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能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实务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实务能力

会计实务能力范文1

专升本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层次,是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生产和管理能力的教育,以提高其职业能力为目的。其特征决定了专升本会计职业本科教育的两个鲜明特征:一是职业性,要求我们在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在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上,要突出职业性、先进性,要在加强会计专业教育的同时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及时纳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及时掌握本专业职业领域最新的知识、技术。二是学术性,合格的职业本科教育毕业生也将获得学士学位,而学位所依据或依托的主要是学术标准,如果舍去了学术性,学位则不复存在。这里的学术主要是指对技术应用原理的掌握程度,相对于专科层次而言,专升本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在学术水平上应该比专科生更高。尽管专升本两年制本科教育已经开展了十几年,但清晰把握专升本教育的主要特征仍是职业本科教育的关键因素。

自2016年9月始,会计专业专升本层次的人才培养重任从北京联合大学的其他学院调整到了应用科技学院。按理说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都是现成的,对于我们而言并非零起步,可以借鉴。但是本着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我们在现有的培养方案基础上进行了修订,重新规划设计课程。其中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就是应用科技学院为专升本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开设的一门集理论基础和职业实践于一体的产教融合课程,以实现职业性与学术性的有机结合。该课程分为I和II两个阶段,共开设两个学期,7个教学周,计9学分,共168学时,属于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技能训练课程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后续审计模拟实训、职业岗位综合实践等课程学习的基石,是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的必要途径。该课程内容以学习会计核算方法为主线,以培养处理会计常规业务和非常规业务应具备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基本目标,旨在提升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同时,加深会计特有的思维模式,训练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鉴于该课程与学生生源的特点,我院在教学模式上大胆尝试,采用了分模块集体授课式教学,经过教学实践,现对其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二、分模块集体授课式教学的特点

专升本的学生一般来自综合性专科院校或财经类专科院校,所学专业主要是会计或与会计相关的专业,绝大部分都有一定的会计基础,与会计专业差距较大或专业基础薄弱的学生占极少数。因此,从专科层次教育过渡到两年制的本科教育,专业课程的衔接及扩展是专升本教育的难点和突破口。

(一)分模块集体授课式教学精讲与自学相结合,重点突出。以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第I阶段为例,我??选用了中级会计师考试水平的教材作为参考,其中一共涉及25个模块内容,分为常规业务和非常规业务(或特殊业务)两部分,前一部分如金融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负债、收入与费用、财务报告等12个模块内容,这些内容侧重于以会计要素为引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方面的常规业务核算,学生在专科阶段大部分都学习了会计学基础、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这类专业课程,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专业储备,按照专升本学生应有的学习能力,常规业务绝大部分内容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重点是后一部分内容,如或有事项、债务重组、借款费用、政府补助等特殊业务,一共涉及13个模块内容,这部分内容因为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协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

纵观这25个模块,既要有别于专科层次的交叉内容,又要让学生拓展新的专业知识,还要抓重点讲难点,使学生学有所获。也正是因为该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备课任务重,学生需求参差不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根据现有的师资状况,有针对性地从25个模块内容中挑选了以非常规业务内容为主的9个章节作为分模块教学内容,并按备课工作量、知识点间的内在关系以及授课的先后顺序平均分配给三位任课教师,即每位教师承担3个模块的教学任务。因为我们是6个专升本行政班两两合并后变为3个教学班,所以,三位教师在3个教学班间轮换,但讲课内容相同,会越讲越熟练。为使教学顺利实施我们还编制了三人小课表,清晰地提示每位教师在各班的教学任务时间。被选的模块内容因为难度大教师需要精心准备而不能敷衍,授课时也可以精讲而不用瞻前顾后,担心课时进度。其余的模块内容我们要求学生自学,提供相应的练习来自测,尤其是对于常规业务部分的基础能力,我们把测试的重点放在了训练环节上,换言之,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将面授与自学相结合、教室与机房相结合,基本覆盖了中级会计实务的所有内容。

这样的分工分模块集体授课式教学既省时又省力,集中精力突破难点,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测方式,自学内容并不是舍弃而是考核内容的组成部分。

