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康复护理指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康复护理指导范文1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指导;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主要是下腰椎,尤其是L4~5、L5~S1椎间盘突出最多见[1]。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主要表现为腰腿痛,感觉下肢冰凉或麻木感,严重时呈跛行步态。经常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要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养和预防。现对2013年在我科治疗的6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康复指导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378例,女246例,年龄15~72岁,平均43岁,病程1个月~30年,患者都有腰腿痛,下肢麻木,有的伴有下肢放射痛等。所有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都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针对患者的病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配合医生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
2.1 心里指导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使患者情绪低落,精神负担重,所以我们要普及做好康复宣传工作,让患者对此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从而使患者身心放松,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
2.2 用药指导 患者疼痛严重时给予消炎镇痛药,如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等,但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宜在饭后服用。有肌痉挛的患者可以加用肌肉松驰剂,如氯唑沙宗等。急性期有神经根水肿时应使用脱水剂,如利尿剂、甘露醇等。
2.3 日常生活指导 让患者使用正确的姿势:坐位时选用高矮适宜的凳子,使膝与髋保持同一水平,背微微向前弯,使腰部能靠在椅背上。站立时尽量使腰部平坦伸直,收腹提臀,行走时抬头、挺胸、收腹,使腹肌有助于支持腰部。睡觉时应选用硬板床,可采用平卧或侧卧,侧卧应屈膝,最好右侧卧位,使腰背和全身肌肉放松,脊柱不弯曲。不宜欠坐久站,需要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或重复同一动作时,要注意定时改变调整姿势和,或作简短的放松运动。尽量减少运动,放松休息,避免搬重物,如弯腰拾物应保持上身直立,以屈膝、屈髋、弯腰的顺序进行,减少腰部的活动范围,避免在腰椎侧弯或扭转时突然用力。搬运大件物品尽量采用推的方法以减少腰椎负荷。患者应选择软底平跟或低跟鞋,不易穿高跟鞋,以免影响下腰椎的稳定性。指导患者正确佩戴腰围,佩戴时间为3个月,大约佩戴13h/d,卧床时取下腰围。饮食上多吃新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忌辛辣香燥之品。年老患者需要加钙的摄入,如奶制品、豆类、鱼虾等。指导患者戒烟,因吸烟影响髓核的血液循环,延迟损伤的愈合。
2.4 运动指导 让患者采取俯卧位依次进行两替向背过伸,两腿同时向背过伸,两腿不动上身向背过伸,上身与两腿同时向背过伸呈反弓状,也可采用俯卧位全身放松,掌心朝上握拳,两肘屈曲在胸部两侧作为支撑,腰部背部颈部依次弓起做波浪式运动,每次做两分钟,然后放松稍作休息,而后重复运动,锻炼次数酌情而定[2]。教会患者做腰部肌肉锻炼的医疗体操、退着走等锻炼方法,1~2次/d,20min/次。还可以进行游泳、打太极拳、做广播操、健美操等各种体育活动。康复锻炼不要过量,稍微感到疲劳就休息,保持低强度的温和训练。
3 体会
通过对患者的康复指导,让患者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大降低了腰椎间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我们更应该做好患者的健康护理,让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燕铁斌.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8-267.
[2] 高桂平.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指导与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6):120
[3] Blondiaux E,Katorza E,Rosenblatt J,et al.Prenatal US evaluation of the spinal cord using high-frequency linear transducers[J].Pediat Radiol,2011;41(3):374-383.
[4] Lam T et al,Treadmill-based locomotor training with leg weights to enhance functional ambulation in people with chronic stroke:a pilot study[J].J Neurol Phys Ther,.2009,33(3):129-135.
