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数字通信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数字通信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数字通信技术

现代数字通信技术范文1

关键词:3G视频通信H.264/AVC容错技术

传统的视频编码标准都是围绕比特流的概念组织的。实际上用于传送数字视频的大多数网络体系结构并不适合直接传输比特流。在许多网络体系结构中,比特流需要拆分为数据分组。这些分组的特性,如最小/最大尺寸、相关开销和差错属性等在网络体系结构间、甚至在某个给定的网络体系结构内也是很不相同的。假如视频编码器自身能和网络特性很好的匹配,将能够获得更好的视频QoS。问题是如何容错地支持易差错的无线移动网络?为了解决无线移动信道视频的容错传输,我们将采用如前向纠错编码及支持差错复原的视频压缩编码技术来解决。H.264编解码器可以很好的解决易差错信道的视频容错传输。在3GPP/3GPP2的传输环境下通过选择适当的条带长度使H.264编解码器和无线移动信道的网络特性得到很好的匹配,实现无线移动信道视频的容错传输。H.264标准适用于无线网络传输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概念上分为两层:视频编码层VCL(VideoCodingLayer)和网络抽象层NAL(NetworkAbstractionLayer),其中VCL负责高效的视频内容表示,它被设计成尽可能独立的网络,NAL负责对编码信息进行打包封装并通过指定网络进行传输。H.264中还定义了两种新的帧编码类型,即SP帧和SI帧来完成不同流的切换,可以根据传输网络和用户终端的具体情况自适应地在不同码率的视频流之间切换,这大大改善了视频流对3G网络的适应性。

一、3G视频通信中容错技术的应用

3G通信技术的出现使对话式无线视频业务成为可能,虽然3G网络在移动环境下的带宽可达384kbps,在静止环境下的带宽可以达到2Mbps,但是由于信道衰减、建筑物遮挡、终端移动、多用户干涉等原因影响,使得信道是时变且高误码的,因此,在3G网络上传输视频流时,仅仅追求高的压缩效率是不够的,必须有一定的容错和错误掩盖措施。最新的3GPP/3GPP2标准要求3G终端支持H.264/AVC视频编解码技术,同时由于硬件的限制,3G终端只支持部分H.264/AVC的容错工具。H.264中虽然提供了一些容错工具,但是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用途和目的,即在不同的场合需要选择不同的组合来使用。

1.1错误隐藏技术由于错误隐藏技术能够利用接收到的数据来恢复丢失的数据,因此一般都应用在解码器端。在无线网络环境中,解码器的这种能力尤其重要,因为无线网络环境中误码率高,很多RTP包在传输中被网关或者路由器丢弃,而这些丢失的数据又必须在解码器端根据空间和时间上的相关性来恢复。错误隐藏技术的实现方法也很多,在JVT参考软件中,就使用了一种空间相关性的方法,即使用被丢失宏块周围的4个宏块来恢复被丢失的数据,其选用的标准是使恢复后边缘数据的SAD(sumofabsolutedifference)差最小。这种方法的效果虽不是最好,但是计算简单有效。

1.22Slice结构为了满足MTU大小的要求,在3G网络视频传输中对视频进行分片压缩显得尤其重要。经过分片压缩后的视频中每个RTP包中包含一个片,一般每个slice中包含一个或者几个宏块,并以RTP包的大小满足MTU的要求为准。

1.3帧内编码块刷新由于帧内编码不依赖时间上相邻帧的数据,所以帧内编码块能有效地阻止由于包丢失甚至帧丢失而引起的错误传播。对于对话式视频业务来说,由于实时性要求高,而且I帧刷新的频率较低,因此可以用帧内编码块来部分代替I帧的作用。H.264/AVC提供了两种帧内编码块刷新(intrablockrefreshing)模式;其中,一种是随机模式,即用户可以选择帧内编码块的数目,而由编码器随机决定哪些哪些位置上的宏块实行帧内编码;另一种是行刷新模式,即编码器在图像中依次选择一行进行帧内编码,但图像分辨率大小不同,每次需要帧内编码块的数目也不同,例如在QCIF格式图像中,每次需要选择一行,即11个宏块进行帧内编码,而在CIF格式图像中,这个数字变成22。

1.4参数集(ParameterSets)H.264标准中,取消了序列层和图像层,将原本属于序列和图像头部的大部分句法元素分离出来形成序列参数集SPS(SequenceParameterSet)和图像参数集PPS(PictureParame2terSet)。序列参数集包括了与一个图像序列有关的所有信息,如编码所用的档次和级别、图像大小等,应用于视频序列。图像参数集包含了属于一个图像的所有片的信息,如嫡编码方法、FMO,宏块到片组的映射方式等,应用视频序列中的一个或多个独立的图像。多个不同序列参数集和图像参数集被解码器正确接收后,被存储于不同的己编码位置,解码器依据每个己编码片的片头的存储位置选择合适的图像参数集来使用。

1.5冗余片(RedundantSlice)H.264编码器除了对片内的宏块进行一次编码外,还可以采用不同的编码参数对同一个宏块进行一次或多次编码,生成冗余片,冗余片的信息也被编码进同一个视频流中。解码器在能够使用主片的情况下会抛弃冗余片,反之如果主片丢失,也可以通过冗余片来重构质量。