(二)分模块集体授课式教学考核方式多元化,内容覆盖全面。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第I阶段需要完成120学时的教学任务。因该课程是理实一体化设计,讲练结合,我们安排每周一天,一天8节,历时15周。因为是3位教师和3个教学班,我们要求教师每5周一轮换,在每个教学班授课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课后作业以及模块笔试、上机的内容形式都需要教师自己设计完成。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100分)=三位教师各自的模块笔试成绩(3×30%)+上机测试成绩(10%),模块考试和上机考试时间都分别设定在120分钟内完成。

分模块教学模式决定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改变了以往集中一次性考试的不足,如时间短、涉及内容有限、测试深度不够等问题。分模块考试强化了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考核,将学生重视期末考试变为重视每一次课,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减轻了集中一次性考试临阵突击的问题以及学生考前的心理压力,减少了学生复习的准备时间,趁热打铁把功夫下在平时。针对这门课每位教师最后都可以设计多个综合性考题进行测试,知识点涵盖全面。虽然综合题难度大、耗时长,但对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个有效的检测。对于模块中涉及的概念性知识点的测试可以放在课后作业或通过学生手机客户端UMU互动平台设计的客观性题型?硗瓿伞?

(三)分模块集体授课式教学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形成横向对比,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分模块集体授课式教学三位任课教师共上同一门课,同步接触三个教学班,弥补了三位任课教师分管一个教学班的不足。虽然接触的学生多,批阅作业、互动、沟通信息的工作量有所增加,但可以借此了解更多的学生。专升本学生生源质量各异,每个教学班的情况更是有所区别,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各班情况进行横向对比,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一方面提升了自身的应变能力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获得了院系在选拔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大赛和推介就业方面的发言权。

三、分模块集体授课式教学需完善的环节

分模块集体授课式教学是第一次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有收获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具体如下:

(一)加大训练环节的力度和广度,做到线上与线下训练相结合。为了实现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理实一体化的设计思路,我们使用厦门网中网公司研发的中级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实训软件作为实训环节内容。该软件涵盖了常规业务和非常规业务的所有模块。任课教师测试以常规业务核算为主,考核学生对原始票据、记账凭证、内外部财务报表填制的掌握情况,通过在题库内自由组题,区别各教学班考核内容。这个环节主要在实训室通过线上完成,因机房课表安排超负荷运转,加之我们购置的教学软件属于单机版,仅局限于机房实训,而且该公司目前也尚未推出学生端的线下实训平台,受此限制教学实训环节的力度还不够。如果今后能够调整成网络版教学软件,并开发学生端,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使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拓展,将会进一步提高教学实训环节的效果和质量。

会计实务能力范文2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职能

[中图类号]F23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7)04―0045―02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对于加强财务支出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规范单位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从实践的情况看,确实也暴露出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财务管理职能弱化倾向,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管理职能弱化的表现分析

1、事权与财权相分离,削弱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力度。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在管理上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单位的财权与事权相脱节。由于实施集中的会计核算制度,单位的资金按照规定必须全部纳入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财务管理的权限也发生了部分转移。尽管在进行此项改革时一再强调不取消单位既定的财务管理自,但由于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上的不可分割性,这种权利的保留实际上也是“名存实亡”,从而使单位在管理上积极性逐步丧失,而单位仍需对本单位的事权负责。这种财权与事权的脱节所引起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第一,单位组织日常工作的效率低下。单位的财权是实现单位事权的重要保证。在单位财权与事权统一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运用财权以实现事权上的完整性与高效率,同时也能够充分调动单位工作方面的积极性。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以后,由于财权的上移,各单位处理事务的积极性明显降低。由于担心未来报账的困难,在工作中存在着较强的畏难情绪,甚至出现无人管事与干事的现象,更谈不上工作效率的提高;第二,单位对资产的管理职能弱化,资产流失与浪费现象加重。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多数为机关、事业单位,由于非营利组织的资产具有很大的消费性,所以在管理上的难度也显得更大一些,若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资产浪费与流失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实行集中的会计核算,势必形成会计核算游离于单位资产管理之外的局面,使本来就面临困难的资产管理“雪上加霜”。