康复护理指导范文2
多发性脑梗死是引起假性球麻痹最常见的原因,脑血管病人神经反射兴奋性减低,吞咽肌群互不协调,易造成吞咽障碍、饮水呛咳或误咽。为保证病人营养的供给,避免水、电解质代谢失衡,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及早进行饮食指导与康复训练,能最大限度的改善吞咽功能。
1 临床资料
选择选择2010.9-2011.9住院后首次出现吞咽障碍的多发性腔梗患者104例,随机分为2组,康复组54例,对照组50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并发症与既往史、吞咽障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康复护理
吞咽障碍诊断标准饮水试验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诊断吞咽障碍的方法,我们采用1982年日本洼田俊夫的饮水试验,评定吞咽障碍。具体操作:病人取半卧位,常速喝完37℃~40℃温开水30 ml。判断结果:1次喝完无呛咳为吞咽功能I级;分2次以上喝完,无呛咳为吞咽功能Ⅱ级;1次喝完,但有呛咳为吞咽功能Ⅲ级;分2次喝完且呛咳为吞咽功能Ⅳ级;不能全部喝完,呛咳明显为吞咽功能V级。
康复护理指导范文3
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5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65例乳腺癌患者经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后,无1例并发症及感染,且术后患者的外展功能恢复较为良好,护理的满意度为100%。
结论:加强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升患者生活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腺炎术后护理康复指导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91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70-02
加强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对于提升患者生活的质量及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乳腺癌术后护理和康复护理进行分析,现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5例,所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诊断进行确诊,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年龄在36~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1.64)岁;本次所选患者左侧31例,右侧26例,8例双侧;且术后病理诊断的结果显示,患者单纯癌27例,侵润癌22例,腺癌16例;本次所选患者均行根治性切除术。
1.2护理方法。
1.2.1术后护理。
(1)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取正确的卧位,监测患者血压、呼吸及脉搏,待患者血压平稳以后可取半卧位,减少患者胸壁伤口的张力,加快伤口的愈合。同时,给予患者吸氧,鼓励患者呼吸,并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若有及时同时医生进行处理。
(2)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护理;术后为避免切口发生感染,可采用胸带加压的方式对患者的切口进行包扎,这样还可以减轻话哦避免创伤面腔隙有积液。但包扎过程中药注意其松紧适中,松弛极易导致患者皮瓣有积液或皮瓣分离胸壁;过紧则会增加血管的压力,导致患者皮温过低。除此之外,还应随时观察患者伤口有无渗液或渗血。
(3)加强引流管的护理;乳腺癌患者行切除术后,需在皮瓣下置入引流管,确保皮瓣下渗液或积气能够及时排除,加快伤口的愈合。因此,患者回到病房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其引流管进行护理,接通负压进行吸引,保障引流管的通畅,避免引流管打折;定期对引流管进行逆向挤压,防止凝血将引流管堵塞,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和质;皮瓣下没有积液且皮肤与创面紧贴方能拔管[1]。
(4)术后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护理;乳腺癌患者术后因生理发生变化,极易产生抑郁、自卑、烦躁等负性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必要时可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或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能够积极面对现实,接受现状,从而促进的进一步康复。
(5)做好术后的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机体情况,为其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并告知患者均衡营养对提升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性。同时,还应嘱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糖类食物,如大豆、奶制品等,腹部机体抗癌的能力及热量,多食维生素比较丰富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等,切忌进食辛辣、油腻的食物。
1.2.2康复指导。术后,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及早进行功能的锻炼。术后1日内可适当进行肘关节运动,患侧手臂挤压皮球,从而促进淋巴的回流,但要避免上臂外展;术后7~8日后可做轻微的肩部运动,缓慢内收、伸直和屈曲;术后7~10日可适当将患肢抬高,逐渐增强活动的力度,如双肩上举或旋转等,一日3~4次,一次30min左右[2]。
