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食品安全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注食品安全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注食品安全的意义

关注食品安全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意义;建议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0-0200-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着人们生命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可是,种种劣质食品的报道让我们开始关注食品安全的问题。比如说关于劣质奶粉、注水肉、苏丹红、瘦肉精等劣质食品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食品的安全检测尤为重要,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质监部门的一个大课题。

1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意义重大

1.1 食品质量安全的含义

“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质量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包括:一是食品的质量,即直观性品质特性,就是食品的“色、香、味、形”和非直观性品质特性,如食品的安全、营养及功能特性。二是食品的安全性。广义地说,是食品完全无有害物质和无微生物的污染。狭义地说,是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下长期食用,不会对食用者产生不良反应,包括一般毒性和特异性毒性,也包括由于偶然摄入所导致的急性毒性和长期微量摄入所导致的慢性毒性。三是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食品安全”是对最终产品而言,“食品卫生”是对食品的生产过程而言。

1.2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难度大、涉及面广。随着我国对食品中农残、兽残和食品添加剂等使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食品中这类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率不断下降。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食品生产模式、新的病原体的不断出现被病原体及其毒素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据专家估计,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涉及的总人数为2-4万人。因此,对食品安全的整治,提高食品安全系数工作刻不容缓。

1.3 制约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

食品安全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健康。随着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被爆出,食品安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多年监管实践表明,制约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除初级农产品污染外,还存在小企业、小作坊和假冒伪劣食品的问题。小企业和小作坊既难以取缔,又难以严格监管。假冒伪劣食品发现难、处理也难,多数情况下只能处以罚款,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分段监管体制尚不完善,导致监管责任泛化的趋势。由于监管职能分治、责任边界不清,使在日常监管中存在监管死角,责任分工不明确,减弱了责任追究制的效果。

2 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建议

2.1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体系

应当立足于长效机制建设,推动食品安全监管步入科学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对现有的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进行补充完善、修改和整合, 整合了世界各国采用的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方面的标准与技术规程。建立政府的高效、完善的技术检测标准。建立完整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我国食品安全检验人才的培养,提高安全检验人员的素质水平,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提高食品检验的准确性

选择合理检验方法。根据检验性质、实验室条件及样品中待测成分的含量来选用检验方法,检验人员应根据产品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合理操作。选择使用精确的仪器。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及时发现仪器存在的问题。

2.3 提高检测人员技能和素质

为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造就一批精干、懂业务、懂法律的质检队伍。加强检验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对检测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和全方位培训,可以采用自学、邀请专家授课等多种方式,从检测技术、质量意识、法律法规和管理知识水平培训等方面进行培训学习,从而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检测水平,让检验人员工作能力得到提升。

2.4 检验环境要适宜

在容量法分析时,检验环境要求很高,需在20℃的室温条件下进行。比如:在测定葡萄酒中的酒精度、总浸出物和啤酒的酒精度、原麦汁浓度时,在用容量瓶量取馏出物及残留物时,要求在同一温度下定容,以消除温度对体积的影响;测定饮料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时, 只有温度校正的范围是10℃~30℃,才能查出校正值,得出准确的检验结果。所以,在理化检验分析中,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一定要选择适宜的温度环境。

2.5 行政执法部门应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2.5.1 食品安全诚信体系 首先,建立食品安全标准制度、信息征集制度、信用管理体制和信用奖惩制度。其次,通过举办知识培训、法制讲座、理论研讨、技术咨询等形式,加强食品安全信用宣传,全面发挥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对于食品安全工作的规范、督促、引导、警示和惩戒功能。第三,加强食品安全信用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安全信用度的作用。

2.5.2 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 建立食品质量信息收集机制,加强对市民食品安全常识的普及。采取街头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开展进社区、进企业宣传的形式。发放《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通过广泛宣传,进一步提升人民食品安全意识和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参与度,引导消费者正确选购,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酿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关注食品安全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生态;农业;食品安全

1我国生态农业下食品安全的现状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常出现在民众的视线范围,媒体和舆论也把焦点聚集在了食品安全问题上。食品安全不只是一个地方所需要引起的重视,更是应该被全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在生活质量上有着新的追求,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了一大趋势[3]。食品安全与否与食品的源头大农业有着较大的关系,生态农业下的食品安全应成为政府广泛关注的问题。