1.6灵活的宏块排序(FMO)FMO技术通过片组(slicegroup)技术来实现。片组是由一个或者多个片组成,而每个片中通常包括一系列的宏块。采用FMO进行视频编码的好处在于,可以使因信道传输而引起的错误分散。具体实施方法是:帧图中的宏块可以组成一个或几个片组,每一个片组单独传输,当一个片组发生丢失时,可以利用与之临近的已经正确接收到的另一片组中的宏块进行有效的错误掩盖。片组组成方式可以是矩形方式或有规则的分散方式(例如,棋盘状),也可以是完全随机的分散方式。采用FMO提高了码流的容错能力,却使编码效率有所降低,同时也会增加编码延迟时间。

二、结论

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第三代数字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以及多媒体信息服务(MMS)的兴起为无线移动环境下的多媒体通信业务(特别是视频)提供了应用和发展的需求.多媒体业务是3G的基本业务之一,然而视频通信业务对3G网络还是一种挑战,这是由于无线网络是一种易错网络,容易受到多径干扰、阴影衰落等多种条件的影响,致使视频传输流中的RTP包会大量丢失,因此对于3G无线网络中的视频通信业务,容错技术是不容忽视的。H.264/AVC视频编码标准本身提供了许多容错工具,可以很好的解决易差错信道的视频容错传输,提高3G视频通信的可用性。

参考文献:

[1]潘全卫.DHCP服务器容错方案[J].网管员世界.2009.(5):55-56.

现代数字通信技术范文2

一、我市地籍管理工作的现状

我市地籍管理工作较薄弱,全市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没有彻底结束;城镇基准地价体系建设尚需完善;我市首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于92年底完成,长期以来首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成果为我市土地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但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做的不够详细,地籍档案的管理不够完善,为查阅带来不便;近期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成果已经移交,但还未全面投入使用。地籍管理工作大多是沿用传统的手工模式,地籍信息化进程缓慢。

1.我市首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结束于1992年,第二次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成果,已于近期通过验收。全市共形成土地利用现状图(1:1万标准分幅)186张,土地利用权属界线图(1:1万标准分幅)186张。以上图件资料为我市土地管理提供了翔实的依据,为我们进行全市耕地评等定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坡耕地及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供了工作基础图件。

2.我市国有土地登记发讧工作始于89年底,市土地勘测规划队(后演变为铜川市规划设计院)作为市土地管理部门指定的土地登记机构,承担着市规划建成区的国有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各区县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区内的国有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历年来,受理申报用地一万三千多宗,共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近六千宗。在当时情况下,基本上满足了土地管理的要求,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全市范围内没有进行城镇地籍调查,造成以上土地登记存在一些弊端,如土地登记没有按辖区、街道系统进行,土地登记较凌乱,登记区内缺少完整、具有现势性的登记图件,由于城镇居民的宗地图是现场钢尺勘文,界址点没有统一的坐标,宗地图精度不高,相邻宗地间界址吻合性差,往往引发土地争议。

1999年底我市开展了城镇地籍调查,全市共完成调查41.9 km2,完成调查宗数13451宗,其中市规划建成区共调查面积21.5 km2,调查宗地6777宗(其中区4671宗,印台区2106宗),所有宗地图形都已用RDMS瑞得数字化软件完成地形、地籍测量,地籍权属资料齐备。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中,我们根据全市具体情况,进行了城镇地籍变更调查和新增城市用地补充调查,现成果已通过初审。根据国家及省上的安排,我市印发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工作已成为今明两年的地籍管理工作重点,工作中我们可结合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的最新成果,将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的有关内容录入数据库中。我市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已初具雏形。

3.由于机构变动等原因,申报、发证的档案材料及各种地籍统计资料图件的管理不很完善,大部分的地籍档案材料委托市档案局管理,为日常的地籍变更查阅带来诸多不便。

二、进行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大势所趋

地籍信息管理系统( Cadastr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IS),是一个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宗地信息的产生和变更为主线,高效能地采集、存储、处理、输出和传输地籍信息及相关的办公公文信息的一个多用途信息系统。该系统首先面向土地的行政管理工作,为相关科室日常办公业务提供一个工作平台。由于输入该系统的信息是经过标准格式加工的,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减少了工作流程,加快了科室文件传递速度和准确度。所以,地籍信息系统的应用将大大提高国土管理的工作效率,并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将进一步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我市传统的地籍管理手工作业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国土管理的需要。铜川市急需进行地籍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中要以铜川市国土资源管理、城乡建设发展辅助决策为目标,以多种比例尺图件、多种应用层面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为构成的地籍信患自动化为手段,综合汇总各宗土地的位置、权属关系、用途(地类)、面积及土地价格等信息,建立以测量子系统、图形子系统、权属子系统、土地利用现状子系统、档案子系统和Inter网应用子系统等为构成的铜川市地籍信息管理系统。

1.国土资源部要求,土地管理要以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实现地籍信息采集、处理、储存、应用自动化,实现地籍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要完成大城市和部分市、县城镇的城乡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初步形成全国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网络。

2.进行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土地储备等土地有偿使用的推行,涉及到大量的土地产权关系,十分复杂,客观要求我们科学管理,为正确处理土地使用者之间、土地使用者于国家、集体之间的关系,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并对土地进行产权状况、利用状况等进行科学分析,为城乡建设、土地储备提供辅助决策支持。由于地籍信息的数据量大、内容复杂,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已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迫切需要在计算机网络下,借助于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手段加以解决。