1.3观察标准。通过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调查产妇护理满意度情况:≥86分非常满意;60~85分比较满意;
2结果
本次65例乳腺癌患者经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后,无1例并发症及感染患者,且术后患者的外展功能恢复较为良好。经护理后,45例(69.23%)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20例(30.77%)患者比较满意,护理的满意度为100%。
3讨论
妇科疾病中乳腺癌使其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全身恶性肿瘤中约占7%~10%;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逐渐转变,该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妇女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3]。目前,对其的治疗多以切除术为主,但因切除切除范围较广且创伤较大,给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了影响,严重影响了治疗的疗效。
做好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及护理,不仅能够减少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够早日回归到社会中去。本次对65例乳腺癌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后的效果较为显著,无1例并发症及感染患者,且护理的满意度为100%。
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能够促进患者的进一步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苏霞,郭力嘉.乳腺癌的术后康复护理与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741-742
康复护理指导范文4
关键词:残疾人;家庭护理;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32-01
残疾人是一类组织或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而无法正常从事日常活动的社会弱势群体。在我国,每年约上千万人因各种原因而成为残疾人,因而引起了我国政府及社会群众的广泛关注。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对于减轻残疾人的身心痛苦,重返社会家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中心自2010年7月至今对118名一级残疾人进行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7月至今,我中心负责118名一级残疾人的家庭护理与健康指导工作。其中,肢体残疾40例,智力残疾13例,精神残疾4例,视力残疾61例,已并发褥疮护理25例。
1.2方法:我中心配备了专用车辆、医疗设备及医护人员,每组医护人员2-3名,每月进行1次上门服务并做好记录,与残疾人及家属签订上门护理服务协议书,为每一位残疾人建立健康档案,对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并发症、慢性病、康复需求等进行详细记录,并在每一次的上门服务时,将政府对残疾人每月的补助费交予残疾人或家属手中。
2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
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是指医护人员在残疾人的康复过程中,根据康复治疗计划,以残疾人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在其共同配合下采取的一系列护理措施,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肢残人以康复残肢功能、阻止健肢功能退化、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器械使用和训练为主。
(2)精神残疾人家庭以重建家庭生活秩序、家庭心理支持、督促服药、精神病人护理指导、鼓励参加社区公益活动、解救关锁、转诊服务等为主。
(3)卧床和截瘫病人以压疮管理、辅助器械使用、代偿功能训练为主。
(4)伴有慢性病者以治疗慢性病、照顾者护理技能培训为主。
2.1心理护理:人的心理因素对于身体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心理活动可以影响甚至改变生理活动。我中心护理的40例肢体残疾人中,大部分因车祸、疾病、先天性因素等原因造成的肢体残疾,当残疾人突然面对因伤病等致残,导致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肢体活动能力时,就会产生抑郁、悲观、失望、或脾气暴躁等不良情绪,甚至产生自杀念头,因而需要加强对残疾人的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进门服务时,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与残疾人打招呼,不可带有歧视的眼光,舒解其心中的焦虑、抑郁,消除其孤独、自卑心理;当残疾人倾诉疾病、家庭琐事时,通过眼神、表情来显示对其充分的理解与同情,多用肯定、赞扬和鼓励的语气给予安慰,保持患者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情,帮助残疾人树立重返社会的信心;其次,针对部分残疾人担心拖累家人的心理,要及时开导,并与家属沟通,为残疾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康复环境。
2.2康复训练
2.2.1肢体康复训练:例如上肢残疾者,可对患肢进行间断性适当搓揉,动作要缓慢、轻柔,避免强压,待患者逐渐恢复后可增加力度与时间;医护人员协助残疾人行走、爬楼等锻炼,以残疾人轻度痛感为宜;教给患者一些康复体操,嘱咐其持续训练,可使身体肌肉恢复力量。