2、职能定位不清,造成财务管理工作责、权不明确。目前,会计核算中心的建立定位于在上级主管单位统一领导及管理之下,其职能一方面表现为对纳入会计核算中心进行集中核算的单位提供优质、全面的会计核算服务,另一方面,通过集中核算实行资金统筹统管,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但是,就财务管理职能的如何定位却仍然滞后。会计核算中心和核算单位在实施集中核算的条件下,各自的财务权限怎样界定尚不明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互相依赖,出了问题又相互推诿。

3、对单位业务活动的绩效缺乏管理和监督机制,降低了财务管理的效益。在进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前,各单位对本单位所开展的业务绩效评价,一般可采取由单位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与财务部门以及相关的社会中介机构齐抓共管的办法。由于现在采取集中核算,使得单位的财权与事权不能挂钩,财务信息也不全面,而会计核算中心又不能及时掌握单位的业务信息,从而难免会在各单位业务的绩效管理上形成盲区,给核算单位加强绩效管理带来障碍,也很难阻止单位对自身利益的不正当追求。同时,会计核算中心对此也显得无能为力,因为它只能在资金管理方面把关,而不可能对形式各异的业务绩效均做出合理、有效地评价。因此,由于缺乏对单位运营资金所要达到目标的直接管理与约束机制,资金使用效益降低。

4、与报账员及单位沟通不够,财务管理工作渠道不畅通。在现有的运作模式下,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单位报账员肩上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但有些部门和人员误认为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财务工作全部交到了核算中心,高水平的会计人员通过择优录用大多进入核算中心工作,报账员没有用武之地了,对单位的贡献也随之减少,于是出现对报账员的工作不够重视,不够支持的现象。如果核算中心不充分注意与报账员和核算单位的有效沟通,势必会影响单位报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使报账员和核算单位对核算中心有不满情绪,不利于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强化财务管理职能的对策建议

1、明确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定位。明确会计核算中心在实行集中会计核算制度的条件下的职能定位,是明确集中核算各方权、责的前提。也是正确处理好会计核算中心与各单位间的关系、明确和细化各部门自身职能的关键。会计核算中心应该在行政上隶属于上级主管部门,在业务上接受上级财务部门的监督与指导,在为单位提高会计核算服务,强化对各单位的财务监督的同时,还要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的职能,为上级部门、单位和其他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当好决策参谋。这样既可避免财政大包大揽现象,又能充分加强各部门间的相互监督。

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资金的统一监督和核算,对原来各自为政的核算单位的财务工作进行规范,以防范财务风险。首先,会计核算中心对各核算单位具有共性的,经常发生的业务,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对各核算单位的特殊业务,也要求依照统一的规范开展会计工作。如单位的预算收支管理制度、收支流程的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业务绩效评价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其次,针对资产实物和价值管理分离,资产管理风险较大的情况,建议核算中心与核算单位进一步加强合作与沟通,制定合理的协作办法,定期核对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材料的明细账,确保总账与明细账相符,核算单位账务与实物相符。第三,针对单位财权与事权分离的状况,尽快研究和完善业务绩效评价体系,使其充分调动单位开展业务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加强与单位和报账人员的沟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新形势下对财务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对此,在思想上、理论上肯定会出现不同的观点和认识,甚至会引起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员的误解和不满。这就要求会计核算中心在规范自己工作,注意自身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同时,还应与各有关方面、有关单位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双方的信息传递及时到位,以消除误解,加深理解和沟通。

会计实务能力范文3

关键词:人事管理 信息系统 事务处理 决策支持

一、高校实行人事管理信化的必要性分析

高校人事部门作为高校管理系统的核心部门之一, 担负着学校行政管理中重要管理角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提到“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是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之一,是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手段。人事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人事管理科学化发展的必经途径,对促进人事管理科学化、提高人事管理水平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使用计算机辅助人事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人事管理效率,还可以减轻人事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高效的人事管理信息化能够为高校管理者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为科学决策和了解人事动态提供重要依据,它已成为新时期高校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事管理系统开发技术日趋成熟。同时校园网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完善,为高校管理信息化子系统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备,为各行政部门管理软件的集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模式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各高校陆续开始购买或开发人事管理系统,人事管理信息化成为高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目前国内外现状来分析,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模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软件公司独立开发模式;二是高校自主开发模式;三是高校与软件公司协作开发模式。