2我国生态农业下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2.1相关部门监管问题。生态农业下食品安全中出现的问题常与相关部门的监管的力度和范围的广度有一定联系。国家和政府的监管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但执行的力度以及覆盖面有较多的差异。执法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参差不齐,不一定能理解和贯彻相关规定中的每个条例具体的要求,在传达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偏差,执行的力度和广度难以达到预期要求。

2.2相关法律法规问题。国家虽已制定及执行生态和食品相关类法律条规,但生态农业产出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有空缺,部分涉农企业和农业从业人员没有按法律要求来执行选料以及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推广力度较小,许多涉农企业没有组织学习相关法律,这部分涉农企业的违法成本也较低,所以导致在法律范围覆盖下依然有较多的农业食品企业依然无视法律的规定。

2.3生态农业下食品市场问题。越来越多的食品打上生态的标签进入了市场,但其中不乏有不符合要求的食品也通过非法渠道标上了生态食品的标签。市场对生态食品的认证没有统一标准,消费者时常面临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导致消费者对生态食品的接受度和可信度受到影响,因为受到这样的影响,许多生态食品的销量也随之下降,有的甚至滞销。市场察觉该信息也较缓慢或者是处理不当,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条例来要。

3我国生态农业下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生态农业在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中会起着重要作用,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也要保证相关食品安全的条例得以实施。食品不可缺少,食品安全也必须稳定,不能确保食品安全对每个国家都有较大的影响。确保我国食品安全具有生活意义、经济意义、生态意义、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根据现在国内实情,按照正确的对策来解决生态农业下食品安全问题是较为重要的。

3.1重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数食品农产品的源头都与农业有较大的联系,农业的生态与否直接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生态农业背景下,应更加重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农田基本建设。农田基本建设包括土地整理、水利设施建设、农田道路及通信设施建设等。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更能适应符合生态农业的宗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食品的安全。先进的基础设施可以节约劳动成本,让劳动力投入更多的时间去把关食品安全,降低生产成本。良好规范的农业基础设施也能保护好生态环境,解决源污染问题。

3.2提高生态农产品品牌公信度。我国现行市场上已出现部分生态食品品牌,打出了“无公害”以及“绿色”食品的旗号。但由于部分商家只顾利益,未按生态农产品的相关标准来执行生产,导致不合格的生态食品时常出现在市场上,成为了媒体新闻和舆论的焦点。消费者对生态食品品牌的公信度大幅度降低,既而导致合格的生态食品也出现了滞销的现象。在农产品品牌危机中,消费者不同的自我威胁对负面信息传播的影响有差异,但总体上都是有较多的负面影响的。提高生态农产品品牌的公信度,使生态食品加工的过程透明化合法化,消费者的信任度才会是良性循环。

3.3转变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长期以来,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类型较为固定,在全面深化改革下,我国的生态农业模式也应加强转变。各地应该因地制宜发展当地适合的生态农业模式,例如推从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治理型,该类型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多地的村庄都可开展乡村观光旅游生态果园采摘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让农户在生态农业的大目标下,兼顾生态食品种植以及观光旅游休闲项目的开发,收入效益翻倍。生态化转型是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但也需要注意,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反生态”现象,这种现象也会影响食品安全,只有平衡好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4结论总结

我国生态农业下食品安全相关问题是引起了国家以及社会较大的重视。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在逐步迎来第三次浪潮,解决农业发展问题有关的科学出现突破进展以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能力、生产服务能力已经成为农业发展中的主旋律。农业食品也应当出现各方面的突破,在产品质量以及公信力度上都应有较大的提高,在全面深化改革下,生态发展方式也应发生转换和突破。平衡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问题能为生态农业下的食品安全增加可存依据,让市场透明化,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相关问题。

作者:唐艺嘉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张岩春等.生态农业与绿色食品的关系及发展趋势[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3):30-34.