2.2.2行走技能训练:视力轻度残疾者,可在助视器的帮助下,不断对视力残疾患者进行“看”的康复训练;视力重度残疾者,可对其行走技能进行训练,使其依靠听力等感觉器官,借助盲杖,利用边缘线、路标等来判断自己所在位置并确定行走方向,从而掌握独立、安全的行走技能,以其它感官代替视觉,使视力残疾人在陌生的环境里也能够实现安全、独立的行走。
2.2.3智力康复训练:对于智力存在障碍的残疾人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训练,包括感知能力、言语交往能力、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医护人员可从语言训练着手,勤协助患者做声带运动训练,并主动与患者以读书、会话的方式进行交流,语言训练需要持之以恒;还需要对智力残疾人进行平衡训练、翻身训练等。
2.2.4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医护人员依据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在残疾人家属的协作下,为残疾人做适量的按摩以及被动运动,如起床站立、坐、卧床、下床走动等,教会残疾人轮椅或拐杖的正确使用方法。
2.3褥疮护理:本文主要对25例因长期卧床而导致的病发褥疮进行护理。对于久卧病床而出现水肿症状的患者,因皮肤抵抗能力较低,肢体受到压迫后比较容易发生褥疮情况,医护人员在上门服务时要叮嘱家属保持残疾人卧床的清洁、干燥,房间要朝阳、通风;定期为其更换床单、被褥;用温水为残疾人擦拭身体,做好皮肤的护理,勤换内、衣裤;若残疾人存在刀口等伤口,还要进行伤口消炎处理,以防感染。
2.4饮食护理:健康的饮食有助于残疾人心情愉悦。医护人员需要为残疾人制定一套健康的饮食方案,嘱咐家属多准备清淡适宜的食物。残疾人的食物应易于消化,多食鲜菜、新鲜水果,多饮水,少食盐,忌食辛辣、油腻、肥甘,禁吸烟、饮酒,从而加快残疾人身心的恢复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5残疾人家属的培训:残疾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如果家庭成员能够对其进行精心护理,对其康复将起到很大的作用。由于残疾人就医不方便,并且医护人员每月只能上门服务一次,大部分护理工作要家庭成员去完成。因此医护人员在上门服务时要对家属进行必要的培训,例如对于上肢残疾者,教育患者的家庭成员对患肢进行间断性适当搓揉,动作示范给家庭成员看,让他们学会当医护人员不在时,也可以进行护理工作。
3结论
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为残疾人克服身心等障碍采取的全面护理措施,主要目的是给予残疾人心理、精神上的支持,通过进行功能指导与训练,提高残疾人的日常起居自我照顾能力,帮助残疾人减轻残疾甚至恢复健康。本文主要就残疾人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进行研究,以期通过科学的治疗与护理,使残疾人摆脱身心疾苦,恢复身体健康,及早返回社会家庭。
参考文献
[1]郑功成. 社会保障学.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386
康复护理指导范文5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引导式教育在颈椎骨质增生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通过15天的一般护理后观察病人的康复情况以及对病人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通过15天的康复护理引导式教育,观察组的康复情况以及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有效的康复护理引导式教育能够很好地帮助颈椎骨质增生病人,同时能够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关键词】康复护理;颈椎骨质增生;满意度
【Abstract】 Purpose Observation of rehabilitation care of Conductive Education in the cervical bone hyperplasia of application results.Method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09to May 2010 were treated cervical spondylosis, 9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Than 15 days after the observation of patient care and rehabilitation as well as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survey. Result Type by 15 days of rehabilitation care Conductive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habilitation measures of satisfaction with ca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Conclusion Effective rehabilitation care that a good conductive education to help patients cervical bone hyperplasia, and can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Key words】Rehabilitation nursing; Cervical spine bone hyperplasia; satisfaction
1 引言
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部韧带钙化、颈椎间盘萎缩退化等改变,刺激和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症。对于颈椎骨质增生病的康复护理引导式教育是对颈椎病全新的护理方式。