三种模式的优缺点分析:模式1,具有技术优势。但由于人事事务的政策性、特殊性、复杂性,各高校购买的由网络公司自主开发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与实际人事事务处理流程集成性不强,系统在实际运行中难以达到理想的辅助效果。模式2,人事管理理念强。缺点主要表现在,高校自主研发软件虽有管理实践优势,但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和时间支持。模式3,从一定程度上结合了模式1和模式2的优势,弥补了模式1和模式2的不足。既结合了人事管理的核心理念,又兼用了软件公司的技术优势,二者合一开发的系统既在管理流程和实务处理过程中符合高校人事部门的需求,又在技术上弥补了高校自主开发的不足,逐渐成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干模式。

三、结合浙江省台州学院开发实例分析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浙江省台州学院人事部门,结合人事软件开发现状,选择了高校与软件公司协作开发的模式进行系统的开发。结合人事部门事务流程,人事决策支持需求,通过软件公司的技术可行性分析,台州学院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组成主要分为两大子系统:人事事务处理子系统、人事决策支持子系统。

1.人事事务处理子系统

人事事务处理系统主要用来处理日常人事管理方面的事务性工作,使日常事务处理工作自动化、规划化、透明化。目的是提高人事部门的办事效率,不提供分析、计划和决策支持的功能,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初级阶段。结合浙江省台州学院人事处岗位设置和人事事务涵盖的内容,将人事事务处理系统按照图一进行模块设置。

图一 台州学院人事事务处理子系统结构

主要模块功能解析:

教工信息模块:涵盖教职工信息输入、核对、更新;各级管理员查询、修改、审批数据等功能。下设数据维护、数据查询子模块。

机构编制模块:涵盖学校组织机构的增设、撤销和合并等功能。下设机构字典、机构设置子模块。

岗位管理模块:实现校内各学院(部门)岗位设置、岗位信息、岗位竞聘、聘任考核等。下设岗位设置、岗位竞聘、聘任考核子模块。

人员流动模块:实现引进教师、教师岗位调动、教师进出等。下设招聘流程、校内调动、离校管理子模块。

师资管理模块:涵盖教师学历(非学历)进修申报、教师进修返校管理、进修经费报销等。下设职称评审、教师进修、人才工程、外聘教师、经费管理子模块。

人事管理模块:包括教职工工资发放、津贴福利发放、教职工考勤等功能。下设工资管理、福利津贴、社会保障、考勤管理、年度考核子模块。

高级人才模块:实现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管理等功能。下设学科带头人、人才驿站子模块。

离退休管理模块:实现离退休教职工福利发放,异地安置医疗费报销等。下设退休提醒、退休办理、延退办理、返聘办理子模块。

报表统计模块:实现常规报表数据的自动生成,数据条件查询,人工统计等。下设高基报表、人才资源报表、工资报表子模块。

人事调研模块:实现人事专题调查,政策实施前教职工调研,政策实施后民意测试等功能。下设专题讨论、调查问卷子模块。

2.人事决策支持子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简称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是以特定形式辅助决策的一种科学工具。它通过人机对话等方式为决策者提供了一个将知识性、主动性、创造性和信息处理能力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工作环境,协助决策者分析问题、探索决策方法,进行评价、预测和选优。

结合人事数据统计决策需求,参照近五年来浙江省高基报表数据统计指标,将人事决策支持系统参考如下几个模块进行建设:

(1)教职工职称、学历(学位)、编制分布情况分析模块

(2)专任教师、聘请校外教师岗位分类情况分析模块

(3)专任教师、聘请校外教师学历(学位)情况分析模块

(4)专任教师年龄情况分析模块

(5)分学科专任教师分布情况分析模块

(6)专任教师变动情况分析模块

(7)专任教师接受培训情况分析模块

(8)教职工中政治面貌、民族分布情况分析模块

(9)专职辅导员分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学历情况分析模块

(10)心里咨询工作人员情况分析模块

(11)工资分布情况分析模块

(12)人事专题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模块

DDS是管理信息系统(MIS)向更高一级发展而产生的先进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对各种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分析。人事决策支持系统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按照事先建立的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各种人事统计数据进行量化标准计算,得出综合分析指标,并提出参考性结论。