关注食品安全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乳制品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重要意义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就是食品。而目前,我国的乳制品食品中还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而且一些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涌现,对人们的生活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我们要高度关注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并加以研究探讨。

一、乳制品食品存在的安全问题

1.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

有些食品的生产者或者是营销者,严重缺乏法律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只是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根本不考虑质量问题对消费者所造成的严重影响,比如,奶业从业人员,在生产的过程中,对乳畜的健康状况不进行严格的检查,不仅影响到了产奶量,而且可能将一些病源体传染给消费者,而在进行鲜奶的收购过程中,其严重的掺假行为,缺乏对产品的检测,进而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2.缺乏严格的乳制品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规范

一些生产厂家,在进行乳制品、食品的生产过程中,缺乏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机制,关于乳制品和食品运输、储存以及营销都没有进行有效地链接,缺乏完整的产业链,进而影响到乳制品、食品在储存、 运输和营销等环节上发生污染或者是变质的现象,而且也没有采取充分有效的保障措施,从而严重影响到乳制品和食品的安全。而且有些乳制品和食品,其有要求具备较高的储存条件,例如:牛奶在包装过程中,其必须要在低温条件下进行,通常情况下,在2至6撮氏度之间。

3.缺乏规范的原料使用以及加工

在加工乳制品食品的过程中,工厂使用些劣质原料,过量地使用添加剂,屡屡发生一些添加有毒物质的状况,这样,在很大程度上给乳制品食品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还有,一些加工厂滥用或者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超出了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用量,使得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造成对身体的严重损害,严重时会危害到生命。 例如,近期比较严重的“地沟油”事件,一些工厂在加工熟肉制品,用病死的畜禽,并用“地沟油”加工油炸乳制品食品;又如:用有毒的二氧化硫使馒头、包子增白;利用甲醛浸泡蘑菇、海产品,进而使之新鲜、增亮,延长保存期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另外,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转基因乳制品、食品的产生,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埋下了巨大的隐患。而且,当前对于转基因乳制品食品研究是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根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转基因乳制品食品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潜在的危险:可能会有毒性、可能会发生过敏综合症、可能降低人体的免疫系统、影响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系统有害、存在潜在的对人类和人体的危害等等,这些都是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4.缺乏完善的乳制品食品安全质量检测体系

目前,我国乳制品食品质量检测体系虽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和规范,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旧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的乳制品食品安全质量检测体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我国相关的食品资料显示,当前我国食品质检部门获得授权许可的数量不多,一般情况下,都分布在一些大城市,而对于一些偏远的地区,根本就没有相应的质量检测设施。而且,我国的食品公司质量检测的方法和手段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检测水平不高,需加强与国际质量检测的接轨。

二、解决乳制品食品存在的安全问题的相关对策

针对以上提出的我国乳制品食品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以下应对性的策略,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严格规范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要健全我国的食品质量法律体系,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责任制,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推进食品质量安全立法的进程,为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提供正确的指引方向,促进乳制品食品质量向法治化轨道迈进。虽然我国也颁布了一些相关质量法规,比如《质量安全法》,但还存在着细节上的不完善,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执法的力度,严格规范食品的质量,对于由于工作不力所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做出严厉的制裁,并追究其责任。

2.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规范食品加工体系

我国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我国食品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使得他们的操作水平以及道德素质都有所提升,为监管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要改善食品加工的生产条件,达到基本的卫生条件,加强监管的力度,保证食品的质量,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另外,在食品加工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规范加工的标准体系,严格按照质量安全标准规范进行操作,推进乳制品食品安全标准化进程,进而从根本上保证我国乳制品食品的质量安全。

3.完善质量检验检测和监控体系

要完善我国的食品质量检测体系,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建立质量检测和监控系统,促进对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收集的实时性与高效性,并且要开展乳制品食品的安全评估,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改善食品质量的现状,保护消费的健康安全,另一方面,还在很大程度上,树立了企业良好的形象,从而使得我国食品质量的总体水平得以提升。

三、加强乳制品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

1.促进了我国食品行业的进步

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的规范化,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提高了乳制品食品的质量,加快了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的进程,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引起我国业内专家的关注,促使科技人员对其质量进行检测研究,为我国国民的健康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其次,促进我国食品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地提升,第三,由于人们对食品质量的高度关注,增强了相关行业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了我国食品行业的进步。

2.提升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对乳制品食品质量安全的加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健全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了乳制品食品的质量安全,为我国人民的健康提供了完全基础保障,提高乳品食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保护了我国消费者的根本利益,这也是我国食品行业的明显进步,其次,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3.准确把握食品安全的价值理念和宗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加强和完善乳制品食品安全,使我国正视食品安全的现状,找出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漏洞,完善了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法规制度,建立了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为我国的食品安全提供了法律屏障,从而最终形成完备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为我国的食品行业营造成一个健康的市场氛围。

总结: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的乳制品食品安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我我们必须要正视乳制品食品安全的不足,加强乳制品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规范乳制品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健全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进而保障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

[1]杨玉芬.浅议影响乳制品食品安全因素及防止措施[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10).

