路,让学生能发自内心地体会到阅读的乐趣,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所带来的乐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思路的培养,这不是放任自流,当学生能主动、自愿地接触课外阅读时,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才能得到逐步的提升,课外阅读的效果才能得到显著提高。这也是教师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举措。培养好良好的课外阅读思路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也是当前小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5.多方面提高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自主性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将阅读的技巧及方法教给学生,并结合课外知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学生能自主通过课外书籍进行阅读学习。学校也要充分地通过校园的各类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例如举办一些读书月、阅读竞赛或者阅读写作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水平。学校也要在节假日通过布置课外阅读作业来让学生更多地去参与课外的阅读,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家长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提供课外书籍、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有着重要意义,阅读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体现。教师要利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小学生在阅读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学校和家长都应结合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分析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塑造好学生的阅读思路,结合先进的教学策略,合理地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课外阅读书籍,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