四、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可行性分析

1.软件开发环境

选择.net开发平台。.net是微软新推出的程序开发语言,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几乎能够运行在绝大多数主流系统平台上,相比较其他开发语言,.NET 能够更好地与 Windows 操作系统、能够轻松实现 Web Server 应用。

开发工具则采用 C#。C#(C Sharp)是微软为.NET Framework 量身订做的程序语言,从根本上保证了 C# 与.NET 架构的完美结合。它全新的技术架构让应用程序和网站开发变得更为简单,C# 拥有 C/C++的强大功能以及 Visual Basic 简易使用的特性,功能更强大、数据更安全。

2.安全性策略

人事数据的保密性,系统的安全性尤为重要。本系统主要采取的安全措施有:用户口令识别;口令加密;访问权限控制;数据加密存储;安全防火墙。

参考文献

[1]何晓.浅议非中心城市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J].中国科技信息,2011(12):130

[2]韩彦铎.高校人事管理与信息化建设[J].人力资源管理,2011(4):123-124

[3]徐锋,方捷,左敦稳,陈建满,张静.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若干问题的探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50-56

[4]张洪林.浅谈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2(20):45-46

[5]尹春华,顾培亮.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决策借鉴,2002(2):41-44

[6]徐涤.基于 的人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编程与维护,2012(8):31-32

会计实务能力范文4

【关键词】财务管理职能;会计集中核算;会计集中核算模式

企业施行会计集中核算是为了规范财务收入、支出行为,强化会计监督及会计核算,封堵漏洞、使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提高。企业单位实行集中核算之后,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收入、支出管理模式,有效规范了企业的支出管理及控制单位经费支出。但是采用集中核算模式企业在财务管理问题上仍出现较多不足和薄弱环节,值得去探讨并找到有效控制方法。

1.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管理出现的主要问题

1.1理财意思不强

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往往只重视财务支出而不注重后果,看重收入而不重视财务预算,重物品购置而不重保管,认为会计核算等同于财务管理[1]。这种情况在许多企业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实行核算集中以后,这类现象突出更明显,许多企业认为把会计事务全部交给核算中心进行办理,企业内部就不会出现其他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认为财务管理仅仅是“审批或签字”而已。

1.2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一套完善、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有些单位虽设置有但在内容描述上过于简单,甚至有些内容在多年前早已不适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普遍不完善。同时,由于当前会计核算中心在处理企业某些业务时没有统一、严格的支出标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企业在资金使用方面存在较强自主性[2]。

1.3企业管理票据领用方面出现漏洞

单位采用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出纳及会计岗位,因此领用票据及使用票据等工作全由报账岗位人员办理,以往由会计岗位人员监督、控制票据使用的环节已不存在。而核算中心没有权利领用票据,向报账岗位人员签发票据,因此对收款、付款票据的具体使用情况,即票据数量使用了多少份,票据上的金额是否全额到账、全部记账,无法得知。在这样一种财务管理脱节、没有相关岗位人员进行监控的条件下,存在经济舞弊的安全隐患。

1.4缺乏业务活动绩效监督及管理制度

企业对业务绩效的监督和管理不强,使企业财务管理效益降低。在进行集中核算前,各企业对本企业所开展的业务活动绩效评估,一般采用由企业领导、业务部门主管、财务部门及各相关中介机构共同管理、监督的办法[3]。但是现在实行企业集中核算,致使企业财务权利及事务权利不能相挂钩,财务信息变得不全面,另一方面核算中心不能及时获取企业业务信息,导致在各企业业务的绩效管理监督上形成一个盲区,给核算企业加强业务绩效管理、监督带来困难,也很难防止企业通过不正当方式追求自身利益。同时,核算中心对此也表示无能为力,因为核算中心只能在资金管理工作上面把关,而不能对企业各自形式的绩效均作出科学、有效、合理的评估。因此,由于对企业运营资金所达到的预期目标,缺乏约束制度和直接管理,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2.加强财务管理职能之策略