[2]谢明勇.乳制品食品安全导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3]张旺璧.我国乳制品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和对策[J].乳制品食品工业科技,2010(10).

[4]郑小芳.乳制品食品安全导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11).

[5]张丁宇.我国乳制品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和对策[J].乳制品食品工业科技,2011(12).

关注食品安全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住院患者;食品安全;知识一态度一行为

中图分类号:R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89-03

食品是关乎民生的大事,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也渴望获得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1]。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不仅有助于促进医院食堂食品质量与安全,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也关系到自身的康复。本调查了解来自不同居住地的患者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分析城市和农村住院患者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旨为在广大患者中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取2011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城市患者230名;农村患者379名。

1.2调查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所有调查对象

采用统一、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相关信息。调查表参考相关

文献自行设计,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居住地、性别、民族、年龄、职业等),食品安全知识10题、食品安全态度7题、饮食行为6题。食品安全知识每题1分,共计lO分,答对得1分,答错或不知道得0分。对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把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分为四个等级,0分为完全不了解,1~5分为r解一些,6~7分为基本了解。8~10分为了解。分析不同居住地患者对食品安全知识得分的影响。问卷采取现场发放、不记名填写、现场收回调查表的形式,以确保调查内容的真实和完整性。共发放问卷866份,收回有效问卷852份(城市患者473份,农村患者379份),有效率98.4%。

1.3资料处理所有收集的资料经复核后采用Excel2003录

入,并用SPsSll.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包括秩

和检验、x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食品安全知识调查发现:所有患者食品安全知识平均得分为(1.97±1.23),得分较低。城市与农村患者相比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8,P

表1 来自不同地方患者食品安全知识得分(x±s)

注:*按显著性水平a=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城市患者对食物中毒、食品添加剂的知晓率相对较高,对转基因食品、HACCP、食品安全法等方面的回答好于农村住院患者(P

见表2。

表2 住院患者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回答情况

2.2食品安全态度

2.2.1住院患者对食品安全的态度82.5%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对食品安全问题十分关注,而不关注或无所谓的占

17.5%。有42.5%的患者认为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环境越来越差,在调查造成食品安全隐患的原因中88.1%住院患者认主要在于生产加工企业利欲驱使,82.7%的认为执法部门执法不严,69.0%认为各主管部门职责不清。对于应采取何种措施来保证我院餐厅的食品安全,有88.O%的患者认为营养科做为餐厅的主管部门应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要求管理餐厅,85%的患者建议医院的营养科应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

2.2.2 住院患者中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有86.7%的患者担心食品添加剂的违规使用,85.3%担心农药残留问题,76.8%担心重金属残留,63.0%担心有害微生物污染,51.0%担心兽药残留。对于食品添加剂的看法:33%的患者能接受,有22.9%的患者认为不能接受。

2.2.3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途径 76.9%和69.O%的患者选择电视广播和报刊杂志作为其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来源。网络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得到食品安全知识的重要

途径占42.2%。有意愿选择知识讲座的患者47%。

2.3行为

2.3.1 食品购买场所 78.6%的患者们首选大型超市,其次是院内便利店占65.6%,仍有24.6%的患者选择路边小摊。

2.3.2 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有 81.8%的患者买到过不安全食品,在买到不安全食晶时,有76.4%的患者自认倒霉,选择白行消费或丢掉;要求商家更换或退货的患者占60.3%,只有15.0%的患者会选择向消费者协会反映。

2.3.3食品消费习惯 85.2%的患者表示选购食品时最关心的是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其次是价格、食品色泽、外观及品牌,分别占38.1%、29.2%和24.8%;会关注产品认证标识的患者只占19.4%。为避免摄人不安全食品,70%的患者会选择在医院食堂用餐,12%选择家人送饭,其余的在医院外面的餐馆就餐。

2.4经济状况本次调查中,Engel指数:农村患者平均69.8%,城市患者平均46%。

3.讨论

调查表明,住院患者对食品安全知识相关问题的知晓率较低,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之间的差别、HACCP及食品质最安全市场准入标识“QS”的意义的知晓率较低,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的知晓率最低。提示广大患者食品安全认知现状不容乐观。有待加强和完善。城市患者得分稍高于农村患者(P