3.进行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建立我市现代数字化地籍是地籍管理工作的需要铜川市土地面积3882.6 km2,国有土地约有1188.05 km2,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需登记宗地约有九万多宗,长期以来,地籍管理工作较薄弱,现全市城镇地籍调查虽基本结束,但国有土地的登记工作量依然很大,而大面积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村组发证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证发展工作进展较慢,要想尽快完成全市范围的城乡土地总登记,用常规的地籍管理手工作业方式是很难完成的。

地籍管理的工作对象是土地产权,直接涉及广大用地者的切身利益,地籍管理是一种技术性工作,更是国家赋予权利的运用,地籍管理工作人员就是地籍管理的权利载体,不规范管理就有可能产生现象,实现地籍信息管理系统,是规范服务、杜绝腐败的有力手段。

三、建设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铜川现代数字地籍的基本思路

1.我市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已基本具备条件,由于各方重视,我市地籍管理的工作力量逐渐加强,市国土局成立了国土资源信息中心,专门从事地籍管理的有关技术工作,该中心配备了大容量的计算机、扫描仪及大幅面彩色绘图仪等,并购买了经国土资源部测评合格的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类软件等。

全市已基本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所有宗地图形都已用完成地形、地籍测量,每一宗地进行了数宇化图形编辑及属性的录入,为我们进行GIS数字化图形系统建立创造了条件。地籍调查形成的档案资料及以往形成的土地登记的档案资料为我们进行随后的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提供了条件。各区县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及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成及全市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工作的开展,为最终完成我市城乡一体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保障。

2.建立铜川现代数字地籍,实现地籍管理信息自动化的基本步骤

根据铜川实际,我市地籍管理信息自动化建设应重点作好两库(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和地籍管理网络化建设,从而逐步实现由项目导向性向管理导向性导向性模式过渡,圆满完成我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1)项目导向性地籍管理信息模式的建立

以项目为导向的地籍信息系统有特定的目标,大多数具体狭窄,专业性较强,偏重于技术性的问题,以实现项目自身的目标为工作周期。项目导向性的地籍信息系统可以作为启动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较快地获得示范性的应用效果,同时培养人才。我市项目导向性的地籍信息系统应首先做好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和1:10000数据库的莲设。

①铜川市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

铜川市城镇地籍调查工作历时多年,现各项工作已基本完成,当务之急是尽快完成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库工作。首先完成市规划建成区21 km2的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库工作。数据库以区块为单位,而不是以图幅,即按区、街道、街坊、宗地的方式,区、街道、街坊、宗地原则上按地籍测量时所划分为原则。全市各区县按照省上要求,统一使用经苍穹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类软件进行建库操作。其具体步骤为:a.建立全市统一分幅信息文件(.mif);b.建立以街道为单位的街坊分界(EBP、EBF)信息;c.街坊数据的整理和入库;d.道路、河流等非宗地信息的数据入库;e.属性资料的输入,初始登记的通过登记调查档案录入,已发证的查阅档案局材料后,将土地登记审批表、土地登记卡等扫描录入。市级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成后,使我们可方便的查阅市规划建成区的各宗地图件及属性资料,为我们进行土地登记、土地变更登记及日常地籍档案查询带来极大方便。同时在市级建库后,总结经验教训,指导、帮助区县建立地籍调查数据库。

②1:10000数据库的建设

全市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顺利完成,全市各区县的农村土地利用数据现状库已全部建成,使用的软件是和城镇兼容的苍穹农村版,arcgis操作平台。我们要重点做好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与1:1万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很好衔接,使城乡接合部的国有、集体土地准确吻合。从而使1: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与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的有关内容如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地形地物等图形数据及相关属性数据做到无缝衔接,建立城乡一体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

(2)管理导向性地籍管理信息模式的建立

长期运行的地籍信息系统应该是以管理为导向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地籍信息系统使用效率高,服务领域广,维护费用高。管理导向性地籍管理信息模式的目标有两个:多用途和业务化。在我们进行上述项目导向性地籍管理信息模式的数据库建立中,应重点考虑系统的管理问题,数据库的建设应从长远考虑。当项目完成后,及时过渡到以管理为导向昀地籍信息系统,以求长期稳定的发展。

①多用途系统的建立,在地籍数据多用途特性的基础上,将系统建设成为能满足用户多种需求和满足多种用户的需求。在数据库设计中要立足长远,市区城镇地籍调查中不仅进行了地籍测量,还进行了地形测量,在数据录入中,将地形有关的要素尽可能全的输入,对地籍元素的属性输入中,对初始申请的资料、已发证的资料或土地规划、城镇规划、及有关的地质状况信息的资料都详细输入,在完成基准地价的基础上,将土地分等定级的结果也一并输入整理,并安装相应的规划、城镇测量软件。使系统不仅能满足土地初始登记、变更登记的地籍信息,还应给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土地储备、房屋、矿业产权登记及土地使用税费的征收提供丰富的基础数据和基本功能,给社会和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土地使用税费的征收、房地产权登记管理、土地利用规划、房地产管理、房地产交易、城市规划、建筑报批、土地征用等,另外还能满足政府、单位组织决策功能的实现(如统计分析功能、规划及建筑技术的辅助决策功能)。