2.1建设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应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对会计项目实行集中核算的主要目的是对资金进行统一核算及监督,对原先各自为政的核算监督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规范,防止出现财务风险[4]。首先,核算中心对核算企业都有具有共性,对常发生的业务活动,应制定一个规范、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同时针对核算单位开展的特殊业务,也应依照统一的规定进行会计工作,如企业的业务绩效评估制度、预算收支管理体系、资产管理规定、奖惩措施以及收支流程管理规范等。其次,针对分离企业资产实物及其价值管理,资产管理存在较大风险等情况,建议会计核算中心与实行核算企业加强沟通及合作,制定合理的共同协作方式,做好对材料明细账、固定资产账、库存商品进行定期核对,保证明细账与总账一致。

2.2强化会计法规制度,明确会计职能

制定法律规范的部门应依据《会计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实际出台相应的法规文件,以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活动,确保会计集中核算有序运行[5]。财政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集中会计核算。定位好会计核算中心在进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的职能,是确定会计集中核算各岗位权责的首要条件,也是处理好各企业与会计核算中心的关系,细化、明确各部门职能的关键所在。

2.3明确并规范企业经费开支

企业相关部门应制定经费收支标准,明确规范经费支出通道。制定一套可行、统一的经费支出制度,从制度上防止企业在费用支出方面出现互相攀比及滥用资金等情况。通过实践得证,尽管当前企业采取会计核算制度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完善,但是在调整会计核算方法、强化财务资金收支管理以及预算执行控制等工作内容上都取得比较满意的成果。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改革的意义,明确核算中心是预算执行控制机构的地位,把预算执行作为主要任务,调整工作职能,处理好内外关系,不断加强财务管理职能。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内企业实行财务管理、控制体系还没有达到较高水平,在实行财务集中控制管理模式的同时,应实事求是的了解该模式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且综合情况认真研析存在问题的内在根本寻找突破口。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及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不足之处,建立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不断强化财务管理职能,规范资金收支标准,从而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翟华.企业财会集中核算模式下的财务管理职能探析[J].财政监督.2009(06):37-38.

[2]娄芳.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的财务管理职能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5):225-226.

[3]解晓丽.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现代企业教育,2009(20):107-108.

会计实务能力范文5

【关键词】外贸会计实务;特点;操作规范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对外贸会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尤其是对外贸会计实际操作能力方面,要求操作人员不仅具备基本的外贸会计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所以,认清我国外贸会计的特点、明确外贸实务操作规范的保障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外贸会计实务的特点

我们在分析外贸会计实务特点的时候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外贸会计实务技能的理论知识特点,一个是外贸会计实务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特点。这两点也是外贸会计熟练运用的基础。首先是外贸会计实务技能的理论知识特点,主要体现在外贸实务需要运用很多实例去了解会计核算的方式,而对于那些政策性比较强,操作难度比较大的报关的关税、消费品的消费费、增值税免抵退、出口退税等相关税收知识,以及对外管局和银行提供的财务报表、企业间的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式等都有详细的介绍,具备很强的实用性。其次是外贸会计实务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特点,主要体现在外贸会计实务的操作流程,外贸会计不仅需要掌握内销会计的操作流程,还要了解用什么时候的汇率来计算外贸收入、退税额按国税局出口退税率中规定的对应税率来计算、收入汇率与实际收汇的汇率差额确认汇兑损益以及每个月向国税局申报出口退税等,加上外贸操作还具备很强的法律性,要掌握国际相关法律法规跟国内会计法律法规的差别之处。此外,还要对外贸会计实务的操作业务有个清晰的了解,不同的外贸会计实务操作人员由于自身业务的熟练程度不同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外贸会计执行力。所以,这些也是影响外贸发展的因素之一,必须给予重视。

二、外贸会计实务操作规范的保障策略

1.加大外贸会计人员自身职能的转变力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创新与发展,要认真看待外贸会计人员的职能转变训练模式。如何更好的对外贸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已经成为转变外贸会计人员自身职能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职能转变之后的技能培训工作,有助于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全面提升,也能够更好的适应会计人员岗位可能发生的变化,运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来解决会计人员的业务培养问题,转变外贸会计人员的自身职能,强化外贸会计人员的应变能力。要从根本上提高外贸会计人员的实务操作能力,就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培养外贸会计人员的岗位技能,还有国际化标准下的会计核算等工作,运用国际化的会计理论知识培养从业人员的岗位适应能力。根据具体的操作能力和岗位使用能力来判断个人的业务能力,对于综合性比较高、有提升空间的人员予以相应的激励。