关注食品安全的意义范文5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密集的农业大国,食品的生产和安全是人们最亲密接触的东西。因此食品安全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生存发展。食品的安全对国民的生存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最重视的一个问题。食品安全标准能够规范、引导食品的生产经营行为,并且能够保障消费群体的身体健康,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给予一定的保证,对维持统一的市场秩序起到较好的效果。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新的标准体制正在完善过程之中,本文通过研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来提出适合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发展对策,从而达到促进监管体制的不断完善与提高。

1.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含义

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已经大致形成一套食品卫生以及企业食品卫生标准体系,系统地分为国家和地方标准,该标准对维护消费者利益和规范食品市场起到了重要效用。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该体系可以理解为以系统的科学标准原理作为安全生产经营的指导,并且根据风险分析的原则和策略,对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整个食品链中的食品生产全过程各个环节影响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关键要素及其控制所涉及的全部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合理、系统且可行的有机整体[1]。

2.我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由国家标准、食品企业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自定的标准等组成。根据我国的目前在这方面的发展来看,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相对于国际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标准来说是比较落后的,例如拿欧盟的食品安全标准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与欧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说明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不够全面,而且质量指标偏低。对于一些食品安全标准缺失,比如前几年出现的奶粉案例问题、我国很多餐饮使用地沟油的检测标准缺失问题,这些都是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规范不严格而导致的问题。

3.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不完善的监管机制,缺乏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因为我国实施的国家与地方两个方面的食品安全标准的监管体系,因此很多地区还存在地方以及行业的保护主义。而在实际监管工作中也存在管理部门之间权益和义务不明确、信息传递不清晰的情况。还有的是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非常欠缺,还存在一些法律监管的漏洞。尤其是由各个监管部门制定的大量的食品安全行政法规,在立法过程中缺乏横向和纵向的沟通商议,条款调整范围也比较窄并且仅限于本部门职权范围,基本上是只从本部门的角度出发,没有办法覆盖食品安全的各个方面,导致不能全方位系统化进行食品安全执

法监管。

3.2 不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食品安全标准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法律地位也不明确,也没有相应的立法程序。如果出现食品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规章不一致时,也没有办法进行明确的裁决标准和程序。另一方面,在农业行政、出入境检验检疫、食品药品监管等监管部门的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的机制也是不健全的,容易出现相关部门参与标准和制定工作的程度不相符的情况,导致食品安全的标准不能充分满足监管工作的需求,不能制定标准去解决监管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4.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解决方法

4.1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和监管机制

在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是不能弥补部门立法过程的缺点,法律体系之间存在明显的冲突和矛盾,现阶段应当对现有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以及修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存在的操作性不强、以及不明确的监督管理职责的问题是目前要解决的问题。在吸取世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质量问题。而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相关人员进行统一规划指导并且结合实际要求制定。

4.2 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应进行完善

在今天,我国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优化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食与食品安全标准国际化接轨有效途径。对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系统进行整理,可淘汰一些重复没有实践意义的指标体系,达到满足食品安全监管和维护公民健康权益的需要,统一更新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确定对绿色食品、有机、无公害食品的指标,并建立一套合理可行的食品安全的认证体系[2]。时刻关注国际食品安全的发展动态,从而更好的吸取国际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去满足我国食品产业发展要求,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除此之外,也要不断缩小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先进食品安全标准国家的距离,最后实现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统一。

4.3 建立流通领域质量安全检测制度

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在食品调运之前必须进行质量安全检测,不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指标的,不能起运。在食品的运输过程中必须持有效检测单位出具的近期质量安全检验合格证书,才能进行流通。确保进入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质量,是食品在进入市场之前必要措施,同时维护食品质量安全市场,控制不合格产品运输,这是对公众健康的重要保证。

5.结束语

综合上述,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建立是立法是最重要的决策,同时也需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的方法。目前,作为食品安全治理的食品安全法在不断的修订,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应当进行深入的分析,进一步地推进改革。结合中国目前食品市场的现状,在完善标准体系的同时也必须加大监管食品生产经营者违法行为,采取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不执行食品安全法规、标准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以经济、能力、商誉或刑律的处罚,增加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违法成本,使他们在巨大经济、法律、社会成本的压力下克制违法、违规的行为。