②业务化运作系统的建立 我市最终应建成地籍信息的产生、变更应用均由计算机来完成的地籍信息系统,使以前由手工完成的地籍工作如:地籍调查、土地初始、变更登记、地籍资料的归档、查询等日常工怍由计算机完成。使地籍管理工作人员真正从繁琐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配合我省国土局域网建设,完善我市国土资源局网,实现市局内计算机网络化,使各科室之间资源共享。建立GIS与办公自动化(OA)为一体的图文办公信息系统,用于辅助进行日常业务办公。使系统实现国土管理等业务数据的集成处理、联网图文查询以及项目联网办案,按照统一的空间参照系统和规范的信息分类体系,对国土管理、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等过程中产生的业务数据和图件资料进行集成管理,形成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图文集成数据库,把大量分散的文本、图形数据变成全局共享的综合资源。国土部门的具体经办人、科长、主管局长均可在自己的办公室查阅相关的图件资料和业务数据,并实行联网办案,在计算机支持下,进行项目材料的申请、初审表格填写、审批后材料归档、打印制证等。其次利用WebGis技术在Inter网上各种宗地属性数据的地籍信息,逐步实现与省、区县的互联,统一用网络浏览器作为普通办公界面,利用Internet及Web进行办文信息等电子文件自动,实现日常地籍管理网络化,为行政管理共示制和窗口制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四、我市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保障措施及发展方向

1.我市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保障措施

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进行国土管理的重要依据。

首先各级领导应予以充分重视,将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地籍信息涵盖了城乡建设及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各种国土信息,通过对一系列土地信息分析评价,可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是需要耗费资金的,各级部门要高瞻远瞩,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舍得加大资金投入,我市在进行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已经投入了不少资金,如信息中心的硬件购置、城镇地籍调查的经费等,今后还要争取领导的支持,继续进行必要的投资,使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要加强各方合作,积极努力工作。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要加强合作,积极工作,尽快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工作、1: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工作、国有、集体土地登记工作等日常地籍工作。

最后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地籍管理工作队伍。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所需专业性、技术性较强。我市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绕要由单一的项目导向性模式过渡到相对复杂的管理导向性模式,势必需要更多的知识,广大地籍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在项目导向性模式的建库工作中积累经验,以适应工作需要。

2.我市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发展方向

以管理导向性模式而最终完成的铜川市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将使我市地籍信息管理办公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对于我市国土管理及城市建设决策,发挥重要作用,必将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生活即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成,可使我们告别地籍管理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使我们从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逐步实现高效、规范、自动化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使地籍管理的深度和层次都得到提高。

(2)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成将成为我市国土资源管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国土管理日常业务工作方面,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将提供大量现势性的基础资料,各种统计数据信息及各种专题图件,是科学管理我市国土资源、依法进行土地登记的重要依据。在土地储备方面为我们准确分析储备地块的位置、面积属性等;在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方面,通过GIS和数据库的结合,科学分析土地潜力及拓展方向,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及土地开发整治规划提供依据。

现代数字通信技术范文3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科研能力;现代数字通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从事后续毕业论文工作的基础,是研究生实现从本科学习到研究生学习的重要转折阶段。研究生尤其是学术性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本科生,主要体现在: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科前沿;具有创新精神并掌握创新方法;通晓本学科的常识与规范;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论文和技术报告的撰写能力,具有合作交流能力;具有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1】。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揭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讨式教学方法,是与传统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教学方法不同的新的教学模式,它的教学主体包括老师、学生等所有具有认识和判断能力的课程参与者,他们就某一主题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共同讨论与交流【2-4】。我们就近年来在研究生课程《现代数字通信》课堂教学中进行研讨式教学方法实践,在学生文献检索、文献综述、专业知识学习、学术报告与科技论文写作等独立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的粗浅体会与同行交流,期望得到批评指正。

一、研讨式教学方法实施

《现代数字通信》课程是我校电子信息工程类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在研究生第二学期开设,每年有较多的学生研修该课程。在课程学习后学生将进入毕业论文工作,部分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已开始毕业论文工作。我们希望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通信与网络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了解现代数字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并培养学生科研工作的一些能力与规范。我们将从教师讲授、专题研讨、成绩评估三个方面介绍我们在《现代数字通信》课程课堂教学上运用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实践。

1.教师讲授

我们将教师讲授模块化分为:基础理论讲授、科研基本方法与规范讲授两个部分,约占三分之一课时。基础理论讲授部分,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讲授通信与网络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包括信道模型、编码技术、调制技术、接入技术、交换与组网技术等,除简单回顾大学通信原理与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之外,主要补充高级的通信与网络理论和技术,为专题研讨作知识准备,采用了国外著名大学通信与网络方面研究生教材【5-6】。

科研基本方法与规范讲授部分,主要讲授文献检索、文献阅读、科技交流、科技论文写作等方面的方法与规范。文献检索向学生介绍信息工程领域常用工具,如:SCI文献索引数据库、谷歌学术搜索引擎、维基百科、IEEE数据库等的使用。讲授根据题目、摘要、关键词、作者等进行文献查找筛选的方法。文献阅读介绍三关阅读方法。科技论文写作讲授内容包括标题、摘要、引言、正文、结语、图表、科技术语的写作方法与常用写作规范【7】。科技学术交流主要介绍PPT制作方法、演讲技巧等。