2.建立健全外贸会计实训平台

对于外贸会计实务的学习人员来说,建立健全平台也就是加强其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对外贸实务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有个清晰的认识,在脑海中有个准确的衡量标准。要积极建立外贸会计人员的健康发展制度,明确其可持续发展规范。而各个高等院校在培养外贸会计人员的时候,可以开展校企合作,强化企业跟学校外贸会计人才的合作,打造外贸会计实务操作的训练平台,为学校外贸会计人才的实用性做好准备。在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培养的过程中尊重企业的意愿和实际需求。不影响外贸会计学生实际发展空间的前提下,有所吸收的采纳企业提供的用人建议和培养建议。在对外贸会计人员训练的时候要在每一个时间段开展一次实际训练,从而提高这些学员的积极主动性。事实上,在校企合作建立健全实训平台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在更深的程度上,可以适当考虑定向培养的方式,注重外贸会计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全面涉及,而企业的培养则可以适当的根据自身的用人需求进行调整,对学生的外贸会计实务实践知识进行培养。不断加强就业人员的责任感以及价值观,站在实用性这个出发点来考虑自身应用能力的改善,开展的发展规划也要具备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出一批具备规范性与可操作性的外贸会计人才。

3.建立健全外贸会计实务操作规范的监管制度

要想外贸实务得到更加顺利的发展,就要建立健全外贸会计实务操作规范的监管制度,从而更好的为进出口贸易服务,也能为对外贸易提供动力源泉。也可以说,外贸实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外贸会计实务操作规范的监管制度,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外贸会计实务操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能提高外贸会计人员对于资金的责任感。比如,在对外贸资金的监管制度中,就要对外贸会计实务的具体操作规划与责任进行规定,要建立相应的制度考核标准,用这个标准去考核外贸会计人员的工作指标,考评数据主要的来源是资金使用与出口退税的退回,之后从综合考评结果中把有用的信息提取出来,计算到考评体系中。强化外贸会计操作规范的监管,还要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遵循激励原则,对于外贸会计实务操作的正确行为进行奖励,错误行为给予处罚,运用奖惩制度来激发外贸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扩大外贸产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培养新型外贸会计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要加强外贸会计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建立健全外贸会计实务操作规范的监管制度,从而为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薛见萍.外贸企业会计内控研究[J].现代商业,2012(29).

会计实务能力范文6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核算

在当前全球经济下滑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需要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财务风险与日剧增。为了应对经济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更好的预警风险、化解风险,谨慎性原则成为保证会计信息客观公正的重要原则。

一、谨慎性原则概述

谨慎性原则,又称为稳健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即“宁可预计可能的损失,不可预计可能的收益”。

它源于会计事务的不确定性,表明了会计人员在会计事物处理的过程中的责任态度,通过合理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与会计核算估计风险损失,使公司尽量少出现虚计资产和虚增利润这方面的现象,向公司外界提供更为真实客观的会计信息,从而避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盲目决策。这种核算措施有利于实现利益最大化,是会计核算原则中的一项重要原则。

二、谨慎性原则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适度运用

(一)在资产方面。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方面应用很多。第一,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上,充分体现谨慎性原则。实际工作中,小企业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例如当物价上涨时,企业若采用先进先出法,会使当期成本降低,期末存货价值升高,利润虚增,不符合谨慎性原则。第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上,充分体现谨慎性原则。第三,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上,充分体现谨慎性原则。小企业按照法律程序自主研发并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实际成本为其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而企业研发过程中所产生的材料费、开发人员薪酬等费用看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否自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二)在收入方面。按照谨慎性原则,企业销售商品的收入确认必须满足五个相关条件: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对已售商品没有保留继续管理权或实施有效控制;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如果有任何一个条件没有满足,即使收到货款或已发出商品,也不能确认收入。