参考文献

关注食品安全的意义范文6

作为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最为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安全食品的供给不仅是食品企业的市场行为,而且也离不开政府行为的负责任地践行。政府一方面在监督和督促食品企业提供安全食品上负有直接责任,另一方面又在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食品消费观念上承担着与政府之性质一致的责任。责任政府在食品行业的责任内容可以归纳为公共利益责任、监管责任和引导责任。这三项责任既是政府道德责任与政治责任的展开,又是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公共利益责任公共利益就是社会全体或多数人享有的利益,它既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也不是某一集团或组织的狭隘的“团体利益”,而是高于个人和集团之上的具有社会普遍性的利益,这种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公共利益是政府行政的最终目标和追求。“公共利益之于行政机关(科层体制)的地位,犹如正当程序之于司法(法律学)一般,实为最重要的核心概念。公共利益的本质虽是动态和难以捉摸的,然有无限潜力,在应用过程中影响深远。”政府在食品安全中承担的公共利益责任就是政府因自己在公共生活中所处的角色和地位而担负的与其职能相对应的维护整体利益的工作和由于不作为而需要承担的否定性评价。食品安全锁涉及到的公共利益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公众的身体健康,第二是促进食品行业乃至社会整体的持续发展。首先,个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社会进步的意义所指,更是社会伦理关怀的终极目标。随着当前食品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食品生产供应链的无限拉长,以及由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有害有毒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大范围发生,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整体状况产生了不信任感,严重危害到了消费者的消费安全,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受到了较大侵害。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权力的掌控者,天然地要以人民幸福为宗旨,以人民利益为依归。特别是在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问题上,政府要积极介入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环节,全程保障食品企业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进行操作,有效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食品行业是我国一大支柱产业,它的健康发展不仅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具社会伦理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并进一步完善,各项市场制度在保证市场经济稳定运行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着种种失灵现象,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市场主体趋利性的“一枝独大”以及随之而来的道德价值关怀的缺失,趋利性与道德价值关怀的矛盾存在于市场主体的整个经济活动的过程之中。在食品行业,食品对人的极端重要性使得这一矛盾更加突出。应该看到,二者的矛盾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会影响食品企业的存在与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到经济增长与发展。政府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参与者,恰好能够在这一矛盾的解决中充当重要的角色,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建立与执行,规范食品企业的经济行为和选择,在趋利性与道德价值关怀之间达致协调,消除社会公众对食品不安全的担心心理,降低社会成本,避免社会资源的无效率使用,保障经济和社会的长久、稳定、和谐发展。

监管责任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政府更好地履行公共利益责任,要以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制定法律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监管为前提。监管责任也就是政府食品安全责任的要素和关键环节之一。在食品安全中,政府监管责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是政治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稳定性因素与伦理性要素,通过它,政府与公民遵从各自的行为规范,彰显双方的责任意识。政府是国家法律的制定者和维护者,不论是从政治学意义上,还是从伦理学意义上,政府都应该负责任地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我国已经形成了以《食品安全法》等法律为基础,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150部法规与涉及食品安全要求的大量技术标准为主体,以地方政府关于食品安全的规章为补充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但这些与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相比,对不同种类的食品以及针对主要环节进行规定的法律法规仍相对欠缺,法律法规的程序性规定和实施细则的制定进程缓慢,导致已有法律法规可操作性差,起不到惩治、纠正和引导的作用。因此,政府需要遵循“从农田到餐桌”、危险性分析、明确食品安全责任、透明、可追溯性和食品的有效召回等原则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将政府责任的伦理意蕴转化为现实的法律支持。

实行严格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

它是指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具备规定条件的生产者才允许进行生产食品经营活动,具备规定条件的食品才允许生产销售的监管制度,要求企业申领食品生产许可证等接受监督管理。它是政府监督食品安全的第一个环节,既是政府履行监管责任的起点,又是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这一制度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生产许可制度,即要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具备原材料进厂把关、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检验设备与能力、环境条件、质量管理、储存运输、包装标识、生产人员等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必备条件,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生产销售食品;二是强制检验制度,即要求企业履行食品必须经检验合格方能出厂销售的法律义务;三是市场准入标志制度,即要求企业对合格食品加贴质量安全标志,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承诺。安全的食品体现了对人的尊严的尊重和对人的生命的关怀,蕴涵着深刻的伦理意义,包含着明确的伦理内容。