另外,在学生开始专题讨论之前,教师可以围绕自己的科研工作或感兴趣的题目,给学生做一次学术报告,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做学术报告的范例。在本门课开始的第一次课,我们将本学期的专题讨论内容提前向学生公布。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事的毕业论文研究课题选择某个专题,自由组成团队,并推举团队负责人,提前准备研讨内容。学生也可以自己选题但需得到老师认可。对于个别学生,老师可以指定加入某个团队或组建新的团队。

2.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是本课程的主要部分,约占三分之二课时。我们根据教学大纲、现代数字通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和我校电子信息工程类研究生往年毕业论文选题情况,对专题研讨内容进行划分,目前专题内容主要包括:无线自组织网络与无线传感器网络、协作通信、深空通信、认知无线电、超宽带通信、实时通信与机载网络、扩频通信与保密通信、卫星通信与网络等。每年根据上一年教学情况,专题内容会略有调整。学生可以就某个专题或某个专题下的子专题准备研讨内容,开展学术讨论。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选择题目分工合作,查阅文献,准备PPT和技术报告。准备内容包括:概念内涵、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与趋势、关键技术、开放问题、自己观点、研究设想、总结等。

课堂上每组推举一名学生作为主讲人,利用多媒体陈述演讲内容,考察学生制作演讲文稿、组织演讲内容、演讲仪态和现场驾驭能力,教师做好记录。针对报告内容,首先发动学生向报告人提问,要求报告人或同组成员回答和解释问题,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进行争论。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向报告人提问,在师生之间展开讨论。针对报告人的演讲文稿制作、内容组织、演讲仪态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等,教师进行点评,对课堂中出现的学术争论一般不做“是”或“否”的绝对性评价,启发学生进一步调研文献和思考。

3. 成绩评估

《现代数字通信》课程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分值比例如下:期末笔试30%,演讲成绩30%,技术报告30%,课堂讨论10%。期末笔试主要考察对教师讲授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闭卷形式。演讲成绩会在每次研讨课时,随机抽取10名学生民主评议,去掉最高和最低分后的平均成绩作为演讲成绩,评定标准如表1所示。同一组的同学原则上分数相同。演讲结束后,报告人小组同学将根据演讲文稿、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和意见,独立整理和提交技术报告,教师根据技术报告对每个同学评分。任课教师认真批改技术报告,技术报告批改完毕并给出成绩后,会返还给同学,让他们知晓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提高自己。教师到期末根据学生参与学术讨论的情况,给出课堂讨论部分成绩,以便鼓励学生参与讨论。采用综合成绩评定方式,有利于鼓励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p#分页标题#e#

二、体会与不足

通过《现代数字通信》课程研讨式教学方法实践,我们有下面体会:

1.结合热点进行演讲示范,提高学生对研讨课的兴趣

例如,目前IP地址资源耗尽问题是社会关注热点,教师很快作了IPv6的专题讲座,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和热烈讨论。学生不但对网络协议有了更深入的掌握,也学会了演讲中问题提出、知识讲授、演讲驾驭的一些技巧,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专题研讨质量的提高。

2.教师素养是研讨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教师在研讨课中的角色,首先是一个主持人。而主持人的学术素养、人格魅力、敬业精神等是研讨教学成败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作为研讨课程的教师,必须对交流主题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有较深的了解,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并有良好的人格且为学生所接受。教师的课堂行为主要表现为:穿针引线,使课程进展顺利,并避免自身成为课堂的中心;要鼓励、接受、支持合理的各种观点;鼓励每一位学生通过听与讲充分互动,避免个别学生唱主角;当好听众,善于从学生的评论和观点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做好阶段性课堂总结。

3.前期充分准备是学术交流成功的保障

部分同学以前很少接触外文文献,面对大量文献资料,抓不住主题,无法有效地组织好自己的报告内容,有的报告内容肤浅,甚至出现偏题的情况。有的学生在做报告时,盯着电脑屏幕念屏幕上的文字或打印出的演讲稿。有的题目大多数同学不太熟悉,出现讨论冷场现象。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以所选专题领域的一两篇综述文章为基础,查阅文献,展开论述。要求小组同学事前多讨论,演讲同学事前多模拟练习。教师审查通过的演讲文稿才能进行演讲,并且演讲人在演讲前几天需将演讲文稿发给所有同学,让其他同学事先熟悉内容,对该专题感的同学还可以做进一步调研。这样演讲时课堂气氛会很活跃,讨论也很热烈。

三、结束语

研讨式教学方式是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待、教学相长的过程。任课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了解国际学科前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同学的平等讨论与思考,教师的学术水平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师在备课时,需要精心准备授课资料和素材;授课时,要很好地控制时间,注意调动大家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通过研讨课,学生普遍感到自己的学术交流能力、提问能力、对话能力、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甚至社交能力、精神面貌等都有所提高和改进。初步统计有95%以上的同学对这种授课方式持肯定态度。研讨式教学法是教学改革的积极尝试,它将研究生独立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落实到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在加强研究生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及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参考文献:

[1] 胡玲琳. 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性比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 (4): 22-26.

[2] 沈文捷,朱强. Seminar教学法: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2, (7-8): 43-47.