该准则根据小企业自身的特点规范了小企业特有的会计准则,但新生的事物总有不足之处。比如该准则不要求小企业提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这样就会使利润增加,如此以来,小企业会计就没有充分遵循谨慎性原则,致使小企业会计不是“生存之会计”而是“利润之会计”。

三、谨慎原则在会计实务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一)谨慎过度。由于谨慎原则仅仅是在进行会计实务过程中所要遵循的某项原则,即不是某项具体的规定,更多的还是靠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觉,成为在实际处理会计实务中的一项自我要求和心理标杆。

(二)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在进行真正的会计实务时,需要会计专业的人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从业经验对各种指标进行判断分析,以及对各种风险进行分析。然而目前从整个就业群体来看,虽然每年从各高校毕业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层出不穷,除了应届的本科生,还有各专科、成人教育学院毕业的各类学生。

(三)谨慎原则受企业经营者主观意愿的影响较大。由于谨慎原则仅仅是从事会计实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项原则,一个心理标杆,并没有具体的明文规定,和具体的指标定义,因此它的定义和应用会因人而异。而在具体的公司实务中,由于公司的具体经营者会对谨慎原则有着不同的理解,并且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和个人对公司的愿景进行一个主观的调整。

(四)审计的不确定性使谨慎原则被无穷扩展。出于每个会计从业者的普遍的心理,人们都将工作仅归于工作,不希望承担过多的责任,尤其是在从事会计行业中,由于会计是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发展,掌握着企业赖以生存的现金流,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地位相当重要。

四、会计实务中利用谨慎原则的意见和建议

(一)注意谨慎原则的运用范围。在进行会计实务的处理中,既不能过分的使用谨慎原则,即处处小心,畏惧风险,使得整个企业止步不前,不能很好地把握市场环境和机遇,进而失去了企业成长发展的先机,过犹不及。也不能忽略谨慎原则的使用,好大喜功,对于风险盲目的估计,过于乐观,使得整个企业根基不牢,一旦市场环境稍微有所变化,或政策改革,就面临倒闭的局面。

(二)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实务时,需要对相关指标进行准确度判断。这种判断能力是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员必须具有的素质,可以对相关的最新的法律法规对本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等进行预估。从这个角度来说,在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相关事务处理时,需要合理应用谨慎原则,主要根据实际以及往年的数据进行切实合理的判断,不能掺杂太多的个人主观因素,判断结果需要合理客观,充分发挥个人的会计职业能力。

(三)在会计报表中充分批露与谨慎原则有关的信息。由于在真正进行会计实务的处理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想象不到的额外因素的影响,很多指标的处理都需要会计人员自主根据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以及对整个行业的了解进行估计和判断。因此在进行会计报表的制定过程中,谨慎原则应该贯穿始终,对需要谨慎判断的地方进行充分的提醒和披露。在整个会计报表中,尤其是对有关谨慎原则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充分的披露和处理。

(四)加大外部审计的监测力度。为了使整个会计实务的处理过程中更加注重合理应用谨慎原则,因此除了内部的激励和管理之外,还需要从外部施加压力,加大整个会计审计的监督力度,使得谨慎原则能够贯穿整个会计实务的处理过程。就此,加大外部审计力度时,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例如加大审计范围和审计深度,对发现的会计实务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彻底核对,一旦落实,需要辅以严厉的处理手段;而对于较为合理完善的会计实务,则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和鼓励。

在如今多变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每一个企业能够扎实稳定地进行会计实务的处理,是每个企业发展成长的关键。使会计实务不仅能够真实的反映上一会计年度的公司运营状况,以及今后公司的发展方向,各类费用的调整,以及相应风险的合理预测,都离不开在处理整个会计实务时的谨慎。谨慎原则应贯穿整个会计实务的整个过程,不能忽视谨慎原则,否则会使整个公司处于风险之中;另一方面,也不能过分使用谨慎原则,否则会使整个公司止步不前,错失发展的市场先机,使得整个公司不能很好的发展运行。在今后的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视会计实务的同时,也要重视谨慎原则在其中的应用,使会计财务真正能够为公司发展提供可靠合理的战略制定依据。

参考文献:

[1] 吕庆君.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问题探讨[J].现代商业,2014,(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