颈椎病是颈椎的一种劳损退变疾病,与长期的屈颈、伏案、低头动作有关。严重的可以压迫通向上肢的神经根或通向大脑的椎动脉而引起臂至指的酸麻痹痛或眩晕,甚至压迫神经的低级中枢――脊髓,而产生半身无力或感觉下降。在颈椎病的发病人群中,中老年患者居多,近年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发病率在不同人群中可达到17%~17.6%,40~60岁多为好发年龄,女性多于男性,如何缓解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和预防复发是康复护理的主要任务。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29~75岁,平均年龄53岁;对照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28~77岁,平均年龄56岁。以上患者(均已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核磁共振成像,确诊为中、重度颈椎骨质增生)住院3~12周,病程2个月~35 年。
2.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级别护理配合治疗,观察组进行系统的引导式教育康复护理配合治疗。
3 临床表现
颈椎骨质增生的临床表现根据增生的颈椎对颈部神经、血管压迫的程度和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状,可分为5种类型:
3.1 神经根型:由于增生的骨质压迫了颈神经根导致了相应的表现。
3.2 椎动脉型:增生的骨质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引起椎基底动脉痉挛和供血不足。 3.3脊髓型:多为增生的骨质及颈部椎间盘退行性变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而引起。
3.4 食管型:由于颈椎前缘增生的骨质压迫了食管后壁所致。此型较少见。
3.5 交感神经型:增生的骨质压迫了颈椎两旁的交感神经。此型也较少见。
表1颈椎骨质增生的临床表现(%)
4 护理措施
4.1 颈椎牵引:合理的颈椎牵引,能够帮助患者解除机械性的压迫。护理人员在牵引时应当注意牵引的姿势、位置和牵引的重量,并且在牵引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及时发现牵引过程中患者的的反应。
4.2 健康教育:对病人及病人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要求他们进行定时(如30分钟-1小时)改变头颈部,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伏案工作者在工作的大多数时间里都是让颈椎处于低头状态,而低头工作时颈椎间盘内的压力最大,头颈竖直时颈椎间盘内的压力较小,卧床时椎间盘内的压力最小,因此长期伏案工作者易患颈椎病。应定时(30分钟-1小时)抬起头并向四周各方向适当地轻轻活动颈部,不要老是让颈椎处于弯曲状态。伏案工作不宜一次持续很长时间,超过2个小时以上的持续低头工作,则难以使颈椎椎间隙内的高压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恢复缓解,这样会加重加快颈椎的退变.不妨每隔半小时左右略事休息,抬头让双眼远视,同时头颈略向后仰1-2分钟,或将头枕靠在椅背上。这样既可使双眼的疲劳消除;又可使颈椎前屈的姿势得以缓解片刻,使椎间隙内的高压状态得到缓解;还可以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疲劳,有助于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
对有颈椎骨质增生病有症状的患者,应当减少工作量,适当休息.症状较重、发作频繁者,应当停止工作,绝对休息,而且,最好能卧床休息。这样在颈椎病的治疗期间,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促使病情早日缓解,机体早日康复。
劝说病人工作中应该避免长时间吹空调,电风扇.
由于颈椎病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寒冷和潮湿容易加重颈椎病的症状。尽量减少在气温过低或者寒冷潮湿的条件下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时间,以防止颈椎病症状的出现,或诱发颈肩背部酸痛的症状。
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提重物,平常应注意保护颈部,防止其受伤。上肢应该避免提重物,当上肢提重物时,力量可以经过悬吊上肢的肌肉传递到颈椎,从而使颈椎受到牵拉,增加了颈椎之间的相互压力。颈椎病患者在参加重体力劳动后症状可能会加重.
4.3 饮食护理:颈椎病老年患者站很大的比重,由于大多数老年人身体相对比较虚弱,所以在饮食方面应当选择与治疗方法相协调的食物。另外,由于老年患者多脾胃弱,食少则正气不足,饮食无度又可增加脾胃负担。所以就要求患者应进易消化、富营养的食品。
4.4 心理护理:大多数颈椎病患者在颈椎部感到疼痛时,会产生眩晕、活动障碍、睡眠紊乱等一系临床表现,这就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紧张、烦躁等心理。护理人员应当针对患者表现的不良情绪,及时地进行疏导,帮助患者战胜疾病。同时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使患者主动与医护人员配合。
4.5 物理治疗的护理:辅以艾灸传导热治疗、超短波,低频等物理治疗时,应先协助其摆好,使头颈处于自然仰伸位。治疗过程中,不断询问、观察,防止烫伤。对年龄偏大及感觉神经受伤的病人尤应注意。
4.6 说服病人加强锻炼:颈椎病病人的运动目的,在于扩大颈部活动范围、增强关节生理机能和颈部肌肉力量。因此,各种颈部医疗体操中,都涉及头颈部运动的动作,均可适当选用。有人倡导"穴位"自我按摩,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方式。取合谷、少海、肩并、风池等穴位,按压后出现酸、麻或胀的效应时为得气,每天l到2次,l到2个月为一疗程。每天做数次颈前后屈、侧屈、旋转等运动,对颈椎病也是十分有益的。
5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观察组经过牵引、按摩、理疗和药物治疗加上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卫生康复指导处理15天后,治愈45例,好转35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89.9%.