[3] Rodriguez-Farrar HB. The teaching portfolio: A handbook for faculty, teaching assistants and teaching fellows [M]//Third Edition. Providence: The Harriet W. Sheridan Center, Brown University, 2008: 7-12.

[4] Fisher M. Teaching at Stanford: An introductory handbook for faculty, academic staff, and teaching assistants, Revised Edition [M]. Standord: The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anford University, 2007: 49-59.

[5] Bernard Skla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Fundamental and Applications (Second Edition), Person Education, 2003.

现代数字通信技术范文4

[关键词]无线通信 需求 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U2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269-01

无线网络因其可移动性可以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灵活方便的通信服务。它不需要像有线网络那样需预先架设线路,能覆盖范围也比有线网络广,因此近些年来,无线网络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和军事上。商用无线网络从第一代模拟通信和第二代数字通信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后三代数字通信时代。网络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项目,通信终端也越来越先进,移动办公、手机电视等想象变成了现实。军用无线网络也由几十年前的模拟通信发展到了数字通信,原来的只有模拟功能的通信设备现在可以进行数据、传真、图像等业务的传输,并且传输能力还大大提高了,可以初步为用户提供各类业务。以后的用户会对依赖先进无线通信技术的无线网络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将推动无线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讲,分析国内外商用和军用无线网络技术的现状,把握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是非常必要的。

1.国外无线通信技术现状

蜂窝电话和无线接入技术最能代表国外商用通信网络技术。拿蜂窝电话技术的发展来说 ,无线通信技术在20年内从最初的模拟的 AMPS/TACS技术发展到 WCDMA/TD-SCDMA、HSDPA技术。原来小于 10 kbps的链路通信容量发展到了 300 kbps,超过 100 Mbps的容量在 4G中出现,通信终端的移动速度也越来越快。在接入网技术中 ,WLAN、WiMax、UWB在技术上互补,可以满足不同无线用户的接入需求。WLAN IEEE 802.11 a/b/g/n无线局域网利用跳频抗干扰技术为多个用户提供近距离的无线网络接入功能和高达54 Mbps的链路容量。目前美国军方高度关注UWB IEEE 802.15,原因在于它是无载波调制的无线通信,可占用达1 GHz的带宽,传输的数率也高达几个Gbps,且通信功率较小不会干扰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WIN-T战术级指挥员信息网(美)和新一代战术互联网(法)融合了有线网络,拥有提供高速、灵活的无线传输及接入功能,因而在军事通信中最具代表性。商用技术辅助军事通信网络不断提升性能,增强功能 。

2.国内无线通信技术现状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公司是国内主要的两大无线运营商,提供话音、数据、电子邮件、网页浏览等2G的业务服务,数据速率在10~200 kb/s之间。近年来,由大唐电信为主的电信企业推出了以时分双工、同步CDMA技术为基础的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G无线网络TD-SCDMA,提供超快的数据、话音、多媒体等业务。因产业链等很多因素,TD-SCDMA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大规模应用于商业。WLAN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无线接入,通过 WLAN共享技术多个用户实现无线 Internet的高速接入,随时随地用户都可方便快捷地享受网络带来的各种服务。但中国无线通信网络技术不如国外,规模也没那么大,因而中国需要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通信技术。以高速无线接入网为代表的网络应用规模的使用率和覆盖率也有待在大、中城市提高,以便用户能享受灵活可靠的无线远程接入。

3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既要靠使用需求驱动,又体现出通信技术本身的发展。基于这两种及其他因素,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归结为下面的七个方面:

(1)网络趋于融合。

随着科技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线网络。由于技术原因,以及资金问题,重新构建新的无线网络难度较大,风险较高。所以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融合越来越多的网线网络,实现异构网络的互联互通。网络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核心网的融合、接入网的融合、业务的融合和终端的融合等。

(2)接入高效频谱

当前无线频谱的使用情况十分拥挤,已成为稀缺资源。无线通信网络渐渐过渡到 hoc、Mesh网络,传统的 CSMA/CA、TDMA等协议已无法满足无线网络高效、大容量通信发展的需求,关键在于MAC层接入协议。近年来,不断出现新的 MAC接入机制,其主要核心在于把时隙的重用率提高,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多个用户使用一个时隙的次数,高效的 MAC接入机制可以把频谱使用率提高。另外,新的认知无线电(Congnitive Radio)技术也能提高频谱的使用效率,它的提出目的是要把目前无线频谱使用拥挤的问题解决了。

(3)宽带局域无线接入。

用户具有移动性,而接入网络是通信系统为用户提供业务服务的途径,所以接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就是无线接入方式,其中包含UWB、WLAN和 WiMax技术。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速率高、发射功率低和安全性高是UWB 技术的优点,故被运用于雷达探测、精确定位和家庭无线网络等领域,它也被美国军方广泛运用。WiMAX(802.16)即无线城域网技术, 在2~66 GHz 无线频带工作,无线覆盖的通信范围高达 50 km,它将成为无线接入网的一个主要技术。

(4)扩展链路容量

在同一通信区域上多用户对频谱资源的占用量越来越大,而资源是有限的。为此,高速化将是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的发展方向。现在都是通过高阶数字调制、窄带高速等途径进行高速数传,以后频谱的利用率可以达到10~20 bit/s,快速缓解频谱资源稀缺的局面。