制定明确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食品安全标准是衡量和检测食品是否安全的最重要的量化指标,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完善程度能够有效反映某一食品行业的成熟程度以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大小。在经济全球化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国际组织标准,如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国际动物卫生组织标准、国际植物保护公约标准等国际组织标准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及争端解决的技术依据。与此相反,我国虽然建立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标准框架体系,但是很多标准的复审和修订都不及时,在食品贸易领域处于相对劣势。因此,政府应当积极升级和更新食品标准,尽快形成包括食品安全限量标准、食品检验检疫与检测方法标准、食品安全通用基础标准与综合管理标准、重要的食品安全控制标准、食品市场流通安全标准在内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整体水平。

引导责任政府在食品安全市场上承担的责任

除了监督食品安全、促进社会公共利益外,还要积极教育并引导企业和个体消费者。引导责任是公共利益责任和监管责任的合乎逻辑的发展,三者相互结合构成了政府责任的基本内容。它主要针对两类对象。一类是食品生产、流通和销售企业,一类是消费者,这也是食品安全教育主要的参与者和行为者。针对不同对象,政府引导的方法、原则有所区别,但目的是明确且统一的,就是要在保证食品市场健康、安全、有序运行的基础上,实现对人的伦理价值的终极关注。对食品生产、流通和销售企业来说,政府应对企业从业人员加强“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教育培训、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各项规范的生产技能以及食品基础知识等,引导他们树立安全责任意识,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规范化操作。同时,政府要建立统一、权威的国家食品安全信息网络,收集和透明、完全的食品安全信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刺激食品企业遵守食品安全规范,保障安全食品的供给。对消费者来说,除了个体需要有意识地加强自我保护外,政府有责任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来向他们传递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通过电视、广播、杂志、网络等宣传渠道,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与法规,并将消费教育整合进入学校教育之中,向公民普及辨别食品质量、卫生与安全的方法,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政府在食品安全中的三项基本责任与服务型政府和责任政府的伦理意义内在承接,虽不能涵盖政府责任的全部要求,但这些责任相互关联,彼此支撑,是政府食品安全责任的主体内容。但应该指出的一点是,在政府责任的实际履行中,这些责任之间始终存在着冲突的可能性。这既是由政府责任的复杂性决定的,又是“责任”这一伦理学概念的内在特性的必然外显。而正是在责任冲突及其合理解决中,食品安全责任的伦理意义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证。

食品安全中政府责任的冲突及解决途径

责任冲突是人类社会实践中必然和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责任伦理学研究和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不仅单个的伦理道德个体,而且包括作为公共人格的政府在内,在实际行为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处在责任冲突的情境中。在政府的食品安全责任中,同样存在着责任冲突。责任冲突是指责任主体在面对两个或多个责任选择的时候所处的两难状态,即责任主体在特定情况下表现出的不得不选其一而又不能决定作何选择的某种非此即彼的境况,因为这两种责任或多种责任在责任主体看来都是有价值的,甚至具有同等价值。责任冲突往往导致责任主体无所适从,“‘做了你要下地狱,不做你也要下地狱’都同样表达了被夹在两种互不相容的选择之间的那种感觉”。责任冲突的实质是责任主体的不同价值观念的冲突。价值观念是责任主体进行实践的最高指导原则,它可以说是“全部精神生活的核心”。责任主体的价值观念不可能是单一的,正如英国著名伦理学家BernardWil-liams指出的:“价值,至少基本的价值不仅是多元的,而且在一种真正的意义上也是不可通约的。”76每个价值观念都有它的对立面,都必然要卷入到对立和冲突中,这种冲突是普遍的,会引起责任主体一系列的行为反应。政府责任冲突在食品安全问题域中的核心表现就是,它对社会公众的公共健康的责任与促进经济增长的责任的冲突。它的实质就是政府持有的价值观念的冲突,即坚持以人为本,还是坚持GDP至上。食品安全中的这类政府责任冲突有时是激烈的,但从根本上说,二者并非是不可调和的。从长远和宏观上看,对社会公共健康的责任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责任之间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状况,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大众的物质需求,而社会大众又是经济增长的推动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