对照组经过常规级别护理配合治疗15天以后,治愈15例,好转25例,无效50例,有效率为44.4%2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表2 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两组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6 讨论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的多发病,多见于颈部损伤、慢性劳损,尤其是工作中的不良姿势和疲劳所导致。该疾病会导致颈椎间盘蜕变、关节囊、韧带等组织蜕变增生,颈椎退行性改变致其稳定性降低,颈椎活动时不适。在进行有效的护理时,牵引能限制颈椎活动,减轻神经根的充血、水肿。颈部按摩能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改善血液循环,起到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作用,从而使症状减轻或消失;理疗能消除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炎症、水肿,改善脊髓、神经根和颈部的血供及营养状态,缓解痉挛,改善小关节功能。同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必要的临床心理护理,可使病人了解颈椎病的知识和康复保健知识,消除疑虑和恐惧心理,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可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曾玉燕,陈丽兰. 颈椎病的康复治疗与家庭护理指导.赣南医学院学报,2005,25:888
[2] 王丽,郭秀敏,姚燕. 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护理. 实用医药杂志,2007,24:1081-1082
[3] 侯晓玲,李玲利,陈佳丽,朱红.四川省部分医院骨科护士康复护理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11(4):98-99
[4] 高巍,如何预防颈椎病[J].晚霞.2011(5):37-39
康复护理指导范文6
富源县人民医院,云南曲靖 655500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患者的康复训练的指导方法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6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等值的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特定康复训练和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护理。结果 采用特定康复训练和护理方式的观察组,术后效果明显好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护理的对照组,观察组康复速度快,恢复时间短,且并发症少。结论 特定康复训练和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有很好的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
关键词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训练;护理;训练;心理
[中图分类号] R5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4(b)-0052-02
以往在临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到的人工髋臼和人工股骨头都是由金属制作的,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所以,随着医疗水平逐步的提高,临床上已经开始用超高分子聚乙烯制成的髋臼代替过去的金属髋臼,并发症的发生率大为降低。但要进一步提高对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康复训练和护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笔者就基于这一现实要求,结合多年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训练指导和临床护理实践,总结一些有益的经验,期望对今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有所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0年—2012年间收治的6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53~75岁,平均年龄为64.5岁,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27例。68例患者患有类风湿性髋关节炎患者23例,股骨头坏死患者45例。将68例患者按照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其中观察组34例患者,对照组34例患者。患者选取的标准:①患者无精神类疾病;②患者自愿配合特定康复训练和护理或常规康复训练和护理。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方法,即在患者术后,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关节的锻炼练习,以帮助患者恢复关节的运动力,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护理,即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用适当的药物护理,对患者术后进行简单的恢复期护理,观察、记录患者在术后的恢复状况。