(5)集成多种抗干扰波形

当前无线通信已不止只要求单一的抗干扰手段。高速侦测机因为能轻松侦测出中低速跳频电台,因而跳频抗干扰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而直扩抗干扰虽然能轻易实现高速扩频,却难以消除带内窄带干扰。为了能发挥无线通信设备抗干扰的优势,在目前已有的抗干扰技术基础上,开发出类型多样又有实效的抗干扰波形,根据通信链路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抗干扰波形。

(6)通信与保密相融合。

现在要求在通信时能够保密的用户日趋增多。如今实现保密通信多数的保密机或保密卡是依靠通信设备提供的通信链路,这不仅增加了带宽开销,通信效率降低,还浪费了无线频谱资源。分析得知,战术电台中通信和保密相互结合,降低无线信道的开销,在技术上,能做到通信同步、保密同步二合一、保密算法导出跳频图案等,这样既可以降低通信频谱开销,也能降低侦查、破译的机率。

(7)多功能综合集成。

为了满足用户广泛的业务需求,以后的无线通信系统得有多种功能综合集成。其中包括:

① 数据、话音和图像等业务的综合;

② 服务模式的综合;

③ 无线传输模式的综合;

④ IP业务和非 IP业务的综合。

这些综合集成可以给各种业务需求提供支撑,也可以发扬原有技术的优势,使新产品研发的周期缩短。

结 语

无线通信为用户提供数据、话音、图像等通信支撑,随着各种应用业务需求改变,无线通信技术也将随之发展变化。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国内外无线网络通信的特点,总结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庾志成.2005~2006移动通信新技术发展分析[J].移动通信,2006,(1):20~ 24.

现代数字通信技术范文5

关键词:通信技术;未来发展;探讨

中图分类号:E9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通信技术是人类社会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传播文化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它作为人类相互交往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缩小了空间,节约了时间,使人们可以大步跨越时空,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推进器。

现代通信技术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方便,从以前的传输信号用的烽火台到现代的电话手机,历史记载了人类的学习、生活、工作以及娱乐等多方面所发生的进步与变化,这些无不体现着通信的快速发展,其中有许多进步要归功于信息通信技术方面的革命。作为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力,通信技术必将渗透到未来全球的各个角落,促进全人类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实现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间人与人的互相交流,移动和宽带技术让人类感受了丰富多彩的通信体验,新的信息服务与电子商务改变了人类原有的消费模式,这一切都显示了整个通信技术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1 现代通信技术的分类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特别是已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紧密结合,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且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1 光纤通信技术

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导纤维传输信号,以实现信息传递的一种通信方式。可以把光纤通信看成是以光导纤维为传输媒介的“有线”光通信,实践上光纤通信系统使用的不是单根的光纤,而是许多光纤聚集在一起的组成的光缆。

光纤通信技术频带宽,通信容量大,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并且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光纤通信的诞生与发展是电信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目前我国通信领域广泛使用的是双纤传输技术,这样严重造成光纤资源的浪费,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电信管理体制的改革,单纤双向传输技术的广泛运用将对于网络通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2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

数字微波通信是新一代数字微波传输体制,是用微波作为载体传送数字信息的一种通信手段,它兼有数字通信和微波通信两者的优点。

数字微波传输线路的组成形式可以是一条主干线,中间有若干分支,也可以是一个枢纽站向若干方向分支。在光纤传输系统遇到自然灾害时的紧急修复和不适合使用光纤的地段与场合,数字微波通信可以作为光纤传输的备份及补充。城市内的短距离支线连接,如移动通信基站之间,基站控制器与基站之间的互连,局域网之间的无线联网等等,既可使用中小容量的点对点的微波,也可使用无需申请频率的微波数字扩频系统。

1.3 卫星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方式,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从而实现两个或多个地面之间的通信。卫星通信具有通信距离远、覆盖范围广、性能可靠、容量大以及不受地理条件的约束和通信费用同距离无关等优点,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人造卫星就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广播和电视领域了。

随着数字化进程和分组交换技术的快速发展,传输高速数据业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基于频分多址和码分多址的卫星通信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要求,目前我国移动通信处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过渡时期,3G将支持数据、多媒体业务和IP的移动接入,因此位于远地点的LAN利用卫星通信网络进行互联必须有快速的有效的转换协议,才能将时延对实时通信的影响得以减少。随着卫星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和卫星直接广播三种通信方式的融合,通信技术将不断飞速发展;地面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各种卫星通信网和各种地面通信网互连互通,未来的通信网,必将是一个包括地下光缆,地面微波和蜂窝的移动通信,未来通信发展前景广阔,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

1.4 移动通信技术

所谓移动通信就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或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

在过去的10年中,世界电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移动通信特别是蜂窝小区的迅速发展,使用户彻底摆脱了终端设备的束缚,实现完整的个人移动性、可靠的传输手段和接续方式。

随着移动通信系统的不断成熟,国内外有关第四代移动通信的研究正在悄然进行,未来移动通信系统要更好地支持多媒体、数据、Internet及其综合业务等,这就要求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无论在业务、功能、频带上都不同于第三代系统。移动通信业务之所以发展迅猛主要是其满足了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进行通信的愿望。移动通信技术是未来实现个人通信服务的必由之路,在信息支撑技术、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的共同作用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呈现出网络业务分组化、数据化,网络技术智能化,网络技术宽带化,有更高的频段,更有效的利用频率,各种网络趋于融合等等。

