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问答知识竞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诗词问答知识竞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诗词问答知识竞赛

诗词问答知识竞赛范文1

第一,学校重视不足。开学安排课务时,思想品德课永远充当主课的配角。首先体现在排课上,上午第一、二节课从来不会排思想品德课,一般都是排在上午最后一节和下午,有时甚至排在第三节课体育课之后,上课效果可想而知。其次,某些学校的领导为了应付上级检查,都象征性地带一两个班的思想品德课,遇到开会、出差等情况时直接让学生自习。长此以往,学生都可以“自学成才”了!还有,很多学校为照顾即将退休的教师,让他们改教思品,一个思品教研组里,竟然有语文、数学、英语等教师,而且整个思品教研组严重“老龄化”,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第二,教师流于形式。由于地处偏僻、信息闭塞等条件限制,乡村中学教师外出听课和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加上缺乏竞争意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难以提高,难以适应新时期时政教学的要求。甚至一些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停留在一二十年前,平时上课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照本宣科,考试前发几张讲义让学生背一背,考出高分就行。这种重分数轻能力的做法,定会造成时政教学效果欠佳。

第三,学生自身的限制。乡村中学的孩子多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多由爷爷奶奶等长辈照看,由于无力监管,一部分学生整天沉溺于网络和游戏,导致兴趣爱好错位,失去主动接受时政教育的家庭氛围。还有部分学生是住校生,但乡村学校教学设施相对落后,学生获取信息途径相对不足,信息来源匮乏,导致学生只能抱紧课本,“死读书,读死书”。

由于以上几方面因素,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毫无兴趣,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弱,影响了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效果的发挥。为此,乡村中学教师需要正确对待时政教学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教师要从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关心时政。时政内容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时政教学就必须及时、准确地反映现实,紧紧把握住时代脉搏,同时紧密联系教材内容,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乡村中学时政教学策略

时政教学的活动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笔者经过多年探索,把时政教学大致分为两大类:课内时政教学和课外时政教学。

(一)课内时政教学

课内时政教学形式大致有报道型、评论型、结合型等。

1.报道型。课前进行5分钟“新闻报道”。在课前,由教师吩咐学生课后看新闻,搜集资料,内容大致包括国内外大事和本地区要闻。搜集资料的途径是多样化的,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获取,也可以收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能够引起思索的事件,这些都是报道的素材。报道的角度是多方位的,可以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呈现。这种方式一经推出,就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上课时,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发言。短短的五分钟,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能增强学生参政议政、关心国家、热爱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2.评论型。即针对某一重大时政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从而达到认清社会现实,提高思想品德觉悟的目的。课前,笔者通常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了解当前的一些国内、国际的重大新闻,经分析后找出对学生有教育意义或有一定吸引力的信息,在上课时,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讲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主发言,畅谈自己的感想。如:你怎么看待《中国诗词大会》爆红?你如何看待中国人抢购日货现象?因为涉及的信息都是学生耳闻目睹的,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找到了交流见闻的空间,在学生们中间也营造了学习时政的良好氛围。

3.结合型。时政教学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大部分教师都把精力放在书本知识的讲授和记忆上,造成课堂上“老师喋喋不休,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将时政内容穿插于课堂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能完成教?W任务,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社会实际问题进行思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保护智力成果》一课时,笔者播放了自己剪辑的一段视频资料《王老吉和加多宝的“红罐”之争》,学生在看得津津有味的同时,明白了知识产权的价值,也明白了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课外时政教学

时政教学的课外活动形式更是丰富多样的,主要有举办时政知识竞赛、开辟时政园地、举办图片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

1.举办时政知识竞赛。由教师将一定时期内的重大时政编制成多种形式的赛题,如填空、选择、辨析、问答题等,要求学生必须在指定时间内回答,回答方式为抢答、必答、轮答等,教师依据回答的正确程度评分,然后以得分多少决定名次。那些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是喜欢关心时政的学生可以从中找到自信,他们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时政知识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关心国家大事的自觉性。

2.开辟时政园地。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由学生们自己推选出有书法、绘画特长的同学担任组长,各组每周轮换一次。然后,在每班教室墙壁的醒目位置划出一块专区来作为时政园地,各组成员负责搜集各种时政资讯,书写或粘贴在时政园地内。到了期末,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评比出优秀组。学生从这小小的园区里汲取到了很多新鲜的新闻,课后他们还会聚在一起高谈阔论,如:如何做到精准扶贫?如何应对校园暴力?这种形式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了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等。