观察组采用的是特定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1.2.1康复训练 ①术后一星期内,指导患者做简单的活动。这一环节主要是预防患者因长时间卧床,造成一些如压疮、肌肉收缩功能下降和关节活动能力下降等并发症而做的相关训练。主要方法是,首先,指导患者进行一些抬臀的练习,预防臀部长期受压而造成的压疮;其次,待患者术后有段时间后,指导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收缩运动,如进行一些抬腿、蹬腿等运动;最后,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一些后,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关节活动,如进行一些关节的屈曲运动,帮助患者锻炼关节的活动能力。②术后两星期内,患者在术后一星期后,两星期内,病情已经相对稳定了,在这一阶段,患者可以进行一些强度较大的运动了,所以,根据患者病程特点,制定了符合这一阶段的康复训练方式。主要是指导患者逐步尝试由卧躺转向撑坐的姿势,指导患者利用手部的力量。支撑自己的身体,以达到帮助自己坐起来的目的,同时还指导患者对患肢进行适度的训练,为最后下床行走做准备。③术后两星期后及出院后,在患者术后两星期后,患者病情得到稳定,并通过之前的训练铺垫,在这一阶段逐步指导患者进行拄拐行走练习,并一步步将身体的重量落到两条腿上,锻炼患肢的承重能力。同时,指导患者在出院之后也要坚持康复训练,逐渐地增加活动的强度,不可急于求成,逾越人体康复的自然规律。
1.2.2临床护理 ①基本护理,这一护理当中主要包含基本的药物护理和身体护理。首先是观察患者在术后的身体反应,有无出现不适和并发症等,采用常规的监测手段,为患者测量血压、脉搏等,并随时做好相关的数据记录工作,还有对患者的切口进行观察,记录切口的变化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在医生的指导下为患者用一些消炎类的药物。其次是为患者进行必要的身体护理,包括可能出现的压疮和切口的消炎除菌的护理工作,在对患者进行身体护理的过程当中,要注意保持患者身体的洁净以及伤口的清洁和干燥。②饮食护理,这一护理过程主要是指导患者注意平衡饮食,既要保证营养的足够摄取,又要避免不必要的饮食摄入。而且这类患者年龄都偏大,要注意补充足够的钙和蛋白质的营养,为患者增强抵抗力。③心理护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的心理压力都比较大,尤其是术后会因为感觉到疼痛,而造成的心情烦躁和情绪低落,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抚慰,对患者进行恰当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主要的过程是,首先,先向患者讲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对这个手术有所了解;其次,向患者说明现在医学发展水平较高,这项手术的风险较低,帮助患者增强信心,减少畏惧;最后,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病症,积极面对术后出现的正常反应,保持良好和乐观的心态。
1.3统计学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P <0.05 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康复期的观察,发现观察组进行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特定康复训练和护理,病患术后恢复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的常规康复训练和护理方法,观察组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概率明显小于对照组,详细报道见表1。
3讨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多用于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因为年龄的因素,生理机能的自然衰退,所以,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除了基本的康复训练的指导,其实患者更需要的是日常生活上的指导。例如,指导患者正确的更衣,戒烟戒酒以及合理的调整日常膳食等等[1]。
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指导中,最为关键的是告诉患者量力而行,做到循序渐进[2]。在恢复期中的很多患者都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认为多进行一些训练就可以康复的更快一些,其实这是不对的,尤其是对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这样一项多用于老年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手术,在术后患者更加要注意合理的进行康复训练,必须遵循病程的一般规律,所有的康复训练都必须是在自身体力支撑的范围之内,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给患者自身造成更大的伤害。在护理的过程中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训练的具体方案,嘱咐患者应该长期坚持训练,定期复查[3]。只有不断地坚持训练,患者才能在今后的恢复中持续地收到治疗效果,这也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的重要的手段,所以,患者一定要持之以恒,有坚持康复训练的决心,毕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恢复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
老年人对康复训练的知识普遍缺乏,这就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认真耐心的指导[4]。护理人员的指导不仅仅是在技术上的单纯的对康复训练的技巧做出指导,同时,还包括对患者的心理做相应的疏导。术后的系统、全程、规范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而有效的、科学的心理护理,才是真正让患者积极主动地对抗疾病的法宝,所以,在注重康复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
参考文献]
[1] 刘贵芝,李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训练指导及护理[J].护理进修杂志,2011,26(18):1681.
[2] 盖玉英.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5例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J].齐鲁护理杂志,2012,14(14):32.
[3] 王隽,李建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训练与指导[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0):68.
[4] 王璐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训练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