1.5 图像通信技术

图像通信就是传送和接收图像信息的通信。图像通信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声音通信方式不同,它传送的不仅有声音,而且还有看得见的图形、图像和文字等信息,这些可视信息通过图像通信技术设备变换为电信号进行传送,在接收端再把它们真实地再现出来,也可以说图像通信是利用视觉信息的通信。图像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的来源,有研究表明,大约69%的信息是通过人的眼睛获得的图像信息。在现代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气象、军事技术以及医学等领域中,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图像来认识和判断事物,解决时间的问题。

2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宽带化

通信系统能传输的频率范围越宽越好,即每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越多越好。实现极宽频带的传输,只有光纤才能承担,据计算,人类有史以来积累起来的知识,在一条单模光纤里,用几分钟即可传毕。宽带化是贯穿无线通信发展的一条主线,如何利用有限的无线频率资源实现宽带、超宽带无线通信,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的技术至关重要。目前,各种提高无线通信系统容量、频谱利用率的技术层出不穷,并在一些新兴无线接入技术中崭露头角。

2.2 综合化

把各种业务和各种网络综合起来,业务种类繁多,有视频、语音和数据业务。把这些业务数字化后,通信设备易于集成化和大规模生产,在技术上便于与微处理器进行处理和用软件进行控制和管理。

2.3 个人化

人们每天都在通过电视、手机、互联网等日益普及的现代通信工具进行交流,个人化通信达到每个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与任何人通信,每个人将有一个识别号,而不是每一个终端设备有一个号码。现在的通信,如拨电话、发传真,只是拨向某一设备,而不是拨向某人,要达到个人化,需要有相应终端和高智能化的网络。

2.4 智能化

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汇集而成的针对某一个方面的应用的智能集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技术含量及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智能化开始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以及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信技术实现智能化,将拥有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3 结束语

现代通信技术,一般指电信,国际上称为远程通信。随着电信业务从语音向数据的转移,交换技术也相应地从传统的电路交换逐步转向给予分株的数据交换和宽带交换,以适应下一代网络基于IP综合业务特点的软交换方向发展。

目前现代通信已由原来单纯的信息传递功能逐步深入到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如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加工等领域。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如卫星电视广播网、用户电话网、分组交换网和国际互联网等通信网的建设,通信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发展经济的基本要素,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以及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健双.现代通信技术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现代数字通信技术范文6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应用

一、前言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开始寻求更高功能的无线通信技术。因此,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开始更新换代,正不断朝着健康、绿色、高效的方向发展。本文通过对无线通信技术特点的阐述,探讨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二、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

2.1WLAN技术特点

WLAN技术和对应的产品在目前为止,作为有线网络的一种延伸,在特殊宽带应用位置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技术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主要用于无线局域网。尽管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很容易使黑客侵入到没有受到保护的内部局域网。

2.2WiMax技术特点

WiMax技术尽管推出相对较晚,但是作为一种先进的通信技术,从应用前景可以看出,这种技术能够在很大范围内满足更多用户的上网需求。无论是在室内亦或是室外都能收到良好的通信信号,甚至于实现全城通信网络的覆盖。这种技术由于具有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和远距离传输的特点,将会成为未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2.33G技术特点

3G通信技术是于1996年推出的,直至2000年为止已经完成了整体的标准制定工作。3G技术不但具有充足的实践经验,更拥有成套的先进的网络理论。3G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商业网络,相信3G技术很快会被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将会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建设并完善3G网络技术。

2.4卫星通信技术特点

卫星通信技术主要应用于人口分布相对稀疏的陆地通信网络。在这些地区,可以采用卫星作为用户的接人设备,利用卫星通信实现的宽带卫星接入系统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不但经济,而且可靠。但是由于卫星通信技术是采用卫星作为通信的平台,对于地面站的建设不但要花费大量的物资,还会受到宽带的限制,不但不经济也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三、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发展历程:第一发展阶段,从20年代初期到50年代初期为止。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利用的是短波频和电子管技术,被应用于船舰盗汗和军事领域,在此期间,还出现了弹弓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第二发展阶段,从50年代至60年代为止。这一发展阶段中,无线通信技术的频宽已经延伸到了UHF450MHZ,硬件设备大多采用半导体,成为了移动环境中的常用系统。移动电话和公用电话网络的连接问题在这一发展阶段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第三发展阶段,从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期为止。此时无线通信网络的频宽已经延伸到了800MHZ,蜂窝网络通信系统得到了初步的提出和试验。第四发展阶段,从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为止。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我国无线通信技术正朝着个人通信业务的方向发展。第五发展阶段,从90年代中期到至今为止。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仅满足数据通信和多媒体业务的需求,还适用于移动数据、移动计算机和移动多媒体的运行需求。

四、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为适用于宽带局域无线网、高频带无线网、不断扩充的链路容量、抗多种干扰波、通信和保密的相互融合以及多功能的综合化集成。现列举两例如下所述。

无线通信技术对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精准农业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的主流,无线通信技术就成为了精准农业发展的关键。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技术,精准农业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等多种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遥控、定位、动态优化、计算、无线通信、传感、数据库等多种技术于一身的农业技术系统。

温室中也可以采用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于温室中,并利用GPRS定位系统、蓝牙、GSM和无线射频模块等技术,以便实现温室环境的无线监控和控制。