3.举办图片展。组织学生搜集各种与时政有关的新闻图片、新闻的背景材料、名人轶事等,然后将这些东西粘贴在一起,放在橱窗面向全校展出。最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根据作品的知识性、趣味性和美观度等方面评选出优秀作品。2016年神州十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后,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九(4)班第二小组的学生就制作了一组以“飞天梦”为主题的图片展,图片涵盖了从“神一”到“神十一”成功发射的场景和历任航天员的照片,并配上文字讲解,图文并茂,展出后轰动了全校,吸引了一拨拨的学生前来参观。

4.参观访问。由教师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展览馆或者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参观访问。参观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有目的、有计划地参观访问,最好设计好一些问题,这样才能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活动。这种形式能够使学生对某个时政问题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和比较深刻的感悟,也可以让他们接近现实,明白道理,激发斗志。几年前,笔者带领学生到我们本地某知名企业参?^访问。通过参观,学生对企业的高科技成果啧啧称奇,无不兴奋难抑,摩拳擦掌。此举不但让他们明白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明白了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也激发了他们长大以后创业的激情。

诗词问答知识竞赛范文2

论文摘要:文章认为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改革,应从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革、考试评价方式的变化诸方面整体推进。

目前,高职院校语文课程边缘化的趋势愈演愈烈,改革已成为拯救母语教学的唯一路径。这种改革应抓准语文学科的既定特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的实际状况等要素,有的放矢,彰显特色。它实际涉及到了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革、考试评价方式的变化诸方面。下面笔者将从务实的角度,对这些问题略加论述。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教学理念的落后,是高职语文教学积重难返的深层次原因。故教学改革的推进,必须以新教学理念的确立为前提:

首先应树立大语文的教学理念,广视野、多视角的观照语文教学:既然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就应以生活为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知行结合、学用互证。既然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衍生物和结晶体,就应以文化来统领文章学、文学,打通文史哲、融汇言情意,多科互渗,相资以为用。既然语文是一门艺术,就应少咀嚼“为什么”,而多感悟体验“是什么”,也即要让学生充满体验的激情、参悟的乐趣。

其次要明确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也就是要确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教师不再是“真理化身”、“文化权威”的角色,而成了学生智力潜能的挖掘者、创造力的激发者、学习的引导者、生命活力的调节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成了知识信息的主动加工者和课堂生态的积极建构者。这种定位,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将老师从繁琐单调的文章分析中解放出来:师生的默契配合,会共同构建出灵活高效的课堂生态环境。

还应从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和内在要求出发,尊重并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强化训练和实践环节,教方法、教规律、教运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切实提高他们准确娴熟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真正让语文成为学生立身与行事的资本、就业与生存的利器。

二、教学内容的调整

高职语文“教什么”的问题多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应突出以下三方面内容:

应突出基础性内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欠缺,是高职学生的致命软肋—这种“头重脚轻根底浅”的病症若不及时疗治,定会影响语文教学的优质高效,并最终导致学生“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悲剧。基此,语文教学内容的设置应注重与学生现有知识结构的衔接,应以便于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为限度—不求系统高深,但求于艺有补。如此设置,会为学生语文学习由量变到质变作好铺垫。为此建议同仁们编写校本教材,以专题式编排代替传统的文选文体式编排。即可将辞格、词汇、句式、篇式、意象、意境、阅读方法、逻辑常识、典故寓言等列为专题,并配以典型实例或篇章精讲勤练,进行专题式学习。

应突出实用性的内容。职业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由此出发,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即提高学生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学生若籍语文课程的学习而具备了一笔好字、一手好文章、一张铁嘴、一种灵活的思维等素质,就可加大就业竞争的筹码,增强进一步发展的后劲。所以,语文教学内容的设置,应尊重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以便使他们知其利而好其学、明其理而乐其事。如此看来,书法练习、口才训练、应用文写作、说文解字、病文修改、对对子等均应纳人语文课程体系,必修课课时不足,则可以选修课的形式作为补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文中的实用性内容,正是学生就业与生存必备的利器。

应突出人文性内容。现在的高职学生,基本在中西文化大碰撞的背景下长大,西文文化中的个人至上和享乐主义对他们有至深的影响。加之大多属独生子女群落,故责任感缺失、意志力薄弱、以自我为中心、社交障碍等症状比较突出—如此种种,显然极难适应未来职场的要求。所以培养他们敬业乐群,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而注重人文性,就是注重以人为本、文以化之;就是注重人的“精神成长”,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就是强调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融处,强调人之为人的尊严、价值和情感。惟如此,人才能从生物层面的个体生命真正成为人文层面的“主体角色”,才能适应社会的生活和职场的竞争。

蕴藏有人文性的语文材料俯拾皆是,而雅俗共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显然是最好的载体—它们形象化与情感化的特质,非常适合“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高职生的口味。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应以赏识教育贯穿始终。高职院校的学生,个个类似《红楼梦》中描述的那块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顽石”,常因“无材可去补苍天”而自惭形秽、自怨自叹。若为师者再对其抱以成见或投以白眼,就会加剧他们的心理挫败感,进而导致他们学习兴趣和信心的降低—教学主体的不作为,定会带来教学效果上劳而无功的尴尬。此种情况下,赏识式教育正可派上用场。赏识就是要尽可能地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有度地赞美鼓励;就是要尊重学生,给他们以自信和成功的心理暗示—因为“人性之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前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语)。在此原则下,这些“顽石”虽不人“补天者”的法眼,毕竟“灵性已通”,潜质已备,只要精心雕琢并假以时日,即能化石为玉、有所作为。

具体到语文教学的操作层面,可精心设计课文导人,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可将母问题分解为若干子问题以降低难度,令学生思而有所得,得而有所喜;可议善意委婉的提醒代替简单粗暴的棒喝,令学生闻之而后悟,悟之而后勇;可以生动有趣的形象描述和实例例举提其兴趣、激其潜能;可鼓励他们在以不确定性为特点的文学欣赏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在师生交流中有意忽略其小瑕而昭其美质……赏识的方法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而运用之妙,全凭真心。

应注重差异化策略的运用。高职学生是具有“另类智力特点”f}l的青少年群体。而差异化,就是要求教师从他们的“另类”出发,从他们不同于中职生和本科生的智力特点出发,从不同专业学生的兴趣取向和知识质素出发,从不同班级的文化生态出发,从不同个体的个性特征出发,明理力行因材施教。深一层说,就是要求老师在把他们的“另类”作为一个事实接受下来的同时,还要努力把它转化为一种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

在差异化策略观照下,语文并不适合在阶梯教室上大课—不同专业或班级的学生挤满一个偌大的空间,很多语文教学活动无法有效地展开,个性化的指导更是无从谈起。差异化策略还要求语文教学方法随教学对象的不同而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我院为例,文物鉴定班的学生历史文化知识相对丰富,使用点拨式教学法成效显著;导游班的学生活泼好动,可以多设计一些参与性强的教学环节吸引他们;广告设计班的学生擅长画画,可经常鼓励他们上黑板画图以辅助教学……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差异、利用差异,可事半而功倍。

应推行“以行动导向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方法"}1。这种方法重参与、重互动、重实践、重过程,力求将语文教学由封闭变为开放,由静态变为动态,由一元变为多元。它鼓励学生开口说、动手写、用心听、细心读;鼓励他们以“世界”为书本,“从无字句处读书”;鼓励他们在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中锻炼自我、提升能力。提及语文活动,笔者认为它较好地体现了“以行动导向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方法”—无论是侧重于知识积累的活动(如知识竞赛、诗词竞猜等),还是侧重于口语表达的活动(如演讲、辩论等),抑或综合表演型活动(如演课本剧、交际演习等),都可使学生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放飞思维,在手口脑的联动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四、考试评价方式的改变

考试评价方式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制约,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成败。所以,改革考试评价方式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义。结合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进行如下改革:

可推行以“作品”鉴定为主,以理论成绩为辅的方式。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并不以高深的理论素养见长。他们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从各自的“作品”中体现出来。也就是说,他们一学期的书法作品、读书笔记、应用文习作等“硬件”,即是判别其能力水平的主要依据—那些理论性概念性的东西是不必作过多硬性要求的。

可提倡以灵活考察为主,以标准化考试为辅的方式。即要改变以一张考卷定成败的评价方式,代之以全程动态监测的评价方式。也就是要综观学生一学期的学业表现,从课堂问答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语文活动参与情况等多个角度量化估值,予以评价。这种评价能比较好地避免考生平时缺课而考前突击的现象,也有利于语文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